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在空间直角坐标轴上的投影与力对轴之矩
力学第三章空间力系
第三章空间力系二、基本内容1. 基本概念1) 力在空间直角坐标轴的投影(a) 直接投影法:巳知力F 和直角坐标轴夹角a 、丫,则力F 在三个轴上的投 影分别为X = F cos aZ = Feos/(b) 间接投影法(即二次投影法):巳知力F 和夹角八°,则力F 在三个轴上的 投影分别为X = F sin/cos^9Y = F sin/sin 。
Z = F cos/2) 力矩的计算(a) 力对点之矩—、目的和要求能熟练地计算力在空间直角坐标轴上的投影。
熟练掌握力对点之矩与力对轴之矩的计算。
对空间力偶的性质及其作用效应有清晰的理解。
了解空间力系向一点简化的方法,明确空间力系合成的四种结果。
能正确地画出各种常见空间的约束反力。
会应用各种形式的空间力系平衡方程求解简单空间平衡问题。
对平行力系中心和重心应有清晰的概念,能熟练地应用坐标公式求物体 的重心。
1、2、3、4、5、6^ 7、在空间情况下力对点之矩为一个定位矢量,其定义为i j kM0(F) = rx F = x y z = (yZ - zY)i + (zX - xZ)j + (xY - yX)kX Y Zr = xi + yj + zk F = Xi+ Yj + Zk其中尸为力尸作用点的位置矢径(b)力对轴之矩在空间情况下力对轴之矩为一代数量,其大小等于此力在垂直于该轴的平面上的投影对该轴与此平面的交点之矩,其正负号按右手螺旋法则来确定,即M Z(F) = ±F u,h = +2AOAB在直角坐标条下有Mx (乃=yZ-zY M y (F)=zX-xZ M z (F) =xY-yX(c)力矩关系定理力对己知点之矩在通过该点的任意轴上的投影等于同一力对该轴之矩。
在直角坐标系下有Mo(F)^M x(F)i+My(F)j+M2(F)k(d)合力矩定理空间力系的合力对任一点之矩等于力系中各力对同一点之矩的矢量和,即Mo g)二 W, (F)空间力系的合力对任一轴(例如z轴)之矩等于力系中各力对同一轴之矩的代数和,即M z(F R)=ZM z(F)=Z(xY-yX)3)空间力偶及其等效条件(a)力偶矩矢空间力偶对刚体的作用效果决定于三个要素(力偶矩大小、力偶作用面方位及力偶的转向),它可用力偶矩矢肱表示。
理论力学 第四章 空间力系
r FR = 0
∑F = 0
x
∑F = 0
y
称为空间汇交力系的平衡方程. 称为空间汇交力系的平衡方程. 空间汇交力系平衡的充要条件:该力系中所有 空间汇交力系平衡的充要条件: 充要条件 各力在三个坐标轴上的投影的代数和分别为零. 各力在三个坐标轴上的投影的代数和分别为零.
例 题 1
求: 绳的拉力和墙体的约束反力 。
=
=
F = F′ = F2 1 1
= F2′ = F3 = F3′
= =
定位矢量 滑移矢量 自由矢量 力偶矩矢是自由矢量 力偶矩相等的力偶等效 (5)力偶没有合力,力偶只能由力偶来平衡. 力偶没有合力,力偶只能由力偶来平衡.
3.空间力偶系的合成与平衡条件
=
=
r r r r r r r r r M 1 = r1 × F1 , M 2 = r2 × F2 ,......, M n = rn × Fn
A
P
c a y
i
j k
O
MO ( P ) = r × P = 0 b 0 0 0 P = Pbi
(2)利用力矩关系
x
α
b
M OA ( P ) = M O ( P ) cos α = Pab a 2 + b2 + c 2
MO(P)
例 题 4
已知:OA=OB=OC =b, OA⊥OB⊥OC. 已知: 求: F 对OA边的中点 之矩在 方向的投影。 边的中点D之矩在 方向的投影。 力 边的中点 之矩在AC方向的投影
3、力对点的矩与力对过该点的轴的矩的关系 r r r r M x ( F ) = M x ( Fx ) + M x ( Fy ) + M x ( Fz ) = Fz ⋅ y − Fy ⋅ z
理论力学第三章
力螺旋
FR ' 0, M O 0, FR ' // M O
中心轴过简化中心的力螺旋
钻头钻孔时施加的力螺旋
FR 0, MO 0, FR , MO 既不平行也不垂直
力螺旋中心轴距简化中心为
M O sin d FR
平衡
FR 0, MO 0
例3-5
已知:在工件四个面上同时钻5个孔,每个孔所受切削
力偶矩均为80N· m. 求:工件所受合力偶矩在 x, y, z 轴上的投影. 解: 把力偶用力偶矩矢 表示,平行移到点 A .
M x Mix M3 M 4 cos45 M5 cos45 193.1N m
M y M iy M 2 80N m M z M iz M 1 M 4 cos 45 M 5 cos 45 193.1N m
Fz F cos
二.空间汇交力系的合力与平衡条件
空间汇交力系的合力
FR Fi
合矢量(力)投影定理
FRx Fix Fx FRy Fiy Fy FRz Fiz Fz
合力的大小 FR ( Fx )2 ( Fy )2 ( Fz )2 方向余弦
一.力对点的矩以矢量表示 ——力矩矢
三要素:
(1)大小:力 F 与力臂的乘积
(2)方向:转动方向 (3)作用面:力矩作用面.
MO ( F ) r F
M O ( F ) (r F ) ( xi yj zk ) ( Fxi Fy j Fz k ) ( yFz zFy )i ( zFx xFz ) j ( xFy yFx )k
机械设计基础(含工程力学)课程标准
.Word 资料机械设计基础(含工程力学)课程标准课程代码:课程性质:必修课课程类型:B类课(一)课程目标《工程力学》是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主干课程。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应从高职教育培养目标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在教学内容的深广度、教学方法上都应与培养高技能人才目标接轨。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达到以下目标:1、深刻理解力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定律,熟练掌握解决工程力学问题的定理和公式。
能将实际物体简化成准确的力学模型,应用力学基本概念和定理解决相关力学问题;2、能对静力学问题进行分析和计算,对刚体、物系进行受力分析和平衡计算;3、正确应用公式对受力不很复杂的构件进行强度、刚度和稳定性的计算;4、通过应力状态分析建立强度理论体系。
5、步掌握材料的力学性能及材料的相关力学实验。
掌握基本实验的操作及测试方法(二)课程内容与要求工程力学分为理论力学和材料力学部分。
理论力学部分以静力学为主,包括静力学基础、力系的简化、力系的平衡。
材料力学部分包括杆件的四种基本变形(轴向拉伸与压缩、剪切与挤压、扭转、弯曲)的内力、应力和变形,应力状态与强度理论,组合变形杆的强度和压杆稳定。
第一篇静力学静力学主要内容有:力的概念,约束与约束反力,受力分析和受力图;力对点的矩,力对轴的矩,力偶与力偶系的简化,力的平移,力系的简化;平衡条件与平衡方程,特殊力系的平衡,空间一般力系的平衡,物体系的平衡,平面静定桁架的内力,考虑摩擦时的平衡。
第二篇材料力学材料力学主要内容有:材料的力学性能,拉伸与压缩时的力学性能,构件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强度条件、刚度条件,应力状态分析与四种强度理论。
课程要求:熟练掌握静力学的基本概念:四个概念、六个公理及推论、一个定理。
能应用静力学的基本理论对刚体进行受力分析;明确平面任意力系的简化;熟练掌握平面力系的平衡方程及其应用;掌握材料力学的基本概念;掌握四种变形方式的内力、应力、内力图;学会四种载荷作用方式下强度、刚度、稳定性计算;理解应力状态与强度理论。
第四章:空间力系
第四章空间力系一、要求1、能熟练地计算力在空间直角坐标轴上的投影和力对轴之矩。
2、对空间力偶的性质及其作用效应要有清晰的理解。
3、了解空间力系向一点简化的方法和结果。
4、能应用平衡条件求解空间汇交力系、空间任意力系、空间平行力系的平衡问题。
5、能正确地画出各种常见空间约束的约束反力。
二、重点、难点1、本章重点:力在空间直角坐标轴上的投影和力对轴之矩。
空间汇交力系、空间任意力系、空间平行力系的平衡方程的应用。
各种常见的空间约束及约束反力。
2、本章难点:空间矢量的运算,空间结构的几何关系与立体图。
三、学习指导1、空间力系的基本问题及其研究方法空间力系研究的基本问题仍然是静力学的三个基本问题,即:物体的受力分析、力系的等效替换和力系的平衡条件。
空间力系是力系中最普遍的情形,其它各种力系都是它的特殊情形。
按由浅入深、由特殊到一般的认识规律研究空间力系,是从理论上对静力学作一个系统而完整的总结。
与平面力系的研究方法相似,这里也采用力向一点平移的方法将空间任意力系分解为空间汇交力系和空间力偶系,再应用这两个力系的合成方法来简化原力系,然后根据简化结果推导出平衡条件。
由于空间力系各力作用线分布在空间,因而使问题复杂化。
出现了力在坐标轴上的二次投影法、力对轴的矩以及用向量表示力对点的矩和力偶矩等新问题,简化的结果和平衡方程也复杂了。
2、各类力系的平衡方程各类力系的独立的平衡方程的数目不变。
但是平衡方程的形式可以改变。
上表列出的是一般用形式。
解题指导1、对于解力在直角坐标轴上投影或力沿直角坐标轴分解这类问题,重要的是确定力在空间的位置。
一般解题的思路如下:(1)认清题意,仔细查看结构(或机构)的立体图,它由哪些部件组成,各部件在空间的位置,以及它们和坐标轴的关系。
(2)认清力的作用线在结构(或机构)的哪个平面内,寻找它与坐标面的交角,然后找力与坐标平面的夹角及力与坐标轴的夹角。
(3)考虑用一次投影或二次投影的方法求解。
第三章 空间力系
Ft tan Fa Ft tan Fr cos
第三章 空间力系
【课堂练习】图示力F作用在A点,此力在x轴、y轴、z轴 上的投影分别是多少?
第三章 空间力系
三、交于一点且互相垂直的三力的合成
力直角平行六面体法则
F=
Fx2 Fy2 Fz2
Fx cosα= F
Fy cosβ= F
第三章 空间力系
(2)力F对各坐标轴之矩为: Mz(F )= Mz(Fx)+Mz(Fy)= -Fx· y+Fy· x= -10.98 N· m Mx(F )=Mx(Fy)+Mx(Fz)= -Fy· z-Fz· y= -105 N· m My(F)=My(Fx)+My(Fz)=Fx· z+Fz· x=53.3 N· m。
解:
(1)确定车刀刀尖为研究对象,以工件主轴为水平轴空间 直角坐标系。
第三章 空间力系
( 2)刀尖受力分析
刀尖受到径向力Fx(沿x轴方向)、轴向力Fy(沿y轴方 向)、圆周力Fz(沿z轴方向)的作用。 (3)用力直角平行六面体法则求合力F 以三力Fx、Fy、Fz为棱边作一直角平行六面体,则此六面 体的对角线即为三力的合力F=19.6 kN
第三章 空间力系 三、空间力系的平衡条件和平衡方程
力矢的主矢和力系对空间任意一点的主矩都等于零。
FR' 0
,
Mo 0
Fy =0 Fy=0 Fz=0 Fz =0 Mx(F )=0 Mz(F )=0
• 空间汇交力系力系 Fx =0 • 空间平行力系力系 Fy=0 • 空间任意力系力系 Fx=0 • 空间力偶系力系
第三章 空间力系 四、空间力系平衡的平面解法
1.确定研究对象,画出受力图。
力在空间直角坐标轴上的投影与力对轴之矩
黄 河 水 利 职业技术学院
授 课 日 期 授 课 班 级 课题与主要 内
.. .. .. .. .. .. .. .. .. .. .. . 装 . .. .. .. .. .. .. 订 . .. .. .. .. . 线 .. .. .. .. .. .. .. .. .. .. ..
力对轴的 矩的计算 是解决空 间问题的 关键
(4)F 作用面不在与轴垂直的平面内 ,也不与轴平行或相交 a、 力对轴之矩等于这个力在垂直于于轴的平面上的分力对平面与轴的 交点的矩。 即:mz(F) = mo(Fxy) =±Fxy×d 先求出力 F 在垂直于 z 轴的平面上的投影 Fxy.。然后按平面上力对 O 点之矩进行计算。
§2 力对轴之矩 1、定义: 力对轴之矩是力使物体绕轴转动效果的度量。 2、力对轴之矩的求解 (1)F 作用平面与轴垂直 mz(F) = mo(F) =±Fd (2)F 作用平面与轴垂直并与轴正交 mz(F) = 0 (3)F 作用面与轴共面(F 与 z 轴平行) mz(F)=0 (4)F 作用面不在与轴垂直的平面内 ,也不与轴平行或相交 a、力对轴之矩等于这个力在垂直于于轴的平面上的分力对平面与轴的 交点的矩。 即:mz(F) = mo(Fxy) =±Fxy×d b、 先求出力 F 沿三个直角坐标轴的分力 Fx,Fy,Fz, 然后根据力对轴之矩 的定义和合力矩定理进行计算 §3 空间力系的平衡
本节讲解力 在空间直角 坐标轴上的 投影和力对 轴 矩 之
容 要 求
教 学 目 的 与
教学重、 难点 布 置 作 业
工程力学教学课件模块3空间力系
的单位为N•m或kN•m。
由上述结论可知,力的作用线与轴相交或平
行时,力对轴之矩等于零。
提
示
3.2.2 合力矩定理
在平面力系中推导出来的合力矩定理对空间力系也同样适用,即空间力系中的合力对某轴之
矩等于力系中各分力对同一轴之矩的代数和,其表达式为
在计算力对轴之矩时,有时应用合力矩定理会使计算变得简单:先将力F沿空间直角坐标轴
Fz=Fsin 60°=600×0.866=520(N)
19
3.2.2 合力矩定理
20
3.2.2 合力矩定理
(2)计算力对轴之矩。先将力F在作用点处沿x、y、z方向分解,得到
三个分量Fx、Fy、Fz,它们的大小分别等于投影Fx、Fy、Fz的大小。
根据合力矩定理,可求得力F对指定的x、y、z轴之矩。
(b)所示。
先将力F向Axy平面和Az轴投影,得到Fxy和Fz;再将Fxy向x、y轴
投影,得到Fx和Fy。于是,有
Fx=Fxycos 45°=Fcos 60°cos 45°=600×0.5×0.707=212(N)
Fy=Fxysin 45°=Fcos 60°sin 45°=600×0.5×0.707=212(N)
力FNA、FNB、FNC的作用下保持平衡,各力的作
用线相互平行,构成空间平行力系。
3.3 空间力系的平衡方程
30
3.3 空间力系的平衡方程
(2)根据各力的作用线方向与几何位置,建立空间直角
坐标系Hxyz(点H为坐标原点)。
(3)列平衡方程并求解。
∑Fz=0,FNA+FNB+FNC-G=0
∑Mx(F)=0,FNC-G=0
理论力学3—空间力系
r r ur
uur uur r
i jk
M O (F ) r Fuur = x y z
z MO(F)
kr Oj
ih x
Fx Fy Fz
r
r
ur
( yFz zFy )i (zFx xFz ) j (xFy yFx )k
B F
A(x,y,z) y
3.2.1 力对点的矩以矢量表示-力矩矢
力矩矢MO(F)在三个坐标轴上的投
偶系,如图。
z F1
z M2
z
Fn O
x F2
= M1
y
O
x F'n
F'1
= MO
Mn y
O
F'2
x
F'R y
uur uur
uFuri Fuiur uur
M i M O (Fi ) (i 1, 2,L , n)
3.4.1 空间力系向一点的简化
空间汇交力系可合成一合力F'R:
uur uur uur FR Fi Fi
如图所示,长方体棱长为a、b、c,力F沿BD,求力F对AC之矩。
解:
uur uur uur M AC (F ) M C (F ) AC
uur uur
M C (F ) F cos a
Fba
a2 b2
B
C
F
D
c
A
a
b
uur uur uur
M AC (F ) M C (F ) cos
Fabc a2 b2 a2 b2 c2
(F ) uur
[M O (F )]y M y (F )
uur uur
uur
[M O (F )]z M z (F )
第三章 第8(2)、9、10讲 空间力投影、力对点之矩,汇交力系、力偶系
F3 y F3 xy cos F3 cos cos 100
5 3 51.5 N 34 5
(2) 力F3与y轴相交My(F3)=0。由合力矩定理求力F3对x、y轴之矩
Mx(F3)=Mx (F3x)+Mx (F3y)+Mx (F3z)= 0-F3y×0.3+0=-15.4N· m
M z F M z Fx Fx l b F l b sin
Fx
α Fz
播放
M y F M y Fz Fz l Fl cos
§3.2 力对点的矩和力对轴之矩
【例 3-4】 如图所示,已知各力大小均为 100 N,六面体边长单位cm。 求:(1)各力在x、 y、z轴上的投影;(2)力F3对x、y、z轴之矩
力与轴相交或与轴平行(力与轴在共面,力对该轴的矩为零。 2、力对轴的矩是一个代数量: M z ( F ) M o ( Fxy ) Fxy d 3、单位:N·m 4、正负规定:正负号可用右手螺旋法则来判定:用右手握住 转轴,四指绕向在力作用处的切线与力方向一致,若拇指指向 与转轴正向一致时力矩为正; 反之,为负。也可从转轴正端看 过去,逆时针转向的力矩为正, 顺时针转向力矩为负。
Theoretical Mechanics
2、合矢量(力)投影定理
FRx Fix Fx
FRy Fiy Fy
FRz Fiz Fz
3、合力的大小:FR ( Fx )2 ( Fy )2 ( Fz )2 方向余弦:
cos( F R
Fy F , i) cos( FR , j )
第8(2)讲目录
Theoretical Mechanics
工程力学3.1到3.3
2.合力矩定理 设某空间力系由 F1、F 2、…、Fn组成,其 合力为FR,可以证明合力FR对某轴之矩等于各分力对同一轴之 矩的代数和。这就是空间力系的合力矩定理。其数学表达式为
Mz(FR)=∑Mz(Fi)
(3-5)
Fz F cos
(3-3)
其中,cosα、cosβ和cosγ称为力F的方向余弦,并 且满足关系:cos2α+cos2β+cos2γ=1。
3.1 力在空间直角坐标轴上的投影与力对轴之矩
例3-1 在图3-4a中,F1=1000N,F2=2500N,该两力 矢端坐标值分别为F1(-4,2,0),F2(-4,3,2)。试求两力在三 个坐标轴上的投影。
F1x F1 cos1 1000 (
4 )N 894N 42 22
F1y F1 cos 1 1000
2 N 447N 42 22
F1z F1 cos1 1000 cos 90 N 0N
3.1 力在空间直角坐标轴上的投影与力对轴之矩
2)求F2的投影。设F2与x、y和z轴正向的夹角分别 为α2、β2和γ2,则
2 N 447N 42 22
F1z F1 cos1 1000cos90 N=0N
设F2xy与y轴正向的夹角为φ2(见图3-4b),将F2xy再投影到x、
y轴上,得
F2 x
F2xy sin 2 2320 F2y F2xy cos2 2320
4 N 1857N 32 342
若已知力F在三个坐标轴上的投影,也能求出力F的大小 和方向,由图3-1的正六面体对角线与棱边的关系,得
工程力学课件张秉荣第三章
Fx =Fcos Fy =Fcos Fz =Fcos
(3-1)
z
D
A
Fz F
Fx O
Fy
C
y
xB
A'
上一页 返回首页 下一页
二、二次投影法
返回首页
若已知力F与z轴所组 成的平面OA'AD和Oxy坐标
平面的夹角 ,则力F 在x、
y、z三轴的投影计算可分两 步进行:
先将力F投影到z轴和xy坐 标平面上,以Fz和Fxy表示 。
力对轴之矩是代数量,其值等于此力在垂直该轴平面上 的投影对该轴与此平面的交点之矩。力矩的正负代表其转动 作用的方向。当从轴正向看,逆时针方向转动为正,顺时针 方向转动为负。
上一页 返回首页 下一页
平行于z轴的力F1, 不可能使物体绕z轴转 动的。此时,F1对z轴 的力矩等于零。
力F2与z轴相交也 不可能使物体绕z轴转 动的。此时,F2对z轴 的力矩等于零。
DF
B y
FB
O
FA G
取铰链O为研究对象,设坐标系为Dxyz。
2)列力系的平衡方程式,求未知量,即
∑Fx =0 FB-Fcossin=0 ∑Fy=0 FA-Fcoscos=0 ∑Fz=0 Fsin-G=0
返回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z
已知=30,=60,G=1.2kN。
试求两杆和钢绳所受的力。
例3-1 的切线方向和径向。先把齿合力Fn向Z轴和Oxy坐标平面投影,
得
Fz Fr Fn sin 1410 sin 20N 482 N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已知:Fn=1410N,=20,=25 。试计算 Ft,Fa ,Fr。 返回首页
力学第四章空间力系
§4-3 空间任意力系的平衡方程
解 取折杆为研究对象,画受力图如图所示,选直角坐 标系0xyz,列平衡方程
Fx = 0
FOx = 0
Fy = 0
FOy = 0
Fz = 0
FOz F = 0
Mx F = 0 MOx Fb = 0
§4-3 空间任意力系的平衡方程
平衡基本方程
空间任意力系平衡的充分必要条件:
各力在各坐标轴上的投影代数和分别等于零; 各力对各坐标轴的矩的代数和分别等于零
即:
Fx = 0
Fy = 0
Fz = 0
MxF = 0 M y F = 0 Mz F = 0
§4-3 空间任意力系的平衡方程
§4-3 空间任意力系的平衡方程
例4-5 用空间平衡力系的平面解法重解例4-4 解 重物匀速上升,鼓轮作匀速转动,即处于平衡姿态。取鼓轮为研究 对象。将力G和Q平移到轴线上,分别作垂直平面、水平平面和侧垂直
平面(图a、b、c)的受力图。
a)
c) b)
§4-3 空间任意力系的平衡方程
由(图a、b、 c),列平衡方程。
§4-2 力对轴之矩
力对轴之矩(N·m):度量力使物体绕轴的转动效应
M z (F ) = M O (Fxy ) = Fxyd
结论:力对某轴之矩是力使物体绕该轴 转动效应的度量,其大小等于力对垂直 于某轴平面内力对O点(即某轴在该面 的投影点)之矩。
力对轴之矩的符规定:
§4-2 力对轴之矩
例4-1 图示力F作用在圆轮的平面内,设力F作用线距z轴 距离为d。试计算力F对z轴之矩。
符号规定:从投影的起点到终点的方向与相应坐标轴 正向一致的就取正号;反之,就取负号。
008空间力系1
赵宝生
理论力学
第四章 空间力系
例题三
第 二
已知:F,l, a,
节
力 求:力F对原点A及各坐标
对 点
轴的矩
的 矩
解:把力F分解如图
和
力 对
i
j
k
轴 的
M AF
l
al
0 (a l)F cos i
矩
F sin 0 F cos Fl cos j
a lF sin k
a2 b2 c2
Fz F cos
Fc a2 b2 c2一次投影
鞍山科技大学机械工程与自动化学院工程力学系
赵宝生
理论力学
第四章 空间力系
例题一
第 一 节
空 间 汇 交 力 系
在边长为a的正六面体的对角 线上作用一力F。试求该力分 别在x、y、z轴上的投影。
Fx F sin cos
三 节
一与此平面平行的任一平面,对刚体的作用效果不变.
空
间
力 偶
=
=
=
=
鞍山科技大学机械工程与自动化学院工程力学系
(5) 力 偶 没 有 合 力,力偶平衡 只能由力偶来 平衡.
赵宝生
理论力学
第四章 空间力系
三、力偶系的合成与平衡条件
第 三 节
空
=
=
间
力
偶
任意个空间分布的力偶可合成为一个合力偶, 合力偶矩矢等于各分力偶矩矢的矢量和
赵宝生
理论力学
第四章 空间力系
三、力在直角坐标轴上的分解
F Fxi Fy j Fzk
第
一 节
Fx F sin cos
理论力学精品课程 第六章 空间力系
F
m
F′
三,空间力偶系的合成 6.3 空 间 力 偶
力偶的作用面不在同一平面内的力偶系称为 空间力偶系. 空间力偶系. 空间力偶系合成的最后结果为一个合力偶, 空间力偶系合成的最后结果为一个合力偶, 合力偶矩矢等于各力偶矩矢的矢量和. 合力偶矩矢等于各力偶矩矢的矢量和.即:
M = m1 + m2 + + M n = ∑ m
z
mz ( R ) = ∑ mz ( F )
例2 6.2 力 对 轴 之 矩 和 力 对 点 之 矩
求力 F 对三坐标轴的矩. 解:由合力矩定理:
mx ( F ) = mx ( Fx ) + mx ( Fy ) + mx ( Fz ) = yZ zY m y ( F ) = m y ( Fx ) + m y ( Fy ) + m y ( Fz )
E
D
α α
A
汇 交
β EA=24cm, = 45 ,不计杆重;求 绳索的拉力和杆所受的力. 解:以铰A为研究对象,受力 如图,建立如图坐标. ∑ X = 0 : TC sin α TD sin α = 0 ∑ Y = 0 : TC cos α TD cos α S sin β = 0 ∑ Z = 0 : S cos β P = 0 24 2 = 由几何关系:cos α = 2 2
二,空间汇交力系的合成与平衡 6.1 空 间 汇 交
1,合成 , 将平面汇交力系合成结果推广得: 将平面汇交力系合成结果推广得: 合力的大小和方向为: 合力的大小和方向为:
R = F1 + F2 + + Fn = ∑ F
2,平衡 , 空间汇交力系平衡的必要与充分条件是: 空间汇交力系平衡的必要与充分条件是: 以解析式表示为: 以解析式表示为:
第三章 空间力系
例 31:
手柄 ABCE 在平面 Axy内,在D 处作用 一个力F,它垂直y轴,偏离铅垂线的角度为α,若 CD = a,BC∥x轴,CE ∥y轴,AB = BC = l。求力F 对x、y和z三轴的矩。
z
A
C
D E
α
x B
F
y
z
解法1
将力F沿坐标 轴分解为Fx 和Fz。 由合力矩定理可得: x
A Fx B F C α Fz y
aF sin 45 aF2 1
85.36N m
§3-3 空间力偶
System of force couples in space M B F’
rB
一、力偶矩以矢量表示:力偶矩矢 方位与作用面法方向方位 n 同。 指向与力偶转向的关系服从右 手螺旋法则。 如图力偶对O点的矩为:
n d
rBA
rA
F
A
MO ( F , F ) MO ( F ) MO ( F ) rA F rB F (rA rB ) F rBA F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O
rBA F Fd
就是力偶矩的大小。可见,与矩心无关。
M 为 自 由 矢
二、空间力偶等效定理: 作用于刚体上的两力偶,若它们的力偶矩矢相 等,则此二力偶等效。
即
Mz( F ) = M O( Fxy) = ± Fxy h
② 力与轴平行( Fxy = 0 ) 一句话: 只要力与轴在同一 平面内,力对轴的矩等于零。
力对轴的矩之解析表达式
设空间中有一个力 F 力作用点 A( x,y,z ); F 在三轴的投影分别为 X,Y,Z ; 根据合力矩定理,得
理论力学
题型 空间汇交力系 空间平行力系 传动轴 六力矩式平衡方程
例3 空间支架由三根直杆组成,如图所示,已知W=1kN。α=30° β=60°,φ=45°,试求杆AB、BC、BD所受的力。 解 取B铰为研究对象。
∑ Fz = 0
FBD
∑ Fy = 0
FBD cos α W = 0 W W 2 = = = W = 1.155 kN cos α cos α 3 FBC sin β FBD sin α cos = 0
(2) R ≠0,主矩MO≠0,且 F′ ⊥M ′ FR O,得作用于O’点的一个合力 。 FR
其作用线离简化中心O的距离为: d =
MO FR
。
R R R
R
R
a)
b)
c)
3.空间力系简化为力螺旋的情形 空间力系简化为力螺旋的情形 力螺旋:由一力和一力偶组成的力系,其中的力垂直于力偶的作用面。
R R R
60m m
例 2 如图所示,铅直力F=500N, 作用于曲柄上。试求此力对轴x、y、z 之矩及对原点O之矩。
30 0m m
30°
36 0m m
解:F对x、y、z之矩 分别为:
M x (F ) = F (300+ 60) = 500× 360 = 180×103 N mm = 180N m M y (F ) = F × 360cos30° = 500× 360× = 155.9 N m M z (F ) = 0
4、Mz(F)为零情况 、 为零情况 力的作用线与轴平行(Fxy=0)或相交(h=0)时,力对该轴的矩为零。 即,当力的作用线与轴线共面时,力对该轴之矩为零。
5、力对轴之矩合力矩定理 、 定理: 定理:合力FR对某轴之矩,等于各分力对同一轴之矩的代数和。 即:M z ( FR ) =
空间力系
( F2 x i F2 y j F2 z k ) ( Fnx i Fny j Fnz k ) (F1x F2 x Fnx )i ( F1 y F2 y Fny ) j ( F1z F2 z Fnz )k
d
F
rB
O
rA
符合右手螺旋法则:将右手四指弯曲表示力偶的转动,拇指所指 即为力偶矩矢量的指向.从矢的末端沿矢看去,力偶的转向是逆 时针的.
由图可知力偶矩矢不需要确定矢的初端位置,力偶可以在作用面内任意移动, 后面还会证明力偶可以在平行平面内任意移动,这样的矢量称为自由矢量.PAG 17
§3
Fz
h A
F
Fxy
b
正负判定: 右手螺旋法则 单位: N ·m 或 kN ·m
O
PAG 11
§2
力对点的矩和力对轴的矩
三、力对点之矩与力对轴之矩的关系
| MO (F ) | 2SOAB | M z ( F ) | 2SOab
2SOab 2SOAB cos
M1
M
M2
M3
O
合力偶矩矢等于各分力偶 M M1 M 2 M n 矩矢的矢量和。 ( M x1i M y1 j M z1k ) ( M x 2i M y 2 j M z 2 k ) ( M xn i M yn j M zn k ) ( M x1 M x 2 M xn )i ( M y1 M y 2 M yn ) j ( M z1 M z 2 M zn )k PAG 20 (M ix )i (M iy ) j (M iz )k M x i M y j M z k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黄河水利
课时授课计划职业技术学院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装
.
.
.
.
.
.
.
.
.
.
.
.
.
订
.
.
.
.
.
.
.
.
.
.
线
.
.
.
.
.
.
.
.
.
.
.
.
.
.
.
.
.
.
.
.
.
.
的投影是代数量。
正负与平面力系在轴上的投影规定相同。
二、二次投影法
当力F与每个坐标轴的夹角不易全部求得,但如果F与如图所示的夹角已知或容易求得时,力F投影到xy 面,再将F xy投影到x,y轴上。
F x=±F sinγcosβ
二次投影法F y=±F sinγsinβ
F z=±Fcosγ
§2力对轴之矩
1、定义:力对轴之矩是力使物体绕轴转动效果的度量。
2、力对轴之矩的求解
(1)F作用平面与轴垂直
力对z轴之矩,就是力对O点之矩,因此有
m z(F) = m o(F) =±Fd
符号规定:从轴的正向看,使物体绕轴逆时针方向
转为正,反之为负。
(2)F作用平面与轴垂直并与轴正交
m z(F) = 0
(3)F作用面与轴共面(F与z轴平行)
m z(F)=0
(4)F作用面不在与轴垂直的平面内,也不与轴平行或相交
a、力对轴之矩等于这个力在垂直于于轴的平面上的分力对平面与轴的交点的矩。
即:m z(F) = m o(F xy) =±F xy×d
先求出力F在垂直于z轴的平面上的投影F xy.。
然后按平面上力对O 点之矩进行计算。
力对轴的矩的计算是解决空间问题的关键
b、先求出力F沿三个直角坐标轴的分力F x,F y,F z,然后根据力对轴之矩的定义和合力矩定理进行计算
m x(F) =m x(F z)+m x(F y) = yF z-zF y
m y(F) =m y(F x)+m y(F z) = zF x– xF z
m z(F) =m z(F y)+m z(F x) = xF y– yF x
c、空间力系的合力矩定理:空间力系的合力对某轴之矩等于各分力对此轴之矩的代数和。
§3 空间力系的平衡
一、空间力系的简化
将空间一般力系向一点简化,简化后一般得到一力和一力偶。
这个力作用与简化中心,其力系的大小和方向等于力系诸力的矢量和。
称为原力
学的主矢。
这个力偶的力偶矩等于力系诸力对简化中心之矩的矢量和,称为原力系对简化中心的主矩。
即
R=∑F mo=∑m o (F)
二、空间一般力系的必要和充分条件是:
R=0 m O =0
或∑F=0 ∑m o (F)=0
三、空间一般力系平衡的方程(基本形式):
∑F X =0 ∑m X (F) =0
∑F Y =0 ∑m Y (F) =0
∑F Z =0 ∑m Z (F) =0
四、特殊力系的平衡方程:
空间汇交力系:∑F X =0
∑F Y =0
∑F Z =0 空间力系的平衡条件从简化结果推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