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供给侧不是什么新名词。

从经济学基本理论角度看,供给与需求是经济学中一对最基本范畴,其他许多概念与定律均由此而派生,比如供求关系决定商品价格规律等等。

供给与需求关系又是一对经济运行中的矛盾统一体,由供大于求或供小于求的不平衡矛盾达到供求基本平衡是任何国家宏观调控追逐的共同目标。

国家宏观调控措施主要从供给侧面发力还是主要从需求侧面发力取决于当时国家经济运行中供求关系的平衡状况。

一、经济新常态下为什么要推进供给侧改革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提出,是基于改革开放以来的发展大逻辑。

改革开放使中国获得巨大成功,其最重要的原因就是不断打破供给侧的制度藩篱,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求,激发大众的创造力。

从农村改革,到国企改革、价格改革,再到全方位的开放,以及近几年的简政放权、商事制度改革,都大大激发了社会和市场的活力。

这是一条非常成功的经验。

适应和引领新常态,必须坚持这条经验,才能掌握战略主动权。

所谓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指从供给端入手,通过改革让生产要素和自然资源充分、高效地利用起来,以解放生产力,促进经济发展。

一般来说,短期内经济产出水平由需求侧决定,而中长期产出水平则由供给能力决定,因此,需求侧管理往往着眼于平抑经济总量的短周期调控,而供给侧管理则关注中长期的系统性结构问题。

需求侧管理在应对经济萧条等“病症”上可以救急,但副作用大,搞不好会带来滞胀;供给侧改革虽见效慢,但通过综合施治能够治标固本。

在不同时期,针对制约经济增长的主要矛盾,各国的宏观调控侧重点会有所不同。

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供给侧管理尤为重要,因为它是提高潜在产出水平的唯一途径。

从中央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要求部署看,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内容包括简政放权、放松管制、金融改革、国企改革、土地改革等,其核心是要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激活微观主体的能动性,提高全要素生产率,调整优化供给结构,提高供给品质,为适应和引领经济新常态打下坚实基础。

第一,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能显著提高宏观调控政策的有效性,是保持经济在合理区间运行的长效手段。

一方面,将结构性改革引入宏观调控,形成“宏观调控+改革”的政策组合拳,是新一届政府宏观调控创新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实现稳增长与调结构平衡的重要举措。

这是强调稳增长中的结构变量和制度变量,二者是决定经济潜在增长率的主要因素。

传统的宏观政策偏重于总量问题而忽视结构、制度问题。

结构失调、体制僵化不仅增加稳增长的困难,甚至可能使
发展不可持续。

加快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增强发展动力,提高全要素生产率、长期稳增长的最有力措施。

另一方面,在一些重大领域改革取得明显突破的情况下,宏观调控可以更多采取市场和经济手段,尽可能减少行政手段,这既能增强市场信心,又能显著提高宏观调控政策的有效性。

第二,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实现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重大举措。

如果说确立五大发展理念(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是“十三五”规划的最重要主线,那么深化改革,特别是着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十三五”规划的另一条主线。

“十三五”规划建议并不是单独讲改革,而是把改革贯穿于五大发展理念中,改革是为发展服务的。

发展难题的形成和解决,最大制约因素是体制机制障碍。

就经济体制问题而言,最大的结构性改革还是市场化改革,即简政放权、深化价格改革和要素市场化改革,理顺政府与市场的关系,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

我国在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方面都面临重大的供给侧体制问题。

以创新发展为例,长期以来我国创新动力不足,一些人把大量精力、财力、智力花在投机取巧上,热衷于泡沫投机活动,这是导致实体经济不振、创新动力被抑制的重要原因。

这其中有文化因素,也有发展观短视、政绩考核制度等的问题,更有政府对市场干预过多的供给体制问题。

推进市场化改革,不仅能最大限度地降低政府对微观经济的直接干预,为市场主体创造更加宽松公平的宏观环境,让市场在竞争性领域发挥决定性作用,还能提供强有力的制度激励,增强微观市场主体的竞争力。

第三,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突破中等收入陷阱的必由之路。

导致中等收入陷阱的主要原因是结构升级失败,即经济结构长期处于中低端而无法向中高端转换,从而导致长期需求不足、产业竞争力低下、社会严重不公平、人均收入水平难以提高等问题,最终使得经济长期失速,各类风险交织且集中爆发。

结构转型升级顺利推进和完成,是突破中等收入陷阱的关键。

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推动经济结构全面升级的原动力。

第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促进中国向法治国家转变的关键一招。

改革并不仅是对旧体制的“破”,更关键的是在于“立”,即“立什么样的新规”。

成功的改革要靠法治来巩固,法治的形成过程就是制度的完善过程。

一方面,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目的不是仅提供一时的激励,而是在打破一些关键领域体制障碍的同时,建立基于法律规范的长效体制机制。

另一方面,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推进要靠法治,改革的每一步都要有法可依,依法推进。

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将给我们带来哪些实惠
1.教育:社会办学带来供给多元化
在教育资源的供给端,鼓励社会资本提供个性化、多样化教育服务。

随着政策不断松绑,民间资本深入到教育领域内部的通道将被进一步打通。

供给侧改革正推动教育进入产业化发展模式。

2.医疗:民间资本涌入解决“看病难”
在医疗领域的供给端鼓励更多民营资本进入,打破公立医疗机构对于医疗资源的垄断。

民营医疗机构百花齐放,百姓对于医疗服务不同层次的需求得到满足。

3.住房:改善房地产供给结构
化解房地产库存是2016年经济工作的五大任务之一。

国家发改委主任徐绍史指出,各地发改委要抓紧推动制定化解库存方案,发展住房租赁市场,释放刚性需求和改善性需求。

加快农民工市民化,满足新市民住房需求,稳定房地产市场。

4.消费:“海外抢购”将成为过去
中央给消费升级的潜在领域描绘了一幅明确的蓝图:要求积极发挥新消费引领作用,重点推动服务、绿色、时尚、品质等六大领域消费升级。

可以预见的是,通过供给端不断地改革、完善,未来国内也能提供质量好、价格便宜的产品,老百姓也不用万里迢迢远赴国外往回背“洋货”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