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军不怕远征难1

合集下载

红军不怕远征难

红军不怕远征难

红军不怕远征难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这是我们党的红军精神的写照,也是我们党员干部必须时刻铭记的宝贵精神财富。

红军长征中的艰难困苦,无私奉献和坚定信念,为我们党在中国革命历史上立下了不朽的功勋。

今天,作为党务工作者,我们应当怀揣红军精神,努力践行共产主义事业,为党的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一、坚定信仰信念红军不怕远征难,正是因为他们坚定了革命信仰和前进的信念。

党务工作者作为党的堡垒,更应当始终牢记初心,坚守信仰,勇往直前。

我们要相信党的指导思想,相信党的领导,相信人民群众的力量。

只有坚定信念,才能在党的事业中坚韧不拔,少年壮志,一往无前。

二、敢于担当责任红军不怕远征难,正是因为他们勇于承担责任。

党务工作者作为党的中坚力量,肩负着组织和管理党的各项工作的重任。

我们要勇于担当责任,不畏艰难险阻,勇往直前。

只有敢于担当,才能为实现共产主义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为党和人民谋求更多的福祉。

三、团结合作精神红军不怕远征难,正是因为他们具备团结合作的精神。

党务工作者作为党的骨干,更应当具备团结合作的精神。

我们要与同志们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共同为党的事业努力。

只有在团结合作中,才能化解困难,攻克难关,实现共产主义的伟大目标。

四、不忘初心,继续前进红军不怕远征难,正是因为他们不忘初心,始终坚持前进。

党务工作者作为党的基层组织的骨干,要时刻牢记初心使命,不断进取,勇往直前。

我们要相信,只要坚持初心,就能够战胜一切困难,实现党和人民的伟大事业。

总之,作为党务工作者,我们要以红军不怕远征难的精神为榜样,坚定信仰信念,勇于担当责任,发扬团结合作的精神,不忘初心、继续前进。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为实现共产主义的伟大理想贡献自己的力量,为党和人民谋求更多的幸福。

让我们时刻铭记红军精神,永远做党的忠诚战士!。

万里长征的诗

万里长征的诗

万里长征的诗长征诗词1、《七律·长征》毛泽东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2、《清平乐·会昌》毛泽东东方欲晓,莫道君行早。

踏遍青山人未老,风景这边独好。

会昌城外高峰,颠连直接东溟。

战士指看南粤,更加郁郁葱葱。

3、《十六字令三首》毛泽东山,快马加鞭未下鞍。

惊回首,离天三尺三。

山,倒海翻江卷巨澜。

奔腾急,万马战犹酣。

山,刺破青天锷未残。

天欲堕,赖以拄其间。

4、《忆秦娥·娄山关》毛泽东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

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

5、《念奴娇·昆仑》毛泽东横空出世,莽昆仑,阅尽人间春色。

飞起玉龙三百万,搅得周天寒彻。

夏日消溶,江河横溢,人或为鱼鳖。

千秋功罪,谁人曾与评说?而今我谓昆仑:不要这高,不要这多雪。

安得倚天抽宝剑,把汝裁为三截?一截遗欧,一截赠美,一截还东国。

太平世界,环球同此凉热。

6、《清平乐·六盘山》毛泽东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

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

六盘山上高峰,红旗漫卷西风。

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7、《过草地》张爱萍绿原无垠漫风烟,蓬高没膝步泥潭。

野菜水煮果腹暖,干草火烧驱夜寒。

随意坐地堪露宿,卧看行云逐浪翻。

帐月席茵刀枪枕,谈笑低吟道明天。

8、《长征》林伯渠刚过草地到巴阿,无那西风日末斜。

且喜境界新耳目,不虞粮秣少胡麻。

巨猿解缆技殊巧,野虻射人事可嗟。

前路纵遥知马力,谁予便利敢分家。

9、《七律》乌兰夫共话长征忆昔年,朝朝塞北望江南。

行踪奇正敌围破,信息浮沉民意浅。

捷报迅传逾朔漠,义诗响应度阴山。

此生留得豪情在,再作长征岂畏难。

关于25000千里长征的诗词

关于25000千里长征的诗词

关于25000千里长征的诗词《七律·长征》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一、衍生注释:1. “远征”指的是长征这一伟大的战略转移行动。

2. “万水千山”泛指长征途中遇到的无数艰难险阻,众多的山水。

3. “五岭”指大庾岭、骑田岭、萌渚岭、都庞岭、越城岭。

“逶迤”形容道路、山脉等弯曲绵延的样子。

4. “乌蒙”即乌蒙山。

“磅礴”形容气势盛大。

5. “金沙”指金沙江。

“水拍”江水拍打。

“云崖”高耸入云的山崖。

6. “大渡”指大渡河。

“铁索”泸定桥由十三根铁索横拉两岸。

7. “岷山”位于四川、甘肃交界的地方。

二、赏析:这首诗首联“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开门见山,直接点出红军面对长征的困难毫无畏惧。

颔联把“五岭”的绵延比作“细浪”,“乌蒙”的雄伟比作“泥丸”,通过这种强烈的对比,显示出红军在面对巨大困难时的蔑视。

颈联“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一“暖”一“寒”,既写出了天气的情况,也反映出战斗的激烈和红军心情的变化。

尾联“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表达出红军越过岷山后的喜悦之情,全诗展现了红军英勇无畏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三、作者介绍:毛泽东,字润之(原作咏芝,后改润芝),笔名子任。

湖南湘潭人。

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他不仅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理论家,而且还是诗人,书法家。

他的诗词风格雄浑大气,充满革命激情和哲理。

四、运用片段:当我参加学校的长跑比赛时,感觉自己都快跑不动了,这时我就想起了红军长征。

红军可是“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啊,他们面临的是真正的生死考验,而我这小小的长跑又算得了什么呢?于是我又充满了力量,继续向前跑去。

我就想啊,我得学习红军那种不畏艰难的精神,咬着牙也要坚持下去。

《清平乐·会昌》东方欲晓,莫道君行早。

红色诗句摘抄六年级下册

红色诗句摘抄六年级下册

红色诗句摘抄六年级下册六年级下册课本里有不少红色诗句呢,这些诗句充满着力量和情感,可棒啦。

1.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这是毛主席七律·长征中的诗句。

长征可是中国革命史上一次伟大的战略转移。

毛主席带着红军战士们翻山越岭,跨越江河。

这句诗就体现了红军战士们那种不怕困难,把千山万水都看作平常事的豪迈气概。

注释的话,“等闲”就是平常、不放在眼里的意思。

翻译过来就是红军不怕长征途中的艰难险阻,把历经千山万水都看得极为平常。

从赏析角度看,它开篇就奠定了全诗那种豪迈、乐观的基调,让读者感受到红军战士们坚定的革命意志。

2.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

”同样出自毛主席之手。

这反映了无数革命先烈为了理想而英勇献身,才换来新中国的诞生。

这里的“牺牲”指的是革命烈士们的奉献,“壮志”就是他们伟大的革命理想。

它的意境非常宏大,展现了革命者改天换地的决心。

3. “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这是毛主席卜算子·咏梅中的诗句。

这首诗表面写梅花,实际是在赞美像梅花一样高洁的革命者。

梅花在严寒中独自开放,当春天到来,百花盛开的时候,它却在花丛中欢笑。

这体现了革命者不居功自傲,默默奉献的品质。

4.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在长征途中,红军战士们越过岷山的时候,大家都非常高兴。

这句诗把红军战士们那种战胜困难后的喜悦之情表现得淋漓尽致。

“尽开颜”就是大家都露出了笑容,让人仿佛能看到战士们脸上洋溢的幸福和自豪。

5.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这是李清照的诗句。

虽然李清照是宋朝人,但这首诗充满了英雄气概。

在红色文化中,也常被引用。

它表达了一种要做英雄豪杰,即便死了也要成为英雄的强烈情感。

“人杰”就是人中的豪杰,“鬼雄”就是鬼中的英雄。

6. “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

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

”夏明翰在就义前写下了这首大义凛然的诗。

“主义真”表明他对革命信仰的坚定,他不怕牺牲,因为他知道即使自己牺牲了,还会有更多的人继续革命事业。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5课《七律·长征》原文及教案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5课《七律·长征》原文及教案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5课《七律·长征》原文及教案【原文】七律·长征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注释①[五岭]越城岭、都庞岭、萌渚岭、骑田岭、大庾岭的总称。

位于湖南、江西、广东、广西四省区交界处。

②[乌蒙]即乌蒙山,位于贵州、云南两省交界处。

③[金沙]即金沙江,指长江上游从青海省玉树县到四川省宜宾市这一段。

④[云崖]高耸入云的山崖。

⑤[大渡]即大渡河,位于四川省中西部。

⑥[岷山]位于四川、甘肃两省交界处。

⑦[三军]这里指红军队伍。

________本诗作者毛泽东。

【教案】教学目标:1.认识“逶”、“迤”等6个生字,会写“崖”、“渡”2个生字。

会理解“逶迤、磅礴、泥丸”等词语的意思。

2.理解诗句的意思,在朗读课文中读出磅礴的气势,并背诵课文。

3.体会中国工农红军战胜种种艰难险阻,完成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理解长征中红军遇到的艰难险阻和战士们对待困难的态度,领会全诗的思想感情。

难点:(1)体会红军的革命英雄主义和乐观精神,并读出磅礴的气势。

(2)了解文章点面结合写场面的方法。

教学准备:1.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的情景录象。

2.播放《长征组歌》。

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播放歌曲《长征组歌》,将学生带入红军长征的艰苦岁月。

板书:5.七律长征2.解题。

(1)七律是中国传统诗歌的一种体裁,属于近体诗范畴,要求诗句字数整齐划一,由八句组成,每句七个字,每两句为一联,共四联,分首联、颔联、颈联和尾联,中间两联要求对仗。

(2)国民党*对红军发动了五次“围剿”。

从1931年到1934年,在毛泽东同志正确路线指引下,红军取得了四次反“围剿”的伟大胜利。

以后,由于王明的错误路线排斥了毛泽东同志的正确领导,造成了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

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为了保存革命力量,红军不得不离开中央苏区根据地,开始长征,北上抗日。

红军不怕远征难教案(通用5篇)

红军不怕远征难教案(通用5篇)

红军不怕远征难教案(通用5篇)红军不怕远征难教案 1教学目标1、掌握红军长征的路线、遵义会议的时间、内容及其伟大意义。

2、探究红军被迫实行战略转移和红军取得长征胜利的原因,培养分析问题的能力。

结合阅读长征示意图,培养学生读图、填图的能力。

3、学习红军战胜艰难困苦、勇往直前的革命英雄主义,培养学生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人民军队、热爱祖国的感情,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教学重点1、中央红军的长征2、遵义会议教学难点1、长征胜利的历史意义2、长征精神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法、情景创设法、讨论法、合作交流学习方法分组导学法、自主探究与合作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图片歌曲导入,激起学生兴趣。

以江西革命根据地人民挥泪送别红军的图片,并配以《十送红军》这首歌,以“江西人民为什么依依不舍送自己的亲人红军踏上征途?”引入新课。

二、合作探究1、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主动参与到课堂中,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将全班同学分成四个小组,阅读课文内容,合作完成以下任务:第一组历史学家:红军长征的原因、遵义会议的内容及意义、长征胜利的历史意义。

第二组地理学家:考察长征路线图,说出长征的经过。

(中央红军长征走过多少省、渡过哪些大江、大河?)第三组红军战士:讲述长征途中遇到的艰难险阻,分析长征胜利的原因。

第四组随军记者:总结长征精神。

2、为什么江西根据地的人民群众流泪送别红军战士踏上漫漫征途呢?请一位历史学家给我们分析一下长征的原因。

(从背景分析原因)背景:1.1933年10月,蒋介石调集50万军队对中央发动第五次“围剿”。

2.中共中央负责人博古和军事顾问李德的错误指挥,未能粉碎敌人的人的围剿。

原因: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

3、请一位地理学家给我们讲述一下中央红军长征的经过,重温红军长征的过程。

紧接着请第二位地理学家从长征示意图中找出中央红军长征走过多少省、渡过哪些大江、大河?(掌握发生在那里的历史事件。

)并请第三位地理学家在地图上找到瑞金、遵义、吴起镇和会宁的位置。

长征好句摘抄20句

长征好句摘抄20句

长征好句摘抄20句1.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这一句就像一声豪迈的战歌。

就像我参加一场艰难的长跑比赛,看着长长的跑道心里直打鼓,可红军面对万水千山都不当回事儿,我还有什么理由害怕呢?2.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五岭山脉那么绵延,在红军眼里就像翻腾的小细浪;乌蒙山那么雄伟,却被看作脚下滚动的泥丸。

我上次爬山,爬到一半就累得气喘吁吁,和红军比起来,我可真没出息!这就像把巨大的困难当成小蚂蚁,一脚就能踩死。

3.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金沙江的水拍打着高耸入云的山崖,大渡河上的铁索桥让人胆寒。

我仿佛看到红军战士们在铁索桥上艰难前行,那冰冷的铁索,湍急的河水,他们却勇往直前。

这就好比我们在生活中遇到两座险峰,一座看似温和实际暗藏危险,一座明晃晃地吓人,红军都能征服。

4.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翻过岷山的千里积雪,红军战士们个个喜笑颜开。

这让我想起自己经过努力完成一项超级难的任务后的那种兴奋。

就像在黑暗中摸索很久终于看到曙光,红军经历那么多苦难后的喜悦肯定更强烈。

5. “雪山低头迎远客,草毯泥毡扎营盘。

”雪山就像好客的主人低头迎接远方的客人,红军在草地上扎营,那草地就像毯子和毡子。

我去野外露营的时候,条件稍微差点就各种抱怨,红军的这种乐观和适应能力,真让我佩服得五体投地。

这就好比你去一个破旧的小屋子做客,主人热情相待,你也不会嫌弃屋子破旧一样。

6. “干粮炒面伴盐巴,野菜充饥志更坚。

”吃着炒面加野菜,就着盐巴,红军的意志却更加坚定。

我有时候饭不好吃就不想吃,和红军比,我太矫情了。

这就像是在沙漠里只有一点干粮,但依然坚定地朝着绿洲前进的人。

7. “夜露侵衣被,朝寒逼体肤。

”夜晚的露水打湿衣服,早晨的寒冷侵袭身体。

红军战士们肯定冷得直打哆嗦,可他们还是咬牙坚持。

我冬天早上不想起床上学,觉得被窝外面都是冰天雪地,和红军的坚韧比起来,我就是个胆小鬼。

这就像在寒冷的夜晚,没有被子还得站岗的士兵。

《七律·长征》全文

《七律·长征》全文

《七律·长征》是我国伟大的开国领袖毛泽东在红军长征期间所创作的一首诗词,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表现了红军不畏艰难险阻的伟大革命精神。

小编在这里帮大家整理了《七律·长征》的全诗,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七律·长征》全诗七律·长征作者:毛泽东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七律·长征》的创作背景《七律·长征》写于1935年9月下旬,10月定稿。

这首七律是作于红军战士越过岷山后,长征即将胜利结束前不久的途中。

作为红军的领导人,毛泽东在经受了无数次考验后,如今,曙光在前,胜利在望,他心潮澎湃,满怀豪情地写下了这首壮丽的诗篇。

《七律·长征》的创作特点一首七律,担当了二万五千里。

这首诗最大的特点,就是写地理,而且是著名的,大的地理。

毛泽东运酣畅之笔,负载了长征路上的千种艰难险阻,饱含了中国共产党的万般豪情壮志。

在长征途中,毛泽东主席还写过其他一些诗词,比如《清平乐·六盘山》《忆秦娥·娄山关》《念奴娇·昆仑》《十六字令三首》等,但都是写一景一地,而《七律·长征》却有多景多地,场景之大,气吞山河。

这首诗的地理书写,把长征经过的所有地方都涵盖了。

五岭,概括了江西、湖南、广西等地,乌蒙概括了云南、贵州等地,金沙水、大渡桥、岷山等又涵盖了四川。

毛泽东主席为什么写金沙水,不是金沙江?明明夺的是泸定桥,写的却是大渡桥;岷山,不是一座山,而是山系……“他要突出的,就是大的地理概念。

用一套大的地理概念将长征的路线说明了,高度地概括了红军长征途中的万水千山。

每个地理背后都包含着极大的信息量,有多少惊险,多少曲折,多少悲壮,多少感天地泣鬼神的故事,都被毛泽东浓缩在这些地理中,轻描淡写,这正好应了那句“只等闲”,展现了毛泽东主席一笑而过的大气。

红军不怕远征难

红军不怕远征难

遵义会议会址
遵义会议室内景
遵义会议(油画)
4、长征后期突围
四渡赤水
巧渡
金沙江

强渡大渡河、 飞夺泸定桥
爬雪山、 过草地
打乱敌人 追剿计划
跳出了敌人的包围圈
三、长征后期的军事行动
四渡赤水
1935年1月 遵义会议
突破湘江
巧渡金沙江
强渡乌江
冲破四道 封锁线 1934年10月中央 红军开始长征
一渡赤水摆脱追敌 二渡赤水再占遵义 三渡赤水调敌西进 四渡赤水佯攻贵阳
三、长征胜利的意义
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消灭红军的企图, 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干力量, 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起因:
红军第五次 反“围剿”失败 爬雪山 过草地
被迫长征 江西瑞金 1934.10 冲破四道 封锁线 突破湘江 强渡乌江
过程:
强渡大渡河 飞夺泸定桥 四渡赤水 巧渡金沙江
三大红军主 力会宁会师 1936.10 遵义会议 1935.1
为什么遵义会议是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中国共产党诞生 (1921年) 遵义会议 (1935年) 新中国成立 (1949年)
14年
出现了很多错误,如 大革命的失败、第五 次反“围剿”的失利
转 折 点
14年
由胜利走向胜利, 建立新中国
1935年1月 遵义会议
突破湘江
强渡乌江
冲破四道 封锁线 1934年10月中央 红军开始长征
9、连线(红军长征中在下列江河上发生过 什么事情): 湘江 解放遵义,召开会议
乌江 赤水河 金沙江 大渡河 打乱敌人追剿计划 飞夺泸定桥 与敌人恶战,损失惨重 跳出敌人包围圈
10、红军长征途中除了敌人的围追堵截外, 还遇到哪些困难和问题?(动脑筋)

书写诗词的方式,传承红色文化

书写诗词的方式,传承红色文化

书写诗词的方式,传承红色文化《赞红军长征》原文: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一、衍生注释:1. “远征”:指长征,是红军为了摆脱国民党军队的围追堵截,而进行的一次战略大转移。

2. “五岭”:大庾岭、骑田岭、萌渚岭、都庞岭、越城岭。

“逶迤”形容道路、山脉、河流等弯弯曲曲、延续不绝的样子。

3. “乌蒙”:山名。

“磅礴”形容气势盛大,雄伟。

4. “金沙”:金沙江。

“云崖”高耸入云的山崖。

5. “大渡”:大渡河。

“铁索”泸定桥由十三根铁索横拉两岸。

二、赏析:这首诗首联就直接点明红军对待长征的态度,毫不畏惧。

颔联将五岭山脉比作细浪,乌蒙山看作泥丸,以夸张的手法展现红军的英勇无畏。

颈联一“暖”一“寒”,既写出了红军渡过金沙江后的喜悦,又体现出飞夺泸定桥的惊险。

尾联“更喜”“尽开颜”,表达出红军越过岷山后的兴奋之情,全诗生动地描写了长征途中的艰难险阻,体现了红军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三、作者介绍:毛泽东,字润之(原作咏芝,后改润芝),笔名子任。

他是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

毛泽东不仅是伟大的政治家、军事家,还是杰出的诗人,他的诗词风格豪迈大气,充满革命激情,反映了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各个阶段。

四、运用片段:记得那次学校组织登山活动,山很高,路途也很崎岖,很多同学都开始抱怨。

我当时就想到毛主席的“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红军长征那么艰难都不怕,我们登个山算什么呢?于是我就充满了力量,鼓励同学们说:“红军长征可是翻山越岭,咱们这才多高的山,加油呀!”最后我们都成功登顶。

《忆狼牙山五壮士》原文:狼牙山上战旗扬,壮士临危气宇昂。

弹尽粮绝犹奋勇,身临绝境亦刚强。

悬崖纵跃惊敌胆,浩气长存振国邦。

后世当怀英烈事,传承红色志如钢。

一、衍生注释:1. “狼牙山”:位于河北省保定市易县西部的太行山东麓。

长征经典语段摘抄

长征经典语段摘抄

长征经典语段摘抄1.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就像我们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哪能轻易被吓倒呢?想想长征路上的战士们,他们是多么勇敢啊!比如过雪山时,那寒冷和稀薄的氧气都没能阻挡他们前进的步伐。

2.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这是多么豪迈的气概呀!这不就像我们在挑战自我时,把那些困难都看作小土坡一样吗?就像运动员们不断突破自己的极限。

3.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这画面感简直太强了!这不就跟我们在冒险中会遇到各种状况一样吗?像探险家们勇敢地面对未知的危险。

4.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哇,那种胜利后的喜悦真让人感动!就如同我们经过努力取得成果时的兴奋,比如考试取得好成绩后大家的欢笑。

5.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这是何等的决心啊!就好像我们在遭遇挫折后重新站起来,勇敢地迈出新的一步,像创业者们不怕失败再次出发。

6. “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

”这场景多么悲壮又震撼!就如同我们在面对巨大挑战时感受到的压力和紧迫,像在重大比赛前选手们的紧张心情。

7. “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

”这是多么坚定的信念呀!不就像我们为了目标全力以赴,不管有多远都要去达成,比如为了梦想努力奋斗的人们。

8. “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这种豪气干云的话语真让人热血沸腾!就好像我们对未来充满期待,随时准备大干一场,像充满斗志的战士准备迎接战斗。

9. “六盘山上高峰,红旗漫卷西风。

”那飘扬的红旗是多么耀眼!如同我们在自己的领域取得成功时的荣耀,像科学家们获得重大成果时的自豪。

10. “战士双脚走天下,四渡赤水出奇兵。

”这简直太神奇了!就像我们在生活中用智慧解决难题,比如巧妙应对各种复杂情况的人们。

我的观点结论:长征的这些经典语段充满了力量和情感,它们激励着我们在生活中勇敢面对困难,坚定信念,不断追求胜利和成长。

红军不怕远征难

红军不怕远征难

敌人追剿计划 跳出包围圈
湖 南 江 西
1935.1.

福 1934.10. 建
西
1.“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红军不怕远征难 当年红军“远征” 直接原因是 当年红军“远征”的直接原因是: 原因 A.宣传革命,扩大革命根据地 .宣传革命, B.九一八事变爆发,红军北上抗日 .九一八事变爆发, C.红军反围剿失利,被迫实行战略转移 .红军反围剿失利, D.红军北上,与陕北红军会师 .红军北上, ( C )
4.下列事件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 下列事件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 下列事件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 正确的一组是 ①四渡赤水②遵义会议召开 四渡赤水② ③渡过乌江④强渡大渡河 渡过乌江④ A.①②③④ . C.③②④① . B.④②③① . D.③②①④ . ( D )
5.红军长征的起讫时间是: 红军长征的起讫时间是: 红军长征的起讫时间是 A. 1933年10月—1935年10月 年 月 年 月 B. 1934年10月—1936年10月 年 月 年 月 C. 1934年10月—1937年10月 年 月 年 月 D. 1933年10月—1936年10月 年 月 年 月
一、红军被迫长征的原因是什么?长征的 红军被迫长征的原因是什么? 被迫长征的原因是什么 目的是什么? 目的是什么? 1、红军第五次反“围剿”的失利 、红军第五次反“围剿” 2、为了保存革命力量 、
国民党反动派对中央革命根据地的五次大“围剿” 国民党反动派对中央革命根据地的五次大“围剿” 1930——1933 1933) (1930——1933) 时间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第四次 国民党 兵力 红军兵力
3.2006年,为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 年 为纪念红军长征胜利 周年 周年, 中央电视台组织了“我的长征”活动, 中央电视台组织了“我的长征”活动, 重走了当年中央红军的长征路, 重走了当年中央红军的长征路, 他们不 他们不可能经过的地方是 A.湘江 . C.遵义 . B.湘西 . D.泸定桥 . (B )

七律长征

七律长征

七、文本赏析1、“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这两句是全诗的总纲,写得极有气势。

它高度概括了红军在毛泽东和党中央的统率下于整个长征过程中所表示出来的亘古未有的英雄气概和百折不挠的勇毅精神。

“远征难”三个字总括了红军长征途中所遇到的一切困难。

“远征”是写长征行程之远,时月之长;“难是写长征牺牲之大,经历之苦。

面对一切艰难困苦,红军的回答是“不怕”“只等闲”,这充分显示出红军战士钢铁般的革命意志和大无畏的英雄气概,也给全诗定下了轻快豪迈、气度不凡的基调。

2、“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这两句紧承上句的“万水千山”,先具体写山。

这样有意缩小人的视觉比例,正是为了反衬红军,突出表现红军敢于藐视并战胜一切困难的高大形象和精神伟力。

3、“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游戏桥横铁索寒。

”这两句写水,既实写红军长征途中抢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的两次战斗,又虚写红军长征途中跋涉的无数道急流险滩。

4、“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结尾这两句写长征的最后路程,是全诗的高潮。

“更喜”两字,一方面表现了红军战士在极其艰苦条件下的乐观主义精神,一方面表现了红军战士对美好的革命前途的向往和自信。

这里的“三军”,专指“红军第一方面军、二方面军、四方面军”。

在写这首诗时,红军二、四方面军正在行军途中,还未越过岷山。

但毛泽东希望并想念他们定能战胜天险,冲破敌人的围追堵截,克服张国焘的分裂主义,完成长征的任务,与红一方面军胜利会师。

所以,“三军”一词,充分表达了毛泽东对红军二、四方面军广大指战员的殷切希望和信任。

八、合作探究。

1、这首诗用艺术手法为我们具体展示了哪几幅红军长征途中威武雄壮的“征难图”?你最欣赏其中的哪一幅图?说说理由。

明确:这首诗为我们展示了五幅“征难图”:腾越五岭,疾跨乌蒙,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喜踏岷山雪。

谈自己最欣赏的一幅图,可以结合具体的诗句,从对典型场景和事例的描述,对共产党人和红军战士不畏艰险、藐视困难的革命英雄主义气概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的感悟等方面来谈自己的体会。

七律长征六年级上册课文讲解

七律长征六年级上册课文讲解

七律长征诗意七律·长征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⒄。

词句注释⑴七律:七律是律诗的一种,每篇一般为八句,每句七个字,分四联:首联、颔联、颈联和尾联;偶句末一字押平声韵,首句末字可押可不押,必须一韵到底;句内和句间要讲平仄,中间四句按常规要用对仗。

⑵长征:1934年10月间,中央红军主力从中央革命根据地出发作战略大转移,经过福建、江西、广东、湖南、广西、贵州、四川、云南、西藏、甘肃、陕西等十一省,击溃了敌人多次的围追和堵截,战胜了军事上、政治上和自然界的无数艰险,行军二万五千里,终于在1935年10月到达陕北革命根据地。

⑶难:艰难险阻。

⑷等闲:不怕困难,不可阻止。

⑸五岭:大庾岭,骑田岭,都庞岭,萌渚岭,越城岭,横亘在江西、湖南、两广之间。

⑹逶迤:形容道路、山脉、河流等弯弯曲曲,连绵不断的样子。

⑺细浪:作者自释:“把山比作‘细浪’、‘泥丸’,是‘等闲’之意。

”⑻乌蒙:山名。

乌蒙山,在贵州西部与云南东北部的交界处,北临金沙江,山势陡峭。

1935年4月,红军长征经过此地。

⑼泥丸:小泥球,整句意思说险峻的乌蒙山在红军战士的脚下,就像是一个小泥球一样。

⑽金沙:金沙江,指长江上游自青海省玉树县至四川省宜宾市的一段,云南等地也有支流。

1935年5月,红军曾强渡云南省禄劝县皎平渡渡口。

⑾云崖暖:是指浪花拍打悬崖峭壁,溅起阵阵雾水,在红军的眼中像是冒出的蒸汽一样。

(云崖:高耸入云的山崖。

暖:被一些学者指为红军巧渡金沙江后的欢快心情,也有学者说意思为直译后的温暖。

)⑿大渡桥:指四川省西部泸定县大渡河上的泸定桥。

⒀铁索:大渡河上泸定桥,它是用十三根铁索组成的桥。

⒁寒:影射敌人的冷酷与形势的严峻。

⒂岷(mín)山:中国西部大山。

位于甘肃省西南、四川省北部。

西北-东南走向。

西北接西倾山,南与邛崃山相连。

包括甘肃南部的迭山,甘肃、四川边境的摩天岭。

关于《七律长征》的原文、中英文翻译

关于《七律长征》的原文、中英文翻译

关于《七律长征》的原文、中英文翻译《七律长征》是毛泽东于1935年创作的一首脍炙人口的诗歌,以歌颂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壮丽场景和革命精神。

以下是《长征》的原文、翻译以及简要注释:原文: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英文翻译:The Red Army fears not the trials of the march,For spring winds blow over the mountains and rivers with ease.Through the Wuling mountains, wavy and vast,And over the Wumeng mountains, we tread like mud balls. The Jinsha River splashes warm against the cliff,While the Dadu Bridge spans cold, with iron chains.Yet, we rejoice in the snow-capped Min mountains,As the three armies pass, their faces blossoming with smiles.注释:1."红军不怕远征难":红军是指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工农红军,表达了红军勇往直前、不畏艰难困苦的精神。

2."万水千山只等闲":形容红军对于艰险的长征视若无睹,轻松面对困难。

3."五岭逶迤腾细浪":指红军跋涉越过交趾山脉,山势起伏如波浪一般。

4."乌蒙磅礴走泥丸":形容红军跋山涉水,战胜各种困难,毅然前行。

5."金沙水拍云崖暖":指红军穿越金沙江,形容江水拍打着暖暖的悬崖。

长征 七律

长征  七律

这首诗写于1935年10月,当时毛泽东率领中央红军越过 岷山,长征即将结束。回顾长征一年来红军所战胜的无数艰难险阻, 他满怀喜悦的战斗豪情,以极其轻松的笔调写下了这首气壮山河的 伟大诗篇。
柳亚子先生曾这样评价:“毛泽东同志一身兼伟大的政治家和 革命家,伟大的的马克思主义思想家,伟大的军事家,伟大的诗人 于一体的领袖人物。” 姚雪垠曾这样评价:“毛泽东同志的《七律长征》是革命浪漫 主义诗歌的典范,它将诗人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发 挥到极致,而且从内容到形式十分统一和完美,可以称之为艺术精 品。”

五岭:大庾岭,骑田岭,都庞岭,萌渚岭,越城岭,或称 南岭,横亘在江西、湖南、两广之间。 逶迤(wēi yí):弯弯曲曲延续不绝的样子。 乌蒙:云贵间金沙江南岸的山脉。 走泥丸:《汉书·蒯通转》,“阪上走丸”,从斜坡滚下 泥丸,形容跳动之快。 铁索:大渡河上泸定桥,它是用十三根铁索组成的桥。

Βιβλιοθήκη 七 律长 征长 征
长征的开始 1934年10月,红军8万多人从江西瑞金等地出发,开始长征。国民党 反动派集中几十万军队设下四道封锁线,妄图消灭红军。红军经过3个月的苦战, 虽然突破了封锁线,渡过了湘江,但只剩下3万多人了。而这时蒋介石正调集40 万军队,分成三路,前堵后追。在这危急关头,毛泽东挺身而出,提议改变进军 方向,向敌人力量薄弱的贵州前进。他的意见得到了周恩来、张闻天和王稼祥等 大部分领导人的赞同。 遵义会议和长征的胜利 1935年1月,红军强度乌江,攻下遵义,在这里召开了 具有历史意义的遵义会议。会议纠正了王明的“左”倾错误,确立了以毛泽东为 代表的新的中央的正确领导,从而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遵 义会议是我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遵义会议后,红军轻装前进。在毛泽东、周恩来等领导下,四渡赤水,巧渡金 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翻雪山,过草地,终于走完了二万五千里漫漫 征程。 1935年10月,中央红军到达陕北吴起镇,与刘志丹领导的陕北红军胜利会师, 第二年10月,二、四方面军与中央红军会师,长征胜利结束。

红军不怕远征难难的意思

红军不怕远征难难的意思

红军不怕远征难难的意思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这句名言出自中国革命时期的红军歌曲《红军不怕远征难》,意思是红军不畏艰险,勇往直前,面对任何困难都能坚持下去。

这句话体现了红军的坚定信念和无畏精神。

红军是指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工农红军,他们在长征时期经历了艰苦的徒步行军、山川峡谷的跋涉以及敌人的追击和围剿。

然而,红军士兵们不畏艰难困苦,勇往直前,坚信自己的事业是正确的,他们相信只要有坚定的信念和毫不退缩的勇气,就能战胜一切困难。

这句话也可以引申为人们在面对困难时应该坚定信念,勇往直前。

无论是个人事业还是国家发展,都会面临各种挑战和困难。

只有拥有坚定的信念和毫不退缩的勇气,才能克服困难,最终取得成功。

这句话也可以理解为红军的士兵们对长征的景观和历程的描述。

他们经历了万水千山的跋涉,但对他们来说,这些艰险的征程只是顺手的事情,也就是说,他们以他们坚定的信念和毫不退缩的勇气,把原本艰难困苦的长征当成了一件轻松的事情。

这种乐观向上的心态和对困难的豁达态度,使红军能够坚持下去,并最终取得了伟大的胜利。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这句话传递了红军的坚定信念和无畏精神,也给人们以勇气和信心,鼓励我们在面对困难时坚持
不懈,勇往直前。

毛泽东《七律长征》赏析

毛泽东《七律长征》赏析

毛泽东《七律·长征》赏析《七律·长征》1935年10月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一《七律•长征》是在毛泽东长征诗词中唯一的一首律诗。

全诗以其极为凝炼的诗行,概括了长征历史的全过程,再现了中国红军两万五千里长征这段波澜壮阔的历史画面,是中国工农红军以血肉之躯谱写了人类历史上无以伦比的英雄史诗。

全诗短短的56个字负载着红军长征路上的千种艰难险阻,饱含着无产阶级革命战士的万种壮志豪情。

它既是中国革命的悲壮史诗,也是中国诗歌的灿烂明珠。

无论对革命史而言,或对诗歌史而论,它都是极具意义的红色丰碑。

首联“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开篇点出了全诗的中心思想,赞美了红军战士不怕困难,奋勇顽强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奠定了全诗轻松豪迈、气度非凡的艺术基调。

“不怕”二字是全诗的诗眼所在,表现出我们的红军战士在各种困难中从容不迫,勇往直前,势不可挡的英雄气概;“只等闲” 是对“不怕” 的重申和强化,从两个不同角度塑造了红军战士那种蔑视敌人、藐视困难、顶天立地的高大英雄形象,具有强烈浓郁的感情色彩;“远征难”三个字包含了两万五千里长征的无数困难,既有自然上的艰难险阻,也有敌人的围追堵截;既有来自外部的压力,也有来自党内的分裂;“万水千山”则是对“远征难”的进一步阐述,同时对全诗下一步的展开做好铺垫。

在整句的布局上,诗人用“不怕”和“只等闲”将“远征难”和“万水千山”夹到中间,表现出红军战胜一切困难的决心和勇气,形成前后句的对称,极富美感。

首联是全诗的总纲,后面三联则紧扣首联展开。

颔联“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写的是红军对山的征服。

作者选取五岭、乌蒙这两座大山,代表红军长征途中所克服的所有山脉,对应的是首联中的“千山”。

五岭、乌蒙在作者的视野中,不再是单纯的山,而是被感情化的审美对象,“腾”和“走”两个动词,使静止的高山峻岭顿时赋予生命跃然纸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吴起镇
005
过草地 爬雪山
1935年10月 中央红军到 达陕北
1936年10月 红军三大主 力会师 强度大渡河飞 夺泸定桥 四渡赤水 渡过乌江夺 取遵义
瑞金 1934年10月 中央红军开 始长征
巧渡金沙江
冲破四道封锁线渡过湘江
中国工农苏维埃政府旧址
1934年10月,党中央和中 央红军八万多人离开中央 革命根据地开始长征
红色故都----瑞金
红军长征突破湘 江烈士纪念碑园
湘江战役: 长征途中,红军拼死英勇冲杀,突 破了敌人四道防锁线,渡过了湘江, 但是损失过半,只剩三万多人
乌 江
渡过乌江,夺取遵义:长征途中,敌人在红军前去 湘西的路上设下埋伏,在这关键时刻,毛泽东提 出了不去湘西,改道贵州,夺取遵义的正确决定
视频欣赏
长征组歌欣赏
I:\孟清华\红军不怕远征难128x96.avi
红军长征的背景
• 20世纪30年代,中国共产党高举革命旗帜,带领群 众开展武装斗争,建立革命根据地。而国民党政府 主席蒋介石却置民族危亡于不顾,仍然坚持推行"攘 外必先安内"的反动方针,决心消灭共产党及其领导 的红军。从1930年起开始对根据地进行围剿。1933 年五月,蒋介石亲自组织和指挥对各苏区进行更大 规模的第五次"围剿",并决定采取持久战和"堡垒主 义"的新战略,同时对苏区实行经济、交通封锁,企图 逐步压缩并摧毁苏区。中共临时中央领导人博古和 共产国际军事顾问李德等人采取错误的路线和军事 战略,致使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红军被迫放弃中央 革命根据地,进行战略转移。
爬雪山
夹金山
夹金山位于川西高原的东端,海拔4124米, 是当年中国工农红军翻越的第一座大雪山。
过草地Leabharlann 过草地草地一望无际的草原是比雪山更可怕的死亡 地带,很多地方都是死水潭,脚踏上人就陷 下去.但是红军没被困难吓倒继续前进
七律 • 长征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红一方面军到达陕北 吴起镇部分将士留影
1935年10月,党中央和红一方面军 历经艰辛终于到达陕甘革命根据地 吴起镇,与陕北红军胜利会师
会宁会师楼
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在 甘肃会宁胜利会师,宣告红军 二万五千里长征胜利结束.
不抛弃,不放弃, 好好活,做有意 义的事!
《长征》主题曲
一起来唱I:\孟清华\01、十送红军 《长征》主 题曲.flv
• 遵义会议I:\孟清华 \zunyihuiyi.MPGI:\孟清华 \zunyihuiyi.MPG
红军四渡赤水纪念塔
长征途中,在毛泽东的领导 下,红军声东击西,四渡赤水, 打乱了敌人的追剿计划.
金沙江
巧渡金沙江:四度赤水后,红军急行军 渡过金沙江,从此跳出敌人的包围.
飞夺泸定桥
飞夺泸定桥
红军由22名突击队员冒着枪林 弹雨,在火力的掩护下一边铺桥 一边战斗,终于占领了对面的桥 头,为主力开辟了前进的道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