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11《红军不怕远征难》教学设计(1)
《红军不怕远征难》教学设计(精选3篇)
《红军不怕远征难》教学设计(精选3篇)《红军不怕远征难》教学设计篇1教学重点中心红军的长征、遵义会议教学难点分析红军被迫进行战略转移到红军取得长征成功在缘由上的反差教学过程导入新课:组织同学回顾前面几节课学过的线索,争论回答问题:1、国民革命失败后,共产党人为了抵抗国民党的屠杀,发动了哪些武装起义(南昌起义和秋收起义等。
)2、这些起义的目的有没有完全达到?(没能直接占据大城市,还遭到严峻挫折。
但是,起义的部队转向敌人力气较为薄弱的农村,建立了革命武装和革命依据地,形成了星火燎原之势。
)承上启下,老师讲授:后来,党中心和中心红军进行战略转移,从江西、福建交界处的中心革命依据地动身,远征二万五千多里到达陕北。
这就是举世著名的长征。
(布置同学集体朗读“导入框长征” 一诗,带着问题进入情境,阅读60——64页全课内容,对重要的年月、人名、地名等做出醒目的阅读标记,按小组沟通个人看法,要求人人过关。
)组织同学学习和探究新课长征的开头和遵义会议1、党中心和中心红军为什么要进行战略转移?(星火燎原之势形成后,国民党对革命依据地发动“围剿”。
在毛泽东、朱德、周恩来等人的正确指挥下,红军粉碎了敌人前四次“围剿”。
但是,后来党内又错误地排斥了毛泽东等人的正确领导,由李德、博古等人实施错误指挥,导致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党中心和中心红军不得不退出中心革命依据地,被迫实施战略转移。
2、遵义会议有什么历史意义?可按下列提示,分层启发:a. 遵义会议在哪一年召开?(1935年)如何记住这一年?(从1921年党的诞生到1935年,经过了xx年,从1935年到1949年新中国诞生,也经过了xx年。
)b. 比较这前xx年与后xx年党的历史,有什么重要变化?(前xx年里,党的主要领导换了几任,先后消失了重大的失误,经受了国民大革命的失败和第五次反“围剿”失利等重大的挫折。
后xx年,在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心正确领导下,革命从成功走向成功,建立了新中国。
红军不怕远征难的教案
红军不怕远征难的教案【篇一:《红军不怕远征难》优秀教案设计】全国中小学“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优秀教学案例评选教案设计【篇二:第13课《红军不怕远征难》教案】《红军不怕远征难》教案【教学内容】:第13课《红军不怕远征难》人教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13课,1课时。
【教材分析】:1、本课跨度比较大,国民党对革命根据地的前四次围剿没有交待,直接介绍第五次围剿,学生容易犯晕。
要接好这个茬。
(如在前一节课教学中打下伏笔,介绍一下对于星星之火,国民党用围剿来对付,先后发动了五次围剿等最好。
)3、本课内容具有承上启下的地位和作用,前承“星星之火”,后启“抗日救亡”。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体现这一地位,给学生一个连续的完整的历史阶段。
(这里不是要增加学生负担,只是点到为止。
)【学情分析】:本课内容对于学生来说,并不陌生,在小学时,学过好多有关红军长征的故事,如:《永远的丰碑》、《金色的鱼钩》和《倔强的小红军》等。
今年是长征胜利70周年纪念,从新闻报道、公益活动到电影、电视连续剧的播放,各种媒体都以不同的方式来纪念那段难忘的历史。
所以,这段历史学生还是比较熟悉的,但是却不是系统的、完整的,特别是对于长征精神及中国革命历程的艰难曲折的认识更容易忽略且在广度和深度上达不到。
所以,在教学中除了要让学生对长征有一个全面系统的认识外,更重要的是通过“我想回家”这个短剧,让学生来体会长征精神和中国革命历程的艰难曲折。
让学生知道现在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要把先辈们的精神传承下去,这就是本节课最大的任务。
【教学目标】:1、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红军长征的路线、遵义会议及其伟大意义。
2、通过引导学生探究红军被迫实行战略转移和红军取得长征胜利的原因,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结合阅读长征示意图,培养学生读图、填图的能力,引导学生运用地图了解红军长征经过的主要省份、江河,并能说出发生在那里的重大历史事件。
3、通过本课的学习,引导学生学习红军战胜艰难困苦、勇往直前的革命英雄主义,培养学生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人民军队、热爱祖国的感情,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红军不怕远征难》教案
《红军不怕远征难》教案第13课《红军不怕远征难》教案设计XXX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长征的原因、经过和意义。
遵义会议及历史意义。
2、过程、方法与能力通过引导学生探究红军被迫实行战略转移和红军取得长征胜利的原因,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结合阅读长征示意图,培养学生读图、填图的能力,引导学生运用地图了解红军长征经过的主要省份、江河,形成清晰的时空概念,并能说出发生在那里的重大历史事件。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的研究,引导学生体会长征精神,认识中国革命的艰苦历程,研究红军战胜艰难困苦、勇往直前的革命英雄主义,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感情,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XXX的长征。
遵义会议。
2、教学难点:认识遵义会议是XXX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教学过程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观看视频的七律《长征》,让学生在诗歌的情境中来了解历史,激发研究兴趣,启动思维。
2、初步认识长征阅读讨论:红军为什么要离开中央革命根据地进行长征?引导学生对长征的背景进行探究,从而使学生初步了解什么是长征。
4、整体感知长征过程A、长征的开始1934年10月,瑞金(展示红军开始长征时的图片资料)B、初期受挫设问:红军长征初期的处境若何?冲破敌人四道封锁线,渡过湘江,人员伤亡过半。
长征刚一开始就人员损失过半,照这样走下去,红军还有希望吗?在红军面临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XXX提出了一个什么建议?C、历史转折:遵义会议,1935年1月设问:这次会议是在极其危急的情况下召开的,红军最需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引导学生阅读课文,了解遵义会议的主要内容和历史意义。
讨论探究:为什么说遵义会议是我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引导学生比较遵义会议前后红军处境发生的变化,理解遵义会议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不仅对长征具有重大的作用,甚至对整个中国革命都具有重大意义。
D、冲出重围:四渡赤水----打乱了敌人的追剿计划。
(强调红军的创新精神)巧渡金沙江----跳出了敌人的的包围圈。
《红军不怕远征难》教学设计
《红军不怕远征难》教学设计《红军不怕远征难》是一首激励部队的优秀军歌,具有浓厚的革命斗志和强烈的奋斗意志。
通过教学,可以让孩子们了解红军的艰苦奋斗历程,增强他们的爱国意识,激发他们的勇气和毅力。
一、教学目标1.能够听懂歌曲,理解歌词的含义。
2.了解红军长征的历程,了解红军的艰苦奋斗。
3.通过歌曲,激发孩子们的爱国意识,增强他们的勇气和毅力。
二、教学准备1.音响设备。
2.歌曲《红军不怕远征难》。
3.图片素材(红军长征的历史图片)。
三、教学过程1.创设情境教师播放红军不怕远征难,并展示图片素材,让孩子们看图片,问孩子们图片中的人是谁,孩子们能不能想象一下他们当时的场景,他们为什么要远征,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事情。
通过创设情境,让孩子们产生学习兴趣,并加深了对于红军远征的印象。
2.学习歌曲教师播放歌曲,并鼓励孩子们跟唱,同时讲解歌词的含义。
让孩子们感受到歌曲所传达的革命斗志和奋斗意志。
3.学习红军长征历程通过展示图片,让孩子们了解红军长征的历程,让他们知道红军长征是红军在敌人的追捕中进行的一次转移行动,强调了红军的坚定信念和不屈不挠的革命精神。
4.反思自己通过学习《红军不怕远征难》,让孩子们反思自己的生活,是否也经历了一些困难,而是否也像红军一样能够坚定信念,勇往直前,这样我们就可以学习红军的精神,把这种勇气和毅力用到我们平时的生活中。
四、教学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孩子们能够感受到红军的革命精神和奋斗意志,增强他们的爱国观念,让他们知道在生活中也要勇敢面对困难,要有坚定的信念,永不气馁,这样才能在未来的成长道路上越走越远。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强调了红军长征的历程和《红军不怕远征难》所传递的革命精神,但同时也要关注孩子们的反思和对自己生活的思考。
在信息爆炸的时代,孩子们往往陷入互联网所展现的虚拟世界,失去了对真实生活的感知和体验。
本次课程设计中,也强调了孩子们自身生活的反思,这样可以让他们在接触历史与文化时,更深入地理解到自身的生活价值。
《红军不怕远征难》教案
红军不怕远征难(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通过观看视频、阅读资料、交流讨论,了解长征原因、长征路线以及长征中的重大战役、重要会议。
2.通过资料查阅、交流讨论,感受红军在长征过程中经历的困难,感悟长征精神。
教学重点:通过感受红军在长征中经历的困难,感悟长征精神。
教学难点:感受长征之难。
课前游戏1.小游戏:根据关键信息猜事件。
2023.9.23-10.8 杭州第十九届亚运会1949.10.1 北京开国大典1934.10-1936.10 二万五千里长征2.导:是的,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长征。
今天,就让我们走近长征,了解长征。
【教学过程】一、初识长征,了解长征原因1.同学们,你们对长征有什么了解呢?2.红军为什么要进行长征呢?学生观看视频,了解长征原因。
交流:红军为什么要进行长征。
小结:当时国民党对红军发动了第五次围剿,由于博古、李德等人的错误领导,红军反围剿失败。
为摆脱追击,保存实力,红军只能进行长征。
二、探究路途,感受艰难险阻1.长征究竟有多长?小结:是的,长征队伍中,红一方面军走了二万五千里,所以长征也被称为二万五千里长征。
2.那红军长征经过了哪些地方?追问:看着这一片红色的足迹,你感受到了什么?小结:是的,长征路途遥远。
(板贴:路途遥远)3.那红军长征,具体行程又是怎样的?请你打开书本17、18页,用横线画出红军的行程。
追问:看着这段行程,你感受到了什么?4.是呀,红军长征,一定极其艰难,一定是克服了重重艰难险阻才能胜利会师。
那就让我们想象一下,在红军的长征途中,可能会遇到哪些困难呢?①小组交流。
②全班交流,适时补充材料。
环境险恶:雪山、草地、江河。
生活艰苦:红军生活,艰苦至极,但为了长征胜利,红军战士乐于吃苦,不惧艰难。
敌人围堵:红军几乎每天都要面对敌人的围追堵截,多难!但为了长征胜利,红军战士勇于战斗,无坚不摧。
(随机板贴:环境险恶;生活艰苦;敌人围堵;乐于吃苦,不惧艰难;勇于战斗,无坚不摧)5.小结:你们看,长征这一路,路途遥远,环境险恶,生活艰苦,还要遭受敌人的围追堵截,多难!三、纵观长征,了解重大事件1.面对这些困难,尽管红军战士乐于吃苦,不惧艰难;勇于战斗,无坚不摧,但敌人的不断追击以及党内错误领导,还是使红军伤亡惨重,一次战役后,红军中央主力从8.6万余人锐减到3万余人。
《红军不怕远征难》教案设计
《红军不怕远征难》教案设计第一章:课程导入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红军长征的历史背景。
引导学生感受红军长征的艰难困苦。
1.2 教学内容:简要介绍红军长征的历史背景。
通过图片和视频资料,展示红军长征的艰苦环境。
1.3 教学方法:使用多媒体展示图片和视频资料,引发学生的兴趣。
引导学生参与讨论,分享他们对红军长征的了解。
第二章:红军长征的原因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红军长征的原因。
引导学生理解红军长征的必要性。
2.2 教学内容:详细讲解红军长征的原因。
通过历史事件和事实,展示红军长征的必要性。
2.3 教学方法:使用多媒体展示相关的历史事件和事实。
引导学生参与讨论,帮助他们理解红军长征的必要性。
第三章:红军长征的历程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红军长征的历程。
引导学生感受红军长征的艰辛。
3.2 教学内容:详细讲解红军长征的历程。
通过图片和地图,展示红军长征的路线和重要事件。
3.3 教学方法:使用多媒体展示图片和地图。
引导学生参与讨论,分享他们对红军长征历程的理解。
第四章:红军长征的成就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红军长征的成就。
引导学生认识到红军长征的历史意义。
4.2 教学内容:详细讲解红军长征的成就。
通过历史事件和事实,展示红军长征对中国革命的影响。
4.3 教学方法:使用多媒体展示相关的历史事件和事实。
引导学生参与讨论,帮助他们认识到红军长征的历史意义。
第五章:红军长征的精神5.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红军长征的精神。
引导学生学习红军长征的精神。
5.2 教学内容:详细讲解红军长征的精神。
通过历史事件和事实,展示红军长征精神的具体体现。
5.3 教学方法:使用多媒体展示相关的历史事件和事实。
引导学生参与讨论,帮助他们学习红军长征的精神。
第六章:红军长征的重要事件6.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红军长征过程中的一些重要事件。
引导学生感受红军长征的艰苦与英勇。
6.2 教学内容:详细讲解红军长征过程中的一些重要事件,如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等。
红军不怕远征难教案
第十三课《红军不怕远征难》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能力通过本课的学习,使红军掌握长征的路线、遵义会议及其伟大意义。
通过引导学生探究红军被迫实行战略转移和红军取得长征胜利的原因,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结合阅读长征示意图,培养学生读图填图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示意图的学习和运用,了解地图所示语言,利用多媒体资料,创设情境,培养学生将课外知识与课内知识有机结合的学习方法和思维习惯。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学习红军战胜艰难困苦,勇往直前的革命英雄主义,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感情,发扬长征精神,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4. 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①红军长征及其意义②遵义会议(2)难点:①遵义会议的历史意义及其历史地位②长征精神二、教法及教学手段1. 教学方法:(1)“自主探究式”教学法(2)启发式教学法(3)创设情境,情感体验法2. 学法指导:(1)采用分组导学、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法(2)讨论分析法(3)比较法3. 教学手段:多媒体辅助教学三、教学过程导入新课:由学生集体朗诵毛主席诗词《长征》: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诗中概括了长征的艰难险阻,赞扬了红军大无畏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那么在这过程中到底有哪些艰难险阻哪?体现了哪些革命主义精神?带着这个问题,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十三课《红军不怕远征难》。
重走长征路,重回当年的战场,重温充满困难、也充满斗志、令人难忘的战斗岁月。
(一)长征的开始1.学生结合课文说说长征的原因:由于博古、李德等人的“左”倾错误领导,导致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红军被迫长征,实行战略大转移。
2.出示“中央红军五次反‘围剿’情况”简表,分析长征的原因。
(二)遵义会议的召开1.分析遵义会议的背景。
看图了解红军长征初期受挫的情况,分析遵义会议召开的背景原因。
2.分析遵义会议的内容。
红军不怕远征难教案(通用5篇)
红军不怕远征难教案(通用5篇)红军不怕远征难教案 1教学目标1、掌握红军长征的路线、遵义会议的时间、内容及其伟大意义。
2、探究红军被迫实行战略转移和红军取得长征胜利的原因,培养分析问题的能力。
结合阅读长征示意图,培养学生读图、填图的能力。
3、学习红军战胜艰难困苦、勇往直前的革命英雄主义,培养学生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人民军队、热爱祖国的感情,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教学重点1、中央红军的长征2、遵义会议教学难点1、长征胜利的历史意义2、长征精神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法、情景创设法、讨论法、合作交流学习方法分组导学法、自主探究与合作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图片歌曲导入,激起学生兴趣。
以江西革命根据地人民挥泪送别红军的图片,并配以《十送红军》这首歌,以“江西人民为什么依依不舍送自己的亲人红军踏上征途?”引入新课。
二、合作探究1、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主动参与到课堂中,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将全班同学分成四个小组,阅读课文内容,合作完成以下任务:第一组历史学家:红军长征的原因、遵义会议的内容及意义、长征胜利的历史意义。
第二组地理学家:考察长征路线图,说出长征的经过。
(中央红军长征走过多少省、渡过哪些大江、大河?)第三组红军战士:讲述长征途中遇到的艰难险阻,分析长征胜利的原因。
第四组随军记者:总结长征精神。
2、为什么江西根据地的人民群众流泪送别红军战士踏上漫漫征途呢?请一位历史学家给我们分析一下长征的原因。
(从背景分析原因)背景:1.1933年10月,蒋介石调集50万军队对中央发动第五次“围剿”。
2.中共中央负责人博古和军事顾问李德的错误指挥,未能粉碎敌人的人的围剿。
原因: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
3、请一位地理学家给我们讲述一下中央红军长征的经过,重温红军长征的过程。
紧接着请第二位地理学家从长征示意图中找出中央红军长征走过多少省、渡过哪些大江、大河?(掌握发生在那里的历史事件。
)并请第三位地理学家在地图上找到瑞金、遵义、吴起镇和会宁的位置。
《红军不怕远征难》教案设计
《红军不怕远征难》教学设计一、学教设计说明一、学教设计说明1.1.课改理念课改理念课改理念注重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以及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体验,注重学法指导,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让每位同学收获不同的智慧。
利用多种形式激发学习历史的情趣和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展示欲,增强学生爱党、爱人民军队、热爱祖国的情感。
的展示欲,增强学生爱党、爱人民军队、热爱祖国的情感。
2.2.教学模式教学模式教学模式“三环──五步”历史课堂改革综合教学模式“三环──五步”历史课堂改革综合教学模式“三环”即:课前自主学习—课上展示—课末知识升华“三环”即:课前自主学习—课上展示—课末知识升华“五步”即:导入新课—生生和师生交流自学内容—激发学生展示自我(提出问题、角色扮演、设置情境、影视资料、历史小品剧等多种手段)—小组合作收获智慧—达标测试手段)—小组合作收获智慧—达标测试二、学教分析二、学教分析1.1.内容分析内容分析内容分析本课主要讲述党中央和中央红军的战略转移,本课主要讲述党中央和中央红军的战略转移,即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即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
中国工农红军历经千难万险经受住了种种考验,最终取得长征的伟大胜利。
长征的胜利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消灭红军的企图,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干力量,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为新民主义革命的最终胜利奠定了基础。
所以本课在教材中占有重要位置。
胜利奠定了基础。
所以本课在教材中占有重要位置。
2.2.对象分析对象分析对象分析本课教学对象为八年级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课改实验,学生已经初步具备了一定的自学、小组合作探究等能力。
所以在教师的引导与激励之下,充分让每一位学生展示自我的学习成果,真正的把课堂还给学生发挥出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作用,使课堂成为学生展示自我的平台。
三、学教目标三、学教目标1.1.知识与能力:知识与能力:使学生掌握红军长征的路线、遵义会议及其伟大意义。
2.2.过程与方法:通过引导学生的探究红军被迫实行战略转移和红军取过程与方法:通过引导学生的探究红军被迫实行战略转移和红军取得长征胜利的原因,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红军不怕远征难》教案
-鉴赏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如对比、排比、设问等,分析其在文本中的作用。
-通过朗读和讨论,感受课文的节奏和情感,理解红军战士的不屈不挠精神。
举例解释:
-历史背景:课文描述了红军长征的艰难困苦,学生需要理解这一历史事件对中国共产党和红军的重要性。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红军长征的基本概念。长征是中国工农红军为了摆脱国民党军队的围追堵截,进行的一次伟大的战略转移。它不仅是一次军事行动,更是中国共产党和红军精神的体现。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课文中的一些具体描述。这些描述展示了红军在实际中所遇到的困难,以及他们如何克服这些困难。
-生字词运用:通过具体语境,让学生学会如何在实际语言环境中运用这些词汇。
-修辞手法:分析课文中“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等句子的修辞效果,理解其如何增强语言表现力。
-情感体验:通过朗读和角色扮演,让学生体验红军战士面对困难时的勇气和决心。
2.教学难点
-理解并体会课文中抽象概念的含义,如“不怕远征难”的深层意义。
五、教学反思
在今天的课堂上,我们一同走进了《红军不怕远征难》这一课。通过学习红军长征的历史,我希望学生们能够感受到那种坚定的信念和勇敢的拼搏精神。课后,我进行了深入的反思,思考这次教学的效果和可以改进的地方。
首先,我发现学生们对红军长征的了解普遍较为有限,他们在课堂上表现出对新知识的浓厚兴趣。在导入新课环节,通过提问方式引发学生的思考,起到了很好的激发兴趣的作用。但在讲授理论部分,我意识到需要更加生动形象地呈现历史背景,或许可以通过播放相关视频、图片等多媒体资料,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到长征的艰苦卓绝。
初中历史观摩课《红军不怕远征难》教案设计优秀教案
初中历史观摩课《红军不怕远征难》教案设计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红军长征的背景、原因及过程,掌握长征中重要的历史事件。
2.培养学生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理解长征精神的内涵。
3.通过学习红军长征的历史,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培养学生的艰苦奋斗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红军长征的背景、原因及过程,长征中的重要历史事件。
2.教学难点:长征精神的内涵及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的引导。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提问:同学们,你们听说过红军长征吗?谁知道红军长征的原因和过程?(2)简要介绍红军长征的背景,引导学生思考长征的原因。
2.讲解新课(1)讲解红军长征的原因,如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红军被迫进行战略转移等。
(2)讲述红军长征的过程,包括突破四道封锁线、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等重要历史事件。
(3)分析红军长征的意义,如粉碎了国民党军队的围剿,为革命事业保留了火种等。
3.情感教育(1)引导学生感受红军长征中的艰苦奋斗精神,如翻越高山、穿越草地等。
(2)讲解长征精神的内涵,如坚定信念、团结互助、英勇奋斗等。
(3)结合现实生活,引导学生学习长征精神,培养自己的艰苦奋斗精神。
4.课堂讨论(1)提问:同学们,你们认为红军长征成功的原因是什么?(2)分组讨论,每组派代表发言。
5.课堂小结(1)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让学生复述红军长征的原因、过程及意义。
(2)强调长征精神对现实生活的指导意义,鼓励学生学习长征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四、课后作业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红军长征的历史,让学生了解了长征的原因、过程及意义,培养了学生的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在情感教育方面,引导学生学习长征精神,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
但课堂上仍存在一些不足,如部分同学对长征历史事件的理解不够深入,讨论环节时间安排不够充足等。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效果。
重难点补充:一、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师:同学们,你们听说过红军长征吗?有没有人能告诉我红军长征发生在哪个时期?生:1927年到1936年期间。
《红军不怕远征难》教学设计
第13课《红军不怕远征难》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引导学生分析红军长征的原因,掌握红军长征的路线、遵义会议的召开及其伟大的历史意义、红军胜利的意义。
2.能力目标:引导学生探究红军被迫实行战略转移和红军取得长征胜利的原因,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结合阅读长征示意图,培养学生读图、填图的能力,引导学生运用地图了解红军长征经过的主要省份、江河,并能说出发生在那里的重大事件。
在分析重大历史事件的意义时,要用比较、联系等方法,用发展的眼光去观察、审视历史。
3.情感态度价值观:引导学生学习红军战胜艰难困苦、勇往直前的革命英雄主义,培养学生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人民军队、热爱祖国的感情,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教学重难点】【重点】中央红军的长征和遵义会议【难点】遵义会议的历史意义【课堂教学设计】1.课堂设计:感受长征——探源长征——感悟长征。
2.课前导学:让学生观看“长征”图片,并让学生讲长征故事。
3.教学资源:课本、课件(相关图片、文字、音像等);4.教学方法与手段讲述法:问题探究法、直观教学法、讨论法、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让学生观看“飞夺泸定桥”、“红军爬雪上”和“过草地”的图片。
〈问〉:这是于哪一历史事件有关?(长征)。
还知道哪些故事是描写红军长征的吗?让学生讲长征故事。
感受长征,了解长征进入本课。
二、新课讲授感受长征〈学生预习〉:学生据红军长征路线图,标出经过省份、江河及重镇〈课件展示〉:《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图》(与学生对比)利用课件边讲边展示:瑞金出发;冲破四道封锁线;强渡乌江;解放遵义;四渡赤水河,打乱敌人的追剿计划;渡过金沙江,跳出敌人的包围;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翻过大雪山;通过草地;终于在吴起镇和会宁胜利会师。
探源长征1、〈动脑筋〉红军长征给我们的感受是什么?学生齐答:艰难。
2、〈动脑筋〉红军长征途中遇到哪些困难和问题?〈讨论归纳〉:敌人的围追堵截;恶劣的自然环境,如终年积雪的雪山,一望无际的草地;还缺少粮食给养。
红军不怕远征难教案
红军不怕远征难教案红军不怕远征难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红军不怕远征难》这首歌曲的背景和历史意义。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提高学生的合作与表达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共产主义事业的情感。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学习歌曲的歌词和曲调,理解歌曲的意义和历史背景。
2. 教学难点:通过歌曲激发学生的情感,培养学生热爱党和人民的情感。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5分钟)教师播放《红军不怕远征难》这首歌曲,让学生先欣赏一遍,然后简单介绍这首歌词和曲调。
2. 背景知识学习(10分钟)通过教师或学生介绍,让学生了解《红军不怕远征难》这首歌曲是描写中国工人农民红军长征的事迹,是中国革命的经验总结,歌颂了红军的英勇和不怕困难的精神。
3. 歌词学习(15分钟)分发歌词,然后让学生跟着歌曲播放,同时朗读歌词,逐句解读歌词的含义。
可以提问学生,让他们尝试理解每句歌词所表达的意思。
4. 曲调学习(15分钟)教师先示范唱一遍歌曲,然后让学生跟着模仿。
可以先分段跟唱,再尝试全曲跟唱。
教师可以带领学生练习几遍,直到学生能够熟练掌握曲调。
5. 情感表达(15分钟)学生分小组,每组选择一个班级中表达得最好的同学作为代表,担任红军团长角色,向全班汇报红军长征的艰辛和不怕困难的精神。
其他同学也可以提出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学生也可以组织自己的小团队,演唱这首歌曲,展示他们对红军精神的理解。
四、教学延伸:1. 阅读练习:学生可以阅读与红军长征有关的故事,了解更多关于这段历史的知识。
2. 创作活动: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创作一首与红军精神相关的歌曲或诗歌,展示自己对这一精神的理解和热爱。
五、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不仅学会了一首优美的歌曲,还对红军长征的历史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他们也通过情感表达活动,表达了自己对红军精神的崇敬和热爱。
同时,通过拓展延伸活动的安排,培养了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红军不怕远征难教学设计
红军不怕远征难教学设计一、教材依据本课程的教材主要是红军不怕远征难,一部经典的抗日战争历史电影,记录了在长征途中红四军在几乎不可能战胜英法美国封锁线时仍能勇敢前进的英雄历史。
二、教学目标1.学习抗日战争历史,明白全民族的牺牲和奋斗与中华民国的建设和繁荣有密不可分的关系。
2.树立英雄斗争精神,弘扬集体主义精神,提高学生的爱党、爱国和爱军情绪。
3.明白红军长征的艰辛与付出,以及不畏艰苦、敢于担当的精神,明白爱国、奋斗的重要性。
三、教学内容1.了解红军不怕远征难的历史情节,以及红军在长征途中的艰难逆境,鼓励学生报效国家,为实现中国梦而奋斗。
2.教学中重点强调休克的信念和和团结的精神,为身边的人、社会、国家和民族付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3.在本课程中,教师还可以利用当前的社会热点和时事新闻,让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电影中描述的事件,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达到学习效果。
四、教学过程1.导入:本课程的导入内容是播放影片的片段,让学生了解故事的前因后果,了解红军在远征路上的勇敢精神,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2.了解历史情况:在上课前,老师可以向学生介绍抗日战争的历史背景,让学生了解影片拍摄的背景,以便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影片内容。
3.探究历史遗存: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可以开展相关活动,如让学生访问当地的红军遗址,凭借着影片和老师的讲解,让学生了解红军在长征途中的经历。
4.讨论:本课程最后,老师可以开展讨论活动,如让学生回答有关红军长征的问题,比如“红军为什么要长征”、“红军在长征中经历了什么艰辛”等,让学生更加详细地理解红军长征的过程和特点。
五、评价方式1.考试:考察学生对红军不怕远征难的了解、理解和体会。
2.作文:让学生写一篇文章,从红军不怕远征难的历史情况,以及对国家和民族的深刻体会中获取灵感,描述自己对爱国主义、勇敢奋斗、敢于担当和团结协作等精神的深刻理解。
《红军不怕远征难》教案设计
《红军不怕远征难》教案设计第一章:课程简介1.1 课程目标让学生了解红军长征的历史背景和原因。
使学生理解红军长征的艰难困苦和英勇斗争。
培养学生对红军长征精神的敬仰和传承。
1.2 教学内容红军长征的背景和原因红军长征的路线和重要战役红军长征中的英雄事迹和长征精神第二章:教学方法2.1 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解,引导学生了解红军长征的历史背景和原因。
讲解红军长征的路线和重要战役,让学生理解长征的艰难困苦和英勇斗争。
2.2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红军长征中的英雄事迹,使学生感受到红军长征精神的伟大和可贵。
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红军长征精神的现实意义和价值。
第三章:教学准备3.1 教学资源教材或教学书籍:《红军不怕远征难》等相关书籍。
教学多媒体设备:投影仪、电脑、音响等。
3.2 教学环境教室环境舒适,座位排列合理,方便学生观看教学多媒体设备。
第四章:教学过程4.1 导入通过问题引导法,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引出红军长征的主题。
4.2 教学内容展示通过讲授法和多媒体展示,向学生介绍红军长征的背景和原因。
展示红军长征的路线和重要战役,让学生了解长征的艰难困苦和英勇斗争。
4.3 案例分析通过分析红军长征中的英雄事迹,让学生感受到红军长征精神的伟大和可贵。
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理解红军长征精神的现实意义和价值。
鼓励学生反思自己对红军长征的理解和感受,思考如何传承和发扬长征精神。
第五章:教学评价5.1 学生参与度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包括发言、讨论和思考等,评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5.2 学生理解度评价通过提问和回答,评估学生对红军长征历史背景、路线战役和长征精神的理解程度。
5.3 学生反思能力评价第六章:教学活动设计6.1 课前活动安排学生预习红军长征的相关内容,了解基本的历史背景和主要事件。
让学生收集有关红军长征的图片、资料或故事,为课堂讨论做准备。
6.2 课后活动鼓励学生参与有关红军长征的社会实践活动,如参观红军长征纪念地、采访老红军等。
《红军不怕远征难》教案设计
《红军不怕远征难》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了解红军长征的背景、原因和过程。
(2)培养学生分析史料、综合史料的能力。
1.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提高学生的历史学科素养。
(2)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直观展示红军长征的历程。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红军长征精神的尊重和敬佩。
(2)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勇于克服困难的品质。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2.1 教学重点:(1)红军长征的背景、原因和过程。
(2)红军长征中涌现出的英雄事迹和伟大精神。
2.2 教学难点:(1)红军长征过程中的重要战役和战略决策。
(2)红军长征精神的时代价值。
三、教学过程:3.1 导入新课:(1)播放《红军不怕远征难》主题歌,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氛围。
(2)简要介绍红军长征的背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3.2 自主学习:(1)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红军长征的原因和过程。
(2)学生分享自学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3.3 合作学习:(1)分组讨论红军长征中的重要战役和战略决策。
(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3.4 案例分析:(1)引导学生分析红军长征中涌现出的英雄事迹和伟大精神。
(2)学生分享心得体会,教师点评并总结。
3.5 情感升华:(1)引导学生思考红军长征精神的时代价值。
(2)学生发表感悟,教师点评并总结。
四、教学评价:4.1 课堂表现:(1)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思考问题和回答问题的表现。
(2)评价学生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中的表现。
4.2 作业完成情况:(1)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包括内容完整性、观点明确性等。
4.3 情感态度:(1)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情感反应,了解学生对红军长征精神的认同程度。
(2)通过与学生的交流,了解学生在课堂外的情感体验。
五、教学资源:5.1 教材:《红军不怕远征难》5.2 多媒体课件:图片、视频、音乐等。
5.3 历史史料:相关书籍、论文、资料等。
《红军不怕远征难》教案设计
《红军不怕远征难》教案设计第一章:课程导入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红军长征的背景和原因。
引导学生感受红军长征的艰难困苦。
激发学生对红军长征精神的敬佩和传承。
1.2 教学内容介绍红军长征的历史背景。
讲述红军长征的主要原因。
引导学生通过图片和视频感受长征的艰难。
1.3 教学活动展示相关图片和视频,引起学生对红军长征的兴趣。
引导学生阅读相关资料,了解红军长征的背景和原因。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红军长征的感悟。
第二章:红军长征的艰难困苦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红军长征过程中所经历的艰难困苦。
引导学生感受红军长征的坚定信念和英勇斗争精神。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克服困难的勇气。
2.2 教学内容讲述红军长征过程中的艰难困苦。
分析红军长征中所展现出的坚定信念和英勇斗争精神。
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完成相关任务。
2.3 教学活动引导学生阅读相关资料,了解红军长征过程中的艰难困苦。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讨论红军长征中所展现出的精神品质。
让学生通过角色扮演或写作方式,表达自己对红军长征精神的理解和感悟。
第三章:红军长征的重要事件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红军长征过程中的一些重要事件。
引导学生感受红军长征的智慧和英勇。
培养学生的分析和思考能力。
3.2 教学内容讲述红军长征过程中的一些重要事件。
分析这些重要事件对红军长征的影响和意义。
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完成相关任务。
3.3 教学活动引导学生阅读相关资料,了解红军长征过程中的重要事件。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讨论这些重要事件对红军长征的影响和意义。
让学生通过制作海报或PPT的方式,展示自己对重要事件的理解和感悟。
第四章:红军长征的胜利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红军长征的胜利情况和意义。
引导学生感受红军长征胜利的喜悦和自豪。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庆祝胜利的能力。
4.2 教学内容讲述红军长征的胜利情况和意义。
分析红军长征胜利对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的影响。
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完成相关任务。
红军不怕远征难的教案
红军不怕远征难的教案一、教案背景与目标《红军不怕远征难的教案》是一份针对中学历史课程的教案,旨在通过教学活动,深入探讨中国革命史中红军长征的重要事件,帮助学生更全面地理解和认识红军长征的背景、意义和影响,提高学生对中国革命历史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本教案的目标是:1. 学生掌握红军长征的背景、目的和历程;2. 学生了解红军长征对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的重要意义;3. 学生掌握红军长征的影响和启示。
二、教案内容和活动设计1. 主题导入(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回顾中国革命史中的关键事件,提出一个问题:“在中国革命史上,红军长征被公认为一次具有重要意义的事件,你们是否了解长征的背景和意义呢?”教师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并做快速概述。
2. 知识探究(3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通过阅读相关文献和教材,以小组形式探究红军长征的背景、目的和历程。
每个小组根据自己的探究成果,进行简短的小组展示,提出自己的观点和问题。
3. 深入了解(3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观看相关红军长征的纪录片或听取相关音频报道,并鼓励学生在笔记中记录自己认为重要的信息。
之后,教师与学生展开互动讨论,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共同探讨红军长征的影响和启示。
4. 总结与反思(20分钟):教师组织学生进行个人或小组总结,回答如下问题:1) 红军长征的背景是什么?目的又是什么?2) 红军长征对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的意义是什么?3) 红军长征给我们的启示有哪些?教师收集学生的回答,进行全班讨论,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和理解红军长征的重要意义。
5. 作业布置(5分钟):教师布置相关练习作业,包括写一篇200字左右的读后感或感悟,并明确提交时间。
三、教学辅助和评估方式1. 教学辅助:教师准备相关的教学资料、红军长征的文献和影音材料,并提前做好准备。
2. 评估方式:教师将根据学生的小组展示、课堂互动、笔记记录和作业的完成情况进行评估,评估内容包括学生对红军长征背景、意义和影响的理解以及对相关问题的分析能力。
《红军不怕远征难》教学设计
《红军不怕远征难》教学设计刘伟伟(一)激趣导入(点击)播放视频《七律·长征》。
欣赏着毛泽东这首这气势恢弘的《长征》诗篇,一起走进中国工农红军走过的那段史诗般的历史!(二)创设情境,合作探究1、教师:红军的长征历经了千难万险,生死考验,那为什么还要进行长征呢?学生:……教师: 1928年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燃起了中国革命的星星之火,并形成“燎原之势”,这使蒋介石惶恐不安,他急忙调集军队向革命根据地发起了一次又一次“围剿”,前四次反“围剿”在毛泽东、周恩来的正确指挥下取得了胜利,但第五次反“围剿”由于博古李德的错误指挥,红军奋战一年也没能打退敌人,受到严重挫折,被迫进行战略大转移。
红军战士用鲜血和生命开始了二万五千里的长征......教师:一句话概括:第五次反围剿失败。
(提示学生写在68页第一段空白处。
)2、两万五千里的长征被誉为“二十世纪人类创造的最伟大的奇迹”,下面我就和同学们追随着红军先烈的长征路线,和同学们一起穿越千山万水,重走漫漫长征路,一起重温长征事,重走长征路……1、图说长征每个小组抽取长征红色旅游的图景,先写出解说词,(从景点名称、发生的历史事件方面来准备)再来解说。
2、图走长征学生分小组,在学案的《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示意图》上重走长征路,标清长征历经的每一处过程,进一步研究红军长征中历经的每一个大事,能够指图讲解。
3、共走长征路教师与学生图走长征,学生小组代表介绍遵义会议、四渡赤水、两次会师。
4、长征排序请拿图片学生到台前排序。
教师:大家觉得他们排列的对吗?学生指正,教师出示:离开瑞金→ 强渡湘江→渡乌江→ 遵义会议→四渡赤水→ 巧渡金沙江→ 翻雪山→ 过草地→ 吴起会师→ 会宁会师5、生死攸关的转折——遵义会议同学们觉得这些事件中哪一事件使长征转危为安呢?离开瑞金→ 强渡湘江→渡乌江→ 遵义会议→ 四渡赤水→ 巧渡金沙江→ 翻雪山→ 过草地→ 吴起会师→ 会宁会师—遵义会议——为什么是生死攸关的转折点?学生……教师:遵义会议,有了毛泽东的正确领导后,才逐渐走向胜利,直至走向长征的胜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红军不怕远征难》教学设计实验中学:唐敏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长征的原因、经过及历史意义;遵义会议及历史意义。
2.过程、方法与能力(1)通过引导学生探究“长征的原因?为什么说遵义会议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长征的伟大意义?”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2)结合阅读长征示意图,培养学生读图的能力。
(3)通过学生讲长征经过,并能说出发生在那里的重大事件,及搜集红军长征的故事,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展示自我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讨论长征精神,引导学生学习红军百折不挠、自强不息、勇往直前的精神,培养学生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人民军队、热爱祖国的感情,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长征的开始,遵义会议,长征的经过,长征的意义,长征精神。
2.教学难点:遵义会议的意义,长征的历史意义。
三、教学准备1.学生准备:学生搜集长征故事,课前查找红军长征的原因,预习长征路线并能在黑板上大体画出长征所经过的各个省份,路线。
2.教师准备:结合本班的学生写教学设计。
多角度收集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红军不怕远征难》。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用《长征》的视频导入。
1、你知道这段视频讲述的是哪一历史事件?学生回答:红军长征师:红军长征是宣言书是播种机,作为青少年我们应该了解二万五千里长征,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
认识到没有这段历史,就没有新中国的今天。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板书:第13课《红军不怕远征难》师:出示幻灯片一,导学案,检测学生的预习。
(1)学习新课:课堂讨论:出示多媒体课件。
自主学习(阅读教材独立完成基础知识,自己不能解决的用红笔做上记号)1、长征开始的原因:红军的失败。
2、开始时间:年月。
进军路线:中央红军(红一方面军):从中央根据地——冲破四道封锁线——渡过渡过——夺取遵义——四渡打乱了敌人的追剿计划——急渡跳出了敌人的包围圈——抢渡飞夺——爬雪山——过草地-——进入甘肃,到达陕北与陕北的红军会师3、转折:遵义会议:1:时间:年2:内容:①解决取消,肯定②确定。
3:意义:①确立了。
②会议挽救了、挽救了、挽救,是转折点。
4、结束:会宁会师:年10月,方面军和方面军长征到达甘肃,与前来接应的方面军胜利会师,红军会师,标志红军两万五千里长征胜利结束5、长征的意义:红军长征的胜利,粉碎了的企图,保存了党和红军的,使转危为安二:合作探究;解决疑难1:对比感悟:探寻红军长征的原因在学生分析的基础上,教师给予点评。
师:我们一起来看一则材料。
师:出示材料(1)中央苏区五次反“围剿”概况(2):师:前面四次反“围剿”的结果是怎么样的红军胜利的原因是什么?组织学生讨论后由学生回答,教师作补充:前四次反“围剿”是由毛泽东指挥红军作战,采用的是“游击战”和“运动战”的战术,而且是采用“避敌主力,击其虚弱,的战略战术。
毛泽东的正确指挥次数敌军人数红军人数歼敌人数指挥者战略战术结果第一次10万4万 1.5万毛泽东逼敌主力诱敌深入集中优势各个击破胜利第二次20万3万3万毛泽东第三次30万3万3万毛泽东第四次30万7万3万毛泽东朱德第五次50万8万博古等人分散兵力冒险进攻失败生:答略(3):师:第五次“围剿”:蒋介石有多少人?红军有多少人?负责指挥第五次反“围剿”的是哪些领导人?红军的第五次反“围剿”的结果怎么样?第五次反“围剿”红军为什么会失败?尽量引导学生回答,(4):师: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导致了什么后果?如果红军不进行长征,而是继续留在江西革命根据地,那结果又是怎么样?现在你能明白红军为什么要进行长征了吗?那么长征的性质是什么呢?怎么看长征呢?生:答略2:引导学生重走长征路,体会长征的艰辛(1)师:出示《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示意图》(2)师:如果你是当时的一位红军,请你给大家讲讲长征的经过,经过了哪些主要省份,哪几条江河,并在此发生了哪些重大历史事件?生:瑞金→冲破四道封锁线→湘江→贵州→乌江→遵义(会议)→四渡赤水→金沙江→大渡河→泸定桥→雪山→草地→吴起镇→会宁。
生:走过广西、福建、广东、湖南、广西、贵州、云南、四川、西康、甘肃、陕西生:湘江,乌江,赤水河,金沙江,大渡河师:给以学生的肯定师:引导学生共同学习长征的经过,教师点击图以动态的形式展示长征的路线,以加深学生印象,使抽象问题直观化。
(3):例:师:红军什么时候开始长征的?长征的出发点在哪里?离开“中央革命根据地”开始长征时,红军有多少兵力?等到红军渡过“湘江”时,红军此时只剩下多少人?为什么会这样?主要原因是什么?一路上红军遇到了什么困难?(4)利用多媒体动态示意图展示并提问:红军长征初期遭遇失利,红军该向何处走?当时红军内部有几种意见如果执行“博古”等人的意见,红军将向什么方向前进?这样会有什么后果?敌人做好了什么准备?毛泽东提出了什么意见?毛泽东为什么要反对红军去湘西而提出让红军去贵州?在这个问题上最终结果怎么样?事后证明毛泽东的意见正确吗?(5)在长征途中,最能体现毛泽东战略指导思想和军事才能的是哪次军事行动?(6)启发学生自己展示收集到红军长征的故事。
《一双草鞋》《金色的鱼钩》《七根火柴》并讲解(7)刚才我们“重走”了一趟“长征路”对长征的路线我们有了大概的了解。
现在我们大家一起来朗读最后一段课文读完之后请大家看一段视频《大会师》然后请大家思考下面的问题。
3:红军长征是什么时间结束的?这时候红军到达了什么地方?“三大主力”指的是什么?红军“三大主力胜利会师”标志着什么?有什么意义?四、拓展升华一:红军在长征中遇到了哪些困难启发学生回答请大家从“敌人方面、自然界方面、红军领导方面、少数民族关系方面”寻找原因。
二组织学生讨论:红军在长征中遇到那么多的困难,为什么还能取得长征的胜利?关键是什么?教师点拨:红军后来在长征中的很多次战役都取的胜利是在什么事件之后发生变化?生:遵义会议的召开。
师:我们共同学习遵义会议:展示相关知识点(三):遵义会议首先组织学生朗读教材“1935年月1月……转折点”这些内容最后组织学生讨论下列问题⒈“遵义会议”是什么时间召开的它属于什么级别的会议这次会议主要解决了什么问题?会议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毛泽东的领导地位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启发学生回答教师板书㈡遵义会议、时间、内容⒉“遵义会议”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有什么样的地位它的历史意义是什么?教师板书:意义、地位3:学生讨论为什么说确立了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这次议挽救了红军,挽救了党,挽救了中国革命呢?展示多媒体画面两个十四年师:遵义会议之前,博古的左倾错误指挥导致了红军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和长征初期的失利。
如果任由他指挥下去,红军仍然很危险。
而遵义会议纠正了博古等人在军事上和组织上的左倾错误,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主张,会后由毛泽东、周恩来全权负责指挥军事。
实际上就是确立了毛泽东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
遵义会议后,在毛泽东的英明领导下,中国共产党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胜利,最后建立了伟大的新中国。
所以说,遵义会议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从而挽救了红军挽救了党,挽救了中国革命,所以说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师:1921—1935 年, 14年出现了错误,经受了大革命失败,第五次反"围剿"失利等重大挫折。
1935—1949 年, 14年在以毛泽东为在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革命从胜利走向胜利,建立了新中国。
(通过比较让学生更加明确这次会议的重要性,进一步认识毛泽东是个伟大的革命家,军事家领导中国革命走向胜利。
)(四)我们要学习红军哪些精神?今天我们应该如何弘扬“长征精神”先由各小组的学生自主讨论,然后派学生代表发言,最后由教师小结教师归纳:重走长征路,让我们再一次感受到革命先辈们的英勇顽强,如果说红军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主要是与人斗的话,那么红军在爬雪山过草地时就是与大自然做斗争!我们感受红军的革命英雄主义,革命乐观主义,革命集体主义精神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是革命先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所以我们应该倍加珍惜。
努力学习。
告别了长征,留下的是那永恒的长征精神。
最后让我们在优美的歌声中结束这节课的学习。
播放歌曲《十送红军》。
五:作业:《导学案》六、教学反思:面对与学生生活相隔甚远的长征,又基于这个教学重点,更为了孩子们有更深刻的体验,在设计教学时得想方设法拉近学生与教材之间的距离。
因此在设计教学时我特别注意了以下几个方面。
1、课前让学生搜集与长征相关的资料,把学生的视野引向了课外的读物,拓宽了他们的知识面,同时把课内知识的理解放缓了坡度,也锻炼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2、为了缩小时空差距,考虑到充分发挥学生的视听作用,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与感悟。
开头以《长征》视频引入,使学生进入情境,激发了情感,顺利导入新课。
3、在引导学生共同学习长征的经过,教师运用动态的形式显示长征的路线,已便学生加深印象,使抽象问题直观化。
4、为了情感目标的达成我让学生在课堂讨论“红军长征途中克服了哪些艰难险阻?红军长征胜利的原因?理解什么是长征精神。
怎样弘扬长征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