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发动机新技术新结构(精选)
汽车发动机所采用的新技术
汽车发动机所采用的新技术1.VTEC技术VTEC是本田开发的先进发动机技术,也是世界上第一个能同时控制气门开闭时间及升程两种不同情况的气门控制系统。
VTEC(Variable Valve Timing and Valve Life Electronic Control System)的意思“可变气门配气相位和气门升程电子控制系统”。
与普通发动机相比,VTEC 发动机所不同的是凸轮与摇臂的数目及控制方法,它有中低速用和高速用两组不同的气门驱动凸轮,并可通过电子控制系统的调节进行自动转换。
通过VTEC系统装置,发动机可以根据行驶工况自动改变气门的开启时间和提升程度,即改变进气量和排气量,从而达到增大功率、降低油耗及减少污染的目的。
目前本田车型都使用i-VTEC(智能可变气门配气相位和气门升程电子控制系统),i-VTEC技术作为本田公司VTEC技术的升级技术,其不仅完全保留VTEC 技术的优点,而且加入了当今世界流行的智能化控制理念。
2.可变进气歧管技术09款City装载的1.8L发动机采用了VIM(Variable-length Intake Manifold)可变进气歧管技术,该技术可以使发动机在不同转速下具有不同进气路径,从而满足发动机在不同工况下对进气量的不同需求。
在发动机低转速时,为了提高发动机的功率输出,此时采用较短的进气路径。
采用可变进气歧管技术的目的是优化发动机整个转速范围内的扭矩曲线的同时改善加速性能和响应性,从而使发动机在不同工况的动力性、燃油经济性和排放水平达到和谐、统一。
3.VVT-i技术VVT-i是Variable Valve Timing-intelligent的缩写,它代表的含义就是智能正时可变气门控制系统。
这一装置提高了进气效率,实现了低、中转速范围内扭矩的充分输出,保证了各个工况下都能得到足够的动力表现。
另一个先进之处在于全铝合金缸体带来的轻量化,不仅减小了质量,也降低了发动机的噪声。
汽车发动机新技术 -燃油系统新技术
第二节 喷系统对比的优点 (1)将系统压力从 150bar 提高到 200bar; (2)改善了燃烧噪音; (3)达到EU-6关于颗粒质量和数量的要求(能将炭烟排放降低10倍); (4)降低废气排放(尤其是CO2),使之符合当前和将来的排放要 求; (5)降低部分负荷时的燃油消耗(这时使用MPI-喷射比较有利)。
4、双喷射故障现象与诊断分析参照燃油直喷诊断思路。
第二节 燃油系统新技术
一、缸内直喷燃油系统 (3)缸内直接喷射系统常见故障诊断分析 缸内直接喷射系统由低压燃油系统和高压燃油系统组成,在排除燃 油系统故障时首先要通过诊断仪和燃油压力表确保低压供油在4.5~ 5.5bar之间;高压燃油系统压力只能通过诊断仪相关数据块来读取,高 压燃油压力应随发动机转速上升而上升其压力应该在50~200bar之间变 化(具体每个车型燃油压力标准请参照相关维修手册)。
一、缸内直喷燃油系统 (2)缸内直接喷射系统工作模式 1)分层燃烧 a.混合气形成工况
第二节 燃油系统新技术
一、缸内直喷燃油系统 (2)缸内直接喷射系统工作模式 1)分层燃烧 a.燃烧工况
第二节 燃油系统新技术
一、缸内直喷燃油系统
(2)缸内直接喷射系统工作模式 2)均质模式 即在所有工况下都采用均匀混合气,燃油与空气的混合发生在进 气行程中,这样燃油和空气就有了更充足的时间来混合,并且可以利 用空气的流动旋转的涡流来击碎燃油颗粒,使之混合更加充分。
汽车发动机新技术
——冷却系统
——燃油系统新技 术
主讲人:
课时
第二节 燃油系统新技术
传统的汽油发动机是通过控制单元采集凸轮位置以及发动机各相 关工况从而控制喷油器将汽油喷入进气歧管。但由于喷油器离燃烧室有 一定的距离,汽油同空气的混合情况受进气气流和气门开关的影响较大, 并且微小的油颗粒会吸附在管道壁上,所以希望喷油器能够直接将燃油 喷入汽缸。先进的缸内直喷式汽油发动机采用类似于柴油发动机的供油 技术,通过一个活塞泵提供所需的100~120bar的燃油压力,将汽油提 供给位于汽缸内的电磁喷射器。然后通过电脑控制喷射器将燃料在最恰 当的时间直接注入燃烧室,其控制的精确度已达毫米级。
《汽车新结构新技术》发动机机械新技术
– 法国Renault公司制造的重型商用车用420马力DCill发 动机也采用了这种结构的活塞。
19
• 硼酸铝单晶纤维团粒化坯体,强化活塞第一道环 槽和顶部的二冲程汽油机用铝基复合材料活塞已 经有应用。
• 国内东南大学材料学院与跃进集团及南京金陵汽 车配件厂合作的NJ433发动机采用增强基体材料 的活塞,通过了1000小时台架试验;与玉柴机器 公司、德国马勒(南京)公司合作的YC6112发动机 活塞顶部燃烧室周边增强,已形成年产数千万元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复合材料活塞产业,使陶瓷纤维增强铝基复合 材料在我国的汽车发动机行业进入了工业应用阶 段。
一、缸体新材料及新工艺 二、活塞新材料及新工艺 三、连杆新材料及新工艺
4
• 发动机材料是汽车设计、质量及竞争力的 基础,汽车发动机新技术的发展在很大程度 上取决于发动机材料的发展。
• 汽车发动机材料的发展呈多样化、多元化、 轻量化,其中轻量化的趋势更为明显。
• 当前国内外汽车发动机材料开发方向的重 点是铝合金、镁合金、锰合金、钛合金、 高强度钢、复合材料和热塑性材料等。
• 但由于陶瓷的性能特点、复杂的制造技术和高成 本,要使陶瓷活塞大规模地应用于内燃机,还需 要做许多研究工作。
8
2.镁合金缸体 • 镁是密度最小的适用金属。与铝一样,纯镁
也无法提供浇注发动机缸体所需的特性,与 其他金属铸成合金可弥补这种不足。铝或 锌适合作为主要合金成分,可铸成镁合金。 • 镁合金特性
–较好的散热能力,较好的强度特性,较好的切削 加工特性,较好的可浇注性。
–但镁合金非常容易受到腐蚀。
9
• 解决腐蚀的办法——宝马发动机N52发动机 采用名为AJ62的MgAl6Mn合金(161kg)。
汽车新结构与新技术
汽车新结构与新技术一、本文概述1、汽车工业的发展趋势和挑战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和全球化趋势的推进,汽车工业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
在新能源汽车、智能化驾驶、互联网+等新兴技术的推动下,汽车工业的发展趋势呈现出多种面貌。
一方面,传统汽车制造商纷纷加大投入,研发新能源汽车,以满足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另一方面,智能化驾驶技术逐渐成为汽车工业的新宠,为驾驶者提供了更加安全、舒适和智能的驾驶体验。
此外,互联网+思维模式的引入,正在深刻改变汽车行业的生态和商业模式,共享经济、定制化生产等新型商业模式应运而生。
然而,汽车工业的发展也面临着诸多挑战。
首先,新能源汽车的推广和应用仍面临技术、成本、基础设施等方面的制约。
其次,智能化驾驶技术的研发和应用需要跨学科、跨领域的合作和协同,涉及到复杂的软硬件整合、传感器技术、高精度地图等多个方面。
此外,随着智能化驾驶技术的发展,相关法律法规和道德规范也需要进行调整和完善,以确保自动驾驶技术的安全性和公平性。
最后,互联网+时代的汽车产业链需要更加开放和协同,制造商需要与互联网企业、金融机构等各方紧密合作,共同推动汽车产业的创新发展。
综上所述,汽车工业的发展趋势呈现出多元化、智能化的特点,同时也面临着技术、法规、道德等多方面的挑战。
未来,汽车行业需要不断探索和创新,以应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和环保、安全等方面的压力,推动汽车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2、汽车新结构与新技术对提高汽车性能和安全性的重要性汽车新结构与新技术在汽车工业的发展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不仅提升了汽车的性能,还有助于提高汽车的安全性。
随着科技的进步,汽车制造商不断探索和创新,以设计出更安全、更高效、更环保的汽车。
2.1 汽车新结构的应用汽车新结构包括如悬挂系统、制动器、车身和底盘等机械部分,以及电气和智能驾驶等新技术。
这些新结构能够显著提升汽车的舒适性、燃油效率、安全性和驾驶体验。
例如,悬挂系统能够吸收和分散路面冲击,提高车辆的稳定性和舒适性。
经典汽车新结构与新技术图解
,a click to unlimited possibilities
汇报人:
目录 /目录
01
经典汽车新结 构
02
汽车新技术
03
新技术对汽车 产业的影响
04
未来汽车技术 发展趋势
01 经典汽车新结构
车身结构
车身框架:采 用高强度钢和 铝合金等材料, 提高车身强度
和轻量化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智能环保:通过车联网技术实现车辆的 环保监测和管理,提高车辆环保性能
轻量化技术的优化方向
材料选择:采用高强度、轻量化材料,如碳纤维、铝合金等
结构优化:通过优化车身结构,减少不必要的重量 制造工艺:采用先进的制造工艺,如3D打印、激光焊接等,提高生产效率 和精度 节能减排:通过轻量化技术,降低汽车油耗和排放,提高环保性能
车联网:车辆与车辆、车辆与基础设施之 间的信息交互
人工智能:利用AI技术进行车辆控制和决 策
传感器技术:用于感知车辆周围环境,如 雷达、摄像头等
车辆控制技术:用于控制车辆行驶,如电 动转向、制动等
新能源技术
电动汽车:使用电池作为动力源, 环保节能
太阳能汽车:使用太阳能作为动力 源,清洁可再生
添加标题
对汽车产业发展的影响
提高生产效率:新技术的应用可以提高汽车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 提升产品质量:新技术的应用可以提高汽车产品质量,提高市场竞争力。 推动产业升级:新技术的应用可以推动汽车产业升级,提高产业附加值。 促进环保发展:新技术的应用可以促进汽车环保发展,降低环境污染。
04 未来汽车技术发展趋势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氢燃料电池汽车:使用氢气作为燃 料,零排放
汽车发动机新技术新结构
• FSI发动机的工作原理基于分层进气原理。FSI 发动机采用类似于柴油机的供油技术,通过一 个活塞泵提供所需的油压,将汽油输送到位于 气缸内的电磁喷油器。喷油器将喷射时间控制 在千分之一秒内,将燃料在最合适的时刻喷入 气缸,通过燃烧室的特殊形状,使气体产生较 强的涡流,在火花塞周围的混合气较浓,其它 区域混合气相对较稀,保证了可靠点火的情况 下实现混合气的稀薄燃烧。
12.2 HEMI发动机MDS系统结构和工作原理
• MDS是英文Multi Displacement System的 简称,即多段式排气量调节系统。
MDS系统使发动机 工作汽缸在8缸和4 缸之间切换,它最 大的好处就是提高 了发动机的燃油经 济性。
13 发动机管理系统 13.1 发动机管理系统概述 • 汽车发动机管理系统(Engine Management System,简称EMS) 1.国外发动机管理系统制造商。 (1)德国博世有限公司。 (2)西门子威迪欧公司。 (3)德尔福公司。 (4)摩托罗拉公司。 (5)日本电装株式会社。
1.3 丰田汽车公司VVT-i技术 • 丰田汽车公司VVT-i(Vatiable Valve Timing intelligent)称为智能可变气门正时系统。 (1)VVT-i的结构。VVT-i系统由VVT-i控制器、凸轮轴 正时机油控制阀和传感器三部分组成。
• VVT-i控制器的结构:
(2)工作原理。
3.5 双喷射系统发动机 • 丰田雷克萨斯LS460 4.6L V8发动机采用直接燃油喷 射和进气口燃油喷射两个系统。 3.6 奔驰压电直喷发动机CGI
4 复合火花点火发动机 • 1. 本田飞度1.3L I-DSI发动机。
• 2. 克莱斯勒300C 5.7L HEMI发动机。 • 3. 奔驰AMG G500 5.0L V8发动机。
汽车发动机所采用的新技术
汽车发动机所采用的新技术Document number【AA80KGB-AA98YT-AAT8CB-2A6UT-A18GG】汽车发动机所采用的新技术技术VTEC是本田开发的先进发动机技术,也是世界上第一个能同时控制气门开闭时间及升程两种不同情况的气门控制系统。
VTEC(Variable Valve Timing and Valve Life Electronic Control System)的意思“可变气门配气相位和气门升程电子控制系统”。
与普通发动机相比,VTEC发动机所不同的是凸轮与摇臂的数目及控制方法,它有中低速用和高速用两组不同的气门驱动凸轮,并可通过电子控制系统的调节进行自动转换。
通过VTEC系统装置,发动机可以根据行驶工况自动改变气门的开启时间和提升程度,即改变进气量和排气量,从而达到增大功率、降低油耗及减少污染的目的。
目前本田车型都使用i-VTEC(智能可变气门配气相位和气门升程电子控制系统),i-VTEC技术作为本田公司VTEC 技术的升级技术,其不仅完全保留VTEC技术的优点,而且加入了当今世界流行的智能化控制理念。
2.可变进气歧管技术09款City装载的发动机采用了VIM(Variable-length Intake Manifold)可变进气歧管技术,该技术可以使发动机在不同转速下具有不同进气路径,从而满足发动机在不同工况下对进气量的不同需求。
在发动机低转速时,为了提高发动机的功率输出,此时采用较短的进气路径。
采用可变进气歧管技术的目的是优化发动机整个转速范围内的扭矩曲线的同时改善加速性能和响应性,从而使发动机在不同工况的动力性、燃油经济性和排放水平达到和谐、统一。
技术VVT-i是Variable Valve Timing-intelligent的缩写,它代表的含义就是智能正时可变气门控制系统。
这一装置提高了进气效率,实现了低、中转速范围内扭矩的充分输出,保证了各个工况下都能得到足够的动力表现。
汽车新结构新技术-2汽车基本结构
汽车新结构新技术
2.3 汽车发动机—基本组成
• 活塞连杆组将活塞的往复运动变为曲轴的旋转运动,同时将 作用于活塞上的力转变为曲轴对外输出转矩,以驱动汽车车 轮转动。它主要由活塞、活塞环、活塞销、连杆、连杆轴瓦 、连杆盖、活塞销卡环、连杆衬套、连杆螺栓及定位套筒等 组成
• 前置前驱是指发动机前置、前轮驱动、前轮转向的驱动形式
汽车新结构新技术
2.1.1 二轮驱动
• 前置后驱是指发动机前置、前轮转向、后轮驱动的形式。
汽车新结构新技术
2.1.1 二轮驱动
• 后置后驱是指发动机布置在汽车后部,与差速器和变速器连 成一体,前轮转向、后轮驱动的形式。
汽车新结构新技术
2.1.1 二轮驱动
• 点火系统通常由蓄电池、分电器、点火线圈和火花塞等组成
汽车新结构新技术
2.3 汽车发动机—基本组成
• 曲轴在外力作用下开始转动到发动机开始自动地怠速运转的 全过程,称为发动机的起动。完成起动过程所需的装置,称 为发动机的起动系统。
• 起动系统主要由起动电源(蓄电池)、起动机和点火开关组 成
汽车新结构新技术
• (3)承受外界给予汽车的各种力和力矩的冲击与震动,并 使之缓冲减震,保证汽车行驶的平顺性和操纵稳定性。
• (4)与转向系统协调配合工作,控制汽车的行驶方向。 • (5)与制动系统协调配合工作,保证汽车的安全性与稳定
性。
汽车新结构新技术
2.4.2 行驶系统
• 汽车的行驶系统由车架、车桥、悬架、车轮与轮胎组成
汽车新结构新技术
2.2 汽车总体结构—
• 汽车总体结构由发动机、底盘、车身和电器设备组成。
汽车发动机新技术 - 冷却系统新技术
第四节 冷却系统新技术
二.发动机启/停系统
2、启/停所需的其他信号
空调信息——准确了解空调车内需求温度与实际温度; 车速信号——用于识别车辆已开始行驶,同时在提供转向和制动辅助; 除雾按钮——防止车窗起雾; 座椅加热按钮——识别座椅加热请求; 转角传感器——防止发动机在驻车或其它机动时意外熄火; 倾斜角——防止车辆意外倾覆; 拖车识别——防止在拖车过程中意外熄火。
滑阀1打开机油散热器回流孔,滑阀2继续打开 去往缸盖的通道。
第四节 冷却系统新技术 一.温度管理系统 2.温度管理系统工作原理 (2)温度控制策略 5)变速器加热
变速器加热只是打开了变速 器散热电磁阀,滑 阀2开启角度较上一工况更大一些。
第四节 冷却系统新技术 一.温度管理系统 2.温度管理系统工作原理 (2)温度控制策略 6)通过主散热器实施温度调节
新的启停功能还具备能量回收的功能,在车辆减速和制动阶段会提 高发电机电压。因此会为蓄电池猛烈充电,也就有助于车辆进行减速; 在加速阶段,发电机的负荷也就降低了,这就降低了燃油消耗。
第四节 冷却系统新技术
二.发动机启/停系统
1、为满足启/停新增加的传感器
冷却液辅助泵——在低温环境中,防止车内温度在停止期间变冷。 稳压器—— 在启动过程中防止相关控制单元的电压波动过大; 启动/停止按键——关闭或打开启/停功能; 制动助力传感器——监测真空助力压力,确保助力可靠; 外部湿度传感器——增强预知车窗起雾的能力; 内部湿度传感器——识别车窗起雾; 空挡传感传感器——识别当前挡位。
第四节 冷却系统新技术
二.发动机启/停系统
3、启/停控制策略
(1)发动机自动关闭条件
驾驶员车门和发动机舱盖必须处于关闭状态; 发动机转速必须低于 1200 rpm; 发动机柴油颗粒过滤器(DPF)不得处于再生过程激活状态; 所设空调温度和车内温度之差不得超过 12 ºC; 上坡坡度/下坡坡度必须小于 10º; 在车辆即将停住前,转向盘转向角度不得超过 270º(3/4 圈); 对于配备自动变速器的车辆,还必须踩下并踩住制动器,直至起动停止 系统激活;
汽车新结构新技术
汽车新技术新结构
活动三 奥迪1.4L TFSI 发动机的机油循环系统 一、润滑系统
汽车新技术新结构
二、机油供给 随着机油循环系统的发展,发动机内部摩擦实现了最小化。
为达到此目的,使用了一种自调节的双离心机油泵,该机油泵通 过链条传动由曲轴驱动,齿轮用于减速(减速比 i=0.6 )。另外 一个改进的重点是方便维修,为达到此目的,机油滤清器安装在 上部便于更 换的位置。
缸盖的散热,从而降低了发动机的热损耗。从表面来看,TSI发 动机与FSI相比减少了一个字母“F”,但名字的改变没有令其本 质发生变化,加入增压器后与普通直喷技术相比,TSI发动机拥 有更小的体积和更出色的动力表现和节油优势。
TSI燃油直喷技术是当今汽车工业发动机技术中最为成熟、最 先进的燃油直喷技术,并引领了汽油发动机的发展趋势。
汽车新技术新结构
汽车新技术新结构
项目一 涡轮增压发动机缸内直喷发动机(TSI) 活动一 TSI概述
一、TSI的概念 TSI是Turbo Fuel Stratified Injection的缩写,T就是Turbo,
是涡轮增压的意思,即涡轮增压、S指分层、I代表直喷。 直喷发动机的一个好处在于隔绝了已燃混合气向气缸壁和气
有必要分离这两个系统,因为它们可在不同的温度和压力条 件下工作。两套冷却循环管路的温度差异可达 100 ℃。 当主冷 却循环管路中压力过高时,单向阀关闭。这可防止主冷却循环管 路中过热的冷却液进入增压空气冷却循环管路。
汽车新技术新结构
双循环冷却系统
汽车新技术新结构
一、主冷却循环管路 主冷却循环管路的特点
均质直喷
汽车新技术新结构
8、 发动机管理系统 Bosch MED 17.5.20 发动机控制单元,无触点传感器的节气
汽车新技术第一章汽车发动机新技术
(4)压缩比高达12甚至更高,提高了发动机的抗爆性,与同排量的普通 发动机相比功率和扭矩都提高了10%左右。
(5)缸内直喷发动机在中、小负荷工况时采用分层燃烧模式,燃油浓度 呈梯度分布,即在缸壁附近分布的大部分是空气,有效防止将热量传递给缸 体水套,提高了燃烧的热效率。
(6)缸内直喷发动机可以精确控制每个循环的空气与燃油比例,结合分 层燃烧直接启动技术,可以降低冷启动时的HC排放,瞬态响应好。
(7)缸内直喷发动机采用质调节,根据各缸的实际需求进行燃油喷射, 可减少各缸之间的差异,提高各缸均匀性。与进气道喷射(PFI)汽油机相 比,缸内直喷发动机的各缸均匀性可以控制在3%以内。
1.缺点 (1)采用缸内直喷的供油系统除了在研发过程中必须花费更多成本外, 与传统电喷发动机相比还需要更加频繁地更换火花塞等零部件。 (2)对燃油质量要求比较高,需要使用较高牌号的燃油,无形中增加了 用车成本。 (3)缸内直喷发动机比传统电喷发动机更容易产生积碳,需要使用价格 昂贵的缸内直喷发动机专用添加剂来解决积碳问题。
一、汽油机双独立可变气门正时技术的作用及工作原理
汽油机双独立可变气门正时系统由电磁阀(OCV)和可变凸轮轴相位调 节器(VCT)组成,通过调节发动机凸轮相位,使进气量和排气量都可随发 动机转速的变化而改变,从而达到最佳燃烧效率,提高燃油经济性。
FSI发动机技术是基于缸内直喷式发动机的一种技术。与常规的进气道喷 射式发动机相比,FSI发动机将燃油直接喷入燃烧室,由于喷雾的汽化冷却 作用,优化了充气效率,实现了汽油机的质调节,不再需要节气门,大大降 低了进气损失。分层燃烧减少了发动机的传热损失,从而增大了满负荷的输 出功率,并降低了部分负荷的燃油消耗。FSI发动机能够降低泵吸损失,在 低负荷时确保低油耗,但需要增加特殊催化转化器以便有效净化处理排放气 体。
发动机的一些新型发明
发动机的一些新型发明新型发动机的一些创新发明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汽车行业也在不断发展。
发动机作为汽车的“心脏”,其创新发明对于汽车行业的发展至关重要。
近年来,一些新型发动机的创新发明引起了广泛关注,为汽车行业带来了巨大的变革。
本文将介绍几种新型发动机的创新发明,展示它们在提高燃油效率、减少污染排放、增强动力性能等方面的突破。
我们来介绍一种被称为“可变压缩比发动机”的新型发明。
传统发动机的压缩比是固定的,而这种新型发动机可以根据工况的需要实时调整压缩比。
这种发动机利用了可变凸轮和连杆机构,通过改变气缸容积来实现压缩比的调整。
当发动机需要高功率输出时,可以采用高压缩比,提高燃烧效率和动力性能;当发动机需要低油耗时,可以采用低压缩比,降低燃油消耗。
通过灵活调整压缩比,这种发动机可以在不同工况下实现最佳性能,达到更高的效率和更低的排放。
另一种创新发明是基于混合动力的新型发动机。
混合动力是将内燃机与电动机结合的一种技术,可以实现更高的燃油效率和更低的排放。
传统的混合动力发动机一般采用串联式结构,即内燃机驱动发电机,通过发电机驱动电动机,从而提供动力。
而这种新型发动机采用并联式结构,即内燃机和电动机可以同时或分别驱动车辆。
在低速行驶时,电动机可以独立驱动,减少了燃油消耗和排放;在高速行驶时,内燃机和电动机可以同时工作,提供更强的动力输出。
这种新型发动机不仅提高了燃油效率,还增强了汽车的动力性能,为用户提供更好的驾驶体验。
除了以上介绍的两种创新发明,还有一种被称为“无气门发动机”的新型发明引起了广泛关注。
传统发动机的气门机构复杂,不仅增加了制造成本,还存在能量损耗和排放污染的问题。
而无气门发动机通过采用一种新型的活塞设计,将进、排气阀门替换为开口和关闭的小孔。
这种发动机在工作时,活塞通过小孔与气缸进行气体交换。
相比传统发动机,无气门发动机不仅减少了能量损耗,还有效降低了排放污染。
此外,无气门发动机的结构简单,减少了零部件的使用,提高了发动机的可靠性和经济性。
汽车发动机新技术
发动机1、进排气系统1)可变气门正时技术:发动机气门升程与配气相位可以根据发动机工况进行改变。
VVT:variable valve timing分类:可变升程、可变相位、可变升程与相位代表:VTEC、VVT-i、Valvetronic图1.7所示为VTEC系统工作原理图。
发动机低速时,小活塞在原位置上,3根摇臂分离,主凸轮和次凸轮分别推动主摇臂和次摇臂,控制两个进气门的开闭,气门升量较少,情形好像普通的发动机。
虽然中间凸轮也推动中间摇臂,但由于摇臂之间已分离,其他两根摇臂不受它的控制,所以不会影响气门的开闭状态。
发动机达到某一个设定的高转速(3500转/分)时,ECU会指令电磁阀启动液压系统,推动摇臂内的小活塞,使3根摇臂锁成一体,一起由中间凸轮驱动,内于中间凸轮比其他凸轮都高,升程大,所以进气门开启时间延长,升程也增大了。
发动机转速降低到另一个设定的低转速时,摇臂内的液压也随之降低,活塞在回位弹簧作用下退回原位,3根摇臂分开。
它的工作原理是:当发动机由低速向高速转换时,电子计算机就自动地将机油斥向进气凸轮轴驱动齿轮内的小祸轮,这样,在压力的作用下,小涡轮就相对于齿轮壳旋转一定的角度,从而使凸轮轴在60度的范围内向前或向后旋转,从而改变进气门开启的时刻,达到连续调节气门正时的目的。
可连续调节气门正时,但不能调节气门升程。
它的工作原理是:当发动机由低速向高速转换时,电子计算机就自动地将机油压向进气凸轮铀驱动齿轮内的小涡轮,这样,在压力的作用下,小祸轮就相对于齿轮壳旋转一定的角度,从而使凸轮轴在60度的范围内向前或向后旋转,从而改变进气门开启的时刻,达到连续调节气门正时的目的。
双VVT-i:分别控制进气和排气通过摇臂机构自身角度的改变来实现控制开启气门的深度,没有节气门,也就没有了泵气损失。
2)可变长度进气歧管可变长度进气歧管的工作原理是:随着进气门的开启和关闭,在进气管内会产生压力波动,形成吸气波和压力波,并以声速传播,进气管的长度必须根据发动机转速而调整,以保证最高压力波在进气门关闭以前到达进气门,从而提高进气量。
汽车发动机新技术新结构PPT53页
谢谢!
汽车发动机新技术新结构
•
6、黄金时代是在我们的前面,而不在 我们的 后面。
•
7、心急吃不了热汤圆。
•
8、你可以很有个性,但某些时候请收 敛。
•
9、只为成功找方法,不为失败找借口 (蹩脚 的工人 总是说 工具不 好)。
•
10、只要下定决心克服恐惧,便几乎 能克服 任何恐 惧。因 为,请 记住, 除了在 脑海中 ,恐惧 无处奢侈是舒适的,否则就不是奢侈 。——CocoCha nel 62、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 ,如日 中之光 ;志而 好学, 如炳烛 之光。 ——刘 向 63、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孔 丘 64、人生就是学校。在那里,与其说好 的教师 是幸福 ,不如 说好的 教师是 不幸。 ——海 贝尔 65、接受挑战,就可以享受胜利的喜悦 。——杰纳勒 尔·乔治·S·巴顿
发动机基本构造详解与新技术
汽车要在道路上行驶必须先有动力,而动力的来源就是发动机。发动机性能的好坏是决定汽车行驶性能的最大因素。目前汽车使用的发动机均属于内燃机,发动机的功能就是将燃料的化学能转成热能再转成机械能,而机械能也就是一般所谓的动力。发动机在将燃料转成动力的过程中会经过一定的工作程序,而且此程序是周而复始连续不断的循环。
气缸直接镗在气缸体上叫做整体式气缸,整体式气缸强度和刚度都好,能承受较大的载荷,这种气缸对材料要求高,成本高。如果将气缸制造成单独的圆筒形零件(即气缸套),然后再装到气缸体内。这样,气缸套采用耐磨的优质材料制成,气缸体可用价格较低的一般材料制造,从而降低了制造成本。同时,气缸套可以从气缸体中取出,因而便于修理和更换,并可大大延长气缸体的使用寿命。气缸套有干式气缸套和湿式气缸套两种(图2-5)。
干式气缸套的特点是气缸套装入气缸体后,其外壁不直接与冷却水接触,而和气缸体的壁面直接接触,壁厚较薄,一般为1~3mm。它具有整体式气缸体的优点,强度和刚度都较好,但加工比较复杂,内、外表面都需要进行精加工,拆装不方便,散热不良。
湿式气缸套的特点是气缸套装入气缸体后,其外壁直接与冷却水接触,气缸套仅在上、下各有一圆环地带和气缸体接触,壁厚一般为5~9mm。它散热良好,冷却均匀,加工容易,通常只需要精加工内表面,而与水接触的外表面不需要加工,拆装方便,但缺点是强度、刚度都不如干式气缸套好,而且容易产生漏水现象。应该采取一些防漏措施。
发动机排气量=气缸排气量×气缸数量=448.5cc×4=1794cc。
压缩比:
最大气缸容积与最小气缸容积的比率。最小气缸容积即活塞在上止点位置时的气缸容积,也称为燃烧室容积。最大气缸容积即燃烧室容积加上气缸排气量,也就是活塞位于下止点位置时的气缸容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