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十六 散文阅读(一)

合集下载

高考大散文阅读(1-8)

高考大散文阅读(1-8)

高考大散文阅读(1-8)高考大散文阅读理解(一)阅读下列散文,回答三个问题:泰国掠影(节选)陈忠实(1)这就是泰国第一个封建王朝——素可泰王朝的遗址。

(2)断垣残壁,折断的石头立柱,石头铺垫的走道。

所有这些残留的建筑物,全都是一种马蜂窝状的石头,红色上结着黑色的锈斑。

据说这东西原本不是石头,是一种泥土,一种奇异的泥土,垒墙立柱之后,风吹日晒,渐渐地由稀软的泥巴而变为坚硬的石头,有如水泥。

(3)这就是800年前鼎盛一时的素可泰王朝的王宫遗址。

这儿曾经是一座富丽堂皇的宫殿楼阙。

这儿曾经有过宫女娇娥翩跹的舞姿和欢愉的歌声。

这儿曾经发出过国王征服邻国的军令。

这儿……现在是一片废墟!(4)城内有城河蜿蜒绕流。

近年间,从飞机上鸟瞰,才发现了古河床的踪迹,开始挖凿已经干涸淤塞的河道,引进流水,才恢复了这一泓清流,立即使荒凉的王宫恢复了生气,恢复了活力。

30年前,国家开始修复古城,每年逐次拨款,逐渐恢复。

现已遍植草皮,绿茸一片,树木已经粗壮,遮下一片绿阴。

庞大的恢复工作尚待日后。

任何一个民族都珍重自己的历史遗迹,不惜破费财力物去重现当年盛况。

(5)汽车沿着古城的城墙开行,可以看到城墙坍塌以后所留下的土堆,长满了杂草和藤蔓。

城墙平行三道,中间夹两道城河,可谓防备森严。

整个古城呈四方形,每面开城门,就有东西南北四个大城门,现在可以看到的只是一堆略呈白色的土堆。

完全可以想见,古城当年的雄伟姿态。

(6)当我徜徉在清清的水畔,绿茸茸的草地上,残垣断柱的王宫宫殿废址上,我的脑子里浮现出一幅悲壮的画面:(7)从中国云南的崇山峻岭中,正有一队队浩浩荡荡的傣族人,大象开路,壮男执矛捉刀,杀死侵袭的土著,砍开热带丛莽中的藤萝,辟出一条路来,保护着妇女和儿童向南前进。

这就是苏联学者柯尔涅夫描述的惊心动魄的傣族南迁的悲壮画面。

这种民族大迁徙的行动从中国的唐朝时期就开始了,一直断断续续延续了几个世纪。

这些傣族人在湄南河流域的肥沃土壤里发展壮大,最初形成了小小的素可泰部落,最后发展成为泰国历史上的第一个封建王朝。

中考复习专题十六 记叙文阅读:叙事散文:生活感悟

中考复习专题十六 记叙文阅读:叙事散文:生活感悟

8.(2018·山西)阅读下面的选文,完成第15题。

灵感忽至凌晨时分被一种莫名的不安扰醒,随后想到今天是元月元日。

这一日像时间的领头羊,带着一大群时光充裕的日子找我来了。

我披衣到书房。

平日随手堆满了书房的纸页和图书在迷离的晨色里充满了温暖和诗意。

这里是我安顿灵魂的地方。

我的巢不是用树枝搭起来的,而是用写满了字的纸和书码起来的。

我从中抽出一页素纸,要为今天写些什么。

待拿起笔,坐了良久,心中却一片茫然。

一时人像浮在无际无涯的半空中,飘飘忽忽,空空荡荡。

我便放下笔,知道此时我虽有情绪,却无灵感。

写作是靠灵感启动的。

那么灵感在哪里?它怎么到来?不知道。

似乎它想来就来,不请自来,但有时求也不来,甚至很久也不露一面。

我起身打开音乐。

我从不在没有心灵欲望时还赖在桌前。

如果毫无灵感地坐在这里,会渐渐感觉自己江郎才尽,那就太可怕了。

音响里播放出的歌是前几年从俄罗斯带回来的,俄罗斯最时尚的歌曲的骨子里还是他的浑厚和忧伤。

忧伤的音乐最容易进入心底,撩动起过往的岁月积存在那里的抹不去的情感。

很快,我就陷入这种情绪里。

这时,忽见画案那边有一块金黄色的光。

它很小,静谧,神秘;它是初生的太阳照在对面大楼的玻璃幕墙反射下来,落在画案那边的。

此刻书房内的夜色还未褪尽,在灰蒙蒙、晦暗的氤氲里,这块光像一扇远远亮着灯的小窗。

也许受到那忧伤歌声的感染,这块阳光使我想起多年前蛰居的那间小屋,还有炒锅里的菜叶、破烂的家什、混合在寒冷的空气中烧煤的气味。

然而在那冰天雪地中,唯有家里的灯光才是最温暖的。

于是此刻这块小小的光亮变得温情了。

我不禁走到画案前铺上宣纸,拿起颤动的笔蘸着黄色和一点点朱红,将这扇明亮的小窗子抹在纸上。

随即是那扰着风雪的低矮的小屋。

一大片被冷风摇曳着的老槐树在屋顶上空横舒万状,说不清那些苍劲的枝桠是在抗争还是兀自地挣扎。

在通幅重重叠叠黑影的对比下,我这亮灯的小屋反倒显得更加温馨与安全。

记得有一年,特大的雪下了一夜,我的矮屋门槛太低,早晨推不开门,门外挡着的积雪足足有两尺厚。

2023届中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复习16记叙文、散文及小说阅读(含答案)

2023届中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复习16记叙文、散文及小说阅读(含答案)

专题十六记叙文、散文及小说阅读知识点讲解考点一、内容梳理及概括1.常见题型(1)请根据文章内容,将下面的表格补充完整(情节发展、情感变化……)(2)文章共写了哪几件事?请依次填空。

(3)文章的情节为什么将……安排成……(4)……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请依次概括。

2.答题思路(1)从文章的线索入手一篇文章的材料要按照某种“依据”组织起来,这种贯穿全文、把人物或事件连缀起来的“依据”通常称为线索。

围绕文章线索,即可梳理出行文的思路。

寻找文章线索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①以时间为线索。

这类线索以事件发展为线索,把不同的时空、人物串联在一起。

如《故乡》是以时间推移为线索,以“回故乡”“在故乡”“离故乡”的事情发展顺序,连缀成文。

②以事件为线索。

如《社戏》一文,是以看社戏为线索,刻画了一群农家少年的形象,表达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③以某物为线索。

如《羚羊木雕》,以“羚羊木雕”为线索,展开故事情节。

④以某人为线索。

在这类文章中,某人往往是贯穿全文的人物,不一定是文中的主角。

如《孔乙已》中的“我”。

⑤以见闻为线索。

《故乡》就是一例。

小说以“我”回故乡后的所见、所闻、所感为线索,描述农村的破败及闰土、杨二嫂的巨大变化,揭示了辛亥革命后十年中农村破产和农民痛苦生活的社会根源,表达了作者改造旧社会、创造新生活的强烈愿望。

⑥以地点的转换为线索。

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作者从“百草园”写到“三味书屋”,回忆了自己童年的生活。

⑦以感情为线索。

如《我的老师》以“回忆、依恋、思念”蔡老师这一感情为线索。

(2)从段意、层意、句意入手①梳理全文的思路,要先理解每一段的意思,再看段与段之间的联系。

②梳理文章局部的思路,比如某一段的思路,从理解句意入手,在段落内划分层意。

(3)从标志词入手①抓住时间标志的词语。

②抓住地点转移的词语。

③抓住特殊词语。

表示并列关系的“第一”“第二”“第三”;表示承接关系的“首先”“其次”“最后”;表示递进关系的“不仅”“而且”;表示因果关系的“因此”“所以”“由此看来”等。

散文专题参考答案(例题部分)

散文专题参考答案(例题部分)

散文阅读参考答案(例题部分)一、原阅读:练习一《故乡的榕树》【分析示例:文中画线的为各段核心词句;涂黑的为标画的表现作者思想感情的词句】①住所附近的土坡上,有棵苍老蓊郁的榕树,广阔的绿阴遮蔽着地面。

在铅灰色的楼房之间,摇曳赏心悦目的青翠;在赤日炎炎的夏天,注一潭诱人的清凉。

也许是对榕树有一份亲切的感情罢,我常在清晨或黄昏带儿子来这里散步。

②那天特别高兴,动了未泯的童心,我从榕树上摘下一片绿叶,卷成一支小小的哨笛,吹出单调而淳朴的哨音。

心却像一只小鸟,从哨音里展翅飞去,飞过迷蒙的烟水、苍茫的群山,停落在故乡熟悉的大榕树上。

我仿佛又看到那高大魁梧的躯干,卷曲飘拂的长须和浓得化不开的绿云;看到春天新长的嫩叶,迎着金黄的阳光,透明如碧玉,在的风中晃动如耳坠,摇落晶莹的露珠。

③我怀念故乡榕树旁清澈的小溪,溪水中彩色的鹅卵石,到溪畔洗衣的少女,在水面嘎嘎嘎追逐欢笑的鸭子;我怀念榕树下洁白的石桥,桥头兀立的刻字的石碑,桥栏杆上被人摸得光滑了的小石狮子。

那汩汩的溪水流走了我童年的岁月,那古老的石桥镌刻着我深深的记忆,记忆里的故事有如榕树的叶子一样多……④站在桥头的两棵老榕树,一棵直立,枝叶茂盛;另一棵却长成奇异的S形,苍虬多筋的树干斜伸向溪中。

更特别的是它弯曲的这一段树心被烧空了,形成丈多长平放的凹槽,而它仍然顽强地活着,横过溪面,昂起头来,把浓密的枝叶伸向蓝天。

小时候我们对这棵榕树分外有感情,把它中空的那段凹槽当作一条“船”。

几个伙伴爬上去,敲起小锣鼓,以竹竿当桨七上八落地划起来,明知这条“船”不会前进一步,还是认真地、起劲地划着。

在儿时的梦里,它会顺着溪流把我们带到秋苗青青的田野上,绕过燃烧着火红杜鹃的山坡,穿过飘着芬芳的小白花的橘树林,到大江大海去,到很远很美丽的地方去……⑤使人留恋的还有铺在榕树下的长长的石板条。

夏日,那是农人们的“宝座”和“凉床”。

中午,这两棵高大的榕树撑开遮天巨伞,洒落一地阴凉,让晒得黝黑的农人们踏着发烫的石板路到这里透一口气。

专题十六 记叙文阅读:抒情散文

专题十六 记叙文阅读:抒情散文

一、(2017·四川南充)漓江情韵从维熙雨霏霏,雾茫茫。

雨雾好像是漓江的纱巾,笼罩在它美丽的面颊之上。

江里的渔舟、游船以及江边的垂钓者.都成了一个个逗点,在雨雾漓江的诗章中,挑逗着你手中的笔,把大自然中的绝美编织成篇。

我漫步江边,向这一个个黑色标点走去。

最近的一个标点圆圆的,像是句号。

等我走近了,才看见那是一把雨伞,但伞下空无一人。

转身刚要离去.伞下忽然有稚嫩的童音向我问候:“你好——你好一”我顿时愣在那儿了。

还没客我醒过闷儿来,那细嫩的童声又飞了出来:“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

”哎呀,他在背诵韩愈描写桂林山水的佳句!我弓下身,寻觅与我开玩笑的伞下顽童。

一看吓了一跳,与我逗趣的竞是一只伏在鸟笼里的鹦鹉。

鹦鹉觅我俯视它,又对我来了一句欢迎词:“要知漓江美,请你登木舟。

”我不禁笑出声来,猜想它的主人一定是个十分风趣的摇船人。

于是,我耐心地等待他的出现。

终于,在漓江朦胧诗中,又出现了一个标点,那是一个破折号。

顺着江心渐渐向江边移动过来。

我从木桨击水的声音中悟出,那破折号是一只小舟。

我猜想这叶木舟上的摇桨人,一定是这只神奇鹦鹉的主人;这只鹦鹉,是他有意安排在这儿吸引游客的。

妙!这个超人的奇思妙想,等于给这首朦肫诗又增添了一个惊叹号。

果然,一叶木舟从雨雾中现身。

一个低沉苍劲的男低音传入我的耳鼓:“你是过江,还是想游漓江?上船来吧!”上了船,我才看清,他的脸清癯瘦削,身备和那张脸一样瘦削,让我吃惊的是,他竟是个一走一歪的残疾人。

我的兴致顿时跌落了下来。

他却不知我心态上的变化,依然兴致勃勃地对我说:“看你这身行头,不像是本地的过江人。

你想去哪儿看景?不要看我的船小,它可以从漓江摇到桃花江。

先生如果有远游的野兴,我还可以送你到阳朔,那儿有一条洋人街,是中国的一绝。

”我摇摇头,告诉他昨天我已经乘坐游艇去过那些景区了。

“那么,你登船的意思是……”他不解地望着我。

我只好言明只是想看一看调教鹦鹉读诗的摇船人。

高中语文 高考复习 现代文阅读——散文 专题训练(1-100篇) 含答案解析

高中语文 高考复习 现代文阅读——散文 专题训练(1-100篇) 含答案解析

高中语文高考复习现代文阅读——散文专题训练(1-100篇)含答案解析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现代文阅读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相思贾平凹①一个盒子,是原竹做成的,竹节的部分截下来,打磨,雕琢,玲珑剔透得万般可爱了,上边装一块活动的玻璃,这便是你的珍藏了。

下了班,或者吃着饭,或者要睡觉去,这盒子就放在你的手心,你屏住气凝视着,呼出的热气在玻璃上结成一层水珠。

盒子里边是一只蟋蟀样的昆虫,长长的腿,细细的触须,浑身金黄,像是一片跃动的金砾。

于是,你不自觉地就哼起评弹调来,在这漠漠的戈壁滩上,评弹调游丝一般的,铮铮飘远。

②唉,你是个粗糙的人,那额角,那鼻头,那方方的下巴颏子,使人想象着是用斧子砍出来的,除了两个眼镜片子,你身上还有闪亮的物件吗?头发总是乱的,胡子剪得七长八短,你应该是一个不修边幅的角色,竟偏偏玩这种玩意儿?!③你说,这是黄蛉,是你从老家带来的。

④这使人多么不理解!你的老家在苏州,苏州,是何等样一个美妙的地方啊,你生在那里,大学毕业后就到大西北来了。

大西北是寸草不生的玄武岩山,是有孤烟直长的大沙漠,你是学地质的,你已经在这里奔波了二十年。

二十年的帐篷,在沙山沙海里,犹如一叶小舟,冷月弯弯地照着,苏州城外的寒山寺的钟声,是能"夜半到客船"吗?妻子在望着你,相思的网撒满了脸面,她在打捞着远去的一颗爱的心。

你每年回去一次,每一次在门前植一丛慈竹,但是,你又走了,留给她的是一丛一丛竹叶的"个"字。

孩子已经六岁了,他的记忆里,你只是一个照片上的平面人,他在你植的竹园里喊着"爸爸",你不能回答,你的竹园里却生出了无穷无尽的黄蛉,它们在鸣叫着,窸窸窣窣的,那是你的神经,是你的精灵,是你的乡思乡音。

所以,她捉住一只,装在这精巧的盒子里,在你再一次回去的时候,送给了你吗?⑤你拥抱着你的妻儿,求他们宽恕你,但你还是又一次走了,你说:"祖国需要金子,大西北的沙漠里是有金子的,等十个金矿找到,我就回来了!"⑥一个竹子做成的盒子,一个盒子里装着的黄蛉,便和你从苏州出发,八千里路云和月,你们一起生活在了大西北。

中考语文专题十六 记叙文阅读:叙事散文:挚爱亲情

中考语文专题十六 记叙文阅读:叙事散文:挚爱亲情

一、(2017·山东聊城)香椿的味道李红霞①乡下老家,有许多野生的香椿树,一年一年滋生繁衍,零零散散地点缀满了乡村的各个角落。

当然,最好能长在自家房前屋后,那样就可以整日看着香椿芽由小变大,然后近水楼台先摘先尝了。

当春风温暖地让我彻底脱去冬衣的时候,那香椿也就该发芽了。

我最爱吃香椿,总是一天三遍地看着房角那棵香椿树发呆,真想早日拿着钩子扒下嫩嫩的芽子吃个够。

可我急,树不急,整日挺着干枯的枝桠在蓝天中显着它的沧桑与稳重,迟迟不吐芳香。

②一个灿烂的午后,忽然在和风中嗅到了丝丝清香。

迫不及待地跑到树下,踮着脚尖,寻找蓝天中闪出的那些暗红。

找到了!一簇簇短短的芽子,不知何时已经在干瘪的枝尖绽开了笑脸,从高至低,错错落落地像是给这位老者扎上了晃动的蝴蝶结,将积蕴一冬的热情完美释放在这个春天里了。

那嫩嫩的芽子,被阳光穿透成靓丽的紫红,闪着淡淡的油光,在湛蓝作为底色的映衬下,显得格外耀眼、温情,一时间觉得香椿芽就是春天,春天就只有香椿芽。

③春风催荣了万物。

不出几日,香椿芽已经长成了小丫头的冲天小辫。

竖在房角的长杆终于派上了用场。

用铁丝弯成一个钩,绑在长杆上,就可以去扒那些垂涎已久的香椿了。

站在房顶,长长地举起杆子,将那些可爱的芽子引入铁钩里,然后猛地一拧杆把儿,只听脆脆地“叭”一声,一簇香椿就应声飘落了下来。

不一会儿,香椿已散落一地。

④于是,便怀抱这些香椿,吵着让母亲给我炸“香椿鱼儿”吃。

母亲先是把这些香椿一片叶子、一片叶子地择好、码好,然后洗净,放在盆里用温水加盐腌一下。

这时,母亲就可以腾出手来准备面糊了。

在碗里打两个鸡蛋,放入适量的面粉和水,搅匀,直至能在筷子上拉出丝。

烧开油,取出腌好的香椿在面糊里裹一下,迅速放入滚烫的油锅里,只听“吱啦”一声,那个裹了面糊的香椿,顿时翻滚着膨胀起来,成了焦黄颜色。

⑤一直站在旁边的我,早已被锅里的香椿鱼儿惹得大咽口水了。

一出锅,就用手抓起来吃,烫得我直跺脚摇手。

高考语文专题散文阅读试题(附答案)

高考语文专题散文阅读试题(附答案)

高考语文专题散文阅读试题(附答案)专题十六散文阅读[学法――抓住形神,品味情思] [视情选学,有备无患] [把握文体特征] 明结构,快读文;知特点,准做题一、散文的定义现代散文有广义和狭义两种理解。

广义的散文,是指与小说、诗歌、戏剧并列的一种文学体裁,是指诗歌、小说、戏剧以外的所有具有文学性的散行文章。

除以议论抒情为主的散文外,还包括通讯、报告文学、随笔杂文、回忆录、传记等文体。

随着写作学科的发展,许多文体自立门户,散文的范围日益缩小。

狭义的散文是指文艺性散文,它是一种以记叙或抒情为主,取材广泛、笔法灵活、篇幅短小、情文并茂的文学样式。

本专题所讲的就是狭义的散文。

二、散文的特征散文的文体特征概括来说就是“形散神聚”。

所谓“形”应指散文中用来表情达意的人物、事物、景物、器物等。

“形”的“散”体现在联想的广泛、时空的纵横等方面,但目的却是统一的――用来表现理念、抒发情感、阐述哲理、表达志趣、寄寓情趣等。

这也就是我们所说的“神聚”。

例如,《窗》就是通过描述一系列与窗相关的事物来阐述哲理,《荷塘月色》就是通过写景来抒发情感,《说不尽的狗》就是寄寓一种生活、艺术和思想中蕴含的情趣。

三、散文的分类通过对几年来高考现代文阅读选文的分析,根据写作内容和表达方式的不同,可把散文分为写景状物类散文、议论说理类散文、文化游记类散文、写人记事类散文四类。

(一)写景状物类写景状物散文是一种篇幅短小、题材广泛,通过描写特定的景或物的形态、色彩、神韵等特点,来表现作者内心情感、人生理想和生活情趣的散文。

1.体裁特点其主要特点有:(1)既描绘景物的色彩、形状、声音,让景物具有立体感,也调动自己的视觉、听觉、触觉、味觉等多种感觉描摹景物,突出其可感性。

(2)既变换观察角度,让景物形态具有全景感,也描写景物变化,突出景物形态的丰富性。

(3)既运用虚实结合手法,扩大想象空间,也运用比喻、对比等手法,突出景物特点。

(4)情景关系富于变化。

中学考试散文阅读题及问题详解

中学考试散文阅读题及问题详解

实用标准文案中考散文阅读题及答案(1)木棉花开①坐在办公桌前,不经意的向窗外望去,眼前的情景顿时令我惊呆了———窗外的枝丫上何时挂满了红花,那花开得轰轰烈烈,红红火火,而我竟浑然不觉。

②搬到政府大楼上班已经半年多了,原以为每日与我隔窗相望的是一棵枯老的树:虽然挺拔,却仅有一般粗细的躯干;叶子稀稀拉拉,枝干也不繁茂;终年不见开花、结果,对此,我总觉得有些沮丧。

院子里还有许多常青植物,虽然欣欣向荣,却总觉得没有些许的变化,似乎有些呆板。

看着灰白色的枝干笔直地冲向云霄,我在认知里仔细搜寻:我曾把它当作是作家茅盾笔下的白杨树———笔直的干,笔直的枝……哪怕只有碗来粗细罢,它却努力向上发展;我也曾把它当作是鲁迅《秋夜》里枣树———默默地铁似的直刺着奇怪而高的天空。

它虽光秃秃的一叶不挂,但骨子里却透着精气。

然而,冬去春来,这毫不起眼的枯树,竟喷出了“火焰”,硕大的花朵像一团团火苗在枝头跳跃着,燃起了新的生命。

这突如其来的绽放,似那腾空而起的火树银花定格在咫尺之间,好美!③这棵毫不起眼的枯树就是木棉树,直到今天我才真正认识了它。

春天时,一树橙红;夏天绿叶成荫;秋天枝叶萧瑟;冬天秃枝寒树。

早春二、三月,木棉萧瑟的枯枝上先是绽故了满树火红,接着新芽才萌发。

木棉树花落后长出长椭圆形的葫果,成熟后果英开裂,果中的棉絮随风飘落。

朵朵棉絮飘浮空中,如下六月雪一般,有一番特别的情趣。

④木棉树因其属于速生、强阳性树种,树冠总是高出附近周围的树群,以争取阳光雨露,这种奋发向上的精神及鲜明似火的大红花,被人誉之为英雄树、英雄花。

有记载最早的“英雄花”见于清人陈恭尹,他在《木棉花歌》中形容木棉花“浓须大面好英雄,壮气高冠何落落”。

⑤正当我陷入沉思,“啪”的一声,一朵碗大的木棉花猛然地跌落,掷地有声、干脆利落。

拾起木棉花,我突然觉得有些惋惜,那还是开的正盛的花朵,娇艳欲滴的花瓣里饱含着充足的水分,通体透红的花朵仍完好无损。

在这一年的大部分时间里,它是安静的,默默无闻地积蓄着力量,而后这一树的灿烂,迸发了参天的无限辉煌。

高三散文阅读(精选20篇)

高三散文阅读(精选20篇)

高三散文阅读(精选20篇)1.高三散文阅读篇一生命是一种延续的载体。

请不要误会,它不是佛经所讲的轮回重现。

我想,在文字没有出现之前,人们应该把所见所闻积于心,敏于思,幻于野。

也许思维的局限因没有语言的明确意识而狂燥不安,抑郁难忍。

习惯于声音的沟通行为,会在声调上辨别掌握。

我们不难知道语音的驱使力量,以及一种声音的感召力的重要意义。

从文字能正常疏导意识开始,音义的表象渐渐进入语言的空间。

不同角度的思维表达均可在文字里辨别。

人类文明便从这里起步,走进陌生展现自己的思想。

生命从记录行为开始,散文便悄然诞生,伴随延续着的载体度过一个个春夏秋冬。

从文字里我们已经知道散文存在的时空领域。

若空气和水一样重要滋养所有的生命蓬勃旺盛。

随字音语义的精选妙运,随生存领域的拓展开发,音声义变化位置充当需要的角色。

文字从表象到理性,从粗俗到优雅,一路运载人的思维展现自己的无限功能。

而人也把文字当成生命旺盛的朋友,交流运用,在不同领域升华自己的才能。

文字的功能是因需要而构建体系的。

灿烂的散文天空,因前人记录的遗留,让我们欣赏到各种不同的声音。

一字一义惜墨如金,让我们的思维浓缩到一种局限的空间体验意境,一字多音多义把我们的意识泛化,让我们很难把握意识的准确含义。

读经书讲文理,每个朝代都有自己的解释标准。

如一个故事流传千年,几乎人人耳熟能详,而领悟的意境不尽相同一样。

生命是在阅读和思考中度过的。

虽然散文是所有文学的一种形式,因形散景活,句意短精,交流方便而深受人们的钟爱。

它的特点是把意识集中使用,快速传递需要的信号,达到明确目的的可能。

且看经书宝典,从问答形式的隐意精选,到诗歌辞赋的寄兴鉴赏,都是高雅的思维运筹,是特殊场所的点缀装饰,很难体现在正常的交往中。

再想用意境构思的小说形式,虽说虚构的气氛不乏真实的影子,可幻思幻忧的逻辑形象毕竟与现实有相当的距离。

于是一种接近口语的白话散文应用而生,跟随所有人的意识,体现在表达的需要中,是那样的悠然安祥和超凡拓拔。

初中语文中考现代文阅读专题:散文阅读专题(共20张)

初中语文中考现代文阅读专题:散文阅读专题(共20张)
含义,挖掘深层含义。 • 2.品评词语的表达作用,要结合语境、作品的
主题思想、作者的思想感情、景物意境、人物性格、 特殊的表达效果(即运用了某种修辞手法的词语)或 在结构上起到独特作用。 • 方法指导:坚持“词不离句,句不离文”的原则, 联系上下文,推知其语境义。
揣摩含义
锤炼词语
结合语境 生动明确
散文阅读
一、整体感知内容,概括文章主题。
1.概括某一段落(或全文)的内容要点。 • 解题钥匙 • 分三步走:第一步划分本段(全文)的
层次,第二步提取要点词语,第三步整 合答案。
概括文章内容要点,关键在于找准中心句、 主旨句、点题句、警策句、议论抒情句。这些句 子一般都表明了作者的写作目的,揭示文章的中 心思想,是文章思想感情高度浓缩的结晶,含义 非常丰富深刻。当然,还可利用题目或利用开头、 结尾、过渡、照应,并联系全文,筛选信息,把 有关的要点提炼出来,组合在一起,概括成中心 内容。
答题思路: 1.能准确读懂原文的含义和作者思想 感情。 2.有明确的观点和态度。 3.语言要流畅,不能出病句。
2、谈评价感悟类
考题形式:
1)评价:“是不是”,“同意不同意”,“好不好” 等。
2)感悟:请你谈阅读文章后的心得(启示等)。
答题思路: 1.评价应表明态度,阐述理由,前后一致; 2.启示应从原文中引出来; 3.特别注意是否让举例或结合实际,把题目
B、句式之美——如骈句、长短句、对偶 句、也有排比句、反问句,还有运用一组关 联词语的句子等等。
C、用词之美——找精美的富有表现力的 动词、形容词、叠词及成语等。
几种修辞方法的分析与表述
答题模式:修辞手法+修辞本身的作用+结合句子语境
比喻,拟人:生动形象地表现出了(

高考语文散文阅读训练附答案1

高考语文散文阅读训练附答案1

专题检测散文阅读(一)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4题。

书窗上的那轮明月假设能透过书窗窥见古人窗前的那轮明月,精明的现代人才算拥有完好意义上的聪慧。

物质日益丰富的今日,有什么比滋养心智更须要的呢?现代城市里的楼房越高,离月亮的间隔就越远。

都市的灯光早已把明月挤压为昏黄的一片,明月照样从海上升起,但共此时的都市蜗居里,投射过来的只是高楼斑驳的影子。

假设有几片月光挤进霓虹灯光、白炽灯光留出的缝隙,也如受污染的水;汽车笛声、影视音响、铃声,将月光搅得更加浑浊,不留下一小片宁静,来安放一张书桌。

偌大的城市,月光和书很难找到安家立命的地方。

门是生活的进出口,窗可以说是天的进出口,都市的天空被高楼割裂了,明月也难以进出喧嚣都市人动乱的心灵。

即使是在闭门索居的日子,有几个人能端坐书窗前,让月光布满内心空间?何况天上的那轮明月,只彷徨在都市边缘,在城里办理不到一份“暂住证”。

钱钟书先生说:门许我们追求,表示欲望;窗子许我们占据,表示享受。

现代都市人进出更多的是各种各样的门,却极少去拥有一框用以心灵远眺的窗子,更无闲人闲读书的闲情去掬一把透过书窗的月光,来洗涤心灵的尘垢。

偶尔登记宋代刘子军的两句诗:明月不知君已去,夜深还照读书窗。

明月不知读书人已去,沉没在都市的红尘中;明月夜深来照的,也不是书声琅琅的书窗了,有的只是装潢和功利。

都市也有读书人,但读书时想的是文凭、职称、职位,急功近利的他们懂得用描谱仪鉴定金钱的金黄色的纯度,却无暇顾及书窗上的那轮明月的皎洁银白。

临月漫披卷,凭栏且数星,看不见月和星的都市人咀嚼书中文字为腹内经纶,想到的只是经世致用,读书蜕变为苦事。

月窗搀烛影,风叶乱琴声,聒耳的或许是名利裹挟着的喧嚣吧。

月是该镶嵌在窗子里看的,好比画配了框子。

开了窗邀约清风明月进来占据,其实是拥有一轮属于自己的明月。

钱钟书先生还说,窗比门代表更高的人类进化阶段。

我以为书窗是人类文明的标记,书窗的退化乃至消逝是现代人沦落的一种方式,让高楼大厦侵占了心灵的家园。

部编教材中考语文专题复习之文学类文本阅读(散文)

部编教材中考语文专题复习之文学类文本阅读(散文)

部编教材中考语文专题复习之文学类文本阅读(散文)(一)老枣树下的斑驳流年①淅淅沥沥的秋雨,从晨落到暮。

窗玻璃发出啪啪哒哒的声响,像极了老家院子里那棵老枣树上的红枣儿,落到地面的声音。

②正是红枣上市的季节。

老家院子里的老枣树上一定挂满圆滚滚紫溜溜的红枣了吧,被连绵的雨珠儿击落一地。

树下有否拾枣的人?③从前,红枣成熟的季节,母亲便挎了一篮子红枣给我送来。

不厌其烦地和我絮叨小时打枣的事儿。

如今,这样的情景,于我成了一种高不可攀的奢望和梦想。

④我是老枣树看着长大的。

除了母亲,我和老枣树最亲。

每年燕子飞来的时候,我就围着老枣树转悠。

终于看见青蒙蒙的芽儿了,终于开出黄盈盈的小花了,绿碧碧的枣儿终于有了红意。

⑤我找来一根长棍子递给母亲,拉着她来到老枣树下。

母亲仰头朝树上望一忽而,举起棍子就打。

落地的枣儿仿佛一只只欢蹦的兔子,满地撒欢。

我小跑着来来回回追赶着去捡。

可是,才捡了几颗,母亲就停下不打了。

母亲说,枣熟好了才好吃。

等树上的枣儿全都变红的时候,母亲却又换了说法,得留着,过年时好给你蒸花糕吃。

从此,红枣成了一道过年时才能吃到的美味。

⑥母亲也有破例的时候。

⑦八岁那年,一天,放学后我一口气跑回家,哭闹着给母亲要爸爸。

母亲见哄弄不下,突然伸手打了我一巴掌。

我更加起劲地哭喊起来。

母亲把我搂在怀里说:“走,妈妈给你打枣吃。

”⑧那天,母亲只一会儿就把树上的枣打光了,地上青蒙蒙一片。

我抬头看母亲,她眼睛里湿润润的。

⑨十三岁那年,到了红枣收获的季节。

一天,同桌因为我阻止她上课吃东西,便告诉老师我拿了她的橡皮,还骂我小偷。

我向母亲哭诉一阵子后说,我不想上学了。

母亲伸手抹掉我脸上的泪水,牵起我的手来到老枣树下,递给我一根长木棍,说:“使劲儿往树上打,气出来心里就不觉得憋屈了。

”⑩真的,我举起棍子噼里啪啦打了一阵子,心里感觉舒坦多了。

但是看着被打得光秃秃的树,我心里又很难过。

母亲却笑微微地说:“枣树越打越旺。

”直到第二年秋天,一颗颗圆滚滚红艳艳的枣儿挂满老枣树,我才相信母亲的话是真的。

65第三部分 专题16 文学类文本阅读散文阅读 第2讲 强化整体阅,准解选择题

65第三部分 专题16 文学类文本阅读散文阅读 第2讲 强化整体阅,准解选择题

第2讲强化整体阅读,准解选择题一、怎么读——紧抓两点,巧用三步1.紧抓两点“两点”是指内容和艺术特色,内容即“写什么”与“为何写”,艺术特色即“怎样写”。

这两点,是理解所有文学类文本的关键。

因此,我们只要能够抓住内容(写什么、为何写)和艺术特色(怎样写),无论是读文还是解题便可收事半功倍之效。

2.巧用三步真题示例◎(2017·全国卷Ⅱ)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窗子以外林徽因①话从哪里说起?等到你要说话,什么话都是那样渺茫地找不到个源头。

②此刻,就在我眼帘底下坐着,是四个乡下人的背影:一个头上包着黯黑的白布,两个褪色的蓝布,又一个光头。

他们支起膝盖,半蹲半坐的,在溪沿的短墙上休息。

每人手里一件简单的东西:一个是白木棒,一个篮子,那两个在树荫底下我看不清楚。

无疑地他们已经走了许多路,再过一刻,抽完一筒旱烟以后,是还要走许多路的。

兰花烟的香味频频随着微风,袭到我官觉上来,模糊中还有几段山西梆子的声调,虽然他们坐的地方是在我廊子的铁纱窗以外。

③永远是窗子以外,不是铁纱窗就是玻璃窗,总而言之,窗子以外!④所有的活动的颜色、声音、生的滋味,全在那里的,你并不是不能看到,只不过是永远地在你窗子以外罢了。

多少百里的平原土地,多少区域的起伏的山峦,昨天由窗子外映进你的眼帘,那是多少生命日夜在活动着的所在;每一根青的什么麦黍,都有人流过汗;每一粒黄的什么米粟,都有人吃去;其间还有的是周折,是热闹,是紧张!可是你则并不一定能看见,因为那所有的周折、热闹、紧张,全都在你窗子以外展演着。

⑤在家里罢,你坐在书房里,窗子以外的景物本就有限。

那里两树马缨,几棵丁香;榆叶梅横出疯杈的一大枝;海棠因为缺乏阳光,每年只开个两三朵——叶子上满是虫蚁吃的创痕,还卷着一点焦黄的边;廊子幽秀地开着扇子式、六边形的格子窗,透过外院的日光,外院的杂音。

什么送煤的来了,偶然你看到一个两个被煤炭染成黔黑的脸;什么米送到了,一个人掮着一大口袋在背上,慢慢踱过屏门;还有自来水、电灯、电话公司来收账的,胸口斜挂着皮口袋,手里推着一辆自行车;更有时厨子来个朋友了,满脸的笑容,“好呀,好呀”地走进门房;什么赵妈的丈夫来拿钱了,那是每月一号一点都不差的,早来了你就听到两个人唧唧哝哝争吵的声浪。

【语文】散文阅读专题专题训练题20套(带答案)

【语文】散文阅读专题专题训练题20套(带答案)

【语文】散文阅读专题专题训练题20套(带答案)一、中考语文散文阅读专题练习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废园外巴金①晚饭后出去散步,走着走着我又走到这里来了。

②从墙的缺口望见园内的景物,还是一大片欣欣向荣的绿叶。

在一个角落里,一簇深红色的花盛开,旁边是一座毁了的楼房的空架子。

屋瓦全震落了,但是楼前一排绿栏杆还摇摇晃晃地悬在架子上。

③我看看花,花开得正好,大的花瓣,长的绿叶。

这些花原先一定是种在窗前的,我想,一个星期前,有人从精致的屋子里推开小窗眺望园景,赞美的眼光便会落在这一簇花上。

也许还有人整天倚窗望着园中的花树,把年轻人的渴望从眼里倾注在红花绿叶上面。

④但是现在窗没有了,楼房快要倾塌了。

只有园子里还盖满绿色,花还在盛开。

倘使花能够讲话,它们会告诉我,它们所看见的窗内的面颜,年轻的面颜,可是,如今永远消失了。

花要告诉我的不止这个,它们一定要说出8月14曰的惨剧。

精致的楼房就是在那天毁了的,不到一刻钟的工夫,一座花园便成了废墟了。

⑤我望着园子,绿色使我的眼睛舒畅。

废墟么?不,园子已经从敌人的炸弹下复活了。

在那些带着旺盛生命的绿叶红花上,我看不出一点被人践踏的痕迹。

但是耳边忽然响起一个女人的声音:“陈家三小姐,刚才挖出来。

”我回头看,没有人。

这句话就是在惨剧发生后的第二天听到的。

⑥那天中午我也走过这个园子,不过不是在这里,是在另一面,就是在楼房的后边。

在那个中了弹的防空洞旁边,在地上或者在土坡上,我记不起了,躺着三具尸首,是用草席盖着的。

中间一张草席下面露出一只瘦小的腿,腿上全是泥土,随便一看,谁也不会想到这是人腿。

人们还在那里挖掘。

远远地在一个新堆成的土坡上,也是从炸塌了的围墙缺口看进去,七八个人带着悲戚的面容,对着那具尸体发愣。

这些人一定是和死者相识的罢。

那个中午妇人指着露腿的死尸说:“陈家三小姐,刚才挖出来。

”以后从另一个人的口里我知道了这个防空洞的悲惨故事。

⑦一只带泥的腿,一个少女的生命。

2021年全国中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16散文阅读-解析版

2021年全国中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16散文阅读-解析版

2021中考语文真题汇编17散文阅读-解析版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现代文阅读1.(2021·山东济宁·中考真题)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问题。

渑池来信于德北①就在今年秋天,我意外地收到了一封来自河南渑池的挂号信,信封里,是一封寄自日本的没有启封的信,上面赫然写着我的名字。

②那是一封写在樱花笺上的长信,有七八页之多,字体娟秀。

“于老师,您好!之所以将给您的信由老家河南邮转,实在是我想唤起您的一段回忆。

我刚刚从日本早稻田大学博士毕业,近期即将回国从事中日文学比较研究,我回国的第一件事就是去拜访您,并把我刚刚翻译好的您的一百二十五篇小小说交由您过目……您还记得吗,那个站在梨树下看您吃梨的河南小女孩……”③啊!那真是一段温馨的回忆啊!只是时间太久,我几乎把它忘记了。

④二十年前,我由团省委转业,调入《深情》杂志社工作,接到一个采访任务,尽可能全面地采写女孩读书难的问题。

这次采访难度大,且辛苦,我由甘肃、陕西一路走来,最后来到了河南的三门峡市。

本来在这里是没有采访任务的,我只想假公济私转道看看三门峡,感受一下“梳妆台”的宏伟和壮观。

我如愿以偿,当面对大坝、面对黄河的时候,我知道,不虚此行。

⑤恕我孤陋寡闻,在中学读书的时候,便学到过仰韶文化,但如果不是当地朋友介绍,我实在没记得它的初发现地就在河南,更不知晓,它就在三门峡市下辖的渑池县,而我现在距离它也就百余公里的路程。

如此大好的机会怎能放过,我十分轻易地原谅了自己的孤陋寡闻,转而为自己的“博闻多识”而沾沾自喜。

当下由朋友安排,驱车去看彩陶。

人如果过于得意,上帝一定会给他一点小小的惩戒吧。

车程过去大半,路过一个村庄的时候,小车抛锚了。

等待修车的时候,我们坐在车里吸烟,初秋的蝉鸣噪耳,一支烟只吸了半截,我便丢在脚下,一个人信步往村庄里看风景。

我就这么一个习惯,每到一个陌生的地方,我总喜欢四处走走逛逛。

中考语文专项练习散文阅读

中考语文专项练习散文阅读

中考语文专项练习——散文阅读附参考答案(一)零度绽放①娇艳美丽的玫瑰,清新淡雅的百合,芬芳宜人的莲花……,似乎太多的花儿都是开放在温暖的春夏。

特别是那些野外的花,经霜耐寒凌风而开的,除了寥寥的几种,人们也不会想到更多。

一如生活中,在最艰难的境遇里,能绽放出最美的笑容的,都是那些坚强的人。

②而在这个极北极远的山区城市,一年中有七个月的寒冷天气,那肃杀的冰封雪盖,似乎已将一切美好冻结。

曾问过一个远方的朋友,在零度的天气里,会有什么花儿开放。

她想了想,告诉我,是雪花!的确,在我们这里,有时九月末就开始飘雪,那时夜里的气温,就是在零度左右。

在她的印象中,那样的环境里,只能有雪花盛开,虽美丽,却寒冷。

一种没有温度的绽放,只能点染眼睛,却无法温暖心绪。

③只有那真正有韵味的绽放,才是真正能勾人心魄,摄其心魂的。

④我有个朋友,也许你一眼看不出她的能量,只是小小可爱,平淡无奇。

可她却总是有种让人敬佩的韧劲富含其中,觉得她是那样一个美丽有内涵的女子。

让人在众多娇艳美丽的玫瑰中,才觉得她是最美丽的那株。

因为她的心,她的气质使她周身都散发着光芒,那无穷无尽的力量把人深深地吸引住,让人不觉赞叹不止。

要把自己的内心充实起来,也许你一时只是一颗花苞,不能像其他花朵一样为人称赞,可你慢慢的积累天地之精华,慢慢等待,终有一天,你的绽放,会夺得所有人的目光,会是百花丛中最艳丽的一朵,香飘十里,让人难舍难忘。

⑤在小兴安岭,每年的深秋,在寒冷初临的时候,入目的便是缤纷的五花山。

远远望去,山披彩衣,红枫青松,黄杨白桦,还有各种成熟的野果,就如在山上开了大朵大朵的花,而且愈冷颜色愈是清艳。

这是比雪花更早开的五花山,直到第一场雪到来,山岭才渐渐素淡起来。

⑥作为一年中最冷季节的开始,这种绽放是极动人心魄的。

而想起我们面临生活中即将到来的种种艰辛坎坷,却常常彷徨犹疑,就算有信心度过,也是心绪沉重。

而我的一位朋友,却是不同。

她早就预见了自己未来生活的苦难,也知一切终不可避免,却是依然微笑如初,仿佛要到来的并不是自己的生活。

【备考高考】高考语文专题复习文学类文本阅读散文(含答案)

【备考高考】高考语文专题复习文学类文本阅读散文(含答案)

【备考高考】高考语文专题复习文学类文本阅读散文(含答案)【备考高考】高考语文专题复习文学类文本阅读散文(含答案)一、文学类文本阅读—散文1.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各题。

信一口明嘉靖十三年,被流放云南,“永远充军烟瘴”的大诗人杨慎来到建水拜访他的朋友,西南边睡的建水城令他大吃一惊并留下了数篇文字。

令我惊讶的是,杨慎诗里描写的建水,并未隔世,我几乎以为,杨慎才搁笔走了不久。

杨慎笔下的这个建水城大体上还在着,“少年社火燃灯寺”,燃灯寺还在,依然在响着木鱼。

寺院门口的那口井依然清冽,杨慎如果在燃灯寺喝过寺僧沏的茶,茶水应当就是这口井里的水。

如今建水县的大街上,经常可以看见送水的马车。

马车上绑着一只铁桶,里面装着井水。

马车驶进小巷,将井水送给各家各户。

在自来水已经普及的今天,城市里还有送井水的人,除了建水恐怕世界上再也没有第二个。

这是一份古老的工作,我三十年前来建水的时候,就见过这些送水的马车。

现在,马车已经被汽车包围了,依然雄赳赳气昂昂地跑在汽车中间,没有被取缔,可以说是一个奇迹。

送水的人骑在桶上,吆喝着湿淋淋的马车跑过建水城,就像童话里的人物。

马车一到,接水的人们心怀喜悦,开门出来,提着一桶芳香四溢的清水回家去。

井水渗入人们的生活习惯中,没有这桶水,一天的生活便无法开始。

马车送来的水,取自水板井。

建水民谣说:“先圈大板井,后建建水城。

”如果没有这口井,建水城不会建在此,文明不会兴起。

至今,大板井的水依然清冽甘醇,一位前生产队的老会计守护着它,老伯已经70多岁了,终日坐在井后面的小庙里,他后面是供着龙王的神龛。

水井对于建水人来说,不仅仅是水源,而且是来自大地的保护神,每一口水井都具有神的地位。

许多井的旁边,都盖着庙,里面供奉着龙王、水神,终年香火不绝。

建水立城以来,一直靠井水滋养。

喝井水的人,已经死去无数,运送井水的人,也死去无数。

但新一代的送水人仍通过送水而生活,这是一种故乡经验。

井水是一种“信”,这不仅是源于生活习惯的依赖,更是祖传的“信”,每个建水人都收到过这个“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题组层级快练(十六)专题十六散文阅读(一)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山路马帮简云斌近来在乡镇工作,每天上下班要坐四十分钟的车,一般早上八点出发,晚上六点回家,在蜿蜒曲折的山路上来回奔波,天天如此。

坐车时,我喜欢打量窗外风物。

本地属于采煤区,公路沿线多是光瘠、裸露的石灰岩山壁,间或有些茶山、竹林、庄稼地,由于灰尘重,色调并不清绿,路旁的农舍更是灰扑扑的。

这样的感觉自然不太舒服。

只有马帮在公路上出现时,才令我眼睛一亮。

早上看见的那些马,同人一样,是出门干活的。

晨光中,几匹矮小、结实的马,在公路边排成一队,驮着沉重的货物,摇着尾巴,低着头,悄然地走着。

每匹马左右两边各挂着一个大竹筐,装的多是水泥、石灰、片石等建筑材料,两个竹筐用木棍架起,紧紧压在马背上。

行进中,它们的身子洒满了阳光,黄色、褐色或黑色的毛发沾着尘土,稀疏而脏乱,散发出热腾腾的汗水,马蹄在坚硬的路面“嗒嗒”作响。

赶马的是些普通村民,有时甚至是老人、妇女,拿着树枝类的马鞭,并不吆喝,也不鞭挞,只是牵着缰绳,那些马就老老实实地跟着他们走。

主人不说话,马儿也不吭一声,像一队默默移动的石头。

偶尔,一匹马因不堪重荷,会抬头喷一个响鼻,顺便打量一下我们的汽车。

它的嘴是咧着的,似在憨厚地向我们笑,它的眼神特别温驯、纯朴,像山里那些孩子。

有一次下乡,碰见一位正在运料的老乡,顺便向他打听了一下马的行情。

据他讲,一匹马身价大概两千元左右,每天吃十几斤饲料,主要是豌豆、玉米、小麦和草料,成本二十多元,而马干一天活,可以挣七十八元!那位老乡说着,很自豪地拍了拍身边一匹正喘着粗气的黄马。

那马已干了一整天活,此时,身上仍驮着两大袋水泥,背部早勒出了几道深深的血痕。

我摸了摸它的背,它也向我甩了甩尾巴,不知是不是表示感激。

每当看着这些低眉顺眼、老实巴交的矮种马,我总在心底发出一声感叹:这就是命运呵!同样是马,北方的马可以在草原、大漠上扬鬃奋蹄、驰骋如风,大地是它们的舞台,自由是它们的性格,奔跑是它们的形象。

而南方这些马,生来就是负重,套着缰绳,驮着比自己还重的货物,在山路上无休无止地跋涉、劳苦,一直到衰疲、老死。

终其一生,它们除了行走在这些坑坑洼洼的山道,身体被荆棘、乱石擦出层层血痂外,从不曾梦见过辽阔的草原、浩瀚的沙漠和坦荡的阳关大道,也从不曾拥抱过奔驰的梦想。

但是,这些矮种马身上表现出的坚韧品格,却着实令人敬重。

人们常把干沉重的体力活叫着“当牛做马”。

相对来说,马比牛更忠实、更勤恳。

牛一般不会累死,如果它实在不能负重时,会消极怠工,赖在地上不肯动,所以牛虽然勤劳,但有时也博得一个不雅之称:懒牛。

马则不一样,虽有“良马”“劣马”之分,但从未有“懒马”之说。

它是宁愿累死,也不会停下跋涉的步子。

面对这些朴素的马,我想起曾经读过的几句诗:“我是一匹埋头于千年耕作的老马/忘记了奔腾/挣不脱鞭子和故乡”。

我想,当这些马驮着重物,艰难行走在大山深处时,一定有一种内在的力量在支撑着它们。

不然,它们如何爬得上那么高的山口,跨得过那么深的沟壑?我还听说过一件事:本地一个叫“奥陶纪公园”的景区,开发之初,业主请了一些马帮驮运材料。

因工期紧,运输量大,那些马匹没日没夜地奔劳,先后有四匹马累死在了工地上。

这个故事令人伤心。

我觉得,公园业主应该为那四匹马修一座纪念碑,让人们在游玩时,记住这些为人类幸福献出了生命的牲灵。

虽然,它们在大地上活着时,是那样卑微、无声,但谁又能说,在仁慈的神明面前,它们的灵魂不比我们人类更为圣洁高尚?下班路上,碰见马帮时,则是另一番情景。

夕阳落山,暮霭四合,马儿们完成了一天的劳作,迈着轻快的步子,从陡峭的山上一路溜达下来,是那样轻松、自在。

树林漏出的夕晖中,晃动着它们矫健的身子。

沿路都是青草、野花,一些马忍不住停下来,惬意地啃上一两嘴,主人也不急着催促它们。

有些马儿身上的竹筐里,还盛着一大堆青草,那是主人顺路扯的。

马儿和它们的主人一起,沿着公路,悄无声息走上一阵子,就回到那些亮着桔红灯光的农舍,那是他们歇息的地方。

我们的车走远了。

回头看时,马帮早已不见,薄雾冥冥,宛若缰绳般纤细的一条条山路,也隐进了夜色之中。

我不知道,在那样的夜晚里,当那些马立在厩旁、默默嚼食时,会不会忘掉白天的辛劳,偶尔揣想一些与奔跑有关的事情……1.下列对文章思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些矮种马“矮小、结实”“驮着沉重的货物”“悄然地走着”,强烈的反差更突出马的任劳任怨。

B.运料的老乡分析马的行情,分析马干活的成本和利润。

这都表明马帮运货的功利色彩,也预示着这些马的工作虽然让人敬重,但最终难以避免悲剧性的结局。

C.文中写到“奥陶纪公园”的景区的故事,反问“它们的灵魂不比我们人类更为圣洁高尚”,表现了作者对用马驮运材料的行为的愤慨。

D.下班路上,马是“那样轻松、自在”“主人也不急着催促它们”,表现了人和马关系有时候是那么和谐。

答案 C解析C项,“表现了作者对用马驮运材料的行为的愤慨”有误,应为“表现了作者对马的同情和尊敬”。

2.下列对文章艺术特点的理解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一段对自然景色的描写,用语不多,突出了矿区山间山石多、尘土重且暗淡无光的特点,表现了作者暗淡的心境,同时也为了反衬见到马帮的兴奋心情。

B.作者将负重的马描绘成行进的石头,比作山里纯朴的孩子,这都表明,作者对马的隐忍负重持褒扬赞美态度,并且这种态度单一不变,贯穿始终。

C.这些矮种马与北方纵横驰骋的马、偷懒的牛形成对比,强调马任劳任怨、忠诚勤恳。

D.作者在行文中引用的诗句,突出马坚韧不屈的崇高形象,这样写使行文典雅,更有意蕴,自然引出作者的推断联想。

答案 B解析B项,“作者对马的褒扬赞美态度单一不变,贯穿始终”不当,作者对此的态度是矛盾的,后文多有同情怜悯之情。

3.请结合作品具体内容,对散文最后一段进行赏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运用比喻,描绘出傍晚山区朦胧幽静的景致,结尾巧妙,引人遐思。

以“我不知道”起笔,联想马休憩进食的情景,含蓄表达了对其命运的同情以及对其不能奔跑驰骋的惋惜之情。

4.本文的线索是什么?作者是如何围绕这一线索布局谋篇的?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线索:我对马的所思所感。

正面描叙,运用比喻拟人等手法,描绘马负重前行的情景;回顾往事,分析马帮成本,说明马贡献巨大;进行联想,与北方纵横驰骋的马、偷懒的牛形成对比,强调马任劳任怨、忠诚勤恳;穿插马累死在工地上的故事,突出其圣洁高尚;描摹意境,表现马劳作返程时的轻松惬意,展示出马和主人和谐共处的美好情景。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8题。

胡桃云片丰子恺凭窗闲眺,想觅一个随感的题目。

说出来真觉得有些惭愧:今天我对于展开在窗际的“一·二八”战争的炮火的痕迹,不能兴起“抗日救国”的愤慨,而独仰望天际散布的秋云,甜蜜地联想到松江的胡桃云片。

也想把胡桃云片隐藏在心里,而在嘴上说抗日救国。

但虚伪还不如惭愧些吧。

三四年前在松江任课的时候,每星期课毕返上海,黄包车经过望江楼隔壁的茶食店,必然停一停车,买一尺胡桃云片带回去吃。

这种茶食是否松江的名物,我没有调查过。

我是有一回同一个朋友在望江楼喝茶,想买些点心吃吃,偶然在隔壁的茶食店里发现的。

发现以后,我每次携了藤箧坐黄包车出城的时候必定要买。

后来成为定规,那店员看见我的车子将停下来,就先向橱窗里拿一尺糕来称分量。

我走到柜上,不必说话,只需摸出一块钱来等他找我。

他找我的有时两角小洋,有时只几个铜板,视糕的分量轻重而异。

每月的糕钱约占了我的薪水的十二分之一。

我为什么肯拿薪水的十二分之一来按星期致送这糕店呢?因为这种糕实有使我欢喜之处,且听我说:云片糕,这个名词高雅得很。

云片二字是糕的色彩形状的印象的描写。

其白如云,其薄如片,名之曰云片,真是高雅而又适当。

假如有一片糕向空中不翼而飞,我们大可用古人“白云一片去悠悠”之句来题赞这景象。

但我还以为这名词过于象征了些。

因为糕的厚薄固然宜于称片,但就糕的轮廓的形状上看,对于上面的云字似觉不切。

这糕的四边是直线,四根直线围成一个长方形。

用直线围成的长方形来比拟天际缭绕不定的云,似乎过于象征而有些牵强了。

若把云片二字专用于胡桃云片上,那么我就另有一种更有趣味的看法。

胡桃云片,本是加有胡桃的云片糕的意思。

想象它的制法,大约是把一块一块的胡桃肉装入米粉里,做成一段长方柱形,然后用刀切成薄薄的片。

这样一来,每一片糕上都有胡桃肉的各种各样的切断面的形状。

胡桃肉的形体本是非常复杂,现在装入糕中而切成片子,就因了它的位置、方向,及各部形体的不同,而在糕片上显出变化多样的形象来。

试切下几片糕来,不要立刻塞进口里,先来当作小小的画片观赏一下。

有许多极自然的曲线,描出变化多样的形象,疏疏密密地排列在这些小小的画片上。

倘就各个形象看:有的像果物,有的像人形,有的像鸟兽,还有许多像台湾。

就全体看:有时像蠹鱼钻过的古书,有时像别的世界的地图,有时像古代的象形文字,然而大都疏密无定,颇像现在窗外的散布着秋云的天空。

古人诗云:“人似秋云散处多。

”秋天的云,大都是一朵一朵地分散而疏密无定的。

这颇像胡桃云片上的模样。

故我每吃胡桃云片便想起秋天,每逢秋天便想吃胡桃云片。

根据了这看法而称这种糕曰“胡桃云片”,岂不更为雅致适切而更有趣味吗?松江人似乎曾在胡桃云片上发现了这种画意的。

他们所制的糕,不像别处的产物似的仅在云片中嵌入胡桃肉,他们在糕的四周用红色的线条作一黄金律的缘,而把胡桃的断面装点在这缘线内。

这宛如在一幅中国画上加了装裱,或是在一幅西洋画上加了镜框,画的意趣更加焕发了。

这些胡桃肉受了缘的隔离,已与实际的世间绝缘,不复是可食的胡桃肉,而成为独立的美的形体了。

因这缘故,松江的胡桃云片使我特别欢喜。

辞了松江的教职以后,我不能常得这种胡桃糕,但时时要想念它——例如今天凭窗闲眺而望天际散布的秋云的时候。

读者也许要笑:“你在想吃松江胡桃糕,何必絮絮叨叨地说出这一大篇!”不,不,我要吃糕很容易:到江湾街上去买两百文胡桃肉,七个铜板云片糕,拿回家来用糕包裹胡桃肉,闭了眼睛塞进嘴里,嚼起来味道和松江胡桃云片完全一样。

我想念松江的胡桃云片,是为了想看。

至少,一半是为了想看,一半是为了想吃。

若要说吃,我吃这种糕是并用了眼睛和嘴巴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