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中的对联和匾额
红楼梦大观园紫菱洲的匾额和楹联
红楼梦大观园紫菱洲的匾额和楹联红楼梦大观园是中国古代文学巅峰之作,其中有一处重要场景就是紫菱洲。
紫菱洲是大观园内的一处美丽园林,其匾额上书着“紫菱洲”三个字,字迹端庄秀美,充满着古典气息。
而在紫菱洲的正门两侧,悬挂着一副楹联,其中上联写着:“苇席垂堦拂汉芳,花香引凤隐梧桐。
”下联为:“波影宁静鸥寻落,林深袅娜凤隐空。
”这幅楹联生动描绘了紫菱洲的景致,表现出其中蕴含的深厚文化内涵。
“苇席垂堦拂汉芳,花香引凤隐梧桐”这句上联描绘了紫菱洲内的一片幽静景致。
苇席垂堦,堦即指地面,苇席轻垂,仿佛从水中冉冉升起,汉芳意指着荷花的芳香,使得整个园林充溢着花香。
而“引凤隐梧桐”则生动地描绘了凤凰在梧桐树上隐匿的情景,给人一种遥远神秘的感觉。
下联“波影宁静鸥寻落,林深袅娜凤隐空”,更是突出了紫菱洲的幽静和神秘。
波影宁静,鸥寻落,流水潺潺,鸥鸟在此嬉戏轻叫,使得宁静与生机相融合。
而“林深袅娜凤隐空”则展现了整个园林深邃的景象,凤凰在空中翱翔,配合林深的描写,营造出一种幽雅高贵的氛围。
总的来说,紫菱洲的匾额和楹联不仅仅是一种装饰,更是对园林景致的生动描绘,展现出其中蕴含的深厚文化内涵。
通过这幅楹联,人们可以感受到古代文人雅士对自然景物的领悟和抒发,同时也为我
们指引了品味和欣赏这一古典园林的方向。
愿我们在探索紫菱洲的过程中,感受到古典之美,体会到大观园的独特魅力。
出自红楼梦的对联
出自红楼梦的对联红楼梦,曹雪芹所著的经典长篇小说,是中国古代小说史上的一部巅峰之作。
全书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为中心,描绘了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等一大批丰满细腻的人物形象,展现了封建社会的衰落与人性的复杂。
这部作品中充满了各种文学手法,包括对联。
下面是几首出自《红楼梦》的对联及其相关内容。
1.若得徐霞客明主之庙柱则神勇之男儿流龙门之剑术这副对联出自《红楼梦》第一回。
其中,“徐霞客明主之庙柱”取材自徐霞客的真实经历,展现了徐霞客智勇过人、学问丰富的形象;“流龙门之剑术”是对贾宝玉的赞美,形容他的剑术高强,风华绝世。
2.岂似金陵闺阁中花园中标致少女如玉之卿阻之颜这副对联表达了对林黛玉的赞美之情。
林黛玉是贾宝玉心中的红颜知己,素有“黛玉葬花”之称,这对联形容了她的美貌以及清高淡泊的性格。
3.一件是骑牛方格印罗衫一件是蹀躞花裙舞带翠这副对联描绘了薛宝钗的儒雅和优美。
薛宝钗是贾府的贵客,以其温柔贤淑,才情出众而闻名,这对联通过描述她的服饰和舞姿,呈现出她的高雅风范。
4.若要见芙蓉洲游冶世人风月无边自在罗敷地这副对联写就了贾宝玉的游艺天性,将其和“芙蓉洲”联系在一起。
这是《红楼梦》中描写贾宝玉的游玩、享乐的一段,平实的日子无法满足贾宝玉的好奇心,因此他常常游走各个花园之间,追求天上飞的、地上爬的、水里游的,到处体验人间的风趣乐事。
5.山有时来无人处花有时开无人赏月有时当无人望这副对联表达了贾宝玉的忧伤和孤独。
宝钗的面容、黛玉的聪明才智,都令贾宝玉心动不已,但最后他却孤身一人,无法实现心中的渴望。
以上是几首出自《红楼梦》的对联及其相关内容,这些对联或描绘了人物的性格特点,或反映了情感纠葛,展示了小说中丰富的文学意境。
每一个对联都通过简洁的文字,巧妙地表达了深刻的情感与思考。
这些对联不仅在文学艺术上有极高的价值,也深入人心,成为了人们对《红楼梦》这部经典之作的记忆与追忆。
大观园题桥中庭匾额
大观园题桥中庭匾额《红楼梦》中,贾府为元春省亲而修建了“省亲别墅”,也即“大观园”(元春赐名)。
此园落成后,各处需要题写匾额对联。
按照贾政的说法,此园既专为元妃省亲而建,各处景致的匾额对联原应由元妃亲自来题为宜,但元妃身在宫禁,不是想来就来,所以不可能先邀请她来逛园子题写匾额对联,而如果等她来省亲时再题写,那整个园子空落落的像什么样?所以牢靠的办法,还是大家先初步拟定,然后等元妃省亲游园之时一一亲定。
这样么,还可以为元妃提供点参考,少费点心思,一举两得。
于是就有了贾政带着一帮清客相公进园题咏一事,又因顺路逮住了宝玉,于是题咏一定程度上又变成了“考试”。
应该说,在那次“考试”中,由于众门客有意识地帮衬,加上宝玉在诗词歌赋方面确实有才、有想法,他在父亲那里是过关的,尽管看起来贾政对他否定多于肯定,但只要考虑到一位父亲的苦心,我们就能理解了。
于是,省亲别墅各处张挂了宝玉题写的“蓼汀花溆”“有凤来仪”“蘅芷清芬”“杏帘在望”等匾额,以及“绕堤柳借三篙翠,隔岸花分一脉香”“宝鼎茶闲烟尚绿,幽窗棋罢指犹凉”“新涨绿添浣葛处,好云香护采芹人”“吟成豆蔻才犹艳,睡足荼蘼梦也香”等联句,就等无妃来省后再定。
从我等外行人的眼光来看,宝玉的这些题咏已经足够惊艳,但于内行人,这显然还是稚嫩的,书中有评说:(各处所题)皆系上回贾政偶然一试宝玉之课艺才情耳,何今日认真用此匾联?况贾政世代诗书,来往诸客屏侍座陪者,悉皆才技之流,岂无一名手题撰,竟用小儿一戏之辞苟且搪塞?真似暴发新荣之家,滥使银钱,一味抹油涂朱,毕则大书“前门绿柳垂金锁,后户青山列锦屏”之类,则以为大雅可观,岂《石头记》中通部所表之宁荣贾府所为哉!据此论之,竟大相矛盾了。
由这段话可知,一是宝玉的这些题咏毕竟是少年习作,难称“大雅可观”,二是贾府不比一些暴发户,并不搞以俗为雅之事。
那么,贾政他们为何还是用少年稚嫩习作来作为堂堂皇皇的元妃“省亲别墅”的题咏呢?书上说到了一个原因:原来,元春进宫之前,也是在祖母史老太君膝下教养长大,后来有了宝玉,作为大姐,对这个小弟弟分外疼爱(“贾妃之心上念母年将迈,始得此弟,是以怜爱宝玉,与诸弟待之不同”),再说,他俩都在贾母身边,天天形影不离,感情自然分外亲厚。
红楼梦暖香坞门口的对联
红楼梦暖香坞门口的对联
1. “前门绿柳垂金锁,后户青山列锦屏”,这对联多妙啊!就好像是给暖香坞穿上了一件华丽的衣裳。
例子:你看那美丽的衣服,不就像这对联一样给人增添光彩嘛!
2. “秀水明山抱复回,风流文采胜蓬莱”,哇塞,这写的不就是暖香坞的独特魅力嘛!例子:这景色就跟画里似的,不就跟这对联说的一样嘛!
3. “烟霞闲骨格,泉石野生涯”,这对联把暖香坞的那种闲适劲儿体现得淋漓尽致啊!例子:你想想那种悠闲的生活,不就跟这对联表达的一样嘛!
4. “蘅芷清芬沁心脾,暖香坞里满诗意”,可不是嘛,这对联简直太有意境了!例子:那花香闻起来,不就跟这对联描述的一样让人心醉嘛!
5. “锦衾不暖炉香冷,幽梦无端枕簟凉”,哎呀,这让人感觉到一种淡淡的忧伤呢!例子:就像你一个人孤单的时候,那种感觉不就跟这对联有点像嘛!
6. “花气袭人知昼暖,鹊声穿树喜新晴”,多生动的对联呀!例子:春天来了花开的时候,不就跟这说的一样让人开心嘛!
7. “嫩寒锁梦因春冷,芳气笼人是酒香”,这写出了暖香坞的那种特别的氛围呢!例子:你走进一个安静的地方,不就会有这种感觉嘛!
8. “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这多有气势的对联呀!例子:那宏伟的建筑,不就跟这对联展现的一样嘛!
9. “芙蓉影破归兰桨,菱藕香深写竹桥”,好美的画面呀,通过这对联都能想象出来!例子:你看到那美丽的荷塘,不就跟这对联描绘的差不多嘛!
10. “静夜有清光,闲堂仍独步”,这对联给人一种宁静的感觉呢!例子:晚上一个人散步的时候,不就这种感觉嘛!
我觉得这些对联真的是把暖香坞的美和特点都很好地展现出来了,让人对暖香坞充满了向往。
红楼梦沁芳园题词
红楼梦沁芳园题词《红楼梦》大观园试才题对额一回中,贾宝玉给建在桥上的凉亭,题写了“沁芳”的匾额,对联是:“绕堤柳借三篙翠,隔岸花分一脉香”说出来后,【贾政听了,点头微笑。
众人咸称赞不已。
】于是,这座亭被定名为沁芳亭。
这座桥叫沁芳桥。
这条溪水很长,后面还有一座大桥,桥的下面有一个水闸叫沁芳闸。
溪水叫沁芳溪。
那么这个“沁芳”到底好在哪里,妙在哪里呢?1.沁芳,是滋养花草,暗合前世神瑛侍者浇灌绛珠仙草。
沁,本义为沁水。
另有渗入、浸润的意思;芳,是芳草、芳菲、花的意思。
沁芳,就是滋润花草的意思。
沁芳亭下的流水,是用来滋润、养育花花草草的。
前世,神瑛侍者用甘露浇灌绛珠仙草,使得绛珠仙草得以绵延岁月,修炼成仙。
如今大观园里的水也是来滋养花草树木的。
金陵十二钗,每个人都代表一种花。
沁芳的寓意就是滋养大观园里的女儿,滋养金陵十二钗。
2.沁芳,暗喻林黛玉是贾府的保护神。
沁芳桥下的流水有两个发源地,一个是外河引入,一个是潇湘馆后院的泉眼。
贾政等人出了沁芳亭,便来到潇湘馆。
潇湘馆的匾额是宝玉所题“有凤来仪”,潇湘馆是元春赐名。
潇湘馆的“后院墙下忽开一隙,得泉一派,开沟仅尺许,灌入墙内,绕阶缘屋至前院,盘旋竹下而出。
”这个泉眼,就是沁芳泉水的来源和命脉。
水是万物之灵,是生命之源,是人们生存的必要条件,同时也是花花草草生存的必要条件。
大观园里的水,同样也是生命之源。
这条沁芳溪水,就是贾府的命脉。
而这条命脉的根源就是林黛玉。
林黛玉吃的药名为“人参养荣丸”。
我以前的文章中分析过,绛珠仙草就是人参,林黛玉这株人参养活着贾府的荣华富贵。
林黛玉住在潇湘馆,她的潇湘馆里的泉眼是整个大观园的命脉来源。
是大观园的命门也是贾府的命门。
林黛玉死了,大观园荒芜了,贾府也败落了。
3.沁芳,暗喻:水能养花,也能葬花。
宝玉第一次葬花,就葬在水里。
“那花瓣浮在水面,飘飘荡荡,竟流出沁芳闸去了。
”沁芳,暗喻:水能养花,也能葬花。
水是生命之源,也是生命之冢。
红楼梦对联集锦
此联在书出两次出现,分别在第一回《甄干隐梦幻识通灵,贾雨村风尘怀秀》和第五回《游幻境指迷十二钗,饮仙醪曲演红楼梦》中,是在警幻仙子的“太虚幻境”处。
2、玉在柜中求善价,钗于奁内待时飞。
第一回《甄干隐梦幻识通灵,贾雨村风尘怀秀》中,甄士隐中秋夜邀贾雨村饮酒,雨村在葫芦寺中思及平生抱负,苦未逢时,乃对天长叹高吟一联。
3身后有馀忘缩手,眼前无路想回头。
第二回《贾夫人仙逝扬州城,冷子兴演说荣国府》中,贾雨村在林如海处做西宾(教黛玉读书),偶至效外信步,在智通寺门旁见此“破联”。
4、座上珠玑昭日月,堂前黼黻焕烟霞。
第三回《贾雨村夤缘复旧职,林黛玉抛父进京都》,荣国府“荣禧堂”联,并注明是“同乡世教弟勋袭东安郡王穆莳手书。
”5、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
第五回《游幻境指迷十二钗,饮仙醪曲演红楼梦》题于宁国府秦可卿上房内。
6、嫩寒锁梦因春冷,芳气袭人是酒香。
第五回《游幻境指迷十二钗,饮仙醪曲演红楼梦》宁国府秦可卿卧房内联。
7、厚地高天,堪叹古今情不尽,痴男怨女,可怜风月债难偿。
横批“孽海情天”第五回《游幻境指迷十二钗,饮仙醪曲演红楼梦》太虚幻境宫门之联。
最让人英雄气短,荡气回肠!8、幽微灵秀地,无可奈何天。
第五回《游幻境指迷十二钗,饮仙醪曲演红楼梦》太虚幻境内之联。
9、绕堤柳借三篙翠,隔岸花分一脉香。
第十七回《大观园试才题对额,贾宝玉机敏动诸宾》,大观园刚刚完工,贾政带领众幕僚并宝玉游园时所作的对联:10、宝鼎茶闲烟尚绿,幽窗棋罢指犹凉。
宝玉为沁芳亭桥作的联11、新涨绿添浣葛处,好云香护采芹人。
宝玉为有凤来仪(此为宝玉取的名,后被元春改名潇湘馆)作的联12、麝兰芳霭斜阳院,杜若香飘明月洲。
宝玉为“杏林在望”(宝玉取的名,也曾想过用“稻香村”,后元春改名“浣葛山庄”,最终因黛玉代宝玉作的诗句中有:一畦春韭绿,十里稻花香,最终命名“稻香村”)作的联13、三径香风飘玉蕙,一庭明白照金兰。
某二公(贾政的幕僚,未知其姓名)为“蘅芷清芬”(宝玉命名,后元春赐名蘅芜苑)作的联14、吟成豆蔻才犹艳,睡足酴醿梦也香。
《红楼梦》中的对联和匾额
谈《红楼梦》中的对联和匾额《红楼梦》这部小说的一大特色就是其中的诗词韵文。
在这些诗词韵文中有我们常见的一种民间文学体裁——对联,以及与之相配的匾额。
而这些联、额出现在这样一部巨著中,便不仅仅是民俗学意义上的联、额了,它们还有特殊的功用。
下面将就《红楼梦》中的联额的形式和功用两方面作一探讨。
一从形式上看《红楼梦》的对联和匾额对联是指悬挂、粘贴或刻制在门壁柱上的一对联语。
《红楼梦》中共有对联23副。
这23副对联多集中于两处:太虚幻境(第五回“贾宝玉神游太虚境,警幻仙曲演红楼梦”;第一百十六回“得通灵幻境悟仙家,送慈柩故乡全孝道”后化为“真如福地”)和大观园(第十七回“大观园试才题对额,荣国府归省庆元宵”),两处分别有7副,已占去了总数的大半。
这23副对联多为14字联,即上下联各为7字,这样的对子共有17副。
还有10字联,上下联各为5字,这样的对子仅2副。
以上两种句式或是脱胎于五律或七律中的对偶句。
另外,有22字联,上下联各11字,这11字又分两节,上4下7,这样的对子也有4副,分别见于“太虚幻境”、“元妃赐题”和“贾氏宗祠”。
这样的句式或是演化于骈赋。
《红楼梦》中没有句式更为复杂的对联。
《中国俗文学辞典》(以下简称《辞典》)中对联的名目种类多达44种,当然其中不乏名称不同但实质相同的重复。
而且它仅仅是囊括了所有名目,并不是在同一基准上所作的分类,现就与《红楼梦》23联有关的术语名目作一解说。
“正对”,同“反对”并提,指上下联内容相似或相关(即只有一面性)的对联。
从《红楼梦》23联的上下联关系来看,几乎都属于这个“正对”。
《辞典》介绍了“描述联”,指叙述或描述某一事物、景物、人物、表达某种意思或抒发某种思想感情的对联。
《红楼梦》大观园中的对联则可以归为这一类。
《辞典》提到“格言联”,即以格言、警句构成的对联,多题于书房、卧室、案前,砥砺志气,加强修养,指导行动(《楹联丛话》中也有“格言”一目),如探春秋爽斋中一联云:“烟霞闲骨格,泉石野生涯。
《红楼梦》对联
《红楼梦》对联黄花满地;白柳横坡文采风流;旷性怡情皑皑轻趁步;翦翦舞随腰坳垤审夷险;枝柯怕动摇鳌愁坤轴陷;龙斗阵云销宝婺情孤洁;银蟾气吐吞赑屃朝光透;罘罳晓露屯彻旦休云倦;烹茶更细论诚忘三尺冷;瑞释九重焦赐裘怜抚戍;加絮念征徭岛云蒸大海;岚气接丛林犯斗邀牛女;乘槎待帝孙芳情只自遣;雅趣向谁言分曹尊一令;射覆听三宣伏象千峰凸;盘蛇一径遥构思时倚槛;拟景或依门光夺窗前镜;香粘壁上椒寒山已失翠;冻浦不闻潮寒塘渡鹤影;冷月葬花魂何处梅花笛;谁家碧玉箫壶漏声将涸;窗灯焰已昏花缘经冷聚;色岂畏霜凋或湿鸳鸯带;时凝翡翠翘几处狂飞盏;谁家不启轩寂寞对台榭;清贫怀箪瓢葭动灰飞管;阳回斗转杓价高村酿熟;年稔府粱饶渐闻语笑寂;空剩雪霜痕僵卧谁相问;狂游客喜招阶墀随上下;池水任浮漂阶露团朝菌;庭烟敛夕棔酒尽情犹在;更残乐已谖空挂纤纤缕;徒垂络络丝空帐悬文凤;闲屏掩彩鸳蜡烛辉琼宴;觥筹乱绮园露浓苔更滑;霜重竹难扪绿窗日月在;青史古人空绿蜡春犹卷;红妆夜未眠没帚山僧扫;埋琴稚子挑烹茶冰渐沸;煮酒叶难烧歧熟焉忘径;泉知不问源气质美如兰;才华馥比仙沁梅香可嚼;淋竹醉堪调轻寒风剪剪;良夜景暄暄轻烟迷曲径;冷翠湿衣裳晴光摇院宇;素彩接乾坤秋湍泻石髓;风叶聚云根入泥怜洁白;匝地惜琼瑶软衬三春草;柔拖一缕香撒天箕斗灿;匝地管弦繁三五中秋夕;清游拟上元赏罚无宾主;吟诗序仲昆麝煤融宝鼎;绮袖笼金貂深院惊寒雀;空山泣老鸮石楼闲睡鹤;锦罽暖亲猫石奇神鬼搏;木怪虎狼蹲天机断缟带;海市失鲛绡骰彩红成点;传花鼓滥喧苇蓑犹泊钓;林斧不闻樵无风仍脉脉;不雨亦潇潇香融金谷酒;花媚玉堂人香新荣玉桂;色健茂金萱香篆销金鼎;脂冰腻玉盆箫增嫠妇泣;衾倩侍儿温斜风仍故故;清梦转聊聊虚盈轮莫定;晦朔魄空存烟霞闲骨骼;泉石野生涯药经灵兔捣;人向广寒奔野岸回孤棹;吟鞭指灞桥一夜北风紧;开门雪尚飘易挂疏枝柳;难堆破叶蕉幽微灵秀地;无可奈何天犹步萦纡沼;还登寂历原有兴悲何继;无愁意岂烦有意荣枯草;无心饰萎苕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欲志今朝乐;凭诗祝舜尧月本无今古;情缘自浅深月窟翻银浪;霞城隐赤标照耀临清晓;缤纷入永宵振林千树鸟;啼谷一声猿争饼嘲黄发;分瓜笑绿嫒钟鸣栊翠寺;鸡唱稻香村煮芋成新赏;撒盐是旧谣白漫漫人来人往;花簇簇官去官来半床落月蛩声切;万里寒云雁阵还宝鼎茶闲烟尚绿;幽窗棋罢指犹凉窗隔疏灯描远近;篱筛破月锁玲珑春恨秋悲皆自惹;花容月貌为谁妍淡淡梅花香欲染;丝丝柳带露初干淡极始知花更艳;愁多焉得玉无痕短鬓冷沾三径露;葛巾香染九秋霜翡翠楼边悬玉镜;珍珠帘外挂冰盘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芙蓉影破归兰桨;菱藕香深写竹桥隔坐香分三径露;抛书人对一枝秋光摇朱户金铺地;雪照琼窗玉伴宫光阴荏苒须当惜;风雨阴晴任变迁好知运败金无彩;堪叹时乖玉不光花影不离身左右;鸟声只在耳东西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此联在书出两次出现,分别在第一回《甄干隐梦幻识通灵,贾雨村风尘怀秀》和第五回《游幻境指迷十二钗,饮仙醪曲演红楼梦》中,是在警幻仙子的“太虚幻境”处。
《红楼梦》大观园里的匾额和楹联,别具魅力
《红楼梦》大观园里的匾额和楹联,别具魅力衡芜苑匾额:蘅芷清芬楹联:吟成豆蔻才犹艳,睡足荼蘼梦也香。
简析:这幅对联上联赞薛宝钗诗才,下联述其性情:“吟成豆蔻才犹艳”是多层意思编织到一起。
“豆蔻”既是指十三、十四岁女子的妙龄,指人,又是指杜牧的《赠别》诗:“婚聘袅袅十三徐,豆蔻梢头二月初”之句,指诗。
连起来即是说,人似诗一样美好,诗像人一样才情满满。
下联有两层意思的跳跃,花似人之香睡,人似花般的梦酣。
宝钗于“花事了”之时,犹能“睡足”,“梦亦香”,足见其镇定、淡然。
这种淡然从衡芜苑的气氛,到其匾联,皆是如此。
潇湘馆匾额:有凤来仪楹联:宝鼎茶闲烟尚绿,幽窗棋罢指犹凉。
简析:上联说宝鼎已经不再煮茶了,但室内还飘散着绿色的蒸汽;下联言棋局已罢,但手指却感到一丝凉意。
这其实是一种模糊性的表达,处于室内,却感到竹影摇曳,因室外的翠竹之绿,误以为室内茶烟尚绿;因室外的竹荫生凉,而感觉室内主人指之犹凉。
这是视觉形象与触觉感知的融合。
在似与不似之间,这幅楹联就把潇湘馆内的主要植物竹子深深印在人们的心中了。
怡红院匾额:怡红快绿简析:怡红快绿是题贾宝玉住所怡红院的匾额。
这是园中最为华丽的院落,也是园中姐妹们聚会的场所。
贾政初带宝玉游园时,宝玉题为“红香绿玉”,后贾元春将其改为“怡红快绿”。
“红”、“绿”看似是在说色彩,实则还是写植物。
“红”暗寓门前西侧的西府海棠;“绿”指东侧的芭蕉。
沁芳亭楹联:绕堤柳借三篙翠,隔岸花分一脉香。
简析:这副对联是写“水”的,但妙在不着一个“水”字。
三篙:指水的深度。
一脉:指溪流。
上联写波光澄碧,似是借来了岸柳的翠绿;下联道水质芬芳,好似这一脉之水,分隔了两岸的花香。
对联字里行间都充满了水。
柳绕堤离不开水,这是借“绕堤”、“隔岸”反衬溪水;“三篙”乃是从水上之景写到水下之深,这是借“三篙”、“一脉”反衬水深和溪形。
曹雪芹把水色、水质与四周的环境和氛围糅合在一起来写,构成了一幅柳映溪成碧、花落水流红的画面。
《红楼梦》对联文赋大全
《红楼梦》对联文赋大全文赋篇作者自云因曾历过一番梦幻之后,故将真事隐去,而借“通灵”之说,撰此石头记一书也。
故曰“甄士隐”云云。
但书中所记何事何人,自又云,今风尘碌碌一事无成,忽念及当日所有之女子,一一细考较去,觉其行止见识皆出于我之上,何我堂堂须眉诚不若彼裙钗哉,实愧则有馀,悔又无益之大无可如何之日也。
当此时,自欲将已往所赖天恩祖德,锦衣纨袴之时,饫甘餍肥之日,背父兄教育之恩,负师友规谈之德,以致今日一技无成半生潦倒之罪,编述一集以告天下人,虽我之罪固不能免,然闺阁中本自历历有人,万不可因我之不肖,自护己短,一并使其泯灭也。
虽今日之茅椽蓬牖,瓦灶绳床,其风晨月夕,阶柳庭花,亦未有妨我之襟怀笔墨者,虽我未学,下笔无文,又何妨用假语村言敷演出一段故事来,以悦人之耳目哉。
故曰“贾雨村”云云。
乃是第一回题纲正义也。
开卷即云“风尘怀闺秀”,则知作者本意原为记述当日闺友闺情,并非怨世骂时之书矣;虽一时有涉于世态,然亦不得不叙者,但非其本旨耳。
阅者切记之。
诗曰:浮生着甚苦奔忙,盛席华筵终散场。
悲喜千般同幻泡,古今一梦尽荒唐。
谩言红袖啼痕重,更有情痴抱恨长。
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
警幻仙姑赋方离柳坞,乍出花房。
但行处,鸟惊庭树,将到时,影度回廊。
仙袂乍飘兮,闻麝兰之馥郁,荷衣欲动兮,听环佩之铿锵。
靥笑春桃兮,云堆翠髻;唇绽樱颗兮,榴齿含香。
纤腰之楚楚兮,回风舞雪;珠翠之辉辉兮,满额鹅黄。
出没花间兮,宜嗔宜喜;徘徊池上兮,若飞若扬。
蛾眉颦笑兮,将言而未语,莲步乍移兮,待止而欲行。
羡彼之良质兮,冰清玉润;羡彼之华服兮,闪灼文章。
爱彼之貌容兮,香培玉琢;美彼之态度兮,凤翥龙翔。
其素若何,春梅绽雪。
其洁若何,秋菊被霜。
其静若何,松生空谷。
其艳若何,霞映澄塘。
其文若何,龙游曲沼。
其神若何,月射寒江。
应惭西子,实愧王嫱。
奇矣哉,生于孰地,来自何方,信矣乎,瑶池不二,紫府无双。
果何人哉?如斯之美也!宁国府景致黄花满地,白柳横坡。
宝玉游览大观园所题匾额和对联
宝玉游览大观园所题匾额和对联
大观园是《红楼梦》中的著名场景之一,其建筑和景观都取材于中国传统文化和艺术。
在大观园中,每个景点都有自己的匾额和对联,这些匾额和对联也成为了大观园的一道风景线。
下面介绍一些宝玉所游览的景点及其匾额和对联。
1. 芙蓉帐
匾额:芙蓉帐
对联:烟霞先去后来雨,花烬一时飞出帘。
2. 情窦初开
匾额:情窦初开
对联:碧砌红莲闹鬼哭,翠霞金凤鸣珂笑。
3. 玉兰亭
匾额:玉兰亭
对联:水榭凌空峰峦下,月华流照玉兰开。
4. 罗汉堂
匾额:罗汉堂
对联:墨雨笼残叶,红烛照罗汉。
5. 拈花亭
匾额:拈花亭
对联:李花初放雨初晴,柳絮才飞蝶未停。
6. 石舫
匾额:石舫
对联:柳外残阳斜照水,桃花流水别样红。
以上是宝玉在大观园中游览的一些景点及其匾额和对联,这些文化遗产不仅是汇聚了中国传统文化和艺术的精华,也是《红楼梦》中所塑造的人物形象的象征和反映。
大观园题对额
《大观园题对额》是曹雪芹所著的《红楼梦》中的一篇章节,讲述了宝玉、黛玉等人在大观园中为各处景致题写匾额的情景。
在这一章中,宝玉和黛玉等人来到大观园,开始为各个景点题写匾额。
他们先到了“潇湘馆”,宝玉为它题写了“潇湘馆”三个大字,并写下了“有美堂下客三千,不及潇湘馆里人”的诗句。
接着,他们又来到了“蘅芜苑”,黛玉为它题写了“蘅芜苑”三个大字,并写下了“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的诗句。
在题写匾额的过程中,宝玉和黛玉等人不仅展现了自己的才华和情趣,也表达了对大观园美景的喜爱之情。
同时,他们也借此机会互相交流、增进感情。
这一章生动地描绘了大观园的景色和文化氛围,也为整个小说增添了一份诗意和浪漫气息。
红楼梦大观园中题匾额的诗词
红楼梦⼤观园中题匾额的诗词万象争辉匾额探春 名园筑出势巍巍,奉命何惭学浅微。
精妙⼀时⾔不出,果然万物⽣光辉。
⽂采风流匾额李纨 ⽂采风流匾额李纨 秀⽔明⼭抱复回,风流⽂采胜蓬莱。
绿裁歌扇迷芳草,红衬湘裙舞落梅。
珠⽟⾃应传盛世,神仙何幸下瑶台。
名园⼀⾃邀游赏,未许凡⼈到此来。
凝晖钟瑞匾额薛宝钗 芳园筑向帝城西,华⽇祥云笼罩奇。
⾼柳喜迁莺出⾕,修篁时待凤来仪。
⽂风已著宸游⼣,孝化应隆归省时。
睿藻仙才盈彩笔,⾃惭何敢再为辞。
旷性怡情匾额迎春 园成景备特精奇,奉命羞题额旷怡。
谁信世间有此境,游来宁不畅神思?⽂章造化匾额惜春 ⼭⽔横拖千⾥外,楼台⾼起五云中。
园修⽇⽉光辉⾥,景夺⽂章造化功。
世外仙源匾额林黛⽟ 名园筑何处,仙境别红尘。
借得⼭川秀,添来景物新。
⾹融⾦⾕酒,花媚⽟堂⼈。
何幸邀恩宠,宫车过往频。
有凤来仪宝⽟谨题宝⽟谨题有凤来仪 秀⽟初成实,堪宜待凤凰。
竿竿青欲滴,个个绿⽣凉。
迸砌妨阶⽔,穿帘碍⿍⾹。
莫摇清碎影,好梦昼初长。
宝⽟谨题蘅芷清芬 蘅芜满净苑,萝薜助芬芳。
软衬三春草,柔拖⼀缕⾹。
轻烟迷曲径,冷翠滴回廊。
谁谓池塘曲,谢家幽梦长。
宝⽟谨题怡红快绿(宝钗) 深庭长⽇静,两两出婵娟。
绿蜡春犹卷,红妆夜未眠。
凭栏垂绛袖,倚⽯护青烟。
对⽴东风⾥,主⼈应解怜。
宝⽟谨题杏帘在望(黛⽟) 杏帘招客饮,在望有⼭庄。
菱荇鹅⼉⽔,桑榆燕⼦梁。
⼀畦春⾲绿,⼗⾥稻花⾹。
盛世⽆饥馁,何须耕织忙。
红楼梦对联大全
红楼梦对联大全红楼梦作为我国的四大名著之一,那么关于里面的对联您又知道多少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欢迎大家阅读。
红楼梦对联大全(一)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
——宁府上房联这副对联对仗工整,文辞精美,言简意赅,意味深长。
所讲修身处世之法,如果把它从《红楼梦》这部小说中的具体情节中抽出来,单独予以品味,并把人情世故提升为一门交际学问来研究,则大有文章可做。
这副对联不能不说是千百年来人们凝聚成的处世的形象概括。
由此,我们可见曹雪芹的高明之处。
嫩寒锁梦因春冷,芳气笼人是酒香。
——秦氏卧房题画联画上题联,联须紧扣画意。
上联意为春寒轻微,春睡沉沉,锁于梦乡;下联道是人被酒的香气所吸引。
这里将画与对联艺术的有机结合,正是我国对联艺术与绘画艺术的优良传统。
对联与画结合常有烘云托月、画龙点睛之妙。
且着这副题画联与画和室内的陈设是何等的相辅相成。
这副对联不仅对仗工整、平仄合辙,更为重要的是:用在秦氏卧房,起着点明卧室情景的作用,创造了一种不可或缺的艺术情思和氛围,突出和渲染了所描写的特定人物和环境。
绕堤柳借三篙翠,隔岸花分一脉香。
——沁芳亭联上联写的是波光澄碧,似是借来了岸柳的翠绿;下联道的是水质芬芳,好象这一脉之水,分得了隔岸的花儿香气。
这副对联是写“水”的,但妙在不着一个“水”字,全是借“绕堤”“隔岸”去反衬出溪水;借“三篙”“一脉”反衬出“水深”“溪形”,把水色、水质、四周环境氛围糅合在一起来写,构成一幅柳映溪成碧、花落水流红的极富诗意的画面,怪不得赏景的众文人称赞不已。
读者读到此处,亦可领略“沁芳亭”上的诗情画意。
座上珠玑昭日月,堂前黼黻焕烟霞。
——荣禧堂联这是一副中堂对联,即平常所说的堂联。
堂联多起装饰作用,故也称“装饰联”,多是用来布置、美化客厅、书房、卧室、案头等室内环境的联作。
在形式上,堂联起着装点屋舍、美化环境的作用;在内容上,则体现主人的不同风格、素养、情怀、志趣和爱好,这副“荣禧堂”中堂对联,上联称座中所佩的珠玉,发出的光彩可与日月同辉;下联言堂中人所穿的官服,其色彩如云烟似彩霞,可见贾府的豪华显贵确实到了顶点。
红楼梦诗词和楹联大全
红楼梦诗词和楹联大全
《红楼梦》是一部中国古典文学名著,其中包含了丰富的诗词和楹联。
以下是一些《红楼梦》中的著名诗词和楹联:
1. 贾宝玉《西江月》:
水秀山明近觉赊,天高地迥觉空赊。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2. 林黛玉《葬花吟》:
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
游丝软系飘春榭,落絮轻沾扑绣帘。
3. 薛宝钗《临江仙》: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
都言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4. 王熙凤《秋窗风雨夕》: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相聚。
山涧清流石上流,溪头卧剥莲蓬实。
5. 贾元春《恨无常》:
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6. 贾探春《南柯子》:
空挂纤纤缕,徒垂络络丝。
也难绾系也难羁,一任东西南北风。
7. 贾迎春《浣溪沙》:
绣帘闲挂小银钩,窗外梧桐风拂袖。
莫怨东风当自嗟,花开花落人空瘦。
8. 贾惜春《如梦令》:
遥夜难成眠,纷纷旧事入梦里。
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深肠断人。
楹联:
1. 贾府正门联:
座上珠玑昭日月,堂前黼黻焕烟霞。
2. 贾宝玉房联:
无材补天,幻形入世;
蒙养大体,参赞化机。
3. 贾母卧室联:
萱草无言,当春乃发;
桃花含笑,为暖而开。
4. 薛宝钗闺房联:
淡极始知花更艳,愁多焉得玉无痕?
5. 林黛玉闺房联:
风刀霜剑严相逼,负尽春心悄自知。
这些诗词和楹联代表了《红楼梦》中人物的性格特点和情感世界,展示了丰富的文学内涵。
红楼梦荣国府楹联
荣国府是《红楼梦》中贾府的东府,其楹联有多种版本,以下是其中两个版本:版本一:座上珠玑昭日月,堂前黼黻焕烟霞。
养源斋:横批“浚流浩瀚”开径茅檐面曲池,高窗花竹媚清晖月观书室:清虚纳气,圆应无穷映月池边列玉簪,入门径里随云步临波亭畔花解语,隔溪楼上动诗情悬鉴室:丹青绝妙难为伦,能画诸公亦绝伦斯堂一集千人眼,有镜不须更鉴身座右铭:洁清勤苦秋冬过,人事无常不可量茂宰铭馨推北渚,梅公约会在东山中秋赏月亭:堆砌无文未必佳随缘舞咏自然多,个中人尔须悟入不可盛福齐天安乐佳宾亦不尽属实所有勿将抹作生号从旁记载十分恰当理哉记载重居左右处分厚极福极寿极矣矣哉福寿双全矣哉矣矣荣禧堂:烈火烹油添美馔,佳人才子配芳年横批:泽深恩重版本二:堂构增辉光耀八方,荣华富贵长留百世。
宁荣街:横批“贾不假”丹凤呈祥人异瑞雪满楼呈芳宴龙腾云开眼待彩凤放怀迎秋霜雅趣佳客随烟月盛景迷人画而尽诗客看却无形诗挥至水清联溢喜万卷山川聚一处琼浆佳液韵常新乘醉欣赏待宾不虚唐笺呈紫芝红楼梦归结一家贞吉日早矣今世盛昌矣矣贞吉吉矣快哉富哉金玉满堂矣快四字表结矣矣来荣府真是乐陶陶吉之者何能名之。
楹联意为荣国府既有凤凰瑞雪呈芳宴的吉祥之兆,更有来福盛德常昭的隆盛之像。
东边轩门画着一盆茂兰、玉蝶喜鹤阶前又是一架丹枫并数对锦鸡芝轩敞面上正面悬一金屏拥绣曰"谷丰登"。
边是琴棋书画并有百事和合千祥云集;富贵荣华万福攸同淑气长春作阖家之福以上两个版本体现了荣国府的繁荣景象和贵族家庭的奢靡生活。
同时,楹联也反映出贾府的道德理念和家族文化。
这些楹联不仅展示了荣国府的建筑风格和美学价值,也揭示了贾府的家族历史和文化底蕴。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建议到相关网站查询以获取更多信息。
红楼梦中的对联及出处
红楼梦中的对联及出处
红楼梦,清代著名小说,通过对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描绘,展示了封建社会的衰败和人性的沉沦。
其中,对联作为一种重要的文学形式,在小说中发挥了独特的艺术效果。
以下列举了红楼梦中的一些著名对联及其出处。
1. 荣禧堂对联
“座上珠玑昭日月,堂前黼黻焕烟霞”。
此联出现在《红楼梦》第三回,是荣禧堂上的对联。
上联“座上珠玑昭日月”,是说坐在这个堂屋里,好像明亮的珍珠和日月之光在照耀着,璀璨耀眼。
下联“堂前黼黻焕烟霞”,是说堂前的丝织品(古代大臣朝服、礼服用以区别等级,青红白黑乡绣纹皆右为西乡,左为东乡)像璀璨的烟霞一样,焕发出绚烂的光彩。
联语采用了比喻手法,形象地表现了贾府的豪华和富丽。
2. 荣府正厅对联
“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
此联出现在《红楼梦》第五回,是荣府正厅的对联。
上联“世事洞明皆学问”,意思是说看透了世间上的事情,就等于掌握了一定的学问知识。
下联“人情练达即文章”,意思是说熟悉了人情世故,就等于写好了人生文章。
联语表现了贾府作为官宦世家,在人情世故方面非常精通,同时也反映了贾母对贾宝玉的教育理念:要学好为人处世的道理,才能在社会上立足。
3. 潇湘馆对联
“宝鼎茶闲烟尚绿,幽窗棋罢指犹凉”。
此联出现在《红楼梦》第十七回,是潇湘馆的对联。
上联“宝鼎茶闲烟尚绿”,意思是说在闲暇之余品尝着香茶,烟雾中还透着淡淡的绿色。
下联“幽窗棋罢指犹凉”,意思是说在幽静的窗户下棋子已停,但手指仍感凉意。
《红楼梦》对联集赏(5)
《红楼梦》对联集赏(5)座上珠玑昭日月;堂前黼黻焕烟霞。
——曹雪芹撰荣禧堂联①珠玑:珍珠。
古代贵族妇女衣服常用珍珠作花纹。
此处借喻诗文精采。
唐杜牧《新转南曹出守吴兴》:“一杯宽幕席,五字弄珠玑。
”②昭日月:昭,显著。
昭日月即与日月齐辉。
③黼(fǔ)黻(fú):黼,黑白相次,作斧形,刃白身黑;黻,黑青相次,作亞形。
黼黻为古代礼服上所绣的花纹,亦喻文采。
④荣禧堂:康熙富于文采,亦爱舞文弄墨,近臣宿儒多蒙“宸赐”御书匾额楹联,据有关史料记载,曹家曾得康熙手书堂额有二,一曰敬慎,二曰萱瑞。
《红楼梦》第三回中写成“荣禧堂”,即以此事实为背景。
且看黛玉所见“荣禧堂”三字时的前前后后记叙,就道出了这种背景:“进入堂屋中,抬头迎面先看见一个赤金九龙青地大匾,匾上写着斗大的三个大字,是‘荣禧堂’,后有一行小字:‘某年月日,书赐荣国公贾源,’又有‘万几宸翰之宝’。
大紫檀雕螭案上,设着三尺来高青绿古铜鼎,悬着待漏随朝墨龙大画,一边是金蜼彝,一边是玻璃盒。
地下两溜十六张楠木交椅,又有一副对联,乃乌木联牌,镶着錾银的字迹,道是:‘座上珠玑日昭日月,堂前黼黻焕烟霞。
’下面一行小字,道是:‘同乡世教弟勋袭东安郡王穆莳拜手书。
’。
”曹雪芹对“荣禧堂”及其联的介绍,就再现了曹家当时的历史背景。
这是一副中堂对联,即平常所说的堂联。
堂联多起装饰作用,故也称“装饰联”,多是用来布置、美化客厅、书房、卧室、案头等室内环境的联作。
在形式上,堂联起着装点屋舍、美化环境的作用;在内容上,则体现主人的不同风格、素养、情怀、志趣和爱好,这副“荣禧堂”中堂对联,上联称座中所佩的珠玉,发出的光彩可与日月同辉;下联言堂中人所穿的官服,其色彩如云烟似彩霞,可见贾府的豪华显贵确实到了顶点。
这副对联就是对这个“钟鸣鼎食”之家最为生动形象的描绘,这是紧扣着《红搂梦》对荣府的显赫荣耀的社会地位所设置的艺术妙笔。
全联对仗工整,立意优雅,文辞佳丽,形象地刻画了达官贵人所追求的情趣和世界观,是为《红楼梦》创作主旨服务的佳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谈《红楼梦》中的对联和匾额《红楼梦》这部小说的一大特色就是其中的诗词韵文。
在这些诗词韵文中有我们常见的一种民间文学体裁——对联,以及与之相配的匾额。
而这些联、额出现在这样一部巨著中,便不仅仅是民俗学意义上的联、额了,它们还有特殊的功用。
下面将就《红楼梦》中的联额的形式和功用两方面作一探讨。
一从形式上看《红楼梦》的对联和匾额对联是指悬挂、粘贴或刻制在门壁柱上的一对联语。
《红楼梦》中共有对联23副。
这23副对联多集中于两处:太虚幻境(第五回“贾宝玉神游太虚境,警幻仙曲演红楼梦”;第一百十六回“得通灵幻境悟仙家,送慈柩故乡全孝道”后化为“真如福地”)和大观园(第十七回“大观园试才题对额,荣国府归省庆元宵”),两处分别有7副,已占去了总数的大半。
这23副对联多为14字联,即上下联各为7字,这样的对子共有17副。
还有10字联,上下联各为5字,这样的对子仅2副。
以上两种句式或是脱胎于五律或七律中的对偶句。
另外,有22字联,上下联各11字,这11字又分两节,上4下7,这样的对子也有4副,分别见于“太虚幻境”、“元妃赐题”和“贾氏宗祠”。
这样的句式或是演化于骈赋。
《红楼梦》中没有句式更为复杂的对联。
《中国俗文学辞典》(以下简称《辞典》)中对联的名目种类多达44种,当然其中不乏名称不同但实质相同的重复。
而且它仅仅是囊括了所有名目,并不是在同一基准上所作的分类,现就与《红楼梦》23联有关的术语名目作一解说。
“正对”,同“反对”并提,指上下联内容相似或相关(即只有一面性)的对联。
从《红楼梦》23联的上下联关系来看,几乎都属于这个“正对”。
《辞典》介绍了“描述联”,指叙述或描述某一事物、景物、人物、表达某种意思或抒发某种思想感情的对联。
《红楼梦》大观园中的对联则可以归为这一类。
《辞典》提到“格言联”,即以格言、警句构成的对联,多题于书房、卧室、案前,砥砺志气,加强修养,指导行动(《楹联丛话》中也有“格言”一目),如探春秋爽斋中一联云:“烟霞闲骨格,泉石野生涯。
”“太虚幻境”中的对联亦多为此类。
《辞典》有“嵌典联”一条,即嵌用历史典故构成的对联,《红楼梦》23联中也不乏此类,将于下文分析。
《辞典》中的“双关联”,“潜意联”实为一类,即一语双关含有表里两层意思的对联。
《红楼梦》第二回,贾雨村于“智通寺”所见一联“身后有余忘缩手,眼前无路想回头”即一语双关。
另外,第三回“荣禧堂”一联“座上珠玑昭日月,堂前黼黻焕烟霞”中,“珠玑”“黼黻”一指穿戴的堂皇,二指文辞的美盛,外观钟鸣鼎食,内里诗礼书香。
《红楼梦》23联中并没有《辞典》中诸如“嵌字联”、“数字联”、“复字联”、“叠字联”、“同傍联”、“顶针联”、“谐音联”、“同文联”这等机巧之作。
清梁章钜《楹联丛话》将五代以来所集对联分为十目:故事、应制、庙宇、胜迹、格言、佳话、挽词、集句、杂缀。
其中“应制”一目对解读《红楼梦》中对联颇多裨益。
(《红楼梦》“大观园题对”颇多涉及应制,下文再提)“庙祀”一目,《红楼梦》中贾氏宗祠三联也可纳入。
而言“胜迹”,则“大观园题对”亦与之有相通之处。
既有对联,则有横额。
《辞典》有“横额”一条,亦称“横批”,对联术语,指横着书写的与竖写的对联相匹配的文字。
除挽联一般不用横批外,其他对联常用。
横额多高度概括联语内容。
但也有不少建筑物联是用其名称作横批的。
另有《对联写作与欣赏》中提到“从格式上看它(对联)紧密结合现实生活中间有两个门框和一个门楣的特点,相应地由上联、下联、横额三部分组成”。
纵观《红楼梦》所提及之匾额,大大超过对联数,原因是第十七回“大观园试才题对额,荣国府归省庆元宵”和第十八回“皇恩重元妃省父母,天伦乐宝玉呈才藻”中,许多只题了额,而没有配之以联。
另外,从清客到宝玉到元妃,在同一地题了不同的额。
当然,清客们口头诌出而未被肯定的那些并不在讨论的范围之内。
还有一点,《辞典》中提到“但也有不少建筑物是用其名称作横批的”,《红楼梦》中便有这样的实例,而且有时候作为概括联语内容的横批和作为建筑物名称的匾额同时出现,如“怡红快绿”赐名“怡红院”,“蘅芷清芬”赐名“蘅芜院”,“有凤来仪”赐名“潇湘馆”。
另有四处,有联而无额。
其中三处,秦可卿房中,以“嫩寒锁梦因春冷,芳气袭人是酒香”配唐伯虎的“海棠春睡图”;秋爽斋中,以“烟霞闲骨格,泉石野生涯”配米襄阳“烟雨图”;宁国府上房内间,以“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配“燃藜图”,这三处画幅均为所配联语之意象,也有横额之功用。
另一处于“太虚幻境”之内,“幽微灵秀地,无可奈何天”,没有横额相配。
因联、额须相配的缘故,下文只谈有对联与之相配的匾额。
有太虚幻境、智通寺、荣禧堂、孽海情天、薄命司、沁芳、有凤来仪(潇湘馆)、杏帘在望(浣葛山庄、稻香村)、兰风蕙露、蘅芷清芬(蘅芜院)、大观园(顾恩思义)、藕香榭、真如福地、福善祸淫、引觉情痴、贾氏宗祠、星辉辅弼、慎终追远。
其中,太虚幻境、智通寺、荣禧堂、薄命司、潇湘馆、浣葛山庄、稻香村、蘅芜院、大观园、藕香榭、真如福地、贾氏宗祠构成相同,均是建筑物的名号(太虚幻境、薄命司、真如福地乃虚幻之所在,略有不同),而剩余的乃是为联语提点要旨,多为四字,只“沁芳”例外。
二从功用上看《红楼梦》的对联和匾额这里的功用主要是指它们在营造典型环境和刻画人物性格上的功用,所以,下面就结合黑格尔《美学》中的“情致说”来谈一谈。
“情致说”主要论证的是人物性格与环境的辩证关系。
在“情致说”中有四个关键术语:1.“一般世界情况”,是“艺术中有生命的个别人物所借以出现的一般背景”,是“把心灵现实的一切现象都联系在一起的”,即“教育、科学、宗教乃至于财政、司法、家庭生活以及其他类似现象的情况”;2.“普遍力量”,即“特定时代所流行的伦理宗教法律等方面的信条或理想”,即“理念”;3.“情境”,即一种“特殊的”揭开冲突,引起动作,显现性格的“机缘”;4.“情致”,是“存在于人的自我中而充塞渗透到全部心情的那种基本的理性的内容”。
黑格尔认为,“一般世界情况”具体化为客观方面的“情境”;“普遍力量”具体化为主观方面的“情致”。
[1]《红楼梦》有两个大环境:超验的和现实的。
《红楼梦》的超验世界所表现的“一般世界情况”即是有着自身的恒定的秩序的仙界的情况。
这种“一般世界情况”具体化为客观方面的“情境”。
这里的“情境”则指女娲补天后所余之石与绛珠仙草之间的一段因缘,以及随后仙界放下一大批风流冤家助绛珠“还泪”的举措。
“普遍力量”则体现在前后相继的7副对联上。
这7副对联分别是:第五回“贾宝玉神游太虚境,警幻仙曲演红楼梦”中4联:1.“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横批“太虚幻境”;2.“厚地高天,堪叹古今情不尽;痴男怨女,可怜风月债难酬”,横批“孽海情天”;3.“春恨秋悲皆自惹,花容月貌为谁妍”,横批“薄命司”;4.“幽微灵秀地,无可奈何天”。
第一百十六回“得通灵幻境悟仙缘,送慈柩故乡全孝道”中3联(与以上前3联相应):1.“假去真来真胜假,无原有是有非无”,横批“真如福地”;2.“过去未来,莫谓智贤能打破;前因后果,须知亲近不相逢”,横批“福善祸淫”;3.“喜笑悲哀都是假,贪求思慕总因痴”。
前后对照,很明显,“真如福地”是对“太虚幻境”的颠覆,“福善祸淫”是对“孽海情天”的劝诫,“引觉情痴”是对“薄命司”的提点,上下三联一一对应,字数句式均相同相当。
这7副对联所含的“理念”即流行于中国古代社会的佛教、道教中的部分观念,如因果报应、前世今生、真假有无等等。
这种“理念”(即“普遍力量”)具体化为主观方面的“情致”。
然而《红楼梦》中的大部分人物是不具备这种“情致”的。
《红楼梦》有两个世界:超验世界和现实世界。
超验世界中的神仙于天机是尽知的,于人事是不沾的;而现实世界中的人物于自己的命数是浑然不晓的。
他们都不是这种“普遍力量”具体化的结果。
只有贾宝玉例外。
他一方面经历了大观园中的种种美盛凄伤;一方面又两入仙界,看到了这7幅对联,听到了《红楼梦》曲子,甚至见到了身边的人的下场。
他第一次入仙界时糊里糊涂,第二次则参悟到了对联词曲中的机括。
他往返于超验和现实两个世界,以超验世界的“真假有无”、“情债因果”反观现实世界;又以现实世界的种种经历印证超验世界的“理念”——7幅对联。
因此他依顺了这种“普遍力量”,先取功名后出家。
可以说,作者借助于超验世界所要传达的“理念”在贾宝玉这个人物身上得到了完满的贯彻。
这也就是“普遍力量”具体化为“情致”的过程。
而那7幅对联又充分诠释了这一“理念”。
另外,薛宝钗也值得一提。
作者行笔至刘姥姥游大观园时,提到薛宝钗的闺房像“雪洞”一般,内里陈设甚为简素。
又贾府家变以后,连王熙凤都不复伶俐了,而薛宝钗却可以做到宠辱不惊,照旧仔仔细细地生活,深得贾母之心。
且薛宝钗以前也看《西厢》等等,也能觉出其中的好,但成年便自捐弃了,虽然她不像贾宝玉,上天入地,但她自身的“情致”也可以说是那7幅对联的具体化的结果。
《红楼梦》的现实世界所表现的“一般世界情况”则是清代的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背景。
23联中,除去超验世界的7副,剩余的16副同书中的其他文学形式共同再现了那个特定时代的风貌。
这种“一般世界情况”具体化为客观方面的“情境”。
这里的“情境”就是贾、王、史、薛四大家族的兴衰故事,选取的典型环境主要是宁、荣二府,其中又以大观园这个大庭院为主。
这里“普遍力量”则是封建家族的一套宗法礼仪,以及血缘关系和人际关系中的一套准则。
贾氏宗祠中的三联体现了这种“普遍力量”,同时也帮助构成了“一般世界情况”。
这三联是:1.肝脑涂地,兆姓赖保育之恩;功名贯天,百代仰蒸尝之盛。
2.勋业有光昭日月;功名无间及儿孙。
横批:星辉辅弼。
3.已后儿孙承福德;至今黎庶念宁荣。
横批:慎终追远。
元妃题正殿匾额“顾恩思义”,联云:“天地启宏慈,赤子苍生同感戴;古今垂旷典,九州万国被恩荣。
”也不外乎这一类。
荣府正室“荣禧堂”中一联:“座上珠玑昭日月,堂前黼黻焕烟霞。
”其中“珠玑”和“黼黻”二词一语双关(前文已有交待),点出贾府的不同凡响。
宁府正室一联“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应为时人的入世哲学。
人世的16联中,去掉以上提到的6联,再加上贾雨村于智通寺所见一联“身后有余忘缩手,眼前无路想回头”,和秦可卿房中一联“嫩寒锁梦因春冷,芳气袭人是酒香”,其余9联均在大观园中。
这大观园中的9联,一方面是对大观园中实景的点染,大观园工程告竣后,贾政和众清客为何时题匾作对犯难:“这匾对倒是一件难事:论礼该请贵妃赐题才是。
然贵妃若不亲观其景,亦难悬拟。
若直待贵妃游幸时再行请题,若大景致,若干亭榭,无字标题,任是花柳山水,也断不能生色。
”可见匾额之灵气,就这一点来说,对联匾额的字面便可感受完全,如“沁芳”亭处一联“绕堤柳借三篙翠,隔岸花分一脉香”,毋庸赘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