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Matlab的重型数控机床双电机消隙的仿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于Matlab的重型数控机床双电机消隙的仿真

邵俊鹏,唐念华

(哈尔滨理工大学机械动力工程学院,哈尔滨150080)

1引言

在高精度的齿轮传动系统中,齿隙严重影响了系统的整体性能[1]。从机械上消除齿隙的方法有薄齿轮错齿调整法和双电机消隙等方法,这些机械方法虽然能够较满意地解决消隙问题[2],但也带来了一些问题,比如降低了系统的准确性,减小了系统的带宽,使用机械方法价格昂贵、消耗能量并增加了系统的重量[3]。因此研究非基于机械装置的控制补偿方法是很有意义的[4]。

从控制系统出发,通过建立多电机系统的动力学模型,将齿隙视为非线性环节来研究非线性系统的控制方法,探求改进和提高闭环系统性能的控制算法[5],也可以达到消除齿隙的目的。目前可以借助现代控制理论的方法构造具有自适应、智能机制的控制器,例如基于模型参考的自适应控制、基于PID控制策略的自校正控制、变结构控制、模糊自适应控制、智能自适应控制等[6,7]。这些控制算法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非线性系统的性能,并不能完全消除齿隙非线性对系统的影响,在对系统精度要求不高的场合,这些方法仍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本文采用西门子840D系统控制双伺服电机驱动的传动模式来解决高精度数控机床分度装置消隙传动系统的实现问题是一种较好的、切实可行的方法。

2对双电机驱动系统的建模

2.1双电机联动系统结构

双电机同步联动伺服系统是由两个具有相同参数的交流同步电动机共同驱动一个大齿轮的转动,每个交流同步电动机带动一个小齿

轮,小齿轮同大齿轮啮合转

动。双电机同步联动伺服系

统的结构简图如图1所示,

其中Jc1、Jc2是两个小齿轮

的转动惯量,!c1、!c2是两个

小齿轮的角速度,!1、!2是

两个交流电机的角速度,

U1、U2是两个电机的电枢电

压,Jm是大齿轮的转动惯

量,!m是大齿轮的角速度。

两个小齿轮啮合大齿轮,共

同驱动大齿轮的转动,其驱动原理如图2所示。为了建立双电机同步联动伺服系统的动力学模型,需分析大小齿轮的啮合原理。在大小齿轮运动过程中,大齿轮和小齿轮的啮合运动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弹力和粘性摩擦力的相互作用来完成的,在一般情况下,粘性摩擦力忽略不计,大小齿轮的啮合原理如图3所示,其中C是粘性摩擦系数,

摘要:为了提高重型数控机床的动态精度和稳态性能,减小齿隙在系统中带来的负面影响,首次对重型数控机床采用双电机控制,利用机理分析法分析了齿轮啮合动力学原理,通过齿隙特性的分析,建立了含齿隙单电机及双电机的伺服驱动系统模型和含齿隙双电机的动力学模型,采用仿真软件Matlab对伺服驱动系统模型进行仿真。比较了含齿隙单、双电机伺服驱动系统的动态特性,得出双电机驱动的性能优于单电机。

关键词:重型数控机床;双电机;消隙;机理分析法

中图分类号:TH132.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333(2008)04-0063-04

SimulationofDouble-motorAnti-backlashofHeavyNCMachineToolDrivingSystembasedonMatlab

SHAOJun-peng,TANGNian-hua

(SchoolofMechanicalandPowerEngineering,HarbinUniv.Sci.Tech.,Harbin150080,China)

Abstract:Toimprovethedynamicaccuracyandsteady-stateperformanceofheavyNCmachineTool,wefirstapplydouble-motorsystemtoheavyNCmachinetool.Setupthemodelofsingle-motoranddouble-motorservodrivingsystemwithbacklashanddynamicsmodelofdouble-motordrivingsystemwithbacklashbyanalyzingthedynamicsprincipleofgearmeshandusingthemechanismanalysismethod.ThesimulationofservodrivingsystemiscarriedoutbysoftwareMatlab.Comparethedynamicperformancebetweenthesingle-motoranddouble-motorservodrivingsystemandmakeconclusionthattheperformaceofdouble-motorservodrivingsystemisbetterthansingle-motor.

Keywords:heavyNCmachinetool;double-motor;anti-backlash;mechanismanalysismethod

Mm

!m

Jc1Jc2

Jm

!c1!c2

减速器1减速器2

ii

!1!2

电机1电机2

U1U2

!c1

Jc1!m!c2

Jc2

Jm

图1双电机驱动大齿轮

的原理图

图2双电机驱动大齿轮

结构示意图图3小齿轮和大齿轮

的啮合原理图

K是弹性系数。由于制造和机械上的误差造成齿轮啮合不够准确,会进一步增大齿隙的影响。下面先不考虑齿隙,建立理想的动力学模型,然后再把齿隙考虑进去,进一步建立含齿隙的系统动力学模型。

2.2无齿隙双电机同步驱动系统理想动力学建模(1)电枢回路电压平衡方程式

若不考虑齿隙的影响,由电动机的工作原理可推出第n个电机电枢回路的电压平衡方程为

Cen!n+InRn+LndIn

dt

=Unn=1,2(1)式中,Cen、!n分别为第n个电动机的反电势系数和转角;Rn、Ln、In、Un分别为第n个电动机电枢回路的电阻、电感、电流和电枢电压。

(2)电磁转矩

根据电机的电磁力矩和电流成正比,第n个电机的电磁转矩为

Mdn=KdnInn=1,2(2)式中,Kdn为第n个电动机力矩系数;Mdn为第n个电机的电磁转矩。

(3)转矩平衡方程式

电机的转矩平衡方程可以表示为

Mdn=Jdn!%n+bdn!&n+Mn

n=1,2(3)式中,Mn为第n个小齿轮和电机轴之间的弹性力矩;Jdn、bdn为第n个电机的转动惯量和等效粘性摩擦系数。

(4)小齿轮和大齿轮动力学方程

第n个小齿轮的转角!cn和电机轴转角!n的关系为

!n=i!cnn=1,2(4)

根据小齿轮的受力分析,可得小齿轮的动力学方程为

Mn=Jcn!%cn+bcn!&cn+Mcnn=1,2(5)式中,bcn为第n个小齿轮的等效粘性摩擦系数;Mcn为第n个小齿轮和大齿轮间的弹性力矩。

根据大小齿轮啮合原理图,忽略粘性摩擦系数,则大齿轮和第n个小齿轮间的弹性力矩为

Mcn=Ktn(!cn-im!m)n=1,2(6)式中,Ktn为第n个小齿轮和大齿轮间的弹性系数。

(5)大齿轮动力学方程

根据大齿轮的受力分析,可以得到大齿轮的动力学方程为

Mm=Jm!%+bm!&m(7)

Mm=im(Mc1+Mc2)(8)式中,bm为大齿轮的粘性摩擦系数;Mm为大齿轮的弹性力矩。

(6)多电机联动系统动力学方程

将式(2)、式(4)、式(5)和式(6)代入式(3)有

[iJdn+Jcn

i]!%cn+[ibdn+bcn

]!&cn+Ktn!cn-im!m

=KdnInn=1,2

两边同乘以传动比i可得

(i2Jdn+Jcn)!%cn+(i2bdn+bcn)!&+Ktn(!cn-im!m)=iKdnInn=1,2(9)

令Jn=i2Jdn+Jcn,bn=i2bdn+bcn,Kn=iKdn,则式(9)变为

Jn!%cn+bn!&cn+Ktn(!cn-im!m)=KnInn=1,2(10)由式(4)可将式(1)所示电机的电枢回路方程变换为

iCen!&cn+InRn+LndIn

dt

=Unn=1,2

令Kcn=iCen,则

Ken!&cn+InRn+LndIn

dt

=Unn=1,2(11)由式(11)、式(10),并联立式(6) ̄(8)可得双电机驱动系统的动力学模型为

Ke1!&c1+I1R1+L1dI1

dt

=U1

Ke2!&c2+I2R2+L2dI2

dt

=U2

J1!%c1+b1!&c1+Kt1(!c1-im!m)=K1I1(12)

J2!%c2+b2!&c2+Kt2(!c2-im!m)=K2I2

Jm!m+bm!&m=imKt1(!c1-im!m)+imKt2(!c2-im!m)

因为"1、"2分别为两电机的角速度,故有"1=!&1,"2=!&2;而

"c1、"c2分别为2个小齿轮的角速度,故有"c1=!&c1,"c2=!&c2,

同理,有"m=!&m,则式(12)可用状态方程表示为

Ke1s!c1(s)+(R1+L1s)I1(s)=U1(s)

Ke2s!c2(s)+(R2+L2s)I2(s)=U2(s)

(J1s2+b1s)!c1(s)+Kt1[!c1(s)-im!m(s)]=K1I1(s)

(J2s2+b2s)!c2(s)+Kt2[!c2(s)-im!m(s)]=K2I2(s)

(Jms2+bms)!m(s)=imKt1[!c1(s)-im!m(s)]+imKt2[!c2(s)-im!m(s)]

(13)2.3含齿隙的双电机驱动系统动力学建模

由于受到齿轮精密制造、安

装以及啮合要求的限制,齿隙是

不可避免的。因此,研究齿隙的

影响,建立齿隙模型极为重要[8]。

在以上双电机建模的基础上,进

一步考虑齿隙对系统的影响,齿

隙的模型如图4所示。

由齿轮动力学分析可知,式(12)中代表大小齿轮弹性力的项Ktn(!cn-im!m)与两齿轮的相对位置有关。当|!cn-im!m|≥#时,两齿轮间存在弹性接触力,其值与齿轮的运动方向有关;当|!cn-im!m|<#时,大小齿轮之间不存在弹性接触力,即Ktn(!cn-im!m)=0。

若用$1(·)表示齿隙非线性函数,!cn(t)-im!m表示2个齿轮的位置差,利用齿隙模型,可以得到小齿轮和大齿轮间隙非线性函数表达式为

$n(!cn-im!m)=

!cn-im!m-%!cn-im!m≥#

!cn-im!m+#!cn-im!m≤-

#

%

%

%

$

%

%

%

&#

n=1,2

令&n(!cn-im!m)=’n(!cn-im!m+(n)n=1,2(14)其中描述齿隙非线性的参数$n、(n可以表示为

图4齿轮的传动间隙

(!是齿隙宽度的一半)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