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国古代诗歌的政治功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中国古代诗歌的政治功能

发表时间:2019-05-27T11:42:04.307Z 来源:《中小学教育》2019年第364期作者:陈敏华[导读] 诗歌作为一种文学样式,有着表情、审美、传播等诸多功能,但诗歌的政治功能是诗歌得以发展的重要政治保障。

福建省尤溪县第五中学365100

摘要:诗歌作为一种文学样式,有着表情、审美、传播等诸多功能,但诗歌的政治功能是诗歌得以发展的重要政治保障。本文主要从教化黎民和怨刺上政两个方面入手,论述诗歌的政治功能。

关键词:政治功能教化黎民怨刺上政

所谓诗者,《毛诗序》言:“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钟嵘在《诗品序》的开头即阐述了诗歌的产生及诗歌的功能:“气之动物,物之感人,故摇荡性情,形诸舞咏。照烛三才,晖丽万有,灵祇待之以致饗,幽微藉之以昭告。动天地,感鬼神,莫近于诗。”可以说,钟嵘这一名句道出了古代诗歌为宗教和政治服务的本质功能。纵观历代的文论,不难发现,诗歌虽有着表情、言志等诸多功能,但在中国古代的漫长历史长河中,诗歌之所以能够得到良好的传承和长足的发展,却与它独特的政治功能密不可分。诗歌的政治功能,在不同的历史时代,有不同的具体表现。概括来说,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教化黎民”的政治功能

诗歌的教化作用是诗歌政治功能的重要体现。子曰:“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毛诗序》也对诗歌教化的政治功能进行了具体化描述。如《序》说:“风,风也,教也;风以动之,教以化之”,又如“上以风化下,下以风刺上”。《礼记?经解第二十六篇》中孔子曰:“入其国,其教可知也。其为人也温柔敦厚,诗教也。” 虽然孔子所说的“诗”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诗歌,但其对诗歌“教化黎民”的政治功能的肯定可见一斑。由此不难发现,在古代,诗歌是统治者教育感化黎民大众温柔敦厚的重要政治手段。

以汉代为例,《汉书?礼乐志》载:“采诗,依古遵人徇路,采取百姓歌谣,以知政教得失也。”这些“兴诗立教”的做法为汉王朝的风俗教化事业起到了有益的作用。此外,汉代文人还通过诗词歌赋对汉帝国的强盛极尽润色描摹,以隆盛的大汉气势、神圣的皇家气氛为象征意义,从思想情感和意识形态上把尊皇和大一统的文化精神观念灌输于汉王朝臣民心中,由此产生了一种内向的凝聚力,同样起到了辅助教化人伦的作用。到了南北朝时期,诗歌依然为统治者教化黎民发光发热。例如庾信就仿效姬周乐制而创作了大量的祭祀诗歌,这些祭祀诗歌宣扬了妇学之道,即妇德、妇言、妇容、妇功,并以此教化妇女贤良淑德,为后妃树立了效仿学习的典范;同时,庾信还在祭祀诗歌中宣扬“德”、“仁”的观念,这些以儒家德治感化为核心的政教手段,对于教化北周国子、稳定百姓、巩固北周的政治秩序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利用诗歌对黎民大众进行风俗教化和德治感化,使得他们安于统治者的统治,这是统治者为维护统治的惯用手段。因此,诗歌教化黎民的政治功能在后世的各朝各代都到了统治者的青睐,这也是诗歌得以发展的重要政治保障。

二、“怨刺上政”的政治功能

子曰:“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其中的“怨”就是批评、讽刺不良政治的作用,就所谓的“怨刺上政”,这也是诗歌的一个重要的政治功能。诗歌的这种“怨刺上政”的政治功能的具体表现,就是出现了许多以讽刺劝谏的政治诗。这类的政治怨刺诗在《诗经》中尤为普遍。

《诗经》中的怨刺诗,或怨刺统治阶级的暴政、贪婪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或怨刺统治阶级的荒淫无耻。《诗经?魏风》七首诗歌大体上均为春秋初期的作品,这些主要是对统治阶级怨刺的诗歌,“《伐檀》,刺贪也。在位贪鄙,无功而受禄,君子不得进仕尔。”“《硕鼠》,刺重敛也,国人刺其君重敛,蚕食于民,不修其政,贪而畏人,若大鼠也。”(《诗序》)这两首诗歌主要表现了作者对统治阶级贪得无厌、横征暴敛的揭露与讽刺。春秋时期所写的诗歌中,还有不少诗歌表现了人民对家庭伦理及婚姻礼制亵渎的批判。《诗序》记载云:“《南山》,刺襄公也。鸟畜之行,淫乎其妹。”“《黄鸟》,哀三良也。国人刺穆公以人从死,而作是诗也。”通过对这些诗歌主旨的阐述,我们可以清楚地领悟诗人仍然有一种政治的责任感,对“礼崩乐坏”社会现象进行无情的批判与讽刺。

除了《诗经》外,后世也出现了不少怨刺上政的诗歌。如晚唐李商隐的《贾生》: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李商隐借助历史史事,寄托其吊古伤今之意,表明自己的政治倾向,同时也表示对人民的同情和关怀。作者表面上是讽刺汉文帝,但真正讽刺的是晚唐社会“不问苍生问鬼神”的封建统治者。

在君尊臣卑的古代封建社会,为避免给自己带来灾祸,文人士大夫向君主进言或是对社会中的现象尤其腐败现象发表自己的见解,多需委婉含蓄,诗歌正好为这样的委婉含蓄提供了可能。也正因如此,诗歌得到了文人士大夫的钟爱,在漫长的封建社会发展过程中发挥着“怨刺上政”的政治功能。

教化黎民和怨刺上政是中国古代诗歌政治功能的主要体现,正是诗歌的这些政治功能为诗歌的长足发展提供了重要政治保障,为诗歌的其他功能的发展完善提供了各种可能。因此,诗歌的政治功能举足轻重,不容忽视。

参考文献

[1]于浴贤《颂》诗歌功颂德之我见[J].漳州师院学报,1989,(1),8-12。

[2]沈瑞英汉代文学侍从的政治文化功能[J].秘书,2003,(7),39-41。

[3]高燕古典诗歌的政治功能审视[J].芒种,2014,(04),97-98。

[4]唐宝民歌功颂德也危险[J].晚报文萃,2014,(1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