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军不怕远征难导学案教案修订版
《红军不怕远征难》教学设计(精选3篇)
《红军不怕远征难》教学设计(精选3篇)《红军不怕远征难》教学设计篇1教学重点中心红军的长征、遵义会议教学难点分析红军被迫进行战略转移到红军取得长征成功在缘由上的反差教学过程导入新课:组织同学回顾前面几节课学过的线索,争论回答问题:1、国民革命失败后,共产党人为了抵抗国民党的屠杀,发动了哪些武装起义(南昌起义和秋收起义等。
)2、这些起义的目的有没有完全达到?(没能直接占据大城市,还遭到严峻挫折。
但是,起义的部队转向敌人力气较为薄弱的农村,建立了革命武装和革命依据地,形成了星火燎原之势。
)承上启下,老师讲授:后来,党中心和中心红军进行战略转移,从江西、福建交界处的中心革命依据地动身,远征二万五千多里到达陕北。
这就是举世著名的长征。
(布置同学集体朗读“导入框长征” 一诗,带着问题进入情境,阅读60——64页全课内容,对重要的年月、人名、地名等做出醒目的阅读标记,按小组沟通个人看法,要求人人过关。
)组织同学学习和探究新课长征的开头和遵义会议1、党中心和中心红军为什么要进行战略转移?(星火燎原之势形成后,国民党对革命依据地发动“围剿”。
在毛泽东、朱德、周恩来等人的正确指挥下,红军粉碎了敌人前四次“围剿”。
但是,后来党内又错误地排斥了毛泽东等人的正确领导,由李德、博古等人实施错误指挥,导致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党中心和中心红军不得不退出中心革命依据地,被迫实施战略转移。
2、遵义会议有什么历史意义?可按下列提示,分层启发:a. 遵义会议在哪一年召开?(1935年)如何记住这一年?(从1921年党的诞生到1935年,经过了xx年,从1935年到1949年新中国诞生,也经过了xx年。
)b. 比较这前xx年与后xx年党的历史,有什么重要变化?(前xx年里,党的主要领导换了几任,先后消失了重大的失误,经受了国民大革命的失败和第五次反“围剿”失利等重大的挫折。
后xx年,在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心正确领导下,革命从成功走向成功,建立了新中国。
红军不怕远征难的教案
红军不怕远征难的教案【篇一:《红军不怕远征难》优秀教案设计】全国中小学“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优秀教学案例评选教案设计【篇二:第13课《红军不怕远征难》教案】《红军不怕远征难》教案【教学内容】:第13课《红军不怕远征难》人教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13课,1课时。
【教材分析】:1、本课跨度比较大,国民党对革命根据地的前四次围剿没有交待,直接介绍第五次围剿,学生容易犯晕。
要接好这个茬。
(如在前一节课教学中打下伏笔,介绍一下对于星星之火,国民党用围剿来对付,先后发动了五次围剿等最好。
)3、本课内容具有承上启下的地位和作用,前承“星星之火”,后启“抗日救亡”。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体现这一地位,给学生一个连续的完整的历史阶段。
(这里不是要增加学生负担,只是点到为止。
)【学情分析】:本课内容对于学生来说,并不陌生,在小学时,学过好多有关红军长征的故事,如:《永远的丰碑》、《金色的鱼钩》和《倔强的小红军》等。
今年是长征胜利70周年纪念,从新闻报道、公益活动到电影、电视连续剧的播放,各种媒体都以不同的方式来纪念那段难忘的历史。
所以,这段历史学生还是比较熟悉的,但是却不是系统的、完整的,特别是对于长征精神及中国革命历程的艰难曲折的认识更容易忽略且在广度和深度上达不到。
所以,在教学中除了要让学生对长征有一个全面系统的认识外,更重要的是通过“我想回家”这个短剧,让学生来体会长征精神和中国革命历程的艰难曲折。
让学生知道现在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要把先辈们的精神传承下去,这就是本节课最大的任务。
【教学目标】:1、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红军长征的路线、遵义会议及其伟大意义。
2、通过引导学生探究红军被迫实行战略转移和红军取得长征胜利的原因,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结合阅读长征示意图,培养学生读图、填图的能力,引导学生运用地图了解红军长征经过的主要省份、江河,并能说出发生在那里的重大历史事件。
3、通过本课的学习,引导学生学习红军战胜艰难困苦、勇往直前的革命英雄主义,培养学生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人民军队、热爱祖国的感情,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第13课红军不怕远征难导学案
第13课《红军不怕远征难》导学案问题导学:一、【自主学习、发现问题】(认真阅读课文,以你自己喜欢的方式对知识点做相应标注,小组成员可互相交流)1、红军长征的原因是什么?2、遵义会议召开的时间、内容及其历史意义。
3、长征经过:从出发,向湘西前进→渡过湘江,损失过半→改道→夺取→召开→遵义会议后,四渡→渡过→强渡→飞夺→翻雪山→过草地→经甘肃到达陕北→三大主力在会师。
4、长征胜利的伟大意义是什么?二、【合作探究、解答疑难】:红色旅游成为一种时尚,我班决定以小组为单位计划在暑假期间追寻当年红军长征的足迹,为此现在要制定好旅游计划,请每小组选择一个地点作为旅游重点,并阐述你们选择此景点的理由。
三、【交流思想、成果展示】四、【拓展延伸、知识深化】:挑战自我1.“它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行军’……是为避开蒋介石的魔爪而进行一次生死攸关、征途漫漫的撤退,是一场险象丛生、危在旦夕的战斗。
”这段话所反映的历史事件是()A、北伐战争B、南昌起义C、秋收起义D、中国工农红军长征2.这次会议在极端危险的时刻,挽救了党和红军,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这次会议是( )A、中共一大B、八七会议C、遵义会议D、中共七大3、某校决定在暑假组织学生进行“红色旅游”,重走长征路,体会长征意义,感受“长征精神”。
根据所学知识,“重走长征路”的正确路线是()A、瑞金-遵义-吴起镇-泸定桥B、瑞金-泸定桥-遵义-吴起镇C、瑞金-遵义-泸定桥-吴起镇D、瑞金-吴起镇-泸定桥-遵义4 、体现毛泽东的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打乱敌人对红军追剿计划的是()A、四渡之水B、血战湘江C、飞夺泸定桥D、吴起镇会师5、2008年是长征胜利72周年,反映这一重大胜利的画卷应是()A、“遵义曙光”B、“彝汉结盟”C、“三军会师”D、“吴起镇会师”6、下列对红军长征胜利的意义的总结中,正确的是()A、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B、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的第一枪C、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干力量D、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五、【情感升华】:出示《红军不怕远征难》歌曲视频(1)结合材料说一说长征过程中红军除遇到敌人的围追堵截外,还遭遇了哪些艰难险阻?(2)从中体现出了什么精神?(3)作为一名中学生我们在现实学习和生活中应该如何继承和发扬这种精神? 作为一名中学生我们应该怎样继承和发扬长征精神?。
红军不怕远征难导学案教案
红军不怕远征难导学案教案Corporation standardization office #QS8QHH-HHGX8Q8-GNHHJ8八年级历史第13课红军不怕远征难导学案第13周序号 20吕纪勤孙桂玲学习目标知识目标:了解党中央和中央红军被迫进行战略转移的原因,掌握长征的路线、遵义会议及其意义;能力目标:通过引导学生探究红军被迫实行战略转移和红军取得长征胜利的原因,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阅读地图了解历史,从课文和插图中了解红军长征经过的主要省份、江河,形成清晰的时空概念,正确复述发生在那里的重大事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学习红军战胜艰难困苦、勇往直前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使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共产党、热爱人民军队,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教学难点、教学重点中央红军的长征和遵义会议是本课的重点本课的难点长征这一历史事件的人物多(领导人多,参与长征的军队多),时间长,经历艰辛复杂,在一节课内学生很难理清其线索。
学习方法:1、指导学生回忆、联系已学的四次反“围剿”知识,阅读开题字关于博古、李德错误的军事指挥及危害,分析胜利和失败的原因2、在学习战争、战役等有关军事斗争的历史时,指导学生一定要掌握读图、用图的基本要求。
本课要按长征路线,依次找到红军经过的省份、江河,找到重要的地名,了解发生在那里的历史事件。
3、在分析重大历史事件的意义时,要教会学生分析的方法,如比较、联系等。
要注意现实意义和深远意义,用发展的眼光去观察、审视历史。
4、组织、指导学生在课外欣赏毛泽东在长征时期写的其他诗词,观看反应长征的电影、电视剧和专题片等,并交流心得体会。
学习过程一、自主学习(一)长征的开始和遵义会议1、红军长征的原因:年月,蒋介石调集50万军队,对发动第五次“围剿”。
红军奋战一年,最后进行战略转移。
2、年月,党中央和中央红军八万多人离开中央革命根据地,向前进。
3、遵义会议:(1)时间:。
(2)内容:(3)历史意义:4、长征路线:四渡,打乱了敌人的追剿计划——渡过,跳出敌人的包围圈——强渡——飞夺——翻过——通过——进入。
第13课 红军不怕远征难导学案
第13课红军不怕远征难学习目标:1、掌握红军长征的路线、遵义会议及其伟大意义。
2、通过探究红军被迫实行战略转移和红军取得长征胜利的原因,培养分析问题的能力。
结合长征示意图,培养读图、识图的能力。
3、学习红军战胜艰难困苦、勇往直前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培养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人民军队、热爱祖国的感情,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重点:中央红军的长征,遵义会议。
难点:对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次生死攸关的转折点的理解。
问题导学:题目一,朗读下面诗词,说出毛泽东在诗中提到的几处当年红军长征经过的地方。
七律·长征——毛泽东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题目二,红军为什么要长征?长征的性质是什么?要求:阅读教材P、59第一段大字内容,组内探讨、认识,尤其是要注意对长征性质的理解认识。
题目三,“重走长征路”小活动。
要求:利用教材P、60《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示意图》,寻找当年红军长征的路线。
要找到中央红军经过的省份,越过的山脉、江河。
真正体会红军经历了万水千山,行程二万五千里,是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长征。
题目四,概括出长征途中的几次重要战役、事件或会议?要求:结合教材P、59-62大字内容,组内“概括”,要做到以时间为序、主次分明、详略得当。
题目五,加深认识遵义会议——时间、地点、内容、意义。
要求:组内分任务介绍,尤其是要理解透会议的意义。
题目六,分角色朗读下面这则长征小故事:体会红军战胜艰难困苦、勇往直前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附:长征小故事那是深秋的一天,太阳偏西了。
由于长时间在荒无人烟的草地上行军,常常忍饥挨饿,陈赓同志感到十分疲惫。
这一阵他掉队了,牵着那匹同样疲惫的瘦马,一步一步朝前走着。
忽然,看见前边有个小红军,跟他一样,也掉队了。
那个小家伙不过十一二岁。
黄黄的小脸,一双大眼睛,两片薄嘴唇,鼻子有点儿翘,两只脚穿着破草鞋,冻得又青又红。
红军不怕远征难教案(通用5篇)
红军不怕远征难教案(通用5篇)红军不怕远征难教案 1教学目标1、掌握红军长征的路线、遵义会议的时间、内容及其伟大意义。
2、探究红军被迫实行战略转移和红军取得长征胜利的原因,培养分析问题的能力。
结合阅读长征示意图,培养学生读图、填图的能力。
3、学习红军战胜艰难困苦、勇往直前的革命英雄主义,培养学生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人民军队、热爱祖国的感情,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教学重点1、中央红军的长征2、遵义会议教学难点1、长征胜利的历史意义2、长征精神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法、情景创设法、讨论法、合作交流学习方法分组导学法、自主探究与合作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图片歌曲导入,激起学生兴趣。
以江西革命根据地人民挥泪送别红军的图片,并配以《十送红军》这首歌,以“江西人民为什么依依不舍送自己的亲人红军踏上征途?”引入新课。
二、合作探究1、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主动参与到课堂中,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将全班同学分成四个小组,阅读课文内容,合作完成以下任务:第一组历史学家:红军长征的原因、遵义会议的内容及意义、长征胜利的历史意义。
第二组地理学家:考察长征路线图,说出长征的经过。
(中央红军长征走过多少省、渡过哪些大江、大河?)第三组红军战士:讲述长征途中遇到的艰难险阻,分析长征胜利的原因。
第四组随军记者:总结长征精神。
2、为什么江西根据地的人民群众流泪送别红军战士踏上漫漫征途呢?请一位历史学家给我们分析一下长征的原因。
(从背景分析原因)背景:1.1933年10月,蒋介石调集50万军队对中央发动第五次“围剿”。
2.中共中央负责人博古和军事顾问李德的错误指挥,未能粉碎敌人的人的围剿。
原因: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
3、请一位地理学家给我们讲述一下中央红军长征的经过,重温红军长征的过程。
紧接着请第二位地理学家从长征示意图中找出中央红军长征走过多少省、渡过哪些大江、大河?(掌握发生在那里的历史事件。
)并请第三位地理学家在地图上找到瑞金、遵义、吴起镇和会宁的位置。
第13课-红军不怕远征难-导学案[1]-2
第13课红军不怕远征难(导学案)八年级--------班姓名-----------温馨寄语:二万五千里长征,是一个奇迹,如果你能坚持,你更能创造奇迹。
一、学习目标1、能够说出长征的原因、经过,总结出长征的历史意义;2、记住遵义会议的时间、地点、主要内容及历史意义。
二、学习重难点重点:长征的原因和遵义会议的主要内容及意义。
难点:遵义会议的历史意义。
三、前置自学:阅读课本59—62页。
(自主学习,充分准备,牢固记忆)1.原因:红军失败,被迫进行。
2.开始:年月,党中央和中央红军离开中央革命根据地,从出发开始长征。
红①红军向湘西前进,冲破了敌人的,渡过湘江,损失过半。
②红军改向贵州前进,渡过夺取。
军时间:年月,2.经③遵义内容:解决了,取消了。
不会议肯定了 , 增选。
过意义:遵义会议确立了,怕这次会议挽救了。
④遵义会议以后,红军四渡,打乱了。
远⑤红军巧渡,跳出了。
⑥红军强渡,飞夺。
征⑦红军又翻过大,通过,进入甘肃。
①年月,党中央和方面军到达革命根据地的。
难 3.胜利②年月, 方面军和方面军,到达 ,同前来的方面军会师.红三大主力回师,标志着。
4.长征的意义: ,。
三、展示交流(对桌相互检查)四、合作探究(1)长征是艰苦卓绝的,但红军却完成了,你认为长征胜利完成的原因有哪些?(2)学习遵义会议时提到它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你是如何理解的?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中央电视台2006年4月9日报道:中央电视台《我的长征》大型电视行动今天正式启动。
行动以重走长征路为主线,通过记者和志愿队员的亲历,回顾历史,体验和感受长征的艰辛和豪迈,展示长征沿途的新变化。
材料二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三军过后尽开颜。
——毛泽东《七律.长征》“苦不苦,想想红军二万五;累不累,看看革命老前辈。
”(1)红军为什么被迫开始长征?从哪一年开始?(2)在长征途中中共召开一次什么重要会议?这次会议确立了以谁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有何重要历史意义?(3)“三军过后尽开颜”的标志是什么?(4)重走长征路,发扬长征精神,在今天的和平年代里,我们应该如何继承和发扬长征精神?五、当堂测试(一)选择题:1.某校历史兴趣小组利用假期要实地考察红军长征的出发地,他们应该去( )A.江西瑞金B.贵州遵义C.陕北吴起镇D.甘肃会宁2.确立了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的事件是( )A.八七会议B.中共二大C.遵义会议D.三湾改编3.长征红军跳出敌人包围圈是在( )A.四渡赤水河B.渡过金沙江C.强度大渡河D.翻越大雪山4.红军长征中发生的下列事件,按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四渡赤水河②夺取遵义③翻越大雪山④飞夺泸定桥A.①②③④B.②①④③C.④③①②D.①③④②5.长征胜利结束的标志是( )A.遵义会议B.中央红军到达陕甘C.飞夺沪定桥D.红军三大主力会师6.遵义会议事实上确立了毛泽东在全党的领导地位,主要理由是( )A.结束了王明“左”倾错误在中央的统治B.取消了博古、李德的军事指挥权C.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主张,并将军事指挥权交给他D.选举毛泽东为中央最高负责人(二)材料: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第13课 红军不怕远征难 导学案
第13课《红军不怕远征难》导学案(草案)八年级历史编写人:赵欢审核组长:许宏伟一、学习目标:1.掌握红军长征的路线和过程,遵义会议及其伟大意义。
2.通过分组讨论,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精神和能力。
3.学习红军战胜艰难困苦,勇往直前的革命英雄主义,培养学生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人民军队,热爱祖国的情感,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二、学习重点:中央红军的长征和遵义会议学习难点:红军长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三、学习过程:㈠自主学习导学一、长征的开始和遵义会议1.由于的失败,年10月,党中央和红军离开,向前进。
2.红军冲破敌人四道封锁线,渡过,但人员伤亡严重,只剩下三万多人。
红军采取毛泽东的建议,向贵州前进,渡过,夺取贵州北部重镇。
3.1935年1月,党中央在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
这次会议确立了以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挽救了、挽救了、挽救了,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4.遵义会议后红军长征的路线:四渡,打乱了敌人的追剿计划——渡过,跳出敌人的包围圈——强渡——飞夺——翻过——通过——进入。
二、长征的胜利5. 年10月,党中央和红一方面军在与陕北红军会师。
年10月,红二、红四方面军与红一方面军在甘肃胜利会师。
6.红军会师,宣告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胜利结束。
㈡合作探究研讨 1.原因:2.起止时间:3.开时、开标:4.地点:5.长征精神:红军长征6.长征开始的情况:7.转折点:8.红一与陕北红军会师的时间、地点:9.胜利的标志:10.三大主力会师的时间、地点:11.意义:12.胜利的主要原因:㈢拓展延伸巩固(课后题)1.遵义会议召开的时间、内容、意义?2.材料题:“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请回答:(1)这首诗的作者是何人?(2)这首诗描述了中国历史上的哪一次最艰苦的斗争?(3)远征的原因是什么?(4)诗中反映了红军长征克服了哪些艰难险阻?(5)诗中反映了红军长征过程中的那几件大事?(6)“三军”是什么意思?(7)这场斗争的结果如何?有何历史意义?(8)在这次事件中体现了红军什么精神?(9)为什么“三军过后尽开颜”?(10)我们要学习红军什么精神?应该怎么样做?四.课堂小结:红军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党中央被迫放弃中央革命根据地,进行战略转移,长征开始,红军处处被动,遵义会议后,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第13课 红军不怕远征难 导学案
第13课红军不怕远征难班别:姓名:【学习目标】1、掌握红军长征的原因、经过、结果、意义和长征的转折点遵义会议。
2、结合阅读长征示意图,培养读图、填图的能力,引导学生运用地图了解红军长征经过的主要省份、江河,并能说出发生在那里的重大历史事件。
3、通过本课的学习,引导学生学习红军战胜艰难困苦、勇往直前的革命英雄主义,培养学生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人民军队、热爱祖国的感情,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学习重点】中央红军长征的经过,遵义会议【学习难点】长征胜利的意义【自主预习】一、长征的开始和遵义会议1、长征的原因:红军失利、被迫进行战略转移。
2、长征的开始:年10月党中央和中央红军离开革命根据地,向湘西前进。
3、初期受挫:冲破敌人的四道封锁线→渡过(人员损失过半)→改道贵州,渡过→夺取。
4、历史转折:遵义会议时间:年1月内容:①解决等到人在军事上和组织上的错误②取消了博古在的指挥权,③肯定了的正确主张。
意义: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
二、长征的胜利1、冲出重围:四渡(打乱了敌人的追剿计划)→渡过(跳出了敌人的包围圈)→北上强渡→飞夺→爬雪山、过草地→进入。
2、胜利会师:时间地点部队意义年10月中央红军和红军年10月甘肃会宁和同红一方面军宣告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胜利结束3、长征胜利的意义:①粉碎了消灭红军的企图。
②保存了党和红军的。
③使中国革命。
【巩固练习】1、红军被迫开始长征的原因是()A.要以陕北为根据地 B.要锻炼红军战士的意志C.临时中央负责人博古坚决主张 D.第五次反“围剿”失败2、下列路线,正确反映了中央红军长征经过(部分)的是()A.金沙江→夹金山→乌江→大草地→泸定桥 B.乌江→大草地→泸定桥→金沙江→夹金山C.泸定桥→夹金山→乌江→大草地→金沙江 D.乌江→金沙江→泸定桥→夹金山→大草地3、暑假期间,八年级一班历史兴趣小组的同学要实地考察红军长征的历史足迹,他们去的地方应包括()①南昌②泸定桥③遵义④吴起镇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4、八年级某班计划举办一次以“红军长征”为主题的历史故事会,该班同学所拟的故事标题不符合该主题的是()A.《遵义会议》 B.《四渡赤水出奇兵》 C.《井冈山会师》 D.《飞夺泸定桥》5、在新中国作家魏巍的笔下,它是“地球的红飘带”;在美国作家素尔兹·伯里的笔下,它是“前所未有”的事;在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的笔下,它是惊心动魄的史诗。
《红军不怕远征难》教案设计
《红军不怕远征难》教案设计第一章:课程简介1.1 课程目标让学生了解红军长征的历史背景和原因。
使学生理解红军长征的艰难困苦和英勇斗争。
培养学生对红军长征精神的敬仰和传承。
1.2 教学内容红军长征的背景和原因红军长征的路线和重要战役红军长征中的英雄事迹和长征精神第二章:教学方法2.1 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解,引导学生了解红军长征的历史背景和原因。
讲解红军长征的路线和重要战役,让学生理解长征的艰难困苦和英勇斗争。
2.2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红军长征中的英雄事迹,使学生感受到红军长征精神的伟大和可贵。
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红军长征精神的现实意义和价值。
第三章:教学准备3.1 教学资源教材或教学书籍:《红军不怕远征难》等相关书籍。
教学多媒体设备:投影仪、电脑、音响等。
3.2 教学环境教室环境舒适,座位排列合理,方便学生观看教学多媒体设备。
第四章:教学过程4.1 导入通过问题引导法,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引出红军长征的主题。
4.2 教学内容展示通过讲授法和多媒体展示,向学生介绍红军长征的背景和原因。
展示红军长征的路线和重要战役,让学生了解长征的艰难困苦和英勇斗争。
4.3 案例分析通过分析红军长征中的英雄事迹,让学生感受到红军长征精神的伟大和可贵。
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理解红军长征精神的现实意义和价值。
鼓励学生反思自己对红军长征的理解和感受,思考如何传承和发扬长征精神。
第五章:教学评价5.1 学生参与度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包括发言、讨论和思考等,评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5.2 学生理解度评价通过提问和回答,评估学生对红军长征历史背景、路线战役和长征精神的理解程度。
5.3 学生反思能力评价第六章:教学活动设计6.1 课前活动安排学生预习红军长征的相关内容,了解基本的历史背景和主要事件。
让学生收集有关红军长征的图片、资料或故事,为课堂讨论做准备。
6.2 课后活动鼓励学生参与有关红军长征的社会实践活动,如参观红军长征纪念地、采访老红军等。
《红军不怕远征难》教案设计
《红军不怕远征难》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了解红军长征的背景、原因和过程。
(2)培养学生分析史料、综合史料的能力。
1.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提高学生的历史学科素养。
(2)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直观展示红军长征的历程。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红军长征精神的尊重和敬佩。
(2)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勇于克服困难的品质。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2.1 教学重点:(1)红军长征的背景、原因和过程。
(2)红军长征中涌现出的英雄事迹和伟大精神。
2.2 教学难点:(1)红军长征过程中的重要战役和战略决策。
(2)红军长征精神的时代价值。
三、教学过程:3.1 导入新课:(1)播放《红军不怕远征难》主题歌,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氛围。
(2)简要介绍红军长征的背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3.2 自主学习:(1)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红军长征的原因和过程。
(2)学生分享自学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3.3 合作学习:(1)分组讨论红军长征中的重要战役和战略决策。
(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3.4 案例分析:(1)引导学生分析红军长征中涌现出的英雄事迹和伟大精神。
(2)学生分享心得体会,教师点评并总结。
3.5 情感升华:(1)引导学生思考红军长征精神的时代价值。
(2)学生发表感悟,教师点评并总结。
四、教学评价:4.1 课堂表现:(1)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思考问题和回答问题的表现。
(2)评价学生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中的表现。
4.2 作业完成情况:(1)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包括内容完整性、观点明确性等。
4.3 情感态度:(1)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情感反应,了解学生对红军长征精神的认同程度。
(2)通过与学生的交流,了解学生在课堂外的情感体验。
五、教学资源:5.1 教材:《红军不怕远征难》5.2 多媒体课件:图片、视频、音乐等。
5.3 历史史料:相关书籍、论文、资料等。
《红军不怕远征难》教案设计
《红军不怕远征难》教案设计第一章:课程导入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红军长征的背景和原因。
引导学生感受红军长征的艰难困苦。
激发学生对红军长征精神的敬佩和传承。
1.2 教学内容介绍红军长征的历史背景。
讲述红军长征的主要原因。
引导学生通过图片和视频感受长征的艰难。
1.3 教学活动展示相关图片和视频,引起学生对红军长征的兴趣。
引导学生阅读相关资料,了解红军长征的背景和原因。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红军长征的感悟。
第二章:红军长征的艰难困苦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红军长征过程中所经历的艰难困苦。
引导学生感受红军长征的坚定信念和英勇斗争精神。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克服困难的勇气。
2.2 教学内容讲述红军长征过程中的艰难困苦。
分析红军长征中所展现出的坚定信念和英勇斗争精神。
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完成相关任务。
2.3 教学活动引导学生阅读相关资料,了解红军长征过程中的艰难困苦。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讨论红军长征中所展现出的精神品质。
让学生通过角色扮演或写作方式,表达自己对红军长征精神的理解和感悟。
第三章:红军长征的重要事件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红军长征过程中的一些重要事件。
引导学生感受红军长征的智慧和英勇。
培养学生的分析和思考能力。
3.2 教学内容讲述红军长征过程中的一些重要事件。
分析这些重要事件对红军长征的影响和意义。
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完成相关任务。
3.3 教学活动引导学生阅读相关资料,了解红军长征过程中的重要事件。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讨论这些重要事件对红军长征的影响和意义。
让学生通过制作海报或PPT的方式,展示自己对重要事件的理解和感悟。
第四章:红军长征的胜利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红军长征的胜利情况和意义。
引导学生感受红军长征胜利的喜悦和自豪。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庆祝胜利的能力。
4.2 教学内容讲述红军长征的胜利情况和意义。
分析红军长征胜利对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的影响。
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完成相关任务。
第13课 红军不怕远征难 导学案
第13课 红军不怕远征难第一环节——目标导学(2分钟)1.掌握长征的原因、经过、结果、意义;遵义会议召开、内容及意义等基础知识;2.学习长征中红军战士不怕牺牲、勇于战胜困难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第二环节——自学质疑(10分钟)旧知识巩固:1.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革命是从 年 起义开始。
在 起义后,毛泽东决定转兵 ,建立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革命根据地,并通过 确立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权。
2. 年,毛泽东与 率部在井冈山会师,建立了中国工农红军的第一支坚强队伍 。
知识点一 长征:1.长征的原因: 年,蒋介石调集50万大军对 进行第 围剿,由于党中央 、 的错误指挥,导致反围剿失败,被迫进行 ,开始长征。
2.长征经过: 年 月,党中央和中央红军离开 向湘西进发。
渡过 后红军损失过半,毛泽东提出转兵 。
红军渡过 ,夺取贵州重镇 ,四渡 ,打乱敌人围追堵截计划,渡过 ,跳出了敌人包围圈,接着红军北上,强渡 ,飞夺 ,翻 ,过 ,进入 。
年10月,党中央和 到达 革命根据地的 与陕北红军会师; 年10月, 、 与接应的红一方面军在甘肃 会师,宣告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胜利结束。
3.长征胜利的意义:长征的胜利粉碎了 的企图,保存了 和 的基干力量,是中国革命 。
知识点二 遵义会议1.召开及内容: 年 月,贵州遵义举行政治局扩大会议。
①会议集中全力解决 等人在 和 上的错误,取消其军事指挥权;②肯定 的正确主张;③会后确定 和 等人的军事指挥权。
2.意义:遵义会议确立了以 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这次会议挽救了 、 挽救了 ,挽救了 ,是党的历史上 的 。
第三环——互助探究(10分钟)1.红军为什么要长征?2.我们青少年应该学习长征中红军的哪些精神?3.说出长征的路线;第四环节——展示评点(12分钟)第五环节——达标巩固(6分钟)1.长征的起止时间是A 、1933年10——1935年10月B 、1934年10月——1936年10月C 、1935年10月——1936年10月D 、1933年10月——1936年10月2.长征中毛泽东改变了革命局势的重要贡献是A 、向湘西进军B 、提出转兵贵州C 、召开遵义会议D 、飞夺泸定桥3.红军长征胜利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的含义是A 、国民党不再围剿红军B 、保存了革命的基本力量C 、全国革命取得胜利D 、革命工作重心发生重大变化4.下列党的会议中,第一次独立地解决了党自身的重大实际问题,成为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由幼稚走向成熟的是A 、中共一大B 、中共二大C 、八七会议D 、遵义会议5.有关红军长征的意义表述不准确的是A 、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B 、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消灭红军的企图C 、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干力量D 、为争取革命新局面的到来创造了条件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第 13 课 红军不怕远征难 导学案
第13课《红军不怕远征难》导学案班级姓名小组等级【学习目标】1.了解红军长征的背景;掌握红军长征的愿因、路线、意义及遵义会议。
2. 通过探究红军被迫实行战略转移和红军取得长征胜利的原因,培养分析问题的能力;阅读长征示意图,了解红军长征经过的主要省份、江河并能说出发生在那里的重大历史事件,增强读图、填图的能力。
3.感受红军战胜艰难困苦、勇往直前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培养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人民军队、热爱祖国的感情,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学习重点】中央红军的长征路线、意义,遵义会议。
【学习难点】党中央和中央红军被迫实行战略转移的原因。
【学习过程】一、自主学习要求:认真阅读课文,自主解决下列问题,将疑难问题标出,同伴互助、小组内解决。
15分钟1.红军长征的原因是什么?2.指图说出红军长征的路线。
3. 长征的转折点——遵义会议(时间、内容、意义)4. 红军长征胜利结束的标志及意义。
二、合作探究要求:先独立思考,然后在组内按DCBA顺序交流,每个组员都要积极主动发言,控制好时间,小组长负责对组员评价。
10分钟。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毛泽东《七律长征》材料二:横断山,路难行,敌重兵,压黔境,战士双脚走天下,四渡赤水出奇兵。
乌江天险重飞渡,兵临贵阳逼昆明,敌人弃甲丢烟枪,我军乘胜赶路程,调虎离山袭金沙,毛主席用兵真如神。
-----长征组歌《四渡赤水出奇兵》(1)材料一中的三军是指哪三军?今年是三军胜利会师多少周年?(2)请你写出最能证明材料二中“毛主席用兵真如神”的两个重要军事行动。
这两个军事行动在当时有什么军事战略意义?(3)“红军不怕远征难”中的难包括哪些方面?红军对这些难持什么态度?(4)长征给中华民族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长征精神。
那么,你心目中的长征精神是什么?三、反馈展示(5分钟先组内反馈交流,再班内展示共享)1.对以上两部分学习存在的疑难问题在小组内交流、纠正、共享;小组长准确掌握成员学习情况。
第13课 红军不怕远征难 导学案
第13课红军不怕远征难班级:组名:姓名:学习目标:1、掌握红军长征的路线和过程,遵义会议及其伟大意义。
2、学习红军战胜艰难困苦、勇往直前的革命英雄主义,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学习重难点:1、重点:中央红军的长征;遵义会议。
2、难点:红军长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教学流程一、定向导学(一)长征的开始1.原因:红军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
2.时间:年10月。
3.经过:党中央和中央红军从江西瑞金出发,向湘西前进,途中遭到敌人的围追堵截。
虽然冲破敌人的四道封锁线,渡过湘江,但损失惨重。
(二)遵义会议1.时间:年1月。
2.地点:贵州遵义。
3.内容:集中全力解决博古等人在和组织上的错误,取消了博古在军事上的指挥权,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主张。
会议确定了以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4.意义: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是党的历史上的转折点。
(三)长征的胜利1.继续长征:遵义会议以后,在毛泽东领导下,红军声东击西四渡,打乱了敌人的追剿计划,然后急行军度过。
从此,红军跳出了敌人的包围圈。
接着,红军北上,强度,飞夺,又翻过高耸入云、白雪皑皑的大雪山,通过杳无人烟、一望无际的草地,进入甘肃。
2.胜利会师:(1)1935年10月,党中央和红一方面军到达,与陕北红军胜利会师。
(2)1936年10月,红二、红四方面军长征到达甘肃,同前来接应的红一方面军胜利会师。
红军三大主力会师,宣告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胜利结束。
3.历史意义:红军长征的胜利,粉碎了消灭红军的企图,保存了党和红军的,使中国革命。
4.现实意义:长征途中所表现出来的不怕困难、百折不挠、顽强拼搏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的“长征精神”是推进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强大动力。
二、互动展示【合作探究】1、“王明路线滔天罪,五次围绕剿敌猖狂,红军急切上征途,战略转移去远方。
——《长征组歌》你认为“急切上征途”的主要目的是()A、准备北上抗日B、保存实力,进行战略大转移C、与国民党决战D、扩大革命根据地,传播革命火种2、下列事件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一组是()①四渡赤水②遵义会议召开③渡过乌江④强渡大渡河A.①②③④ B.②③①④ C.③②④① D.③②①④3.在长征中,中国工农红军三大主力胜利会师的地点是()A.遵义 B.会宁 C.吴起镇 D.陕甘宁革命根据地4.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结束的标志是()A.红军三大主力会师 B.红一方面军与陕北红军会师C.红军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扼杀革命的企图 D.南方八省的红军游击队牵制了敌军的力量5.长征红军跳出敌人的包围圈是在()A.四渡赤水河后 B.渡过金沙江后 C.强渡大渡河后 D.翻过大雪山后6、对长征的错误评价是()A.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消灭红军的企图B.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干力量C.是中国革命转危为安的关键D.挫败了国民党第五次“围剿”7、历史兴趣小组的同学若要实地考察工农红军的历史足迹,他们去的地方应包括()①井冈山②瑞金③遵义④南京A.①②③B.①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展示评价】1.与前四次反“围剿”相比,红军在革命根据地进行第五次反“围剿”遭到失败的主要原因是()A.国民党军队的数量居于优势B.中共中央推行“左”倾错误主张C.革命根据地力量弱小D.国民党军队武器装备好2.对遵义会议的评述,不正确的是()A.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B.标志着我党从幼稚走向成熟C.通过了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总方针D.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是我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3.红军被迫长征到取得胜利,这一历程说明了()①中国中产党开始独立领导武装斗争②中国革命重心从城市转到了农村③中国革命道路艰难曲折④中国革命需要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A.①②B.②④C.③④D.①③4.某班历史兴趣小组的同学在编写《红军长征》剧本时,设计了以下几个历史场景,请你帮他们审阅,看看其中与史实不相符的是()A.第五次反“围剿”失利,红军被迫进行战略转移B.遵义会议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C.红军战士爬雪山、过草地D.红一方面军同陕北红军会师吴起镇,长征结束三、当堂反馈【反馈提升】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滕细浪,五蒙磅礴走泥丸。
《红军不怕远征难》教学设计(小编整理)
《红军不怕远征难》教学设计(小编整理)第一篇:《红军不怕远征难》教学设计《红军不怕远征难》教学设计1.知识与技能掌握长征的原因、经过及历史意义;遵义会议及历史意义。
2.过程、方法与能力(1)通过引导学生探究“长征的原因?为什么说遵义会议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长征的伟大意义?”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2)结合阅读长征示意图,培养学生读图填图的能力。
(3)通过学生讲长征经过,讲红军故事,搜集、演示长征图片,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展示自我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讨论长征精神,引导学生学习红军百折不挠、自强不息、勇往直前的精神,培养学生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人民军队、热爱祖国的感情,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长征的开始,遵义会议,长征的经过,长征的意义,长征精神。
2.教学难点:遵义会议的意义,长征的历史意义。
三、教学准备 1.学生准备:作为红军战士的学生搜集长征故事,并准备上课讲述。
作为摄影师的学生课下搜集长征图片,做成幻灯片准备上课演示。
作为地理学家的学生课下把长征经过预习好,准备上课讲述。
2.教师准备:阅读教材,钻研教学参考书,结合学科专业刊物以及有关的最新研究信息和成果,完成科学、系统、操作性强的教学设计。
多角度收集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红军不怕远征难》。
四、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学生一起朗诵毛泽东的《七律长征》,课件出示《七律长征》。
师:毛泽东同志以磅礴的气势为我们描写了中国历史上的这次壮举。
作为新中国的儿女,我们都应该了解二万五千里长征,因为这是一部倾注了红军战士对祖国对人民无限热爱的历史,没有这段历史,就没有新中国的今天。
今天我们来学习第15课《红军不怕远征难》。
学习新课:1.出示多媒体课件如下,给学生分组。
学生看书,准备自己的问题。
2.长征的原因:师:先由历史学家起来说一下红军长征的原因?生: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
师:第五次反围剿为什么失败?生:博古和李德等人的左倾错误指挥。
导学案:红军不怕远征难
第4课红军不怕远征难【学习模块】一、长征的开始和遵义会议1.长征的原因:红军第五次反“围剿”的失利。
2.开始:1934年10月,中共中央和中央红军被迫撤出中央革命根据地,实行战略转移。
3.遵义会议之前的长征路线:突破四道封锁线——渡过湘江——强渡乌江,攻占贵州北部重镇遵义。
4.遵义会议(1)时间:1935年1月。
(2)内容:集中全力纠正了博古等人在军事和组织上的“左”倾错误,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主张。
会后确定军事由毛泽东、周恩来、王稼祥负责。
实际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3)意义:这次会议在危急关头,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二、长征的胜利1.遵义会议之后的长征路线:遵义会议后,毛泽东领导红军四渡赤水河,打乱了敌人的“追剿”计划;然后又急行军渡过金沙江,摆脱了几十万敌军的围追堵截。
在彝族人民的帮助下,顺利通过大凉山地区。
接着又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翻过高耸入云的大雪山,通过荒无人烟、一望无际的草地。
1935年10月,到达陕甘革命根据地的吴起镇,同陕北红军胜利会师。
2.长征的结束:1936年10月,红二、四方面军到达甘肃会宁地区,同前来接应的红一方面军会合。
红军三大主力会师,宣告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胜利结束。
3.长征的意义:红军长征的胜利,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消灭红军的企图,保存了中国共产党和红军的基干力量,沿途播下了革命的种子。
长征结束后,中国工农红军开赴抗日前线,成为挽救中华民族危亡的生力军。
【问题探究】【问题1】为什么说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探究:①自遵义会议后,革命队伍有了正确的领导,中国革命的发展从此打开了新局面。
在毛泽东领导下,全党全军和军民之间实现了大团结,保证了长征的胜利,在极其危急的情况下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
②从长远看,中国革命经受住了种种考验,从胜利走向胜利,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等实践充分证明,遵义会议是党的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乐观向上,积极进取的精神, 不怕牺牲,艰苦奋斗的精神 ,坚韧 不拔、战胜任何困难的精神。 (3)见证“新长征”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是中国发展中上的 “新长征”。请写出洗雪百年国耻和特区经济腾飞的史实各一 例。 四、当堂测试 1、“……它是一曲人类求生存的凯歌,是为避开蒋介石的魔爪而 进行的一次生死攸关、征途漫漫的撤退,是一场险象环生、危在 旦夕的战斗。”这段话所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张卫卫 08.10.08
重点、
难点 红军的长征和遵义会议
学
案
内
容
上课时间
课时数
1
学习随笔
(教法、学法)
一.自主学_年___月,党中央和中央红军离开
中央革命根据地,向______进军,红军冲破敌人四道封锁线,渡
过______,但人员伤亡严重,只剩下三万多人。红军采取毛泽东
的建议,向贵州前进,渡过______,夺取贵州北部重镇______。
2、遵义会议:时间:______;地点:____________;
内容:
意义:
3、遵义会议后红军长征的路线: 四渡______,打乱了敌人的追剿计划——渡过______,跳出敌人 的包围圈——强渡______ ——飞夺______ ——翻过______ —— 通过______ ——进入______。 4、两次会师:______年______月,党中央和红一方面军到达陕甘 革命根据地,与陕北红军会师;______年______月,红军三大主 力在____________会师,宣告二万五千里长征胜利结束。 5、意义: 二、预习成果展示 (1、3、4 题由学生在黑板上听写,每个组的四号同学上去听 写,写完了由组长批阅组员的,2 号同学批阅在黑板上听写的同 学的。然后由老师订正易错字。2、5 题由组长提问本组的,然后 老师了解学生掌握情况。) 三、小组合作探究、分组讨论 为纪念长征胜利 70 周年,某校准备举办一次以“长征”主题实践 活动,并设计了回顾长征、感悟长征、见证“新长征” 的系列活
学
案
内
容
学习随笔 (教法、学法)
动,请你参加:(学生讨论总结结论) (1)回顾长征 请写出红军长征途中经历的大事。 遵义会议;四渡赤水河,打乱敌人的追剿计划;渡过金沙江,跳 出敌人的包围;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翻过大雪山;通过草 地;两次会师;长征胜利。 (2)感悟长征 你认为长征精神是什么结合自身实际谈谈如何继 承和发扬长征精神(一点即可)
学(教)后记:
红军不怕远征难导学案 教案
集团标准化小组:[VVOPPT-JOPP28-JPPTL98-LOPPNN]
淄河中学七年级历史学科导学案 序号:13
课题
第 14 课红军不怕远征
课型
新授 执教人 张卫卫
学习 目标
1、掌握红军长征的路线、遵义会议的召开及其伟 大的历史意义。
2、长征胜利的意义。
备课人 审核人 备课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