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诗意的语文课堂
浅谈打造诗意课堂
![浅谈打造诗意课堂](https://img.taocdn.com/s3/m/334ea1677e21af45b307a81c.png)
浅谈打造诗意课堂诗意语文,应该说属于教学风格,但也适用于课堂教学。
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自古到今,人才辈出,不胜枚举。
语文是与文学语言打交道,必然也应该是充满诗意的地方。
从一个方面来说,“诗意”本身就是一个多维度、多层次的概念,从不同的角度对“诗意”有着不同的阐释。
诗意常常意味着丰富的想象和创造,从文学的视觉来看,诗意总是呈现出某种含蓄、凝练、朦胧和隽永的境界。
可以说,打造诗意的语文课堂,是语文老师对语文教学的理想追寻,也是对语文教学本色和本真的一种深刻自觉和回归。
追寻理想和回归本色其实是一回事,都是为了让一个语文课充满诗意,让学生陶醉其中,让老师乐在教中。
一切优秀的课堂,必然是诗意的语文课堂。
无论是朴素还是绚烂、无论激情澎湃还是理趣盎然、无论散发着平民气息还是充满了华贵之气,在它们之上,必然有皎皎如月、灿灿如星辰的诗意流布期间、充盈内外。
一、情景交融绘课堂一个好的语文课堂,老师要善于造境,即让学生在课堂上跟随老师的语言,在心理上形成特定的情景、意境、心境。
建立好的情景、意境、心境,是诗意课堂的第一步。
那么什么是情境?所谓情境就是在景象的连续,就是很多景象的叠加,形成一个画面与氛围,最终形成一个透明的空间。
仿佛学生置身其中,感受到的是一种各种意向的叠加,产生共鸣之后的一个激昂的情绪。
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非常恰当的体现了这一点。
这首小令用了11个意向,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11个意向,用一抹色彩统一起来,那就是夕阳西下。
这就形成了一种情境。
什么境?伤感、惆怅、孤独、寂寥。
夕阳西下是什么时候?这是回家的时候,但是有人却回不了家。
因为他们在征途上。
于是,诗人心中的情化为类似《天净沙·秋思》这样的词,这就造境。
所以,语文老师在上这样类似的诗词的时候,你要想方设法的让自己和学生进入情境,积累情感。
造境不是目的,目的的入情。
所谓入情,就是置身语文文字所造的境中,体验其承载的情感、情味和情怀。
浅谈诗意的语文课堂构建诗意的语文课堂
![浅谈诗意的语文课堂构建诗意的语文课堂](https://img.taocdn.com/s3/m/a3758a942e3f5727a4e9621e.png)
浅谈诗意的语文课堂构建诗意的语文课堂摘要:语文教学充满乐趣,所以语文课堂上应该是富有诗意的。
诗意的语文课堂,应该是极具形象性的语文课堂。
诗意的语文课堂,应该是一种极具神秘色彩个性色彩的课堂。
诗意的语文课堂,也应该是洋溢着诗情画意生活气息的课堂。
关键词:语文课堂诗意“诗意”, 就是像诗里表达的那样给人以美感的意境。
语文课堂也应该是充满深邃的,如同高山流水,春雨缠绵。
诗意的语文课堂,应该情景交融,自然流放;诗意的语文课堂,应该其乐融融,兴趣盎然;诗意的语文课堂,更应该涌动真情,充满灵气。
诗意的语文又在哪里呢?看现实的语文课,老师对文本的解读成植入了一种可以复制的技术,语言的学习成为了可以模仿的技巧。
让人深深沉醉的语言成了僵直的图解,美丽的意境被无情地剖析,文本中荒诞所蕴含的人文意蕴被残酷地肢解,语文的语境变得十分笨拙,奢侈丰富的感情体验成为学生奢侈的梦想……这样的语文教学,给学生的心灵灌注了太多心灵他们的年龄所不能铸就的重负;我们的学生,也因为少了诗情的洗涤,少了诗魂的滋养,成了诗意失落的一代。
让学生诗意地栖居在语文大地上,大学生让学生在课堂里能享受自由,让老师在课堂里能享有自由;让小学生里头在课堂里能享受诗意,让老师在课堂里能独享诗意,把浮躁的心灵安顿下来,把蒙尘的灵魂拂拭明净,让自然、真诚、鲜活的天性充分展现出来,这就是诗意的语文课堂。
诗意的语文课堂,应该是极具形象性的课堂。
它留给遗下学生的往往是一个场景,一种形象,而那种场景和形象,往往就把活的语言留给了学生。
诗意语文紧紧抓住认清了语文的灵魂——即形象。
如果失去了形象,即使学生读得再多撩得再多,也无法活学活用。
一堂成功的课文,应该是一则充满诗意的散文。
每一堂课上,老师即便应该用自己的诗化的语言、真挚的情感营造充满诗意的语文课堂。
课堂的诗意体现在学生一次次摇头晃脑的吟咏,体现在对优美文笔津津有味的赏析中,体现在一篇篇倾诉真情实感的作文中。
当中学生在语言文字看到语言文字的时候,他的头脑能再现一种惨状;他眼前出现某一个情景的时候,他头脑当中能显出相应的文字。
诗意的语文诗意的课堂
![诗意的语文诗意的课堂](https://img.taocdn.com/s3/m/7d2421f8f121dd36a32d824d.png)
诗意的语文诗意的课堂作为母语教学的语文,作为教学母语的语文老师。
几十年来,我一直在想,语文老师在母语教学中担当着什么样的角色呢?自从和孩子们在课内课外轻叩诗歌的大门,在诗海边拾贝,畅游诗海时,我深深地感觉到,我国是一个诗歌的国度,做一位追求“诗意课堂”的“诗意老师”该是一件多么幸福的事啊!拥有一颗爱的诗心作为一个“诗意教师”的追寻者,需要你拥有一份“爱”的诗情、诗意、诗境,更重要的是要拥有一颗爱的“诗心”。
这颗诗心靠的不仅仅是深厚的文学底蕴,更重要的是人格的力量。
诗意的课堂就是用高尚的精神来感动学生。
感动,来自于教师长年累月的努力,来自于学生灵光乍现的瞬间,关键是老师应当以善感的心来面对每一个学生,感动自己,感动学生。
本人爱诗,平日里也喜欢信手涂鸦,所写文字虽不成为诗,但她确确实实培养了我的诗情画意,提高了我的文学修养,更使我充满了对生活的热爱,正因为有了这份诗心,所以在我的课堂教学中的点点滴滴也影响了我的学生们。
孩子们也很乐于和我一道漫步于诗情画意之中,享受文字所带来的乐趣与魅力,对我来说这是一件多么惬意的事啊!每天我们所面对的都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你教给学生的不仅仅是知识与能力,还有方法与过程,更重要的情感与态度,通过这样“诗意课堂”的追求,既培养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发挥了学生的潜能和创造力,又关注了学生对生命成长意义的理解。
以诗意的心态来工作,在忙忙碌碌中收获诗意的快乐。
做一个充满诗情的语文老师诗意的课堂,是一个激情的课堂,诗情的课堂,是一个教师来自内心深处的精神追求,是教师内在修养的自然流露。
小学语文看似简单,可是它包容丰富的内涵。
升华语言和精神共筑美好的境界,应该成为我们每一位语文教师的座右铭。
语文是富有感染力的学科,如果说一个语文教师,没有丰富的情感,没有优美的语言,没有应变的智慧,怎么能驾驭课堂,怎能让孩子喜欢语文。
要想让学生喜欢语文,首先要让学生喜欢老师。
一个言谈拘谨,幽默风趣,妙语连珠的教师,如果在合适时来一句格言,吟一首古诗,说一个典故,抖一个成语的老师,这样的老师怎能不成为学生课上喜欢,课下效仿的好老师呢!这就是艺术,一个充满激情和诗意的,高超的艺术课堂。
论语文诗意课堂的建构
![论语文诗意课堂的建构](https://img.taocdn.com/s3/m/4a362f9232d4b14e852458fb770bf78a65293aae.png)
论语文诗意课堂的建构诗意课堂是指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诗意感知和创造力的教学模式。
它通过课堂设计、教学方法、教具等方面来打造一个有诗意的学习空间,使学生在学习中能够体会到诗意的美丽,享受到诗意的愉悦,并通过创作诗歌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在建构诗意课堂中,首先需要有一个温馨、舒适、富有诗意的教室环境。
教室的布置可以采用温馨的灯光和柔和的色彩,摆放一些植物、音乐和艺术作品等,使学生在这个环境中感受到诗意的氛围,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教学方法是建构诗意课堂的关键。
传统的教学方法强调灌输式的知识传递,往往会使学生对学习失去兴趣。
而在诗意课堂中,可以采用启发式教学、情感教学、互动式教学等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
教师可以通过提问、讨论、小组合作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使学生在交流中能够体味到诗意的美妙。
教学内容也是诗意课堂建构的关键。
传统的语文课堂往往注重文化知识的传授,重视对古典文学的引导。
而在诗意课堂中,不仅可以引导学生欣赏古典文学作品,还可以鼓励学生创作自己的诗歌和散文,让他们在创作中感受到诗意的乐趣。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观察自然、感受生活,从而启发他们对于诗意的感知和表达。
课堂教具也是诗意课堂建构的重要组成部分。
教具的选择应该有情感色彩和审美意义。
可以使用一些生动的图片、音乐、视频等,激发学生的感官体验和情感共鸣。
教具的使用要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兴趣爱好,让学生在感受诗意的积极参与到课堂活动中去。
诗意课堂的建构需要教师具备一定的素养和能力。
教师应该具备对诗意的独特感受和理解,能够通过自身的表达和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去体味诗意的美妙。
教师也应该不断提升自身的艺术素养和审美修养,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和教学技能,使自己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
诗意课堂的建构是一项综合性的工程,需要从教室环境、教学方法、教具等多个方面进行考虑和设计。
通过构建一个富有诗意的学习空间和创作平台,可以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和人文修养,从而使他们更加热爱诗歌、热爱语文,享受到诗意生活的美好。
诗意盎然的语文课堂
![诗意盎然的语文课堂](https://img.taocdn.com/s3/m/7aa5b78259f5f61fb7360b4c2e3f5727a5e924c5.png)
诗意盎然的语文课堂语文课堂是每个学生都无法避免的一门必修课程。
然而,有些学生对于语文课产生了厌恶和无趣的感觉,觉得这门课程缺乏创造性和乐趣。
但实际上,只要我们正确引导,语文课堂也能呈现出一种诗意盎然的氛围,让学生在其中感受到美的魅力。
本文将从课程设计、教学方法和学习氛围三个方面探讨如何打造一个诗意盎然的语文课堂。
一、课程设计的重要性课程设计是打造诗意盎然的语文课堂的基础。
一个好的课程设计能够合理安排学生的学习内容,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创造力。
在课程设计时,教师可以注重选取具有诗意的文学作品,如诗歌、散文等,其中包含丰富的形象和意象,可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表达能力。
同时,教师还可以适时引入一些与生活相关的主题,让学生从中找到共鸣并加深对课程的理解和兴趣。
二、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在语文课堂中,教师的教学方法直接影响着学生对课程的体验和学习效果。
为了打造一个诗意盎然的语文课堂,教师可以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如情景教学、小组合作学习、课堂演讲等。
情景教学可以通过模拟真实场景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知识,从而培养他们的想象力和表达能力。
小组合作学习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让他们在合作中相互启发、互相学习。
而课堂演讲则可以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自信心,同时也能够让课堂充满活力和生机。
三、良好的学习氛围良好的学习氛围是打造诗意盎然的语文课堂的关键。
在课堂上,教师应该注重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其中感受到快乐和自由。
教师可以通过与学生互动、分享有趣的故事和经验,以及赞扬和鼓励学生的方式来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此外,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让他们在课堂中感受到被尊重和被理解的重要性。
总之,打造一个诗意盎然的语文课堂需要教师的精心设计和细心呵护。
通过合理的课程设计,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良好的学习氛围,我们能够让学生在语文课堂中感受到美的魅力和创造的喜悦。
相信只要我们用心去做,每个学生都能享受到这门课程所带来的诗意与快乐。
中学诗意语文课堂教学探析
![中学诗意语文课堂教学探析](https://img.taocdn.com/s3/m/c525493e3169a4517723a395.png)
中学诗意语文课堂教学探析摘要:诗意语文关注学生的精神世界,旨在引导学生感受诗意,激发学生的情感,从而体会生活的美好,具有人文性的关怀。
诗意语文是解决传统语文课堂缺乏人文性弊端的一种出路。
本文通过诠释解诗意语文内涵与特征,分析中学语文课堂缺失诗意的表现,并立足于现状,通过教学语言,教学内容,教学过程三个方面初步探索语文教师营造富有诗意的课堂的策略。
关键词:诗意语文;课堂教学;教学策略语文本是感性的,充满诗性的光彩,但是我们的语文课堂却是理性泛滥,课堂按照程序化的模式进行。
因此本文从教师的角度,从诗意语文的内涵与特征、中学语文课堂缺失诗意的表现、中学诗意语文的必要性、中学教师营造诗意语文课堂的策略四个方面来探讨中学诗意语文教学。
一、诗意语文的内涵诗意,《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是“像诗里表达的那样给人以美感的意境”。
诗意语文便是创造美感的意境,关注人的情感的语文,让人在语文中追寻这样一种诗意的境界,从而使语文成为诗意的栖居所在。
因为诗意语文还处在发展之中,目前教育界还没有对诗意语文有统一的定义。
但诗意语文的探索者们有自己的很好的见解。
如有学者认为诗意语文“是一种美的追求,主旨是使语文提升到美的层次。
”特级教师王崧舟认为“诗意语文是一种精神的,感悟的,学生的,灵魂的,生活的语文。
”从众多教师对诗意语文的理解中,笔者领悟到诗意语文的内涵是极其丰富的。
诗意语文是语文的升华,达到了一种境界。
诗意语文的着眼点是人,是学生,尊重学生的成长发展规律,从学生的生命成长的高度出发,把语文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结合,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培养学生语言与思维的能力,提高语文素养,让学生感受学习的快乐,获得学习的自由,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体验到人存在的价值。
可以说诗意语文教学是一种生命教学,一种审美教育,体现了对学生的终极关怀,实践着“教书育人”的思想,使师生都能获得智慧的和快乐的生活。
二、中学语文课堂缺失诗意的表现通过观察发现,大多数的语文课虽然课堂时间安排紧凑,内容充实,学生掌握了大量知识点的识记,但是这样的课堂没有语文人文性的魅力,缺失了一种诗意,中学生学习也带着一种倦意。
诗意流淌——浅谈小学语文的“诗意课堂”
![诗意流淌——浅谈小学语文的“诗意课堂”](https://img.taocdn.com/s3/m/13cee0372379168884868762caaedd3383c4b517.png)
诗意流淌——浅谈小学语文的“诗意课堂”摘要:古诗文教学作为我国语文教学的必修内容之一,在学生的整体学习过程中,不仅起着传递我国古代优秀文化的作用,同时因诗文对于不同情景与内容的塑造、描写,在实际教学中,也进一步起到了,拓宽学生知识面,体悟诗文意境,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的作用。
故此,本文将以小学语文古诗文教学为例,探索如何在营造“诗意课堂”的情况下,促进学生古诗学习、理解、应用结合的具体方法。
关键词:小学语文;古诗文课堂;诗意引言:诗意,是诗人用一种艺术方式,对现实或想象的描述,其重可能是自身的经历或对具体感受的修饰与表达。
其在古诗文中的具体体现是多样的,并且往往带有作者的主观判断,在情感立场上,可能是歌颂的、也可能是批判的。
在表达形式上,根据诗人不同的状态,一个诗人也可能在不同时期会出现委婉的用句或直抒胸臆的用语。
故此,对于小学古诗文的教学,其实质就是要带领学生体悟不同诗文中作者对诗文意境的创设,在感诗人之感的状态中,认识古诗、诵读古诗、理解古诗。
一、我国小学语文古诗文教学现状分析(一)教学模式僵化,古诗文成为小学语文教学难点传统古诗文教学中,常采用的方法主要是通过学生诵读,首先树立在古诗文中存在的生字词,其次是教师针对不同的古诗句段进行讲解,其目的是为了帮助学生通过联想手法,更快的背诵古诗,最后针对重点字词进行树立,为学生打下良好的古汉语基础,方便日后古诗词教学效率的提升,同时部分老师在针对古诗文意思的讲解过程中,还会重点根据释义重点分析诗人的描写手法与修辞,告知学生相同题材这样写作的好处。
由此看来,在古诗文的教学中,处于教学主体地位的,一直是教师,而非学生。
同时针对教学内容的设计,其旨在通过学生基础知识积累,方便日后的教学,其并没有关注到学生对于诗文的自主理解能力。
故此,这样的教学方式也给学生养成了学习古诗文,先看释义的习惯,学习能力不但没有提升,反倒让学生失去了古诗学习兴趣。
(二)课下练习效果有限对于古诗文教学来说,对于学生的实际应用板块,并不如现代文常用,这就导致在课下练习时,学生针对所学内容的练习板块十分有限,同时在课堂不注重对于学生古诗文意境体悟能力培养的情况下,学生可从有限的练习中获取的知识内容十分有限,这也进一步造成了小学语文古诗教学难的情况出现。
诗意的语文评课怎么写
![诗意的语文评课怎么写](https://img.taocdn.com/s3/m/361baeb8c9d376eeaeaad1f34693daef5ef71322.png)
标题:探索诗意的语文课堂导语:语文作为一门综合性的学科,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思维能力和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
而诗意的语文课堂,则是在教学中融入诗歌元素,让学生感受到诗歌的美,培养学生的诗意情怀和创造力。
本文将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效果三个方面,探讨如何构建诗意的语文课堂。
一、教学内容:融入诗歌元素1. 选取经典诗歌: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选择一些经典的诗歌作品,如唐诗宋词、现代诗歌等,让学生通过阅读和欣赏这些诗歌,感受到诗歌的美和力量。
2. 创作诗歌:鼓励学生进行诗歌创作,可以是自由诗、绝句、律诗等形式,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和表达,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3. 诗歌鉴赏: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诗歌进行鉴赏,分析诗歌的意境、修辞手法等,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文学素养。
二、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1. 情感引导: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情感引导的方式,让学生与诗歌产生共鸣,感受到诗歌所传递的情感和思想。
2. 多媒体辅助:利用多媒体技术,将诗歌的文字、音乐、图片等元素结合起来,给学生带来视听的双重享受,增强学生对诗歌的兴趣和理解。
3. 互动讨论: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互动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三、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的诗意情怀和创造力1. 提升语言表达能力:通过学习诗歌,学生可以感受到诗歌的语言美和表达力,从而提升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2. 培养审美能力:诗歌是艺术的一种形式,通过学习诗歌,学生可以培养自己的审美能力,提高对美的感知和欣赏能力。
3. 激发创造力:诗歌是一种创造性的表达方式,通过学习诗歌,学生可以激发自己的创造力,培养独立思考和创新思维的能力。
结语:诗意的语文课堂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培养学生诗意情怀和创造力的重要途径。
通过融入诗歌元素、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培养学生的诗意情怀和创造力,我们可以打造一种富有诗意的语文课堂,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诗歌的美和力量,培养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思维能力和审美能力。
诗意盎然的小学语文课
![诗意盎然的小学语文课](https://img.taocdn.com/s3/m/9eba9f450640be1e650e52ea551810a6f424c852.png)
诗意盎然的小学语文课在小学的语文课堂上,我们常常能够感受到一种诗意的盎然,这不仅仅表现在老师们讲述的诗词故事中,更体现在教学方法和课堂氛围上。
首先,小学语文课的教学方法富有诗意。
传统的课堂教学常常是以教师为中心,学生被动接受知识。
然而,在现代小学语文课堂上,教师们采用了多样的教学方法,使得课堂变得生动有趣。
比如,老师们会通过讲故事、唱歌、朗读等形式,将抽象的语文知识转化为生动的教学内容。
这样的教学方法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在课堂上主动思考和参与。
其次,小学语文课的课堂氛围充满了诗意。
语文课不再是枯燥的背诵和填写习题,而是充满了欢声笑语和交流互动。
这得益于导入新概念的方式。
教师们常常通过让学生观察和感受身边的事物,引发他们对课文主题的思考。
在课堂上,学生们可以自由地表达自己的理解和见解,鼓励他们将课堂上学到的知识与自己的生活经验相结合。
这样的课堂氛围使得学生们更加主动积极地参与到语文学习中。
此外,小学语文课的内容设计也充满了诗意。
这体现在两个方面。
首先,课文的选择多样化。
学生们不仅学习古代文学作品如《红楼梦》、《水浒传》等,还学习当代文学作品如《草房子》、《橙子的滋味》等。
这些文学作品既有经典之作,也有现实题材,使得学生们在欣赏文学作品的同时,增加对现实生活的思考。
其次,课堂的任务多样性也给予了学生们自由发挥的空间。
例如,学生们在学习诗歌的时候,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和经验,创作自己的诗歌作品。
这样的内容设计鼓励了学生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的发展。
总结起来,小学语文课堂给人一种诗意的感觉。
这不仅得益于教师们富有创意的教学方法和亲和力十足的课堂氛围,还得益于多样化和开放性的内容设计。
在这样的课堂中,学生们不仅仅是在学习语文知识,更是在感受语文的魅力,培养语文素养。
浅析诗意的语文课堂
![浅析诗意的语文课堂](https://img.taocdn.com/s3/m/3609e3344693daef5ff73d6f.png)
浅析诗意的语文课堂摘要:语文的本色是诗意,语文的活力、灵魂、生命是诗意,语文教学的最高境界,自然也是诗意。
让诗意在语文课堂中流淌,打造充满诗意的语文课堂。
关键词:诗意;语文课堂;情感;感悟;开放“语文是炫目的先秦繁星,是皎洁的汉宫秋月;是珠落玉盘的琵琶,是高山流水的琴瑟;是“推”“敲”不定的月下门,是但求一字的数茎须……”有人,曾经这样形容语文。
稍微用心研读一下教材,就会发现,选进语文教材的都是一些文质兼美的经典佳作。
这些精约优美、含蕴深厚的文字,经历了时间长河的淘漉,闪烁着人类的精神之光,负载着丰富的情感、深邃的思想和人类绵绵不绝的文明。
由此可知,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相比,更多地以诗意的内容为载体。
语文的本色是诗意,语文的活力、灵魂、生命是诗意,语文教学的最高境界,自然也是诗意。
语文是知识的载体,传统的语文教学,却只强调它的工具性。
如今,在“以人为本”教育理念的指引下,面对学生课堂上眼神呆滞、表情冷漠与无动于衷的种种表现,我们广大的语文教师该怎么做?该怎样才能更巧妙地拨动学生心中敏感的那根弦,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好奇心,使他们活跃的智慧和鲜明的想象得到发展呢?我以为,唯有进行诗意的教学。
因为,在语文面前,每个学生就其天性来说,都应该是“诗人”,而我们教师,则应该是“种诗”的人。
那么,我们该如何在语文课堂上播下诗意的种子呢?一、语文课堂追求诗意。
与语文教育本身的特殊性息息相关语文教育的目的是帮助学生构建他们的言语世界和精神世界。
语文是通过言语教育来实现学生言语世界和精神世界的成长的。
语文面对的是活生生的人,而不是盛装知识的容器;而且也不是过去人们理解的那种抽象的知识。
语文特别关注的是学生听、说、读、写、思、悟的言语经历,在言语经历中,学生把言语作品内化到他们自己的世界中去。
语文不单单给予学生实用的知识,它要给学生一个世界。
俗话说,人心之不同,各如其面。
语文就是要让学生通过个性化的言语实践,使每个人都拥有独特的积累、独特的珍藏,从而拥有独特的言语世界和精神世界。
论语文诗意课堂的建构
![论语文诗意课堂的建构](https://img.taocdn.com/s3/m/a9b4012b571252d380eb6294dd88d0d233d43ccf.png)
论语文诗意课堂的建构诗意课堂,指的是通过诗歌来构建有诗意的教学环境和教学活动的课堂。
诗意课堂旨在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提升学生的审美情操,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建构一个诗意课堂需要注重教学内容、教学形式和教学氛围等多个方面。
在教学内容方面,诗意课堂的建构要注重选取富有诗意的课文和诗歌作为教材。
诗意课堂可以从古代文学经典或现代优秀作品中选择一些具有教育意义的诗歌作为教学内容。
这些选材要能够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激发学生对诗歌的兴趣。
诗意课堂也可以引入一些儿童诗歌或流行的民间歌曲,以增加课堂的趣味性和互动性。
在教学形式方面,诗意课堂的建构可以采用多种形式,如诵读、赏析、创作等。
诵读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领会诗歌的韵律和押韵,同时也可以培养学生的朗诵能力。
赏析是诗意课堂的重要环节,可以通过分析诗歌的音韵、意境、修辞手法等来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的内涵。
在课堂中开展诗歌创作活动也是很有意义的,学生可以通过模仿或创新的方式来写作自己的诗歌,从而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学素养。
在教学氛围方面,诗意课堂的建构需要创造一个积极向上、放松自由的学习氛围。
教师可以通过设置开放式的学习场景,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教师还可以采用游戏化的教学方式,设计一些富有趣味性和挑战性的课堂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诗意课堂的建构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操和诗意思维能力。
诗意课堂不仅仅是一堂普通的诗歌教学课,更是一个关注学生个体发展的创造性活动。
在诗意课堂中,学生能够在欢乐的氛围中感受诗歌的美,通过情感交流和思维碰撞,培养自己审美意识和诗意思维。
在这样的课堂中,学生能够感受到教师的关爱和鼓励,体验到诗意文化的独特魅力,从而提升自己的内涵素质和人文素养。
诗意课堂的建构是教育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它不仅能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还能够丰富学校的文化生活。
建设一个有诗意的课堂需要教师的专业知识和教育激情的投入,需要学校的支持和家长的配合。
论语文诗意课堂的建构
![论语文诗意课堂的建构](https://img.taocdn.com/s3/m/2bc6c519cdbff121dd36a32d7375a417866fc1cc.png)
论语文诗意课堂的建构
课堂是对知识进行传授和交流的场所,而语文课堂作为培养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重要环节,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诗意。
诗意是语文学习的核心和灵魂,能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获得审美的享受和思辨的乐趣。
在语文课堂中建构诗意是十分必要的。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该突出诗意的培养。
诗意是一种特殊的感知和表达方式,教师应该引导学生通过感性的体验去感受诗意。
可以通过朗读优秀诗歌、分享自己的情感体验、观察自然景物等方式,让学生在情感的激发中培养诗意。
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让学生的语言更具有诗意。
可以通过课堂口语表达、写作等方式,让学生的表达更加精确、生动,让语文之美在课堂中得到展现。
诗意的建构需要注重学生的思辨能力培养。
诗意不仅仅是情感的传达,更是一种深入思考的过程。
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文本进行解读,让学生通过思考和探究,发现其中的诗意。
可以通过对文本的分析、提出问题和讨论等方式,让学生在思考的过程中领悟诗意。
教师应该给予学生更多的自主学习的空间,让学生自己去思考、发现和表达,从而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
语文诗意课堂的建构还需要注重文化的传承。
语文是传承中华文化的重要途径之一,应该在课堂中培养学生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和理解。
可以通过引导学生朗读经典诗词、解读古代文学作品等方式,让学生体验中华文化的魅力和诗意。
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对于当代文化的关注和思考,让学生在传承中华文化的也能够关注当代社会的问题和价值观。
让诗意回归语文课堂
![让诗意回归语文课堂](https://img.taocdn.com/s3/m/92fa20566d175f0e7cd184254b35eefdc8d315ef.png)
让诗意回归语文课堂语文课堂是培养学生语言能力、文学情操的重要场所,而诗歌作为文学的精华,更是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在当下的教学实践中,由于课程压缩、考试导向等原因,诗歌教学逐渐被边缘化,学生们对诗歌的兴趣和理解度也逐渐降低。
让诗意回归语文课堂,重新赋予诗歌以其应有的地位和价值,对于学生的文学素养和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至关重要。
诗歌作为文学的精华,其艺术性和表现力极高,可以激发学生对美的感知和表达的热情。
在诗歌欣赏中,学生可以领略到诗人所呈现出来的美好形象和情感,感受到文字的魅力和力量。
通过分析诗歌的节奏、韵律、比喻、象征等艺术手法,引导学生理解诗歌的表现形式和内涵,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艺术鉴赏能力。
这不仅有助于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深刻理解,更能够激发他们对文学创作的热情,培养他们的文学素养和情感表达能力。
诗歌教学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不同于散文,诗歌的写作更加注重语言的精炼和凝练,要求诗人用最简练的语言表达最深刻的内涵。
通过学习和欣赏诗歌,可以使学生对语言的表达和运用有更深入的理解和感悟。
学习诗歌也能够拓展学生的词汇量,提高他们的语言感知能力和修辞技巧,使他们能够更加准确、生动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在诗歌的创作中,学生可以通过模仿和借鉴诗歌的艺术表达方式,锻炼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培养自己的文学创作意识,提高写作水平。
诗歌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文学情操和思想品质。
诗歌所表现的人文情怀、审美情趣和道德理想,对于学生的心灵成长和思想道德修养有着重要的影响。
通过诗歌的欣赏和研究,学生可以品味到丰富的人生阅历和感悟,感受到诗中所抒发的情感和思想。
在此过程中,学生的情感世界得到了充分的滋养和表达,他们更能够体验到人性的善良和美好,激发对美的向往和珍视,同时也使他们具备思辨性和审美判断力,形成崇高的思想品质。
让诗意回归语文课堂,不仅有益于学生的文学素养和情感体验,更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想品质,符合素质教育的核心理念和价值追求。
论语文诗意课堂的建构
![论语文诗意课堂的建构](https://img.taocdn.com/s3/m/4b725c88f424ccbff121dd36a32d7375a417c6c9.png)
论语文诗意课堂的建构随着时代的变迁和教育观念的不断更新,教育教学方式也随之改变。
越来越多的教师开始注重培养学生的诗意意识,尤其是在语文教育领域。
语文教师应该尝试建构一个诗意课堂,以此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文学素养。
一、构建诗意氛围课堂环境是影响学习的重要因素之一。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接受诗意教育,教师需要构建一个具有诗意氛围的教学环境。
课堂可以适当增加一些文学装饰和元素,例如诗歌、绘画、书籍等,也可以播放适合的音乐,让学生进入一个可以感受诗意的氛围。
二、选取适合的文本语文诗意课堂的核心在于选取适合的文本。
优秀的诗歌、散文、小说等文本都可以成为课堂读物,但是教师需要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和课程需要合理选择文本。
文本应具有艺术性、思想性、文化性等特点,通过文本的解析与分析,提升学生的情感认知和思维能力。
三、运用诗意教育方式教师需要运用一些诗意教育方式,例如诗歌鉴赏、诗意表达、诗意阅读、诗意写作等,呈现文学艺术的独特魅力,促进学生创造性思考和表达能力的培养。
通过让学生自主阅读、编辑诗歌、创造性写作等多种方式体验诗意生活,增强学生的文学素养。
四、培养诗意思维习惯诗意课堂的目标不仅是传授知识,更要培养学生的诗意思维习惯。
诗意思维习惯是指通过文学作品的阅读和欣赏,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审美素养和思辨能力,使学生具备一种更为优秀的思维方式。
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在课堂上提出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讨论文学作品中的思想与情感,从而让学生形成独立、深入的思考方式。
诗意课堂教育虽然是有名无实的概念,但是它具有积极的作用。
通过建构诗意氛围、选取适合的文本、运用诗意教育方式、培养诗意思维习惯,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的同时,也能够感受到诗意的魅力。
这不仅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语文文化修养。
让诗意在语文课堂中轻飞曼舞
![让诗意在语文课堂中轻飞曼舞](https://img.taocdn.com/s3/m/85d63d1576232f60ddccda38376baf1ffd4fe355.png)
让诗意在语文课堂中轻飞曼舞语文课堂是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学素养的重要场所,而诗歌作为文学的精华,更是在语文课堂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让诗意在语文课堂中轻飞曼舞,并不仅仅是简单地背诵和理解诗歌,而是要让学生真正地感知和体验到诗歌的美,让他们从中领略到人生的深邃和内涵。
如何让诗意在语文课堂中轻飞曼舞成为了语文教师们需要思考和努力的课题。
让我们来了解一下何为诗意。
诗意,即诗的意味,是指通过语言文字所表达出的诗的情感和美感。
在诗歌中,通过优美的语言,妙趣横生的想象和深邃的含义,诗意就得以展现。
而如何让诗意在语文课堂中轻飞曼舞呢?我们要在选材上多多下功夫。
选取一些具有美感和深意的诗歌作为教学课文,激发学生对诗歌的兴趣和热爱。
要注重诗歌的朗诵和演讲,让学生亲身体验诗歌的美感和情感,从而更好地理解诗歌的内涵。
要注重与学生进行情感的交流,引导他们从诗歌中感知和领悟人生的哲理和意境。
要注重对学生进行诗歌赏析的指导,引导他们从语言、意境、结构等多个方面去理解诗歌,从而使诗意在语文课堂中轻飞曼舞。
选材是让诗意在语文课堂中轻飞曼舞的关键。
选取一些具有美感和深意的诗歌作为教学课文,可以激发学生对诗歌的兴趣和热爱。
选取李白的《将进酒》、苏轼的《水调歌头》等,这些诗歌既具有音乐般的美感,又包含着丰富的情感和内涵,可以给学生带来美的享受和情感的陶冶。
还可以选取一些当代的诗歌作为教学材料,让学生对当代诗歌有更深的认识和理解。
选材对于让诗意在语文课堂中轻飞曼舞至关重要。
要注重诗歌的朗诵和演讲。
诗歌是一种用语言呈现的艺术形式,它需要通过声音来表达出来。
在语文课堂中,教师可以安排学生进行诗歌的朗诵和演讲,让他们亲身感受诗歌的美感和情感。
通过朗诵和演讲,学生可以更深刻地理解诗歌的意境和情感,从而更好地领略诗歌的魅力。
朗诵和演讲也可以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感知能力,让他们在诗歌中得到更好的成长和锻炼。
要注重对学生进行诗歌赏析的指导。
诗歌是一种高度艺术化的语言形式,它需要经过细致的赏析才能够真正理解其内涵和美感。
论语文诗意课堂的建构
![论语文诗意课堂的建构](https://img.taocdn.com/s3/m/a97e218c0408763231126edb6f1aff00bfd5705a.png)
论语文诗意课堂的建构一、引言语文教育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而诗意教育则是语文教育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诗意教育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和创造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本文将探讨如何构建具有诗意的语文课堂,以提升学生的审美意识和语文素养。
1. 提高学生语文素养诗意教育能够提高学生对语言的感知和理解,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在具有诗意的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通过欣赏诗歌、散文和其他文学作品,能够更好地理解语言的美感和表现力。
3. 激发学生创造力诗意教育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创造力,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在诗意的语文课堂中,学生通过接触和欣赏不同形式的文学作品,能够激发自己的创造力,提升自己的语文表达能力和文学素养。
1. 设计诗意教学内容构建诗意的语文课堂,首先需要设计符合诗意教育要求的教学内容。
可以选择一些充满诗意和美感的文学作品,如优秀的诗歌、散文、小说等,以及相关的音乐和绘画作品,通过这些作品的欣赏和解读,引导学生深入感受作品所表达的情感和美感。
2. 注重诗意教学方法在诗意的语文课堂中,教师需要注重采用一些具有诗意特色的教学方法,如诗意阅读、诗意写作、诗意表演等。
通过诗意阅读,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文学作品;通过诗意写作,学生能够更好地体验和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想法;通过诗意表演,学生能够更好地感受作品的魅力和美感。
3. 培养诗意教育氛围构建诗意的语文课堂需要营造一种诗意教育的氛围,使学生能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接受诗意教育。
可以通过打造诗意化的教室环境、开展诗意主题的课外活动等方式,使学生能够全方位地感受和体验诗意教育的魅力。
1. 选取适合的文学作品在构建诗意的语文课堂时,教师需要选取一些适合的文学作品,如脍炙人口的古诗词、优美的现代诗歌、精彩的散文故事等,这些作品都具有鲜明的诗意风格和深刻的美感,能够引起学生的共鸣和兴趣。
2. 注重体验诗意文学作品在诗意的语文课堂中,教师需要注重引导学生深入体验诗意文学作品,使学生能够在阅读作品的过程中感受其中的美感和情感。
小学诗意语文的课堂教学研究
![小学诗意语文的课堂教学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8ea8e039f08583d049649b6648d7c1c708a10b96.png)
小学诗意语文的课堂教学研究
,
诗意语文课堂教学从探究式、体验式和提问式等多个维度设置,在教学中达到
让学生通过自身参与,做到理解事物之体、引领感受情怀,激发生命力,有效地进行学习,得到升华。
诗意语文课堂,它强调学生自身仁慈、思考、探究的动态,让学生不禁充满心
灵的愉悦,运用多样的活动,将歌唱、游戏等方式贴合小学语文课堂,让学生全身心投入语文学习,进一步提高记忆效果,形成正确的感性认知结构。
诗意语文课堂教学旨在通过增强学生自身价值意识,激活学生的学习兴趣,拓
展他们的思维和视野,营造比较轻松的学习氛围。
例如可以通过分组做游戏来让学生在体验中感受到乐趣,也可以让学生分组唱歌,让他们在进行诗歌周转的过程中建立起良好的环境,同时学生的思维和技能也得到了不断的提高。
总之,诗意语文课堂教学能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拉近师生之间的关系,以开放、包容的氛围营造学习气氛,这种氛围有助于学生发展意识和自信心,进而提升自身学习能力,拓展学习的空间,使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更具有乐趣与诗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诗意的语文课堂
发表时间:2016-10-11T16:48:02.433Z 来源:《语言文字学》2016年6月作者:费婷婷
[导读] 语文的本色是诗意,语文的活力、灵魂、生命是诗意,语文教学的最高境界,自然也是诗意。
苏州工业园区青剑湖学校
摘要:语文的本色是诗意,语文的活力、灵魂、生命是诗意,语文教学的最高境界,自然也是诗意。
让诗意在语文课堂中流淌,打造充满诗意的语文课堂。
关键词:诗意;语文课堂;情感;感悟;开放
“语文是炫目的先秦繁星,是皎洁的汉宫秋月;是珠落玉盘的琵琶,是高山流水的琴瑟;是“推”“敲”不定的月下门,是但求一字的数茎须……”有人,曾经这样形容语文。
稍微用心研读一下教材,就会发现,选进语文教材的都是一些文质兼美的经典佳作。
这些精约优美、含蕴深厚的文字,经历了时间长河的淘漉,闪烁着人类的精神之光,负载着丰富的情感、深邃的思想和人类绵绵不绝的文明。
由此可知,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相比,更多地以诗意的内容为载体。
语文的本色是诗意,语文的活力、灵魂、生命是诗意,语文教学的最高境界,自然也是诗意。
语文是知识的载体,传统的语文教学,却只强调它的工具性。
如今,在“以人为本”教育理念的指引下,面对学生课堂上眼神呆滞、表情冷漠与无动于衷的种种表现,我们广大的语文教师该怎么做?该怎样才能更巧妙地拨动学生心中敏感的那根弦,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好奇心,使他们活跃的智慧和鲜明的想象得到发展呢?我以为,唯有进行诗意的教学。
因为,在语文面前,每个学生就其天性来说,都应该是“诗人”,而我们教师,则应该是“种诗”的人。
那么,我们该如何在语文课堂上播下诗意的种子呢?
一、语文课堂追求诗意。
与语文教育本身的特殊性息息相关
语文教育的目的是帮助学生构建他们的言语世界和精神世界。
语文是通过言语教育来实现学生言语世界和精神世界的成长的。
语文面对的是活生生的人,而不是盛装知识的容器;而且也不是过去人们理解的那种抽象的知识。
语文特别关注的是学生听、说、读、写、思、悟的言语经历,在言语经历中,学生把言语作品内化到他们自己的世界中去。
语文不单单给予学生实用的知识,它要给学生一个世界。
俗话说,人心之不同,各如其面。
语文就是要让学生通过个性化的言语实践,使每个人都拥有独特的积累、独特的珍藏,从而拥有独特的言语世界和精神世界。
换句话说,也就是使学生拥有优雅的言谈、生动的文笔和优美的个性。
语文教学似乎生来就是为放飞学生的梦幻诗情而存在的,这里有心灵的悸动,激情的飞扬;这里有理性的思辨,奇特的幻想,翻飞的诗情…,-我们的语文课堂要充满诗意,就要让学生成为拥有丰富精神世界和创造力的人;我们的语文教师,更应该成为追求诗意课堂的策划者。
二、诗意课堂,引领正确的情感取向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培养学生正确的思想观念、科学的思维方式、高尚的道德情操、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与帮助他们掌握学习方法、提高语文能力的过程融为一体的……应该根据语文学科的特点,注重熏陶感染,潜移默化,把这些内容渗透于日常的教学过程之中。
”追求诗意的语文课堂,就是要让学生在“熏陶感染”中获得情感体验,感悟生命意义。
所以,教师应该是个不断地在涵养自己诗意情怀的教者,就像李镇西老师说的那样:“各种教育现象都会在他心中掀起喜怒哀乐的波澜,孕思考于胸中,遣激情于笔端,扬激情于课堂。
”
诗意课堂,是“一种以浸润与体验为特征的教育,它让教育为一种自然的流露和呈现”。
还是要提到《孔子游春》中孔子和弟子们在泗水河畔的“这堂课”。
面对泗水河,孔子关于“由此看来,水是君子啊”的言论,是他沉思后的自言自语,然而“意味深长”,所以给弟子们以很大的震撼,这其中的“深奥的道理”他的弟子想来会逐步地自省参悟的。
在弟子们交流各自的志向时,孔子对子路、颜回均报以赞许的目光,然而孔子似乎更肯定颜回,赏识他“不为自己表功”的谦逊低调的人生态度,所以就有了后来的颜回抚琴唱歌,孔子手舞足蹈。
大教育家孔子的思想观念、情感指向就在这样似无意又似有心的过程中自然无痕地流露和呈现出来。
特级教师王崧舟老师精致大气的诗意语文课堂已为大家所熟知。
教学中,王老师十分注重学生个体的体验,对于语言文字的理解,不是在教师的讲解中让学生去体会,而是在学生自己品读的基础上,一步一步地体会理解语言文字的含义,在读中升华自己的感受。
诚如王崧舟老师自己所言:诗意语文,正是这种人与人之间的精神契合,是“我”与“你”的对话与敞亮。
这种契合,是包括学生、老师、文本、作者在内的各自的精神被深深地卷入、沉浸和交融,是用生命阐释生命的意义,建构富有独特个性的生命化理解,创造精神领域的共识。
诗意课堂,并不是把语文课上成诗歌鉴赏课,也不是用单纯的诗歌写作作为知识的传授,当然更不是用无休止的做题来取代学生的情感体验。
它应该是通过教师的诗意情怀,引导学生把握正确的情感取向。
三、诗意课堂,唤起真实的心灵感动
拥有诗心,富有诗情,这是语文诗意课堂所追寻的,而它源自师生在与文本交流过程中所产生的真实的心灵感动,它是返璞归真的,这样的课堂是真实的、唯美的。
有诗性的老师,就能通过他艺术的引导,唤醒学生愉悦的审美感受,从而让学生对高尚的道德境界自然而然地产生向往之情。
现代社会中的人们过分追求看得见的价值,而忽视了自己的心灵,我们变得无暇去顾及自己的心灵,倾听自己的心灵,我们甚至忘了感动。
然而,我们的孩子需要感动,需要发自内心的真情流露。
当我们的孩子学会了感动,学会了“用眼睛吃东西”,那么看到真,会去追求;看到善,会感动;看到美,想去欣赏,情感就丰满了,心灵就充实了,趣味就提高了,素养就全面了,人格就健全了,一个大写的“人”就形成了。
这样的自我是充盈的、厚实的、有魅力的、有力量的。
这就是我们在语文教学中要大力提倡的。
语文阅读是最富个性、最具魅力的精神创造,也是最自由、最愉悦、最美好的心灵之旅。
我们要共同创造焕发生命活力与潜力的课堂,让我们的课堂成为师生课堂生活的“诗意栖居地”。
总之,语文是充满诗意的一门学科,语文教学中的诗意让广大师生流连忘返、爱之不尽,也让师生的心灵得到净化,所以,我们应该努力构建一个充满诗意的课堂。
同时,新课改呼唤语文教学诗意回归,语文教学应该注重学生语言能力的提高和情感的熏陶,这与诗歌中的陶冶精神是吻合的。
“春风化雨、润物无声”,诗歌中的真善美滋润着学生的心田,作为一名教师,应该认真学习新课改精神,用先进的教育理念不断探索、不断实践。
我相信,我们的语文课堂定会溢满诗意,我们的学生定会感受到我国语言文字的无穷魅力。
参考文献:
张小波.营建语文教学的诗意美[J].语文教学与研究,2007(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