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动机新技术-稀燃及柴汽混燃发动机技术
稀薄燃烧技术
首先,稀薄燃烧技术需要很强的点火能量。这一点很好理解,混合 气里面汽油的比例小了,混合气被点燃就需要更大的能量,而i-DSI 发动机采用双火花塞设计,就能很好的满足这一需求。 其次,稀薄燃烧技术需要空气能跟汽油充分混合。汽油在混合气中 的比例减小了,对于空气与燃油的混合要求就更高了。如果燃油不 能与空气充分混合,当火花塞点火的时候,遇到混合不均匀的混合 气中汽油更少的部分,点火将更加困难。本田给这款发动机采用了 传统的2气阀设计强的涡流,让汽油跟空气有更多混合的机会。 i-DSI发动机就是通过这些手段解决了稀薄燃烧的基本需求,实现 稀薄燃烧的。由于i-DSI是在普通缸外喷油发动机的基础上开发的, 所以它更注重的是燃油经济性,而对于功率输出,则没有太大帮助。 i-DSI发动机通过燃烧“更稀的混合气”达到同等功率输出的情况 下,燃烧更少的汽油。换句话说,就是让汽油能够更充分的燃烧, 尽可能的让所有的汽油都变成动力释放出来,从而降低燃油消耗。
这对于缸内直喷的发动机来说,问题尤为突出。由于缸内直喷发动机 的压缩比通常会设计得比较高,缸内压力比普通发动机更大,从而更 容易产生氮氧化物。我们都知道柴油发动机排放的氮氧化物通常会比 汽油发动机高出许多,主要也就是因为柴油发动机的压缩比高的缘故。 在无法降低压力的情况下(因为高压缩比是提高发动机效率的必要手 段),要减小氮氧化物的排放只能是通过降低气缸内的燃烧温度。 IDE发动机的EGR废气再循环系统,就是通过把一部分排出气缸的废 气再次引入到进气管内跟新鲜的空气和燃油混合燃烧,来降低燃烧室 的温度的。我们知道,燃烧完的废气是不能再燃烧的,这些废气被引 入到气缸内以后,会占据一部分气缸内的有效体积,这个效果相当于 降低了发动机的排量,这样自然能有效降低燃烧温度,同时排放的废 气自然就降低了。
汽油机稀薄燃烧技术
稀薄燃烧的优势:
热效率随空燃比增加而增加 降低CO、HC和NOx的排放 改善发动机部分负荷性能
当今汽车工业面临的两大问题:环境污染加剧和能源使用过 度。这促使人们开发新的发动机技术。
进气道喷射的汽油机稀燃技术
GDI :Gasoline Direct Injection即缸内直喷汽油机。 优点:具有优良的燃油经济性和降低排放的潜力 国外情况:目前日本的三菱、丰田、本田,美国的福特、通 用,欧洲的AVL、Bosch等世界著名研究机构与生产企业都开 发了比较成熟的GDI机型和产品。 我国:技术还不太成熟,主要依靠国外技术支持来开发自己的 产品,如奇瑞与AVL公司共同开发的2.0升发动机同时具备以下 技术:TCI(废气涡轮增压中冷)、GDI(汽油直喷)、VVT(可变气 门正时)
• • •
一个螺旋进气道和一个直进气道控制涡流比 一个切向进气道和一个中性进气道控制涡流比 大幅降低进气门升程控制涡流比
绕气缸中心线的进气涡流
绕气缸中心线的进气涡流
进气道喷射的汽油机稀燃技术
进气涡流比电子控制
喷油正时电子控制
点火正时电子控制 稀薄燃烧λ闭环控制 稀燃极限电子控制 NOx排放的控制策略
扭矩调节 变质调节 变量调节
充量 分层 均质
喷油正时 压缩冲程的晚期 吸气冲程的早期
喷油压力 喷油雾化 油束穿透 高 的 好 差 浅 深
GDI电子控制策略
GDI技术的优点及其存在问题
4.1 GDI的优点 4.2 GDI技术存在的问题
4.2.1 排放问题 4.2.2 积炭 4.2.3 催化器问题 4.2.4 功能问题
GDI还减少了燃烧室壁的传热损失。
发动机技术的创新与发展趋势
发动机技术的创新与发展趋势引言发动机作为动力系统的核心组成部分,一直以来都是各个行业的关注焦点。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需求的不断增长,发动机技术也在不断创新和发展。
本文将就发动机技术的创新与发展趋势进行探讨,以及对未来发动机技术的展望。
一、燃油效率的提升随着环保意识的增强和石油资源的日益稀缺,提升发动机燃油效率成为了发动机技术创新的重要方向。
通过优化燃烧系统、采用高效燃料喷射技术、减少摩擦损失等手段,可以有效提高发动机的燃油利用率。
同时,还可以采用混合动力技术,结合电动机和内燃机的优势,进一步提升燃油效率。
二、减少排放的要求环境问题已经成为全球面临的重大挑战之一,各国都制定了严格的排放标准。
因此,发动机技术的创新也要面对减少排放的要求。
发动机的排放控制系统需要不断改进,采用先进的催化剂、颗粒捕集器等装置来减少排放物的产生。
同时,推动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减少传统燃油车辆的使用,也是减少排放的有效途径之一。
三、提高动力输出除了环保和燃油效率之外,提高发动机的动力输出也是技术创新的重要方向。
随着科技的进步,我们对于动力的需求也越来越高。
因此,需要通过改进发动机的结构设计、提高气缸的压缩比、增加涡轮增压系统等手段,来提高发动机的功率输出。
同时,还可以采用增压直喷技术、双燃料系统等方法,进一步提高发动机的动力性能。
四、智能化和自动化随着人工智能和自动化技术的飞速发展,智能化和自动化已经成为各行各业的发展趋势。
在发动机技术方面,也开始出现智能化和自动化的创新。
例如,智能化车载电脑系统可以实时监测发动机的工作状态,并根据需要进行调整,提高发动机的性能和效率。
同时,自动化生产线可以提高发动机生产的效率和质量,降低生产成本。
五、新能源的发展随着对环境问题的关注和对可再生能源的追求,新能源汽车已经成为全球汽车行业的发展方向。
在新能源汽车中,电动机成为了动力系统的核心。
因此,电动机技术的创新和发展也是当前发动机技术的重要方向。
发动机稀燃技术
发动机稀燃技术稀燃是稀薄燃烧的简称,指发动机在实际空燃比大于理论空燃比的情况下的燃烧,空燃比可达25:1,甚至更高。
稀薄燃烧不仅使燃料的燃烧更加完全,而且也减少了换气损失,同时辅以相应的排放控制措施,大大降低了汽油机的有害排放物,因此具有良好的经济性和排放性能。
稀薄燃烧可以提高发动机燃料经济性的主要原因是,由于稀混合气中的汽油分子有更多的机会与空气中氧分子接触,燃烧完全。
采用稀混合气,由于气缸内压力低、温度低,不易发生爆燃,则可以提高热效率。
燃用稀混合气,由于其燃烧后最高温度降低,一方面使通过汽缸壁的传热损失较小,另一方面燃烧产物的离解损失减少,使热效率得以提高。
且当采用稀薄混合气燃烧时,由于进入缸内空气的量增加,减小了泵吸损失,这对汽油机部分负荷经济性的改善非常有利。
另外,稀薄燃烧时燃烧室内的主要成分O2和N2的比热容较小,多变指数K 较高,因为发动机的热效率高,燃油经济性好。
从理论上讲,混合气越稀,热效率越高。
但就普通发动机来说,当过量空气系数α>1.05~1.15后,油耗反而增加。
这是由于混合气过稀时,发动机混合气分配的均匀性变得更加敏感,循环变动率增加,个别缸失火的概率增加;等等,如果不解决这些问题,盲目地调稀混合气,不但不能发挥稀混合气理论上的优势,反而会费油。
燃用混合气的技术途径1)使汽油充分雾化,对均质燃烧要保证混合气均匀及各缸混合气分配均匀。
消除局部区域混合气偏稀的现象,避免电喷发动机调整时的有意加浓;同时,使缸内混合气的实际含量有所增加,失火及不稳定现象就会大大减少,发动机便可以在较稀混合气含量的条件下工作。
要是汽油充分雾化,可以在预热、增加进气流的速度、增强进气流的扰动、增加汽油的乳化度以及使汽油分子磁化等方面采取措施。
2)采用结构紧凑的燃烧室。
使压缩时形成挤流,以提高燃烧速度,从而提高燃烧效率,减少热损失。
一般采用火花塞放在正中的半球形或蓬顶形燃烧室,或其他紧凑型的燃烧室。
汽车维修的五个要素
汽车维修技术讲座主讲:何正茂汽车新技术——发动机新技术1.1可变配气相位与气门升程1.2 电子节气门1.3 缸内汽油直喷发动机1.4 复合火花点火发动机1.5 稀燃发动机1.6 可变压缩比技术1.7 转子发动机1.8 柴油机共轨直喷技术1.9 发动机增压技术1.10 对置式发动机1.11 W12发动机1.12 HEMI发动机1.13 发动机管理系统1.14柴汽混燃发动机技术汽车新技术——底盘新技术2.1 四驱技术2.2 变速器新技术2.3 转向系统新技术2.4 悬架新技术2.5 制动系统新技术2.6 自动离合器汽车新技术——汽车电子与电气新技术3.1 总线与网络技术3.2 车辆导航系统3.3 车灯新技术3.4 娱乐系统新技术3.5 自动空调3.6 第二代车载诊断系统OBD-II3.7 定速巡航3.8 雪铁龙线性控制系统3.9 辅助停车入位系统3.10 汽车行驶记录仪汽车新技术——汽车安全新技术4.1 汽车安全技术概述4.2 汽车行驶稳定性控制系统4.3 防撞安全新技术4.4 安全气囊新技术4.5 轿车安全车身结构技术4.6 报警系统4.7 无死角安全视野系统4.8 新款奔驰S级轿车安全系统4.9 奥迪Q7盲点监测功能汽车维修行业的发展趋势维修车型复杂化维修对象机电一体化维修设备高科技化维修管理标准化汽车维修的五个要素一、掌握维修车型的技术特点二、掌握总成及零部件拆装技巧三、必要的维修资料四、合理有效的使用汽车维修检测设备五、良好的维修思路境界:庖丁解牛现在修理工如何判断问题一、掌握维修车型的技术特点1、车型年款2、车型配置3、保养要点4、维修要点5、技术障碍举例:奥迪何正茂&汽车维修讲义举例:奥迪AUDI车型维修C1C2C3C4C6C5Audi C6配置机型阀门控制燃烧程序SOP时间变速箱功率( KW )功率 ( PS )最大扭矩奥托发动机月R4 2,0 4V齿轮皮带TFSI offen ML310-6F / ML310-6Q147200280 Nm V6 2,4链条MPI04.04ML310-6F / VL300-F125170230 Nm V6 2,8链条FSI05.06ML310-6F / VL300-F154210280 Nm V6 3,0齿轮皮带MPI04.04VL300-F / VL300-Q162220290 Nm V6 3,2链条FSI( 01.04 )ML310-6F/Q /AL420qu184250320 Nm V8 4,2链条MPI( 01.04 )AL420-6Q246335410 Nm V8 4,2链条FSI01/06AL420-6Q254345440 Nm V10 5,0链条FSI offen AL600-6Q309420520 Nm 柴油发动机R4 2,0 4V齿轮皮带TDI / PD( 07.04 )ML310-6F / VL300-F103140320 Nm V6 2,7链条TDI / CR( 05.05 )ML350-6F / VL380-F / AL4140190380 Nm V6 3,0链条TDI / CR( 01.04 )ML450-6Q / AL420-6Q165225450 Nm V8 4,0链条TDI / CR offen AL600-6Q200272600 NmAudi C6新技术概要高级钥匙 自适应灯光 空调 防盗装置 电子驻车 电瓶能 量管理轮胎气压监控主动 巡航底盘多媒体界 面 雨刮角 度控制 油箱远程开启 安全气囊 雨滴/光强传感器电子稳定程序8.0数据总线系统C5 VS C6对比C5 网络 > 21 个被联网的控制单元 > 3个总线系统 > 通过 K 线和 L 线诊断C5C6C6 联网 > 最多81个控制单元 > 18个总线系统 > 通过CAN总线进行诊断二、掌握总成及零部件拆装技巧 1、零部件的安装位置 2、总成的分解,拆装工艺流程; 3、公差概念的理解发动机元器件安装位置发动机管理系统构成发动机电喷系统原件一览发动机机体和部件零部件尺寸三、必要的维修资料 1、维修手册 2、维修技术通报 3、维修经验总结 4、维修技术交流等 学会使用维修资料!!!汽车维修资料的使用五不要:1、不要怕书厚---2、不要怕看不懂---3、不要担心找不到---4、不要怕花钱---三心:1、用心2、耐心3、细心四、合理有效的使用汽车维修检测设备1、检测设备的选用2、维修工具的选用3、设备工具的功能及应用范围4、设备工具的使用技巧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维修设备分类工具分类1、按类型分:通用类、专用类等2、按驱动方式分:手动、气动、电动等3、按用途分:检测类、拆装类等汽车维修检测设备与汽车维修人员的博弈1、维修厂有什么设备,我们用什么设备;2、维修厂有的设备,我们可能不用;3、部分维修厂每年都购置设备;4、部分维修厂几年内基本不再增加设备投资;。
发动机稀燃技术与分层燃烧技术
• 应当指出,稀薄燃烧不一定分层。 这种两级分层燃烧发动机的优点是: ① 等熵指数高 ② 可以采用高压缩比,当采用高辛烷值的汽油时,
压缩比可以提高到11~12,因而大大提高了发动 机的动力性和经济性。 ③ 燃烧温度低,传热损失和高温分解的热损失小 ④ 排污少 • 分层燃烧发动机的缺点:
混合气,可提高热效率。如采用空燃比20和27,将比空燃比14.8 时热效率分别提高8%和12%。 – 排气污染严重。一般汽油机所需的空燃比正是废气排放高的范围
稀薄燃烧汽油机与传统汽油机的性能对比
• 但事实上,当过量空气系数>1.05~1.15之后,油耗 反而增加。这是由于混合气过稀,燃烧速度过于缓 慢,等容燃烧速度下降,补燃增加,热工转化的有 效性下降;燃烧速度下降,混合气发热量和分子改 变系数减小,指示功减小,机械效率下降;混合气 过稀,发动机对于混合气分配的均匀性和汽油、空 气及废气三者的混合均匀性变得更加敏感,循环变 动率增加。如果不解决这些问题,盲目地调稀混合 气,不但不能发挥稀混合气理论上的优势,反而会 更费油。
2. 加快燃烧速度。这是稀燃技术的必要条件和实施的 基础。提高燃烧速度的主要措施是组织缸内的气体 运动和提高压缩比
3. 提高点火能量,延长点火持续时间。高能点火和宽 间隙火花塞有利于火核的形成,火焰传播距离缩短, 燃烧速度提高,稀燃极限大。有些稀燃发动机采用 双火花塞或者多极火花塞装置来达到上述目的
分层燃烧技术
• 含义:如果在火花塞附近的局部区域内,供给适 宜点火的浓混合气(α=0.8~0.9),而在其他区域 供给给稀混合气,这样可以实现稀薄燃烧。在这 种情况下,即使采用普通点火系,也能很快地点 燃很稀的混合气。由于混合气有浓、稀层次之分, 燃烧的进展也从浓到稀,故把按上述方式工作的 汽油机成为分层燃烧汽油机。
汽车新技术论文——缸内直喷稀薄燃烧技术
汽车新技术论文——缸内直喷稀薄燃烧技术缸内直喷稀薄燃烧技术是指在汽车发动机中采用直喷技术,并调整燃烧的混合气浓度,实现更加高效的燃烧过程,以提高汽车的燃油经济性和减少尾气排放。
本文将对缸内直喷稀薄燃烧技术进行详细介绍。
首先,缸内直喷技术是指直接将燃油喷射到气缸内部,而不是在气缸的进气道喷射,这样可以更好地控制燃油进入气缸的时间和量,提高燃油的利用率。
与传统的喷油系统相比,缸内直喷技术具有更好的喷油精度和喷油时间控制能力,可以将燃油和空气更好地混合,从而更加高效地进行燃烧。
其次,缸内直喷稀薄燃烧技术在喷油策略上进行了调整,使得燃烧过程更加充分和高效。
在传统的燃烧过程中,燃油的浓度较高,容易导致燃烧不充分和产生大量的有害气体。
而通过调整喷油策略,可以实现稀薄燃烧,即在气缸中形成较稀的混合气体,可以更充分地燃烧燃油,减少未燃烧的燃油残留,并且减少有害气体的排放。
此外,稀薄燃烧还可以降低燃烧过程中的温度峰值,从而减少氮氧化合物的生成。
在缸内直喷稀薄燃烧技术中,还可以采用一系列的辅助措施来进一步提高燃烧效率。
例如,可以使用涡流增强装置或者喷油策略来改善混合气体的分布,实现更加均匀的燃烧过程。
此外,还可以通过控制气门的开闭时间和程度来调整缸内气体的流动状况,增加气缸内的换气效果,进一步提高燃烧效率。
缸内直喷稀薄燃烧技术不仅能够提高汽车的燃油经济性和降低尾气排放,还可以提高发动机的动力性能和响应速度。
由于采用了直喷技术,燃油的喷射时间和量可以更好地控制,可以更快地达到所需的燃烧条件,从而提高发动机的输出功率和扭矩。
此外,稀薄燃烧可以减少燃烧过程中的热量损失,使得发动机的效率更高。
在实际应用中,缸内直喷稀薄燃烧技术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许多汽车制造商已经将这项技术应用到他们的发动机中,以满足越来越严格的排放法规和节能要求。
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改进,相信缸内直喷稀薄燃烧技术将继续提升汽车的燃油经济性和减少尾气排放,为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汽车稀燃技术
汽车稀燃技术稀燃技术释义:发动机“ 稀燃” 技术指通过一定的技术手段, 降低发动机混合气中的汽油含量, 以达到降低能耗和排气污染目的的技术。
采用稀燃技术的汽油发动机,空气与汽油之比(通常是质量比)可达25:1以上(正常情况下,理论空燃比为14.7)。
实现稀燃的关键技术汽车汽油发动机实现稀燃的关键技术归纳起来有以下三个主要方面:一、提高压缩比采用紧凑型燃烧室,通过进气口位置改进使缸内形成较强的空气运动旋流,提高气流速度;将火花塞置于燃烧室中央,缩短点火距离;提高压缩比至13:1左右,促使燃烧速度加快。
二、分层燃烧如果稀燃技术的混合比达到25:1以上,按照常规是无法点燃的,因此必须采用由浓至稀的分层燃烧方式。
通过缸内空气的运动在火花塞周围形成易于点火的浓混合气,混合比达到12:1左右,外层逐渐稀薄。
浓混合气点燃后,燃烧迅速波及外层。
为了提高燃烧的稳定性,降低氮氧化物(NOx),现在采用燃油喷射定时与分段喷射技术,即将喷油分成两个阶段,进气初期喷油,燃油首先进入缸内下部随后在缸内均匀分布,进气后期喷油,浓混合气在缸内上部聚集在火花塞四周被点燃,实现分层燃烧。
三、高能点火高能点火和宽间隙火花塞有利于火核形成,火焰传播距离缩短,燃烧速度增快,稀燃极限大。
有些稀燃发动机采用双火花塞或者多极火花塞装置来达到上述目的。
以上三点只是对整体汽油发动机稀燃技术而言,具体到某种机型会有所偏重。
因为各种汽油发动机稀燃方式的技术措施不完全一样,甚至同一部发动机在不同的工况下稀燃方式也会不完全一样。
有些着重缸内气流运动及燃油分布的配合,重点在分层燃烧。
有些着重加大点火能量、增快火焰传播速度和缩短火焰传播距离,重点在高能点火。
汽油机稀薄燃烧技术..
日产1.6升缸内直喷涡轮增压发 动机工作演示视频
FSI和GDI两者关系
• 分层燃烧技术和缸内直喷技术一直是相关联的。分层燃烧 的真正目的是可以实现较稀混合气的点燃,要实现分层燃 烧,必须基于缸内直喷,对于缸外喷射的发动机,是无法 实现分层燃烧的。而设计缸内直喷的主要目的则是为了实 现稀薄燃烧,因此二者走到了一起。而发动机的稀薄燃烧 技术是为了让混合气更加充分燃烧,达到减低油耗和排放 的目的。
与传统技术把燃油喷入进 气歧管的发动机相比,FSI发 动机的主要优势有:动态响 应好、功率和扭矩可以同时 提升、燃油消耗降低。 理论上,FSI发动机油三种工 作方式:分层燃烧、均质稀 燃和均质燃烧。
实际应用
奥迪采用的FSI® 燃 油直喷技术在同等 排量下实现了发动 机动力性和燃油经 济性的完美结合, 是当今汽车工业发 动机技术中最为成 熟、最先进的燃油 直喷技术,并引领 了汽油发动机的发 展趋势。
联系课本内容
FSI将燃油直接喷入燃烧室,由于喷雾的气 化冷却作用,它优化了充气效率,从而实现 了汽油机匀质调节,不再需要节气门,大大 降低了进气损失,分层燃烧减少了发动机的 传热损失,进而增大了满负荷。
返回目录
GDI是指缸内直喷技术。缸内喷注式汽油发动机与一 般汽油发动机的主要区别在于汽油喷射的位置,目前 一般汽油发动机上所用的汽油电控喷射系统,是将汽 油喷入进气歧管或进气管道上,与空气混合成混合气 后再通过进气门进入气缸燃烧室内被点燃作功;而缸 内喷注式汽油发动机顾名思义是在气缸内喷注汽油, 它将喷油嘴安装在燃烧室内,将汽油直接喷注在气缸 燃烧室内,空气则通过进气门进入燃烧室与汽油混合 成混合气被点燃作功,这种形式 与直喷式柴油机相似,因此有人 认为缸内喷注式汽油发动机是将 柴油机的形式移植到汽油机上的 一种创举。
汽车发动机国内外技术现状与发展趋势综述
汽车发动机国内外技术现状与发展趋势综述xx(山东科技大学交通学院,车辆工程2011-1)摘要:内燃机是用途最广的动力机械,并且作为汽车动力,在材料与制造技术、电子控制与智能技术、节能与环保技术、燃料与燃烧技术等方面不断发展进步,各种新技术互相交叉、互相渗透,性能指标不断优化和提升。
关键词:新材料;缸内直喷;分层燃烧;代用燃料;高压共轨The Status and Development Trend of Domestic and ForeignAutomobile EnginesMa Chao(Vehicle Engineering 2011-1, College of Transportation, Shand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Technology)Abstract:Key words:1汽车发动机技术现状进入21世纪,汽车内燃机并未因其他车用动力的竞争(如电力)而成为“夕阳工业”,相反,技术进步使得车用四行程内燃机仍保持主体地位。
1.1新材料的使用高强度、低密度材料的使用,如铝与加强纤维、陶瓷材料、塑料、碳素纤维等,使内燃机不断轻量化。
与传统铸铁缸体相比,采用铝合金材料铸造的气缸体,在保证强度的前提下,质量显著减轻,导热性能有所提高,满足了现代汽车发动机的性能要求。
但由于铝合金的耐磨性不好,使用时必须镶嵌缸套。
有的汽油机汽缸盖用铝合金铸造,因铝的导热性比铸铁好,有利于提高压缩比。
铝合金缸盖的缺点是刚度低,使用中容易变形。
由于生产成本较高等原因,铝合金发动机并未完全取代传统的铸铁发动机,常见的铝合金发动机有上汽通用别克君越(LaCrosse)所搭载的2.4L直列4缸发动机、一汽-大众奥迪A6L上的2.5LV型6缸发动机、东风日产骐达(TIIDA)上的1.6L发动机等。
1998年,巴斯夫公司与丰田的工程师们合作首次开发成功用聚酰胺6制造的进气歧管,从而取代了铸铁、铸铝等金属材料。
现代汽车发动机新技术论文
现代汽车发动机新技术论文随着我国工业的迅速发展,我国的汽车发动机技术在近年来也取得了非常大的进步。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推荐的汽车发动机新技术论文,希望能够对您有所帮助!汽车发动机新技术论文篇一:《试谈柴油发动机燃烧技术及汽车新能源》摘要:汽车无疑是21世纪发展最为迅速,对人类影响最大的机械。
近几十年来,面对地球能源的日益短缺和环境保护的严重形势,人们对车用发动机的燃油经济性更加重视,节能减排受到广泛关注。
本文针对近年来柴油发动机燃烧技术以及其他汽车替代燃料的新能源开发应用进行了介绍和评论。
最后对柴油发动机燃烧新技术的今后发展进行了展望,指出了汽车科技在21世纪的发展方向,即改善燃烧技术并且研发应用新能源。
关键词:柴油发动机燃烧技术燃料新能源0 引言随着机动车保有量的迅速增加,全球石油能源临近枯竭。
同时,排放法规日益严格,要求大幅降低汽车尾气中NOx和PM等排放。
因此,燃油的经济性、节能减排受到广泛关注。
改善燃烧技术,研发汽车新能源渐渐成为一项重要的课题。
汽车的动力来源于发动机气缸内燃料燃烧所放出的热能。
传统的汽车发动机根据所用燃料种类区分,可分为柴油发动机和汽油发动机。
近年来,由于世界能源短缺和环保低碳的要求,人们开始开发新型清洁燃料,如甲醇、乙醇、液化石油气(LPG)、压缩天然气(CNG)等。
现在又大力开发混合动力汽车、电池电动汽车、电容电动汽车和太阳能汽车等。
1 柴油发动机燃烧技术柴油机汽车因压缩比高,燃油消耗平均比汽油机汽车低30%左右,所以燃油经济性较好、热效率较高。
但是传统的柴油机燃烧过程,是采用高压喷射将燃油喷入气缸,形成混合气,并借缸空气的高温自行发火燃烧。
如果燃烧不充分,极易产生NOx 、PM。
随着排放标准的提高,政府对节约能源与减少排放日益重视。
为达到排放法规和降低油耗的要求,应该加强新的燃烧方式的探索,开发出高性能低成本的先进柴油机。
近些年应运而生的先进的燃烧技术有:均质充量压缩点燃(HCCI)和低温燃烧(LTC)等。
发动机新技术-稀燃及柴汽混燃发动机技术
1.12.2 HEMI发动机MDS系统结构和工作原理
• MDS是英文Multi Displacement System的简称, 即多段式排气量调节系统。
MDS系统使发动机工作汽 缸在8缸和4缸之间切换, 它最大的好处就是提高了 发动机的燃油经济性。
1.13 发动机管理系统 1.13.1 发动机管理系统概述
• 汽车发动机管理系统(Engine Management System,简称EMS)
1.国外发动机管理系统制造商。 (1)德国博世有限公司。 (2)西门子威迪欧公司。 (3)德尔福公司。 (4)摩托罗拉公司。 (5)日本电装株式会社。
2. 国内发动机管理系统制造商。
(1)上海联合汽车电子有限公司。 (2)北京德尔福万源发动机管理系统有限公司。 (3)西门子威迪欧汽车电子(长春)有限公司。 (4)长安伟世通汽车发动机控制系统(重庆)有限公司。 (5)马瑞利动力系统(上海)有限公司。 (6)意昂神州科技有限公司。 (7)北京美加汽车科技公司。 (8)北京志阳同光汽车电控软件有限公司。 (9)中顺电子(东莞)有限公司。 (10)康佳汽车电子公司。 (11)上海新代车辆技术有限公司。
大家好
• 1.5 稀燃发动机 • 1.5.1 发动机稀燃系统的特点
喷油正时对稀燃系统的燃烧速度和燃烧稳定性具有一定的 影响。
稀燃系统的点火正时需要合理匹配。
汽油机实现稀燃的关键技术: • 提高压缩比。 • 分层燃烧技术。 • 高能点火。
• 1.5.2 发动机稀燃系统的控制 • 1. 空燃比的闭环控制(反馈控制)。
1.11 W12发动机
• W12型发动机采用Motronic ME7.1.1管理系 统
• W12发动机的特点:
结构紧凑,重量轻。 发动机的高度显著降低。 采用干式润滑系统。
汽车发动机的发展与新技术分析
汽车发动机的发展与新技术分析摘要:发动机作为汽车的核心部件,是汽车的动力来源,发动机的质量就是汽车的质量,在一定程度上,发动机的设计主要代表了一个国家的工业发展情况,发动机的研究对于推动我国的工业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基于此,本文针对汽车发动机的发展与新技术进行探讨分析,以供参考。
关键词:汽车;发动机;发展;新技术引言一个国家汽车品牌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能能够反应整个国家的工业水平,而发动机作为汽车的核心部件,发动机的主要设计水平能偶代表整个汽车行业的发展。
发动机的工作原理主要是能量的转换过程,通过发动机把燃油的热能转换成机械能,用以驱动汽车前进。
根据发动机不同的功能,发动机也分为不同的类型。
国家对于发动机的设计研究透入了很多的精力和人力,旨在发展新型的发动机,实现节能减排的主要目标。
1汽车发动机1.1化油器发动机化油器发动机主要是以柴油和汽油为主要燃料的发动机,根据不同的情况为发动机提供不同的燃油,燃料经过雾化器雾化之后,通过与空气的接触实现燃烧放热,最终驱动发动机进行工作。
这种发动机在热转换效率上面有着强大的优势,燃油的性能越好,发动机的性能就越好,通过提高燃油燃烧效率,能够很好地提高发动机的动力。
1.2缸内直喷发动机缸内直喷发动机是使用最为常见的一种发动机,利用气缸中的燃油发射喷嘴,把燃油送到燃烧气缸中进行燃烧,实现能量的转换。
缸内直喷发动机也分为不同的种类,主要是按照喷嘴的位置和流量大小进行分类,在节油效果上有明显的增强,因此,缸内直喷发动机在市场中得到了广泛地使用。
和其他的发动机不同的是,缸内直喷发动机主要是通过喷嘴的位置不是固定的,一男的汽油发动机都是使用电控喷射系统来实现喷射油量的控制,但是缸内直喷发动机可以直接通过喷射燃油实现燃料的喷射,然后与空气混合燃烧产生动力[1]。
目前,这个类型的发动机是国内节能效果较好的发动机之一。
1.3电喷发动机电喷发动机主要是利用电子燃油喷射装置来控制整个系统的,在发动机的不同位置通过安转不同的感应器来确定发动机在工作过程中的各项参数,在通过相应的程序控制实现燃油的喷射,这种发动机的主要优点是能够精准的控制燃油的喷射量,实现燃油的最大化燃烧。
汽油机稀薄燃烧技术
汽油机稀薄燃烧技术
汽油机稀薄燃烧技术是指通过控制进气量和燃油喷射量来实现燃烧室内主燃烧区气体的燃烧稀释,从而提高汽油机的燃烧效率和排放性能的一种技术。
汽油机稀薄燃烧技术的目标是实现更高的燃烧效率和更低的排放。
通过将燃烧室内的混合气稀薄到可燃极限附近,可以提高燃烧的完全程度,减少未燃烧物质的产生,从而降低尾气排放中的CO、HC等有害物质的含量。
在汽油机稀薄燃烧技术中,关键是要控制好燃油喷射量和进气量。
燃油喷射量需要根据当前工况和运行状态进行精确控制,以保证燃油在燃烧室内充分混合,形成均匀且适量的可燃混合气。
进气量的控制则可以通过增加进气阻力、采用可变进气门正时等方法实现。
汽油机稀薄燃烧技术的应用可以有效降低燃油消耗和尾气排放,提高汽车燃油经济性和环保性能。
此外,稀薄燃烧技术还可以提高汽油机的动力输出和响应性能,提升车辆的行驶性能和驾驶体验。
因此,稀薄燃烧技术在现代汽车工业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什么是稀薄燃烧稀薄燃烧的优点
什么是稀薄燃烧稀薄燃烧的优点稀薄燃烧就是发动机在空燃比大于理论空燃比时的燃烧。
那么你对稀薄燃烧了解多少呢?以下是由店铺整理关于什么是稀薄燃烧的内容,希望大家喜欢!稀薄燃烧的简介稀薄燃烧,实践证明这种燃烧方式既能降低燃油消耗,又能减少发动机的有害排放物,尤其是在低负荷时,由于进入缸内空气的量增加,同时也由于电控喷射的采用可实现变质调节,不用节气门或是小节流,减小了泵吸损失,特别有利于改进部分负荷性能。
虽然NOx、HC、CO 等排放物随空燃比的增大而变化的规律不尽相同,但是如果能合理地设计紧凑的燃烧室,并组织好空气运动,使燃烧在短时间内完成,那么三种排放都可以大大减少,因此,稀薄燃烧再结合最新的电子控制技术,被公认为是提高车用汽油机效率和降低排放的最有前途的一种方法。
稀薄燃烧的优点稀薄燃烧可以降低发动机的燃油耗最主要的原因是:采用稀薄混合气燃烧时循环热效率提高。
汽油机的实际循环接近于定容加热循环,而定容加热循环的指示热效率与压缩比和绝热指数成正比的关系。
随着空燃比的提高,空气所占的量增加,因此工质的绝热指数逐渐接近于空气的绝热指数,也就是在理论上,当空燃比达到无限大时,热效率达到最大值。
稀薄燃烧对排放的改善主要表现在,随着空燃比的增加,由于采用稀的混合气使燃烧温度降低,NOx 的排放明显减少,同时燃烧产物中的氧成分有利于HC 和CO 的氧化,因此,HC 和CO 的排放也减小。
稀薄燃烧存在的问题尽管稀燃能实现提高经济性并且同时改善排放,然而在实际的应用上存在着一些难以解决的问题,主要是:(1)当混合物变稀时,着火延迟时间加长,再加上火焰传播速度慢,使得完全燃烧更加困难。
(2)当混合气变稀时,如果火花塞周围的燃油混合气浓度降低,所需的最小点火能量迅速增加,火核难以形成,不仅使点火困难,而且使滞燃期增长,使得最佳点火提前角增大,燃烧效率降低。
同时,火焰传播速度的变慢还使发动机的循环变动增加,汽车的驾驶性能下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国外发动机管理系统制造商。 (1)德国博世有限公司。 (2)西门子威迪欧公司。 (3)德尔福公司。 (4)摩托罗拉公司。 (5)日本电装株式会社。
2. 国内发动机管理系统制造商。
(1)上海联合汽车电子有限公司。 (2)北京德尔福万源发动机管理系统有限公司。 (3)西门子威迪欧汽车电子(长春)有限公司。 (4)长安伟世通汽车发动机控制系统(重庆)有限公司。 (5)马瑞利动力系统(上海)有限公司。 (6)意昂神州科技有限公司。 (7)北京美加汽车科技公司。 (8)北京志阳同光汽车电控软件有限公司。 (9)中顺电子(东莞)有限公司。 (10)康佳汽车电子公司。 (11)上海新代车辆技术有限公司。
1.12.2 HEMI发动机MDS系统结构和工作原理
• MDS是英文Multi Displacement System的简称, 即多段式排气量调节系统。
MDS系统使发动机工作汽 缸在8缸和4缸之间切换, 它最大的好处就是提高了 发动机的燃油经济性。
1.13 发动机管理系统 1.13.1 发动机管理系统概述
1.10 对置式发动机 1.10.1 发动机结构形式概述
➢ 直列发动机(LineEngine) 。 ➢ V型发动机。 ➢ W型发动机。 ➢ 水平对置发动机。 ➢ 转子发动机。
1.10.2 典型对置式发动机结构和工作原理
1.10.3 对置式发动机应用举例
➢保时捷Cayman S
➢SUBARU 2.5升水平对置(DOHC)双顶置 凸轮轴涡轮增压发动机。
1.11 W12发动机
• W12型发动机采用Motronic ME7.1.1管理系 统
轻。 发动机的高度显著降低。 采用干式润滑系统。
1.12 HEMI发动机 1.12.1 HEMI发动机的发展历史
HEMI发动机最早出现在1948年,当时开发了一款用于捷豹汽车的6缸 HEMI发动机,随后在1951年,克莱斯勒汽车公司发布了180马力的V-8 HEMI发动机,排量5.4升(331立方英寸),因此被命名为“331 HEMI”。
油系统。 2. 柴油机电控燃油喷射系统的特点 (1)柴油机的排放降低,经济性提高。 (2)发动机的工作可靠性提高。 (3)响应快,控制精确。 (4)控制策略灵活多样。
1.8.2 电控共轨系统的组成
1.8.3 典型电控共轨系统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1.供油泵结构和工作原理
2. 喷油器的结构与工作原理
1.9.6 增压中冷技术
1.9.7 TDI与SDI技术
1.9.8 发动机增压技术在车上的应用
涡轮增压器的应用: • 奥迪 1.9 TDi L4, 2.5 TDi V6,3.3 TDi V8 柴油增压发动机; • 宝马2.0L4, 3.0 L6和 4.0 V8柴油增压发动机; • 奔驰2.2 CDI L4, 2.7 CDI L5 和 3.2 CDi V6柴油增压发动机。 机械增压器的应用: • 阿斯顿 马丁 DB7 3.2 六缸和 Vantage 5.3 V8 发动机; • 通用3.8 V6发动机; • 捷豹 4.0 V8发动机; • 奔驰 2.0 和2.3 四缸发动机; • 马自达 Miller Cycle V6发动机。 机械增压+涡轮增压技术的应用: • 大众 Golf GT 1.4TSI发动机。
• 转子发动机的排量通常用单位工作室容积(工作室最大容 积和最小容积之间的差值)和转子的数量来表示。
1.7.4 转子发动机的应用 • 马自达RX8跑车
1.8 柴油机共轨直喷技术
1.8.1 柴油机电控燃油系统概述
1. 柴油机电控燃油系统的分类 • 第一代电控喷油系统是位置控制式。 • 第二代电控喷油系统是时间控制式。 • 第三代电控喷油系统是时间压力控制式,即电控共轨式喷
2. 可变压缩比的优点
➢ 适合于多元燃料。 ➢ 有利于降低排放。 ➢ 提高运行稳定性。
1.7 转子发动机 1.7.1 转子发动机的发展历史
➢ 转子发动机由德国人菲加士·汪克尔发明。
1.7.2 转子发动机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 转子发动机的运动特点是:三角转子的中心绕输出轴中心 公转的同时,三角转子本身又绕其中心自转。
• 2.喷油时刻的控制。 • 3. 点火正时的控制。
• 1.6 可变压缩比技术
• 1. 绅宝SVC发动机。
• SAAB公司的可变压缩比技术称为SVC(saab variable compression)。它的核心技术就是在缸体与缸盖之间安装 楔型滑块,缸体可以沿滑块的斜面运动,使得燃烧室与活 塞顶面的相对位置发生变化,改变燃烧室的客积,从而改 变压缩比。其压缩比范围可从8:1至14:1之间变化。
3. 共轨组件
1.8.4 电控共轨系统应用举例 • 华泰现代2.9升特拉卡CRDI。 • 哈弗TC柴油车。
1.9 发动机增压技术 1.9.1增压系统的特性和种类
1.9.2 发动机增压技术的发展历史 1.9.3 机械增压器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1.9.4 涡轮增压器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1.9.5 发动机双增压技术 1.双涡轮增压。 2.综合运用机械增压和废气涡轮增压。
• 活塞往复式发动机的四个工作行程(进气、压缩、作功、 排气)都是在一个气缸内进行,而对于转子发动机来说, 在转子的转动过程中,转子与缸壁形成的三个工作室的容 积不停地变动,在摆线形缸体内相继完成进气、压缩、作 功和排气四个行程。每个过程都是在摆线形缸体中的不同 位置进行,这明显区别于往复式发动机。
• 1.5 稀燃发动机 • 1.5.1 发动机稀燃系统的特点
➢ 喷油正时对稀燃系统的燃烧速度和燃烧稳定性具有一定的 影响。
➢ 稀燃系统的点火正时需要合理匹配。
➢ 汽油机实现稀燃的关键技术: • 提高压缩比。 • 分层燃烧技术。 • 高能点火。
• 1.5.2 发动机稀燃系统的控制 • 1. 空燃比的闭环控制(反馈控制)。
转子发动机的工作过程
1.7.3 转子发动机与传统往复式发动机的比较
1. 转子发动机的优缺点
➢ 体积小重量轻。 ➢ 结构简单。 ➢ 理想的扭矩输出特性。 ➢ 运转平稳,噪声小。 ➢ 可靠性和耐久性提高。 ➢ 油耗大。
2. 转子发动机与传统活塞往复式发动机的比较
• 燃料燃烧产生的热能转化为机械能的途径不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