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力学》授课计划(可打印修改)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主要参考书 名称、版本
本已尚


程授授
总课


时时时
数数

64 0 64
《工程力学》课程教学大纲(10/11 版) 《工程力学》(第 1 版)刘英卫,何世松,张洪涛,主编,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1.《工程力学》(第 1 版)余建初等编,科学出版社
2.《建筑力学》(第 1 版)魏德敏编,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19-20
4.2 轴力与轴力图
4.3 横截面上的应力
21-22
见 Ppt
讲授
第6周
4.4 轴力杆的变形及拉伸与压缩时的胡克定律
4.5 材料拉伸与压缩的力学性能
23-24
4.6 轴力杆斜截面上的应力
习题 4.5、3.6、3.8
讲授
4
4.7 轴力杆强度计算
25-26习题课
第 5 章 剪切和挤压(2 学时)
二、授课计划内容填写要求
1.“周序”应以校历上的周序为准,按实际情况填写发生教学活动所在的周; 2.“课序”应依次填写授课次序,一般应以两个学时为一个课次,填在教学周对应的栏内, 如“1-2”“3-4”……顺序填写; 3.“授课章节与内容 需要时间”一般明细填写到节,如果节内的内容较多或很重要,可 进一步明细到具体的授课内容;“需要时间”指以章或教学单元为单位,在每章或每单元后面 填写需要的教学时间; 4.“作业布置计划”填写作业布置的具体题目或习题册上习题代号; 5.“教学形式”是指围绕教学内容,形成的师生之间相互作用的方式、结构和程序,一般 包括“讲授”、“实验”、“案例教学”、“讨论”、“情境(模拟)教学”等; 6.“进度执行情况”是指实际完成授课任务的进度,一般填写“提前 学时”“滞后 学时” “正常”等,此项内容与教学工作手册的周记一致。
防灾科技学院
教师 学期授课计划
( 2010 -2011 学年 第 2 学期)
课程名称
工程力学
专 业 工程管理/勘查技术与工程
班 级 1050231/1050232/0850213/0850214
主讲教师
卢玉林
助课教师
实验(实习)教师
教研室主任(签名)
年月日
系(部)主任(签名)
年月日
教务处:
年月日
习题 11.4、11.5 讲授
11.3 主应力与最大剪应力
11.4 平面应力状态分析的图解法
53-54 11.5 平面应力状态下的应力与应变关系
讲授
第 14 周
11.6 强度理论简介 第 12 章 压杆稳定(4 学时)
55-56 12.1 压杆稳定的概念
讲授
12.2 压杆的临界载荷和临界应力
第 15 周
57-58 59-60
节假日占用 12.3 压杆稳定的校核 12.4 提高压杆稳定的措施
习题 12.1
讲授 讲授
第 16 61-62 习题课 周 63-64 工程力学总复习(2 学时)
习题 10.4
讲授 讲授
6
1
教师学期授课计划的填写说明
一、基本信息填写要求
1.课程名称:填写课程的完整名称,不可简写; 2.专 业:填写专业的完整名称; 3.班 级:填写任课班级的班号; 4.“本课程总学时数”是指完成该门课程需要的总学时,与专业人才培养计划和教学大纲 保持一致; 5.“已授课时数”是指在本学期前已完成的授课时数; 6.“尚需授课时数”是指本学期教学总时数加上拟于本学期以后安排的剩余学时数; 7.“学期授课时数”中“教学周数”为教学任务书中的教学周数; “教学总时数”=“教学周数”ד周学时数” “教学总时数”=讲授+实验+习题课+复习课+课程设计+测验+机动+节假日占用 8.“剩余学时数”是指完成本学期教学学时后,按计划安排在以后完成的学时。
三、其它
1.授课计划是教师授课进程的基本安排,也是学校进行教学检查,评价教师课堂教学 质量的重要依据之一。授课计划一般由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制定,执行同一教学大纲的课程 的教学计划必须相同。任课教师应在认真查阅课程教学大纲、教学任务书,分析教材和学生 现状的基础上科学制订、认真填写、并经教研室主任和系部主任审查批准。
工程力学课程是工程管理专业,勘查技术与工程(专升本)的一门学科基础课程。 其内容以在简单构件受力及变形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掌握分析、计算杆件结构受力与 变形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了解各类结构的受力性能,培养结构分析与计算方面的能力, 为学习有关专业课程及进行结构设计和科学研究打下基础。
课程总的要求是培养学生了解计算简图的意义,对一般的杆件结构能选择计算简图; 掌握力的基本性质,力系的合成、平衡条件及其应用;掌握构件的各种基本变形的强度、 刚度和稳定性计算;了解几种典型结构的受力特性,能熟悉计算静定结构的内力和位移。
习题 1.1、2.3、2.6
讲授
5-6
第2周 7-8
1.3 约束与约束反力 1.4 物体受力分析 第 2 章 平面基本力系(4 学时) 2.1 平面汇交力系合成与平衡的几何法 2.2 平面汇交力系合成与平衡的解析法
讲授
习题 2.8、2.9、2.12
讲授
2.3 平面力对点的矩
9-10
2.4 平面力偶系的平衡
第7周
5.1 剪切和挤压基本概念
27-28
5.2 剪切和挤压实用计算
5.3 圆剪应变及剪切胡克定律
习题 5.3
第 6 章 扭转(2 学时)
29-30 6.1 纯剪切基本概念
第8周
6.2 圆轴扭转时的扭矩与扭矩图
6.3 圆轴扭转时的强度计算问题
31-32 习题课习题 6Βιβλιοθήκη 2、讲授习题 6.1
讲授
第 7 章 弯曲内力 (4 学时)
课件
讲授
第3周 11-12
第 3 章平面一般力系(4 学时) 3.1 力向一点平移 3.2 平面一般力系的简化
3.3 合力矩定理
习题 3.2
讲授
3.4 平面一般力系的平衡方程及应用
13-14
讲授
第4周
3.5 物体系统的平衡
15-16 习题课
讲授
17-18 第 4 章 拉伸与压缩 (6 学时)
第5周
4.1 拉伸与压缩的概念
2.授课计划应按教务处统一制作的表格填写,如采用电子版打印稿,请到教务处网站 下载。
3.本授课计划一式两份(可复印),一份由任课教师保存,另一份保存在教务处,于学 期末归入教师档案。两份于开学后第一周内由系办公室主任负责统一交到教务处盖章后返回
2
学期授课计划编制说明
教学大纲名称 版本
基本教材名称 版本
33-34 7.1 平面弯曲的概念
习题 7.4
讲授
第9周
7.2 梁的内力—剪力和弯矩 7.3 剪力方程和弯矩方程、剪力图和弯矩图
7.4 载荷集度、剪力和弯矩之间微分关系及其应
35-36
讲授

7.5 用叠加法做剪力图和弯矩图
37-38 节假日占用
习题 7.2、7.5、7.12
讲授
第 8 章 梁的弯曲强度(2 学时)
第 10
8.1 平面弯曲时横截面上的正应力
周 39-40 8.2 弯曲正应力的强度条件
习题 8.2
讲授
8.3 弯曲剪应力简介
8.4 提高梁弯曲强度措施
第 9 章 组合变形强度计算(4 学时)
第 11 41-42 9.1 斜弯曲梁的强度计算
讲授

9.2 拉压与弯曲组合变形计算
43-44 9.3 弯曲与扭转组合变形计算
本学期授课时数


教周教


学 周 数
学 时 数

总 时 数
讲 授
实 验
习题课
复 习 课
课 程 设 计
测 验
机 动
节 假 日 占 用
学 时
16 4 64 48 0
10 2 0 0 0 4
0


(应说明本学期授课时数与教学计划规定时数的增减情况;可说明在教学内容上的 取舍安排;可说明教学形式上的改革设想等。)
3
学期授课计划进程
周序 课序
授课章节与内容需要时间
进度执 作业布置计划 教学形式
行情况
绪论(2 学时)
了解工程力学的任务(重点),荷载的分类
1-2
讲授
熟悉各种常见的约束性质,掌握结构的计算简图
第1周
理解变形固体及其基本假定
第 1 章 静力学基础(4 学时)
3-4 1.1 静力学基本概念
1.2 静力学基本公理
习题 9.3、4.4 讲授
第 12 45-46 习题课
讲授

47-48 第 10 章 梁的弯曲刚度(4 学时)
讲授
5
10.1 梁的变形的概念
10.2 用积分法求梁的变形
10.3 用叠加法求梁的变形
49-50
习题 10.2
讲授
10.4 梁的刚度计算及提高梁弯曲刚度的措施
第 13 周
51-52
第 11 章 应力状态和强度理论(4 学时) 11.1 点的应力状态 11.2 平面应力状态分析的解析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