2020秋广西北海市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11列夫托尔斯泰导学案语文版20200626315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3单元11列夫托尔斯泰说课稿语文版(2)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3单元11列夫托尔斯泰说课稿语文版(2)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将通过我简短的说课,同大家一起感受一位伟人,是莎士比亚、马克思、乔布斯?不,是列夫·托尔斯泰.我说课的内容是,奥地利著名作家茨威格的作品《列夫·托尔斯泰》(板书:课题、作者).接下来,我将从教学分析、教学策略、教学过程、板书设计四个方面进行我的说课.第一部分教学分析(一)教材分析这篇课文选自,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本单元选编的五篇课文,均是大家、名家之作.它们或是追叙作者自己人生道路上的难忘经历,或是展现名人、伟人的一个侧面,揭示人生意义.《列夫·托尔斯泰》是本单元的第四篇文章,作者用他力透纸背而又妙趣横生的文笔为我们描绘出一幅世界级大文豪托尔斯泰的“肖像画”,揭示出托尔斯泰深邃而卓越的精神世界.学习这篇课文,我们犹如与两位大师对话交谈,悉心品味,自然能体会到文中丰富而深厚的人文内涵.(二)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正处在青春期,有着强烈的求知欲和好奇心.但是,面对世界级大文豪列夫·托尔斯泰,他们的知识面是比较窄的,本篇课文尽管只是对托尔斯泰进行肖像描写,但文中涉及深广的人文背景,内涵十分丰富,如果仅仅拘泥课文本身,有些地方学生就难以理解.因此,我会引导学生做好课前预习,为学习本文做好准备.(三)教学目标结合本单元的教材特点和学生的认知规律,我把教学目标定位在以下四个方面:1、积累重点词语,扫清阅读障碍.2、品评语言,学习课文运用夸张和比喻描写形貌的手法.3、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把握人物性格特点.4、感知人物深邃而卓越的精神世界,提升自我.综合考虑,我认为1、2两项更适合作为本课的“知识与能力”目标.任务3侧重倡导学生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我认为其更适合作为本课的“过程与方法”目标.任务4的确立,意在对学生进行人格教育,我认为它更适合作为本课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当然,目标在完成时是难易不同,各有侧重的,因此,我又制定了本课的教学重点与难点.为了充分发挥本教材的优势,我把教学重点定为,学习本文细腻而夸张的人物外貌描写方法.教学难点定为,理解托尔斯泰的人生追求和精神境界.第二部分教学策略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有效的实现本课的教学目标,(一)教法选择在课堂教学中,我会灵活运用,朗读探究法、创设情境法、指导学生自学法、抓住重点词句品味感悟法等教法.(二)学法指导为了放手让学生充分感知教材,我会指导学生运用朗读理解法、质疑提问法、自主合作探究法等学法,让学生通过反复的朗读课文,品味感悟,努力实现叶圣陶先生提出的“凡为教者必期于达到不教”的目标.第三部分教学过程科学的安排教学程序,优化教学结构,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关键.为了让教法学法充分运用,在本课的教学中,我会以“托翁”为契入点,以“读”为线索,通过猜读、理读、析读、品读以及作业设计这五个环节来完成本课教学.首先,猜读——人人参与话“托翁”导入是一节课的引子和序幕,好的导入就像是磁石,能将人分散的思维迅速的集中起来.心理学家告诉我们,单一的口耳相授很难充分调动起学生的有意注意,因此,我将运用多媒体,做这样的导入.同学们,你们知不知道在世界文坛曾经有一位叫列夫?托尔斯泰的世界文豪?有哪位同学能够来说说你所了解的列夫托尔斯泰.让学生自由发言,然后用多媒体显示主人公照片,并作这样的导语:这就是列夫托尔斯泰,他在俄国文坛驰骋了近60年,创作了世界文学中第一流的作品.身后编成的全集多达90多卷,在这浩瀚如烟的文学创作中,三部长篇小说《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代表了他的艺术高峰.他长相平平,却有一双能够洞察世事的眼睛.现在,就让我们跟随作者,去凝视托尔斯泰的眼睛,并由此进入他那深邃而丰富的内心世界吧!这一环节我希望用真实的图片,生动的语言,叩击学生的心扉,充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第二个环节.理读——整体感知理思路(让学生带着兴趣??)在上课之前,我要求学生运用老师教的学法,做好预习,准备好两个记录本,一个收获本,一个问号本,将在预习过程中读懂的问题记在收获本上,如对作者的了解,对文章写作背景的了解等,收获1、收获2,不懂的问题就记在问号本上,问号1、问号2.在课堂上,我会给学生3分钟的时间分享自己的收获,讨论自己的问题,并将学生不能解决的问题归纳列出. 然后再用2分钟做这样的课堂小测验:??接着让学生带着自己的收获自行朗读课文,并思考:1.课文主要可分几部分?每部分主要描写了什么?以此引导学生理清文章脉络,即,这篇文章可分两部分,一、(1~5)从整体上描写了托尔斯泰的外貌特征.二、(6~9)着重描写了托尔斯泰那双非同寻常的眼睛.这一环节我主要运用,朗读探究法、指导学生自学法等教学方法,希望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掌握知识,理清文章脉络.第三个环节.析读——品析内化读真情(接下来,我会引导学生??)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请你毫不犹豫的在每一节课上尽量留出时间让学生掌握新知识吧,这些时间将会得到百倍的补偿.为了充分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的能力,根据学生在上一环节归纳出的问题,我会将本课重点而又不易解决的问题一并列出,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精读课文,并留给学生充分的时间思考、讨论,然后,在我的引导之下将这些问题逐个解决. 首先,精读第一部分思考:a.作者是从哪些方面刻画托尔斯泰的外貌特征的?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体会其作用.b.你如何评价托尔斯泰的相貌?c.找出第一部分中能代表作者感情倾向的语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我希望在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中,让学生全方位的了解托尔斯泰的身材特点、言行特征以及待客方式.并让学生认识到,这样描写非但没有损害托尔斯泰在读者心目中的形象,反而收到相反相成的艺术效果,相互衬托,使托尔斯泰的外貌包括眼睛给读者留下强烈的印象. 然后,精读第二部分,思考:a.这部分是从哪些方面来描写托尔斯泰的眼睛的?作者想要表达什么?为解决这一问题,我会为学生举例说明:例如“这道目光就像一把锃亮的钢刀刺了过来,又稳又准,击中要害”──(这句活说明了托翁)目光犀利,有准确的洞察力.再如“托尔斯泰这对眼睛里有一百只眼珠”──(这句)引用高尔基的话,夸张地道出了托尔斯泰那种能把万事万物尽收眼底的全方位的观察力.相关的语句还有很多,我会要求学生细加体会,讨论交流.下一个问题,b.在写法上,这部分与第一部分的异同点是什么?针对这一问题,我会引导学生做重点研读,相同点是比喻和夸张联袂运用,对不同点的研读,我会简要向学生介绍茨威格的另一篇作品《世间最美的坟墓》,将其和课文进行比较,学习欲扬先抑的写法,之后对不同点做出概括:前者写粗鄙、平庸甚至丑陋的外表,后者写眼睛是珠宝、精美绝伦,正是写他灵魂的高贵,前后构成对比,是欲扬先抑的手法.另外,第一部分从整体上描写托翁的外貌,用的是“欲扬用抑”的手法,第二部分描写托翁的眼睛更侧重赞扬. 这一环节我主要运用朗读探究法、质疑提问法等教学方法,希望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托尔斯泰深邃而丰富的精神世界,体会作者对托尔斯泰的崇敬赞美之情,同时领会本文欲扬先抑的写作手法.第四个环节.品读——深层感悟品内涵在这一环节中,我会向学生简单介绍茨威格的作品《逃向苍天》,并选读其前言中能体现托尔斯泰思想的句子.然后引导学生齐读课文最后一段,深思其思想内涵,在学生讨论交流之后,我会做出这样的总结:伟人的伟大之处不仅仅体现在他们超凡脱俗的思想之中,也在于他们都有平凡人的丰富情感,亲身感受到了最广大人民的痛苦,并最终用生命与经历痛苦的人民走到了一起.这一环节,我希望运用拓展阅读法,朗读探究法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文本内涵,感受托尔斯泰的思想变化和人生追求,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最后,是作业设计为了培养学生课下求知的自觉性和巩固本堂课所学的知识,考虑学生的层次差异,我设计了这样的课后作业:1.学习本文人物外貌的描写方法,描写一位对你产生重要影响的人,200字左右.2.课外阅读罗曼·罗兰的《名人传· 托尔斯泰》,有计划地阅读“托翁”的三大代表作《战争与和平》、《安娜· 卡列尼娜》、《复活》.我期望通过这样的作业,密切加强学生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使学生的学习由课内延伸到课外,做到课内外的有机结合,从而圆满地完成本课的教学任务.第四部分板书设计这是我的板书设计,好的板书就像一篇微型教案,在教学活动中起着画龙点睛的作用.我主要是从本文的行文思路入手,力图清晰直观、全面简明的将授课内容传递给学生,以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以上就是我说课的全部内容,谢谢大家!。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三单元 11 列夫托尔斯泰教学设计 语文版
《列夫·托尔斯泰》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托尔斯泰的生平和作品,包括思想变化和人生追求。
2、通过文本的阅读,感悟托尔斯泰深邃而卓越的精神世界。
(教学重点难点)3、掌握比喻、夸张、排比的修辞方法。
【教学辅助】多媒体教学平台【教学内容及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
今天,让我们跟随奥地利作家茨威格,走进这位磨难中造就的伟人—列夫·托尔斯泰,探访他深邃而丰富的内心世界。
请同学们介绍列夫·托尔斯泰。
(你对托尔斯泰了解多少?)列夫·托尔斯泰是19世纪俄国的伟大作家,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等。
课文中还提到了另外一位意大利文艺复兴时的伟大雕塑家、画家、建筑师和诗人米开朗琪罗,主要作品有浮雕《阶梯旁的圣母》、雕塑《大卫》、壁画《亚当与夏娃》等。
课文中也提到了俄国一位的著名作家陀斯妥耶夫斯基,主要作品有小说《白夜》、《罪与罚》、《白痴》、《卡拉玛佐夫兄弟》等。
二、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听读课文,完成以下问题:1、给下列生字注音。
髭(zī)髯(rán)鬈(quán)黝(yǒu)黑滞(zhì)留禁锢(gù)炙(zhì)热颔(hàn)首低眉锃(zèng)亮犀(xī)利广袤(mào)无垠尴尬(gān gà)2、解释下列词语。
犀利:(武器、言语、目光等)锋利,锐利。
器宇:气概,风度。
禁锢:约束,限制。
尴尬:(神色、态度)不自然。
或处境困难,不好处理。
滞留:停留不动。
轩昂:形容精神饱满,气度不凡。
鹤立鸡群:比喻一个人的才能或仪表在一群人里头显得很突出。
正襟危坐:理好衣襟端端正正坐着,形容严肃庄重的样子。
颔首低眉:低着头显得很谦卑恭顺的样子。
3、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大体可以分为几个部分?{本文是列夫·托尔斯泰的“肖像画”,大体分为两个部分:(1-5)刻画托尔斯泰的外貌特征;(6-9)描写托尔斯泰那非同寻常的眼睛。
《列夫·托尔斯泰》初中语文教案
《列夫·托尔斯泰》初中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列夫·托尔斯泰的生平和作品,感受其文学成就。
2. 培养学生对外国文学的兴趣和鉴赏能力。
3. 提高学生朗读、理解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列夫·托尔斯泰的生平和作品简介。
2. 《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等作品的简要分析。
3. 选取《列夫·托尔斯泰》一文进行详细解读。
三、教学重点:1. 了解列夫·托尔斯泰的生平和作品。
2. 分析《列夫·托尔斯泰》一文的内容和特点。
3. 提高学生的朗读、理解和表达能力。
四、教学难点:1. 对列夫·托尔斯泰作品深层含义的理解。
2. 学生朗读、理解和表达能力的提升。
五、教学方法:1. 讲授法:介绍列夫·托尔斯泰的生平和作品。
2. 讨论法:分组讨论《列夫·托尔斯泰》一文的内容和特点。
3. 朗读法:学生朗读课文,提高朗读能力。
4. 实践法:学生进行写作练习,提高写作能力。
六、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PPT,包括列夫·托尔斯泰的生平照片、作品封面、相关评价等。
2. 准备《列夫·托尔斯泰》一文的教学课件。
3. 准备相关阅读材料,如《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等作品的简介。
七、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PPT展示列夫·托尔斯泰的生平照片,引导学生关注这位伟大的文学家。
2. 学生朗读《列夫·托尔斯泰》一文,教师巡回指导。
3. 教师讲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理解课文中所提到的列夫·托尔斯泰的生平和作品。
4. 分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课文中的重点内容和特点,分享自己的见解。
5. 总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课文内容,对列夫·托尔斯泰的作品和文学成就有一个全面的认识。
八、课堂练习:1. 根据课文内容,完成相关填空题。
2. 选取课文中的一段文字,进行朗读练习。
初中语文【列夫托尔斯泰】教案
初中语文【列夫-托尔斯泰】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学生能够了解列夫-托尔斯泰的生平和主要作品,掌握作品的基本情节和人物形象。
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写作等环节,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关注人类命运,培养学生的同理心和人文素养。
二、教学内容1. 课文:《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等。
2. 辅助材料:相关的人物传记、电影作品、评论文章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了解列夫-托尔斯泰的生平和主要作品,分析作品中的主要情节和人物形象。
2. 难点:深入理解作品中所揭示的人性、道德和社会问题,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四、教学方法1. 阅读理解:通过阅读课文和相关材料,引导学生理解作品的基本情节和人物形象。
2. 讨论交流:通过小组讨论、全班讨论等形式,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看法和感受。
3. 写作练习:通过写读后感、评论文章等,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讨论、回答问题等方面的积极性。
2. 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的阅读笔记、写作练习等作业质量。
3. 期末考试:设置有关列夫-托尔斯泰作品的试题,测试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掌握程度。
六、教学步骤1. 引入:介绍列夫-托尔斯泰的生平和文学地位,激发学生对作者的兴趣。
2. 课文阅读:学生自主阅读选定的课文,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关系。
3. 讨论分析:分组讨论课文中的重要情节和人物形象,分享不同观点。
4. 深入探讨:引导学生关注作品中的道德、社会问题,培养批判性思维。
七、课时安排1. 第一课时:介绍列夫-托尔斯泰及作品,引导学生阅读课文。
2. 第二课时:分组讨论课文情节,分享观点。
3. 第三课时:深入探讨作品主题,分析人物形象。
八、教学资源1. 课文文本:《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等。
2. 相关传记:介绍列夫-托尔斯泰的生平和作品的背景。
初一语文下第十一课列夫·托尔斯泰导学案(含课件)【DOC范文整理】
初一语文下第十一课列夫·托尔斯泰导学案(含课件)1列夫•托尔斯泰【课前寄语】在19世纪下半叶的俄国,阶级矛盾空前尖锐,人民生活困苦不堪。
许多进步作家被陷害、监禁或流放。
而列夫•托尔斯泰以他犀利的笔锋解剖和批判了那个病态的社会。
他的作品引起沙皇政府的惶恐,曾有人这样评价说:“俄国有两个沙皇,一个是俄国当政的统治者,另一个就是托尔斯泰,真沙皇对托尔斯泰无可奈何,而托尔斯泰却在动摇着他的统治。
”一个作家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影响?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寻找这个答案。
【学习目标】.了解生动的外貌描写对塑造人物形象的作用。
.学习本文通过传神的肖像描写刻画人物的写作方法。
.体会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的作用。
.了解作者茨威格,了解托尔斯泰在世界文学史上的巨大贡献。
教法指导:.自主学习让学生围绕“自学互研”中的知识点进行自主学习。
学生带着导学目标,认真阅读课文及相关参考资料,捕捉课文中的关键段落、句子、词语,尽量独立完成步骤二中的思考题,准备展示交流。
记录疑难问题,将自主学习没有解决的问题记录下来,用于合作探究时解决。
.合作学习每个小组派1~2名代表展示步骤二中的答案,同小组内其他成员在小组长的统一安排下合作完成步骤三中的思考题。
同桌之间互相讨论,有分歧不能达成一致的,小组讨论;小组内不能达成一致的,组长记录下来,以备全班讨论时交流。
全班讨论时,教师不能一下子给出答案,在学生思维的火花充分碰撞后,再点拨引导,达到启发思维的目的。
情景导入生成问题世纪俄国最伟大的作家托尔斯泰,以其不朽的著作赢得了世界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
对于他,我们一直只闻其名,未见其人。
你想知道他的外貌吗?就让我们来看一看奥地利作家茨威格是怎样用入木三分又妙趣横生的文笔描绘出一幅世界级大文豪托尔斯泰的肖像画的,请你跟随作者的笔端,来解读托尔斯泰那双智慧的眼睛,进而感悟他的人格魅力。
自学互研生成新知步骤一知识梳理夯实基础.了解作者斯蒂芬•茨威格,奥地利作家。
【语文】七年级语文下册11列夫8226托尔斯泰导学案无答案语文版
【关键字】语文11 列夫·托尔斯泰自主预习一目标导入1.反复品读课文,把握人物的外貌特征和性格特点。
(重点)2. 了解文章涉及深广的人文背景,联系托尔斯泰的思想变化和人生追求,赏析精彩语句。
(重点)3.学习细节描写和欲扬先抑的写法。
(难点)4.学习托尔斯泰热爱人民、执著、博爱的精神品质。
二走近作者茨威格(1881~1942),奥地利作家,文艺评论家。
三背景资料列夫·托尔斯泰(1828~1910),俄国作家,代表作品有《战争与和平》、《复活》、《安娜·卡列尼娜》等。
托尔斯泰出身名门贵族,自幼接受典型的贵族家庭教育,在当时新的革命形势和全国性大饥荒的强烈影响下,厌弃自己及周围的贵族生活,不时从事体力劳动,自己耕地、缝鞋,为农民盖房子,摒绝奢侈,持斋吃素。
后来,他于1910年11月从亚斯纳亚·波利亚纳秘密出走,在途中患肺炎,20日在阿斯塔波沃车站逝世。
遵照他的遗言,遗体安葬在亚斯纳亚·波利亚纳的森林中。
坟上没有立墓碑和十字架。
茨威格称之为“世间最美丽的坟墓”。
四字词预习1.识记音形黝黑()滞留()轩昂()炽热()脸颊()酒肆()子弹()剑鞘()失调()粗劣()胡zī()quán()发长rán ()zèng()亮xī()利càn()然禁gù()zhū rú()粗制làn()造广mào()无垠àn()然失色正jīn()危坐意趣àng()然热泪lián lián()2.辨识字形甲(zhòu)(wèi)口一(liǔ liǔ)(jiù)由自取禁(gù)干(hé)乱(péng péng)船(péng)(chuō)破杀(lù)(jiānɡ)绳边(jiānɡ)3.理解词义(1):束缚,限制。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三单元 第11课《列夫 托尔斯泰》(第1课时)导学案(无答案) 语文版(2021
(2016年秋季版)广东省河源市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第11课《列夫托尔斯泰》(第1课时)导学案(无答案)语文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6年秋季版)广东省河源市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第11课《列夫托尔斯泰》(第1课时)导学案(无答案)语文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6年秋季版)广东省河源市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第11课《列夫托尔斯泰》(第1课时)导学案(无答案)语文版的全部内容。
《列夫·托尔斯泰》(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
熟读课文,理清思路,积累字词.2。
通过梳理文章内容,能说出欲扬先抑这种方法在文中的作用,并尝试运用.[预习指导](第一阶段)(师傅检查徒弟完成情况,评价等级后,师徒间相互补充。
)1。
作者。
斯蒂芬·茨威格(1881—1942),小说家、诗人、和作家.代表作有短篇小说、,长篇小说《心灵的焦灼》,回忆录《昨日的世界》,传记《三大师》和《一个政治性人物的肖像》.茨威格出身富裕犹太家庭,青年时代在维也纳和柏林攻读哲学和文学,日后周游世界,结交罗曼·罗兰和弗洛伊德等人并深受影响。
创作诗、小说、戏剧、文论、传记,以传记和小说成就最为著称。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从事反战工作,1934年遭纳粹驱逐,流亡英国和巴西。
1942年在巴西自杀。
托尔斯泰(1828—1910),国作家。
长篇小说代表作是.2。
认读本课生字词,理解词意, 并熟读课文。
(学法:a。
不认识或不能确定字音的字查字典.b。
边读边在练习本上写,力求能准确书写.c.小组内互相听写,或者小组长组织听写,书写工整、准确率高的可被评“写字大王”。
《穷人-列夫·托尔斯泰导学案-2023-2024学年初中语文统编版五四学制》
《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辛弃疾》导学案第一课时导语:《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是宋代著名词人辛弃疾的一首词作,描述了中秋夜晚在建康的美景和人们的团聚场景。
本文将通过导学案的形式,援助同砚更好地理解这首词的内涵和意境,提高同砚的文学鉴赏能力。
一、诗文赏析1. 读一读辛弃疾的这首词,你觉得词中的建康中秋夜景是怎样的?作者用了哪些方式来描绘这个景象?2. 从词中你能感受到什么样的情感氛围?作者是如何表达自己的情感的?3. 词中有哪些意境和形象让你印象深刻?这些意境和形象给你带来了什么感受?4. 你认为这首词的主题是什么?作者想要通过这首词表达怎样的思想?二、文学知识1. 了解一下辛弃疾这位词人的生平宁代表作品。
他在宋代文学史上有着怎样的地位?2. 这首词《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属于宋词中的哪种体裁?它在宋代词坛上有着怎样的影响力?3. 中国古代词的文学价值和韵律特点是什么?它与其他文学体裁有哪些不同的地方?4. 中秋节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着怎样的地位和意义?中秋节与家庭团聚、赏月等活动有着怎样的干系?三、创作习作1. 请试着仿效辛弃疾的风格,写一首以中秋夜景为主题的词作。
尽量借鉴辛弃疾的写法和意境,表达自己对中秋节的感悟和美妙的欲望。
2. 选择一个自己喜爱的节日或场景,用自己的语言和想象力写一篇古体诗或摩登诗。
尝试用诗歌的形式表达对这个节日或场景的奇特情感和理解。
3. 在教室上进行朗诵和分享,让同砚们互相观览和沟通彼此的作品。
可以谈论词作和诗歌的差别,以及如何通过文字表达情感和意境的技巧。
四、综合评判1. 你在进修和阅读《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这首词的过程中,有什么收获和体会?你对词作和诗歌有了怎样的熟识和理解?2. 通过创作习作和诗歌分享的活动,你有没有发现自己在文学创作方面的潜力和爱好?你对文学创作有哪些新的想法和体验?3. 参与词作和诗歌的创作活动,你对中秋节或其他节日的意义和情感有了怎样的新熟识和体验?你觉得如何通过文字表达自己的情感和主题思想?通过本导学案的进修与沟通,信任同砚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辛弃疾的这首《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并通过自己的文学创作体验,从中感悟到词作和诗歌的魅力和表现力。
七年级语文下学期导学设计11、列夫 托尔斯泰
课题:11、列夫·托尔斯泰
写他长相平庸既是对他外貌作真实的刻画,也是为了说明他是俄国人民大众的普通一员,与
全体俄国人民同呼吸共命运。
联系全文看,写他平庸甚至丑陋的外表,正是用来反衬他灵魂的高贵,反衬他的眼睛精美绝伦(——作者已一语道破,“托尔斯泰面部的其他部件——胡子、眉毛、头发,都不过是用以包装、保护这对闪耀的珠宝的甲壳而已”。
全文既对托尔斯泰的“形”“神”作了独到细致的刻画,同时也在字里行间渗透着作者对托尔斯泰的崇敬赞美之情。
)这样,前半部分的描写非但没有损害托尔斯泰在读者心目中的形象,反而收到相辅相成的艺术效果,相互衬托,使托尔斯泰的外貌包括眼睛给人留下强烈的印象。
写托尔斯泰的外貌时多用抑笔,,突出两个特点,一是托尔斯泰外貌的平庸甚至丑陋,二是他和普通人一样,混在人堆里分辨不出来;后者高度赞美,(用粗鄙的外表来保护精美的珠宝,)写他平庸甚至丑陋的外表,正是用来反衬他灵魂的高贵,反衬他的眼睛精美绝伦-----这是欲扬先抑的手法的艺术效果。
(这样,前半部分的描写非但没有损害托尔斯泰在读者心目中的形象,反而收到相反相成的艺术效果,相互衬托,使托尔斯泰的外貌包括眼睛给人留下强烈深刻的印象。
)。
七年级下册语文(语文版)教案 11 列夫-托尔斯泰 (3)
列夫·托尔斯泰教学目标:.知识和能力:1、掌握本课生字词,了解列夫·托尔斯泰,把握作者描绘的列夫·托尔斯泰眼睛的特点;2、分析本文的重点语句,体会文中所蕴含的思想感情。
过程和方法:富有感情的朗读理解课文的内容,把握作者的创作情感。
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学生要努力关注人类历史上的伟大的人们,要积极从他们的生命历程中汲取自己前行的力量,不断丰富自己的生命历程。
教学重点:精彩的外貌描写,由外貌透视人物心灵的手法。
教学难点: 分析本文的重点语句,体会文中所蕴含的思想感情。
教具准备:小黑板课前准备:熟读课文,扫除文字障碍。
布置学生查阅列夫·托尔斯泰生平传记和作品,以及有关资料,了解其思想变化和人生追求。
教学方法:自主、合作、探究课时安排两课时第一课时展示教学目标(1-2分钟)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板书课题在19世纪末阴霾重重的黄昏,一颗抚慰人间的巨星——托尔斯泰,以他敏锐而犀利的目光,吸引了青年的灵魂,列夫·托尔斯泰是世界文豪,他长相平平,却有一双锐利异常,能够洞察世事的眼睛。
现在,就让我们跟随作者,去凝视托尔斯泰的眼睛,并由此进入他那深邃而丰富的内心世界。
自学释疑(5-10分钟)1.自读课文,学生识记重点字词:黝黑滞留愚钝器宇禁锢轩昂犀利侏儒酒肆尴尬炽热粗制滥造藏污纳垢郁郁寡欢鹤立鸡群正襟危坐颔首低眉诚惶诚恐无可置疑黯然失色广袤无垠2.教师检查学生识记的结果,要求能够正确的给汉字注音,掌握重点词语的解释3.了解作者斯蒂芬·茨威格(1881~1942),奥地利作家。
擅长写小说、人物传记,也写诗歌、戏剧、传记、散文特写和翻译作品。
作品有(月光小巷>、<看不见的珍藏>、<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象棋的故事>等。
4.介绍有关托尔斯泰的生平传记和作品。
学生搜集有关资料,了解他思想变化和人生追求,在班上交流。
[资料参考]列夫·尼古拉耶维奇·托尔斯泰(1828~1910),19世纪末20世纪初俄国最伟大的文学家,也是世界文学史上最杰出的作家之一,他的文学作品在世界文学中占有第一流的地位。
第08课列夫托尔斯泰(导学案)(学生版)-2024-2025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册同步备课系列(部编版)
第08课《列夫·托尔斯泰》导学案【学习目标】1.把握列夫·托尔斯泰独特的外貌特征,品味深邃的精神世界。
2.学习文章欲扬先抑的方法,探究作者对托尔斯泰的情感态度。
3.品味精彩的语句,体会其含义和作用,感悟托尔斯泰的精神。
【重点难点】1.把握列夫·托尔斯泰的外貌特征,品味深邃的精神世界,探究作者情感态度。
2.品味精彩的语句,体会其含义和作用,学习文章欲扬先抑的方法。
【学习过程】1.人物简介列夫·托尔斯泰(1828—1910),19世纪中期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政治思想家、哲学家,代表作有《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等。
他虽出身名门贵族,却对平民有着深切的同情和对农奴制的无情批判。
列宁称他是“俄国革命的镜子”,是具有“最清醒的现实主义”的“天才艺术家”。
2.作者简介茨威格(1881—1942),著名小说家、传记作家,出身于富裕的犹太家庭。
被公认为世界上最杰出的中短篇小说家之一。
他与罗曼·罗兰、欧文·斯通并称为西方20世纪最杰出的传记作家。
代表作:小说《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象棋的故事》《一个女人一生中的二十四个小时》等,传记《》《罗曼·罗兰》等。
3.文体知识4.字词积累读准下列加点字的字音:面颊.()黝.黑()粗糙.()藏污纳垢.()崎岖.()平庸.()滞.留()鹤立鸡群.()愚钝.()器宇.()蒙昧.()正襟.危坐()酒肆.()缰.绳()轩.昂()诚惶.诚恐()胆怯.()犀.利()禁锢.()入木三分.()胡髭.()锃.亮()鬈.发()广袤.无垠()理解下列词语的词义:禁锢:锃亮:滞留:器宇:轩昂:盎然:藏污纳垢:粗制滥造:鹤立鸡群:正襟危坐:诚惶诚恐:入木三分:第一课时任务一:看托翁长相1.总体印象速读1-5段,寻找描写托尔斯泰外貌所用的比喻句和夸张句,说一说作者笔下托尔斯泰的长相特点。
从“”(文中原句)中,我感受到托尔斯泰的长相是(特点)的。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三单元 第11课《列夫 托尔斯泰》(第2课时)导学案(无答案) 语文版(2021
(2016年秋季版)广东省河源市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第11课《列夫托尔斯泰》(第2课时)导学案(无答案)语文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6年秋季版)广东省河源市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第11课《列夫托尔斯泰》(第2课时)导学案(无答案)语文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6年秋季版)广东省河源市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第11课《列夫托尔斯泰》(第2课时)导学案(无答案)语文版的全部内容。
《列夫·托尔斯泰》(第二课时)[学习目标]1.从文中找出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的语句,分析人物形象。
2。
通过品评耐人寻味的语句,感知人物深邃而卓越的精神世界,从中受到人文精神的熏陶。
[预习指导](第一阶段)1.从修辞手法的角度品析下列语句。
(师傅检查徒弟完成情况,评价等级后,师徒间相互补充.) (1)当这一副寒光四射的匕首转而对准它们的主人时是十分可怕的,因为锋刃无情,自戳要害,正好刺中了他的心窝。
(2)一绺绺灰白的鬈发像泡沫一样堆在额头上.不管从哪个角度看,你都能见到热带森林般茂密的须发.(3)长髯覆盖了两颊,遮住了嘴唇,遮住了皱似树皮的黝黑脸膛。
一根根迎风飘动,颇有长者风度.(4)托尔斯泰这对眼睛里有一百只眼睛。
课后巩固练习阅读下面选段,回答问题。
孤独者爱因斯坦爱因斯坦曾说:“我实在是个孤独的旅客,我未曾全心全意地属于我的国家,我的家庭,我的朋友,甚至我最亲近的亲人。
在所有这些关系面前,我总是感到一定距离并且需要保持孤独。
”由于相对论的创立触动了占统治地位的经典物理学,引起传统观念和势力的阻挠。
《列夫·托尔斯泰》导学案
《列夫·托尔斯泰》导学案【题目解说】列夫·托尔斯泰是世界文豪,他长相平平,却有一双锐利异常,能够洞察世事的眼睛。
现在,就让我们跟随作者,去凝视托尔斯泰的眼睛,并由此进入他那深邃而丰富的内心世界。
【走进作者】斯蒂芬·茨威格(1881~1942),奥地利作家。
作品有《月光小巷》、《看不见的珍藏》、《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象棋的故事》等。
【背景链接】托尔斯泰出生贵族家庭,受到启蒙思想影响,主张贵族应走向“平民化”,反对农奴制,多次在自己的庄园进行改革。
参军的所见所感使他更加否定了贵族阶级的生活,站到了农民的一边。
晚年的托尔斯泰更加关注农民,这些贫苦可怜的人们让他感到不安与自责,于是他开始改变自己的生活方式,经常在农田里干活,试图与农民们同呼吸,共命运。
到后来,托尔斯泰想要解放他的那些农民,把田地分给他们,引起周围许多人的不满,他还打算放弃私有财产和贵族特权,而后与妻子发生争执,家庭关系紧张,最终离家出走,不久病逝。
因为看透资本主义社会的现实,以及造成这一切的原因,他一生都在力图消灭社会中的罪恶,但最终没能改变。
【字词全解】⒈生难字词长髯(rán)黝(yǒu)黑滞(zhì)留愚钝(dùn)轩(xuān)昂犀(xī)利侏儒(rú)酒肆(sì)尴尬(gāngà)甲胄(zhòu)粲(càn)然盎(àng)然⒉词语补注①黝黑:黑;黑暗。
②滞留:停留不动。
③愚钝:愚笨;不伶俐。
④犀利:锋利;锐利。
⑤侏儒:身材异常矮小的人。
⑥尴尬:处境困难,不好处理。
炽热:极热。
⑦粗制滥造:指产品制作粗劣,不讲究质量。
⑧藏污纳垢:比喻包容坏人坏事。
⑨郁郁寡欢:心情不舒畅,不快乐。
⑩无可置疑:没有什么可被怀疑。
【句段解读】⒈“这对珠宝有魔力,有磁性,可以把人世间的物质吸进去,然后向我们这个时代放射出精确无误的电波……”【剖析】用粗鄙的外表来保护精美的珠宝,对托尔斯泰眼睛的描写,已经不再限于肖像描写了,而是含蓄地揭示了托尔斯泰作为伟大的现实主义艺术家,对他所处的时代作出准确、深入、全面的描绘,成为时代的代言人。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三单元 11 列夫托尔斯泰说课稿 语文版
《列夫·托尔斯泰》说课稿一、教材分析(一)教材简析本文是奥地利著名小说家、传记作家,茨斯蒂芬·茨威格(1881—1942)为俄国大文豪列夫托尔斯泰描画的一幅“肖像画”,作者不仅为我们展示了托尔斯泰独特的外貌特征,更为我们揭示了托尔斯泰深邃的精神世界。
本文在艺术手法上的独特性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作者写出自己心中伟人的平庸粗陋的一面,二是大量运用比喻和夸张的修辞手法。
写托尔斯泰外貌平庸、普通的一面,不仅是对托尔斯泰肖像真实的刻画,同时也揭示了他是俄国人民大众的一员;写他面容粗鄙、丑陋的一面,实际上是反衬了他眼睛的无比精美。
托尔斯泰就是这么一个矛盾的统一体。
如果进一步探究,可以认为,写他形貌的矛盾统一,实质上也是写他的人生追求、人生态度与自己的阶级和身份的矛盾统一,以及他本身的思想也是矛盾统一的。
本文的重点是落在写他的眼睛上,通过写眼睛来写他的敏察、深刻,写他作为伟大作家的杰出才能,写他是时代的透视镜和多棱镜。
这就是欲扬先抑写法的应用。
本文是用文字给人画肖像画。
运笔在方寸之间,却洋洋洒洒,数千百言。
在不算短小的篇幅里,作者又并非面面俱到,而是突出重点,大肆铺排,有时,某一局部,数十句、数百言精雕细刻,给读者留下深刻强烈的印象。
之所以能尺水兴波,主要得益于比喻、夸张的妙用。
比喻不是追求形似,而是追求神似:夸张更是突显了托尔斯泰的形貌特征。
因此,本文的比喻和夸张把人们带进无穷的想象空间,让人们尽情玩味其情趣,揣摩其含义。
可以说,本文比喻和夸张的艺术效果,不仅在于形象鲜明,特征突出,更在于喻意深刻,韵味无穷。
(二)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本文是语文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一篇课文。
本单元所选的名家之作,体裁有回忆录和传记,让学生感悟到人生奋斗的意义,感受的人间的关爱与温情。
学习本文,是要让学生们受到人文主义的熏陶。
(三)教学目标美国教育学家布卢说过:“科学地确定学习目标是教学的首要环节,有效的教学始于知道希望达到的目标是什么。
七年级语文《列夫 托尔斯泰》导学案
7*列夫•托尔斯泰教学目标1.品评语言,学习课文运用神奇的夸张和连珠的妙语描写形貌的手法。
2.体会课文采用欲扬先抑手法的艺术效果。
3.了解列夫·托尔斯泰的生平和人生追求及其精神境界。
第一课时一、自主学习1.指导学生积累字词。
(1)朗读课文,找出文中生字词,并注音。
黝.()黑滞.()留愚钝.()禁锢.()轩.()昂犀.()利粗糙.()甲胄.()鬈.发()绺.()尴.尬.()藏污纳垢.()广袤.()颔.()首低眉黯.()然失色(2)学生结合具体语境理解词义。
愚钝:器宇:禁锢:轩昂:犀利:尴尬:粗制滥造:藏污纳垢:郁郁寡欢:鹤立鸡群:正襟危坐:诚惶诚恐:广袤无垠:颔首低眉:无可置疑:黯然失色:二、合作探究,小组展示课文主要可分几部分?每部分的主要内容是什么?三、教师精讲默读第一部分思考:1.这一部分具体刻画了托尔斯泰怎样的外貌特征?2. 作者主要运用了什么修辞来刻画托尔斯泰的外貌?体现在文中的什么地方?有什么作用?3.本部分对托尔斯泰外貌的描写,突出了他的什么特点?4.本部分的描写对塑造人物形象有什么作用?四、拓展延伸世间最美的坟墓按照托尔斯泰的愿望,他的墓成了世间最美的、给人印象最深刻的、最感人的坟墓。
它只是树林中的一个小小长方形土丘,上面开满鲜花,没有十字架没有墓碑,没有墓志铭,连托尔斯泰这个名字也没有。
这个比谁都感到受自己的声名所累的伟人,就像偶尔被发现的流浪汉、不为人知的士兵那样不留名姓地被人埋葬了。
谁都可以踏进他最后的安息地,围在四周的稀疏的木栅栏是不关闭的——保护列夫·托尔斯泰得以安息的没有任何别的东西,唯有人们的敬意;而通常,人们却总是怀着好奇,去破坏伟人墓地的宁静。
这里,逼人的朴素禁锢住任何一种观赏的闲情,并且不容许你大声说话。
成百上千到他的安息地来的人中间没有一个有勇气,哪怕仅仅从这幽暗的土丘上摘下一朵花留作纪念。
人们重新感到,这个世界上再也没有比这最后留下的、纪念碑式的朴素更打动人心的了。
《列夫·托尔斯泰》初中语文教案
《列夫·托尔斯泰》初中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列夫·托尔斯泰的生平和主要作品;(2)掌握本文的基本情节和人物形象;(3)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分析课文内容;(2)学会欣赏文学作品中的人物描写和环境描写;(3)培养阅读名著的兴趣和习惯。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了解托尔斯泰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2)感悟作品中所体现的人性美和道德观念;(3)提高自身的人文素养和审美情趣。
二、教学重点1. 课文内容的分析和理解;2. 托尔斯泰作品中的艺术手法和特色;3. 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文学鉴赏能力。
三、教学难点1. 托尔斯泰作品中复杂的人物关系和心理描写;2. 作品中所体现的深刻思想和道德观念;3. 如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探讨。
四、教学准备1. 课文文本《列夫·托尔斯泰》;2. 相关资料和图片;3. 教学多媒体设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展示列夫·托尔斯泰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2)简要介绍托尔斯泰的生平和主要作品;(3)激发学生对托尔斯泰的兴趣,导入新课。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了解基本情节和人物形象;(2)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掌握课文内容,为后续讨论作准备。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重点情节和人物关系;(2)各小组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3)教师引导学生深入探讨托尔斯泰作品的艺术特色和思想内涵。
4. 欣赏与鉴赏(1)分析课文中的精彩描写,如人物描写、环境描写等;(2)学生朗读并欣赏课文中的优美语句;(3)教师引导学生提高文学鉴赏能力,感悟作品的美学价值。
5. 情感共鸣(1)讨论作品中所体现的人性美和道德观念;(2)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对作品的理解和感悟;(3)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审美情趣。
6. 课堂小结(1)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总结托尔斯泰的生平和作品特点;(2)强调阅读名著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阅读相关作品。
第3课《列夫托尔斯泰茨威格》教学设计统编版(2024)七年级语文下册
文章可以分为几个部分?每个部分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试着概括一下作者对列夫・托尔斯泰外貌描写的总体印象。
学生朗读结束后,给学生几分钟时间进行思考整理,然后组织学生进行交流分享。教师在学生分享过程中,适时引导、补充完善,帮助学生明确文章的结构和主要内容:
第一部分(1 - 5自然段):主要描写了托尔斯泰的外貌特征,从须发、面部轮廓、五官等多个方面进行了细致入微的刻画,着重突出他外貌的“粗劣”“丑陋”,给人一种普通甚至有些寒酸的印象。
探究精神世界
引导学生精读课文的第二部分,找出描写托尔斯泰目光的语句,思考这些语句是如何体现他的精神世界的。
同样组织学生分组讨论,问题如下:
文中哪些语句描写了托尔斯泰的目光?这些目光有什么特点?透过这目光,你能感受到他怎样的精神世界?
作者通过描写目光来展现托尔斯泰精神世界的做法,对你理解人物形象有什么帮助?
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托尔斯泰的思想和精神有着怎样的重要意义?对于我们现在又有什么启示呢?
组织学生进行交流讨论,教师引导学生从文学价值、社会影响、人性思考等多个层面去理解文章主题,让学生明白托尔斯泰作为一位伟大的作家,他用自己的作品和思想影响了当时的俄国社会,试图唤起人们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和改变,他的精神启示着我们要敢于正视生活中的种种问题,用深邃的思想去洞察世界,同时也让我们认识到人的内在品质远比外表重要得多。
“宽约一指的眉毛像纠缠不清的树根,朝上倒竖。”这里运用比喻,把眉毛比作纠缠不清的树根,生动地表现出眉毛的杂乱、浓密且不规则的样子,进一步强化了他外貌上的独特性和“粗劣”感。
作者先极力描写托尔斯泰外貌的平凡甚至丑陋,是运用了欲扬先抑的手法,为后文展现他伟大的精神世界做铺垫,通过这种强烈的反差,更能突出他内在精神的高贵和超凡脱俗,让读者更加深刻地记住这位伟大的人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1. 列夫•托尔斯泰
学习目标
1.品评语言,学习课文运用神奇的夸张和连珠的妙语描写形貌的手法。
2.体会课文采用欲扬先抑手法的艺术效果。
3.了解列夫·托尔斯泰的生平和人生追求及其精神境界。
学法指导
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质疑研讨,通过分析人物描写,把握人物的思想性格,感悟人物崇高精神境界。
自主学习
1.知识链接:
列夫·托尔斯泰,19世纪俄国最伟大的作家,因其真实深刻地再现了俄国社会生活而被列宁誉为“俄国革命的镜子”。
《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则是代表他艺术高峰的三部长篇小说。
作者简介:斯蒂芬·茨威格(1881~1942),奥地利作家。
擅长写小说、人物传记,也写诗歌、戏剧、传记、散文特写和翻译作品。
作品有《月光小巷》、《看不见的珍藏》、
《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象棋的故事》等。
他的小说多写人的下意识活动和人在激情驱使下的命运遭际。
他的作品以人物的性格塑造及心理刻画见长,他比较喜欢某种戏剧性的情节。
但他不是企图以情节的曲折、离奇去吸引读者,而是在生活的平淡中烘托出使人流连忘返的人和事。
2.积累字词:朗读课文,给加点字注音。
黝.()黑滞.()留愚钝.()禁锢.()
轩.()昂犀.()利尴尬
..()藏污纳垢.()颔.()首低眉胡髭.()黯.()然失色广袤.()无垠
甲胄.()粗糙.()
3.结合具体语境理解词义。
黝黑:
滞留:
愚钝:
器宇:
禁锢:
轩昂:
犀利:
尴尬:
炽热:
粗制滥造:
藏污纳垢:
郁郁寡欢:
鹤立鸡群:
正襟危坐:
诚惶诚恐:
广袤无垠:
颔首低眉:
无可置疑:
黯然失色:
合作探究
第一课时
探究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课文主要可分几部分?每部分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探究二:再读课文
1.作者认为托尔斯泰给人的总体印象是什么?(请用原文的词语回答)
第二课时
探究一:品读课文
1.针对托尔斯泰描写了哪些内容?
2.作者主要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来刻画托尔斯泰的外貌?有什么作用?探究二:研读课文
1.课文前半部分描写了托尔斯泰的外表,突出了他的什么特点?
2.前半部分的描写对塑造人物形象有什么作用?
我的收获
学习了本文,你收获了什么?
11.列夫•托尔斯泰
自主学习
2. 借助工具书,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yǒu zhì dùn gù xuān xī gān gàgòu hàn zīàn mào zhòu cāo
3.结合具体语境理解词义。
黝黑:黑;黑暗。
滞留:停留不动。
愚钝:愚笨;不伶俐。
器宇:人的外表;风度。
禁锢:束缚,限制。
轩昂:形容精神饱满,气度不凡。
犀利:锋利;锐利。
侏儒:身材异常矮小的人。
尴尬:处境困难,不好处理。
炽热:极热。
粗制滥造:指产品制作粗劣,不讲究质量。
藏污纳垢:比喻包容坏人坏事。
郁郁寡欢:心情不舒畅,不快乐。
鹤立鸡群:比喻一个人的才能或仪表在一群人里头显得很突出。
正襟危坐:理好衣襟端端正正坐着。
形容严肃庄重的样子。
诚惶诚恐:惶恐不安。
广袤无垠:广阔无边。
古代以东西长度为“广“,南北长度为“袤”。
颔首低眉:低着头显得很谦卑恭顺的样子。
无可置疑:没有什么可被怀疑。
黯然失色:用以表示相形之下暗淡无光。
合作探究
第一课时
探究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可分两部分:
一、(1~5)段主要刻画列夫·托尔斯泰的外貌特征。
二、(6~9)段描写列夫·托尔斯泰的那双非同寻常的眼睛。
探究二:再读课文
1.失调、崎岖、平庸而粗鄙。
第二课时
探究一:品读课文
1.面部:突出的特征多毛的脸庞、浓密的胡髭;轮廓、结构丑陋;面容表情可憎;长相普通;
身材矮小敦实、侏儒;眼睛犀利的目光、丰富的感情、眼睛的威力。
2.作者对托尔斯泰外貌的描写,主要运用了比喻、夸张的修辞手法。
比喻效果:生动形象,突出特征。
夸张效果:在描写人或事物时,故意言过其实,尽量作扩大或缩小的描述。
)特征突出,形象鲜明。
让人产生无尽的联想。
探究二:研读课文
1.前半部分描写托尔斯泰的外貌,突出了两个方面的特点:一是托尔斯泰外貌的平庸甚至丑陋,二是他和普通人一样,混在人堆里分辨不出来。
写他脸相平庸既是对他外貌作真实的刻画,也是为了说明他是俄国人民大众的普通一员,与全体俄国人民同呼吸共命运。
2.联系全文看,写他平庸甚至丑陋的外表,正是用来反衬他灵魂的高贵,反衬他的眼睛精美绝伦。
这样,运用欲扬先抑的手法,前半部分的描写非但没有损害托尔斯泰在读者心目中的形象,反而收到相反相成的艺术效果,相互衬托,使托尔斯泰的外貌包括眼睛给人留下强烈深刻的印象。
我的收获
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