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网络舆情的监测与搜集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
舆情信息的搜集
一、舆情案例的搜集
舆情案例是舆情需求主体以典型案例方式了解舆情特点、探究舆情规律的重要舆情信息形态。通过 舆情监测系统平台中的“按热度排列”功能,能够发现某时段内传播热度相对较高的热点舆情事件, 以此确定案例信息搜集的基本线索。 确定案例线索之后,可以分别设置专项舆情事件,将数据库中有关该事件的信息集中呈现,然后搜 集相关数据信息。 舆情走势、信源结构、热点信息、舆情观点
不同的组合策略,栏目呈现的结果大相径庭。栏目内总会有一部分关联度不高的信息被提取过来。
必须通过完善关键词的遴选和组合策略,提高所提取信息的准确率。二是适宜。栏目涵盖的时段并 非越长越好,时段太长意味着对系统计算资源的浪费,实践中以最近3~5日为宜。
三、设置专项事件
当一起比较重要的舆情事件发生之后,人们往往希望对该事件的舆情最新发展状况和总体走势进行 连续追踪,监测该事件舆情酝酿、扩散、平息的全程面貌,这时候就需要在舆情系统平台中进行专 项事件设置。 专项事件设置,实质是在舆情系统平台中对某一事件进行的专题式舆情信息集中呈现,目的是方便 舆情监测人员实时了解围绕该事件而在互联网上新增加的新闻报道、媒体评论、博客文章、论坛网 贴、微博博文等网络信息。
第六章
网络舆情的监测与搜集
导言
上一章我们介绍了网络舆情监测技术,但技术仅仅是手段,将舆情监测技术应用到实际的舆情监测 中去才是关键。本章我们将介绍网络舆情监测与搜集活动的基本流程、方法和原则。
CONTENTS
1
网络舆情监测的基本要素
2 3
4 5
网络舆情信息采集
网络舆情监测的操作流程
舆情信息的搜集
网络舆情监测的工作机制
1
网络舆情监测的基本要素
一、网络舆情监测的特点及优势
(一)网络舆情监测的特点 信息存续性相对稳定: 传统的舆情,靠人际传播,口说耳听,辅以传统的文字、声音、图像形式,不方便保留,存续性较 差。而网络舆情的存续性却相对稳定,人们发布在网络上的文字、图片和视频信息,能较长时间地
五、敏感信息预警
舆情需求方一般会要求,对于那些关系重大的舆情信息,要在监测到之后尽快通知其知晓。因此, 一般的舆情监测活动都设置了“敏感信息预警”的环节。 比较优秀的舆情监测分析系统平台一般都会有舆情预警功能模块。首先,用能够覆盖负面信息特征 的关键词组合,对“敏感信息”进行规定,监测系统会将符合敏感信息特征的网络信息集中起来, 并计算每条信息的转发频率。其次,监测分析系统平台的预警功能模块,与短信系统、电子邮件系 统对接,当符合条件的敏感信息转发频率达到规定的数值时,该条信息便被通过短信、电邮的形式 发送给信息接收者。
从事非营利性社会服务活动的社会组织。
基金会是指利用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捐赠的财产,以从事公益事业为目的,按照本条例的规 定成立的非营利性法人。
二、网络舆情的需求主体
(四)社会名流 网络舆情服务对个人来说也是十分重要的,尤其是政界要员,企业界、演艺界、体育界的明星大腕, 凡是那些把公众影响力作为自己事业基础的知名人士,都十分注意公众形象的塑造。他们会在公关 公司、经济公司、专业舆情监测机构帮助下,获取公众舆论状况,一手营造、扩大正面影响,另一 手则忙于对那些由负面舆情造成的形象损毁进行修复和再造。
一、网络舆情监测的特点及优势
(二)网络舆情监测的优势 与传统的舆情监测方式相比较,网络舆情监测显示了更多的优势: 一是监测手段先进。传统的舆情监测手段技术落后,效率较低,而网络时代的舆情监测则基于新媒 体技术,依托信息挖掘和数据库工具,高效率获取舆情信息,保效率地分析判断。
二是监测范围广。传统的舆情监测由于技术手段落后,只能在局部采取抽样方式和访谈方式,这决
二、信息采集策略
(一)自主采集 所谓自主采集,就是网络舆情监测主体在搭建舆情监测分析系统平台之后,在本地系统中设置信息 采集引擎,设定信息采集的站点范围,开展网络舆情信息采集工作。 自主采集的优势,一是能把握信息采集的主动性、自主性,可以根据需要随时改变监测方向和范围,
并且每个采集站点都做到了精确,从而使数据库中有效信息所占比例较高。二是数据库中的总体数
三、网络舆情监测的不同要求
(一)侧重媒体热度 有的需求主体想获知的是媒体对其所开展活动的报道热度。为这部分舆情需求主体提供的舆情监测 服务,要全面反映媒体对其重要事项报道的数量,列出代表性媒体的报道在网络上形成二次传播的 热度情况等。 (二)侧重负面信息 正面信息的传播与评论情况、负面信息的传播与评论情况都是网络舆情的组成部分。但有的舆情需 求主体更侧重于对负面舆情的掌握和了解。在多数情况下人们都把舆情等同于负面信息和负面议论。
以便判断社会公众的总体舆情态势,作为决策的参考。
三、网络舆情监测的不同要求
(五)侧重具体案例 有时候,人们并不需要了解常规的、经常发生的舆情信息,而是希望着重对具有典型意义的舆情事 件加以深入剖析,获知舆情发生、发展、变化的特点和规律,作为未来工作的参考。 (六)侧重舆情数据
当一个机构需要对某个时期的相关舆情做总体分析时,舆情数据就是特别需要的信息。多角度、多
网络舆情监测日益成为各类机构探知相关舆情的主要方式。人们成功地探索出了开展网络舆情监测 的工具平台和基本方法。网络舆情监测是网络时代的舆情监测活动,它以网络环境下的舆情作为监 视和检测对象,借助专业的网络数据挖掘平台,以科学的方法采集舆情信息,搜集舆情数据,作为 分析研判舆情的依据,进而及时发现网络上相关舆情的发生、发展、变化情况,服务于各类舆情需 求主体。
四、发现微博热点
微博用户数量庞大,有数亿之多,舆情监测系统平台难以将所有微博账户均纳入监测范围。事实上, 微博用户总数虽然庞大,但活跃用户一般只占一定比例。 因此,舆情信息数据推送机构采取的微博信息采集策略是,将活跃用户中的最有代表性的那部分用 户作为大数据样本,列为舆情监测对象。监测样本的数量一般在1000万~3000万之间。这个数量足 以反映微博平台的舆情动态。
企业对舆情服务的需求来自多个方面:一是企业随时需要了解自己的产品或者服务在市场上的反应;
二是企业随时需要知道竞争对手的市场表现;三是当有相关的突发事件发生时,企业希望掌握各方 反应和评论情况,以便有的放矢地做好危机公关。
二、网络舆情的需求主体
(三)社会组织 社会组织是指在民政部门正式注册登记的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和基金会等组织的总称。 社会团体是指中国公民自愿组成,为实现会员共同意愿,按照其章程开展活动的非营利性社会组织。 民办非企业单位是指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其他社会力量以及公民个人利用非国有资产举办的,
设置关键词的两个基本方面:
第一,要设置好关键词汇,做到搜集全面,分类清晰,便于取用。还应该注意对关键词的动态管理, 当有新的事件发生的时候,或者当某类业务在实践中有了新发展、在政策层面有了新规定的时候, 一般都会增加相关关键词。对于这些新增词汇,要及时归纳到关键词序列中去。 第二,要时刻做好关键词组合搭配的训练。标示标题和正文的特征应分别使用什么关键词,标题特 征与正文特征是“或然”关系还是“并立”关系,标题或正文中的关键词相互之间的逻辑关系究竟 怎样设定,这些既有规律可循又是灵活变化的。只有机动把握,融会贯通,才能把所需要的舆情信 息描述准确,尽可能多地命中有价值的信息,尽可能大地提高有效信息所占比例。
四、网络舆情的需求调研
了解需求对象的业务 了解需求对象的服务方向 确定舆情需求清单 对需求的动态把握
五、舆情监测的原则
需求导向 客观真实 技术优先 服务至上
2
网络舆情信息采集
一、站点筛选
舆情信息采集工作是通过软件应用平台实现的。舆情监测系统中的采集模块不间断地巡回扫描所设 定站点,一旦发现新增信息就立即采集,放入数据库。但是具体应该扫描哪些站点,要根据实际需 要进行筛选和设定,尤其是当选择自主采集策略的时候。站点筛选相当于传统的抽样调查工作中确 定抽样范围的环节,即决定要在什么范围抽取样本。 确定具体范围的站点选择:适合于舆情需求内容种类较为单纯的情况 不确定范围的站点选择:不确定范围的站点选择,并非舆情监测工作不需要设定采集信息的范围, 而是指舆情需求主体不能明确提出信息来源,需要舆情服务机构根据需求主体的实际需要灵活机动 地设置。
维度的舆情数据搜集和整理,可以科学地呈现媒体和公众对某项工作阶段性的传播和评论的状况, 间接反映出该项工作的进展程度,有助于舆情需求主体的总体把握。
(七)综合舆情需求
在多数情况下,舆情需求主体对舆情信息的需要是综合性的,希望了解的网络舆情信息涵盖了上述 舆情类型的多个方面。当前,综合性舆情信息需求正逐渐成为舆情需求的主流。
一、设置关键词
用关键词描述网络信息的特征,就是要描述某类信息的标题特征和正文特征,亦即通过关键词设置, 标示出含有某些关键词的标题和含有某些关键词的正文。具体有如下两种基本情况: 一是信息的标题中含有某些关键词或者正文中含有某些关键词的信息; 二是信息标题中含有某些关键词同时正文中含有某些关键词。
3
网络舆情监测的操作流程
一、设置关键词
开展网络舆情监测活动比较核心的一环是设置关键词。网络舆情信息的特征需要用关键词来描述。 为了将符合某种特征的舆情信息集中提取出来,要通过数据库软件平台,对该信息的特征进行描述 和限定。 关键词的设定和管理就成了舆情监测工作的一个关键。如果关键词设定准确,配置科学,那么所提 取的数据准确率就高,舆情分析的结论就更接近真实状况;反之,所提取的数据准确率就低,舆情 分析得出的结论与真实情况之间的差距就大。
定了监测范围的有限性;而网络时代的舆情监测得益于监测手段的进步,可以对整个网络进行大数 据采样监测,不受空间范围的约束。
三是监测效率高。网络时代的舆情监测能在很短的时间内迅速采集到数据,并迅速对采集到的数据
进行分析处理,当然这也是得益于新媒体时代数据处理技术的飞速进步。
二、网络舆情的需求主体
(一)党政机构 在我国,党政机关是掌管公共权力、具有公共事务管理职能的各类机构。作为网络媒体的应用者、 受益者,党政机关已经普遍地把网络作为发布信息、塑造形象、开展工作的平台。 (二)企业单位
三、网络舆情监测的不同要求
(三)侧重具体评价 有的舆情需求主体希望掌握的是网络上人们对某一事件的具体评论观点是什么。如果是肯定性评价, 那么具体肯定了哪些方面、哪些环节,为什么会持肯定意见;如果是否定性评价,那么具体否定了 哪些方面、哪些环节,为什么会持否定意见。 (四)侧重公众情绪 一起引发公众舆情爆发的事件发生之后,公众主流情绪是怎样的?是高兴还是愤怒?是平静还是激 动?是赞成还是反对?是喜欢还是厌恶?舆情需求主体在第一事件迫切想知道的是公众的情绪状态,
二、设置系统栏目
在舆情监测分析系统平台中,对于日常舆情信息的监督检测是以栏目形式呈现的。以栏目形式呈现, 查看起来很方便。即便是舆情需求机构的非专业人员,也能很方便地通过栏目查看舆情变化。 设置系统栏目,是通过适当的关键词组合设置,把某一类别的信息集中呈现出来。 设置系统平台各栏目,需要遵循两个原则:一是准确。配置关键词要尽可能准确。不同的关键词,
据有效信息比例高,有利于节约存储空间,提高数据库处理数据百度文库速度。
二、信息采集策略
(二)数据推送 实力较强的网络舆情监测系统平台服务商,在打造舆情监测平台的同时,也会提供舆情信息数据推 送服务。所谓舆情信息数据推送,就是以数量众多的服务器作为信息采集引擎和存储库,对数万个 站点进行不间断扫描,实时采集选定站点的新增信息,存入数据库,并实时推送到客户的数据库。 舆情监测服务机构选择这种舆情信息数据推送服务,意味着主要依靠推送来的舆情信息数据进行监 测与分析。
保留在服务器上,持续存在。
信息可检索性强: 借助专业的网络信息采集、分析平台,可以准确地检索到专题网络舆情信息,并进行以大数据为基 础的分析研究。而传统舆情由于信息介质的局限,很容易消失,无法进行大数据检索与分析。
一、网络舆情监测的特点及优势
(一)网络舆情监测的特点 可信度高: 网络舆情搜集的信息量大,可以直接作为分析的数据基础,舆情分析的科学性更强、准确度更高。 而传统舆情的信息数据量有限,只能对数据抽样并结合典型个案进行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