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理学设计实验

合集下载

临床药理学实验教学设计

临床药理学实验教学设计
根据实验数据和分析结果,评价学生的实验技能和分析能 力。
实验报告质量
综合考虑报告的完整性、规范性、创新性等方面进行评价 。
学生自我评价与反思
01
学生对自己在实验过程中的表 现进行客观评价,包括实验技 能、团队协作、问题解决能力 等方面。
02
学生需对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 题和困难进行反思,提出改进 措施。
在实验教学中融入理论教学,帮助学生理解 实验原理和方法。
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
利用多媒体技术,如PPT、视频等,提高教 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兴趣。
案例分析教学方法
通过案例分析,引导学生分析实际问题,提 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互动式教学方法
鼓励学生提问和讨论,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 和交流。
03
实验教学资源与保障
临床药理学实验教学设计
汇报人:XX 2024-01-27
• 实验教学目标与要求 • 实验教学内容与方法 • 实验教学资源与保障 • 实验教学过程与实施 • 实验教学评价与反馈
01
实验教学目标与要求
知识目标
01
掌握临床药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理解药物在人体内的吸收 、分布、代谢和排泄过程。
02
熟悉药物的分类、作用机制及临床应用,了解药物的相互作用
实验步骤演示
教师演示实验操作步骤, 强调关键操作点和注意事 项。
安全规范说明
介绍实验室安全规范和应 急处理措施,确保学生实 验过程中的安全。
学生实验操作与记录
学生分组实验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每组人数适中,确保每个学 生都能参与实验操作。
操作规范指导
教师在学生实验过程中给予操作规范指导,及时 纠正错误操作。
03
鼓励学生分享实验经验和心得 ,促进交流和学习。

药理学设计性实验

药理学设计性实验

药理学设计性实验实验一、石菖蒲的镇静作用【目的】1应用小动物自主活动学习镇静药物的实验方法。

2、应用小动物自主活动仪,研究地西泮、石菖蒲对小鼠自发活动的影响。

【原理】小动物自主活动仪的原理:在活动箱内,将一束或几束光线照射到对侧光电感应器上,动物在箱内每活动一次,感应电流发生改变,经过放大装置,使电脉冲驱使继电器启动, 通过记录器记录动物活动次数。

地西泮是镇静催眠的代表药。

石菖蒲具有宁心安神作用,其挥发油对中枢有广泛的抑制作用。

本实验以小鼠自发活动次数为指标,观察药物的镇静作用。

【动物】小鼠6只,实验前禁食12h o【药品】0.05%地西泮溶液,石菖蒲水煎液,生理盐水【主要器材】动物自主活动仪1台,电子称1台,1ml注射器2支,烧杯2杯。

【方法】将6只动物随机分为甲乙丙组,甲组灌胃生理盐水,乙组灌胃石菖蒲水煎液(连续两天),丙组灌胃地西泮1次,0.2ml/10。

给药后1小时各组动物放入小动物自主仪,先适应2分钟,再记录5分钟内小鼠自主活动次数。

【结果】地西泮、石菖蒲对小鼠自主活动的影响。

(结果见表1)表1地西泮、石菖蒲对小鼠自主活动的影响参考文献:[1] 胡锦官,顾健,王志旺•石菖蒲及其有效成分对神经系统作用的药理研究[J].中药药药理与临床.1999.15 (30: 19[2] 刘新民.石菖蒲的研究现状J].中医药研究.1992. (4): 57[3] 吴启端,吴清和,石菖蒲的药理学研究进展[J].2006,17 (6) :477-480实验二、石菖蒲对记忆障碍小鼠模型的改善作用【目的】1、学习小鼠跳台原理和操作,正确运用跳台实验仪器对小鼠进行学习记忆能力行为学测试。

2、观察石菖蒲对小鼠记忆获得障碍的疗效作用。

【原理】鼠跳台实验装置由DT-200小鼠跳台测试箱和DT-200小鼠跳台测试仪组成。

测试箱由6个小房间构成,一次可同时试验6只动物,每个小房间有一橡皮台,箱底是可通电的铜栅,在训练期通电小鼠跳下平台在箱底不断被电击,这个过程中小鼠获得记忆,24 h后测试时观察小鼠第一次跳下平台的时间和 5 min内跳下平台的次数,比较各组老鼠记忆保持的能力。

药理学实验设计

药理学实验设计

药理学实验设计实验名称: 黄连素治疗老年性冠心病的治疗作用研究实验目的: 黄连素又名小檗碱,是从黄连黄柏、三颗针、唐松草等植物中提取的生物碱,也可人工合成,为广谱抗生素,抗菌作用较强,床多用于清热解毒及抗肠道细菌感染。

目前,黄连素的临床应用范围逐渐扩展,如其能增加心肌收缩力,改善心肌供血,改善心功能,抗心律失常,调脂,降压等。

黄连素药理机制尚未完全清楚,临床应用研究有单用也有联合应用,且给药剂量、给药时间、疗程、疗效依据等缺乏统一的标准,从而限制了黄连素的临床应用。

另外,黄连素的应用仅限于口服给药,也限制了其广泛应用。

因此,研究黄连素对老年冠心病的治疗作用,在剂型改变等方面作进一步研究,会使黄连素更好的发挥药用价值。

实验原理:冠心病的临床表现为心绞痛、心肌梗死、心肌纤维化和冠状动脉猝死等。

冠心病基本上由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引起。

而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与高血脂,高血压等密切相关。

黄连素在心血管疾病方面的作:1.抗心律失常:心律失常的症状主要表现心脏搏动的节律或频率不正常。

临床研究发现,黄连素具有抑制血管平滑肌的作用,这种作用可以减缓冠状动脉的收缩,改善心肌缺血的状况,使心跳恢复正常。

绝大多数抗心律失常药物都有减弱心肌收缩力的缺点,而黄连素则能加强心肌的收缩力。

因此,用黄连素治疗心律失常可收到很好的疗效 2.抗心力衰竭,炎症因子hs-CRP、IL-6、TNF-α及LN( NT-ProBNP)与心力衰竭严重程度密切相关。

黄连素改善心功能与炎症介质降低有关。

3.抑制心肌纤维化,改善心室重构,黄连素可抑制血管紧张素Ⅱ( AngⅡ) 诱导的心肌成纤维细胞增殖和胶原蛋白合成的作用,其作用机制与促进心肌成纤维细胞分泌一氧化氮、减少转化生长因子β1( TGF2-β1) 含量有关。

4.降血压,该药物还能改善血液动力状态,减少对心脏及肾脏的损伤,即使长期服用,也无明显不良反应。

5.降血脂黄连素可以通过磷酸腺苷活化蛋白激酶( AMPK) 途径抑制肝细胞内脂质的合成,显著减少肝脏的脂质储存。

药理学设计性实验

药理学设计性实验

药理学设计性实验药理学实验设计1( 实验项目名称:奥美拉唑对抗利血平引起的胃溃疡作用2.国外研究现状:胃溃疡是临床常见病,为研究其发病和治疗机制,国内外业已建立起多种胃溃疡小鼠动物模型,有的模型在中医药研究中亦被广泛引用。

但研究中存在的突出。

奥美拉唑对小鼠水浸应激性溃疡的形成具有很强的抑制作用,表现为溃疡数和溃疡发生率下降,且呈量效关系。

国外临床研究表明,奥美拉唑钠对胃溃疡的疗效明显优于H+受体拮抗剂,表现为起效快,症状消失迅速,用H+受体拮抗剂无效的患者改用本药可得到满意的疗效。

3.实验原理 :利血平是肾上腺素能神经元阻断性抗高血压药。

用药后交感神经系统的功能受到遏制,副交感神经系统的功能相对占优势,结果出现利血平的副作用,引发溃疡,因此在本实验中引用利血平制作小白鼠的胃溃疡模型。

奥美拉唑选择性性地作用于胃粘膜壁细胞,抑制处于胃壁细胞顶端膜构成的分泌性微管和胞浆内的管状泡上的H+-K+-ATP酶的活性,从而有效地抑制胃酸的分泌,起效迅速,适用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返流性食管炎和胃泌素瘤。

由于H+、K+-ATP酶是壁细胞泌酸的最后一个过程,故本品抑酸能力强大,有强而持久的抑制基础胃酸及食物、五肽胃酸泌素所致的胃酸分泌的作用。

它不仅能非竞争性抑制促胃液素、组胺、胆碱及食物、刺激迷走神经等引起的胃酸分泌,而且能抑制不受胆碱或H2受体阻断剂影响的部分基础胃酸分泌,对H2受体拮抗剂不能抑制的由二丁基环腺苷酸(DcAMP)刺激引起的胃酸分泌也有强而持久的抑制作用。

显效快,可逆,且无H2受体拮抗剂诱发精神方面的副作用。

本品对胃蛋白酶分泌也有抑制作用,对胃黏膜血流量改变不明显,也不影响体温、胃腔温度、动脉血压、静脉血红蛋白、动脉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及动脉血pH。

有强而持久的抑制基础胃酸及食物、五肽胃酸泌素所致的胃酸分泌的作用。

显效快,可逆,且无H2受体拮抗剂诱发精神方面的副作用。

用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反流性或糜烂性食管炎、佐-埃二氏综合征等,对用H2受体拮抗剂无效的胃和十二指肠溃疡也有效。

药理学实验设计方案

药理学实验设计方案

药理学实验设计方案药理学实验设计方案一、背景介绍药理学是研究药物对生命体的作用机理及其药理效应、毒性、药物代谢等药物性质的一门学科。

药理学实验是药理学研究的重要手段,通过药理学实验可以观察药物的作用效果,以了解药物的药理效应、副作用等。

二、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了解不同药物对小鼠血压和心率的影响,以及探究血压和心率的变化与药物剂量之间的关系,为临床应用药物提供依据。

三、实验设计1. 动物模型:选用C57BL/6小鼠为实验对象,雄性小鼠,体重20-30g,数量30只。

2. 分组设计:将小鼠随机分为5组,每组6只。

分别为:正常对照组(给予生理盐水)、低剂量组(给予药物X低剂量)、中剂量组(给予药物X中剂量)、高剂量组(给予药物X 高剂量)、对照组(给予药物Y)。

3. 实验操作:(1)采用尾动脉插管法测量小鼠血压和心率,记录基础值(即给药前)。

(2)给予不同剂量的药物X和药物Y,以相同的体积溶液为对照组。

(3)测量给药后不同时间间隔的血压和心率,记录数据。

(4)对数据进行方差分析(ANOVA)和t检验,分析不同剂量组血压和心率变化差异的显著性。

4. 统计分析:(1)数据以平均数±标准误(mean±SEM)表示。

(2)使用一元方差分析(one-way ANOVA)和t检验分析数据,P<0.05即为显著差异。

四、实验步骤1. 将小鼠随机分为5组,注射不同剂量的药物X和药物Y。

2. 将小鼠麻醉,采用尾动脉插管法测量血压和心率,记录基础值。

3. 给予药物X和药物Y,以生理盐水作为对照组。

4. 给药后分别在30min、60min、90min和120min测量小鼠的血压和心率,并记录数据。

5. 对数据进行方差分析(ANOVA)和t检验,分析不同剂量组血压和心率变化差异的显著性。

6. 统计分析数据,以平均数±标准误(mean±SEM)表示。

五、实验注意事项1. 实验中应注意保持小鼠的清洁和舒适,避免受到惊吓和过度刺激。

药理学实验设计

药理学实验设计

药理学实验设计成绩:药理学实验实验设计药物对离体小白鼠心脏的影响第 1 页共 6 页一、实验目的:1、掌握小白鼠离体心脏的制作方法及心脏灌流的方法。

2、初步认识递质、受体、受体阻断剂的概念。

3、观察不同药物对心脏的影响,理解并掌握影响心脏的因素。

二、实验原理:心脏的活动受体液和神经的影响和调节。

心脏的泵血功能和正常的节律性活动依赖于心脏所处的理化环境,如果理化环境受到破坏心脏活动就会受到一定的影响。

心脏的活动又受植物神经的双重影响,交感神经兴奋时,其末梢释放去甲肾上腺,使心肌收缩加强,心率加快;迷走神经兴奋时,其末梢释放乙酰胆碱,使心肌收缩减弱,心率减慢。

小白鼠的心脏离体后,用理化性质近是与血浆的任氏液替代,认可保持心脏节律行的收缩和舒张。

三、实验材料: 动物:小白鼠药品:任氏液、0.65%NaCl溶液、2%KCl溶液、2%CaCl2溶液4%NaHCO3、0.0001心得安、0.0001去甲肾上腺素0.00001乙酰胆碱、0.0004阿托品器材:BL-410生物机能实验系统、张力换能器、剪刀玻璃分针、止血钳、镊子、铁支架、试管夹、滴管烧杯、丝线、滴管、插管、蛙心夹、实验台、探针四、方法步骤:第 2 页共 6 页(一)离体小白鼠心脏的制备(1)取小白鼠一只,用脊椎脱臼的方法处死,用剪刀减去其胸部鼠毛,用手术器具打开其胸膛,充分暴露其心脏后,用剪刀剪破心包膜,用玻璃分针分离其主动脉后,先结扎左主动脉,然后在右主动脉上穿入丝线打一个活结,备用。

(2)在右动脉上剪一“V”形口,插入盛有任氏液的插管,并轻轻的移动至心室,出现插管内液面波动的现象后,将松结扎紧固定。

(3)剪断左右主动脉,持插管提起心脏,在不损伤静脉窦的情况下,剪断结扎处以下的血管,制成离体心脏标本。

(4)用吸管多次吸换插管内任氏液,直至无色,保留1 ml 的液量。

(二)仪器组装(1)用试管架将小白鼠心脏插管固定在铁支架上,当小白鼠心脏舒张时用连有线的蛙心夹夹住心尖,用蛙心尖上的线连接至张力换能器。

药理学实验的设计与分析

药理学实验的设计与分析

药理学实验的设计与分析作为现代医学科学的一个核心分支,药理学的实验设计与分析成为药理学基础研究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

基于不同的研究目的和药物的特点,设计科学和合理的实验方案,对于保证实验结果的可靠性和有效性,进一步深入了解药物的性质和作用机制,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就药理学实验设计与分析作探讨,旨在探索以科学精神为基础的实验方法和技巧,加强我们对于药物作用和治疗疾病的认识和理解。

一、实验设计1.实验设计前的准备工作实验设计的成功与否往往取决于准备工作的充分,尤其是实验前的研究和信息汇总。

在实验设计前,我们应该对于我们研究的药物有充分的了解,包括其化学结构、药理学性质、研究历史和现有的研究成果等;对观察指标和检测方法进行概括,明确实验的目的、内容和方向;并根据实验的实际安排,明确实验的时间、地点和实验条件。

此外,还应该能对实验可能的变量和潜在的干扰因素进行考虑和处理,确保实验结果的真实可靠性。

2.确定实验内容、方法和阶段药理学实验的设计关键在于要明确研究的目的和内容,以及实验的方法和流程。

具体实验可以涉及如药物的毒理学特点、药物代谢动力学和药物的作用机制等。

在选择实验方法和检测指标时,应基于所研究药物的特点,对不同的生物模型和实验方式进行鉴别和优先选择。

在实验设计的过程中,我们可以通过多个阶段的实验设计,逐渐将结果逐渐推进和发展,以达到完善的目标研究。

3.确定实验中药物剂量和给药方式药物剂量和给药方式是药理学实验中重要的内容之一。

根据实验的研究目的和实验对象的特点,确定所需药物剂量,并选择不同的给药方式,如使用静脉注射、口服、皮肤贴片、肌肉注射等。

二、实验统计分析1.数据收集和处理实验数据的收集和处理是实验统计分析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必须同实验设计缜密相关。

采用适当的方法收集数据并记录下来,如时间表、数据表和实验报告。

数据处理时应尽可能地排除掉不稳定的数据,如孤立数据、误差偏差和数据偏向等。

数据处理要尽量优化数据,保证数据的质量,以确保数据的准确度和可靠性。

药理学综合设计性实验

药理学综合设计性实验

药理学综合设计性实验实验一氯丙嗪的降温作用(设计性实验,4学时)实验简介:本实验使学生掌握实验设计的基础理论和方法(包括动物选择、实验分组、对照原则、处理因素的标准化等多方面知识),并通过观察氯丙嗪的降温作用,掌握其降温特点,联系临床应用。

实验辅导:至少双人辅导【实验目的】掌握实验设计的基础理论,通过观察氯丙嗪的降温作用,掌握其降温特点,联系临床应用。

【实验器材】小鼠、注射器、体温计、冰箱、氯丙嗪等。

【实验过程】一、首先介绍实验设计的基础理论(一)实验设计是科学研究计划中关于研究方法与步骤的一项内容,是实验研究所涉及的各项基本问题的合理安排。

严密合理的实验设计是顺利进行研究工作的保证,同时也能最大限度地减少实验误差以获得精确可靠的实验结论,甚至可以使研究工作事半功倍。

药理学实验设计的三大要素,即处理因素、实验对象与实验效应。

1.处理因素(1)处理因素实验中根据研究目的确定的由实验者人为施加给受试对象的因素称为处理因素,如药物、某种手术等。

一次实验涉及的因素不宜过多,否则会使分组增多,受试对象的例数增多,在实际工作中难以控制。

但处理因素过少,又难以提高实验的广度和深度。

(2)明确非处理因素:非处理因素虽然不是我们的研究因素,但其中有些因素可能会影响实验结果,产生混杂效应,所以这些非处理因素又称混杂因素。

设计时明确了这些非处理因素,才能设法消除它们的干扰作用。

(3)处理因素的标准化:处理因素在整个实验过程中应做到标准化,即保持不变,否则会影响实验结果的评价。

如实验设计中处理因素是药物时,则药物的剂型、给药途径、质量(成分、出厂批号等)必须保持不变。

2.实验对象实验对象的选择十分重要,对实验结果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

药理学实验主要实验对象包括整体动物(正常动物、麻醉动物和病理模型)、离体器官、组织及细胞等。

3.实验效应实验效应是指受试对象在处理因素作用后呈现的反应或受到的影响,其具体表现形式是指标。

这些指标包括计数指标(或定性指标)和计量指标(或定量指标)等。

药理学与中药药理学实验教程教学设计

药理学与中药药理学实验教程教学设计

药理学与中药药理学实验教程教学设计简介药理学是医学、药学等学科中重要的一门基础学科,是研究药物作用及其机制的科学。

而在许多医学和药学专业中,中药药理学是一门必修课程,涉及中药物的药理作用和药效等内容。

为了更好地教授药理学和中药药理学,我们需要设计一些实验教程,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这门课程的知识。

实验教程设计设计1:药物的化学与药理学研究本实验旨在教授药物的化学与药理学研究方法,具体实验步骤如下:1.选取一种具有化学反应的药物,如阿司匹林。

2.在化学实验室进行化学反应实验,观察阿司匹林在不同条件下的反应情况。

3.将实验结果与已知阿司匹林的药理学作用进行对比。

4.结合实验结果及对阿司匹林药理学作用的分析,让学生了解药物的化学反应和药理学机制。

设计2:药理学实验——酒精的药理作用本实验旨在使学生了解酒精对人体的药理作用,具体实验步骤如下:1.将实验生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并对两组实验生进行初始检测,以了解两组实验生在初始状态下的生理指标。

2.将实验组实验生口服一定量的酒精,对照组实验生不口服酒精。

3.同时监测两组实验生的生理指标变化,并分析生理指标的变化与酒精的药理作用之间的关系。

4.通过实验结果及对酒精的药理作用的分析,帮助学生了解药物的药理作用和其对人体的影响。

设计3:中药药理学实验——黄芪的药理作用本实验旨在教授黄芪的药理作用与中药的药理学研究方法,具体实验步骤如下:1.选取黄芪作为实验材料,制备出黄芪水提取液。

2.将实验生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并对两组实验生进行初始检测,以了解两组实验生在初始状态下的生理指标。

3.实验组实验生口服一定量的黄芪水提取液,对照组实验生不口服黄芪水提取液。

4.同时监测两组实验生的生理指标变化,并分析生理指标的变化与黄芪的药理作用之间的关系。

5.通过实验结果及对黄芪的药理作用的分析,帮助学生了解中药的药理作用和研究方法。

设计4:药物毒理学实验——铅的毒性作用本实验旨在教授药物的毒性作用,具体实验步骤如下:1.将实验生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并对两组实验生进行初始检测,以了解两组实验生在初始状态下的生理指标。

药理学实验报告

药理学实验报告

药理学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本次药理学实验的主要目的是研究药物药物名称对动物生理机能的影响,通过实验观察和数据分析,深入了解药物的作用机制、药效特点以及可能产生的不良反应,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科学依据。

二、实验材料1、实验动物选用健康的动物种类,体重在体重范围,雌雄各半。

实验前动物在实验室适应环境适应天数。

2、药品与试剂药物名称,规格为规格详情,由生产厂家生产。

实验中所需的其他试剂,如生理盐水、试剂名称等。

3、实验仪器电子天平、注射器、手术器械、生理记录仪等。

三、实验方法1、动物分组将实验动物随机分为分组数量组,每组每组动物数量只。

分别标记为实验组和对照组。

2、给药途径与剂量实验组动物通过给药途径,如静脉注射、腹腔注射等给予药物剂量的药物名称;对照组动物给予等体积的生理盐水。

3、观察指标在给药后的不同时间点(如具体时间点 1、具体时间点 2等),观察并记录以下指标:(1)动物的一般行为表现,如活动情况、精神状态等。

(2)生理指标,包括体温、心率、血压等。

(3)生化指标,如血液中某些酶的活性、代谢产物的含量等。

4、实验操作步骤(1)动物称重后,用适当的麻醉剂进行麻醉。

(2)进行手术操作,如插管、安装传感器等,以监测生理指标。

(3)按照预定的方案进行给药,并密切观察动物的反应。

(4)在规定的时间点采集血液、组织等样本,进行相关指标的检测。

四、实验结果1、一般行为表现实验组动物在给药后具体时间出现了具体行为变化,如活动减少、嗜睡等,而对照组动物行为正常。

2、生理指标变化(1)体温:实验组动物体温在给药后时间开始下降,具体时间达到最低点,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

(2)心率:实验组心率在给药后时间出现减慢,具体时间恢复到正常水平,与对照组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

(3)血压:实验组血压在给药后时间出现短暂升高,随后逐渐下降,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明显(P<005)。

3、生化指标结果(1)血液中酶名称的活性:实验组动物血液中该酶的活性在给药后时间显著降低(P<005),而对照组无明显变化。

药理学实验实验报告

药理学实验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不同给药途径对戊巴比妥钠药效影响的研究一、实验目的1. 探究不同给药途径对戊巴比妥钠药效的影响。

2. 理解药物剂量与药效之间的关系。

3. 学习和掌握实验设计、操作和数据分析的方法。

二、实验原理药物剂量的大小决定血药浓度的高低,血药浓度又决定药理效应,因此药物剂量决定药理作用的强弱。

给药途径不同,吸收速度有差别,药物反应的潜伏期和程度亦有差别。

一般而言,腹腔给药大于皮下给药大于灌胃给药的药效。

三、实验材料1. 实验动物:小白鼠18-22g,2只/组。

2. 实验药物:戊巴比妥钠溶液(0.2%、0.4%、0.8%)。

3. 实验器材:苦味酸、1mL注射器、生理盐水、电子天平、计时器、实验记录表等。

四、实验方法1. 将小白鼠随机分为三组,每组2只,分别编号为A、B、C。

2. A组:腹腔注射0.2%戊巴比妥钠溶液0.1mL/10g。

3. B组:皮下注射0.4%戊巴比妥钠溶液0.1mL/10g。

4. C组:灌胃0.8%戊巴比妥钠溶液0.1mL/10g。

5. 给药后,分别观察记录各组小白鼠的睡眠时间、活动情况等。

6. 实验结束后,对各组小白鼠进行麻醉,观察并记录其呼吸、心率等生命体征。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结果A组:小白鼠睡眠时间为30分钟,活动减少,呼吸平稳,心率正常。

B组:小白鼠睡眠时间为25分钟,活动减少,呼吸平稳,心率正常。

C组:小白鼠睡眠时间为20分钟,活动减少,呼吸平稳,心率正常。

2. 实验分析本实验结果表明,随着戊巴比妥钠剂量的增加,小白鼠的睡眠时间逐渐缩短,活动逐渐减少,呼吸和心率保持平稳。

这说明药物剂量与药效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

同时,实验结果也表明,腹腔注射、皮下注射和灌胃给药对戊巴比妥钠的药效有一定的影响,其中腹腔注射的药效最强,其次是皮下注射,灌胃给药的药效最弱。

六、实验结论1. 戊巴比妥钠的药效与剂量呈正相关,剂量越大,药效越强。

2. 不同给药途径对戊巴比妥钠的药效有一定的影响,其中腹腔注射的药效最强,其次是皮下注射,灌胃给药的药效最弱。

药理学细胞实验方案设计流程

药理学细胞实验方案设计流程

药理学细胞实验方案设计流程一、明确实验目的。

1.1 这就好比咱们出门得知道去哪儿一样,做细胞实验首先得清楚为啥要做这个实验。

是想研究某种药物对细胞的毒性呢,还是想看看它对细胞功能的影响?比如说,咱们要研究一种新的抗癌药物,那目的可能就是看看这个药对癌细胞的杀伤效果,这就是咱们的大方向。

1.2 目的明确了,后面的事儿就像沿着轨道开车,有个准头。

要是目的模模糊糊的,就像没头的苍蝇乱撞,肯定做不好实验。

二、选择细胞系。

2.1 这细胞系的选择可得慎重,就像挑选合适的工具干活儿一样。

不同的实验目的对应不同的细胞系。

如果研究心血管方面的药物,可能就会选择心肌细胞系;要是研究神经系统相关的,那神经细胞系就比较合适。

2.2 还得考虑细胞系的来源、特性等。

有些细胞系比较好养,就像皮实的孩子,不那么容易出岔子;有些细胞系就比较娇贵,得小心伺候着。

而且,要保证细胞系的质量,可不能弄些“鱼目混珠”的细胞来做实验。

2.3 另外,细胞系的稳定性也很重要。

要是细胞今天一个样儿,明天又一个样儿,那实验结果就没法保证准确性了,就像在摇晃的桌子上画画,画出来肯定歪歪扭扭的。

三、确定药物处理浓度和时间。

3.1 这药物处理的浓度和时间就像做菜放盐的量和煮的时间一样,得恰到好处。

浓度太低,可能就看不到效果,就像炒菜盐放少了,没味儿;浓度太高呢,细胞可能就受不了,直接被“毒死”了,这就好比盐放多了,菜就没法吃了。

3.2 时间也是如此。

时间太短,药物可能还没来得及发挥作用;时间太长,可能细胞的状态都变了,实验结果也就不可靠了。

咱们得根据以往的经验、文献资料等,像摸着石头过河一样,慢慢找到合适的浓度和时间范围。

四、实验方法选择。

4.1 检测细胞活力的话,有MTT法、CCK 8法等。

这就像有不同的尺子来量东西一样,每个方法都有它的优缺点。

MTT法比较经典,但是操作起来可能稍微麻烦点;CCK 8法相对简单方便,但也有它的局限性。

咱们得根据实际情况来选。

临床药理学实验设计方案

临床药理学实验设计方案

临床药理学实验设计方案一、实验背景。

咱们都知道啊,现在这个[药物名称]呢,可能是个挺有潜力的新药,但到底在人身上效果咋样、安不安全,咱得好好研究研究。

这就是为啥要搞这个临床药理学实验啦。

二、实验目的。

1. 看看这个[药物名称]在人体里的药代动力学情况,就是这药在身体里咋吸收、咋分布、咋代谢、咋排泄的,就像追踪一个小侦探在身体里的行动轨迹一样。

2. 探究这药的药效学,简单说就是看它对咱想治的病到底有没有效果,效果有多大,是能把病一下就打趴下,还是只能让病稍微老实点。

3. 顺便观察一下这药有啥不良反应,可不能光想着治病,结果给身体带来一堆麻烦,得提前把这些可能的捣蛋鬼找出来。

三、实验对象。

1. 入选标准。

年龄在[具体年龄范围]之间,为啥呢?这个年龄段比较有代表性,身体机能也相对稳定,就像在一群状态比较稳定的运动员里选参赛选手一样。

确诊患有[疾病名称],这是肯定的啦,咱这药就是为了治这个病的嘛。

患者的肝肾功能得基本正常,因为肝肾功能要是不正常,就像一个城市的垃圾处理厂和污水处理厂出问题了,药物在身体里的代谢和排泄就会乱套,会影响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患者得自愿参加实验,并且签署知情同意书。

这就好比你要去参加一个有点冒险的游戏,得自己心甘情愿,还得知道游戏规则和可能的风险才行。

2. 排除标准。

对[药物名称]或者同类药物过敏的,这就像你对某种食物过敏,吃了肯定会出问题,那肯定不能让这类人来试药。

正在使用可能影响实验结果的其他药物的,这就像在一场比赛里,不能有干扰因素,不然都不知道成绩是因为自己的实力还是别人的帮忙或者捣乱。

有严重的心血管疾病、精神疾病或者其他严重的合并症的,这些患者本身身体就像一个摇摇欲坠的大楼,再加上新药的影响,就更复杂了,不利于我们单纯观察新药的效果。

四、实验设计。

1. 实验类型。

这是一个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的临床试验。

随机呢,就像抽签一样,把患者随机分到实验组和对照组,这样能保证两组患者在开始的时候基本情况差不多,就像把一群小朋友随机分成两队玩游戏,两队的实力一开始是均衡的。

药理学实验设计

药理学实验设计

药理学实验设计
药理学是一门研究药物在生物体内的作用和反应机制的学科,其实验设计是非常重要的,可以为研究者提供可靠的实验数据,帮助科学家了解药物的药效和药理学特性。

1、药物毒理实验设计:药物毒理学是研究药物在机体内引起有害作用和造成毒性反应的学科。

药物毒性实验通常需要分析药物在体内的累积和排泄情况,以及对机体各器官的影响。

药物毒理实验应该设计严密,包括实验动物的选择、药物剂量的选择、实验期间观察的指标等。

例如,在研究肺癌药物的毒性时,实验者可以选择小鼠作为实验动物,根据药物的毒性评估表测算出不同剂量的药物,观察小鼠在不同剂量药物作用下的生理和行为变化,以及病理和组织变化。

3、药物代谢实验设计:药物代谢学是研究药物在机体内的代谢和转化情况的学科。

药物代谢实验需要了解药物代谢途径、代谢产物和代谢酶等相关机制,以及对实验对象的影响。

药物代谢实验应该选择合适的实验动物或人体试验对象,并设计合适的实验条件和方法。

例如,研究一种新药物代谢产物的影响时,实验者可以选择小鼠或大鼠作为实验动物,给实验动物注射该药物并在一定时间内收集动物的血样,通过药代动力学学习药物的代谢途径和代谢产物的变化情况。

总之,药理学实验设计需要结合具体的药物和实验要求,综合运用动物学、细胞学、生理学、生物化学等多学科知识,设计出能够科学合理、方法可靠的实验方案,为药物的研究提供客观准确的实验数据,推动药物研发和应用的发展。

药理学设计性实验报告

药理学设计性实验报告

一、实验名称药理学设计性实验:中药大黄的泻下作用研究二、实验目的1. 了解中药大黄的泻下作用;2. 掌握药理学实验设计的基本原则和实验方法;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和数据分析能力。

三、实验原理大黄是一种具有泻下作用的中药,其主要成分为大黄酸。

大黄酸能刺激大肠黏膜,促进大肠蠕动,从而产生泻下作用。

本实验通过观察大黄对小鼠泻下作用的影响,探讨大黄的泻下作用机制。

四、实验材料1. 实验动物:健康小鼠30只,体重18-22g,雌雄不限;2. 实验药品:大黄粉末(100mg/g)、生理盐水、0.9%氯化钠溶液;3. 实验器材:电子秤、灌胃器、试管、量筒、秒表、显微镜等。

五、实验方法1. 将30只小鼠随机分为3组,每组10只,分别为大黄组、对照组和生理盐水组;2. 大黄组:灌胃大黄粉末(100mg/kg),对照组:灌胃等量生理盐水,生理盐水组:灌胃0.9%氯化钠溶液;3. 灌胃后,观察各组小鼠的泻下次数和泻下量;4. 记录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六、实验结果1. 大黄组小鼠的泻下次数和泻下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和生理盐水组;2. 大黄组小鼠的泻下次数为(10±2)次,泻下量为(2.5±0.5)g;3. 对照组小鼠的泻下次数为(3±1)次,泻下量为(0.5±0.2)g;4. 生理盐水组小鼠的泻下次数为(2±1)次,泻下量为(0.3±0.1)g。

七、实验分析1. 大黄组小鼠的泻下次数和泻下量显著高于对照组和生理盐水组,表明大黄具有明显的泻下作用;2. 大黄泻下作用的机制可能与大黄酸刺激大肠黏膜,促进大肠蠕动有关。

八、实验结论大黄具有明显的泻下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大黄酸刺激大肠黏膜,促进大肠蠕动有关。

九、实验讨论1. 本实验结果表明,大黄具有明显的泻下作用,与文献报道相符;2. 实验过程中,应注意动物实验的伦理问题,合理使用实验动物;3. 在实验设计中,应充分考虑实验条件、实验方法和实验结果的分析,以提高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中药药理学实验教案

中药药理学实验教案

中药药理学实验教案一、实验目的1. 理解中药药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方法。

2. 掌握中药对机体各系统的作用及其作用机制。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分析能力。

4. 了解中药的药效学特点和药动学特点。

二、实验原理1. 中药药理学是研究中药对生物体的作用及其作用机制的学科。

2. 中药的作用表现为对机体各系统的影响,如神经系统、循环系统、免疫系统等。

3. 中药的药效学特点包括药效强度、药效速度、作用持续时间等。

4. 中药的药动学特点包括吸收、分布、代谢、排泄等过程。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中药样品、实验动物(如小鼠、大鼠等)、生理盐水、实验试剂等。

2. 实验仪器:显微镜、离心机、PCR仪器、酶标仪、显微镜等。

四、实验内容与步骤1. 实验一:中药对神经系统的作用a. 准备实验动物并对其进行神经学检查。

b. 给实验动物给予中药样品,观察其对神经系统的影响。

c. 记录实验结果并进行数据分析。

2. 实验二:中药对循环系统的作用a. 准备实验动物并对其进行心功能检查。

b. 给实验动物给予中药样品,观察其对循环系统的影响。

c. 记录实验结果并进行数据分析。

3. 实验三:中药对免疫系统的作用a. 准备实验动物并对其进行免疫功能检查。

b. 给实验动物给予中药样品,观察其对免疫系统的影响。

c. 记录实验结果并进行数据分析。

4. 实验四:中药的药效学特点研究a. 制备不同浓度的中药样品溶液。

b. 给实验动物给予不同浓度的中药样品,观察其药效强度和作用持续时间。

c. 记录实验结果并进行数据分析。

5. 实验五:中药的药动学特点研究a. 给实验动物给予中药样品,监测其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过程。

b. 记录实验结果并进行数据分析。

五、实验报告与评价2. 实验报告需注重数据分析,包括统计方法的应用和结果的解释。

六、实验六:中药对消化系统的作用1. 准备实验动物并对其进行消化功能检查。

2. 给实验动物给予中药样品,观察其对消化系统的影响。

药理学实验设计

药理学实验设计

黄连素治疗老年性冠心病的治疗作用研究
一、实验目的:研究黄连素对老年性冠心病的治疗作用
二、实验原理:血脂异常是造成冠心病的主要原因之一,黄连素不仅能促进肝细胞对“低密度脂蛋白”的吸收从而降低血脂。

三、实验材料:40只200-300g,小白鼠,注射器,胆固醇高脂饲料,黄连素,普通鼠饲料,生理盐水,离心机,总胆固醇检测试剂盒,甘油三酯检测试剂盒。


四、实验步骤
(一)造模
将40只小鼠分为四组,每组十只,分别为对照组、低剂量组、中剂量组、高剂量组。

小鼠给予正常饲料两天后,取血,分离血清,测定血清中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做好记录。

第三天对照组给普通鼠饲料,其他组给胆固醇高脂饲料,持续这样喂养一个周。

一周后测各组的TG和TC。

若TG和TC升高为第一次记录的二倍多,则造模成功。

(二)给药
配制低中高浓度的黄连素,浓度呈明显梯度。

每天晚上6点给对照组每只注射2ml的生理盐水,低剂量组注射2ml,中剂量2ml,高剂量2ml,给药前需取每只小鼠的5ml血,分离血清,用试剂盒测其TG和TC,像这样重复
一周。

五、预期结果
对照组给生理盐水后其TG和TC并无明显变化,依然很高,而高剂量组,中剂量量组,低剂量组每次给药后TG和TC 降低,且呈梯度形式,黄连素治疗冠心病有效。

《药理学》设计性实验

《药理学》设计性实验

《药理学》设计性实验一、设计性实验目的设计性实验目的是:充分调动同学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并将所学得基础医学知识应用于实验的选题与设计。

通过创造性设计一种机能性动物实验(包括动物的病理模型),在一定的实验条件和范围内,完成从实验设计到亲自动手操作全过程。

在实验过程中,观察实验动物的各种机能与代谢变化,分析和掌握其发生的主要原因和机制,使学到的基础理论知识与实践的感性认识更好地相结合。

最终达到提高同学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树立严谨的科学作风与创新精神。

二、设计性实验完成的基本步骤1.立题以实验小组为单位,根据已学的基础或近期将要学的知识,并利用图书馆及其Internet 网查阅相关的文献资料,了解国内外研究现状。

经过小组集体酝酿、讨论确立一个既有科学性又有一定创新的药理学实验题目。

但是,要注意动物实验方案不可过大和脱离现实条件,应强调其可操作性。

初步选题后,由带习老师根据设计方案的目的性、科学性、创新性和可行性进行初审,然后与同学一起对实验方案进行论证。

2.方案设计的内容与格式每实验小组在立题基础上,认真地按照规定的格式写出动物实验的设计方案。

设计性实验方案的内容应详细和具可操作性,具体的内容和格式要求如下:①题目,班级、设计者;②立题依据(实验的目的、意义,以及拟解决的问题和国内外研究现状);③实验动物品种、性别、规格和数量;④实验器材与药品(器材名称、型号、规格和数量;药品或试剂的名称、规格、剂型和使用量),包括特殊仪器与药品需要;⑤实验方法与操作步骤,包括实验的技术路线、实验的进程安排、每个研究项目的具体操作过程,以及设立的观察指标和指标的检测手段;⑥观察结果的记录表格制作;⑦预期结果;⑧可能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及解决的措施;⑨注明参阅文献。

3.实验准备同学应根据实验的设计方案列出实验所需的动物、器械、药品的预算清单,在实验课前两周提交指导老师。

对一些特殊药品或试剂应列出供应商的公司名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药理学综合设计性实验各位领导与老师:根据药理学的实验特点及现有的实验条件,初步拟定了4个具有可行性的综合设计性实验,开设对象主要为护理本科生,也适用于专科生。

但具体开设的内容还需各位领导与老师的商榷。

由于实验项目比较复杂,每次实验所需课时均比较多,且单一教师辅导困难比较大,至少需要双教师辅导(比如采血、插管、实验准备等),请各位领导与老师理解。

课程设计:yy基础教研室2005年1月9日实验一氯丙嗪的降温作用(设计性实验,4学时)实验简介:本实验使学生掌握实验设计的基础理论和方法(包括动物选择、实验分组、对照原则、处理因素的标准化等多方面知识),并通过观察氯丙嗪的降温作用,掌握其降温特点,联系临床应用。

实验辅导:至少双人辅导【实验目的】掌握实验设计的基础理论,通过观察氯丙嗪的降温作用,掌握其降温特点,联系临床应用。

【实验器材】小鼠、注射器、体温计、冰箱、氯丙嗪等。

【实验过程】一、首先介绍实验设计的基础理论(一)实验设计是科学研究计划中关于研究方法与步骤的一项内容,是实验研究所涉及的各项基本问题的合理安排。

严密合理的实验设计是顺利进行研究工作的保证,同时也能最大限度地减少实验误差以获得精确可靠的实验结论,甚至可以使研究工作事半功倍。

药理学实验设计的三大要素,即处理因素、实验对象与实验效应。

1.处理因素(1)处理因素实验中根据研究目的确定的由实验者人为施加给受试对象的因素称为处理因素,如药物、某种手术等。

一次实验涉及的因素不宜过多,否则会使分组增多,受试对象的例数增多,在实际工作中难以控制。

但处理因素过少,又难以提高实验的广度和深度。

(2)明确非处理因素:非处理因素虽然不是我们的研究因素,但其中有些因素可能会影响实验结果,产生混杂效应,所以这些非处理因素又称混杂因素。

设计时明确了这些非处理因素,才能设法消除它们的干扰作用。

(3)处理因素的标准化:处理因素在整个实验过程中应做到标准化,即保持不变,否则会影响实验结果的评价。

如实验设计中处理因素是药物时,则药物的剂型、给药途径、质量(成分、出厂批号等)必须保持不变。

2.实验对象实验对象的选择十分重要,对实验结果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

药理学实验主要实验对象包括整体动物(正常动物、麻醉动物和病理模型)、离体器官、组织及细胞等。

3.实验效应实验效应是指受试对象在处理因素作用后呈现的反应或受到的影响,其具体表现形式是指标。

这些指标包括计数指标(或定性指标)和计量指标(或定量指标)等。

指标的选定需符合特异性、客观性、重复性、灵敏性、精确性、可行性等原则。

(二)药理学实验设计的基本原则为了提高研究效率,控制误差和偏倚,药理学实验设计同其它科学研究一样必须遵循三大基本原则,即对照、随机和重复原则。

1.对照原则对照是比较的前提。

在生物学实验中存在许多影响因素,为消除无关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实验中必须设立对照组。

对照应符合齐同可比的原则,除处理因素不同外,其他非处理因素尽量保持相同,从而使实验误差尽可能缩小。

如实验动物要求种属、性别、年龄相同,体重相近;实验的季节、时间和实验室的温度、湿度也要一致;操作的手法前后要相同等。

根据实验研究的目的和要求不同,可选用不同的对照形式,常用的对照形式有:空白对照(正常对照)、实验对照(阴性对照)、标准对照(阳性对照)、自身对照、相互对照(组间对照)等。

2.随机原则即所研究总体中的每一个研究对象都有同等的机会被分配到各组中去,随机的目的是将样本的生物差异平均分配到各组。

实验中凡可能影响结果的一切非研究因素都应随机化处理,使各组样本的条件尽量一致,消除或减小组间人为的误差,从而使处理因素产生的效应更加客观,实验结果更为可靠。

3.重复原则重复是指实验中受试对象的例数或实验次数要达到一定的数量,它包含有两方面的意思:即重复性和重现性。

若样本量过少,可能把个别现象误认为普遍现象,把偶然或巧合事件当作必然规律,其结论的可靠性差。

如样本过多,不仅增加工作难度,而且造成不必要的人力、财力和物力的浪费。

所以,在进行实验设计时要对样本大小作出科学的估计,以满足统计处理的要求二、氯丙嗪的降温作用设计部分:每台面4只小鼠,体温计1只,A、B两种药水(分别为氯丙嗪和生理盐水)由同学们自己设计实验分组、实验步骤,通过实验结果来判断A、B药水各对应的药品并总结实验所用原理,并掌握氯丙嗪的降温特点。

三、临床护理联系:氯丙嗪与阿司匹林在解热方面的异同,联系两药在临床上的不同应用。

【实验报告要点】编号体重给药前肛温药物剂量低温30min 给药后肛温1234实验二利尿药的利尿作用(综合性实验,4学时)实验简介:本实验综合了药理学、外科学(固定、备皮、消毒、手术等)、护理学(静脉注射法)及临床病例分析等多学科多方面的知识实验辅导:至少双人辅导【实验目的】初步掌握外科手术和外科结的操作,观察呋喃苯胺酸的利尿作用,并通过病例分析,联系其临床应用。

【实验器材】白兔、注射器、导尿管、解剖台、剪刀、呋喃苯胺酸【实验方法】1.外科基本操作:兔背位固定,耳静脉麻醉后,备皮,局部消毒后,剪开腹部皮肤和肌肉,找到膀胱,将膀胱剪一小口,插入导尿管,用线将膀胱与导尿管结扎在一起(外科结结扎),将原有尿液弃去后,收集尿液10min,记录体积。

2.经兔耳静脉注射呋喃苯胺酸1ml,连续收集尿液3次,每次10min,记录体积,分析结果。

观察呋喃苯胺酸的利尿效果。

3.病例分析:a、急性水肿患者的抢救及护理。

b、高血压患者或慢性心功能不全患者的抢救、治疗与护理。

C、急性药物中毒患者的抢救及护理。

【实验报告要点】给药前尿液体积给药后尿液体积10min 10min 10min 10min实验三磺胺嘧啶半衰期的测定(综合性实验,4学时)【实验简介】本实验综合了基础药理学、临床药理学、计算机、分析化学、护理学等多方面的知识,为学生今后参与临床药物监测(TDM)打下基础。

【实验辅导】至少双人辅导【实验目的】通过磺胺嘧啶钠(SD-Na)血浓测定实验,掌握临床药理药物动力学方面的一些基本操作方法,了解药物时量关系曲线的变化及药品说明书中涉及的一些主要参数,并为临床药物监测(TDM)打下基础。

【实验器材】白兔、注射器、试管、移液管、721分光光度计、肝素、0.5%亚硝酸钠、20%三氯醋酸、0.5%麝香草酚【实验原理】磺胺嘧啶钠在酸性环境下其苯环上的氨基(-NH2)离子化生成铵类化合物(-NH3+),与亚硝酸钠发生重氮化反应生成重氮盐,该化合物在525 nm波长下比色,其光密度与药物浓度成正比。

【实验方法】1、取兔1只,静脉注射1000 U/ml肝素1 ml/kg,并取空白血0.5 ml。

对侧耳缘静脉注射20%SD-Na 2 ml/kg,并准确计时。

分别于给药后5、10、15、20、30、60和90 min 自耳缘静脉(注射肝素侧)取血0.5 ml。

耳缘静脉注射1000 U/ml肝素1 ml/kg,并取空白血0.5 ml。

对侧耳静脉注射20%SD-Na 2 ml/kg,并准确计时。

分别于给药后5、10、15、20、30、60和90 min自耳缘静脉(注射肝素侧)取血0.5 ml。

将血0.2 ml与20%三氯醋酸2 ml、蒸馏水3.8 ml混匀后,2500转/分离心10 min。

取上清3.0 ml,先加0.5%亚硝酸钠1.0 ml,再加0.5%麝香草酚2.0 ml,混匀,于721分光光度计525 nm波长处测定光密度值(OD525),将光密度值代入标准曲线方程计算SD-Na血药浓度(mg/ml)。

各样本OD值代入标准曲线回归方程求得值为SD-Na含量(mg),除以血体积0.1 ml,即得SD-Na血药浓度(mg/ml)。

2. 药时曲线及药代动力学参数的计算:(1) 消除速率常数:K (min-1)= - 2.303 B(2) 血浆半衰期:t1/2 (min) = 0.693/K(3) 初始浓度:C0 (mg/ml) = lg-1A(4) 表观分布容积:V d (ml/kg) = D0/C0 (D0为给药剂量)3.临床护理联系:了解决定药物给药间隔的主要因素,保证临床用药的安全有效。

了解药物时量关系曲线的变化及药品说明书中涉及的一些主要参数。

实验四普鲁卡因的LD测定(综合性实验,4学时)50【实验简介】本实验综合了实验设计、统计学、计算机应用、药理学及毒理学等多方面的知识,为以后学生论文写作和设计打下基础。

【实验辅导】至少双人辅导【实验目的】通过实验,学习测定药物LD50的方法、步骤和计算方法,了解急性毒性试验的常规方法。

【实验器材】小鼠、注射器、普鲁卡因溶液等。

【实验方法】1、预试验取小鼠8~10只,以2只为一组分成4~5组,选择组距较大的一系列剂量,分别按组腹腔注射普鲁卡因溶液,观察出现的症状并记录死亡数,找出引起0%死亡率和100%死亡率剂量的所在范围(至少应找出引起20%~80%死亡率)。

(参考剂量:LD100为250mg/kg, LD 0为164mg/kg)。

2、正式试验在预初验所获得的0%和100%致死量的范围内,选用几个剂量(一般选4~5个剂量),每组10只小鼠,动物的体重和性别要均匀分配,完成动物分组和剂量计算后按腹腔注射给药。

3、LD50测定中应观察纪录的项目⑴实验要素:实验题目,实验日期,药物的批号,动物品系,来源,性别,体重,给药方式及剂量、给药时间等。

⑵给药后各种反应:潜伏期,中毒现象,开始出现死亡的时间,末只死亡的时间,死前的现象,各组死亡的只数等。

⑶尸解及病理切片:对死亡的小鼠及时进行尸解,观察内脏的变化(心、肝、脾、肺、肾),记录病变情况。

若肉眼可见变化时则需进行病理检查。

观察结束时对全部存活动物称体重,尸解,同样观察内脏病变与中毒死亡鼠比较。

当发现有病变时同样进行病理检查,以比较中毒后病理变化及恢复情况。

【实验结果计算】实验完毕后,清点各组死亡鼠数和算出死亡率(P),按改良寇氏法公式进行计算:LD50= ㏒-1[X m–i (∑P–0.5)]其中:X m:最大剂量的对数值i :相邻两组剂量对数值之差P:各组动物死亡率,用小数表示(如死亡率为80%应写成0.80)∑P:各组动物死亡率之总和【实验报告要点】将实验资料填入下表,并按公式计算。

组别动物数剂量对数剂量动物死亡数死亡率LD50(只)(g/kg)(X)(只)(%)123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