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励员工创造最佳绩效 德鲁克

合集下载

人与绩效读后感

人与绩效读后感

人与绩效读后感《人与绩效》一书,是一本以人力资源管理为主题的畅销书,作者是美国著名的管理学家彼得·德鲁克。

这本书以其独到的见解和深刻的分析,深受广大读者的喜爱。

在读完《人与绩效》后,我深受启发,对于人力资源管理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认识。

在这本书中,彼得·德鲁克通过对组织内部的人力资源进行深入研究,揭示了人力资源对于组织绩效的重要性。

他指出,一个组织的绩效不仅仅取决于其资金、技术和市场等方面,更重要的是取决于其员工的素质和能力。

只有拥有优秀的员工,组织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彼得·德鲁克还强调了员工的激励和激励机制对于绩效的影响。

他认为,要想提高组织的绩效,就必须激励员工,让他们在工作中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

这就需要建立起一套科学合理的激励机制,让员工在工作中感到满足和有成就感,从而更加努力地工作,为组织的发展贡献力量。

除此之外,彼得·德鲁克还对于绩效评价和绩效管理提出了一些独特的见解。

他认为,传统的绩效评价方式往往只注重员工的工作成果,而忽略了员工的潜力和发展。

他主张建立起一套全面的绩效评价体系,不仅要评价员工的工作成果,还要评价员工的能力、潜力和发展方向,从而更好地激励员工,促进组织的发展。

通过阅读《人与绩效》,我深刻地认识到了人力资源对于组织绩效的重要性,也对于激励机制和绩效评价体系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我相信,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会更加注重员工的激励和绩效管理,努力营造一个良好的工作氛围,激发员工的潜力,提高组织的绩效。

同时,我也会不断学习和进步,提高自己的管理水平,为组织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总的来说,通过阅读《人与绩效》,我受益匪浅。

这本书不仅为我打开了人力资源管理的新视角,也让我对于组织绩效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我相信,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会更加注重人力资源管理,努力提高组织的绩效,为组织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感谢彼得·德鲁克的这本书,让我受益匪浅,受到了很大的启发和鼓舞。

德鲁克绩效管理的观点

德鲁克绩效管理的观点

德鲁克绩效管理的观点德鲁克,这个名字大家肯定不陌生吧。

他可是管理学界的泰斗,很多人都把他视为“管理之父”。

说到德鲁克的绩效管理,那可真是个有意思的话题。

想象一下,德鲁克就像那位在咖啡厅里喝着浓缩咖啡的老者,睿智而又风趣,跟你讲述如何在职场上游刃有余。

他的观点就像一把钥匙,能帮我们打开绩效管理的大门,走进一个更加高效的工作世界。

德鲁克强调,绩效管理不仅仅是数字和目标的堆砌,更是一种文化的体现。

想象一下,你在办公室里,四周都是忙碌的人们,大家都在拼命完成任务,气氛紧张得像是比赛的场地。

而德鲁克却告诉你,其实最重要的不是完成多少任务,而是你如何去看待这些任务。

绩效管理就像是给团队打了一剂强心针,让大家在追求目标的同时,也能享受工作的乐趣。

这可不是空口白话,很多成功的企业都是这样做的。

在德鲁克的眼中,清晰的目标简直是绩效管理的灵魂。

想想,如果你今天的任务就像一张模糊不清的地图,没准儿你会在路上绕来绕去,最后还迷了路。

可如果目标明确,就像是有了个导航,直奔主题。

每个人都能清楚知道自己该做什么,进而才能发挥出自己的最大潜力。

绩效管理就得这样,要让每个团队成员都能找到自己的位置,像乐队里的乐器,各自发声却又和谐统一。

再说到反馈,这可是德鲁克提到的另一个关键点。

有人说,反馈就像一面镜子,让我们看到自己的优缺点。

可想而知,如果这面镜子只在年终的时候才拿出来,很多人可能在这一年里都在摸索错误的方向。

德鲁克认为,反馈应该是持续的、及时的,最好像空气一样无处不在。

无论是同事之间,还是领导与下属之间,随时沟通、互相学习,才能让每个人在职业的道路上走得更稳、更远。

有趣的是,德鲁克还提到了一点,就是绩效管理的参与性。

他觉得,管理者不是高高在上的“皇帝”,而应该像团队的一员。

想想,如果你是个项目经理,带着团队一起开会,大家都可以畅所欲言,贡献自己的意见。

这种参与感就能让大家都感觉到被重视,大家的积极性一下子就被点燃了。

毕竟,谁不想在一个开放的环境中工作呢?每个人都能发挥自己的特长,团队的表现自然会提升。

德鲁克改善工作绩效的五个方法

德鲁克改善工作绩效的五个方法

德鲁克改善工作绩效的五个方法德鲁克在《卓有成效的管理者》中讲到,卓有成效者都有相同的五个习惯,而所谓卓有成效,就是拥有卓越的绩效。

人的绩效来自于人的行为,没有行为也就没有绩效,而人的行为又被人的习惯所左右。

想要改善自己的绩效,就要改变自己的行为,而要想让自己的行为具有持续性,就必须改变自己的习惯。

而习惯恰恰是可以改变的,只要你愿意。

1、学会掌握自己的时间老话说: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更白的一句话是:时间花在哪里,结果就在哪里。

如果我们无法掌握我们的时间,我们就无法把时间花费到可以产生绩效的事情上去,自然焦头烂额的忙碌一阵子后,除了收获一肚子委屈,再无它获。

但想要掌握自己的时间,一开始并不那么容易,需要遵循一些方法:首先要在一个周期内(半个月或一个月等),坚持每天记录自己的时间;其次根据时间记录,诊断哪些时间花费是必要的,哪些是不必要的,把不必要的时间花费项消除掉;再次把必要的时间花费项整理出来,根据轻重缓急,以及对时间量上的要求统一计划安排。

掌握自己的时间是一种好习惯,好习惯都是通过不断的训练才能养成。

不断的训练是关键,同样适用后面几个习惯。

2、常常关注自己的贡献一般来说,一个有责任心、愿意奉献的人要比一个缺乏责任心、自私的人更容易获得优秀的工作绩效。

但这里所说的“常常关注自己的贡献”并不是简单的指要有责任心、愿意奉献,因为即使一个人有责任心、愿意奉献,也未必就一定能获得高绩效,因为你的绩效不是由你自己来评定的,而是主要由你之外的其他人来评定的。

我们常常说的“好心办坏事”就是有责任心、愿意奉献的人没有得到好的绩效的例子。

还有一句俗语说:做事不由东,累死也无功。

因此,常常关注自己的贡献,首先第一点,要了解组织、企业、团队的目标、计划是什么,然后问自己为实现这个目标和计划能够做出什么贡献,而这种贡献最好不要仅仅局限在自己的岗位职责之内。

明确了自己能做出什么贡献,再有责任心地、愿意奉献地去实现这些贡献,而你实现了这些贡献,在一个公平、公正的环境里,你自然也可以得到好绩效。

绩效管理名言

绩效管理名言

绩效管理名言绩效管理是组织管理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它关乎着组织的竞争力、员工的表现和整体业绩的提升。

以下是一些关于绩效管理的名言,希望能给您带来灵感。

1. “绩效管理是组织向成功迈进的关键,因为只有通过对员工表现的认可和激励,才能激发他们的潜能和创造力。

”——彼得·德鲁克2. “绩效管理并非只是为了评定员工的表现,更重要的是为了激励员工达到更高的水平。

”——肯尼斯·布兰查德3. “卓越并不是一种行为,而是一种习惯。

我们应该关注的不仅是员工的行为,更应该着眼于他们的习惯与态度。

”——亚里士多德4. “在绩效管理中,应建立一个公正、透明的评价体系,让员工知道他们的表现将会如何被评定,并且有机会提升自己的表现。

”——理查德·布拉尼根5. “绩效管理并非只是管理者的事,每一个员工都应该参与共同促进组织的发展。

”——陈国四6. “绩效管理是一个协作的过程,需要管理者与员工共同努力,相互理解、支持和反馈。

”——凯文·卡尔森7. “绩效管理的目的是让员工在工作中感到满足和认同,从而激励他们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和表现。

”——戴维·麦克拉克兰8. “在绩效管理中,应该强调员工的成长与发展,而不只是他们的短期绩效指标。

”——拉里·保罗9. “绩效管理要注重员工的激励和激励机制的建立,让员工有动力去追求更高的目标和表现。

”——约翰·杜尔10. “绩效管理需要以数据为基础,通过科学方法和分析来评估员工的表现,而不是主观评价和偏好。

”——弗雷德里克·泰勒11. “绩效管理需要提倡员工的自我管理和自我激励,让他们能够主动地寻找提升的机会和方法。

”——乔治·布鲁默12. “绩效管理应该是一个不断改进和完善的过程,需要持续关注员工的反馈和建议,以及市场竞争的变化。

”——李开复13. “绩效管理是组织发展的基石,是组织精神和员工团队精神的凝聚点。

德鲁克的22个管理思想精髓

德鲁克的22个管理思想精髓

德鲁克的22个管理思想精髓德鲁克(Peter Drucker)是20世纪最具影响力的管理思想家之一,他的作品被广泛认可并应用于各个领域的管理实践中。

以下是德鲁克的22个管理思想精髓。

1. 管理的目标是产生可观的成果。

德鲁克强调管理应该以实际的结果为导向,而非纸上谈兵。

2. 管理者的责任是取得组织内的成果。

管理者不仅仅是指挥员,还应该成为组织的执行者。

3. 成功的管理取决于管理者对于自己工作和组织的了解程度。

管理者需要了解自身的优势和劣势,同时也要了解组织的优势和劣势。

4. 管理的关键是有效地利用资源。

管理者应该善于管理有限的资源,包括时间、人力、资金等。

5. 组织应该注重员工的发展与激励。

德鲁克认为员工是组织最重要的资产,管理者应该关注员工的发展,并给予适当的激励。

6. 管理者应该有长远的眼光。

德鲁克强调管理者应该从整体和长远的角度思考问题,而非被当前的紧急任务所束缚。

7. 有效的管理依赖于明确的目标。

管理者应该设定明确的目标,并将其传达给组织的成员。

8. 有效的沟通是管理的关键。

管理者应该善于沟通和表达,确保组织内部信息的流通和理解。

9. 管理者应该善于学习和适应变化。

德鲁克认为管理者需要不断学习和适应变化的环境,以保持管理的有效性。

10. 组织应该注重团队合作和协作。

德鲁克认为有效的组织需要建立良好的团队合作和协作氛围。

11. 管理者应该善于决策。

德鲁克认为决策是管理者最重要的任务之一,管理者需要做出明智、可行的决策。

12. 管理者应该关注客户需求。

德鲁克认为组织的成功取决于其对客户需求的了解和满足。

13. 管理者应该注重创新和改进。

德鲁克认为创新是组织成功的关键,管理者应该鼓励员工进行创新和改进。

14. 管理者应该注重质量和效率。

德鲁克认为组织应该不断追求质量的提升和效率的提高。

15. 管理者应该注重市场导向。

德鲁克认为组织应该将市场需求作为重要依据进行决策和运营。

16. 管理者应该注重商业伦理。

绩效管理的经典名言

绩效管理的经典名言

绩效管理的经典名言绩效管理是现代组织管理中的重要环节,它涉及到员工的工作表现、目标达成以及个人发展等方面。

在绩效管理的实践中,有许多经典的名言被广泛引用,这些名言不仅具有启发性,还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绩效管理的原则和方法。

一、"你不能管理你不能衡量的东西。

"这是彼得·德鲁克(Peter Drucker)的名言,强调了绩效管理中衡量的重要性。

在绩效管理中,衡量是评估员工工作表现的基础,只有通过明确的指标和标准,才能客观地评价员工的绩效水平。

因此,组织需要建立科学合理的绩效评估体系,确保衡量的准确性和公正性。

二、"绩效管理是一种持续的过程,而不是一次性的事件。

"这是杰克·韦尔奇(Jack Welch)的名言,强调了绩效管理的连续性。

绩效管理不仅仅是一年一度的绩效评估,而是一个持续的过程,包括设定目标、制定计划、跟踪进展、提供反馈等环节。

只有通过持续的绩效管理,才能够及时发现问题、调整方向,确保组织和员工的持续进步。

三、"绩效管理是一种双向的交流和合作过程。

"这是肯·布兰查德(Ken Blanchard)的名言,强调了绩效管理中员工参与的重要性。

绩效管理不应该是单向的指令和评价,而是一种双向的交流和合作过程。

员工应该参与目标设定、制定行动计划,并与领导进行定期的沟通和反馈。

只有通过员工的积极参与和合作,才能够实现绩效管理的最佳效果。

四、"绩效管理是一种激励和发展的机制。

"这是彼得·德鲁克(Peter Drucker)的名言,强调了绩效管理与激励和发展的关系。

绩效管理不仅仅是对员工的评价和奖惩,更重要的是通过激励和发展,激发员工的工作动力和潜力。

组织应该通过设定有挑战性的目标、提供发展机会和培训,激励员工不断提升自己的绩效水平。

五、"绩效管理是一种文化和价值观的体现。

德鲁克52课组织的三大绩效的感悟

德鲁克52课组织的三大绩效的感悟

德鲁克52课组织的三大绩效的感悟摘要:一、引言:了解德鲁克52课组织的三大绩效二、德鲁克三大绩效理论的内涵1.结果导向:产出与成果2.过程导向:效率与协同3.人员导向:激励与成长三、如何运用三大绩效提升组织效能1.设定明确的目标和期望值2.构建高效的执行流程3.激发员工潜能,促进个人与组织共同成长四、实例分析:知名企业运用三大绩效的成功案例五、总结:德鲁克52课组织三大绩效对现代管理的启示正文:一、引言:了解德鲁克52课组织的三大绩效被誉为“现代管理之父”的彼得·德鲁克,在其著作《管理的实践》中提出了组织的三大绩效理念。

他认为,组织绩效的提升是衡量管理成效的关键,而组织绩效可以从结果、过程和人员三个维度进行评估。

本文将围绕德鲁克的这一理论,探讨如何提升组织效能,为管理者提供实用的指导方法。

二、德鲁克三大绩效理论的内涵1.结果导向:产出与成果结果导向的绩效评估关注组织最终产出的质量和数量。

在这一维度上,管理者需要关注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市场份额、盈利能力等指标。

通过优化资源配置,确保组织目标的实现。

2.过程导向:效率与协同过程导向的绩效评估关注组织在实现目标过程中的管理效率和协同效应。

在这一维度上,管理者需要关注企业的运营流程、团队合作、沟通能力等指标。

通过改进流程,提高组织协同效应,降低成本,提升管理水平。

3.人员导向:激励与成长人员导向的绩效评估关注组织中员工的激励和成长。

在这一维度上,管理者需要关注员工的满意度、职业发展、创新能力等指标。

通过激发员工潜能,提升员工素质,实现组织与个人共同成长。

三、如何运用三大绩效提升组织效能1.设定明确的目标和期望值为了实现组织效能的提升,管理者首先要明确组织目标,并将目标分解为可量化的期望值。

这样,员工才能更清晰地了解自己的职责和任务,从而更好地为实现组织目标贡献力量。

2.构建高效的执行流程管理者需要关注组织内部流程的优化,确保各项任务的高效执行。

第23章 激励人们获取最佳绩效

第23章 激励人们获取最佳绩效

第23章激励人们获取最佳绩效摘自彼得.德鲁克《管理的实践》什么样的激励机制才能最充分地调动工人的积极性?在今天美国工业界的眼里,答案是不言而喻的:“让雇员满意。

”可是这几乎是一种毫无意义的空谈。

即使这一说法还有一点点实际意义,“让雇员满意”也还不足以成为真正的动力,无法满足企业的需要。

人可以因完成了任务而对工作感到满意;他也可以因为“马马虎虎过得去”而对工作表示满意。

他可能由于满腹牢骚而对工作表示不满;他也可能为了想把工作做得更好,想改进自己和小组里的工作,想做更多、更大的工作而感到不满。

这种不满情绪是雇员最最可贵的东西,是对工作的自豪感和责任心的一种最真实的表现。

不过,我们却很难区分哪种态度是完成任务后的满意,哪种态度是对工作得过且过式的满意。

同样,我们也没法区分哪种是因牢骚而不满,哪种是想把工作干得更好而不满。

我们缺乏一种客观的标准,以衡量对工作喜欢到什么程度才算真的满意。

假如有70%的雇员对“你认为在本公司工作是理想选择吗?”这样的问题的回答是“肯定的”,那么这算“高度的”满意还是“低度的”满意?这个问题到底是什么意思?管理人员能否用“是”或“不是”回答这个问题?对公司的具体政策所产生的效益,我们确有衡量的标准。

比如,“计划调度制度对你的工作有没有帮助?你是否常需要坐等装配件的到来?停车场地方够不够?”这些问题回答起来并不困难。

但是,对“满意”一词,我们很难抓住其确切的含意,也没法对其做出明确的定义。

在测定满意程度时,每人知道哪些因素将会对人的行为和工作绩效产生影响,到底会有多大的影响。

在激励人们更努力地做好工作这件事上,对周围同事感到满意是不是比对工作条件感到满意更为重要?或者两者同样重要?对这些问题我们还搞不清楚。

但是,只把满意与否作为工作动力是远远不够的。

那只是一种被动的服从。

极端不满的人可以辞职,如果他继续留在公司内,那他也会对管理机构越来越不满意。

但是,感到满意的人又会怎样呢?企业毕竟要求职工能自觉地为公司做事情,要求他们能参与到公司的事务中去。

读经典《管理的实践》--激励员工创造最佳绩效

读经典《管理的实践》--激励员工创造最佳绩效

读经典《管理的实践》--激励员工创造最佳绩效在深入走访门诊部和科室的时候,发现有些部门士气旺盛,团队战斗力很强,单位产出很高,有些团队则不然。

怎样更好的激励员工创造更高的绩效?带着这个问题,展开了著名管理大师德鲁克先生所写的《管理的实践》。

这里还真有答案。

(该书为1954年所写,是一本具有经典意义的管理学著作,这本书奠定了德鲁克在现代管理学学术史上奠基人的地位。

)第23章:激励员工创造最佳绩效。

绩效:业绩+效果,英文performence,也就是表现。

要怎样激励呢?员工需要什么样的动机才能达到最佳绩效?很多人给出的是“满意度”。

我也一度认为是“满意度”“没有满意的员工就不会有满意的服务,不会有满意的患者”德鲁克说:“我们需要采取的做法是以追求绩效的内在的自我动机,取代由外部施加的恐惧。

唯一有效的方法是加强员工的责任感,而非满意度”高压态势确实在短时间内会产生很好的效果,秦朝一统天下,但二世而亡,秦的统一是老秦人几百年如一日的不断成长和发展,到了嬴政时代达到登峰造极的地步。

严刑峻法能管住一时,管不住一世,最后秦朝二世而亡。

没有责任感,就没有内在动力,再如何高压,都会很难实现既定目标。

德鲁克说:管理当局没有权力,而只有责任。

CEO要承担责任,而不是享有权力。

责任是一个严厉的主人,对别人提出要求,自己要负起责任。

赋予的权力仅是为了完成其责任。

2002年6月20日,美国总统布什向92岁高龄的德鲁克授予“总统自由勋章”,就是要传达一个信息:责任是维系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根本原则,而德鲁克管理学的核心就是责任。

我们无法用金钱买到责任感。

德鲁克说可以有四种方法造就负责任的员工:一、慎重安排员工职务,二、设定高绩效标准,三、提供员工自我控制所需要的信息,四、提供员工参与的机会以培养管理者的愿景。

慎重安排员工职务:最能有效刺激员工改善工作绩效,带给他工作上的自豪感与成就感,莫过于分派他高要求的职务。

要让他们自我鞭策,唯一的办法就是提升他们的愿景,把焦点放在更高的目标上。

德鲁克的绩效观知识讲解

德鲁克的绩效观知识讲解

德鲁克的绩效观德鲁克的绩效观“绩效”这个词眼的同义词是“成果”。

在德鲁克的著作当中,有很多对于绩效和成果的强调。

他认为,“管理不在于知,而在于行。

不在于逻辑,而在于验证。

管理的惟一权威就是成果。

”他甚至在生命最后的时间里,把管理者定义为:取得成果的人。

对于聘请和提拔人,他认为只能凭绩效,而不是凭这个人的潜力等去做判断。

要从员工以往的成绩中来发掘长处,然后用他的长处来配置适当的职位。

当有人问德鲁克,他希望人们因为什么而记得他的时候,他的回答是,“那就是我使一些人做了正确的事。

”绩效在德鲁克学说中占有至关重要的地位。

与绩效相关的是,德鲁克的两项重要的创见也是两大基本管理工具——组织的事业理论和创新。

绩效的重要性不言自明。

但问题是,我们根据什么说我们有绩效?凭什么判断那是不是我们想要达到的结果?绩效和成果是由什么决定的?这要追溯到一家企业或者一个机构的使命。

德鲁克告诉我们,让我们从外部环境和机构本身的愿望、能力作分析出发,首先界定使命,再用使命来定义绩效和成果。

这个过程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战略规划。

由此所产生的就是一个组织或者一个机构的事业理论。

德鲁克有非常经典的三个问题来阐述事业理论:我们的业务是什么?我们的客户是谁?客户心目中的价值是什么?根据对这些问题的本质的思考和回答,接着是要制定集中经营的决策。

谁是我们既发自内心愿意而且特别擅长去服务和满足的客户,而对方还必须是最需要你的客户,如果这两点你能够结合起来,你就找到了和市场的契合点。

哪个市场是我们能付出少于别人或者相当于别人的努力,却能取得比别人更好成绩的地方,这个市场就是适合你的市场。

集中经营决策是你决定要在哪个战场上进行战斗的决策,它指示了你的资源应该投放的方向。

但最后,使命还是要通过计划来落实到具体的工作和想法当中,否则一切都只是妄想。

计划的重点就是要找出或者设计出少数为达到绩效目标至关重要的关键性活动,并且为他们分配足够的资源,包括机构和组织中最优秀的人才。

哪位名人发明的绩效考核制度

哪位名人发明的绩效考核制度

哪位名人发明的绩效考核制度绩效考核制度是一种用来评估员工在工作中表现和达成目标的方法。

虽然很难确定具体哪位名人发明了绩效考核制度,但有许多历史上的管理学家、企业家和社会学家对绩效考核制度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下面将介绍一些重要的人物和他们对绩效考核制度的贡献。

1. 彼得·德鲁克(Peter Drucker)彼得·德鲁克是20世纪最具影响力的管理学家之一、他在1950年代末和1960年代初提出了许多管理理论和概念,并为绩效考核制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他强调管理者应该关注员工的绩效和结果,通过设定明确的目标以及对员工进行定期反馈来提高绩效。

德鲁克的观点对后来的绩效考核制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 弗雷德里克·泰勒(Frederick Taylor)弗雷德里克·泰勒是科学管理运动的奠基人之一、他在20世纪初提出了许多关于劳动和生产效率的理论,并强调通过严格监控和评估工人的绩效来提高生产效率。

泰勒主张将工人的绩效考核量化,以科学的方法确定标准,通过奖励和惩罚机制来激励工人提高绩效。

虽然泰勒的方法受到了一些批评,但他对绩效考核制度的理论和实践的贡献不可忽视。

3. 亨利·福特(Henry Ford)亨利·福特是20世纪最杰出的工业家之一,也是福特汽车公司的创始人。

他在20世纪初引入了装配线生产方法,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

福特也开发了一套绩效考核制度,通过基于工作量和效率的考核来激励工人提高产量。

他还推行了“五美元一天”的工资制度,将工资与绩效挂钩,进一步激励员工提高生产效率。

4. W.爱德华·德明格(W. Edwards Deming)德明格是20世纪质量管理运动的倡导者之一、他提出了许多关于管理和质量改进的理论和方法,其中包括员工绩效考核制度的改进。

德明格认为,过度强调个人的绩效评估容易导致恶性竞争和团队合作的破裂,他主张强调整体系统的绩效评估和奖励机制,以激励团队的协作和创新。

人力资源管理 德鲁克 -回复

人力资源管理 德鲁克 -回复

人力资源管理德鲁克-回复人力资源管理是当代组织中至关重要的一个方面,它涉及到了人力资源的招聘、培训、薪酬、绩效管理等多个方面。

彼得·德鲁克(Peter Drucker)是管理学领域的权威人物之一,他对人力资源管理的研究和理论贡献巨大。

在本文中,我将以德鲁克为主题,逐步回答有关人力资源管理的问题。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德鲁克的背景和对人力资源管理的贡献。

彼得·德鲁克是20世纪最具影响力的管理学家之一,被誉为“现代管理之父”。

他的管理思想强调了组织与环境的关系、员工的激励和发展以及战略规划等。

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德鲁克提出了许多重要的观点和理论,如他对于员工参与决策的强调、工作设计的关注以及与管理者的合作等。

其次,我们来探讨德鲁克对于招聘与培训的观点。

根据德鲁克的理论,招聘是人力资源管理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他认为,组织应该追求招聘能力高、适应性强的员工,而不仅仅是关注其技能和经验。

此外,德鲁克还强调员工的培训和发展。

他认为,员工的发展可以提高组织的整体竞争力,因此,组织应该注重培训和持续学习的机会,以帮助员工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和专业知识。

然后,我们来讨论德鲁克对薪酬管理的观点。

在德鲁克看来,合理的薪酬体系可以激励员工的积极性和工作动力。

他认为,薪酬应该与员工的贡献和绩效相匹配,更重要的是要激励员工的创造力和创新能力。

此外,德鲁克还提到了薪酬的公平性和透明度问题,他主张薪酬制度应该公平合理,并对员工公开透明,以增加员工对组织的信任和忠诚。

最后,我们来探讨德鲁克对绩效管理的观点。

对于绩效管理,德鲁克认为组织应该设定明确的目标和衡量标准,并通过及时的反馈和奖励来增强员工的绩效表现。

他主张通过定期的绩效评估和交流,与员工共同制定发展计划,以帮助员工提高绩效。

此外,德鲁克还强调,绩效管理应该是一个持续的过程,而不是一次性的活动,需要与员工的发展和组织的目标相协调。

综上所述,彼得·德鲁克对人力资源管理提出了许多重要的观点和理论,包括招聘与培训、薪酬管理以及绩效管理等方面。

管理的本质

管理的本质

管理的本质引言:德鲁克的这句管理箴言“管理者要做的是激发和释放人本身固有的潜能,创造价值,为他人谋福祉,这就是管理的本质。

”被许多管理者熟知,但如何落到实处,践行这个管理理念,或许下面的文章会给一些很好的提议。

关于“如何激励员工创造巅峰绩效”这个话题,无论是书店畅销版排名还是微信转发量都位居前茅,可见这个话题被关注的程度和流行程度之高。

想要努力地对“激励”有所突破性思考,然而却发现一个很有趣的现象:德鲁克把“激励”和“沟通”作为管理者至关重要的任务讲解,可是管理书籍中谈到管理沟通,却很少谈激励,为什么德鲁克很少谈激励呢?德鲁克在管理的三大任务中提出:让工作富有成效,让员工具有成就感,给我们很多启发和思考。

有关《组织行为学》中,员工和组织与社会之间的关联,在思考系统管理时,生产力如何提升?工作中哪些因素会影响员工的生产力?有了一些新的体会和感悟。

帮助员工获得成就感就是最大的激励工作中的人性将会影响到工作的有效性。

当我们站在人、组织、社会不同层面分析,先从人的生理维度提出思考:作为人,在工作中,何时有效?何时无效?如果将人与机器对比,机器最大的优势是可以简单、重复的工作,而人最大的特点是重复单一工作会产生疲惫。

当人可以自己掌握节奏和速度时,不仅注意力延长,效率也有所提升。

再从人的心理维度提出思考:什么情况会使人痛苦?什么时候给人带来快乐?人在谈到工作给他带来的自豪感时,快乐而充满激情;反之,一个人失业,依靠失业保障生活,但却不幸福,为什么不幸福?尽管有收入,却得不到认同,没有被需要的感觉,渐渐地在痛苦中丧失激情。

人是在被需要、被欣赏、被认同的过程中体现自我价值,释放出内在的激情和快乐。

从社会维度而言,工作带来社会身份、地位,从而获得身份认同也是一个因素。

我们经常问:“您在哪里工作?”对方回答中,自豪的说出工作单位、工作职责,尽管收入不高,却非常有自豪感、成就感。

从社群维度探讨,人需要归属感,在工作中获得友谊,与同事一起探讨、交流、学习,一起工作的过程本身成为一种享受,很多人喜欢工作,其实是喜欢工作的过程。

关于德鲁克管理理论

关于德鲁克管理理论

2023年德鲁克管理理论德鲁克管理理论:激发组织活力的智慧德鲁克管理理论是管理学界中的经典之一,旨在激发组织的活力并提升绩效。

作为管理学的先驱者,彼得·德鲁克(Peter Drucker)通过对许多企业和组织的研究,总结出了一系列有关管理的原则和策略。

2023年,我们不妨回顾和思考一下德鲁克管理理论在当今企业中的应用和影响。

首先,德鲁克管理理论强调了重视人的价值和主观能动性。

德鲁克认为,人力资源是一个组织最重要的资本,而且每个人都有独特的潜力。

在组织中,激励员工发挥其潜能是至关重要的。

因此,企业应该以人为中心,通过制定适当的激励政策、培养人才和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来发展和激发员工的能动性。

其次,德鲁克管理理论倡导了目标管理的重要性。

他认为,只有确定明确的目标,企业才能在不断变化的环境中取得成功。

目标应该具备挑战性、可衡量性和切实可行性,并与组织的使命及价值观相一致。

通过明确目标,并将其分解为具体的行动计划,可以激发员工的工作动力,并实现组织整体的发展。

德鲁克管理理论中另一个重要的概念是有效性与效率的平衡。

他认为,为了取得持久的成功,企业应该同时注重有效性和效率。

而效果则是取决于如何将有限的资源加以有效利用。

然而,只追求效率而忽视效果是不可取的。

企业需要在提高效率的同时保持对核心业务和客户价值的关注,以确保实现长期竞争优势。

除此之外,德鲁克管理理论还强调了市场取向和创新的重要性。

企业应该紧密关注市场,满足客户需求,并不断推出创新产品和服务。

德鲁克认为,市场是决定企业成败的关键因素,只有找到并满足市场需求,企业才能够持续发展。

创新则是推动企业取得竞争优势的重要驱动力。

企业需要不断地创新,不断地寻找新的商机和增长点,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

另外,德鲁克管理理论还提出了组织结构和领导力方面的重要观点。

德鲁克认为,组织的结构应该具备灵活性和适应性,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外部环境。

同时,领导者应该具备卓越的领导能力和高度的责任心,能够激励团队成员的积极性,并推动组织朝着共同的目标前进。

【人与绩效】德鲁克

【人与绩效】德鲁克

【人与绩效】德鲁克一、德鲁克的1358管理的定义管理就是界定企业使命与愿景,并激励和组织人力资源去实现这个使命与愿景。

界定使命与愿景是企业家的任务,而激励与组织人力资源是领导力的范畴,二者的结合就是管理。

管理的三大任务1,实现组织的特定目的和使命2,使工作富有成效,员工具有成就感3,处理对社会的影响与承担社会责任管理者的五项工作1,设定目标2,组织3,激励与沟通4,评估绩效5,培养人才(包括自己)企业的八大目标1,营销2,创新3,人力资源4,财力资源5,实物资源6,生产力7,社会责任8,利润需求二、企业的目的企业的目的是:创造客户企业存在的终极目的是:改善人类的生活质量三、管理者管理者是大多数企业最昂贵的的资源,也是贬值最快、最需要不断补充的资源。

员工的工作态度,基本上反映了管理者的工作态度;员工的工作效率,在很大程度上是管理者的管理方法决定的要成为管理者,就意味着为企业绩效分担责任,不愿承担这一责任的人不是管理者。

管理者的第一责任是设定目标如果一个管理者没有设定目标的能力,就不可能成为合格的管理者。

对工作不施以高标准是靠不住的,它败坏管理者,也败坏下属。

管理绩效是对上的,而不是对下的。

这就意味着每位管理者的工作目标必须由自己的直接上级来确定。

这就要求所有的管理者为自己的下属部门设计目标、制定目标。

当然,高层管理必须保留批准或否决这些目标的权利。

虽然目标的制定,是管理者责任的一部分;但是事实上,它是管理者的第一责任。

每一位管理者都应当严格地为自己的结果和绩效负责。

对于一贯不能发挥绩效的人,尤其是管理者,高管有责任将他开除。

让这样的失败者留下,会妨碍其他人,这对当事人的下属、对整个组织,都极不公平。

更主要的是,将当事人勉强留任,对他本人也是毫无意义的残酷。

处在这种情况下的人,尤其是管理者,非常清楚自己的不足(不管他们是否愿意承认)。

四、企业的两大职能:营销和创新销售和营销是对立的,它们不是同义词,甚至并不互为补充。

德鲁克目标管理理论评述

德鲁克目标管理理论评述

德鲁克目标管理理论评述一、本文概述本文旨在对彼得·德鲁克的目标管理理论进行深入探讨和评述。

德鲁克,被誉为现代管理学的奠基人之一,他的目标管理理论自上世纪五十年代提出以来,一直对全球的企业管理实践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从目标管理的核心思想、实施步骤、优点与挑战等方面进行全面分析,以期为读者提供一个清晰、深入的理论解读,并探讨其在当代企业环境中的实际应用与前景。

在概述部分,我们将简要介绍德鲁克目标管理理论的基本框架和核心观点。

德鲁克强调,目标管理是参与管理的一种形式,它要求组织的上级和下级管理人员一起制定共同的目标,并在实施过程中定期检查、控制和评估。

通过这种方式,组织能够更有效地实现其整体目标,提高员工的积极性和责任感。

我们将进一步阐述这一理论的核心要素,如目标的设定、分解、实施与评估等,为后续的分析和讨论奠定基础。

二、德鲁克目标管理理论的核心内容德鲁克目标管理理论的核心内容在于通过明确的目标设定和管理,以达成组织的整体绩效提升。

德鲁克强调,有效的目标管理不仅要求目标的清晰度和具体性,更在于这些目标如何与组织的使命和愿景紧密相连。

他提出,目标应当是可衡量的,且应当设定在既有挑战性又可实现的范围之内,以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在德鲁克的理论中,目标管理的过程包括目标的制定、分解、实施、评估和反馈五个阶段。

目标的制定需要高层领导的参与和员工的广泛参与,确保目标的可行性和可接受性。

目标的分解则是将整体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可操作的子目标,以便员工能够明确自己的工作内容和期望成果。

实施阶段要求员工按照目标计划进行工作,并在过程中进行自我控制和调整。

评估阶段则是对工作成果的检验,通过与目标的对比,找出差距并进行分析。

反馈阶段则是对评估结果的回应,包括对员工工作的认可、对未达标部分的改进建议等,以此作为下一轮目标设定的基础。

德鲁克目标管理理论的另一个重要观点是强调员工的自我管理和自我控制。

他认为,员工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应当拥有充分的自主权和决策权,以便更好地发挥个人的创造性和潜能。

人与绩效德鲁克读书心得

人与绩效德鲁克读书心得

人与绩效德鲁克读书心得1.引言1.1 概述概述:本文将探讨人与绩效之间的关系,并以管理学大师彼得·德鲁克(Peter Drucker)的著作为基础进行分析和讨论。

人与绩效之间的关系在组织和个人的发展中具有重要意义,它涉及到如何提高个人和团队的工作绩效,以实现个人和组织的共同目标。

德鲁克是管理学领域的重要人物,他对于组织和管理的研究为后人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智慧。

在他的著作中,德鲁克深入探讨了人与绩效之间的密切联系,提出了一系列理论和观点,对于我们理解和应用绩效管理具有重要价值。

本文将首先介绍人与绩效的关系,探讨绩效对于个人和组织发展的重要性。

随后,我们将介绍德鲁克的读书心得,分析他在研究和实践中对于人与绩效的认识和思考。

通过深入研究德鲁克的观点,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绩效管理的原则和方法。

在文章的结论部分,将总结人与绩效的重要性,并对德鲁克读书心得进行理解和评价。

通过对这一主题的全面讨论和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和应用绩效管理的原则和技巧,从而提高个人和组织的工作绩效,实现更好的发展和成功。

在接下来的章节中,我们将深入探讨人与绩效的关系,以及德鲁克的读书心得。

让我们一同展开这场关于人与绩效的思考之旅,探寻其中的智慧和启示。

1.2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可以包括以下内容:在本文中,将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来讨论人与绩效之间的关系以及德鲁克的读书心得。

下面将对每个部分的内容进行简要介绍。

引言部分将概述本文的主题,即人与绩效之间的关系,并介绍德鲁克的读书心得对于这一关系的启示。

同时,还将阐述本文的目的,即通过对人与绩效这一关系的分析,以及对德鲁克读书心得的理解,探讨如何提高绩效和培养人才。

正文部分将分为两个小节。

首先,将探讨人与绩效的关系。

这一部分将深入研究人力资源管理、组织行为学以及现代管理理论等相关内容,通过探讨人力资源对绩效的影响,揭示人与绩效之间的紧密联系。

其次,将系统介绍德鲁克的读书心得。

六种经典的激励理论,德鲁克:千万慎用物质激励(企业家必读)

六种经典的激励理论,德鲁克:千万慎用物质激励(企业家必读)

六种经典的激励理论,德鲁克:千万慎用物质激励(企业家必读)德鲁克认为,激励人才是领导者必备的能力。

必须学会如何激励别人,才能发挥领导作用。

有学者的研究表明,科学有效的激励能够让员工发挥 70% ~ 80% 的潜能,而在缺乏科学有效激励的情况下,人只能发挥出20% ~30% 的潜能。

能否激励人才,直接关系到领导管理者的工作成效。

人们常说,用力干能把事干完,用脑干能把事干好,用心干能把事干成。

美国心理学家威廉· 詹姆斯研究发现,人类精神最深切的渴求就是受到赞扬。

著名作家马克· 吐温讲,一句精彩的赞辞可以做 10 天的口粮。

人的潜力是巨大的,需要通过有效的激励手段进行挖掘,调动每个人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当前,经典的激励理论主要有 6 种,具体如下所示。

一、需要理论对人的需要进行分析,通过满足人的需要对人实施激励的理论主要有 3 种。

第一种,美国人本管理学家马斯洛把人的需要分为5 种,从低到高依次为生理的、安全的、社交的、尊重的和自我实现需要。

生理需要、安全需要是人的基本的低层次需要;社交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是高级的需要。

低层次的需要则主要是从外部使人得到满足,而高级需要是从内部使人得到满足。

人的需要的满足具有层次性,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只有当较低层次的需要得到满足后,才会产生高一个层次的需要。

只有尚未满足的需要才能影响人的行为,已满足的需要不能起到激励作用,在一定的时间和条件下,人的行为是由主导需要诀定的。

这启示管理者,要掌握员工的需要层次,满足员工不同层次的需要;要了解员工的需要差异,满足不同员工的需要;把握员工的主导需要,实施最大限度的激励。

第二种,美国心理学家麦克利兰把需要分为3 种,他认为,在生理需要的基础上,主要的需求是友谊需要、权力需要与成就需要这3 种,其中重要的是成就需要,所以他的理论又称为成就激励理论。

他认为,具有强烈的成就需要的员工有三大共同特征:喜欢能够发挥独立解决问题能力的工作环境,往往倾向于谨慎地确定有限的成就目标,希望得到他人的工作业绩的不断反馈。

激励员工创造最佳绩效 德鲁克

激励员工创造最佳绩效 德鲁克

激励员工创造最佳绩效德鲁克需要怎样的激励——“员工满意”还不行——企业需要责任心——负责任的员工——高标准绩效——能按目标来管理员工吗——管理的绩效——让员工了解情况——拥有管理者的愿景——参与的重要性——切萨皮克俄亥俄铁路公司的例子——工厂中的社区活动员工需要什么样的动机才能达到最佳绩效?今天美国工业界的答案往往是:“员工满意度”,但是这个概念可以说毫无意义。

就算它具有某种意义,“员工满意度”仍然不足以激励员工充分满足企业的需求。

一个人很满意他的工作,可能是因为他能从工作中获得真正的满足,也可能是因为这份工作足以让他养家糊口。

一个人不满意他的工作,可能是因为他无法从工作中获得满足,也可能是因为他想要有所长进,想要改善他和所属团队的表现,想要完成更大更好的任务。

而这种不满其实是公司能在员工身上找到的最宝贵的态度,是员工对于工作的荣誉感和责任感最真实的表达。

然而,我们无法分辨员工之所以感到满意是出于工作上的满足感,还是因为对工作漠不关心;也无法分辨员工不满意是因为工作上得不到满足,还是因为希望把工作做得更好。

究竟多高的满意度才能称之为满意,我们也没有固定的衡量标准。

如果问员工:“你认为这里是适合工作的好地方吗?”70%的员工回答:“是”,这究竟代表“高满意度”、“低满意度”,还是有其他意义?而这个问题又代表什么意义?每一位管理者都能以“是”或“否”来回答这个问题吗?我们能衡量公司的具体政策是否有效吗?如果问“你觉得在目前的时间规划下,你能够有效率地工作吗?还是常常需要等候零件?”这就是个有意义的问题。

“停车位够不够?”也是个有意义的问题。

但是“满意”却是无法衡量、没有意义的用语。

没有人知道我们试图从满不满意的角度来衡量的事情,有哪些对于我们的行为和绩效有任何影响,以及影响有多大。

从激励员工的角度来看,对同事的满意度会比对工作环境的满意度还重要吗?还是两者都重要?我们其实并不清楚。

但是更重要的是,满意并不是充分的工作动机,只能算消极默许。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激励员工创造最佳绩效德鲁克需要怎样的激励——“员工满意”还不行——企业需要责任心——负责任的员工——高标准绩效——能按目标来管理员工吗——管理的绩效——让员工了解情况——拥有管理者的愿景——参与的重要性——切萨皮克俄亥俄铁路公司的例子——工厂中的社区活动员工需要什么样的动机才能达到最佳绩效?今天美国工业界的答案往往是:“员工满意度”,但是这个概念可以说毫无意义。

就算它具有某种意义,“员工满意度”仍然不足以激励员工充分满足企业的需求。

一个人很满意他的工作,可能是因为他能从工作中获得真正的满足,也可能是因为这份工作足以让他养家糊口。

一个人不满意他的工作,可能是因为他无法从工作中获得满足,也可能是因为他想要有所长进,想要改善他和所属团队的表现,想要完成更大更好的任务。

而这种不满其实是公司能在员工身上找到的最宝贵的态度,是员工对于工作的荣誉感和责任感最真实的表达。

然而,我们无法分辨员工之所以感到满意是出于工作上的满足感,还是因为对工作漠不关心;也无法分辨员工不满意是因为工作上得不到满足,还是因为希望把工作做得更好。

究竟多高的满意度才能称之为满意,我们也没有固定的衡量标准。

如果问员工:“你认为这里是适合工作的好地方吗?”70%的员工回答:“是”,这究竟代表“高满意度”、“低满意度”,还是有其他意义?而这个问题又代表什么意义?每一位管理者都能以“是”或“否”来回答这个问题吗?我们能衡量公司的具体政策是否有效吗?如果问“你觉得在目前的时间规划下,你能够有效率地工作吗?还是常常需要等候零件?”这就是个有意义的问题。

“停车位够不够?”也是个有意义的问题。

但是“满意”却是无法衡量、没有意义的用语。

没有人知道我们试图从满不满意的角度来衡量的事情,有哪些对于我们的行为和绩效有任何影响,以及影响有多大。

从激励员工的角度来看,对同事的满意度会比对工作环境的满意度还重要吗?还是两者都重要?我们其实并不清楚。

但是更重要的是,满意并不是充分的工作动机,只能算消极默许。

对公司极度不满的员工可能选择辞职,或即使他留下来、很可能心怀怨恨,处处和公司及主管唱反调。

但是满意的员工又会怎么做呢?毕竟企业一定会要求员工心甘情愿地投入某项工作,必须展现绩效,而不是默许而已。

企业之所以关心满意度的问题,是因为领悟到在工业社会中,恐惧不再是员工的工作动机。

但是企业不直接面对恐惧不再是工作动机后所制造的问题,反而将焦点转移到员工满意度上。

我们需要采取的做法是以追求绩效的内在自我动机,取代由外部施加的恐惧。

惟一有效的方法是加强员工的责任感,而非满意度。

我们无法用金钱买到责任感。

金钱上的奖赏和诱因当然很重要,但大半只会带来反效果。

对奖金不满会变成负面的工作诱因,削弱员工对绩效的责任感。

证据显示,对奖金感到满意未必足以形成正面的工作动机。

只有当员工出于其他动机而愿意承担责任时,金钱上的奖赏才能发挥激励作用。

当我们研究因工作量而增加的奖金时,就可以清楚地看到这点。

当员工已经有意愿要追求更高绩效时,发奖金才能导致更高的产出,否则反而有破坏力。

人们究竟想不想承担责任的问题,过去已经讨论了几千年,今天产业界又把它拿出来讨论。

一方面,人际关系学派一直告诉我们,人们想承担责任,的确,他们必须负责任;但另一方面,管理者却又告诉我们,人们害怕负责任,简直避之惟恐不及。

两方面的证据都不太有说服力,但是所有的讨论也都文不对题。

员工想不想承担责任根本无关紧要,重要的是企业必须要求员工负起责任,企业需要看到绩效,既然企业不能再利用恐惧来鞭策员工,只有靠鼓励、诱导,甚至必要时要推动和促使员工负起责任来。

负责任的员工我们可以通过四种方式来造就负责任的员工,这四种方式包括:慎重安排员工职务、设定高绩效标准、提供员工自我控制所需的信息、提供员工参与的机会以培养管理者的愿景。

四种方式都非常必要。

有系统而慎重地持续安排员工到适当的职位上,从来都是激发员工干劲的先决条件。

最能有效刺激员工改善工作绩放、带给他工作上的自豪感与成就感的,莫过于分派他高要求的职务。

只求过关就好,往往消磨员工的干劲;通过努力不懈和发挥能力,专注于达到最高要求,总是能激发员工的干劲,这并不表示我们不应该鞭策员工工作,相应,我们应该让他们自我鞭策。

惟一的办法是提升他们的愿景,把焦点放在更高的目标上。

一般员工的产出标准通常必然都是最低标准,因此不可避免的,会误导员工。

企业甚至不应该公布这个最低标准(而且超过标准的人甚至还可以获得额外奖赏),以免员工会认为这个标准代表常态。

的确,这样做很可能反而对轻易就能“超越标准”的优秀员工产生负面效应。

他要么刻意压低产出,以免凸显同事能力不足;要么失去了对管理层敬意,因为他们居然如此无知,以至于定出这么荒谬的低标准。

每当管理层试图提高标准时,他会第一个站出来抱怨。

IBM决定取消通行标准,让员工决定自己的工作标准,是很正确的做法,而结果也证实了这点。

IBM的成功显示产业界应该更进一步为员工设定真正的工作目标,而不是设定产出标准。

我们或许应该从员工需要有什么贡献着手,而不是从员工实际上能做什么着手。

针对每一个职务,我们都应该有办法说明这个职务对于达成部门、工厂、公司的目标应该有什么贡献。

因为新技术带来的新工作,必须以目标来取代最低生产标准。

但是即使是今天组装厂中的机械性工作,如果我们在工作中加上一些技能和判断上的挑战,仍然可以设定有意义的目标。

要激励员工达成最高绩效,同样重要的是,管理者也必须针对决定员工表现能力的各种管理功能,设定高绩效标准。

为了激励工人获取最佳绩效,还有一件很重要的事情要做,那就是管理层必须对自己的工作绩效提出高标准。

因为较好的管理职能,是决定工人能否达到最佳绩效的关键。

最打击员工士气的事情莫过于,管理者像无头苍蝇般瞎忙时,却让员工闲在那儿无所事事——无论员工表面上多么庆幸可以领薪水不做事,在他们眼中,这充分显现了管理者的无能。

妥善拟订进度,让员工随时都有事可做,可不是一件小事;让设备保持在一流状态,勤于保养,或在机器有故障时,能立刻修好,也不是小事。

最能激励员工绩效的就是把内部管理事务处理得无懈可击,通过这些活动向员工展现管理者的才干和他对待工作的认真态度,也直接反映出管理者的能力和标准。

这个原则无论对销售人员或机器操作人员,对办公室职员或工程师都一样适用。

管理能力的第一个考验,就是管理者是否有能力让员工在干扰最小的情况下,发挥工作最大的效益。

最浪费成本的莫过于办公室主管一早上班后,让部属等着他看完所有的信件,并且加以分类,到了下午才拼命压迫下属赶工,以弥补上午损失的时间。

如果工厂领班只顾着自己在工具房找替换零件(他早在一个星期前就应该采购的零件),让其他工人站在一旁无事可做,他对削减产出的影响将甚于工会的呼吁。

而如果总工程师储存了一批“备用”人手,把他们放在虚设的职位上,也会严重打击士气。

这类规则不良的状况会降低员工对管理层的尊敬,让员工认为公司并不是真的在意他们的表现,因此也降低了他们为公司奉献的意愿。

当有人说,这好比“犯了谋杀罪以后,居然还能若无其事地走开”,已经够糟了,但是拿下面一句话来形容公司的状况,杀伤力更强:“就好像在军队里一样,先催促你快一点、快一点,然后又要你等半天。

”一位聪明的工厂主管有一次告诉我,他只想让领班做好几件事情:保持部门和机器一尘不染,总是在三天前就把该做的工作规划好,确保工厂拥有最新的设备,以及适时更换老旧的工具,除此之外,其他什么事都不必管。

他的继任者引进了一大堆人事管理的技巧和花招,花了很多时间和金钱来筛选领班、训练领班,向他们发表一堆人际关系的谈话。

然而,却从来无法追上前任所创下的生产记录。

让员工了解情况要根据目标来衡量绩效,需要有充足的信息。

问题不在于员工需要多少信息,而在于企业为了自身利益,必须让员工了解多少信息。

员工必须获得多少信息,才能承担起企业要求他的绩效?还有,应该什么时候获得这些信息?员工必须有能力控制、衡量和引导自己的表现,应该知道自己的表现如何,而不必等别人来告诉他。

有关工作程序和信息流通的规则既适用于管理者,也适用于一般员工。

但是企业也必须设法让员工为后果负责,他应该知道自己的工作和整体有何关联,他也应该知道他对于企业有何贡献,以及通过企业对社会有何贡献。

我明白要提供员工工作所需的信息并不容易,需要新的技术。

数字本身通常都有完整的记录,但是要快速把信息传递给员工,就需要借助新工具,如果缺乏信息,员工就没有足够的诱因和方法来提升绩效。

要提供员工关于企业,以及他对于企业有何贡献的信息,就更困难了。

传统数据对他而言,大半都毫无意义,尤其是如果信息还是以传统形式呈现,又加上一贯的时间延滞的话,就更加没有意义。

不过管理者仍然应该尽量提供信息——不是因为员工要求看到这些数据,而是因为这么做才符合公司最大利益。

即使尽了最大的努力,或许还是不可能把信息传递给大多数员工,但是当管理者努力把信息传达给每位员工时,他才有可能接触到在每个工厂、办公室或分店中影响公众意见和态度的人。

拥有管理者的愿景职务安排、绩效标准和信息是激发员工责任感的条件,但是它们本身并不会提供这个动机。

只有当员工拥有管理者的愿景时,也就是说,如果员工能站在管理者的角度来看待企业,认为自己的绩效将影响企业的兴衰存亡,那么他才会承担起达到最高绩效的责任。

今天,许多人经常谈到如何“赋予”员工对工作的自豪感、成就感、以及受重视的感觉,但是别人无法“给”你荣誉感、成就感和受重视感。

员工不会因为公司总裁在信中称呼他们“亲爱的同仁”而感到更受重视,总裁只是凸显了自己的愚蠢罢了,自豪感和成就感都必须源自于工作本身,无法衍生自工作以外的事物。

员工或许极为珍视公司为了感谢他25年来忠诚的服务而颁发的纪念章,但是只有当纪念章确实象征了他在工作上的实际成就时,员工才会感激公司的安排,否则就只会被看成虚情假意,反而容易招致不满。

当员工确实做了值得骄傲的事情时,他们才会感到骄傲,否则就是不诚实,反而有杀伤力。

只有当员工确实有所成就时,他们才会有成就感,也只有当他们承担了重要的任务时,他们才会觉得自己重要。

真正的自豪感、成就感和受重视感是奠基于积极、负责地参与有关自己工作和工厂社区管理的决策。

最近,切萨皮克俄亥俄铁路公司的员工提供了一个令人印象深刻的例子。

1953年11月14日出版的美国《商业周刊》报道了这个故事:本周一批切萨皮克俄亥俄铁路公司的员工走进董事会的豪华办公室中,展示他们的骄傲与喜悦:他们为重建亨廷顿工厂所构思的模型。

这个模型是由60位铁匠、电工、木匠、引擎技工和学徒出于对工作的热爱,经过六星期马不停蹄的努力(而且大半利用公余时间)完成的。

切萨皮克俄亥俄铁路公司高层估计,类似的规划可能要花30个月到3年的时间才能完成,由此可见这次集体努力的规模是多么庞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