楹联匾额与颐和园的植物配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楹联匾额与颐和园的植物配置
曹雪芹在《红楼梦》中借贾政之口云:“若干景致,若干亭榭,无字标题,任是花柳山水,也断不能生色。”已故当代著名古建园林专家陈从周教授曰:“(园林之有楹联)正如人之有须眉,为不能少的一件重要点缀品。”楹联、匾额在中国古典园林中的作用不容忽视。本文就颐和园中的楹联匾额与其植物配置间的联系作一些探讨。
颐和园是现存楹联、镌刻、匾额较多的皇家园林。据不完全统计,颐和园现存有各类楹联、匾额不下百余处。颐和园各主要景点与建筑群如东宫门、仁寿殿、玉澜堂、宜云馆、乐寿堂、排云殿、佛香阁、西堤、谐趣园等等,都悬挂着各式匾联,可谓五步一匾,十步一联。
园内许多楹联、匾额均选自古诗名句。谐趣园之“寻诗径”缘于唐代诗人李贺寻诗的典故;画中游石牌坊“飞瀑垂空漱石凉”一联是《世说新语》中孙楚“漱石枕流”的故事;而迎旭楼楹联中“宴集横汾”则使人联想到武帝的著名歌咏《秋风辞》,等等。
颐和园作为中国现存最著名的皇家园林之一,楹联匾额中大量反映了对神的敬畏和对帝王的歌颂,也体现了古人的宇宙观和宗教精神,这种精神从颐和园的山水格局中就能看出。颐和园的山水骨架是由万寿山、昆明湖组成,体现神山仙岛的意境,也符合我国古代“一池三山”的造园理念。谐趣园知春堂楹联“十洲烟景四时花”和玉带桥的对联“地到瀛洲旱河天上近;景分蓬岛宫阙水边明”就点明了“三岛十洲”的神化题材。
颐和园内的楹联匾额大都出自清朝历代帝王或贵族官僚之手。虽然自康乾之后,晚清帝王的汉学修养和文化层次普遍不高,而官宦所题又不可能摆脱“梵天乐土”,“君权神授”以及对帝王的阿谀奉承、歌功颂德、祥兆瑞应、粉饰太平之意,但不妨碍我们将其作为探究颐和园这座中国园林艺术宝库的一把钥匙。
颐和园内几处重要景点的楹联匾额与植物配置分析
(1)玉澜堂
由东宫门入颐和园,玉澜堂是一处重要的游览景点。玉澜堂原为清漪园旧名,公元1860年为英法联军焚毁后,于1886年重建,后为光绪寝宫,“戊戌变法”失败后成为软禁光绪的地方。
主殿挂“玉澜堂”匾额,顾名思义,此处的植物种植当以玉兰为主。玉兰的种植配置体现了中国传统的艺术追求,与中国传统文化又密切相连,具有丰厚的文化内涵。玉澜堂的玉和西府海棠、牡丹、桂花共同配置栽植,取自“玉堂富贵”之谐音,暗寓帝后身份的高贵,大清江山的国富民殷。主殿楹联“诸香细裛莲须雨,晓色轻围竹岭烟。”则描写了夏日昆明湖中荷花香气扑面而来,竹林晨雾轻轻聚敛的景致,这些痕迹于今也能见到。
玉澜堂东配殿悬匾额为“霞芬室”。“霞芬”二字出自班固《终南山赋》,同样是对于荷花香气的描绘,这与西配殿“藕香榭”匾额可谓异曲同工。由此可见,除了在庭院内广植玉兰外,附近昆明湖水域内的大片荷花产生的嗅觉效果,对于玉澜堂的植物景观的构建,也起着不容忽视的作用。相关资料显示,玉澜堂景点内夕阳楼下层西向曾有楹联曰:“锦绣春明花富贵,琅玕画静竹平安。”由此判断,夕阳楼附近,当年曾有竹丛和牡丹,楹联对于植物景观修复的重要资料价值,可见一斑。
(2)宜云馆
宜云馆由乾隆命名,原意即宜于藏书读书之馆,晚清主要是由光绪皇后隆裕居住。宜云馆内有关植物的楹联颇多,如主殿楹联:“绕砌苔痕初染碧,隔帘花气静闻香”;道存斋西向楹联“绿树成荫环曲径,朱栏倒影入清池。”近西轩东向楹联:“千条嫩柳垂青琐,百啭流莺入建章。”这些楹联所反映的苔痕、绿竹、嫩柳等植物,在今天的宜云馆内都有所体现,且均为骨干树种,例如宜云馆入口处两侧的竹丛,可谓情景交融,形成一种清新素雅的意境。
(3)德和园
德和园是慈禧看戏赏乐的一处重要的娱乐场所,由大戏台、颐乐殿、后照殿等组成。院内松柏参天,又不失芍药、紫薇、连翘、榆叶梅等象征富贵的植物。此情此景,正应了颐乐殿外柱那对楹联:“松柏蔼长春画图集庆,蓬莱依胜境杰构灵光。”
(4)乐寿堂
乐寿堂是颐和园内最重要的景点之一。乐寿堂原为乾隆时期清漪园建筑,建于1750年,乾隆为其母六十寿辰所修。乾隆《乐寿堂诗》云:“……宁寿乐寿堂,原可同斯义。然没责以实,景诚萃此地。俯湖未波澜,种树已苍翠。……”,可见其为“乐寿”二字煞费苦心,也足见乐寿堂依山傍水的地域性景观优势。乐寿堂后为英法联军所毁,于光绪十三年重修,如今匾额为光绪所书。乐寿堂是慈禧在园内的寝宫,亦有养老归政之意,所以此处楹联、匾额多为奉承之作。
乐寿堂植物配置的骨干树种是玉兰、海棠,牡丹等名贵花木也随处可见。乐寿堂后院的紫玉兰树龄超过200年,为乾隆时引种。每年初春,前院玉兰花开,玉盏倒挂,洁白芬芳;后院紫红辛夷(紫玉兰),花冠群芬,富丽堂皇的乐寿堂浸润在浓浓花香之中。东殿西向匾额“舒华布实” ,寓意“玉堂富贵”,象征荣华富贵。此匾明指花木,实寓大清室的昌盛。
(5)乐寿堂之扬仁风
扬仁风是位于慈禧在颐和园住处乐寿堂西边的一个小花园。园内山、水、荷池相映成趣,曲栏沿池,粉墙依山,颇具江南园林特色。正面有一扇形殿,殿前地面用汉白玉嵌砌成扇骨形,好像一把能开能合的折扇。漏窗、宝座、香几、宫灯等均呈扇面形,故该殿俗称扇面殿。殿名取《晋书袁宏传》典故,袁宏出任东阳郡守,谢安以扇赠行,袁宏曰:“辄当奉扬仁风,慰彼黎庶”。意为将实施仁政以安抚百姓。
扬仁殿前有树龄逾百年的油松、国槐对植,其后为茂密的松柏常绿树种作为背景,院落格局虽小却不失古朴庄重之感。扬仁殿前本有两块整形绿篱围合的草坪,这种西方引进的规则式植物布局手法与颐和园的整体风貌极为不符,所幸后经专家论证后拆除。
(6)养云轩
养云轩是乐寿堂西侧的配套性观景建筑。具体位置在长廊东首之北,乾隆时旧名,光绪时重建。轩前有葫芦状水池,俗称葫芦湖,池内遍植荷花,这就应了东厢匾额“随香”。湖上架石桥,乾隆题有“川泳云飞”四字。这里是万寿山前东部极富山野气息的一处景点。从养云轩南望,南湖诸岛犹如群玉仙山,琼台
瑶阁,仿佛飘逸在仙云缭绕的海上;回首万寿山,众香界是佛国境域,花木秀丽胜于人间,乾隆有感而发,手书一联“群玉为峰楼台移海上,众香是国花木秀人寰”镌刻于石上。
(7)写秋轩
园朗斋西北有写秋轩,轩的前后遍植供游人观赏秋色叶的槭树科树种,是赏秋景佳处。
(8)排云殿
排云殿位于万寿山上佛香阁前,是颐和园内重要的建筑群。但殿内外的植物配置,相对于其他景区而言,显得比较单一。整个万寿山前山的植物种植,以松柏常绿树种为主,其中油松和侩柏占了绝大部分,象征皇家统治的万古长青,这在较小尺度的排云殿附近也得到体现。排云殿后柱楹联:“佳霭集彤开花皆益寿,祥光凝紫禁树画恒春。”强调花木的不谢、常青;东配殿楹联:“露气渐移高个露,日华初照玉皆松。”直接点了景。
(9)清华轩
清华轩位于排云殿西测,其楹联“梅花古春柏叶常青,云霞异彩山水清音。”传递的是同样的信号,而东殿楹联“怀抱同欣兰幽竹静,觞咏所会日永风和。”则进一步烘托了皇家建筑群中一个幽深角落的静谧气氛。从这个角度看,此处植竹似可再多一些。
(10)寄澜堂
以楹联表达上述类似意境的还有位于清宴舫之东的寄澜堂。寄澜堂原为画舫游湖登陆码头,南向临湖。
楹联“四时佳气恒春树,一派祥光聚景园。”描写了大的绿色植被背景下小尺度空间常绿植物所营建的生态效果。
(11)荇桥
荇桥在石舫西侧,这种点景方式比较直接,在颐和园内运用也较多,细心的人走过此桥会自然而然地看一眼脚下的水生植物景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