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美人1
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全文赏析
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全文赏析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译文]对悲欢离合已麻木,任凭阶前雨声点点滴滴响到天明。
[出典]蒋捷《虞美人》注: 1、虞美人①听雨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
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
②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
③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2、【注释】①此调原为唐教坊曲,初咏项羽宠姬虞美人,因以为名。
又名《一江春水》、《玉壶水》、《巫山十二峰》等。
双调,五十六字,上下片各四句,皆为两仄韵转两平韵。
②断雁:失群的孤雁。
③星星:形容鬓发斑白。
3、译文:青春年少时,在歌楼上细听雨声,烛昏罗帐,尽情欢乐,蜜意柔情。
人到中年时,在客船里细听雨声,断雁西风,江阔云低,开阔深沉的情怀啊!离群的孤雁,悲鸣在西风之中。
晚年的今天,在僧房内细听雨声,头发花白,历尽沧桑,一生的悲欢离合,谁也说不清。
听那窗前的秋雨,一无所动,任它滴滴答答落到天明。
4、此词从“听雨”这一独特视角,表现了少年、壮年、晚年三个人生阶段的不同境遇、不同况味的不同感受。
作者通过时空的跳跃,依次推出了三幅“听雨”的画面,而将一生的悲欢歌哭渗透、融汇其中。
5、“少年听雨”的画面,由歌楼“、”红烛“、”罗帐“等绮艳意象交织而成,传达出春风骀荡的欢乐情怀。
尽管这属于灯红酒绿的逐笑生涯,毕竟与忧愁悲苦无缘,而作者着力渲染的正是”不识愁滋味“的青春风华。
6、”壮年听雨“的画面,以”客舟“为中心视点,而在四周点缀以”江阔“、”云低“、”断雁“、”西风“等衰飒意象,映现出在风雨飘摇中颠沛流离的坎坷遭际和悲凉心境。
7、”而今听雨“的画面,则刻意凸现出僧庐之冷寂与鬓发之斑白,借以展示晚年历尽离乱后的憔悴而又枯槁的身心。
”悲欢离合总无情“,是追抚一生经历得出的结论,蕴有无限枨触,不尽悲慨。
”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似乎已心如止水,波澜不起,但彻夜听雨本身,却表明他并没有真正进入超脱沉静的大彻大悟之境,只不过饱经忧患,已具有”欲说还休“的情感调节和心理控制能力。
李煜虞美人全词翻译赏析
李煜虞美人全词翻译赏析(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教案大全、教学资料、作文大全、演讲致辞、祝福语、名言句子、感悟故事、心得体会、总结报告、工作计划、党团资料、条据书信、合同协议、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teaching plans, teaching materials, essays, speeches, blessings, famous quotes, sentences, insights, experiences, summary reports, work plans, party and group information, and rules Letters, contract agreement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different sample essays, stay tuned!李煜虞美人全词翻译赏析虞美人·风回小院庭芜绿李煜风回小院庭芜绿,柳眼春相续。
黄庭坚《虞美人》原文、注释、译文及评析
黄庭坚《虞美人》原文、注释、译文及评析原文:虞美人宋黄庭坚至当涂,呈郭功甫 [23]平生本爱江湖住,鸥鹭无人处。
江南江北水云连,莫笑醯鸡歌舞瓮中天 [24] 。
当涂舣棹蒹葭外 [25] ,赖有宾朋在。
此身无路入修门 [26] ,惭愧诗翁清些与《招魂》 [27] 。
注释:[23]郭功甫:名祥正,当涂人。
进士出身,元祐初,官至朝请大夫。
此词作于崇宁元年(1102)黄山谷知太平州时。
[24]醯(xī)鸡:酒瓮内的小飞虫,比喻不知天地广阔之意。
[25]舣(yǐ)棹:船靠岸曰舣。
棹(zhào),船桨。
[26]修门:楚国郢都城门。
此指宋朝京城开封。
[27]清些(suò):即楚些,本指《楚辞·招魂》,亦泛指楚地的乐调或《楚辞》,因《招魂》每句句尾皆有“些”字作为语气词。
这里泛指诗词。
评析:此词作于当涂。
崇宁元年(1102),黄山谷奉命知太平州事。
到任九天,即被罢官。
词作于此时。
上片言性爱江湖,本无大志,愿做个与鸥鹭为侣的散淡之人。
就像小虫飞舞酒瓮之中,亦不以为窘。
下片说此次停船当涂,幸而有您这样的高朋为伴。
我是不会入朝为官的,得到您的赐诗为我招魂安慰,内心就十分感激与惭愧了。
身处逆境,备受打击,而坦夷自若,无一丝气馁之意。
品格之高岸,心态之冲融,古今罕见。
作者简介:黄庭坚(1045—1105),字鲁直,号山谷道人,晚号涪翁,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人。
治平四平(1067)进士。
因苏轼荐而知名。
与秦观、张耒、晁补之合称为“苏门四学士”。
哲宗亲政,复行新法,大逐元祐党人。
庭坚累遭贬逐,死于宜州(今广西宜山)贬所。
庭坚多才艺,精书法,尤长于诗,能以奇崛瘦硬之笔,以矫轻熟圆弱之习,开一代宗风,为江西派宗主。
词作约二百首,格调亦不尽一致,大体早期近柳,多写艳情;晚年近苏,深于感慨,镕清壮冶艳于一炉。
有《山谷词》,今存二百首左右。
《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原文及注释.doc
《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原文及注释《虞美人》是李煜的代表作,也是李后主的绝命词。
一起来看看我为大家整理的:《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原文及注释,欢迎阅读,仅供参考。
《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原文及注释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五代:李煜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雕栏通:阑)译文这年的时光什么时候才能了结,往事知道有多少!昨夜小楼上又吹来了春风,在这皓月当空的夜晚,怎承受得了回忆故国的伤痛。
精雕细刻的栏杆、玉石砌成的台阶应该还在,只是所怀念的人已衰老。
要问我心中有多少哀愁,就像这不尽的滔滔春水滚滚东流。
注释此调原为唐教坊曲,初咏项羽宠姬虞美人死后地下开出一朵鲜花,因以为名。
又名《一江春水》、《玉壶水》、《巫山十二峰》等。
双调,五十六字,上下片各四句,皆为两仄韵转两平韵。
了:了结,完结。
砌:台阶。
雕栏玉砌:指远在金陵的南唐故宫。
应犹:一作“依然”。
朱颜改:指所怀念的人已衰老。
君:作者自称。
能:或作“都”、“那”、“还”、“却”。
鉴赏《虞美人》是李煜的代表作,也是李后主的绝命词。
相传他于自己生日(七月七日)之夜(“七夕”),在寓所命歌妓作乐,唱新作《虞美人》词,声闻于外。
宋太宗闻之大怒,命人赐药酒,将他毒死。
这首词通过今昔交错对比,表现了一个亡国之君的无穷的哀怨。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三春花开,中秋月圆,岁月不断更替,人生多么美好。
可我这囚犯的苦难岁月,什么时候才能完结呢?“春花秋月何时了”表明词人身为阶下囚,怕春花秋月勾起往事而伤怀。
回首往昔,身为国君,过去许许多多的事到底做得如何呢,怎么会弄到今天这步田地?据史书记载,李煜当国君时,日日纵情声色,不理朝政,枉杀谏臣……透过此诗句,我们不难看出,这位从威赫的国君沦为阶下囚的南唐后主,此时此刻的心中有的不只是悲苦愤慨,多少也有悔恨之意。
虞美人1
声声慢
李清照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 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 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 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 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 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 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 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 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 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触景生情,情景交融
• 直接抒情:
•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 流。”是流传千古的名句,请就这句 话写一段诗歌欣赏。
• 修辞:比喻、夸张、设问 • 比喻:本体——愁 喻体——一江春
水 • 相似点——汪洋恣肆、曲折回旋、一
泻千里、长流不息
• 化抽象为具体
• 模仿“问君能有几多愁,恰 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以 “愁”或“喜”、“忧”等 情感为本体,将其具体化, 为其拟一个合适的喻体。
使全词笼罩在凄惨愁苦的氛围中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凄惨悲戚
最难将息 正伤心 独自怎生得黑 • 行动:源自寻觅 淡酒 谁堪摘 守窗儿 • 写景:
清冷 晚来风急 雁过 黄花堆积 梧桐 兼细雨
叠字的运用
• 起首三句的七组十四个叠字是本词 的最大特色,请分析一下这七对叠 字所刻画的词人的心理过程,并说 一说其为全词奠定了一个什么样的 基调?
故国月明中 虚写
交相 融济
雕栏玉砌 虚写
愁
朱颜改
虚写
几多愁——春水向东流 结句
思考:春花秋月,本是两种美好 的事物,借代一年中的良辰美 景,词人为什么发出”何时了” 的感叹?
床儿】cǎchuánɡr名把瓜、萝卜等擦成丝儿的器具,想借贵报一角~几句。 一概~。【沉吟】chényín动①低声吟咏(文辞、诗句等):~章句。 ② 指上下颠动:~荡|~动|颠~。【超脱】chāotuō①形不拘泥成规、传统、形式等:性格~|他的字不专门学一家,【财经】cáijīnɡ名财政和经济 的合称:~学院。 不肯睡觉|许多事情~着他,】(唓)chē[?胡作非为。圆形,②动补充;【秘】(祕)bì①译音用字, 【察看】chákàn动为了解
虞美人原文及翻译
虞美人原文及翻译虞美人是我国古代的一种美丽花卉,也是我国传统文化中常常被提及的一个形象。
下面将为大家介绍虞美人的原文及翻译。
虞美人原文:虞美人,天下无。
飘摇兮若纸飞扬,过尽佳人如花残。
照影兮犹沙上玉辇,巧笑倩兮陷人于法网。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虞美人翻译:虞美人,世间无双。
飘舞若纸,飞扬扬;过眼美人如凋残。
倩影映照,宛如沙上玉辇;巧笑嫣然,陷人于法网中。
这份情愫只能成为回忆,只可惜当时已感伤。
虞美人是一种花卉,也是一种美丽动人的象征。
在原文中,诗人通过描绘虞美人花的飘摇、佳人的凋残,以及倩影映照和巧笑嫣然,来表达一种美丽而短暂的情感。
整首诗以虞美人花为象征,通过对花的描绘来反衬出人世间美好事物的短暂和易逝,表达了作者对于美好事物易逝的感伤。
虞美人的美丽和短暂寄托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感慨。
诗人将虞美人的飘摇和飞扬比作纸般轻盈,形容佳人如花残一样易逝,这里通过对容貌、飘逸动人的美丽事物的描绘,可见诗人对于美的敏感与向往。
同时,倩影和巧笑则在表现佳人的美貌和吸引力的同时,也折射出了一种诱人之网,让人难以自拔。
接下来的两句“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则表达了诗人对于美好事物逝去的无奈和感慨。
作者认为这种美好的情感只能成为回忆,无法再现。
借用虞美人花来代表这种短暂的美好,诗人借以抒发了对于时光易逝和美丽事物不复存在的无奈之情。
综上所述,虞美人的原文及翻译将美好事物的短暂和易逝表达得淋漓尽致。
通过对虞美人花的描绘和借代,诗人将自身的感慨与思考融入其中,传递了一种对于美好事物逝去的感伤和对于美好事物短暂性的思考。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全诗翻译赏析及作者出处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全诗翻译赏
析及作者出处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这句话是什幺意思?出自哪首诗?作者是谁?下面小编为同学们整理出这首古诗词的全文翻译及全文赏析,提供给同学们。
希望能对同学的古诗词的学习与提高有所帮助。
1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出自五代李煜的《虞美人·春花
秋月何时了》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雕栏通:阑)
1全文赏析《虞美人》是李煜的代表作,也是李后主的绝命词。
相传
他于自己生日(七月七日)之夜(“七夕”),在寓所命歌妓作乐,唱新作《虞美人》词,声闻于外。
宋太宗闻之大怒,命人赐药酒,将他毒死。
这首词通过今昔交错对比,表现了一个亡国之君的无穷的哀怨。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三春花开,中秋月圆,岁月不断更替,人生多幺美好。
可我这囚犯的苦难岁月,什幺时候才能完结呢?“春花秋月何时了”表明词人身为阶下囚,怕春花秋月勾起往事而伤怀。
回首往昔,身为国君,过去许许多多的事到底做得如何呢,怎幺会弄到今天这步田地?据史书记载,李煜当国君时,日日纵情声色,不理朝政,枉杀谏臣……透过此句,我们不难看出,这位从
威赫的国君沦为阶下囚的南唐后主,此时此刻的心中有的不只是悲苦愤慨,多少也有悔恨之意。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苟且偷生的小楼又一次春风吹拂,春花又将怒放。
回想起南唐的王朝、李氏的社稷——自。
虞美人原文译文及赏析
虞美人原文译文及赏析虞美人原文译文及赏析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触到作文吧,作文是人们把记忆中所存储的有关知识、经验和思想用书面形式表达出来的记叙方式。
那么一般作文是怎么写的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虞美人原文译文及赏析,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虞美人原文译文及赏析 1原文:虞美人陈与义张帆欲去仍搔首,更醉君家酒。
吟诗日日待春风,及至桃花开后却匆匆。
歌声频为行人咽,记著樽前雪。
明朝酒醒大江流,满载一船离恨向衡州。
虞美人字词解释:1、搔首:以手搔头,意为有所思的样子。
如:《诗·邶风·静女》“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2、满载一船离恨向衡州:化用苏轼《虞美人·波声拍枕长淮晓》词的“无情汴水自东流,只载一船离恨向西州”,表达不忍惜别。
虞美人春翻译:船已经挂起帆来了准备离去,可作者却搔首踟蹰不忍离去,一杯杯地饮着好友送别之酒。
以前天天写诗作词翘首盼望春天的到来,可等到了春天桃花刚了却要与友人匆匆离别。
歌姬的歌声常常因离别之人而呜咽,还清楚记着离别席上的情形。
明天酒醒后就要随着大江行舟离去,只能满满带着一船的离别之恨驶向衡州。
虞美人创作背景:这首词是在席益举行的告别宴会上所作。
席益字大光,洛阳人,是陈与义的同乡。
与义宣和六年(1124)在汴京任符宝郎时与他相识,不久与义遭贬,别后还有诗札。
建炎三年(1129)席益离郢州知州任,流浪于衡山县(今属湖南),与义同时躲避金兵至湖南。
同年腊月,两人相遇于衡山。
次年元旦后数日,与义离衡山赴邵阳,有《别大光》诗,别宴上并作此词。
虞美人赏析:这首词的写法是:“紧扣别宴,思前想后”。
他把离别的情绪融贯到对过去的回忆和对前途的想像之中去,不同一般,别有一番风味。
词的上片由别宴写起,进而追忆到过去相聚的时日。
一开就说船已经挂起帆来了准备离去,久久不能离去,只是一杯杯地饮着好友送别的酒。
这就把不得不离去又不忍离去的矛盾心理形象地表现出来。
原创高中语文精美课件 虞美人1
虞 美 人
姓名:李煜
初名:从嘉
表字:重光
生辰:937年7月初7 祭日:978年7月初7
国家:南唐
身份:国主
词人
作者李煜,又称南唐后主。他做了十五年皇帝,国 亡 而被俘。宋太宗封他做“违命侯”。从此,生活十分清苦, 他曾写信给旧日宫人说:“此间日夕,以眼泪洗面。”后 来,宋太宗听说他于七夕节夜晚在寓中作乐,颇为生气; 又因为他的这首词中有“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的句子, 便命人用毒药将李后主毒死。 这首词是李后主到宋朝做俘虏后,第二年正月的一个 月夜里写的,距离他前一年正月受降时恰恰是一年。显然, 也是一种纪念,所以,李后主才用“又东风”来表示又过 了一年的意思。一国之君沦为阶下之囚,第一年的俘虏生 涯,其愁苦,其悲切,真是非笔墨所能形容。 作者一字一泪,读者一字一泪,歌者一字一泪!这首 词的意境,沉痛悲凉,回肠荡气,被推为千古绝作。
雕 栏 玉 砌l应 犹 在,只 是l朱 颜 改。问 君 能 有l几 多 愁?恰 似l一 江 春 水 向 东 流!
春花秋月何时了,
往事知多少。
“春花秋月”是美好的事物, 为何希望它早点结束?
名虽王侯,实为亡国奴、阶下囚。在对生命已经 绝望之时,“春花秋月”是对他的一种讽刺,想起曾 经的美好往事更让他伤感,所以,“问”在情理之中。
(李白《秋浦歌》)
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李清照《武陵春》
想想:为什么词中两次提到“月”这个意象?联系我们 读过的诗歌,“月亮”这个意象有什么特殊含义?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月”:思乡怀念亲人
本词艺术特色:
b、以“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比喻国破家亡,是由 于外力的打击。 C、以“胭脂泪,相留醉,几时重?”比喻帝王生活 一去不复返,企其重来之不可得。
《虞美人》原文及译文
《虞美人》是五代时期南唐后主李煜的一首著名词作,这首词表达了李煜对故国的深切怀念和亡国之痛。
据传,这首词是在李煜被俘至北宋后所作,词中流露出他对过去帝王生活的追忆和对现实囚禁生活的无奈与哀怨。
这首词以其深沉的情感和优美的意境,成为中国古典文学中的佳作。
原文: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译文:
春花和秋月的美好时光何时才能结束?过去的事情还记得多少?
昨夜小楼又吹来了东风,在这月明之夜,我无法忍受回忆故国的痛苦。
那些精美的栏杆和玉石砌成的台阶应该还在,只是居住其中的人已经容颜衰老。
要问我心中有多少哀愁,就像那滚滚东流的春江之水,永无止境。
这首词通过对比春花秋月的永恒与人生的无常,表达了李煜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和对现实无奈的感慨。
词中的“一江春水向东流”成为了形容愁绪无尽的经典比喻,展现了李煜词作的艺术魅力。
《虞美人》原文及翻译赏析
《虞美人》原文及翻译赏析《虞美人》原文及翻译赏析(精选16篇)赏析,是一个汉语词汇,意思是欣赏并分析(诗文等),通过鉴赏与分析得出理性的认识,既受到艺术作品的形象、内容的制约,又根据自己的思想感情、生活经验、艺术观点和艺术兴趣对形象加以补充和完善。
以下是店铺帮大家整理的《虞美人》原文及翻译赏析(精选16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虞美人》原文及翻译赏析篇1虞美人·浙江舟中作潮生潮落何时了?断送行人老。
消沉万古意无穷,尽在长空澹澹鸟飞中。
海门几点青山小,望极烟波渺。
何当驾我以长风?便欲乘桴浮到日华东。
译文钱塘潮潮涨潮落经过了多少年,何时能有个终结,消磨了多少行人旅客,抬头望去,但见长空淡淡,群鸟在远处飞去,不觉令人油然而生万古无穷的兴亡之感。
钱塘江入海口烟波渺渺,一想无际,只有几座青山点缀于浑茫的水际。
若能乘坐一片木筏,飘浮到太阳东边的某个地方隐姓埋名,过着与世隔绝的生活,那该有多好。
注释虞(yú)美人:词牌名,又名“一江春水”“玉壶水”“巫山十二峰”等。
双调五十六字,前后段各四句,两仄韵、两平韵。
浙江:钱塘江。
断送:消磨。
海门:在钱塘江入海口。
望极:望尽。
何当:何时。
驾:乘。
桴(fú):木筏。
浮:漂流。
日华:太阳的光华,词中指太阳。
创作背景从词中叹老消沉的意绪来看,这首词应作于元仁宗延祐六年(1319年)南归后。
词人舟中观潮,有所感触,便写下这首词。
赏析上片描述词人舟中感怀。
“潮生潮落”是舟行江中所见所感的普通现象,缀以“何时了”,则透露出有心人别有的心事。
“断送行人老”,是“何时了”的答案。
舟中行人之所以老,就是被潮生潮落所断送的。
怨潮,即所以怨时。
词人是宋太祖十一世孙,历代仕宋,皆至大官,一旦为程钜夫荐见元帝,虽蒙器任,但内疚难消,且时遭人忌。
元世祖命其赋诗讥其父执留梦炎,有“往事已非那可说,且将忠直报皇元”之语,即此可观其心迹。
诗人之所以仕元,盖时使之然。
古诗词虞美人原文
古诗词虞美人原文古诗词虞美人原文在生活、工作和学习中,大家都看到过许多经典的古诗吧,古诗按内容可分为叙事诗、抒情诗、送别诗、边塞诗、山水田园诗、怀古诗(咏史诗)、咏物诗等。
你知道什么样的古诗才能算得上是好的古诗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古诗词虞美人原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古诗词虞美人原文1【虞美人别宴】桃花疏鬓传春信,又送冬君尽。
腊梅栏外葬残樱,碎瓣惜香无定,却多情。
春山敛黛低歌扇,暂别吴钩宴。
月台裁柳送离人,薄粉偷将红泪,印腮痕。
【虞美人无梦】狂风卷絮飘庭院,老酒寻杯惯。
阁楼帘卷月当窗,多是寒宵迟睡,对更长。
娇香怜黛胭脂雪,细画弯弯月。
宝筝弦上说相思,怎奈坐中无有,赏花痴。
【虞美人断弦】酡腮酒面风吹醒,玉枕香衾冷。
凭窗凝伫影伶仃,细数长空偷掩,两三星。
相思拼却朱颜损,秀鬓吴霜紧。
小风鞭袖懒调琴,舞急丝簧缭乱,不成音。
【虞美人问情】雕檐挂雨幽帘动,恼破黄粱梦。
绢绒丝帕难遮愁,一缕凄凉凝驻,上眉头。
三千红泪思朝夕,熬得人成疾。
远书空信去无还,可恨别情容易,问情难。
【虞美人晚春】潇潇暮雨和飞絮,断送红无数。
远堤垂柳燕声频,应是恨那流水,葬花魂。
闲将一点凄凉意,写入相思字。
问君何日踏归途,为寄一番心事,夜行书。
【虞美人秋缘】寒风愁起残花扫,报得秋来早。
拾香拈粉淡匀唇,老去一春心事,寄无人。
相思但恐佳期阔,底事何人说?南枝不向北枝眠,暗恼旧欢前梦,断姻缘。
【虞美人离殇】闲来回首陈年事,难寄相思意。
挑针穿线绣鸳鸯,一片风情无处,诉心伤。
别来尝尽愁滋味,消得人憔悴。
宝钗松散一根垂,只恐芳心长在,落花飞。
【虞美人春娇】玉箫吹遍春情早,双鹊枝头叫。
清风缕缕梦魂归,小院嫩苗青脚,露珠垂。
邀弦赋曲黄昏后,共品桃花酒。
蝶飞蜂舞惜花红,应是良辰美景,续初衷。
【虞美人葬花】层云遮却山头月,百转柔肠结。
闲愁可惯酒盈杯,醉挑琴筝歌罢,泪珠垂。
香消瑞脑寒更久,无赖青灯瘦。
雨斜风剪葬残花,红影翩翩飘落,上窗纱。
词;黄叶舞秋风;古诗词虞美人原文2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五代:李煜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虞美人翻译及赏析
虞美人翻译及赏析虞美人晏几道翻译赏析,这是北宋著名词人、婉约派重要作家晏几道所创作的词作,这首词中着意刻画的女子形象,隐含着作者自伤幽独之感。
原文:虞美人·曲阑干外天如水晏几道曲阑干外天如水,昨夜还曾倚。
初将明月比佳期,长向月圆时候、望归。
罗衣著破前香在,旧意谁教改。
一春离恨懒调弦,犹有两行闲泪、宝筝前。
虞美人·曲阑干外天如水字词解释:①初:刚分别时。
②长:同常。
③罗衣著破:著,穿。
④闲泪:闲愁之泪。
虞美人·曲阑干外天如水翻译:回廊上的栏杆曲曲弯弯,外面的天色像水一样清澈湛蓝。
昨天晚上,我也曾在这里凭倚栏杆。
人们都把明月比作佳期,认为月满时人也会团圆。
因此我每天都在这里倚眺望,盼望心上人早日回到身边。
绫罗的衣服虽已穿坏,但以前的余情尚在,令我缅怀留恋。
可是不知旅行在外的游子,是谁让他把初衷改变。
一春以来,因为离愁别恨而满怀愁怨,也懒得抚筝调弦。
还有那两行因闲愁而伤心的眼泪,滴落在那宝筝的面前。
虞美人·曲阑干外天如水创作背景:无虞美人·曲阑干外天如水赏析:这首词写的是怀人怨别的传说超标。
在刻画女主人公的.行动和心态时,却很有很有艺术特色。
上片写圆月夜倚栏盼望人归,突出期盼之急切,下片写痴情不改、满怀离恨的愁苦幽怨,上片写倚栏望月盼归,下片写整个春天都充满离恨别情。
起首两句主写倚阑,而写今夕倚阑,却从“昨夜曾倚”见出,同样一句词,内涵容量便增加一倍不止。
——既然连夜皆倚阑而望,当还有多少个如“昨夜”者!“ 天如水” ,比喻夜空如水般明澈与清凉,可是其意不在于写天,而在于以明净的天空引出皓洁的明月。
歇拍两句写女主人公的对月怀人。
男子去后一直不回来,也没说准什么时候回来,她结想成痴,就相信了传统的或当时流行的说法——月圆人团圆,每遇月圆,就倚阑苦望。
词中写女主人公倚阑看月,从希望到绝望,有其独到之处。
“初将”是说“本将”,这一语汇,便已含有“后却不然”的意味。
《荷花》古诗十首一年级
《荷花》古诗十首一年级1、虞美人其一柳滨泛荷(元代-邵亨贞)南风十里平湖外。
夜舞凌波队。
米家书画满船头。
更著小怜歌舞障清愁。
乌纱不共人间暑。
别有谈玄尘。
近来懒作断肠声。
只怕花能解语又多情。
2、荷钱(宋代-林景熙)盈盈新叠碧,难借柳条穿。
铸景菰浦外,买邻鸥鹭边。
炎官初掌柄,水国不书年。
渐长薰风价,折筩供酒船。
3、荷珠(宋代-李光)荷珠圆复碎,攲侧动相关。
去似临江失,来如合浦还。
贾人应误喜,莲女想轻攀。
百斛倾梅雨,天公岂是悭。
4、游法华瑶阜蜃洞以糁径杨花铺白毡点溪荷叶叠青钱分韵余既有作复各赋古诗一以纪游事其十一(宋代-周密) 人生巧聚散,不定如风叶。
况我同襟人,一笑意已浃。
吴音戏趼足,巴语嘲长鬣。
卢胡泛大白,痛釂不嚅嗫。
二孺彼何为,我醉从喋喋。
5、慈恩寺南池秋荷咏(唐代-韦应物)对殿含凉气,裁规覆清沼。
衰红受露多,馀馥依人少。
萧萧远尘迹,飒飒凌秋晓。
节谢客来稀,回塘方独绕。
6、荷叶洲杂诗其四(清代-林旭)依然天际识归舟,落日荒山柱础稠。
足底江流似裙带,何人朱字写空侯。
7、过蔚千荷庭晚归二首其一(清代-戴亨)尘嚣何处挹清芬,高咏新诗每过君。
真羡幽居堪寄傲,敢誇健笔足淩云。
烟沈霞起閒中谛,鸟语溪声静里分。
长夏淹留忘溽暑,倚栏清啸日斜曛。
8、饮蔚千荷庭因书己意二首其二(清代-戴亨)举目无非执热场,特来此处就清凉。
买山未结高人侣,对景翻生久客伤。
采采芙蕖难涉水,青青荷芰可缝裳。
烟霞有约空相待,矫首南天忆故乡。
9、香山八景诗其六天池芰荷(明代-伍瑞隆)天上荷花天上开,不应吹落世间来。
秋风昨夜香如酒,帝遣天池作寿杯。
10、露荷(宋代-王镃)满湖云气晓生寒,蘸影蒸香润石阑。
万斛银珠无用处,翠盘擎到日光乾。
11、花木八咏其三荷叶露(金朝-段克己)仗下华清赐浴时,温泉香腻洗凝脂。
团花翠壁琉璃滑,狼藉珠玑醉不知。
12、隔浦莲拍近赏荷(清代-曹亮武)《马蹄》《秋水》漫读。
傍舍丛阴绿。
雨过看逾净,池轩敞波纹縠。
两两飞鹭浴。
李煜:虞美人1
“春花秋月”是美好的事物,为 何希望它早点结束?
“春花秋月”是美好的事物,为 何希望它早点结束?
以乐景写哀情。一个被囚禁的亡国 之君要忍受无尽的屈辱,“春花秋月” 是对他的一种讽刺,让他觉得厌烦,希 望这一切都结束。
“往事知多少”中的“往事” 所具体指什么?
物质上:锦衣玉食、后宫佳丽、一国之君的 尊荣富贵的生活;
雕阑玉砌应犹在, 只是朱颜改。问君能 有几多愁?恰似一江 春水向东流。
这首词到底是一首什么词,竟会 招来杀身之祸?
本词表现了一个亡国国君的故国之 恋。念念不忘过去的美好生活,念念不 忘东风是故国吹来,春水又向故乡流去, 这在宋太祖看来是不是会有“东归故国” 之意呢?可以这样说,两个“东”字, 断送了一代文章圣手的性命
*虚实结合,情景交融
春花秋月
实 小楼“物是”来自东风(自然永恒)
明月
景
往事
虚 故国
“人非”
雕栏玉砌 (人生无常)
朱颜
一江春水 情
开宝八年,宋兵攻克 金陵,李煜投降,被 送往汴京,过着“日 夕以泪洗面”的软禁 生活。两年后,他41 岁生日时(七夕之夜) 作《虞美人》词,并 令歌伎演唱,此曲触 怒了宋太宗,不久, 李煜饮所赐牵机药酒 被毒死,该词便成了 后主的绝笔之作。
这首词到底是一首什么词,竟会 招来杀身之祸?
诵读
春花秋月何时了? 往事知多少?小楼昨 夜又东风,故国不堪 回首月明中。
唐一无名氏根据项羽和虞姬的悲剧故事写了一 首《虞美人》,词牌名便源于此。因李煜填此词 的名句,又名《一江春水》;因周紫芝词有“只 恐怕寒,难近玉壶冰”句,又叫《玉壶冰》。
古代词开始大体以所咏事物为题,配乐歌唱逐 渐形成固定曲调,后即开始名为调名即词牌。 《虞美人》即是如此。
李煜《虞美人》诗词赏析 【完整版】
作为帝王,他是亡国之君,曾以风花雪月的生活饱受后人非议。
作为词人,他以自己纤弱的气质、细膩的笔触创作了大量的名作,嬴得了盛名,因此有人评价他是最有争议的帝王、最没争议的词人。
他就是南唐后主李煜,史称李后主。
今天我和大家分享的就是李煜的《虞美人》。
课件虞美人,词牌名,也是后世对虞姬的称呼,虞姬,项羽的宠姬,姓虞。
貌美,善剑舞。
虞姫与项羽形影不离。
楚汉之战,项羽困于城下,兵尽粮绝,四面楚歌,美人虞姫为绝项羽后顾之忧,拔剑自刎。
血染之地,长出一种鲜红的花,后人为了纪念她,便把这种花叫做“虞美人”。
唐无名氏根据这一凄美故事写了一首《虞美人》,词牌名便源于此。
虞美人在古代寓意着生离死别、悲歌哀婉。
课件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课件李煜是个传奇,颇有大名。
但他的大名并非来自安邦治国的才能,而是来自缠绵悱恻的词作以及风花雪月的爱情故事。
李煜是南唐中主李璟十一个儿子中的第六子。
在讲究立嫡立长的时代,排名第六的李煜想当国君,没戏,但是李煜的二哥三哥、四哥、五哥早夭,排行第六的李煜一下子成为南唐中主李璟的次子了。
而长兄太子李弘冀有做皇帝的条件,却没有做皇帝的命。
毒死叔父不久,他自己竟然意外病亡。
排行第六的李煜,成为实际上的长子。
受封吴王,迁往东宫。
父亲李璟死后,他成了南唐的国君。
但是此时的南唐,半壁江山已纳入了中原。
中原统一的趋势已经非常明朗了,李煜有心图治,无力回天。
他越来越明白,终有一日,南唐会被北方的强邻吞噬,他只能靠不断的巨额进贡获得一个暂时的苟安,同时抱着"今朝有酒今朝醉”的态度,趁着有限的机会尽情享乐。
于是李煜将所有的时间精力,都亳无节制地投入到享受生活中。
李煜并非一个人在玩,有人陪着他疯。
伴陪李煜肆意享乐的姐妹花是大周后与小周后。
她们陪伴着李煜演绎着一场又一场风花雪月的故事。
课件这首词分为上下两片。
上片四句说:春花秋月的往事何时能忘得了?昨夜吹来的东风让我在小楼上感受到春天的光临,我失去的故国啊,只存在于不堪回首的明月之中。
《虞美人》原文及翻译赏析
《虞美人》原文及翻译赏析《虞美人》原文及翻译赏析(精选15篇)在日复一日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一定没少看到经典的古诗吧,古诗是古代诗歌的泛称。
那什么样的古诗才是好的古诗呢?以下是店铺帮大家整理的《虞美人》原文及翻译赏析,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虞美人》原文及翻译赏析篇1虞美人·玉阑干外清江浦玉阑干外清江浦,渺渺天涯雨。
好风如扇雨如帘,时见岸花汀草、涨痕添。
青林枕上关山路,卧想乘鸾处。
碧芜千里思悠悠,惟有霎时凉梦、到南州。
翻译独倚栏杆向远处望去,清江浦在哪里呢?大雨迷蒙,连天涯都一片苍茫。
好风像扇子,好雨似挂着的珠帘。
只见岸上红花开放,汀洲覆满绿草,浸水的印痕在不断上涨。
想象自己的梦魂进入了关山之路,那游冶的旧处在哪里呢?如今只剩梦影依稀,不堪回首。
碧绿的平野延伸至天际,引起离人无尽的归思。
只有在偶然的美梦中,才能回到长期思念的南方。
注释清江浦:清江,又名沙河,在今江苏淮阴市北淮河与运河会合处。
浦,水滨。
渺渺:形容雨大,迷漾一片。
汀草,水边的野草。
青林:喻梦魂。
乘鸾:指仙游。
秦穆公女弄玉好乐,萧史善箫,穆公为筑凤楼,二人吹箫,凤凰来集,遂乘而仙去。
南州:南方。
鉴赏这首词,是写春夏的雨景并由此而勾起的怀人情绪。
上片从近水楼台的玉阑干写起。
清江烟雨,是阑干内人物所接触到的眼前景物;渺渺天涯,是一个空远无边的境界。
“好风如扇”比喻新颖,未经人道,春夏,往往有这样的景色。
陶渊明诗“春风扇微和”的扇字是动词,作虚用;这里的扇是名词,作实用;同样给人以风吹柔和的感觉。
“雨如帘”的绘景更妙,它不仅曲状了疏疏细细的雨丝,像后来杨万里诗“千峰故隔一帘珠”那样地落想;而且因为人在玉阑干内,从内看外,雨丝就真像挂着的珠帘。
“岸花汀草、涨痕添”,也正是从隔帘看到。
“微雨止还作”(苏东坡句),是夏雨季节的特征。
一番雨到,一番添上新的涨痕,所以说是“时见”。
“涨痕添”从“岸花汀草”方面着眼,便显示了一种幽美的词境。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全文翻译赏析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全文翻译赏析[译文]你问我究竟有多少哀愁。
那哀愁正如春天的江水,滔滔不绝向东奔流。
[出典]李煜《虞美人》注: 1、《虞美人》李煜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2、翻译三春花开,中秋月圆,岁月不断更替。
回首往昔,过去许许多多的事到底做得如何呢!苟且偷生的小楼又一次春风吹拂,春花又将怒放,望着明月回想自己不堪回首灭亡的故国。
故都金陵华丽的宫殿大概还在,只是那些丧国的宫女朱颜已改。
问君你能有多少哀愁,那过往的哀愁好像一江春水浩浩荡荡地流走了。
3、李煜(937-978),五代十国时南唐国君,汉族,在位时间(961-975),字重光,初名从嘉,号钟隐、莲峰居士。
江苏徐州人。
南唐元宗李璟第六子,于宋建隆二年(961年)继位,史称李后主。
开宝八年,国破降宋,俘至汴京,被封为右千牛卫上将军、违命侯。
后为宋太宗毒死。
李煜虽不通政治,但其艺术才华却非凡。
李煜精书法,善绘画,通音律,诗和文均有一定造诣,尤以词的成就最高。
内容主要可分作两类:第一类为降宋之前所写的,主要为反映宫廷生活和男女情爱,题材较窄;第二类为降宋后,李煜因亡国的深痛,对往事的追忆,富以自身感情而作,此时期的作品成就远远超过前期,可谓“神品”.千古杰作《虞美人》、《浪淘沙》、《乌夜啼》皆成于此时。
此时期的词作大都哀婉凄绝,主要抒写了自己凭栏远望、梦里重归的情景,表达了对“故国”、对“往事”的无限留恋。
李煜在中国词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被称为“千古词帝”.对后世影响亦甚大。
他继承了晚唐以来花间派词人的传统,但又通过具体可感的个性形象,反映现实生活中具有一般意义的某种意境,将词的创作向前推进了一大步,扩大了词的表现领域。
李煜文、词及书、画创作均丰。
后期词作,凄凉悲壮,意境深远,已为苏辛所谓的“豪放”派打下了伏笔,为词史上承前启后的大宗师,如王国维《人间词话》所言:“词至李后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
《虞美人》原文及翻译讲解
《虞美人》李煜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赏析《虞美人》是李煜的代表作,也是李后主的绝命词,在写下这首《虞美人》后,宋太宗恨其“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之词而毒死了他。
写的是处于“故国不堪回首”的境遇下,愁思难禁的痛苦。
全词不加藻饰,不用典故,纯以白描手法直接抒情,寓景抒情,通过意境的创造以感染读者,集中地体现了李煜词的艺术特色。
以“一江春水向东流”比愁思不尽,贴切感人。
太平兴国三年(978年)七夕,后主四十二岁生日,宋太宗恨他有“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之词,命人在宴会上下牵机药将他毒死。
追封吴王,葬洛阳邙山。
这首词通过今昔交错对比,表现了一个亡国之君的无穷的哀怨。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三春花开,中秋月圆,这美好的情景是何时结束的呢?过往的事,有多少还记忆犹新呢?据史书记载,李煜当国君时,日日纵情声色,不理朝政,枉杀谏臣……透过此句,我们不难看出,这位从威赫的国君沦为阶下囚的南唐后主,此时此刻的心中有的不只是悲苦愤慨,多少也有悔恨之意。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苟且偷生的小楼又一次春风吹拂,春花又将怒放。
回想起南唐的王朝、李氏的社稷——自己的故国却早已被灭亡。
词人身居囚屋,听着春风,望着明月,触景生情,愁绪万千,夜不能寐。
一个“又”字,表明此情此景已多次出现,这精神上的痛苦真让人难以忍受,透露出他内心多少凄楚和无奈!夜深人静,倚楼远望,只见月光如水。
眼前的一切更激起他对南唐故国的深深怀念。
“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词人在这里发出的岂止是深沉地叹息,简直是痛彻肺腑的呼号。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尽管“故国不堪回首”,可又不能不“回首”。
这两句就是具体写“回首”“故国”的——故都金陵华丽的宫殿大概还在,只是那些丧国的宫女朱颜已改。
这里暗含着李后主对国土更姓,山河变色的感慨!“只是”二字,极为沉重,传达出物是人非的无限怅惘。
高中语文必修四虞美人1教案
课堂练笔
你能不能用一个比喻句 写出你的忧愁?
虞美人
魂归江南---祭李煜
梧桐寂寞秋风舞, 竟惹群芳妒。
问君何以恁风华? 却道重生不入帝王家。 远来巷外蹄声寂,
可是离别意? 莫知归去几多欢, 放歌纵酒过江南。
多 愁
犹首东 在月风
明 中
时 了
诗 通,气
情 过及语
——
虞 美 人
李 煜
词中哪个字可以概括全文的感
情?
往事之叹
亡国之恨
离家之痛
思家之苦
为何是“春花秋月”? 作者为什么希望它结束呢?
望
花车还昨多 江
月如似夜少 正流旧梦恨
南
春水时魂
风马游中
如上
龙苑
和
花 和 月
,
莫
敎 偏
,
去玉
年树
花不 庭后
老前
天 ,,
其词大体以南唐灭亡为界,分为前后两期, 前期以描写宫廷逸乐生活为主,风情绮丽,清靡 婉转。后期则多追忆往事,伤怀故国,风格沉郁 苍凉。语言自然精练,境界开阔,词风疏朗,与 晚唐以来的香艳词风颇见异趣。扩大了词的题材
范碑围式,的作丰意个富义才了。词人的真艺绝术代手,段可,怜在词薄史命上作具君有王里。程
虞 美 李人
煜
姓名:李煜(从嘉)
表字:重光
别号:钟隐、莲峰居士 生辰:937年七月初七 祭日:978年七月初七 籍贯:徐南州唐 国家:国主、右千牛卫上将 职业:军 词佛、人教违命侯、吴王、
李煜聪颖过人,博通众艺,书法自创金错刀、 摄襟书和拨镫书三体。画山水、墨竹、翎毛,皆 清爽不俗,别为一格。又通晓音律,精别雅郑, 既自度《念家山曲破》、《振金铃曲破》等曲, 又曾与昭惠周后审订《霓裳羽衣曲》残谱。兼以 富于藏书,精于鉴赏。诗文俱佳,词则尤负盛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⑶、现实的扬州是空城,想象的扬州是名都,两相对比,词人产生了怎样的感情?
明确:昔盛今衰之感和家国残破之痛——黍离之悲
探讨技法:
这些景物描写是怎样表现词人“黍离之悲”的?
①青青荠麦――对比、以虚景反衬实景(名都佳处、春风十里)-→萧条冷落,昔盛今衰
②废池乔木――拟人-→反映人民对侵略战争的极端痛恨,也表达了词人对扬州人民的同情和感时伤世的情怀。
活动2【活动】写作技巧
1、寓情于景,景中含情。
2、虚实结合,对比衬托
活动3【作业】作业布置:
1.背写全词。
2.咏史怀古诗规律总结
咏史怀古诗规律总结
咏史怀古诗:以古人、古事、古迹为题材,借咏叹史实来感慨兴衰、借古讽今、借古自喻的一种诗歌体裁。
常用表现手法:借景抒情、触景生情、借古讽今、
常抒发情感:1、昔盛今衰、物是人非的感慨
活动3【活动】诵词,朗诵技巧指导。
活动4【活动】学生分小组上黑板展示研学案上对本词意义理解
理解李煜“愁”体现在哪里?
学生黑板展示:
1、文中哪个词直接表达了作者的感情?
2、“春花秋月”是美好的往事,为何词人却希望它早点结束?
3、词人为何而愁?找出原文相对应的句子。
板书:
情感体现
往事之叹
“愁”→故国之思
三国蜀国,诸葛亮为蜀汉丞相,“功盖三分国”,一生力主北伐,恢复汉室,而且付诸实施。3、联系社会背景和作者身世,比较陆游此诗和杜甫《蜀相》,说说它们在歌颂诸葛亮功绩、抒发个人情感和表现手法等方面有哪些不同。
功绩方面:
杜甫:“功盖三分国”、“天下计”、“老臣心”;陆游: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个人情感:
杜甫:表达对诸葛亮的追慕、惋惜以及自己壮志未酬的痛苦;陆游:以诸葛亮自况,渴望北伐复国,建功立业。
难点:体味怀古伤今的黍离之悲及“清冷”意境。
4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
同学们还记得李白的《送孟浩然之广陵》这首诗吗?我们大家一起大声背诵出来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这首诗题目中的广陵是指哪里呢?扬州。
扬州自古繁华,那么,南宋时期的扬州又是什么样的景象呢?下面,我们就一起跟随南宋后期著名的布衣词人姜夔的的脚步,看看他到扬州后见到了什么?
活动2【讲授】作者简介、背景知识、诵读感知
4、诵读感知:
⑴、提示:
慢词——曲调舒缓、吐字宜慢、稍长。
内容——深沉、悲切而富有情感。
词韵——平仄有别、节奏分明。
⑵、要求:
感知文意、正音释词、体味意境。
活动3【活动】分析鉴赏
1、小序交代了什么内容?
(序)淳熙丙申至日,予过维扬。夜雪初霁,荠麦弥望。入其城则四顾萧条,寒水自碧,暮色渐起,戍角悲吟。予怀怆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千岩老人以为有《黍离》之悲也。
明确:时间、地点、所见、所闻、所感、感情基调、写作缘由。
2、品读赏析:
⑴、作为“空城”的扬州是一幅怎样的景象?试从所见所听所思概括
所见:荠麦青青、废池乔木、二十四桥、无声冷月、寂寞红药。
所听:清角吹寒
所思:重到须惊,难赋深情,桥月仍在、玉人已无,花开依旧,人事全非。
⑵、作为“名都”的扬州是一幅怎样景象?
后者更加蕴藉含蓄,表达的是不被重用的悲愤,却用明媚的春光和闲适的生活来反衬。风格上,优美动人,富于情趣。
2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对这两首律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B)
A、《书愤》与《临安春雨初霁》为同期诗作,但其风格与表现形式却迥乎不同。前者,情调严肃而激越,正面凸现一个“愤”字;后者,情调诙谐,在貌似轻松中流泄内心的忧愤。
虞美人
李煜
一、教学目标
1、教会学生抓关键词语,疏通文意,熟读成诵。
2.让学生在诵读、品味的过程中,赏析本词。
3.学生能掌握本文“将抽象的感情形象化”的表达效果。
二、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李煜在本词中的“愁”体现在哪里。
【教学难点】理解“比喻”“将抽象的感情形象化”的作用。
三、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③黄昏/清角—视觉到听觉——渲染了凄清沉寂、悲凉的氛围
④二十四桥/无声冷月――乐景衬哀情-→昔日的繁华衬今日之萧条凄清冷落
⑤红药――直抒胸臆-→“寂寞开无主”,感时伤乱
4.2第二学时
活动1【活动】合作探究
1、《扬州慢》词中引用杜诗有何作用?
⑴.化用杜诗,丰富了词的内容,深化了词的意境。
⑵.可引发读者对昔日扬州美好的回忆,反衬当今的萧条,虚实相生。
诗一开始就流露出不得已而来京的意思:“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世味薄则直道穷,南宋朝廷不图恢复,得过且过,官场上的习气一天比一天地坏下去,哪里还有什么直道呢?在这样的环境里做官,的确没有什么意思,因此诗人不提受职一事,而只说谁让我到京城来做客呢!这正是讽喻的笔法。
鉴赏要点:讽喻手法中间两联写客居生活,“小楼一夜听春雨”,写诗人彻夜不眠,表现他心情不安,虽然是短期离家,却也动了羁旅之愁。“深巷明朝卖杏花”,达官贵人多居深巷,那里自然有人去叫卖杏花,这不经意的一笔,点染了临安城中的“太平盛世”气象,似乎全然忘记了亡国的危险。“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诗人到了京城,不去结交权贵,却独自呆在客邸里以“作草”“分茶”消磨时光,也反映了他对官场生活感到厌倦。这一来似乎是嘲笑自己百无聊赖,其实是从侧面揭露当时政治的黑暗。到尾联诗人才将他的讽喻意图明朗化,因为“素衣莫起风尘叹”里,已经包含了“京洛多风尘,素衣化为缁”的内容;诗人告诉家人“莫起风尘叹”,也是自己不会受到京城坏风气影响的意思。这样来结住全诗,跟开头的“世味年来薄似纱”是紧紧呼应的,真是绝妙的章法。1、《临安春雨初霁》与此诗作于同一年,诗中也有“世事”的感慨,请结合诗歌的创作背景,谈谈这两首诗在表现重点和诗歌风格上的差异。
这一联忆过去,塑造了诗人早年的自我形象。那时他有满腔的爱国热忱,却不懂得世道的艰难,遥望着北方被金人占领的中原地带,胸中的愤恨郁积如山。这是暗写他欲图恢复失地。“世事艰”,暗指投降派把持朝政,这是为下文“空自许”作铺垫。从章法上说,点了诗题中的“愤”字。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这一联将诗人的恢复之志具体化。瓜洲渡击退金兵的进犯,大散关失而复得,这表明南宋人民有力量保卫自己的国土。诗人用“楼船夜雪”“铁马秋风”形象地概括了这两次胜利的战斗,可见他当年很想投身到这样的战斗中去。这两次战斗都发生在绍兴三十一年(1161年),当时诗人才36岁。
诵读提示和整体感知
临安春雨初霁
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
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
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
这首诗是《书愤》的同期作,但风格不同:《书愤》严肃而激愤,这一首则不乏诙谐意味。这种诙谐其实是以轻松的形式来表达内心的忧愤。诗的主旨是写作者对官场生活的冷淡心情,这是现实政治的黑暗在作者心上的曲折反映。读这首诗的首尾两联要从容一些,有感慨兼自嘲意,但不是真的嘲笑自己,而是嘲讽当时的官场;中间两联要读得轻快,然而不是真有闲情逸致,不过是聊作消遣罢了。
B、《书愤》颔联追述25年前的两次抗金大捷,诗人将自己的激情直接蕴藉其中,使全诗悲愤的基调透射出一抹靓丽色彩。
C、《临安春雨初霁》表达诗人对官场生活的淡漠。“素衣莫起征尘叹”,既是自砺——绝不会坏风气的污染,又是对家人的安慰。
D、陆游的《书愤》与杜甫的《蜀相》有一个共同的闪光点,即诗人均联想到了诸葛亮“出师”的伟业,借以自勉;同时又将崇敬、仰慕之情与自己壮志难酬的苦痛熔炼在一起,分别锤炼出尾联那样的警句。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此联说现在,抒岁月蹉跎、壮志未酬的感慨。“塞上长城”,点明诗人之志。“空自许”,跟“世事艰”照应,是对投降派的愤怒指责。
这是诗的表达方式,实际上是诗人以诸葛亮自况。诸葛亮在《后出师表》曾说过“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话,诗人正是以此自勉,表明他至死也不会放弃恢复中原之志。
表现手法:
杜甫:先写景,在景中融情,然后抒发感慨,写祠堂与写人和谐结合,写景与抒情融合,凭吊古人与悲叹自己浑然一体,内涵丰富,感情真挚,格调沉雄。
陆游:先回忆自己过去,然后写自己现在,最后以诸葛亮自况,全诗着重写自己的“愤”,大气磅礴,笔力雄健。短诗的起句、结句十分重要,往往跟诗的主旨和意境有关。请解释此诗起句和结句的意思,并说说它们好在哪里。
2、功业无成、壮志难酬的愤懑
3、讽刺朝廷、忧国忧民的情怀
书愤
陆游
一、教学目标
1、理解诗人的爱国主义情感,
2、了解七律的特点用用典的含义。
二、教学重难点
1、背诵全文,提高对诗词研讨的鉴赏能力,
2、了解陆游爱国主义诗歌的特点。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
(二)作者简介解题
书:写
愤:愤懑,悲愤
——书愤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板书:
情感体现表达技巧作用
往事之叹
愁→故国之思→比喻→化虚为实,将抽象的感情形象化
亡国之恨
活动6【讲授】体会词的思想情感
老师:抛出问题“李煜为什么要把“愁”“比作“春水”而不是“夏水、秋水”?为什么要强调是向东流?
学生:思考“春水”的特点。
目的:让学生体会到李煜“愁”的多和连绵不断。
活动7【练习】通过例子巩固“比喻”这一表达技巧“化抽象为形象”的这一作用。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本文用了何典故?有何作用?
用了两个典故:塞上长城,出师一表。“塞上长城”的典故出自《南史。檀道济传》。“出师一表”出自《三国志》。用典使诗文含蓄,曲折,不直露。这首诗作于淳熙十三年(1186年),其时诗人61岁。诗人一生“寄意恢复”,但为朝廷里的投降派所阻,始终未能实现,因而悲愤异常,这首诗是他一生感情经历的艺术概括。前两联回忆过去,抒写他的抗敌抱负,“气如山”一语提挈全诗,须重读;“楼船夜雪”“铁马秋风”写诗人的向往,要用炽热的感情读出。后两联侧重写现在,“塞上”两句集中表现了诗人的悲愤;“出师”两句是诗人以诸葛亮自况,矢志北伐,死而后已。这首诗的基调是悲愤,然而并不绝望,还有豪壮的感情蕴藉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