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微生物概述ppt课件
微生物优秀ppt课件
![微生物优秀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bc7a4f90ac51f01dc281e53a580216fc700a5334.png)
目录
• 微生物概述 • 微生物的形态与结构 • 微生物的生长与繁殖 • 微生物的代谢与调控 • 微生物的生态与环境 • 微生物的遗传与进化 • 微生物的分类与鉴定
01 微生物概述
微生物的定义与分类
微生物定义
微生物是一类肉眼难以看见或看清的微小生物的总称,包括 细菌、病毒、真菌、放线菌、立克次氏体、支原体、衣原体 和藻类等。
微生物分类鉴定的应用实例
在医学领域,通过对病原菌的分类和 鉴定,有助于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在环境科学中,通过对环境中微生物 的监测和分类鉴定,可以评估环境的 污染程度和生态系统的健康状况。
在食品工业中,对食品中的微生物进 行分类和鉴定,可以保障食品安全和 质量。
在生物技术领域,利用微生物的分类 和鉴定技术,可以筛选具有特定功能 的微生物资源,为生物技术的发展提 供支持。
研究现状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微生物学在理论研究和应用实践方面都取得了显著成果。目前,微生物学已广泛应用 于各个领域,如生物医药、环境保护、农业生产等。同时,随着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等新技术的发展,微生物 学将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
02 微生物的形态与 结构
细菌的形态与结构
细菌的基本形态
01
微生物功能
微生物在自然界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如参与物质循环、能量流动、生态平衡等 。此外,微生物还广泛应用于食品、医药、环保、农业等领域,为人类生活带 来诸多便利和益处。
微生物的研究历史与现状
研究历史
微生物学是研究微生物及其生命活动的科学。自17世纪列文虎克用显微镜发现微生物以来,微生物学经历了漫长 而曲折的发展过程,逐渐形成了独立的学科体系。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RNA 在某些病毒中作为遗传物质。
医学微生物学PPT医学课件
![医学微生物学PPT医学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591275f97f1922791688e82c.png)
主要外膜蛋白阻止吞噬体与溶酶体的融合 超敏反应
免疫性 免疫力不强
第2节 主要致病性衣原体
• 一、沙眼衣原体
• 致病性与免疫性 • 传播途径 眼 —— 眼、眼 —— 手 —— 眼、性 接触传播、产道感染和呼吸道感染
所致疾病
• 沙眼 沙眼亚种A、B、Ba和C血清型 • 感染眼结膜上皮细胞→增殖,包涵体→局 部炎症→早期流泪、有粘液脓性分泌物、 结膜充血及滤泡增生→后期结膜瘢痕、眼 睑内翻、倒睫以及角膜血管翳引起的角膜 损害→影响视力或致盲
一、生物学特性
形态结构
• 体积微小,一般为0.2~0.3µm。无细胞壁, 呈多形性,有球形、杆状、丝状、分枝状 等多形态。革兰染色阴性。姬姆萨染色呈 淡紫色。。 • 繁殖方式多样,以二分裂 繁殖为主。
• 培养
• 营养要求高,在含有20%血清、酵母浸膏及 胆固醇的培养基中,生长缓慢,3~10天 (甚至2~3周)后才形成荷包蛋样微小菌 落。菌落中央厚而隆起,周边薄而扁平。 用低倍镜观察清楚。适宜温度为35℃。 •
第2节 主要致病性立克次体
• 一、普氏立克次体
传染源:病人 传播媒介:体虱
人 人虱 人虱 人
流行性斑疹伤寒传播方式
二、莫氏立克次体
地方性斑疹伤寒(鼠型斑疹伤寒)传播方式
鼠 鼠蚤 鼠虱 鼠蚤 人
鼠
三、恙虫病立克次体
• 传播媒介,储存宿主:恙螨 卵
鼠 幼虫
成虫
稚虫
第二代幼虫 人(恙虫病)
稚虫
成虫
卵
第14章 放线菌
第1节 放线菌属
主要致病菌——衣氏放线菌(A. israelii)
一、生物学性状
G+、非抗酸性丝状菌 培养困难,厌氧或微需氧 硫磺样颗粒(菌落) 压片或组织切片,显微镜下可见颗 粒呈菊花状
《医学微生物》课件
![《医学微生物》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e807fe42f02d2af90242a8956bec0975f565a417.png)
常见医学细菌的分类与特点
01Leabharlann 020304
革兰氏阳性菌
具有厚重的细胞壁,对青霉素 敏感,如葡萄球菌、链球菌等
。
革兰氏阴性菌
具有较薄的细胞壁,对青霉素 不敏感,如大肠杆菌、沙门氏
菌等。
厌氧菌
在缺氧环境中生存,如破伤风 梭菌、产气荚膜梭菌等。
分枝杆菌
生长缓慢,如结核分枝杆菌、 麻风分枝杆菌等。
细菌的致病机制
疱疹病毒
分为单纯疱疹病毒和EB病毒等,主 要通过直接接触传播,引起疱疹。
HIV病毒
攻击人体免疫系统,导致艾滋病。
病毒的复制与传播
病毒的复制过程
吸附、侵入、复制、组装和释放。
传播方式
空气传播、接触传播、血液传播、母婴传播等。
病毒的致病机制与症状
致病机制
病毒侵入人体后,会利用人体的细胞进行复制,导致细胞死亡或功能异常。
抗菌药物使用
合理使用抗菌药物,避免滥用和过度使用。
个人卫生习惯
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如勤洗手、戴口 罩等,减少细菌性传染病的传播风险。
03
医学病毒学
常见医学病毒的分类与特点
流感病毒
分为A、B、C三种类型,主要通过飞 沫传播,引起流行性感冒。
肝炎病毒
分为甲、乙、丙、丁、戊五种类型, 主要通过血液、体液传播,引起肝炎 。
真菌性疾病的预防与治疗
预防
保持个人卫生,避免接触污染水源和环境,加强免疫力等措施可预防真菌感染。
治疗
抗真菌药物是治疗真菌性疾病的主要手段,包括唑类、丙烯胺类等抗真菌药物,也可采用中药治疗和物理治疗等 方法。
05
医学微生物学实验技术
微生物的分离与培养
医学检验微生物ppt课件完整版x
![医学检验微生物ppt课件完整版x](https://img.taocdn.com/s3/m/ba3599613069a45177232f60ddccda38376be1e4.png)
个人防护措施及注意事项说明
实验服与护目镜
进入实验室需穿着实验服,佩戴合适的护目镜, 防止试剂飞溅或粉尘刺激。
手套与口罩
根据实验需要选择合适的手套和口罩,避免皮肤 接触有害试剂或吸入有害气体。
实验操作规范
规范实验操作,避免产生气溶胶或飞溅物,减少 交叉污染的风险。
实验废弃物处理及环保要求讲解
废弃物分类处理
医学检验微生物ppt课件完 整版x
目录
• 微生物学基础 • 医学微生物学概述 • 常见病原微生物介绍 • 微生物检验技术与方法 • 临床标本中常见病原微生物检测实例分析 • 实验室安全与防护措施
01 微生物学基础
微生物定义与分类
微生物定义
微生物是一类形体微小、结构简单、 必须借助光学显微镜或电子显微镜 才能看到的微小生物。
微生物生长与繁殖
01
微生物营养
微生物从外界环境中摄取和利用营养物质的过程称为营养。微生物营养
类型有光能自养型、光能异养型、化能自养型和化能异养型四类。
02 03
微生物生长
微生物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通过摄取营养物质、合成细胞物质、增加 细胞数量的过程称为生长。生长曲线可分为迟缓期、对数期、稳定期和 衰亡期四个时期。
通过对微生物基因组进行测序和 分析,了解其基因组成和功能, 为微生物的鉴定和分型提供准确
依据。
基因芯片技术
将大量特异性基因探针固定在芯 片上,通过与待测微生物DNA杂
交来鉴定其种类和型别。
宏基因组学技术
通过对环境中所有微生物的基因 组进行高通量测序和分析,了解 微生物群落的组成和功能,为环 境微生物检测和生态学研究提供
尿液标本中常见病原微生物检测实例分析
尿常规检查
第八章--医学微生物学-概述PPT课件
![第八章--医学微生物学-概述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e813126d5b8102d276a20029bd64783e09127d85.png)
体积微小: 以微米(μm)或纳米(nm)来衡量
结构简单
➢由单细胞、简单多细胞或 非细胞生命物质所构成
繁殖迅速
一般细菌每20分钟繁殖一代
培养4-5天所形成的大肠 杆菌的重量将和地球相仿
容易变异
微生物与外界环境直接紧 密接触,易受环境因素的 影响,发生突变——获得 很强的外环境适应力
起源早:地球诞生于46 亿年前, 微生物35亿年前 即已形成
85公里的高空、11公里深的海底、2000米深的 地层有微生物
近100℃的温泉、零下250℃的环境有微生物 在地球上几乎无处不在,无孔不入
与人类关系密切
自然界中N、C、S等 元素循环
有少数微生 物能引起人 类和动、植 物的病害
工业,微生物应用于 食品、皮革、纺织、 石油、化工、冶金等
污水处理,利用微生物 降解有机磷、氰化物等
分布广泛
人体的皮肤、口腔、肠胃道等都有许多微生物 85公里的高空、11公里深的海底、2000米深的地
层有微生物 近100℃的温泉、零下250℃的环境有微生物 在地球上几乎无处不在,无孔不入
同学们要牢固地树立无菌的观念
砧板上的微生物
皮肤、毛发上分布的细菌
肠黏膜上分布的细菌(一)
种类繁多
第八章 医学微生物学 概述
第一节 微生物的概念及种类
微生物(microorganism)是广泛存在于自
然界,结构简单、种类多、繁殖迅速、容易 变异、与人类关系密切、肉眼直接看不到, 必须借助光学显微镜或电子显微镜放大数百 倍至数万倍才能观察到的微小生物体的总称。
(二)微生物的特点
体积微小 结构简单 繁殖迅速 容易变异 分布广泛 种类繁多 适应力强 作用重要
3.真核细胞型微生物 核膜、核仁和染色体,
完整版医学微生物学ppt课件
![完整版医学微生物学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312b6d69492fb4daa58da0116c175f0e7cd119ed.png)
01医学微生物学概述Chapter医学微生物学的定义与任务定义任务01020304包括革兰氏阳性菌、革兰氏阴性菌等不同类型的细菌。
细菌包括DNA 病毒、RNA 病毒等不同类型的病毒。
病毒包括酵母菌、霉菌等不同类型的真菌。
真菌包括原虫、蠕虫等不同类型的寄生虫。
寄生虫古代时期文艺复兴时期19世纪20世纪至今02细菌的基本形态与结构Chapter细菌的大小与形态细菌的大小细菌的形态01020304细胞壁细胞质细胞膜核质荚膜鞭毛菌毛芽孢03细菌的生理与遗传Chapter细菌的形态与结构细菌的理化特性细菌的分类与命名030201细菌的理化性质细菌的生长繁殖与代谢细菌的营养类型细菌的生长繁殖细菌的代谢细菌的遗传与变异细菌的遗传物质细菌的变异类型细菌遗传变异的机制细菌遗传变异的意义04细菌的分类与命名Chapter细菌的分类方法数值分类法传统分类法利用细菌的多种特性,通过计算机进行数值分析,确定细菌之间的相似性和差异性,从而进行分类。
分子分类法常见病原菌的分类与命名葡萄球菌属包括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等,引起皮肤和软组织感染、败血症等。
链球菌属包括肺炎链球菌、化脓性链球菌等,引起呼吸道感染、脑膜炎、心内膜炎等。
肠杆菌科包括大肠杆菌、沙门氏菌等,引起肠道感染、泌尿道感染等。
观察细菌的形态、大小、排列方式等特征进行初步鉴定。
形态学鉴定生理生化鉴定免疫学鉴定分子生物学鉴定利用细菌对营养物质的需求、代谢产物的产生以及某些酶的活性等特性进行鉴定。
利用特异性抗体与细菌抗原的结合反应进行鉴定,如凝集试验、沉淀试验等。
基于细菌基因序列的分析和比较,采用PCR 技术、基因芯片技术等手段进行快速、准确的鉴定。
细菌的鉴定与识别05病毒的基本形态与结构Chapter病毒的大小与形态病毒的大小病毒的形态病毒形态各异,常见的有球形、杆状、砖形、丝状、蝌蚪状等。
这些形态与病毒的基因组类型、外壳蛋白的结构以及感染宿主的方式有关。
病毒的基本结构核衣壳包膜病毒的分类与命名病毒的分类病毒的命名06病毒的复制与遗传Chapter病毒的复制周期病毒通过特异性受体吸附于宿主细胞表面,然后将核酸注入细胞内。
《医学微生物学》ppt课件-2024鲜版
![《医学微生物学》ppt课件-2024鲜版](https://img.taocdn.com/s3/m/d77bc3873086bceb19e8b8f67c1cfad6185fe941.png)
2024/3/27
11
03
细菌学
2024/3/27
12
细菌的形态与结构
细菌的基本形态
球菌、杆菌、螺旋菌
细菌的细胞壁与细胞膜
组成成分、功能特点
2024/3/27
细菌的特殊结构
荚膜、鞭毛、菌毛、芽孢
细菌的细胞质与核质
遗传物质、核糖体
13
细菌的生理与代谢
01
细菌的生长繁殖
生长曲线、繁殖方式
2024/3/27
微生物的分类
微生物包括细菌、病毒、真菌、放 线菌、立克次体、支原体、衣原体、 螺旋体等八大类。
4
微生物的形态与结构
细菌的形态与结构
细菌按形态可分为球菌、杆菌和螺形 菌三类。细菌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壁、 细胞膜、细胞质和核质等。
病毒的形态与结构
病毒是一种非细胞形态的生物,其形态 多样,有球形、杆形、砖形、弹状、丝 状等。病毒的结构包括核酸和蛋白质外 壳两部分。
定义
医学微生物学是研究微生物与人体之间相互关系及其致病机理、 免疫机制、诊断与防治的科学。
2024/3/27
任务
揭示微生物的生物学特性、致病性、免疫性及其与宿主相互作 用规律,为疾病的预防、诊断、治疗提供科学依据。
9
医学微生物学的研究对象与内容
2024/3/27
研究对象
包括细菌、病毒、真菌、寄生虫等微 生物及其与人体之间的相互关系。
15
细菌与人类的关系
正常菌群与微生态平衡
菌群种类、数量、分布及作用
条件致病菌与机会性感染
感染条件、致病机制及预防措施
病原菌与感染性疾病
病原菌种类、致病物质及所致疾病举例
细菌在医学领域的应用
《医学微生物》PPT课件
![《医学微生物》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51619d1354270722192e453610661ed9ad515539.png)
产黄青霉菌落 细菌生长 抑制区域 正常细菌 生长区域
第四十三页,共47页。
6、现代(xiàndài)微生物学的发展
随着(suízhe)现代生物学,化学,物理学等基 础学科的发展,推动了微生物学的发展 ,如电子显微镜,PCR技术,基因工程 技术,分子杂交等,使微生物的诊断和 传染病治疗等得到快速的提高。
2、学好微生物学需以生物学、细胞学、 生理学和生物化学为基础,同时也为学 好以后的传染病和中药学等课打下基础 。
第二页,共47页。
3、通过课程的教学(jiāo xué),要求学生掌握 医学微生物学 基本概念、理论和微生物 观察、接种分离和鉴别技术,为今后实 践工作打好基础。
二、教材:医学微生物与免疫学 三、参考书: 1、医学微生物。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 2、动物微生物学 中国农业出版社 3、兽医微生物学 中国农业出版社
微生物的特点
5、分布(fēnbù)广,种类多
种类
(多zhǒngl地èi)球上的微生物: 估计(gūjì)有100万种以上
已发现的微生物: 约有10万种 已开发利用的微生物: 约1000种
微生物的微观性 研究手段的限制 分离培养的局限
第二十二页,共47页。
6.
地球形成于46亿年
前,微生物产生于35亿年前,人类的形
微生物学是研究微生物的形态,结构, 生命活动规律,进化,分类、以及与人类 (rénlèi),动植物,自然界相互关系的一门学科。
第二十五页,共47页。
(六)医学(yīxué)微生物学
Medical Microbiology
医学微生物学主要研究病原微生物的生物学特性以 及与人类相互关系的科学。
近20年来(niánlái),医学微生物学有很突出的研究进展
医学卫生微生物学(第5版)课件第一章绪论-2024鲜版
![医学卫生微生物学(第5版)课件第一章绪论-2024鲜版](https://img.taocdn.com/s3/m/77a57867657d27284b73f242336c1eb91a37332c.png)
微生物通过代谢活动影响地球化学过程,如甲烷 产生、氮气固定等。
2024/3/27
12
微生物与人类健康关系
01 共生关系
人体携带大量微生物,尤其是肠道微生物群落, 对人体健康有重要影响,参与营养吸收、免疫调 节等。
02 致病关系
一些微生物能引起人类疾病,如细菌、病毒、真 菌等,通过不同途径侵入人体并导致感染。
利用减毒或灭活的微生物 或其成分制备疫苗,用于 预防传染病的发生。
生物医学研究工具
微生物作为重要的生物医 学研究工具,可用于研究 生命现象、揭示疾病发生 机制等。
2024/3/27
14
医学卫生微生物学研究方法
04
与技术
2024/3/27
15
传统培养法及其优缺点分析
优点
传统培养法能够直接观察微生物的生长情况,通过菌落形态、颜色、大小等特 征进行初步鉴定;同时,可以方便地进行微生物的计数和分离纯化。
生物恐怖主义与生物武器 生物恐怖主义和生物武器威胁对医学卫生微生物学提出了 更高的要求,需要加强生物安全防御和应对能力。
基因编辑与合成生物学技术 基因编辑和合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为医学卫生微生物学提 供了新的研究工具和方法,同时也带来了新的生物安全问 题和挑战。
21
科技创新为医学卫生微生物学带来机遇
内容
本次课件将介绍医学卫生微生物学的基本概念、研究内容和方法,包括微生物的生物学特性、致病机制、免疫性、 检测方法以及预防和治疗等方面。
结构安排
本次课件共分为以下几个部分:引言、微生物的生物学特性、致病机制与免疫性、微生物的检测方法、微生物的 预防和治疗以及总结与展望。每个部分都将详细介绍相关知识点,并配以相应的图表和实例,以帮助读者更好地 理解和掌握医学卫生微生物学的相关知识。
医学微生物学ppt课件完整版
![医学微生物学ppt课件完整版](https://img.taocdn.com/s3/m/f804605b6fdb6f1aff00bed5b9f3f90f76c64d2e.png)
形态多样 结构简单 寄生生活
严格细胞内寄生
病毒粒子形态各异,有球形、杆 状、砖形、蝌蚪形等。
病毒必须寄生在活细胞内才能复 制和增殖。
病毒的复制与变异
复制周期
包括吸附、注入、脱壳、生物合 成、组装与释放等步骤。
变异机制
病毒的变异机制包括错误复制、 基因重组和基因重配等。
通过接种疫苗可以预防某些由微生物引起的疾病,如麻疹、流感等 。
微生物与药物的关系
微生物是药物的重要来源
许多抗生素、抗真菌药物等都来源于微生物或其代谢产物。
微生物在药物生产中的应用
利用微生物发酵技术可以生产多种药物,如青霉素、维生素等。
微生物与药物相互作用
某些药物可以影响微生物的生长和代谢,同时微生物也可以影响药 物的吸收、分布和代谢。
06
实验诊断与防治原则
Chapter
实验诊断方法与技术
细菌学诊断方法
包括细菌培养、生化反应、血 清学试验等,用于鉴定细菌种
类和检测细菌感染。
病毒学诊断方法
包括病毒分离、病毒抗原检测 、病毒核酸检测等,用于鉴定 病毒种类和检测病毒感染。
免疫学诊断方法
包括抗原抗体反应、免疫荧光 技术、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等, 用于检测病原体特异性抗原或 抗体。
03
人类通过培养有益微生物和消灭有害微生物来维护自身健康,
如疫苗接种、消毒灭菌等。
02
细菌学
Chapter
细菌的形态与结构
细菌的基本形态
球菌、杆菌、螺形菌
细菌的结构
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核质
特殊结构
荚膜、鞭毛、菌毛、芽孢
微生物学课件ppt完整版
![微生物学课件ppt完整版](https://img.taocdn.com/s3/m/07efc02f49d7c1c708a1284ac850ad02de800785.png)
分为内源性感染(由体内正常菌 群引起的感染)和外源性感染( 由外界环境中的微生物引起的感
染)。
感染类型
局部感染局限于某一部位,而全 身感染则涉及多个器官和系统。
局部感染与全身感染
在医院等医疗机构内获得的感染 ,多由耐药菌引起,治疗难度较 大。
微生物感染的预防与治疗
预防措施
包括个人卫生、环境卫生、疫苗接种等,以 降低感染风险。
无菌操作
进行微生物实验时,要保 持无菌操作环境,避免杂 菌污染。
实验记录
详细记录实验过程和结果 ,包括培养基的配制、接 种方法、培养条件、观察 结果等。
实验后处理
实验结束后,要对实验器 材进行清洗和消毒处理, 保持实验室的整洁和卫生 。
2023
REPORTING
THANKS
感谢观看
食品工业
利用微生物发酵技术生产酒类、面 包、酸奶等食品。
03
02
农业应用
利用微生物制剂防治植物病害、促 进作物生长等。
生物能源
利用微生物发酵产生沼气、生物柴 油等可再生能源。
04
2023
PART 05
微生物的免疫与感染
REPORTING
微生物的免疫机制与特点
先天性免疫
通过遗传获得的非特异性免疫,包括皮肤、黏膜 屏障、吞噬细胞等。
病原学检查
通过直接涂片镜检、分离培养等方法确定病 原微生物种类。
免疫学检查
利用抗原抗体反应等免疫学原理检测病原微 生物及其产物。
2023
PART 06
微生物学实验技术与方法
REPORTING
微生物学实验室常用设备与器材
培养箱
提供适宜的温度和湿度条件, 用于培养微生物。
医学微生物学PPT课件
![医学微生物学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52e36653974bcf84b9d528ea81c758f5f61f29a8.png)
四体
3 恙虫病立克次体:
(1)传染源:携带病原体野鼠,家鼠 (2)传播媒介:恙螨 (3)所致疾病:恙虫病 (4)传播途径:
恙螨幼虫叮咬
带菌鼠
人体
局部红色丘疹
全身淋巴结肿大,肺,肝,水疱,中央溃疡,形成黑
脾,脑损害
色焦痂
2024/3/4
43
四体
四 衣原体
一类严格细胞内寄生,具有独特发育周期,并 能通过细菌滤器的原核细胞型微生物。
四体
一 螺旋体
(spirochete )
概念:螺旋细胞型微生物。基本结 构与细菌相似,例如有细胞壁、原始核质,以二分 裂方式繁殖和对抗生素等药物敏感等
主要类型:
疏螺旋体属:
回归热螺旋体 伯氏螺旋体
密螺旋体属:
梅毒螺旋体
钩端螺旋体属:
钩端螺旋体
四体
1.寄居泌尿生殖道,传播途径为性接触和母婴传播。 致病机制与侵袭性酶有关。吸附后产生磷脂酶分 解胞膜中的磷脂,脲酶分解尿素产氨,影响宿主 细胞生物合成。产生IgA蛋白酶,破坏IgA的局部 抗感染作用,有利于粘附和致病。
四体
2.引起非淋菌性尿道炎(NGU) ,上行感染,可引起 前列腺炎或附睾炎;阴道炎和宫颈炎,并可导致 流产。因为与人精子膜有共同抗原,对精子可造 成免疫损伤而致不育。
四体
(3)ELISA
检测IgM抗体对早期诊断有价值。 立克次体抗原吸附于载体。泛影葡胺梯度离心纯化
抗原为优,检出血清的抗体效价高,纸上ELISA测 定抗体,方法简便。将感染卵黄囊悬液加于玻片 (经氯仿·甲醇洗净)上,凉干、固定,加稀释血清 于抗原点上,每张玻片上包括阳性和阴性对照,加 酶标兔抗人IgM/G于抗原·血清点作用后,将浸透新 鲜配制的底物无灰滤纸覆盖在玻片上约4-6min,可 见滤纸条上阳性对照点位置显紫棕色,取下滤纸条 (即终止反应),观察是否显色,与对照比较判定结 果。此法简便,并可保存实验记录。
复习微生物(病毒、细菌、真菌)课件
![复习微生物(病毒、细菌、真菌)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bec5b0a3e109581b6bd97f19227916888486b99d.png)
细菌感染的途径与类型
细菌感染可通过呼吸道、消化道、皮肤等途径传播,根据 感染部位和症状可分为多种类型。
细菌感染的诊断与治疗
细菌感染的诊断主要依据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 检查等,治疗则包括抗菌药物治疗、免疫治疗和手术治疗 等。
细菌感染的预防与控制
预防细菌感染的关键在于加强个人卫生和环境卫生管理, 控制传染源和传播途径。同时,合理使用抗菌药物也是预 防和治疗细菌感染的重要措施之一。
制定实验室事故应急处理预案 ,包括火灾、泄漏、感染等事
故的应对措施。
06 微生物在医学领域的应用
微生物在药物研发中的应用
抗生素的研制
利用微生物产生的抗生素物质,对抗细菌感染,如青霉素的发现 和应用。
微生物代谢产物的利用
通过微生物发酵产生的有机酸、酶等活性物质,开发成药物,如维 生素、激素等。
基因工程药物的研制
复习微生物(病毒、细菌、真菌)课 件
目录
• 微生物概述 • 病毒 • 细菌 • 真菌 • 微生物的实验室检测 • 微生物在医学领域的应用
01 微生物概述
微生物的定义与分类
微生物定义
微生物是一类形体微小、结构简 单、必须借助光学显微镜或电子 显微镜才能看到的微小生物的总 称。
微生物分类
微生物主要包括病毒、细菌、真 菌等几大类。其中,病毒是非细 胞形态的微生物,细菌和真菌则 是细胞形态的微生物。
疫苗接种、抗病毒药物、免疫调节剂 等治疗手段,以及预防措施如个人卫 生、避免接触传染源等
03 细菌
细菌的结构与分类
01
02
03
细菌的基本结构
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 胞质和核质等。
细菌的特殊结构
微生物学第一节微生物与病原微生物ppt课件
![微生物学第一节微生物与病原微生物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b99f893b03768e9951e79b89680203d8ce2f6a8b.png)
病原微生物与宿主的关系
寄生关系
病原微生物寄生在宿主体 内,从宿主获取营养物质 进行生长繁殖,对宿主造 成损害。
共生关系
一些病原微生物与宿主建 立共生关系,相互依存, 对宿主不造成明显损害。
免疫逃避
病原微生物具有逃避宿主 免疫系统的能力,从而在 宿主体内长期存活。
微生物与病原微生物的相互作用
竞争关系
05
CATALOGUE
病原微生物的防控与治疗策略
病原微生物的预防措施
加强个人卫生习惯
保持室内通风,勤洗手,避免用手触摸口鼻眼等部位,减少病原 微生物的传播。
注重饮食安全
避免食用不洁或变质食品,生熟食品要分开存放和加工,以降低 食源性疾病的发生。
接种疫苗
及时接种疫苗,提高人群免疫力,有效预防病原微生物引起的传 染病。
深入研究微生物多样性和功能,揭示 微生物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和调控机 制。
发展微生物组学和合成生物学等新技 术,推动微生物学领域的创新和发展 。
加强病原微生物的致病机制和防控策 略研究,提高应对突发传染病的能力 。
加强微生物学与医学、环境科学等领域的交叉融合
促进微生物学与医学的交叉融合 ,深入研究微生物与人体健康的 关系,发展新的诊疗技术和药物
02
CATALOGUE
病原微生物概述
病原微生物的定义与分类
定义
病原微生物是指能够引起人类、动植物疾病的微生物,包括细菌、病毒、真菌、 寄生虫等。
分类
根据病原微生物的形态、结构、代谢方式等特征,可将其分为细菌、病毒、真菌 、寄生虫等几大类。其中,细菌是一类单细胞微生物,病毒是一类寄生生物,真 菌是一类多细胞微生物,寄生虫则是一类寄生在宿主体内的生物。
2024年度《微生物学》PPT课件
![2024年度《微生物学》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cbae8d889fc3d5bbfd0a79563c1ec5da50e2d6a8.png)
命名规则
采用双名法,即属名和种名,用斜体拉丁文表示,属名在前,种名在后。例如:Escherichia coli(大肠埃希氏菌 )。
2024/3/23
24
微生物的鉴定方法与步骤
鉴定方法
表型鉴定(形态学、生理生化特征)、遗传学鉴定(基因型、DNA序列分析)、血清学鉴定(抗原抗 体反应)等。
鉴定步骤
采集样品、分离纯化、形态观察、生理生化试验、血清学试验、分子生物学试验等。
呼吸作用类型
分为好氧呼吸、厌氧呼吸和兼性厌氧 呼吸,不同类型的微生物在不同环境 条件下进行不同的呼吸作用。
2024/3/23
16
微生物的物质代谢与合成作用
01
碳源利用与分解代 谢
微生物利用不同碳源进行分解代 谢,包括单糖、多糖、脂肪和蛋 白质等。
02
氮源利用与合成代 谢
微生物利用不同氮源进行合成代 谢,合成自身所需的氨基酸、核 苷酸等含氮物质。
营养类型
根据微生物对营养需求的不同,可分为自养型、 异养型和兼性营养型。
2024/3/23
12
微生物的生长曲线与测定方法
生长曲线
描述微生物在适宜条件下 生长繁殖的四个阶段,即 延迟期、对数期、稳定期 和衰亡期。
2024/3/23
测定方法
包括直接计数法(如显微 镜计数法、平板菌落计数 法)和间接测定法(如比 浊法、生理指标法等)。
01
球菌、杆菌、螺旋菌
细菌的结构
02
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核质
特殊结构
03
荚膜、鞭毛、菌毛、芽孢
8
真核微生物的形态与结构
真菌的形态
酵母菌、霉菌、大型真菌
真菌的结构
菌丝、孢子、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
微生物课件完整版(医学)
![微生物课件完整版(医学)](https://img.taocdn.com/s3/m/278c5275effdc8d376eeaeaad1f34693daef10b8.png)
本课件将全面介绍微生物在医学领域中的重要性。从定义和分类开始,深入 探讨微生物的形态、结构、生长、繁殖、代谢、生态、遗传、进化、致病性、 免疫学,以及常见的微生物病原体分类、致病机理、抗微生物药物、检测和 鉴定、应用,以及微生物在环境和食品中的重要性,最后介绍微生物与人类 之间的相互关系。
宿主免疫反应
2
侵入机制。
解释宿主如何通过先天和后天免疫系
统来应对微生物感染。
3
免疫学的应用
介绍疫苗、免疫治疗和抗体检测等免 疫学在微生物感染中的应用。
常见的微生物病原体分类和致病机理
细菌 细菌感染的致病机制 范围广泛的细菌病原体
病毒 病毒感染的致病机制 常见病毒感染疾病
真菌 真菌感染的致病机制 真菌感染常见疾病
抗微生物药物
抗生素的分类和作用机制
解释不同类别抗生素的作用机 制和临床应用。
抗病毒药物的分类和作 用机制
介绍不同类别抗病毒药物的作 用机制和使用范围。
抗真菌药物的分类和作 用机制
描述不同类别抗真菌药物的作 用机制和适用疾病。
微生物的检测和鉴定
传统微生物检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方法
介绍培养、染色和生化试 验等传统的微生物检测方 法。
2 病毒的寄生生活方式
讲解病毒如何寄生于宿主细 胞并进行代谢。
3 真菌的营养与生态
描述真菌的营养获取途径和环境适应能力。
微生物的遗传和进化
微生物的遗传特征
• 高度变异的基因组 • 水平基因转移
微生物的进化机制
• 自然选择 • 突变和重组
微生物的致病性和免疫学
1
微生物的致病因素
介绍细菌和病毒的毒素、附着因子和
3 基因工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率10-5-10-10 。
微生物与外界环境直接紧密接触 ,易受环境因素的影响,发生突变 ——获得很强的外环境适应力。
起源早:地球形成于46亿
年前,微生物产生于35亿年前, 人类的形成仅在300万年前。
7
分布广泛
在地球上地壳内、大气层、水和动植物内,微生 物无处不在
人体的皮肤、口腔、肠胃道等都有许多微生物 85公里的高空、11公里深的海底、2000米深的
2.种类多,数量大,在自然界中分布广泛。
3.适宜环境中繁殖迅速,易变异。
2
微生物的特点
体积微小 结构简单 繁殖迅速 容易变异 分布广泛 种类繁多 数量巨大
3
体积微小: 以微米(μm)或纳米(nm)来衡量
4
结构简单
由单细胞、简单多细胞或 非细胞生命物质所构成
5
繁殖迅速:在生物界以微生物繁殖最
11
3.真核细胞型微生物:一类细胞核分化程度较高,
有核膜,核仁和染色体,胞质内有完整细胞器的 微生物——真菌(fungus)。
12
想想:上述三大类微生物中,哪一 类的结构最简单?哪一类的体积最 小? 最简单:非细胞型 最小:原核细胞型
13
微生物的种类
非细胞型 原核细胞型
微生物
微生物
区 无细胞结构, 拟核,无核仁、核
泡泡男孩的直接死因是什么?----因为感染了致命病毒。
19
三、医学微生物学及其学习目的 微生物学(microbiology)
生命科学的一个重要分支,是研究微生物的类 型、分布、形态、结构、代谢、生长繁殖、遗 传、进化,以及与人类、动物、植物等相互关 系的一门科学
20
医学微生物学 (medical microbiology)
作用已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
16
自然界中N、C、S等 元素循环
有少数微生物能 引起人类和动、 植物的病害,称 为致病微生物( 病原微生物)
工业,微生物应用于 食品(酒、醋、酱油、 味精)、皮革、纺织、 石油、化工、冶金等
污水处理,利用微生物
降解有机磷、氰化物等 微生物
医药工业,利用微生物 制造抗生素、维生素、 辅酶、ATP等药物
9
二.微生物的种类和分布
种类(3种)
微生物种类繁多,根据其结构、化学组成等差异,可 分为三种类型
1.非细胞型微生物:没有完整的细胞结构,缺乏酶系统, 只能在活细胞内增殖——DNA或RNA,如病毒、朊粒
capsid
10
2.原核细胞型微生物:细胞的分化程度较低 ,是一类 仅有原始的核质,无核膜核仁,缺乏完整细胞器的微生 物——细菌(细菌、衣原体、支原体、立克次体、螺旋 体和放线菌)
医学微生物学 Medical
Microbiology
1
一、微生物(microorganism)的概念及种类
自然界的一大群体形微 小、结构简单、 肉眼直
接看不见,必须借助光 学显微镜或电子显微镜 放大数百倍、数千倍, 甚至数万倍才能观察到 的微小生物。
微生物的特点:
1.个体微小,但具有一定的形态、结构和功能。
农业,以菌造肥, 以菌催长,以菌 防病,以菌治病, 如:根瘤菌
基因工程技术中提供多种工具酶和 载体系统,创建有益的工程菌新品种
微生物与人类的关系
17
“泡泡男孩”:重症联合免疫缺陷病(简称SCID)
18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看过《泡泡男孩》这部电影呢,亚当•山德勒斯前几 年演了一部喜剧片「泡泡男孩」,说的是一个没有免疫力的男孩,从小 住在无菌泡泡世界的故事。电影的结局倒是皆大欢喜,因为原来只是他 母亲不愿意让他接触外面的世界,明知他已经有免疫力,还骗他说他不 能离开泡泡而生活。后来他毅然决然的割开泡泡,却发现他还是可以健 康的活下去。现实社会中最著名的泡泡男孩(Bubble boy),也就是片中取 材的真人真事,却没有这么幸运。那个男孩叫戴维。 严重联合免疫缺陷(S C I D)是人类最严重的先天性免疫缺陷病,又称 “泡泡男孩”病,得名于美国患儿戴维·维特尔。 维特尔1971年出生 后不足10秒钟就进入无菌透明的塑料隔离罩,在那里度过12年人生的大 部分时光,死于骨髓移植术后病毒感染。电影《泡泡男孩》以他为原型 拍摄。 这种病是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均有缺陷的遗传性疾病,因患者体内19号 染色体基因变异造成,主要特征是分别提供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的胸腺 依赖淋巴细胞(T细胞)和囊依赖淋巴细胞(B细胞)缺损。因匮乏抵御 细菌和病毒的能力,患者出生后容易反复感染病菌而死亡。
快,细菌仅需20分钟即可分裂繁殖一次
培养4-5天所形成的大肠 杆菌的重量将和地球相仿
数量多:每克泥土中微生物可达数亿至数十
亿个,人的肠道内正常菌群含100 ~ 400种微生 物,数量达100万亿个之多
6
容易变异
微生物的形态结构,营养代谢, 抗原性,耐药性及对外界环境的 抵抗力等,均可发生变异,变异
地层有微生物 近100℃的温泉、零下250℃的环境有微生物 在地球上几乎无处不在,无孔不入
同学们要牢固地树立无菌的观念
8
种类繁多
生物分为原核生物界(细菌) 原生生物界(藻类, 原生动物)、
真菌界(酵母、霉菌) 植物界、动物界和病毒界
微生物至少有10万多种,在六界中 占有三界, 显示了微生物在自然界的 重要地位
别 无产生能量酶, 膜
一种核酸
只有核糖体
真核细胞型 微生物
细胞核,有核 仁、核膜,细 胞器完整
种 病毒 类 朊病毒
细菌(狭义) 支原体 衣原体 螺旋体 立克次体 放线菌(广义)
真菌
14
二、微生物与人类的关系
微生物的分布
分布很广泛
水、土壤、空气、 矿层、物体表面、生物 体的体表及与外界相通 的腔道,均有种类不同、 数量不等的微生物存在。
85公里的高空、11 公里深的海底、2000米 深的地层有微生物
近100℃的温泉、零 下250℃的环境有微生 物
在地球上几乎无处不 在,无孔不入
100m 300m
1400m
2100m 3150m 4050m
6000m
15
与人类关系密切
自然界中的绝大多数的微生物对人类和 动植物的生存是无害的,甚至是必不可 少的。 在人类的生活和生产活动中,微生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