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第13课 红军不怕远征难 导学案(人教版八上)汇编

合集下载

八年级上册人教版13课导学案(新部编)

八年级上册人教版13课导学案(新部编)
教学反思
神木县第八中学“3+6“高效课堂导学案
①四渡赤水②遵义会议召开③渡过乌江④强渡大渡河
A.①②③④B.②③①④C.③②④①D.③②①④
5.在长征中,中国工农红军三大主力胜利会师的地点是( )
A.遵义B.会宁C.吴起镇D.陕甘宁革命根据地
6.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结束的标志是( )
A.红军三大主力会师B.红一方面军与陕北红军会师
C.红军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扼杀革命的企图
请回答:
(1)这首诗是谁为什么事件而作?
(2)“三军”指的是哪三军?
(3)从长征的历史中,你受到了哪些革命传统教育?
教师导学案
课 题
第13课红军不怕远征难
时 间
编写人
解妮
审核人
执教人
环节
学生自学方案
教师导学案
教学目标
基础知识了解党中央和中央红军被迫进行战略转移的原因
掌握长征的路线、遵义会议及其历史意义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学年度第__学期]
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
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
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xຫໍສະໝຸດ 市实验学校科 目历 史
年班级
八年 班级
姓 名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干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能力训练过程方法阅读地图了解历史从课文和插图中了解红军长征经过的主要省份、江河,形成清晰的时空概念,正确复述发生在那里的重大事件
教学重点中央红军的长征、遵义会议
教学难点分析红军被迫进行战略转移到红军取得长征胜利在原因上的反差

第13课 红军不怕远征难[说课教案][人教版]

第13课 红军不怕远征难[说课教案][人教版]

13课红军不怕远征难说课稿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红军不怕远征难》一课,下面我就本课的教学设想,从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过程、教学效果预设五个方面向大家作一个介绍。

一、说教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课是《中国历史》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的第13课的内容,它在国共十年对峙的历史进程中具有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特殊地位。

无论在本单元还是在整个中国近现代史乃至今天,都有着重大而深远的历史地位和历史意义。

2、教材内容:主要介绍了红军由于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导致红军战略转移的情况,主要包含了长征的开始、遵义会议、长征的胜利三个主要子目的内容,三个子目之间存在着递进关系。

根据上述内容我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3、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红军被迫战略转移的原因,红一方面军长征开始和三路主力红军胜利会师的时间,遵义会议召开的时间和主要内容,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红军长征的艰苦历程;培养学生分析概括和识图等能力。

2)过程和方法通过分析遵义会议前后红军所面临的不同革命形势,把握遵义会议的历史意义,从而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通过让学生概述红军长征的艰苦历程,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并结合“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路线图”,提高学生的读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中国共产党和人民军队发展的艰难历程,激发学生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人民军队的感情。

体会长征艰苦的历程中感受红军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和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认识长征精神的深刻内涵体会毛泽东、周恩来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革命的危急关头力挽狂澜的伟大魄力,感受伟大人格的力量。

4、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中央红军的长征与遵义会议(2)教学难点:长征这一历史事件的人物多(领导人多,参与长征的军队多),时间长,经历艰辛复杂,在一节课内学生很难理清其线索,这是本课的难点。

二、说教法:主要包括情景教学法、讨论法以及多媒体辅助教学法等三、说学法八年级的学生处于感性认识为主,向理性认识过渡的阶段,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3课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3课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3课《红军不怕远征难》导学案重点:中央红军长征、遵义会议。

难点:遵义会议、长征胜利的意义。

导学过程一、自主学习(阅读教材,标划知识点并记忆重点知识)1、长征的开始:原因:(阅读第一段概括)开始:年月,从出发初期受挫:战役,红军损失惨重2、伟大转折—遵义会议:时间:;地点:;内容:(从课本上划出并理解记忆)意义:(从课本上划出并理解记忆)3、遵义会议后红军长征的路线:四渡,打乱了敌人的追剿计划巧渡,跳出敌人的包围圈强渡飞夺翻过通过进入。

4、两次会师:(1)年月,会师(2)年月,红军三大主力在甘肃会师,宣告二万五千里长征胜利结束。

5、意义:(从课本上划出并理解记忆)二、合作探究,提升能力1、阅读知识链接,红军前四次反围剿结果如何?为什么?第五次反围剿结果如何?为什么?2、红军长征途中,遇到哪些困难和问题?3、在图中找到瑞金、遵义、吴起镇、会宁的位置,并说出在这几处发生的重要事件。

4、根据课文和地图画出红军长征的主要路线简图。

5、感悟长征:你认为长征精神是什么?三、达标检测1.中央红军开始长征是在:()A.1933年10月B.1934年10月C.1935年1月D.1935年10月2. 1934年,中央红军进行长征的主要原因是()A.第五次反“围剿”失败B.开辟新的根据地C.北上抗日D.把革命形势推向全国3.长征中,红军打乱敌人追剿计划的战役是:()A.四渡赤水B.渡过金沙江C.遵义会议D.强渡大渡河4.长征中红军跳出敌人包围的战役是:()A.冲破敌人四道封锁线B.四渡赤水C.渡过金沙江D.强渡大渡河5.标志着红军长征结束的事件是:()A.吴起镇会师B.红一和红四方面军会师C.红二和红四方面军会师D.三大主力红军会师6.红一方面军渡过下列江河的先后顺序是:()①湘江②乌江③金沙江④大渡河A.①②③④B.②③①④C.①③②④D.③④①②6下列党的会议中,第一次独立地解决了党自身的重大实际问题,成为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由幼稚走向成熟的是()A.中共一大 B.中共二大C.遵义会议 D.中共七大7.中国工农红军长征中三大主力会师的地点是:()A.遵义 B.甘肃会宁 C.井冈山 D.陕甘宁革命根据地8、阅读材料:“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

红军不怕远征难导学案教案

红军不怕远征难导学案教案

红军不怕远征难导学案教案Corporation standardization office #QS8QHH-HHGX8Q8-GNHHJ8八年级历史第13课红军不怕远征难导学案第13周序号 20吕纪勤孙桂玲学习目标知识目标:了解党中央和中央红军被迫进行战略转移的原因,掌握长征的路线、遵义会议及其意义;能力目标:通过引导学生探究红军被迫实行战略转移和红军取得长征胜利的原因,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阅读地图了解历史,从课文和插图中了解红军长征经过的主要省份、江河,形成清晰的时空概念,正确复述发生在那里的重大事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学习红军战胜艰难困苦、勇往直前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使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共产党、热爱人民军队,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教学难点、教学重点中央红军的长征和遵义会议是本课的重点本课的难点长征这一历史事件的人物多(领导人多,参与长征的军队多),时间长,经历艰辛复杂,在一节课内学生很难理清其线索。

学习方法:1、指导学生回忆、联系已学的四次反“围剿”知识,阅读开题字关于博古、李德错误的军事指挥及危害,分析胜利和失败的原因2、在学习战争、战役等有关军事斗争的历史时,指导学生一定要掌握读图、用图的基本要求。

本课要按长征路线,依次找到红军经过的省份、江河,找到重要的地名,了解发生在那里的历史事件。

3、在分析重大历史事件的意义时,要教会学生分析的方法,如比较、联系等。

要注意现实意义和深远意义,用发展的眼光去观察、审视历史。

4、组织、指导学生在课外欣赏毛泽东在长征时期写的其他诗词,观看反应长征的电影、电视剧和专题片等,并交流心得体会。

学习过程一、自主学习(一)长征的开始和遵义会议1、红军长征的原因:年月,蒋介石调集50万军队,对发动第五次“围剿”。

红军奋战一年,最后进行战略转移。

2、年月,党中央和中央红军八万多人离开中央革命根据地,向前进。

3、遵义会议:(1)时间:。

(2)内容:(3)历史意义:4、长征路线:四渡,打乱了敌人的追剿计划——渡过,跳出敌人的包围圈——强渡——飞夺——翻过——通过——进入。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3课 红军不怕远征难)教案 新人教版 教案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3课 红军不怕远征难)教案 新人教版 教案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3课红军不怕远征难》教案新人教版课题使用人编号课型新授课课时1课时主备人日期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能归纳得出红军被迫长征的原因;通过红军长征过程的学习,说出红军长征和遵义会议的伟大历史意义;在地图上简单描绘出红军长征经过的路线和经过的重要地点,并能说出在红军长征中发生的重要事件。

过程与方法:通过引导学生的探究红军被迫实行战略转移和红军取得长征胜利的原因,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结合阅读长征示意图,培养学生读图、填图的能力,引导学生运用地图了解红军长征经过的主要省份、江河,并能说出发生在那里的重大事件。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学习红军战胜艰难困苦、勇往直前的革命英雄主义,培养学生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人民军队、热爱祖国的感情,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重点长征的原因、经过、胜利的原因及意义;遵义会议的历史意义难点体会红军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认识中国革命的艰难曲折。

学法阅读、自主学习、以小组合作、探究学习为主,辅以阅读、欣赏。

教法以多媒体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以创设问题情境,调动学生有效参与课堂教学板书设计第13课红军不怕远征难教学过程环节知识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估时导入新课歌曲《长征》播放歌曲,问:歌描写的是中国革命史上哪一重要历史事件?把你以前知道的关于长征的故事讲给大家听。

你想了解红军长征的经过吗?让我们来学习第13课。

欣赏CD乐曲。

联系以前的知识讲故事激发兴趣3’落实课标理解课标讲述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故事,体会红军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认识中国革命历程的艰难曲折。

投放课标内容阅读课标内容明确学习目标1’解读课标同步探究过程指导自主探究组织展示交流,进行评价展示交流作出评价6’用教学课件出示问题:红军为什么要历尽艰难进行长征呢?分小组在阅读教材和讨论问题后汇报学习情况。

观看课件及其所链接的影视片段。

5’结合影片提出问题:为什么说遵义会议“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然后接着看演示课件。

人教版历史八(上)第13课 红 军 不 怕 远 征 难说课稿

人教版历史八(上)第13课  红 军 不 怕 远 征 难说课稿

人教版历史八(上)第13课红军不怕远征难说课稿各位评委、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3课《红军不怕远征难》,我将从说教材、说教法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说教学反思五个方面来说课。

一、说教材㈠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课是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新民主主义革命兴起”的最后一课,主要讲述了红军的二万五千里长征。

本课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进程中具有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特殊地位。

本课教材无论在本单元还是整个中国近现代史乃至今天,都有着重大的深远的历史地位和意义。

㈡教学目标1. 知识与能力:(1)了解掌握红军长征的原因、路线及其意义,遵义会议内容和意义。

(2)结合长征示意图,掌握红军长征经过的主要省份、江河,和途中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培养学生读图、填图的能力。

(3)引导学生探究红军取得长征胜利的原因,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2.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学习红军战胜艰难困苦,勇往直前的革命英雄主义,感悟长征精神,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感情,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㈢学情分析:八年级学生已具备一定的自学能力,对红军长征在课本、影视剧中有所了解,但对红军长征的原因、过程、结果等知识缺乏系统、深刻的认识。

依据学生这一情况,结合课程标准要求,我确定本课教学重、难点为;教学重点:中央红军的长征遵义会议长征精神教学难点:遵义会议的意义二、说教法学法1.说教法--- 新课标要求教师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促进者。

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究愿望,使课堂教学实现由重“讲”到重“学”的转变。

2.说学法---倡导以探究性学习为主的多样化学习方式。

通过以学生自主学习、分组合作探究讨论,启发学生思维,感悟新知。

三、说教学程序(四环节)1导入新课2学习新课3思维拓展4巩固练习1.导入新课(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播放《七律--长征》视频音乐,导入新课。

(二)引出问题1)视频音乐展现了我国历史上哪一重大历史事件?(2)红军为什么要进行长征?长征过程中经历了哪些艰难险阻? (4)为什么能取得长征的胜利?设计意图:以视频音乐、创设问题情境营造课堂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2.学习新课(一)分组合作探究、感悟新知:做法:将全班同学分成四个小组,依据导学问题,合作探究完成以下任务。

历史初二上人教新资料第13课红军不怕远征难教案

历史初二上人教新资料第13课红军不怕远征难教案

历史初二上人教新资料第13课红军不怕远征难教案一、教学目标二、1、知识与能力三、使学生掌握红军长征的路线、遵义会议及其伟大意义。

四、通过引导学生探究红军被迫实行战略转移和红军取得长征胜利的原因,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结合阅读长征示意图,培养学生读图、填图的能力,引导学生运用地图了解红军长征经过的主要省份、江河,并能说出发生在那里的重大历史事件。

五、2、过程与方法六、通过表演历史短剧、讲故事等多种形式,创设历史情景,增强学生情感体验,让学生在现实参与中进行自我教育;通过分组讨论,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精神和能力。

七、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八、通过本课的学习,引导学生学习红军战胜艰难困苦、勇往直前的革命英雄主义,培养学生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人民军队、热爱祖国的感情,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九、【二】教学重难点十、重点:1、中央红军的长征;2、遵义会议十一、难点:遵义会议的历史意义十二、十三、【三】教学过程十四、(一)导入新课十五、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第13课《红军不怕远征难》。

课文的标题选自毛泽东所作的一首名叫《长征》的诗,标题“红军不怕远征难”是诗的头一句。

(引导学生朗读《长征》一诗)这首诗概括了长征的艰难,赞扬了红军大无畏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这节课我们就来具体了解一下有关长征的历史。

十六、(二)讲授新课十七、1、长征的原因※让学生阅读课本P61.第一段,想一想:红军为什么要长征?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进行总结:国共第一次合作破裂以后,共产党人在各地纷纷发动武装起义,建立革命根据地,其中最大的一块是中央革命根据地,位于江西省,党中央在江西瑞金建立了中华苏维埃临时中央政府。

为了消灭红军,蒋介石调集兵力对革命根据地进行了多次大规模的“围剿”,前面四次“围剿”由于毛泽东等人采取了正确的作战方针,红军取得了反“围剿”的胜利。

1933年10月,蒋介石卷土重来,对革命根据地发动了第五次“围剿”。

这一次由于中共临时中央领导人博古、李德等人的错误指挥,红军奋战一年,没能粉碎敌人的“围剿”,最后只能被迫实行战略转移,离开中央革命根据地,开始长征。

八年级历史上第13课《红军不怕远征难》学案(人教新课标)

八年级历史上第13课《红军不怕远征难》学案(人教新课标)
C渡过金沙江D强渡大渡河
4、标志着红军长征结束的事件是:()
A吴起镇会师B红一和红四方面军会师
C红二和红四方面军会师D三大主力红军会师
5、红一方面军渡过下列江河的先后顺序是:()
①湘江②乌江③金沙江④大渡河
A①②③④B②③①④C①③②④
D③④①②
6、阅读材料:
材料一: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锁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更开颜。”
3.老师的问题:(大家分析讨论,群策群力,看谁表现更精彩)
(1)红军为什么要历尽艰难进行长征呢?
(2)红军在长征途中经历了哪些“艰”“难”“险”“阻”?

(3)“大渡河水仍在不停地咆哮,泸定桥的铁索还在悠悠摇荡,长征的脚步已离我们渐渐远去。它留给后人的是不尽的思索。有人说长征是一种精神,是一部史诗,它不仅影响着中国的命运,也是人类历史上的一个奇迹。”
(2)开始:年月,党中央和中央红军离开中央革命根据地,向进军,红军冲破敌人四道封锁线,渡过,但人员伤亡严重,只剩下三万多人。红军采取毛泽东的建议,向贵州前进,渡过,夺取贵州北部重镇。
2、遵义会议:
时间地点内容

3、遵义会议后红军长征的路线:
四渡,打乱了敌人的追剿计划——渡过,跳出敌人的包围圈——强渡——飞夺——翻过——通过
问:今天我们应该发扬哪些长征精神?
学习整理
熟读记忆
反馈练习
1、中央红军开始长征是在:()
A1933年10月B1934年10月
C1935年1月D1935年10月
2、长征中,红军打乱敌人的追剿计划是:()
A四渡赤水B渡过金沙江
C遵义会议D强渡大渡河
3、长征中红军跳出敌人的包围是:()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第13课学案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第13课学案



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 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 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 颜。 ——毛泽东《长征》 请回答:(1)红军“远征”的直接原因是什么?

(2)“金沙水拍云崖暖” “大渡桥横铁索寒”是 指红军长征途中的什么事? (3)使红军在长征途中由被动变为主动的主要原因 是什么?红军长征之“难”,主要是指什么? (4)谈谈你对“长征精神”的理解。



(二)合作探究: 1、看长征路线图,试着到黑板前来画出红军长征的 路线并说出在遵义会议后,红军经过哪些地方?发 生什么大事?并根据65——67页活动课三《模拟导 游——重走长征路》选题、选材,组内协作完成一 篇导游词。 2. 为纪念长征胜利70周年,某校准备举办一次以 “长征”主题实践活动,并设计了回顾长征、感悟 长征、见证“新长征”的系列活动,请你参加: (1)回顾长征 请写出红军长征途中经历的大事。 (2)感悟长征 你认为长征精神是什么?结合自身 实际谈谈如何继承和发扬长征精神?(一点即可) (3)见证“新长征”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是中 国发展中上的“新长征”。请写出你所知道的洗雪 百年国耻和特区经济腾飞的史
(三)课堂检测: 1、1934年,中央红军进行长征的主要原因是( ) A.第五次反“围剿”失败 B.开辟新的根据地 C.北上抗日 D.把 革命形势推向全国 2、开始确立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正确领导是在 ( ) A.中共一大上 B.遵义会议上 C.中共七大上 D.中共八大上 3、某学校决定在暑假组织学生进行“红色旅游”,重走长征路,感受 “长征精神”。根据所学知识,他们选择的正确路线应该是 ( ) A、瑞金——遵义——吴起镇——安顺场 B、瑞金——安顺场——遵 义——吴起镇 C、瑞金——遵义——安顺场——吴起镇 D、瑞金——吴起镇——安 顺场——遵义 4、红军三大主力会师;标志着二万五千里长征胜利结束。其会师地点在 ( ) A.陕北吴起镇 B.江西瑞金 C.甘肃会宁 D.贵州遵义 5、随州白云学校举行“重走长征路”活动课竞赛,张强同学准备在演讲 活动中再现下列历史场景。其中取材不当的是 ( ) A、四渡赤水河 B、飞夺泸定桥 C、翻越大雪山 D、井冈山 会师

第13课-红军不怕远征难-导学案[1]-2

第13课-红军不怕远征难-导学案[1]-2

第13课红军不怕远征难(导学案)八年级--------班姓名-----------温馨寄语:二万五千里长征,是一个奇迹,如果你能坚持,你更能创造奇迹。

一、学习目标1、能够说出长征的原因、经过,总结出长征的历史意义;2、记住遵义会议的时间、地点、主要内容及历史意义。

二、学习重难点重点:长征的原因和遵义会议的主要内容及意义。

难点:遵义会议的历史意义。

三、前置自学:阅读课本59—62页。

(自主学习,充分准备,牢固记忆)1.原因:红军失败,被迫进行。

2.开始:年月,党中央和中央红军离开中央革命根据地,从出发开始长征。

红①红军向湘西前进,冲破了敌人的,渡过湘江,损失过半。

②红军改向贵州前进,渡过夺取。

军时间:年月,2.经③遵义内容:解决了,取消了。

不会议肯定了 , 增选。

过意义:遵义会议确立了,怕这次会议挽救了。

④遵义会议以后,红军四渡,打乱了。

远⑤红军巧渡,跳出了。

⑥红军强渡,飞夺。

征⑦红军又翻过大,通过,进入甘肃。

①年月,党中央和方面军到达革命根据地的。

难 3.胜利②年月, 方面军和方面军,到达 ,同前来的方面军会师.红三大主力回师,标志着。

4.长征的意义: ,。

三、展示交流(对桌相互检查)四、合作探究(1)长征是艰苦卓绝的,但红军却完成了,你认为长征胜利完成的原因有哪些?(2)学习遵义会议时提到它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你是如何理解的?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中央电视台2006年4月9日报道:中央电视台《我的长征》大型电视行动今天正式启动。

行动以重走长征路为主线,通过记者和志愿队员的亲历,回顾历史,体验和感受长征的艰辛和豪迈,展示长征沿途的新变化。

材料二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三军过后尽开颜。

——毛泽东《七律.长征》“苦不苦,想想红军二万五;累不累,看看革命老前辈。

”(1)红军为什么被迫开始长征?从哪一年开始?(2)在长征途中中共召开一次什么重要会议?这次会议确立了以谁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有何重要历史意义?(3)“三军过后尽开颜”的标志是什么?(4)重走长征路,发扬长征精神,在今天的和平年代里,我们应该如何继承和发扬长征精神?五、当堂测试(一)选择题:1.某校历史兴趣小组利用假期要实地考察红军长征的出发地,他们应该去( )A.江西瑞金B.贵州遵义C.陕北吴起镇D.甘肃会宁2.确立了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的事件是( )A.八七会议B.中共二大C.遵义会议D.三湾改编3.长征红军跳出敌人包围圈是在( )A.四渡赤水河B.渡过金沙江C.强度大渡河D.翻越大雪山4.红军长征中发生的下列事件,按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四渡赤水河②夺取遵义③翻越大雪山④飞夺泸定桥A.①②③④B.②①④③C.④③①②D.①③④②5.长征胜利结束的标志是( )A.遵义会议B.中央红军到达陕甘C.飞夺沪定桥D.红军三大主力会师6.遵义会议事实上确立了毛泽东在全党的领导地位,主要理由是( )A.结束了王明“左”倾错误在中央的统治B.取消了博古、李德的军事指挥权C.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主张,并将军事指挥权交给他D.选举毛泽东为中央最高负责人(二)材料: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13课 红军不怕远征难导学案 新人教版

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13课 红军不怕远征难导学案 新人教版

《红军不怕远征难》导学案【学习目标】1.掌握党中央和中央红军被迫实行战略转移的原因。

理解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2.掌握长征的路线、结果及意义。

3.握遵义会议的时间、内容和历史意义。

【基础梳理】初读正文、勾划要点、完成填空:一、长征的开始和遵义会议1.长征的原因由于中共临时中央负责人的错误指挥,导致第五次反“围剿”失利。

党中央被迫放弃中央革命根据地,进行战略转移。

2.遵义会议(1)时间:_______年1月(2)内容:集中全力解决博古等人在军事上和组织上的错误,取消了博古在军事上的指挥权,肯定_______的正确主张。

会后确定军事上由毛泽东、周恩来等负责指挥。

(3)意义:遵义会议确立了以_______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这次会议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二、长征的胜利1.遵义会议以后,在毛泽东领导下,红军声东击西,四渡赤水河,打乱了敌人的追剿计划,然后急行军渡过_______。

从此,红军跳出了敌人的包围。

接着,红军北上,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翻过高耸人云、白雪皑皑的大雪山,通过杳无人烟、一望无际的草地,进入甘肃。

2.吴起镇会师:1935年10月,党中央和红一方面军历经艰难险阻,终于到达陕甘根据地的吴起镇,与陕北的红军胜利会师。

3.长征的胜利结束:_______年_______月,红二方面军和红四方面军长征到达_______,同前来接应的红一方面军胜利会师。

红军三大主力会师,宣告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胜利结束。

4.长征的意义:红军长征的胜利,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消灭_______的企图,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干力量,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新知探究】【探究问题1】长征精神?【课堂小结】要求:根据课堂老师讲解示范,自主完成梳理完成知识结构。

【当堂达标】快速完成教师在课堂上提供的当堂达标题,检测本课学习效果。

参考答案【基础梳理】一、2.(1)1935(2)毛泽东(3)毛泽东二、1.金沙江3.1936;10;甘肃;红军【新知探究】结合《红军不怕远征难》优教课件,解决本环节问题。

【2024版】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导学案第13课--红军不怕远征难

【2024版】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导学案第13课--红军不怕远征难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导学案第13课__红军不怕远征难第13课红军不怕远征难学习目标:1、知识目标:要求学生掌握红军长征的原因、经过、结果、意义和长征的转折点遵义会议。

2、能力目标:结合阅读长征示意图,培养学生读图、填图的能力,引导学生运用地图了解红军长征经过的主要省份、江河,并能说出发生在那里的重大历史事件。

2、情感教育和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引导学生学习红军战胜艰难困苦、勇往直前的革命英雄主义,培养学生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人民军队、热爱祖国的感情,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学习重点和难点学习重点:中央红军长征的主要经过,遵义会议学习难点:长征胜利的意义。

导入新课在小学、初中的语文课上,同学们一定学习过《丰碑》《金色的鱼钩》《七根火柴》《草地的晚餐》等故事。

你知道这些故事的历史背景吗?这些故事给了你怎样的感受?“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1)你听过这首诗吗?知道作者是谁吗?(2)这首诗描写了中国革命史上哪一次最艰苦的斗争?(3)诗中反映出红军长征克服了哪些艰难险阻?(4)诗中的“三军”是什么意思?这场斗争的胜利有什么历史意义?强渡大渡河红军战士雕像遵义会议会址在中国共产党的革命史中,有一次关系到中华民族及党的命运的生死攸关的会议,这个会议就是在长征途中召开的。

你知道是什么会议吗?这次会议后,长征中的红军的命运发生了怎样的改变?红军最后胜利会师了吗?让我们带着这一个个问题,进入《红军不怕远征难》这一课的学习吧!自主学习:(学生带着以下问题自学。

时间:15分钟)(阅读“长征的开始和遵义会议”一目,完成1—7小题。

)1、____年_____月蒋介石对根据地发动第五次“围剿”,由于____和___的错误指挥,红军被迫进行战略转移。

2、____年____月,中央红军开始长征3、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党中央被迫放弃,进行战略转移。

第13课 红军不怕远征难 导学案

第13课     红军不怕远征难 导学案

第13课 红军不怕远征难第一环节——目标导学(2分钟)1.掌握长征的原因、经过、结果、意义;遵义会议召开、内容及意义等基础知识;2.学习长征中红军战士不怕牺牲、勇于战胜困难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第二环节——自学质疑(10分钟)旧知识巩固:1.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革命是从 年 起义开始。

在 起义后,毛泽东决定转兵 ,建立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革命根据地,并通过 确立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权。

2. 年,毛泽东与 率部在井冈山会师,建立了中国工农红军的第一支坚强队伍 。

知识点一 长征:1.长征的原因: 年,蒋介石调集50万大军对 进行第 围剿,由于党中央 、 的错误指挥,导致反围剿失败,被迫进行 ,开始长征。

2.长征经过: 年 月,党中央和中央红军离开 向湘西进发。

渡过 后红军损失过半,毛泽东提出转兵 。

红军渡过 ,夺取贵州重镇 ,四渡 ,打乱敌人围追堵截计划,渡过 ,跳出了敌人包围圈,接着红军北上,强渡 ,飞夺 ,翻 ,过 ,进入 。

年10月,党中央和 到达 革命根据地的 与陕北红军会师; 年10月, 、 与接应的红一方面军在甘肃 会师,宣告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胜利结束。

3.长征胜利的意义:长征的胜利粉碎了 的企图,保存了 和 的基干力量,是中国革命 。

知识点二 遵义会议1.召开及内容: 年 月,贵州遵义举行政治局扩大会议。

①会议集中全力解决 等人在 和 上的错误,取消其军事指挥权;②肯定 的正确主张;③会后确定 和 等人的军事指挥权。

2.意义:遵义会议确立了以 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这次会议挽救了 、 挽救了 ,挽救了 ,是党的历史上 的 。

第三环——互助探究(10分钟)1.红军为什么要长征?2.我们青少年应该学习长征中红军的哪些精神?3.说出长征的路线;第四环节——展示评点(12分钟)第五环节——达标巩固(6分钟)1.长征的起止时间是A 、1933年10——1935年10月B 、1934年10月——1936年10月C 、1935年10月——1936年10月D 、1933年10月——1936年10月2.长征中毛泽东改变了革命局势的重要贡献是A 、向湘西进军B 、提出转兵贵州C 、召开遵义会议D 、飞夺泸定桥3.红军长征胜利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的含义是A 、国民党不再围剿红军B 、保存了革命的基本力量C 、全国革命取得胜利D 、革命工作重心发生重大变化4.下列党的会议中,第一次独立地解决了党自身的重大实际问题,成为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由幼稚走向成熟的是A 、中共一大B 、中共二大C 、八七会议D 、遵义会议5.有关红军长征的意义表述不准确的是A 、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B 、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消灭红军的企图C 、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干力量D 、为争取革命新局面的到来创造了条件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导学案第13课红军不怕远征难

导学案第13课红军不怕远征难

历史导学案八年级班级: 姓名:
四个十月:
四、拓展延伸:(课后自助学习)
1、长征胜利的原因?
(1) 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
(2) 红军战士坚定的革命信念,大无畏的革命精神;
(3) 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

2,长征精神的含义?
(1)顾全大局,严守纪律,民族利益高于一切的爱国壬义精神;(2)不怕困难,不怕牺忸百折不挠,勇往直前,坚忍不拔,瓯苦奋斗的精神;
(3)同人民群众生死相依、患难与共的精禅;
(』)众志成城,团结互助的团队椅神;
(5)坚信正义事业必胜的精神;
(6)大无畏的革命英施主义精神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人教初中历史八上《13 红军不怕远征难》word教案 (6)

人教初中历史八上《13 红军不怕远征难》word教案 (6)

第13课红军不怕远征难●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掌握红军第五次反“围剿”的失利及其原因。

2.掌握红军长征初期的情况(遵义会议前)。

3.掌握遵义会议的情况及意义。

4.掌握长征的路线、胜利及意义。

能力目标1.通过引导学生探究红军被迫实行战略转移和红军取得长征胜利的原因,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2.结合阅读长征示意图,培养学生读图、填图的能力,引导学生运用地图了解红军长征经过的主要省份、江河,并能说出发生在那里的重大历史事件。

德育目标1.通过对红军长征的原因及遵义会议后红军走上正确道路的原因的分析,使学生认识中国革命道路的曲折性。

2.通过本课的学习,引导学生学习红军战胜艰难困苦、勇往直前的革命英雄主义,培养学生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人民军队、热爱祖国的感情,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教学重点1.中央红军的长征。

2.遵义会议。

●教学难点1.第五次反围剿失利的原因。

2.红军长征胜利的意义。

●教学方法1.讲解法。

对于红军前四次反围剿的历史及第五次反“围剿”失利的原因,主要靠教师讲解。

2.比较法。

把红军前四次反围剿的战略战术和第五次反“围剿”的战略战术作一个对比,有利于学生对红军长征原因的理解。

3.情景教学法。

通过对地图的充分利用,让学生自己去“重返长征路”,找到中央红军经过的省份,越过的山脉、江河,真正体会红军经历的万水千山的艰难历程。

4.讨论法。

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5.故事穿插法。

通过讲红军长征的故事加深学生的印象。

6.音像辅助法。

●教具准备1.投影仪。

2.有关红军长征的音像资料及相关设备。

3.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示意图。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导入语例示一]同学们,请大家一齐来读课本导入框中毛泽东的这首七律《长征》诗: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这首诗最早见于1937年10月英国伦敦戈兰公司出版的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编著的《红星照耀中国》第五编《长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3课红军不怕远征难
【课程导入】
在小学、初中的语文课上,同学们一定学习过《丰碑》《七根火柴》《草地的晚餐》等故事。

你知道这些故事的历史背景吗?这些故事给了你怎样的感受?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1)你听过这首诗吗?知道作者是谁吗?
(2)这首诗描写了中国革命史上哪一次最艰苦的斗争?
(3)诗中反映出红军长征克服了哪些艰难险阻?
(4)诗中的“三军”是什么意思?这场斗争的胜利有什么历史意义?
强渡大渡河红军战士雕像
遵义会议会址
在中国共产党的革命史中,有一次关系到中华民族及党的命运的生死攸关的会议,这个会议就是在长征途中召开的。

你知道是什么会议吗?这次会议后,长征中的红军的命运发生了怎样的改变?红军最后胜利会师了吗?
让我们带着这一个个问题,进入《红军不怕远征难》这一课的学习吧!
【知识网络】
【学习探索】
1.某旅行社准备推出一条“红色之旅”的线路,目的是让游客“重走长征路,学习革命史”。

如果你是这家旅行社的决策者,你准备怎样设计这条线路?重点应推出哪几个景点?
2.遵义会议挽救了党和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是党的历史上一次生死攸关的会议。

请结合当时的革命形势和遵义会议的内容,谈谈你对这次会议的认识。

3.同学们听说过很多有关长征的故事,试着举办一场长征故事会,讨论一下你心中的“长征精神”是什么?
【自我测评】
一、选择题
1.下列事件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一组是()
①四渡赤水②遵义会议召开③渡过乌江④强渡大渡河
A.①②③④B.②③①④C.③②④①D.③②①④
2.在长征中,中国工农红军三大主力胜利会师的地点是()
A.遵义B.会宁C.吴起镇D.陕甘宁革命根据地
二、读图题
识读《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示意图》,数一数红军长征经过了哪些省份?渡过了哪几条大江大河?翻过了哪几座大山?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示意图
三、看图说话
你能否根据这几幅图来说一说红军长征途中遇到过哪些困难?
红军长征途中吃过的野菜泸定桥
大雪山水草

【资料下载】
长征中的战争艺术
这一史诗般的逃亡,行程约6 000英里,在大约一年的时间里翻越十几座大山,跨越了二十几条河流。

历史上很少有意志征服环境的伟绩能与之相比,历史也不能提供一个更好的不间断的即时行动的例子。

指挥艺术的最高境界,莫过于调动敌人而不被敌人所调动。

毛泽东正是这样一位杰出的统帅。

在长征途中,他不仅善于指挥弱小的红军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与强敌作战,而且善于指挥和调动敌人,从而在战争舞台上导演了一幕幕有声有色威武雄壮的活剧,创造了中国革命战争史上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光辉典范。

……遵义会议前,“左”倾错误领导者把战略转移变成大搬家,中央机关携带的大批辎重,成了红军的沉重负担,队伍拥挤,行动缓慢,削弱了部队的机动能力,以致在湘江战役中遭到严重损失。

遵义会议上,毛泽东明确提出,在作战形式上必须由阵地战向运动战转变。

在毛泽东的指挥下,红军纵横驰骋于四
川、贵州、云南、西康广大地区,以高度的机动作战调动敌人,从被动中争取主动,创造战机,出其不意地打击敌人。

他善于处理“走”与“打”的关系,既反对消极避战的逃跑主义,又反对同强敌进行决战的冒险主义;既做到避实就虚,又敢于在必要时打好硬仗,击中敌人要害,以打破强敌堵截,扫除前进道路上的障碍;该走就走,该打则打,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就走,在有利条件下求得作战的胜利。

【思维拓展】
1935年10月,中央红军经过长征胜利到达陕北吴起镇。

为了不把敌人带进根据地,彭德怀指挥红军将追敌一举击溃。

战斗结束后,毛泽东赋诗一首:“山高路险沟深,大军纵横驰奔。

谁敢横刀立马,唯我彭大将军。

”彭德怀收到这首诗后,把诗的末句“唯我彭大将军”改为“唯我英勇红军”,然后将原诗送还了毛泽东。

你能谈谈“我英勇红军”在长征途中克服了哪些困难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