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田小气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气候和大气候不同,它除受大气环流、地理纬度、距海远近等影响外,还受当地的地势、方位、土壤性质及地面植物覆盖等下垫面的状况差异的影响,这些差异会引起局地热量和水分收支的不同,从而形成局部地区的特殊气候,称小气候。
也就是说,小气候就是指在局地内,因下垫面条件影响而形成的与大气候不同的,通常指2米以下的近地层气候。
这种小气候特点是:越接近下垫面的空气层,受下垫面的影响越大,小气候特征越显著;反之离下垫面越远,小气候特征也就不明显了。
小气候可分为:农田小气候、保护地小气候、山地小气候、防护林小气候等多种]
农田小气候
农田贴地气层与土层同作物群体间的生物过程和物理过程相互作用所形成的一种局部气候。
由土壤温度和湿度、田间空气温度和湿度、贴地层与作物层中的辐射和光照、风速和二氧化碳浓度等要素组成。
由于农田不同的农业耕作措施、不同的作物和作物群体动态变化的影响,不断改变着农田活动面的状况和各项物理特性,导致局部辐射平衡和热量平衡各分量的变化,从而形成各种不同类型的农田小气候特征。
一定的农田小气候形成后,作为农作物生长的环境条件,又会反过来影响农作物的生长发育进程和产量的形成。
研究农田小气候的目的,是通过对农田小气候各要素的分布和变化特征的分析,寻找改善作物生长环境条件(即农田小气候条件)的措施,从而使这些小气候条件有利于作物的生长发育,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认为改善农田小气候条件:如套种、间作、耕耙、灌溉、地膜覆盖、增温保墒剂等
一、农业小气候要素
1、表征辐射的特征量:辐照度、光照度、日照时间、光照时间等。
2、表征热量的特征量:空气温度、土壤温度、水温等。
3、表征水汽的特征量:水汽压、相对湿度等。
4、表征空气运动的特征量:风向、风速等。
5、植物生长发育状况:发育期、株高、种植密度等。
6、天气状况:云况、日光状况、天气现象等。
二、观测高度和深度
空气温、湿度观测高度通常是20㎝、50㎝、150㎝、200㎝、2/3株高处和作物层顶等。
土壤温度观测深度通常是0㎝、5㎝、10㎝、15㎝、20㎝、30㎝、40㎝、50㎝等。
风观测高度通常是20㎝、2/3株高处和作物层顶处等。
辐照度、光照度观测高度通常是地面、2/3株高处和作物层顶等。
三、观测地段的选择
代表性、比较性、一定的面积。
还要考虑周围的地形和作物分布状况。
四、测点的布置
基本/辅助/对比;位置、点数、边际效应。
五、观测时间
观测时间除全天的连续自动观测外,通常采用定时观测。
一般在一昼夜内进行24次、12次、8次或4次观测。
观测日以20:00为日界,即以20:00为开始、终止观测的时间。
六、观测记录和资料整理
记录、订正、查算、统计、绘图、分析
七、仪器及安装(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