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部带状疱疹35例治疗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眼部带状疱疹35例治疗分析
摘要目的探讨眼部带状疱疹的临床特点、鉴别诊断及综合治疗。
方法回顾性分析总结35例因眼部带状疱疹住院患者临床资料。
结果35例患者经过治疗7~12 d治疗,34例病情基本痊愈,1例因病发脑炎转神经内科治疗后痊愈。
7例患者遗留眼睑前额部皮肤瘢痕,占20%,18例患者遗留神经痛,占51.4%(持续3~6个月),12例患者局部眼睑及结膜发痒及皮肤知觉减退,占34.3%,角膜炎角膜溃疡痊愈遗留角膜云翳5例,占14.3%,虹膜炎症反应静止。
青光眼及一过性高眼压得到控制眼压恢复正常,2例遗留视神经萎缩。
结论眼部带状疱疹发疱以前疼痒为主,眼部并发症多,有疼痛、瘢痕、骚痒及视功能损害等后遗症,该病容易误诊,应尽早确诊,综合治疗,防止并发症及后遗症。
关键词带状疱疹;眼部;并发症
近年来病毒感染性疾病逐渐增多,眼部带状疱疹也有增多的趋势,因其发病后症状痛苦,眼部并发症多,留下后遗症几率高,其治疗也逐渐引起眼科医师的重视,选取2011年1月~2014年8月本科共收治眼部带状疱疹患者35例为研究对象,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2011年1月~2014年8月本科收治的眼部带状疱疹患者35例病例中,男15例,女20例,均为单眼发病,其中右眼19例,左眼16例,发病年龄18~91岁,平均年龄(56.2±8.8)岁。
1. 2 发病诱因感冒后出现4例,近期熬夜劳累6例,患恶性肿瘤化疗、放疗后2例,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携带者1例,原因不明者22例。
1. 3 前驱症状(出疹前表现)全身情况:全身畏寒发热8例,占2
2.9%,乏力不适食欲不振11例,占31.4%;眼部出现畏光流泪,结膜充血刺激症状13例,占37.1%;眼睑及前额部皮肤瘙痒者9例,占25.7%;全部患者病侧眼部前额及鼻根部头部疼痛,病变区域及头部疼痛35例,占100.0%,其中疼痛不能忍受者11例,占31.4%,神经痛出现2~5 d后病变部位出现疱疹。
1. 4 临床表现病变部位(出疹部位):35病变累及三叉神经第一支,出疹区域:眉弓上睑同侧鼻根部者35例,波及睑缘及球结膜者8例,波及同侧头皮发迹区10例。
1例同时侵犯第二支,病变波及下睑上唇及同侧上腭。
病变区出现疼痛,皮肤红肿,出现不同程度的疱疹,疱疹呈簇状早期透明,大小不一,随病程进展,疱疹破溃融合,结痂。
18例患者有畏光流泪症状,眼球混合充血,占51.4%;30例患者皮肤局部有瘙痒,占85.7%;16例患者测眼压高在21~60 mm Hg
(1 mm Hg=0.133 kPa)之间,其中持续3~7 d出现一过性高眼压者13
例,占37.1%,并发青光患者3例,瞳孔散大,角膜雾状水肿,虹膜萎缩,眼压不易控制,视力受损者达8.6%;11例出现前方闪辉(+),角膜后(KP+),并发虹膜炎达31.4%,10例出现角膜炎角膜溃疡达28.6%,1例出现头疼,精神差,后转神经内科腰穿证实并发病毒性脑炎,达2.9%。
1. 5 治疗所有患者入院后均查血常规、尿常规,肝、肾功能,血糖、免疫四项等实验室检查。
60岁以上患者行心電图、心脏彩超、胸片等必要检查。
根据病情给予抗炎、止疼、镇静:口服吲哚美辛片,或布洛芬片同时加用西咪替丁,西咪替丁除保护胃黏膜外,还具有抗病毒作用,安定片
2.5 mg,2次/d口服。
抗病毒:阿昔洛韦膏涂抹眼睑、前额及鼻根部疱疹区皮肤,静脉滴注阿昔洛韦针,阿昔洛韦500 mg加入生理盐水500 ml静脉滴注,8 h/次。
营养神经:甲钴胺针500 ng,1次/d肌内注射或静脉滴注。
提高免疫力:干扰素100 mg隔日1次肌内注射,共3次。
如果合并角膜炎、角膜溃疡给予按单疱病毒性角膜炎性质治疗,促进愈合,给予贝复舒眼药水,左氧氟沙星凝胶、1%阿托品凝胶点眼。
合并青光眼者给予噻吗心胺眼药水点眼,20%甘露醇静滴以降眼压药物应用。
合并虹膜炎者如角膜无溃疡给含激素眼药复方妥布霉素眼药水点眼及普拉洛芬眼药水点眼。
2 结果
35例患者经过治疗7~12 d治疗,34例病情基本痊愈,1例因病发脑炎转神经内科治疗后痊愈。
7例患者遗留眼睑前额部皮肤瘢痕,占20%,18例患者遗留神经痛,占51.4%(持续3~6个月),12例患者局部眼睑及结膜发痒及皮肤知觉减退,占34.3%,角膜炎角膜溃疡痊愈遗留角膜云翳5例,占14.3%,虹膜炎症反应静止。
青光眼及一过性高眼压得到控制眼压恢复正常,2例遗留视神经萎缩。
3 讨论
水痘及带状疱疹是由同一病毒,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ZV)所引起的两种不同表现的疾病,原发感染为水痘,潜伏在感觉神经节的VZV再激活引起带状疱疹,带状疱疹多见于成年人,90% 病例为50岁以上老年人或有慢性疾病及免疫缺陷者。
其特征为沿身体单侧感觉神经相应皮肤节段出现成簇的疱疹,常伴局部神经痛[1]。
据报道有20%~72%的带状疱疹患者眼部受累,即发生眼带状疱疹(HZO)[2]。
HZO是VZV侵及三叉神经第Ⅰ支(眼神经)分布区的皮肤区域出现集簇状皮疹,多为单侧性,很少超过中线[3]。
由于该病的临床表现涉及多临床学科,皮肤病、传染病、神经内科、眼科、颌面外科、耳鼻喉科诸多学科,所以在诊断和治疗上容易造成漏诊、误诊[4,5],治疗不能综合考虑,合理治疗。
由于带状疱疹在出疹前仅有以疼痛为主的表现,所以眼部带状疱疹在早期诊断上需与脑血管疾病鉴别,需行颅脑MRI检查及请神经内科会诊,还需与急性鼻窦炎、急性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相鉴别。
出现疱疹以后需与隐翅虫性睑皮炎结膜角膜炎相鉴别:隐翅虫是一种甲虫,其有趋光性,体液毒性沾染人体皮肤致皮肤损害多在夜间使人染病,患者擦拭揉眼毒汁带入眼结膜囊致结膜及角膜发炎[6]。
它的皮损主要表现为条状、点状、点片状皮肤损害,最
有诊断价值的表现是灼痛和瘙痒。
隐翅虫皮炎的病程发展过程为烧灼感、灼痛、皮肤发红,渐成紫红色,出现大小不等的丘疹、水疱、灰白色脓疱、疱壁破裂后出现渗出性溃面,结痂,痂皮脱落留下难以消退的褐色沉着斑,其皮损以红斑、小脓疱为主。
而眼带状疱疹多于老年人,疼痛剧烈,疱疹都为清凉,透明不相融合的水疱。
通过对患者治疗过程的观察,眼部带状疱疹的眼部并发高眼压、角膜炎、虹膜炎、青光眼等并发症较高这与文献报道在全部带状疱疹病例中,有50%以上可引起严重的眼部病变相一致[7],近年来也有眼带状疱疹合并多发颅神经损伤的报道[8],本组病例中也有1例并发脑炎。
因此,在治疗过程中一要注意患者眼部并发症及颅脑神经并发症治疗,防止视功能损害,并告知患者预后情况让患者有明确的认识。
对于患者的用药治疗,抗病毒药物,如果患者无肝肾功损害,主张应用阿昔洛韦静脉滴注,因为目前阿昔洛韦是世界上公认的抗疱疹病毒首选药物,其口服生物利用度低,平均仅为10%~20%[9]。
干扰素的应用是必要的,因为带状疱疹是在机体免疫力低下的情况下发生的,干扰素能提高机体的免疫力,缩短病程。
但应用时应注意告知患者药物引起乏力、发热等副作用。
马栋等[8] 认为激素应用效果明显,作者主张因该病引起一过性高眼压、角膜炎并发症几率高,因此应在排除禁忌证的情况下慎重短时间应用。
对于患者患病过程中疼痛的治疗,认为非甾体类抗炎止疼药物加上镇静药物是必要的,因为镇静药物能增加患者对疼痛的耐受性,有利于睡眠,提高机体免疫力[9]。
综上所述,眼部带状疱疹发疱前以疼痒为主,治疗过程中并发症多,尤其有角膜炎、角膜溃疡、虹膜炎、一过性高眼压、青光眼等诸多眼部并发症以及脑炎、颅神经炎等颅内并发症,有疼痛、瘢痕、瘙痒及视功能损害等后遗症,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该病容易误诊,密切观察病情变化,请相关科室会诊以及预后情况向患者有效的告知是必要的。
应尽早确诊,综合有效治疗,注意眼部并发症的防治降低患者的并发症及后遗症。
参考文献
[1] 彭文偉.传染病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50-52.
[2] Liesegang TJ. Herpes zoster ophthalmicus natural history,risk factors,clinical presentation,and morbidity.Ophthalmology,2008,115(2 Suppl):S3-S12.
[3] 刘家琦,李凤鸣. 实用眼科学. 第2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268-269.
[4] 戴春燕.首诊眼科带状疱疹误诊分析.中国实用眼科杂志,2014,32(9):1132.
[5] 翟庆.带状疱疹128例误诊分析.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2005,19(1):52-53.
[6] 廖云星,朱芳梅.我国隐翅虫皮炎及其防治.中华临床医学杂志,2008,9(11):25-27.
[7] 王立娇,谷树严.眼睑带状疱疹并发角膜炎和继发青光眼一例. 中国实用眼科杂志,2014,32(5):668.
[8] 马栋,郭承伟,刘玲.眼带状疱疹合并多发颅神经损害一例.眼科,2012,21(6):424.
[9] 李海东,王达良,罗曼,等.儿童眼带状疱疹一例.中国实用眼科杂志,2014,32(10):12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