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军不怕远征难 习题(含答案)
《七律·长征》练习题附答案(五年级上册)
导语:练习可以帮助同学们巩固课堂知识,拓展课外知识,提高语文水平。
下面是《七律·长征》练习题(五年级上册),欢迎同学们过来练习和参考。
读课文,再完成后面的习题。
七律·长征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1.诗句默写。
2.这首诗共____句,是围绕“______________”来展开叙事抒情的。
3.“万水千山只等闲”具体表现在第____句和第____句上,其中____和____是“千山”的代表,____和____是“万水”的代表。
4.写五岭山脉高低起伏,绵延不绝,诗中用的词是“________”;写乌蒙山高大雄伟,很有气势,诗中用的词是“________”。
可逶迤的五岭在红军眼里只不过是____________,气势磅礴的乌蒙山也只不过是____________。
5.诗的最后一句写出了红军翻过雪山后一片________之态,同时预示了长征最后的胜利,从诗中“________”一词中可以看出。
6.选择正确的答案,在括号里打“√”。
《长征》这首诗表达的思想感情是A.赞扬了红军战士不怕死的精神。
( )B.表扬了红军战士非常乐观的精神。
( )C.赞颂了红军战士大无畏的革命精神和英勇豪迈的气概。
( )答案1.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2.4 红军不怕远征难3.二三五岭乌蒙金沙江大渡河4.逶迤磅礴腾细浪走泥丸5.喜悦开颜6.C。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3课红军不怕远征难同步练习含材料题答案新人教版
第13课红军不怕远征难一、选择题:1.红军被迫长征的原因是( )A.由于日本的侵略,红军要北上抗日B.为了开辟新的革命根据地C.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D.为了打倒蒋介石,把革命推向全国2.红色旅游是青少年接受革命传统教育的方式之一,小明同学暑假将外出旅游,他选择的目的地曾发生过的历史事件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它是( )A.遵义 B.上海 C、南昌 D.南京3.长征开始后,在最危急的关头建议红军放弃去湘西,改向敌人力量比较薄弱的贵州前进的人是( )A.毛泽东 B.朱德 C.周恩来 D.刘伯承4.长征途中,打乱敌人追剿计划的是( )A.巧渡金沙江 B.强渡乌江,解放遵义C.四渡赤水河 D.飞夺泸定桥5.使长征红军跳出了敌人包围圈的决策是( )A.四渡赤水河 B.巧渡金沙江C.强渡大渡河 D.飞夺泸定桥6.标志着红军长征胜利结束的是( )A.井冈山会师 B.郑州会师C.陕北会师 D.甘肃会宁会师二、材料题:阅读下列材料:“决议明确指出,红军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及退出苏区后遭到的严重损失,其主要原因是博古和李德在军事指挥上犯了一系列严重错误,会议决定增选毛泽东为政治局常委;取消博古和李德的最高军事指挥权;由毛泽东、周恩来、王稼祥组成三人军事指挥小组,统一指挥红军的行动”。
请回答:(1)引文是哪一次会议的决议内容?(2)这次会议解决了什么问题?有何重大意义?三、简答题:红军长征的胜利有何重大意义?第13课答案:二.材料题:⑴遵义会议⑵这次会议集中全力解决博古等人在军事上和组织上的错误,取消了博古在军事上的指挥权,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主张。
会后确定军事上由毛泽东、周恩来等负责指挥。
遵义会议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这次会议挽救了党、红军、革命,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三.简答题:答:红军长征的胜利,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消灭红军的企图,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干力量,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精品】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课内阅读一(4篇,部编版,含答案)
六年级(上)语文第二单元课内阅读一(一)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1.解释下列词语。
等闲——逶迤——磅礴——云崖——2.这首诗的中心句是________________。
3.这首诗为我们具体展示了哪几幅红军长征途中威武雄壮的“征难图”?4.这首诗从表达方式的角度看,属于________诗;从体裁的角度看,属于________诗。
5.这首诗表现了红军战士。
(二)五位战士胜利地完成了掩护任务,准备转移。
面前有两条路:一条通往主力转移的方向,走这条路可以很快追上连队,可是敌人紧跟在身后;另一条通向狼牙山的顶峰棋盘陀,那儿三面都是悬崖绝壁。
走哪条路呢?为了不让敌人发现人民群众和连队主力,班长马宝玉斩钉截铁地说了一声:“走!”带头向棋盘陀走去。
战士们热血沸腾,紧跟在班长后面。
他们知道班长要把敌人引上绝路。
1.“斩钉截铁”是什么意思?这个词表现了班长马宝玉的什么品质?2.摆在五壮士面前的是两条什么样的路?五壮士怎样选择?3.文段中划横线的句子表现了五壮士为了保护群众和连队主力,______________的决心和______________的精神。
朗读这两句话时要读得______________。
(三)毛主席亲自按动连通电动旗杆的电钮,新中国的国旗――五星红旗徐徐上升。
三十万人一齐脱帽肃立,一齐抬起头,瞻仰这鲜红的国旗。
五星红旗升起来了,表明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升旗的时候,礼炮响起来。
每一响都是五十四门大炮齐发,一共二十八响。
起初是全场肃静,只听见炮声,只听见国旗和许多旗帜飘拂的声音,到后来,每一声炮响后,全场就响起一阵雷鸣般的掌声。
接着,毛主席在群众一阵又一阵的掌声中宣读中央人民政府的公告。
他用强有力的语调向全世界发出新中国的声音。
他读到“选举了毛泽东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这一句的时候,广场上的人们热爱领袖的心情融成一阵热烈的欢呼。
初三历史红军不怕远征难试题
初三历史红军不怕远征难试题1.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延绵不绝的力量之源。
下列不属于长征精神的是()A.坚定不移的革命理想和信念B.患难与共的团结协作精神C.不畏艰难险阻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D.为人类和平正义而奋斗的国际主义精神【答案】D【解析】本小题考查的是长征精神。
1934年10月,在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中央红军被迫进行长征,历经两年,走过了二万五千,跨越了十几个省,走遍了大半个中国,一路上国民党反动派围追堵截,还要面对雪山、草地等恶劣的自然环境。
但我们的红军战士却以坚定不移的革命理想和信念、患难与共的团结协作精神和不畏艰难险阻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创造了奇迹,取得了长征的胜利,这些被誉为长征精神。
【考点】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上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红军不怕远征难2.图说历史(5分)结合所学阅读下图,回答问题:(1)Ⅰ.红军长征起点是_____(填写地名,1分);Ⅱ.党召开具有转折意义的会议在图中_____处(填写对应字母,1分)。
Ⅲ.红一方面军与陕北红军会师在(填地名,1分)(2)简要说明红军长征胜利的历史意义(2分)。
【答案】(1)瑞金;B;吴起镇(各1分,共3分)(2)粉碎了敌人消灭红军的企图,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干力量,宣传了中国共产党的主张,扩大了中国共产党的影响,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采点采意,任答出两点得2分)【解析】(1)本题考查的是红军长征的相关内容。
红军长征起点是C处江西瑞金,1935年红军占领B处遵义后,召开了政治局扩大会议,重新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正确领导,从而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成为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1935年,红一方面军与陕北红军会师在吴起镇胜利会师。
(2)本题考查的是红军长征胜利的历史意义。
红军长征的胜利,粉碎了敌人消灭红军的企图,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干力量,宣传了中国共产党的主张,扩大了中国共产党的影响,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八年级历史上册3.13红军不怕远征难课后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
3.13 红军不怕远征难一、选择题1.美国历史学家费正清在中国传统与变革一书中写道:“十余万共产党人于1934年10月逃出他们在江西防御阵地……用一年时间步行约6000英里,这是人类耐久力伟绩,至今仍具有传奇性。
〞他说“具有传奇性〞“伟绩〞是指〔〕A.南昌起义B.井冈山会师C.红军长征D.百团大战2.2021年10月,甘肃会宁将举行盛大纪念活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以下说法与长征有关是〔〕A.开天辟地党诞生B.首义成功军旗升起C.生死攸关转危为安D.开国大典国旗飘扬3.某同学在自己编写红军长征剧本时,设计了以下几个历史场景,其中与史实相符是〔〕A.第四次反“围剿〞失利使红军被迫进展战略转移B.强渡大渡河打乱了敌人追缴方案C.甘肃会宁会师是长征胜利完毕标志D.四渡赤水使红军跳出了敌人包围圈4.红色旅游是当今旅游一大特色。
以下某旅行社起草景点介绍正确是〔〕A.遵义——党历史上生死攸关转折点B.吴起镇——宣告长征胜利完毕C.南昌——红军三大主力会师D.井冈山——党诞生地5.某班历史兴趣小组同学在编写红军长征剧本时,设计了以下几个历史场景,请你帮他们审阅,看看其中与史实不相符是〔〕A.第五次反围剿失利,红军被迫进展战略转移B.遵义会议,是党历史上生死攸关转折点C.红军战士爬雪山、过草地D.红一方面军同陕北红军会师吴起镇,长征完毕6.新余某旅行社开展了一次“红色旅游〞推介活动。
以下主题中适合于介绍长征是〔〕A.南湖游船——开天辟地启航程B.英雄城市——八一军魂永传承C.革命摇篮——星火燎原创新路D.遵义小楼——生死攸关明方向7.以下历史事件发生先后顺序应为〔〕①遵义会议②蒋介石发动第五次“围剿〞③中央红军被迫开场长征④红军二、四方面军到达甘肃会宁⑤中央红军到达陕甘革命根据地A.①③②④⑤B.②①④③⑤C.②③①⑤④D.②③⑤④①8.“……是考验中国红军男女战士意志、勇气和力量人类伟大史诗。
它不是一般意义上‘行军’,不是战役,也不是胜利。
初二历史红军不怕远征难试题
初二历史红军不怕远征难试题1.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的根本原因是()A.蒋介石调集50万人重点围攻B.蒋介石有帝国主义全力支持C.蒋介石的50万人装备先进D.临时中央负责人博古和军事顾问李德等人指挥错误【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原因的理解。
题目中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的原因其实是多方面的,比如敌人的实力过于强大、武器装备落后、中共临时中央负责人博古和军事顾问李德等人指挥错误等,但其中最根本的就是中共临时中央负责人博古和军事顾问李德等人指挥错误,故选D。
在1930至1933年间,国民政府先后组织重兵对中央革命根据地发动四次“围剿”,在中共中央毛泽东、周恩来等的正确指挥下,粉碎了敌人的前四次“围剿”,因而敌人的实力、武器装备落后等不是主要原因,而军事策略才是最主要原因,故排除ABC。
【考点】长征的开始点评:本题难度较小,主要考查学生对长征开始史实的识记。
对于红军长征,还可以考查时间、路线、结果、意义和影响。
2. 1934年,中共中央和中央红军开始长征的主要原因是()A.为了北上抗日B.为了把革命形势推向全国C.第五次反“围剿”失利D.为了建立新的革命根据地【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红军被迫长征原因的理解。
题目考查中共中央和中央红军开始长征的主要原因,依据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13课红军不怕远征难,第一子目长征的开始和遵义会议中的内容:“由于中共临时中央负责人博古和军事顾问李德等人的错误指挥,虽然红军英勇奋战一年,付出重大伤亡,但未能粉碎敌人的‘围剿’,党中央被迫放弃中央革命根据地,进行战略转移。
”据此可知,1934年,中共中央和中央红军开始长征的主要原因是第五次反“围剿”失利,故选C。
A选项1934年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还是国共的阶级矛盾,中日民族矛盾还没有上升为主要矛盾。
B选项是1925-1927年国民大革命中北伐战争的目的。
D选项当时有井冈山中央革命根据地,没必要建立新的革命根据地。
初二历史红军不怕远征难试题
初二历史红军不怕远征难试题1.八年级(5)班同学要在暑假进行红色旅游,他们选好的目标是:两栋房子(※※※※),一条船(红船),两个名城(南昌,延安),一座山(井冈山)。
你认为这两栋房子可能成为旅游景点主要是因为这里 ( )①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第一枪②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③召开了中国共产党第一次代表大会④建立了农村革命根据地A.①③B.②④C.②③D.③④【答案】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知识迁移能力。
题文中“两栋房子”指的是中共“一大”会址和遵义会议会址。
其中“一大”的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遵义会议是党的历史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故答案选C。
【考点】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上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五四爱国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上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红军不怕远征难2.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扼杀中国革命的企图,中国革命转危为安的事件是()A.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B.广州起义C.红军长征的胜利D.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答案】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红军长征的相关史实,解题时需要注意“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扼杀中国革命的企图”“中国革命转危为安”两个关键限制信息,联系已学知识可知长征的胜利粉碎了蒋介石扼杀中国革命的企图,完成了战略大转移,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中国共产党以陕北作为根据地,将中国革命的胜利推向全国。
故选C。
【考点】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上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红军长征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0分)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毛泽东《长征》请回答:(1)材料中的“远征”指的是什么?导致这次远征的直接原因是什么?(2分)(2)“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指哪些重大行动?(3分)(3)红军长征之“难”,主要是指什么?(2分)(4)谈谈你对“长征精神”的理解。
小学五年级课文 七律·长征课后习题答案
小学五年级课文七律·长征课后习题答案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有关小学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的课文,欢迎阅读!七律·长征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七律长征阅读理解答案:二.阅读理解及分析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1.在《七律长征》上用“/”划分出朗读节奏,并注意朗读重音。
2.解释下列词语。
等闲——逶迤——磅礴——开颜——3.这首诗的中心句是4.这首诗为我们具体展示了哪几幅红军长征途中威武雄壮的“征难图”?(动宾短语概括),你最欣赏哪一幅图画,说说理由。
5.这首诗从表达方式的角度看,属于_______诗;从体裁的角度看,属于_________诗。
6.对这首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诗的首联写得极有气势。
在结构上起到了总领全文的作用,在内容充分显示了红军战士钢铁般的革命意志和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同时也为全篇定下轻快豪迈的感情基调。
B.诗的颔联描写红军翻山越岭,紧承首联的“千山”一词,先具体描写山,形象地概括了红军在长征途中经过无数座崇山峻岭。
C.诗的颈联描写红军渡江涉水,扣“万水”来写。
一个“暖”字,一个“寒”字巧妙地交代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的这两场战斗的时令。
D.诗的尾联,是全诗的高潮,“喜”包含了越过岷山,就最后脱离了长征途中最艰苦的雪山草地,开始了新局面的欣喜,也有“无限风光在险峰”的意思。
【参考答案】1.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2.等闲:寻常,平常。
逶迤:弯曲绵延的样子。
磅礴:气势雄伟的样子。
开颜:欢悦。
3.红军不怕远征难4.腾越五岭、疾跨乌蒙、巧渡金沙、勇抢大渡(飞夺泸定)、喜踏岷山只要贴合文意,言之成理就行。
六上 《七律 长征》练习+答案
翻译:红军不怕远征的艰难险阻,把历经千山万水的艰难困苦看作是平平常常的事;五岭山脉那样高低起伏,绵延不绝,可在红军眼里只不过像翻腾着的细小波浪;乌蒙山那样高大雄伟,气势磅礴,可在红军看来,不过像脚下滚动的泥丸;金沙江两岸悬崖峭壁,湍急的流水拍击着两岸高耸的山崖,给人一种温暖的感觉。
大渡河上的泸定桥横跨东西两岸,只剩下十三根铁索,使人感到深深的寒意;更使红军欣喜的是翻过了白雪皑皑的岷山,红军们心情开朗,个个笑逐颜开。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首联开门见山地赞美了红军不怕困难、勇敢顽强的革命精神,这是全篇的中心思想,也是全诗的艺术基调。
“不怕”二字是全诗的诗眼。
首联以直白的词汇、豪迈的语势,高屋建瓴,总领全诗,高度概括出红军在长征中不畏艰难险阻、勇往直前的英雄气概。
它以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和革命浪漫主义风格,成为全篇的纲领。
“不怕”两字,回答响亮,下笔千钧,以坚定的语气表现出红军面对长征过程中的千难万险,全无惧色,顶天立地。
“等闲”两字则将困难轻轻一瞥,加深了对“不怕”的表述,表现出红军藐视困难、从容不迫的自豪感。
“万水千山”以静写动,以艰难险阻为主体,展现了一幅浓缩红军长征壮阔历程的总览图。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绵延不断的五岭和气势雄伟的乌蒙山,在红军眼里却只是小小的“细浪”“泥丸”。
诗人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表现了红军战士无所畏惧、乐观豪迈的革命精神。
颔联承接“千山”。
作者先用“逶迤”和“磅礴”的夸张手法极言山势雄险,用的是“扬”的手法,而后用“细浪”和“泥丸”的比喻手法言其渺小,用的是“抑”的手法,这抑扬之间更显出红军的伟大。
“腾”与“走”的拟人化动态描写,使静止的山有了生气,大山与红军都灵动起来。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颈联承接“万水”。
一“暖”一“寒”,既写出了天气情况,又写出了心理感受。
作者以两种感觉互相对比,既表达了红军渡过金沙江后的喜悦,又表现了夺取泸定桥的惊心动魄,足见红军的神勇无比。
红军不怕远征难课后作业答案
红军不怕远征难课后作业答案
1.练一练:请在工农红军长征路线示意图上数数红军长征走过多少省?
参考答案:走过江西、福建、广东、湖南、广西、贵州、云南、四川、西康、甘肃、陕西11个省。
2.想一想,依据中央红军长征路线,说出红军渡过哪几条江、河,在这些江河上发生过什么事情?
参考答案:湘江(红军在湘江与敌人打过一场恶仗,损失惨重。
)
乌江(红军1935年1月强行渡过,解放了贵州重镇遵义。
)
赤水河(红军声东击西,四次渡过,打乱了敌人的追剿计划。
)
金沙江(红军在皎平渡口渡过,从此跳出了敌人的包围。
)
大渡河(红军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
)。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七律·长征同步练习附答案
25.七律·长征作者:毛泽东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丸崖岷基础区。
一、读拼音写词语。
wēi?yí? ?pánɡ?bó? ?dà? dù?qiáoqiān?lǐ?xuě? tiě?suǒ?hán? zǒu? ní?wán1、红军不怕远征难.( nán nàn ),万水千山只等闲.( xié xián )。
2、更喜岷.( mínɡ mín )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 jìnɡ jìn )开颜。
三、组词。
岷( ? )崖( ? )博( ? )傍( ?)度( ?)眠( ? )涯( ? )礴( ? )磅( ? )渡( ?)四、给多音字组词。
hénɡ( ? ) bànɡ( ? )横磅hènɡ( ? ) pánɡ( ? )五、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尽:A完;B达到极端;C全部用上;D用力完成;E全、所有的。
1、三军过后尽.开颜。
( ? )2、人尽.其才,物尽.其用。
( ? )3、水并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
( ? )闲:A平平常常; B不在使用中;C闲空儿;D与正事无关的。
4、万水千山只等闲.。
( ? )5、爸爸忙里偷闲.,为我编了蝈蝈笼子。
( ? )6、老师们在办公室里闲.谈着,正巧,校长进来了。
( ? )7、家搬了以后,有了一间闲.房,正巧给我做书房。
( ? )六、判断下列诗句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1、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 ? )2、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 ? )3、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 )4、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 ? )七、判断下列诗句是属于什么季节。
最新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七律 长征》配套练习题(精选)含答案
(二)课内阅读。
七律·长征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⑨现在,母亲这双残破的布鞋,张着口,对她说话。她听着听着,突然缩着肩膀,抖抖索索地哭了起来,在满室荧荧的灯火中,在满屋沉沉的寂静里, 她愈哭愈大声,哭声把原本凝固成团的空气也击碎了。就在这时,一双柔软的手臂,温暖地揽住了她的肩膀。
⑩现在,每当有人和阿斐谈起她的奋斗历程,阿斐总不忘和别人说起这布鞋的故事……
车来了,人们抢着上车。我看到女儿为了不让人群碰撞到父亲,一手在前面挡着人群,一手挽着父亲的胳膊,费了很大劲,才把父亲扶上车。
车上早就人满为患,那父女俩只能站着。一位姑娘突然站起来,微笑着对那位老人说:“大爷,您坐吧!”老人说:“谢谢了,姑娘,我站着没关系,你坐吧!”更奇怪的是他的女儿也谢绝了姑娘的好意,说父亲身体硬朗,而且只有几站路,站一会儿就到了。
C.万水千山只等闲。 等闲:寻常,平常。
D.三军过后尽开颜。 三军:海,陆,空三军,
3.下列诗句的朗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 )
A.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B.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C.敌人/弃甲/丢烟枪,我军/乘胜/赶路程。
D.风雨侵衣/骨更硬,野菜充饥/志越坚。
4.根据课文内容选下联。(填字母)
最新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七律 长征》配套练习题(精选)含答案
一、积累与运用
1.看拼音,写词语。
wēiyípángbódàdùqiáo
七律长征考试题目及答案
七律长征考试题目及答案一、填空题1. 《七律·长征》是毛泽东在长征途中所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表达了红军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的革命精神。
请填空: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答案:远征;五岭;乌蒙;金沙;大渡;岷山。
2. 《七律·长征》中,毛泽东用“万水千山只等闲”来形容红军长征途中的艰难险阻。
请填空: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答案:远征;万水千山。
3. 《七律·长征》中,毛泽东用“金沙水拍云崖暖”来形容红军长征途中的壮丽景色。
请填空: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答案:金沙水;云崖。
4. 《七律·长征》中,毛泽东用“大渡桥横铁索寒”来形容红军长征途中的艰险。
请填空: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答案:大渡桥;铁索。
二、选择题1. 《七律·长征》中,毛泽东用“五岭逶迤腾细浪”来形容红军长征途中的哪座山脉?A. 秦岭B. 五岭C. 祁连山D. 昆仑山答案:B。
2. 《七律·长征》中,毛泽东用“乌蒙磅礴走泥丸”来形容红军长征途中的哪座山脉?A. 秦岭B. 五岭C. 乌蒙山D. 昆仑山答案:C。
3. 《七律·长征》中,毛泽东用“金沙水拍云崖暖”来形容红军长征途中的哪条河流?A. 黄河B. 长江C. 金沙江D. 珠江答案:C。
4. 《七律·长征》中,毛泽东用“大渡桥横铁索寒”来形容红军长征途中的哪座桥梁?A. 泸定桥B. 大渡桥C. 嘉陵江大桥D. 长江大桥答案:B。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课内阅读专项训练(含答案)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课内阅读专项训练1.阅读诗歌,完成练习。
七律•长征红军不怕远征难,_____________ 。
五岭逶迤腾细浪,______________ O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____________ ,三军过后尽开颜。
(1)将诗歌补充完整。
(2)用自己的话说说“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的意思。
(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是毛泽东在红军长征胜利前夕写下的一首旧体诗,为七言律诗B.从〃只等闲〃可以看出红军战士对敌人和困难的藐视及乐观的精神C.“逶迤〃“磅礴〃“细浪〃“泥丸〃突出了长征路上的艰难D.从“尽开颜〃可以感受到红军因最后胜利即将到来而喜悦的心情(4)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腾细浪〃和"走泥丸〃运用了和的修辞手法.这样写的好处是:_________ O(5)"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中的“暖〃和〃寒〃形成鲜明的对比,“暖〃字表达了_________ ,“寒〃字让我们体会到________ O(6) ____________________ 本诗主要围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个“面〃,通过腾越五岭、疾跨_、巧渡、飞夺、喜踏这五个具体的“点〃,表现了红军形象和精神。
(7) “金沙水拍云崖暖〃中的"云崖〃原是“悬崖〃,后才改为“云崖〃。
你觉得这样修 改好吗?为什么?2•课内拓展阅读。
(1) 解释下列词语。
等闲—— ________ 逶迤—— __________磅礴 ___________ 云崖 _____________(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首诗的中心句是 o(3) 这首诗为我们具体展示了哪几幅红军长征途中威武雄壮的“征难图〃?(4)这首诗从表达方式的角度看,属于 __________ 诗;从体裁的角度看,属于(5)对这首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A. 诗的首联总领下文,把红军顶天立地的高大形象晶立在读者面前。
中考历史章节突显题30例:红军不怕远征难(含答案)
中考历史章节突显题30例(58)——红军不怕远征难1、红色旅游是青少年接受革命传统教育的方式之一。
小明同学暑假将外出旅游,请你为他先选择一处目的地。
该地曾发生过的历史事件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A.上海B.南昌C.南京D.遵义答案 D2、小明在探究性学习中,发现了这样一句诗:“陕甘军民传喜讯,征师胜利到吴起”,诗句所描绘的情境发生在()A.辛亥革命时期B.北伐战争时期C.红军长征时期D.抗日战争时期答案 C3、长征精神一直以来鼓舞着一代又一代中国人不断进取。
下列红军长征路线按照行程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A.中央革命根据地——遵义——湘江——金沙江——赤水河——吴起镇B.中央革命根据地——金沙江——遵义——赤水河——湘江——吴起镇C.中央革命根据地——湘江——遵义——赤水河——金沙江——吴起镇D.中央革命根据地——遵义——金沙江——湘江——赤水河——吴起镇答案 C4、“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
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
六盘山上高峰,红旗漫卷西风。
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这是1935年10 月毛泽东途经六盘山时所作的一首词。
词中“屈指行程二万”指的是()A.北伐战争B.秋收起义C.井冈山会师D.红军长征答案 D5、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在《红星照耀中国》一书中写道:“冒险、探索、发现、勇气和胆怯、胜利和狂喜、艰难困苦、英勇牺牲、忠心耿耿,这些千千万万青年人的经久不衰的热情,始终如一的希望,令人惊诧的革命乐观情绪,像一把火焰,贯穿着这一切,他们无论在人力面前,或者在大自然面前,上帝面前,死亡面前,都绝不承认失败。
”这是斯诺对以下哪一事件的评价( ) A.五四运动B.红军长征C.北伐战争 D.抗日战争答案 B6、某校历史兴趣小组,计划用暑假重走长征路,实地考察革命时期中央红军的历史足迹。
请你为他们选择正确的路线。
A.瑞金→赤水河→遵义→泸定桥→会宁B.瑞金→遵义→赤水河→泸定桥→会宁C.遵义→瑞金→赤水河→泸定桥→会宁D.会宁→瑞金→赤水河→遵义→泸定桥答案 B7、“……是考验中国红军男女战士的意志.勇气和力量的人类伟大史诗。
红军不怕远征难 习题(含答案)
红军不怕远征难习题(含答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共32.0分)1.“万里长征路不平,‘左’倾错误总横行,遵城举会端航向,确立毛公统率兵。
”该诗描绘的是()A.红军长征B.中共七大C.遵义会议D.八七会议2.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在哪里会师,宣告了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结束()A.江西瑞金B.陕甘革命根据地C.贵州遵义D.甘肃会宁3.“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回顾长征之路,追寻红色记忆。
宣告红军两万五里长征胜利结束的是()A.渡过金沙江B.遵义会议C.吴起镇会师D.甘肃会宁会师4.某历史兴趣小组的同学若要实地考察红军长征的历史足迹,他们去的地方应包括()①遵义②吴起镇③武汉④会宁。
A.①④B.①②④C.①②③D.①②③④5.“每一场革命都有它白身的传奇.毛泽东率领数万工农红军所完成的战略转移,就是中国革命史的伟大传奇.”以下对这一“传奇”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A.粉粹了国民党反动派消灭红军的企图B.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干力量C.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最终胜利D.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6.历史老师向同学们展示了如图所示几幅图片,该老师讲解的主题是()A.毛泽东领导工农革命军举行秋收起义B.中国工农红军在井冈山的艰苦斗争C.中国工农红军的五次反“围剿”斗争D.中国工农红军的战略转移7.长征是一次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伟大远征,宣告红军长征胜利结束的历史事件是()A.中国共产党的成立B.井冈山会师C.红军强渡大渡河D.红军三大主力会师8.红军长征开始的时间和地点分别是()A.1933年10月,井冈山B.1934年10月,中央革命根据地C.1935年10月,陕北D.1936年10月,会宁9.红军长征是人类历史上的壮举,对中国革命进程影响深远。
长征的历程说明()①革命面貌开始焕然一新②革命重心从城市转移到了农村③中国革命道路艰难曲折④制定革命路线必须从国情出发。
A.①②B.②④C.③④D.①③10.一个美国知名学者在谈到长征时说道:“它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行军’……是为了避开蒋介石的魔爪而进行的一次生死攸关、征途漫漫的撤退,是一场险象环生、危在旦夕的战斗。
全国各地中考历史真题精选 中国现代史 第13课 红军不怕远征难(含解析)
第13课红军不怕远征难一、选择题1.(·玉林)如图是某事件的局部示意图,据此可以推断该事件是()A.北伐战争B.红军长征C.井冈山会师D.百团大战【答案】B2.(·泰州) “万里长征路不平,‘左’倾错误总横行,遵城举会端航向,确立毛公统率兵。
”该诗描绘的是中共()A.一大B.遵义会议C.七大D.十一届三中全会【答案】B3.(·盐城)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的《红星照耀中国》一书以纪实性手法向西方国家大量介绍了红色中国以及红军长征的事迹,一度风靡全世界。
今年是红军长征胜利()A.50周年B.60周年C.70周年D.80周年【答案】C4.(·潍坊)遵义会议后,林伯渠写下了“坚持遵义无穷力,阳光坦荡已无歧”的诗句,这句诗赞颂了工农红军()A.团结一致的精神面貌B.不怕牺牲的革命精神C.北上抗日的坚定信念D.三大主力的胜利会师【答案】C5.(·南宁)毛泽东创作的“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这一诗句集中体现了红军的()A.艰苦朴素精神B.盲目乐观主义精神C.敢于创新精神D.革命英雄主义精神【答案】D6.(·达州)达州某中学九年级同学在复习中国历史时,整理了如下资料:“中共一大的召开”、“南昌起义”、“井冈山会师”、“遵义会议”、“四渡赤水”等。
据此判断,他们复习的学习主题是()A.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B.列强的侵略和中国人民的抗争C.近代化的进步D.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答案】D7. (·青岛)毛泽东在《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中说过:“在历史上曾经有过我们这样的长征吗?12个月光阴中间,天上每日几十架飞机侦察轰炸,地下几十万大军围追堵截……我们却开动了每人的两只脚,长驱二万余里,纵横11个省。
”中央红军长征始于( )A.1933年10月B.1934年10月C.1935年10月D.1936年10月【答案】B8.(·淄博)年是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红军不怕远征难习题(含答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共32.0分)1.“万里长征路不平,‘左’倾错误总横行,遵城举会端航向,确立毛公统率兵。
”该诗描绘的是()A.红军长征B.中共七大C.遵义会议D.八七会议2.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在哪里会师,宣告了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结束()A.江西瑞金B.陕甘革命根据地C.贵州遵义D.甘肃会宁3.“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回顾长征之路,追寻红色记忆。
宣告红军两万五里长征胜利结束的是()A.渡过金沙江B.遵义会议C.吴起镇会师D.甘肃会宁会师4.某历史兴趣小组的同学若要实地考察红军长征的历史足迹,他们去的地方应包括()①遵义②吴起镇③武汉④会宁。
A.①④B.①②④C.①②③D.①②③④5.“每一场革命都有它白身的传奇.毛泽东率领数万工农红军所完成的战略转移,就是中国革命史的伟大传奇.”以下对这一“传奇”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A.粉粹了国民党反动派消灭红军的企图B.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干力量C.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最终胜利D.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6.历史老师向同学们展示了如图所示几幅图片,该老师讲解的主题是()A.毛泽东领导工农革命军举行秋收起义B.中国工农红军在井冈山的艰苦斗争C.中国工农红军的五次反“围剿”斗争D.中国工农红军的战略转移7.长征是一次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伟大远征,宣告红军长征胜利结束的历史事件是()A.中国共产党的成立B.井冈山会师C.红军强渡大渡河D.红军三大主力会师8.红军长征开始的时间和地点分别是()A.1933年10月,井冈山B.1934年10月,中央革命根据地C.1935年10月,陕北D.1936年10月,会宁9.红军长征是人类历史上的壮举,对中国革命进程影响深远。
长征的历程说明()①革命面貌开始焕然一新②革命重心从城市转移到了农村③中国革命道路艰难曲折④制定革命路线必须从国情出发。
A.①②B.②④C.③④D.①③10.一个美国知名学者在谈到长征时说道:“它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行军’……是为了避开蒋介石的魔爪而进行的一次生死攸关、征途漫漫的撤退,是一场险象环生、危在旦夕的战斗。
”这里“蒋介石的魔爪”具体是指()A.“四一二”反革命政变B.北伐战争C.对中央革命根据地的“围剿”D.南昌起义11.如果我们要探寻红军长征的足迹,下列地点中我们可以选择的是()①遵义②瑞金③会宁④南昌。
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12.“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当年红军“远征”的直接原因是()A.北伐战争节节胜利,声势震动全国B.避其主力,打其虚弱,集中兵力歼敌C.把革命火种撒到西部,扩大根据地D.第五次“反围剿”失利,被迫战略转移13.1935年2月,在红军长征途中,毛泽东写下了著名的《娄山关•忆秦娥》.其中“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体现了他革命英雄主义精神.这首词的重要背景是()A.红军取得三次反“围剿”胜利B.第五次反“围剿”失利,被迫进行长征C.遵义会议召开,确立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D.红军三大主力胜利会师14.红色旅游是青少年接受革命传统教育的方式之一。
小明同学暑假将外出旅游,请你为他先选择一处目的地。
该地曾发生过的历史事件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A.上海B.南昌C.南京D.遵义15.毛泽东说:“历史上见过这样的长征吗?几十架敌机在天上盘旋,几十万敌军围追堵截。
”红军长征过程中摆脱了数十万敌军围追堵截(包围)的标志是()A.遵义会议的召开B.度过大渡河C.四渡赤水D.渡过金沙江16.震撼世界的两万五千里长征胜利结束的标志是()A.1935年1月遵义会议召开B.1935年10月中央红军到达吴起镇C.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会宁会师D.1937年1月中共中央进驻延安二、辨析改错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4.0分)17.红军三大主力是指红一、红二、红三方面军。
______ 。
(判断对错)18.1935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会师,宣告二万五千里长征胜利结束。
______ 。
三、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0.0分)19.材料一: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路线示意图。
材料二: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材料三:“……同志们!我们党领导红军以无与伦比的英雄气概进行的长征,创造了气吞山河的人间奇迹,谱写了中国革命史的光辉篇章,在我们党、军队和中华民族的发展史上都具有十分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 ---胡锦涛阅读上述材料后,请回答(答在横线上):(1)现在不少人受长征精神的鼓舞,重走长征路。
小红同学利用暑假参加该项活动,并在回校后作了报告。
请你根据她说的相关内容,在材料一的地图中找到并在括号内填入相关数字号码。
她首先从江西瑞金(______ )出发开始长征,由于时间有限,接着她重点考察了遵义会议会址(______ ),三军会师地点甘肃会宁(______ ).(2)材料二诗歌的作者是谁?______ 。
诗中“红军”为何要“远征”?______ 。
“三军过后尽开颜”中的三军是指______ 。
(3)材料二中提到了红军远征过程中的哪些重大军事行动?(至少举出两项)______ 。
(4)材料三是国家主席胡锦涛在2006年10月22日纪念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______ 周年的纪念大会上的讲话。
我们应该继承和发扬红军长征的什么精神?______ 。
20.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请回答:(1)这首诗的作者是谁?(2)诗中的“远征”是从哪一年开始到哪一年结束?(3)红军这次“远征”的胜利有什么历史意义?(4)你认为今天的我们应当怎样发扬长征精神?【答案】1. C2. D3. D4. B5. C6. D7. D8. B9. C10. C11. A 12. D 13. C 14. D15. D16. C17. ×18. ×19. ①;②;④;毛泽东;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红一、红二、红四;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70;不怕牺牲的精神20. (1)这首诗是毛泽东所作的《七律•长征》.(2)诗中的“远征”是从1934年10月开始的,当时党中央和中央红军离开中央革命根据地,向湘西前进;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的会师,宣告红军两万五千里长征的胜利结束.(3)红军这次“远征”的结果是取得了胜利;红军长征的胜利,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消灭红军的企图,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干力量,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4)本题为开放性试题,只要观点正确,符合题意,言之有理即可,如我们学习的长征精神有:集体主义精神,爱国主义精神,革命乐观主义精神等.故答案为:(1)毛泽东.(2)1934年10月-1936年10月.(3)红军长征的胜利,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消灭红军的企图,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干力量,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4)集体主义精神,爱国主义精神,革命乐观主义精神等.【解析】1.据题干“万里长征路不平,‘左’倾错误总横行,遵城举会端航向,确立毛公统率兵.”可知是对遵义会议的描述.1935年1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在贵州遵义召开扩大会议.这次会议开始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成熟.故选C.本题一诗歌“万里长征路不平,‘左’倾错误总横行,遵城举会端航向,确立毛公统率兵.”为切入点考查遵义会议.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遵义会议相关知识的掌握,重点识记内容与影响.2.1936年10月,红二、四方面军与红一方面军在甘肃会宁会师,红军三大主力会师,宣告二万五千里长征胜利结束.故选D.本题考查长征胜利的标志.本题主要考查红军长征,考查对历史史实的准确识记能力.3.据所学可知,1936年10月,红二、四方面军到达甘肃会宁地区,同红一方面军会师.红军三大主力会师,标志着长征的胜利结束.故选D.本题考查红军长征结束的标志.掌握长征的相关知识,重点熟记红军长征胜利结束的标志.培养学生记忆能力4.此题的关键词,考查红军长征的足迹,选择红军长征所走过的地方.1934年10月,党中央和中央红军从江西瑞金出发,冲破四道封锁线,渡过湘江,转战贵州,攻占遵义,召开遵义会议.四渡赤水,渡过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爬雪山、过草地,1935年10月,吴起镇会师,1936年10月,红二、红四方面军与红一方面军在会宁胜利会师,长征胜利,武汉不在长征路线上.故选B.此题考查的是红军长征路线的相关史实.本题旨在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判断分析的能力.5.红军长征的胜利,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消灭红军的企图,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干力量,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C选项指的是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取得了新民主主义的最终胜利.故选C.本题考查红军长征的历史意义.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长征的历史意义.6.本题四副图片反映的是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过程,而长征是中国工农红军所进行的伟大的战略转移.1934年10月中央红军从瑞金出发,开始长征,红军突破敌人的四道封锁线,渡过湘江,随后红军强渡乌江,解放遵义,遵义会议后,红军声东击西,四渡赤水河,打乱了敌人的追剿计划,巧渡金沙江,跳出了敌人的包围圈,接着,红军北上,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爬雪山,过草地,1936年10月红一、二、四方面军在甘肃会宁胜利会师,标志着红军长征胜利结束.红军长征的胜利,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消灭红军的企图,实现了战略转移,保存了红军的基干力量,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故选D.本题考查红军长征的相关知识.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需要灵活运用红军长征的相关史实.7.1936年10月,红二方面军和红四方面军长征到达甘肃,同前来接应的红一方面军胜利会师.红军三大主力的会师,宣告红军两万五千里长征的胜利结束.故选D.本题考查红军长征胜利结束的历史事件.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识记能力,准确掌握教材基础知识即可作答.8.1933年10月,蒋介石调集50万军队,对中央革命根据地发动了第五次“围剿”.由于中共临时中央负责人博古和军事顾问李德等人的错误指挥,红军奋战一年,未能打退敌人的进攻,1934年被迫离开中央革命根据地,从瑞金出发,进行战略转移,开始长征.故选B.本题考查红军长征.1934年10月,党中央和中央红军离开以瑞金为中心中央革命根据地,开始长征.掌握红军长征的时间、路线、重要会议和意义.9.红军长征胜利是中国革命历史的转折点,开创了中国革命从胜利走向胜利的新局面,奠定了中国革命走向不断胜利的基础.红军长征胜利,彻底结束了中国革命长期在胜利和失败相互交织中发展的徘徊局面,开创了中国革命进入不断胜利的新起点.所以长征的历程说明中国革命道路艰难曲折,制定革命路线必须从国情出发.所以③④正确.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中国革命面貌开始焕然一新;在国民革命失败之后,为了反抗国民党的屠杀政策,1927年8月,中共发动了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1927年9月,中共又发动了秋收起义.两次起义失败之后,毛泽东分析敌强我弱的形势,革命重心从城市转移到了农村,建立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所以排除①②.故选C.本题考查红军长征的知识点.本题考查学生对红军长征的知识点的识记能力.另外向学生说明,长征是人类战争史上的奇迹,特有的魅力使它就像一部最完美的神话,突破时代和国界,在世界上广为传扬,它的丰功伟绩,惊天地,泣鬼神,彪炳史册,万古流芳,长征精神万岁!10.1933年,蒋介石对中央革命根据地进行第五次围剿,由于博古、李德等命令红军主力同数倍于己的敌人硬拼,打阵地战、消耗战、结果遭受重大损失,1934年10月,红军被迫撤出中央革命根据地,进行长征.因此题干中“蒋介石的魔爪”具体是指对中央革命根据地的“围剿”.故选C.本题以美国学者对长征的言论为切入点,考查长征的原因.本题以长征为背景,考查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11.由于红军在反击国民党军第五次“围剿”时失利,1934年10月,红军被迫离开中央革命根据地,从瑞金出发,进行战略转移.沿途突破敌人四道封锁线,兵力损失过半.占领遵义后,1935年,召开了遵义会议,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遵义会议以后,在毛泽东的领导下,红军声东击西,四渡赤水,渡过金沙江,接着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爬雪山,过草地进入甘肃.1936年10月,红二方面军和红四方面军长征到达甘肃会宁,同前来接应的红一方面军胜利会师.红军三大主力的会师,宣告红军两万五千里长征的胜利结束.故选A.本题考查红军长征.1934年10月,红军被迫离开中央革命根据地,从瑞金出发,占领遵义后,1935年,召开了遵义会议,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1936年10月,红二方面军和红四方面军长征到达甘肃会宁,宣告红军两万五千里长征的胜利结束.本题主要考查红军长征的路线,主要考查学生的分析归纳和综合运用历史史实的能力.12.红军长征的原因是第五次反“围剿”失利,1934年蒋介石对中央革命根据地发动第五次“围剿”,由于中共临时中央负责人博古和军事顾问李德等人的错误指挥,红军奋战一年,未能打退敌人的围剿,被迫进行战略转移,开始长征.故选D.本题考查红军长征的原因.要注意理解长征的原因、过程和意义.13.1930年至1931年底,红一方面军连续取得第一、二、三次反“围剿“的重大胜利.1934年,蒋介石对中央苏区发动第五次“围剿”,红军经过一年奋战,未能打破敌人的“围剿”,被迫放弃中央根据地,开始进行长征.红军三大主力于1936年10月在甘肃会宁地区胜利会师,结束了伟大的长征.结合题目1935年2月,“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说明了遵义会议的历史意义,可知应该选择C.故选C.红军长征的基础知识为本题主要考查点.本题掌握长征的相关知识.14.1935年1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在贵州遵义召开扩大会议.这次会议开始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成熟.故选D.本题考查遵义会议.重点识记遵义会议的背景、内容与意义.15.据所学知,在长征途中,在毛泽东的领导下,红军声东击西,四渡赤水河,打乱了敌人的追剿计划,然后急行军渡过金沙江,从此,红军跳出了敌人的包围.故选D.本题考查长征的相关知识.注意识记长征中的主要事件及长征的历史意义.16.1934年10月,中共中央和中央红军被迫撤离中央革命根据地,实行战略大转移.从江西瑞金(中央革命根据地)出发,具体经过为:冲破敌人四道封锁线--渡过湘江--放弃去湘西--进军贵州--渡乌江--夺取遵义--四渡赤水河(打乱敌人的追剿计划)--巧渡金沙江(跳出敌人包围圈)--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爬雪山,过草地,于1935年10月到达陕北吴起镇,与陕北红军会师;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红一,红二,红四方面军)在甘肃会宁会师,宣告长征胜利结束.故选C.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红军长征的相关知识.掌握长征的相关知识,重点熟记红军长征胜利结束的标志.17.依据所学知识,1936年10月红一、二、四方面军在甘肃会宁胜利会师,标志着红军长征胜利结束.故答案为:×.本题考的是查红军长征的知识.本题考查红军长征,考查学生的识记和理解能力,解题关键是知道1936年10月红一、二、四方面军在甘肃会宁胜利会师,标志着红军长征胜利结束.18.1936年10月,红二方面军和红四方面军长征到达甘肃,同前来接应的红一方面军在会宁胜利会师,红军三大主力会师,宣告了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胜利结束.故答案为:×.本题主要考查二万五千里长征胜利结束的标志.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熟练掌握中国工农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的相关史实.19.(1)1934年10月中央红军从瑞金出发,开始长征,红军突破敌人的四道封锁线,渡过湘江,但人员损失过半,随后红军|强渡乌江,解放遵义,遵义会议后,在毛泽东的指挥下,红军声东击西,四渡赤水河,打乱了敌人的追剿计划,巧渡金沙江,跳出了敌人的包围圈,接着,红军北上,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爬雪山,过草地,1935年10月,中央红军与陕北红军在吴起镇胜利会师,1936年10月红一、二、四方面军在甘肃会宁胜利会师,标志着红军长征胜利结束.故瑞金在图片中①的位置;遵义会址在图片中②的位置,甘肃会宁在图片⑤的位置.(2)材料二诗歌的作者是毛泽东所作的长征.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33年10月,蒋介石调集50万军队,对中央革命根据地发动第五次“围剿”.由于中共临时中央负责人博古和军事顾问李德等人的错误指挥,虽然红军英勇奋战一年,付出重大伤亡,但未能粉碎敌人的“围剿”.党中央被迫放弃中央革命根据地,进行战略转移,开始长征;据所学可知三军指的是1936年10月,红一、红二、红四方面军,红军三大主力到达甘肃会宁会师.(3)据材料“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可知,该诗中,提到的红军长征的行动有:四渡赤水,打乱了敌人的追剿计划;巧渡金沙江,从此敌人跳出了包围圈;此外还有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翻雪山,过草地等军事行动.(4)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在会宁会师,标志两万五千里长征结束,2006减去1936年,正好是70周年.本题是开放性题目,言之有理即可.如艰苦奋斗,团结协作的精神;坚定的信念和崇高的理想,坚信正义事业必然胜利的精神;把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看的高于一切;不怕牺牲的精神;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精神等.故答案为:(1)江西瑞金(①);遵义会议会址(②);甘肃会宁(④).(2)毛泽东;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红一、红二、红四方面军.(3)突破敌人四道封锁线;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爬雪山,过草地等(答出其中的两例以上即可)(4)70;艰苦奋斗,团结协作的精神;坚定的信念和崇高的理想,坚信正义事业必然胜利的精神;把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看的高于一切;不怕牺牲的精神;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精神等(言之有理即可)(1)本题主要考查长征途中所经过的一些重要地方.(2)本题考查长征的原因.(3)本题考查红军远征过程中的重大军事行动.(4)本题考查红军长征精神.本题主要考查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相关内容,主要考查学生的分析归纳和综合运用历史史实的能力.20.本题考查红军长征的相关知识.本题考查长征以及长征精神.考查学生综合掌握历史知识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