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车身结构与设计

合集下载

汽车车身结构及安全设计

汽车车身结构及安全设计

汽车车身结构及安全设计一、引言在现代社会中,汽车已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交通工具。

保证汽车乘坐安全的关键在于其车身结构和设计。

本文将重点探讨汽车车身结构及安全设计的重要性和相关策略。

二、汽车车身结构汽车车身结构是指车辆的外部组成部分,它直接关系到车辆的安全性和整体性能。

一个合理且坚固的车身结构能够在碰撞和侧翻等事故中提供更好的保护。

1. 车身材料车身主要由钢材和铝合金构成。

钢材具有高强度和抗冲击性能,并且成本较低,因此广泛应用于车身结构中。

而铝合金则较轻,可以减轻整车重量,提升燃油效率。

同时,为了提高车辆的安全性能,一些高端汽车还采用了碳纤维等先进材料。

2. 车身类型常见的车身类型包括轿车、SUV、MPV等。

不同类型的车身在结构上有所不同,因此安全设计也会有所差异。

例如,SUV通常具有更高的承载能力和抗侧翻性能,而轿车则更注重碰撞保护。

三、安全设计策略针对汽车车身的安全设计,制造商采用了多种策略来最大限度地确保车辆乘坐安全。

1.碰撞安全设计为了降低碰撞力对车辆内部乘坐者的伤害,汽车采用了多层面、可吸能的结构设计。

这种设计能够减少撞击时产生的冲击力,保护车内人员的安全。

此外,车身还配备了气囊、安全带等保护装置,以进一步降低碰撞损伤。

2.侧翻保护设计侧翻是导致汽车事故的一种常见原因。

为了提高车辆的侧翻稳定性,制造商在车身结构设计上考虑了重心的布置以及底盘和悬挂系统的调整。

此外,也通过在车身侧面设置加固材料和增加车身刚性来增强车辆的侧翻抗性。

3.防撞装置为了在发生碰撞时最大限度地减少乘坐者的伤害,现代汽车配备了多种防撞装置。

如安全气囊、ABS防抱死系统、电子稳定控制系统等。

这些装置能够监测车辆状态并及时采取措施来保证车辆的稳定和乘坐者的安全。

四、未来汽车安全设计趋势未来,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消费者对安全性的需求不断提高,汽车安全设计也将继续发展和进化。

1.智能安全系统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智能安全系统将逐渐应用于汽车安全设计中。

《汽车车身结构与设计》个人总结

《汽车车身结构与设计》个人总结
第一章
一、汽车车身功能:
1、为乘员提供安全舒适的乘坐环境,满足:
1)乘坐舒适性,包括居住性、振动的舒适性及空气调节等。
2)密封性、隔热性、防振性和防噪声性。
3)操纵方便性。
4)视野性。
5)上下车方便性。
6)行驶安全性。
2、提供发动机及底盘等部件的装配。
3、汽车美观造型的体现。
二、车身的技术特点:
1、车身技术涉及当代科技领域的多门学科,而且各学科之间高度交叉和融合。
2.汽车表面及周围的流谱和局部流场的研究,分析作用在汽车上的气动力机理。
3.发动机和制动装置空气冷却问题的研究。
4.汽车内部自然通风和换气问题的研究。
二、流场:将流经物体的气流的属性如速度、压强、密度等表示为空间坐标和时间t的函数,、分别称为速度场、压强场、密度场,其总合称为流场。定常流场、非定常流场。
4.车身的外形和布置必须保证驾驶员和乘员有良好的视野。
5.车身材料必须是轻质的,以降低整车质量。
6.车身外形具有低的空气阻力,节省能源。
7.必须能在发生事故时对乘员提供保护。
8.车身材料必须来源丰富、成本低,所选择的材料必须能够实现高效率的制造和装配。
9.结构设计和选材必须保证车身在整个使用期间满足对冷、热和腐蚀的抵抗能力的要求。
七、客车蒙皮种类及特点:
应力蒙皮:蒙皮参与承载,可使骨架比较细,车身自重较轻。
预应力蒙皮:蒙皮不参与承载,只起到装饰作用,因为有应力,垂直于地板的刚度得以提高。
八、三化问题:
1.“系列化、通用化、标准化”:产品系列化、零部件通用化、零件设计的标准化。
2.平台化:指使用相同的底盘结构,生产不同的汽车产品。往往造型、功能、目标市场不一样,但是底盘和车身结构却是一样的,零部件也有很强的通用性。

汽车车身结构与设计

汽车车身结构与设计

第一章车身概论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汽车已成为极为重要的交通运输工具和现代社会的象征,汽车工业在带动其它各行业的发展中,已日益显示出其作为支柱产业的作用。

车身,作为汽车上的三大总成之一,已越来越引起人们的注意,并越来越处于主导地位。

(发动机、底盘、车身)据统计:客车、轿车、专用车——车身质量占整车整备质量的40~60%;货车——车身质量占整车整备质量的16~30%;各类车身的制造成本,则高于上述比例。

车身的定义:运送人、货物或各种生产、生活资料的具有特定形状的结构。

车身的特点:10、是使生产工艺、壳体力学、人体工程学、工业设计、材料学、运输学、心理学、经济学、销售学等众多各不相同的学科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工业产品,是技术与艺术相结合的产物;20、车身的发展取决于科学技术水平和物质技术条件;舒适性30、与人们的生活、生产密切相关货物完整性保护乘员安全40、汽车的更新换代,关键在车身;50、车身是汽车工业中一个最年轻而又发展迅速的分支;60、整车生产能力的发展取决于车身的生产能力,汽车的更新换代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车身;70、对销售和用户心理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80、技术密集型和劳动密集型相结合的产品:技术密集型——大量采用最尖端技术,机械化、自动化程度很高——自动加工、装配线、机械手、机器人等;劳动密集型——相当一部分仍需手工完成——车身钣金件的手工打磨、补焊、涂胶、内饰及附件装配等。

可以说,汽车工业发展到现在(支柱产业),其重中之重为车身。

车身代表了一个国家的汽车工业水平,要求高、投资大、技术难度大。

车身技术的开发历来为发达国家所重视。

我国车身技术的发展可以说是近二十年的事,水平十分落后,尚不完全具备设计开发能力,任务十分艰巨。

但近年来,通过技术引进,合资合作,特别是几大轿车基地的建设,已使我国的车身技术有了很大的发展。

§1-1 车身的演变轿子→轿式马车→汽车车身。

早在5000年前的古代,世界上就有轿子出现,成为奴隶主或有一定地位的人的乘坐工具;3000年前,随着动物的训化,牛车、马车开始出现。

汽 车 车身设计第四章 汽车车身的结构分析与设计

汽 车 车身设计第四章 汽车车身的结构分析与设计

2.整体承载式车身
图4-13 лEA3—677型整体承载式大客车车身及其底座结构
2.整体承载式车身
图4-14 轿车承载式车身上部 1—前围板 2—前轮挡泥板 3—前围内侧板 4—外围内侧板 5—前立柱 6—
门下边梁 7—中立柱 8—后翼子板 9—中立柱内板 10—后围下板 11—车门上框加强板 12—顶盖
(一)非承载式车身
图4-4 轿车车架 a) 周边式车架 b) X形车架 c)梯形车架
(一)非承载式车身
图4-5 丰田皇冠轿车的车架和车身结构 1—车身 2—车架
图4-6 货车驾驶室与车架结构
图4-7 车架的结构类型 a) 中型货车车架 b) 大型货车车架 c、d) 轻型货车车架
(二)半承载式车身
1.基础承载式车身
图4-11 承载式大客车车身类型 a) 基础承载式 b) 整体承载式
1.基础承载式车身
图4-12 瑞典Scania K112型大客车车身和车架 a) Scania K112型大客车车身 b) Scania K112型大客车车身底架
c) Scania K112型大客车车架 1—前段副车架 2—中段格框结构 3—后段副车架
2.整体承载式车身
图4-16 Volkswagen K70型轿车承载式车身
二、车身结构件的结构分析与设计
1)不能破坏造型设计,外露骨架要与外形曲线相吻合。 2)骨架的里板应考虑内护板的紧固。 3)用最佳的截面形状获得最大的截面系数。 4)要满足相邻部件的性能要求,如要适应门锁、铰链、限位器等 的安装和性能要求等。
框上横梁 19—顶盖纵梁 20—上边梁 21—侧窗上梁 22—顶盖横梁 23—侧围搁梁
一、车身承载类型的分析
(一)非承载式车身 (二)半承载式车身 (三)承载式车身 1.基础承载式车身 2.整体承载式车身

汽车车身结构与设计教材

汽车车身结构与设计教材

汽车车身结构与设计教材
以下是一些关于汽车车身结构与设计的教材推荐:
1. 《汽车结构设计与分析》(作者:陈幸远) - 这本教材涵盖
了汽车结构设计的各个方面,包括刚性车身、碰撞安全、声振特性等。

书中详细介绍了汽车结构设计的原理和方法,并提供了丰富的案例研究和实践指导。

2. 《汽车设计与工程学导论》(作者:J.分克勒) - 这本教材
是一本经典的汽车设计导论,内容涵盖了汽车设计的基本原则、创新与造型、概念设计、车体结构等。

书中结合了理论知识和实践案例,帮助读者理解和掌握汽车设计的基本概念和技术。

3. 《汽车工程导论》(作者:Max Finkelstein) - 这本教材涵
盖了汽车工程的各个方面,包括车身结构、底盘系统、车辆动力学等。

书中通过图示和实例详细介绍了汽车工程的基本原理和技术,对于初学者来说非常有用。

4. 《汽车设计与工程原理》(作者:唐云乐) - 这本教材系统
地介绍了汽车设计与工程的原理和方法。

书中包括了车身设计、车身结构应力分析、碰撞安全、底盘设计等内容,通过案例和实例让读者了解汽车设计与工程的实际应用。

以上这些教材都是比较推荐的汽车车身结构与设计的教材,读者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和学习。

同时,还可以参考相关的学术论文、期刊和行业报告,以深入了解汽车车身结构与设计的最新研究进展和实践应用。

汽车车身结构与设计车身概论PPT课件

汽车车身结构与设计车身概论PPT课件
通过采用声学包覆材料和设计,可以有效地吸收和阻隔车内外的噪音,提高乘员的静谧性 体验。
振动隔离
车身应具备有效的振动隔离能力,以减少发动机、传动系统等振动源对乘员的干扰。通过 优化车身结构和采用适当的减震材料,可以降低振动对乘员的影响。
05 未来汽车车身的发展趋势
轻量化设计
总结词
随着环保意识的提高和节能减排的需求,轻量化设计已成为未来汽车 车身的重要发展趋势。
详细描述
通过采用新型材料(如高强度钢、铝合金、碳纤维复合材料等)和优 化车身结构,降低车身重量,从而提高燃油经济性和减少排放。
优点
提高燃油经济性、减少排放、提升车辆性能。
挑战
技术难度大、成本较高、生产工艺要求高。
智能化设计
01 总结词
随着智能化技术的不断发展, 未来汽车车身将更加智能化, 提高驾驶安全性和舒适性。
热系统来确保正常运行。车身的进风口和散热格栅设计对散热性能有重
要影响。
汽车车身的碰撞安全性
吸能与缓冲
汽车在发生碰撞时,车身应具备一定的吸能与缓冲能力, 以减少对乘员的冲击。通过合理设计车身结构和采用高强 度材料,可以提高碰撞安全性。
乘员保护
在碰撞事故中,车身应能够有效地保护乘员免受伤害。这 包括设计合理的安全气囊、安全带等被动安全装置,以及 优化车身结构以减少对乘员的挤压和撞击。
轻量化
降低车身重量,提高燃油经济 性。
工艺性
便于制造、维修和降低制造成 本。
安全性
满足碰撞法规要求,保证乘员 安全。
耐久性
保证车身在使用寿命内具有良 好的结构和外观保持能力。
经济性
在满足性能要求的前提下,尽 可能降低成本。
03 汽车车身设计

车身结构课程设计

车身结构课程设计

车身结构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掌握车身结构的定义、分类及各部分功能,理解车身结构与车辆性能之间的关系。

2. 使学生了解车身设计的基本原则,掌握车身设计的基本流程和关键参数。

3. 帮助学生了解不同类型车身结构的优缺点,能够分析其在实际应用中的适应性。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车身结构的能力,能够对给定车型进行结构分析。

2. 培养学生运用车身设计原则和方法,设计简单的车身结构,提高创新实践能力。

3. 培养学生通过查阅资料、团队合作等方式,解决实际车身结构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激发学生对车身结构的兴趣,培养其探索精神,提高学习积极性。

2. 培养学生关注车身结构在环保、安全等方面的意义,增强社会责任感。

3. 引导学生认识到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培养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分析课程性质、学生特点和教学要求:本课程为汽车工程专业课程,旨在帮助学生掌握车身结构的基本知识,培养其实践能力。

学生处于大学二年级,已具备一定的基础知识,具有较强的求知欲和动手能力。

教学要求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

课程目标分解:1. 掌握车身结构基础知识,能进行车身结构分类及功能分析。

2. 学会运用车身设计原则,完成简单车身结构设计。

3. 能够分析不同类型车身结构的优缺点,并在实际应用中进行选择。

4.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提高沟通与协作能力。

5. 增强学生对车身结构在环保、安全等方面的认识,提高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1. 车身结构概述- 车身结构定义及分类- 各类车身结构的功能特点2. 车身结构与性能关系- 车身结构对车辆性能的影响- 车身结构设计原则3. 车身设计流程与方法- 车身设计基本流程- 车身设计关键参数- 车身设计常用方法4. 车身结构分析- 车身结构受力分析- 车身结构优化方法5. 车身结构实例分析- 常见车身结构案例分析- 各类车身结构优缺点对比6. 车身结构设计实践- 简单车身结构设计方法- 设计实践案例7. 车身结构新技术与发展趋势- 新材料在车身结构中的应用- 车身结构轻量化技术- 车身结构智能化发展趋势教学内容安排与进度:第1-2周:车身结构概述及功能特点第3-4周:车身结构与性能关系、设计原则第5-6周:车身设计流程与方法第7-8周:车身结构分析第9-10周:车身结构实例分析第11-12周:车身结构设计实践第13-14周:车身结构新技术与发展趋势教材章节关联:《汽车工程》第3章 车身结构设计《汽车车身结构与设计》第1-5章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通过系统的讲解,使学生掌握车身结构的基本概念、设计原则及方法。

6.汽车车身结构与设计-车身结构力学性能分析

6.汽车车身结构与设计-车身结构力学性能分析

木桶原理:如果要增加这 个串联弹簧系统的整体刚 度,最有效的办法就是正 佳系统中刚度最小弹簧的 刚度。
四、车身刚度“方盒”模型
有效剪切刚度
a b
G τ γ
τ F at
γ δ b
(Gt)EFF


F δ

b a


S
b a

S为测量的刚度关系
第五章 车身结构力学性能分析计算
2. 减小侧围结构对乘员舱的侵入速度,特别是与乘员接 触时车门的速度,减轻对乘员的撞击力。
3. 碰撞过程中车门不能自动打开,相反地,要保证碰撞 后可以不使用工具打开至少一侧车门。
一、车身结构耐撞性能要求
尾碰抗撞性的具体设计要求包括: 1. 减小乘员舱变形量。 2. 减小碰撞中车身的减速度,减轻乘员颈部的鞭梢性 伤害。 3. 在碰撞中维持燃油箱的存放空间,减小对燃油箱、油 路的挤压。
车顶压溃一般发生在汽车滚翻工况。具体设计要求包括:


Gt ab

面1


Gt ab


面2


Gt ab


面3


Gt ab


面4


Gt ab


面5


Gt ab


面6
可将车身的扭转刚度看作由六个面板的扭转刚度串联而成的。
1 2wh
2
ab
所有面

(Gt
)
第i面
K T (2wh)2
1

ab

汽车车身结构与设计(第二章)

汽车车身结构与设计(第二章)

集成逆向工程系统
逆向工程系统主要由3 部分(或3 个子系统) 组成:产品实物
几何形状的数字化及数据处理子系统、模型重建子系统和产 品或模具制造子系统。
车身逆向工程
车身CAD 中逆向工程技术的应用,主要是对车身零部件曲
面的造型与车身实体零件模型的逆向重构,用于结构分析和 零件制造等。车身逆向工程的一般步骤为:
1) 前期准备:对产品进行剖析,确定产品结构的主要特征、合理的建模 顺序和设计的整体思路。 2) 数据获取:应用三坐标测量机对车身、车身零件或模型进行测量。在 车身逆向工程中,多采用非接触式的光学三坐标测量机,测得被测件的 点云数据,并存储为标准的文件格式。 3) 数据处理:包括噪声点的剔除、点云数据的精简、点云数据的车身坐 标定位等。 4) 曲面模型重构:这个过程一般分为点云的分块、基础曲面的构建、过 渡曲面的构建、曲面质量分析、表面模型的完善等。 5) 实体结构设计。 6) 零件实物模型的制作。
传统的车身开发流程
概念草图和外形效果图
胶带图
1:5车身布置图
车身侧视图
车身前后视图
雕塑1:5油泥模型
雕塑1:5油泥模型
1:5油泥模型
1:5木模型
油泥模型工具
制作1:1模型
1:1卡车模型
绘制主图板
绘制主图板是最关键的一环。为了确保尺寸
精度和稳定性,往往以1:1 的比例绘制在刻有 坐标网格线的铝板上,利用铝板不变形的特 性来保证主图板尺寸的稳定性,而铝板则固 定于一木制平台上。 主图板上不需要标注尺寸,但需要能反映出 车身上的主要轮廓线(包括一系列的截面曲线) 、各零件的装配关系和结构截面,有时还要 进行可动件(如车门、发动机盖等) 运动轨迹 的校核。
二、现代车身产品开发流程

汽车车身结构与设计复习题

汽车车身结构与设计复习题

汽车车身结构与设计复习题1.车身设计的特点是什么?车身设计是新车型开发的要紧内容。

车身造型设计是车身设计的要害环节。

人机工程学在车身设计中占有极重要的位置。

车身外形应重点表达空气动力学特征。

轻量化、平安性和高刚性是车身结构设计的主题。

新材料、新工艺的应用不断促进车身设计的开展。

市场要素是车身设计中选型的前提。

车身设计必须遵守有关标准和法规的要求。

2.现代汽车车身开展趋势要紧是什么?车身设计及制造的数字化虚拟造型技术(CAS);计算机辅助设计(CAD);计算机辅助分析(CAE);计算机辅助制造(CAM):流体分析CFD,车身静态刚度、强度和疲惫寿命分析,整车及零部件的模态分析,汽车平安性及碰撞分析,NHV(NoiseVibrationHarshness)分析,塑性成型模拟技术,虚拟现实技术;人机工程模拟技术。

新型工程材料的应用及车身的轻量化。

更趋向于人性化和空间的有效利用。

利用空气动力学理论,使整体外形最正确化采纳连续流畅、圆滑多变的曲曲折折面采纳平滑化设计车身结构的变更:取消中柱,前后车门改为对开;车内地板低平化;四轮尽量地布置在四个角。

丰富多彩的电动汽车车内操纵机构的简练和自动化大客车向轻量化和曲曲折折面圆滑方向开展将货车驾驶室和货箱的造型统一3.简述常用车身材料的特点和用途。

1.钢板冷冲压钢板等。

汽车车身制造的要紧材料,占总质量的50%。

要紧用于外覆盖件和结构件,厚度为。

车门、顶盖、底板等复盖件用薄钢板均是冷轧板,大梁、横粱、保险杆等均是热轧钢。

2.轻量化迭层钢板与具有同样刚度的单层钢板相比,质量只有57%。

隔热防振性能良好,要紧用于发动机罩、行李箱盖、车身底板等部件。

3.铝合金〕、比强度高、耐锈蚀、热稳定性好、易成形、可回收再生等优点。

新型奥迪A2型轿车,由于采纳了全铝车身骨架和外板结构。

全新奥迪A8通过使用性能更好的大型铝铸件和液压成型部件4.镁合金一种具有较高强度和刚度,具有良好铸造性能和减振性能的轻质合金材料。

汽车车身结构与设计考试题目

汽车车身结构与设计考试题目

汽车车身结构与设计考试题目第一章1. 什么是车身结构件、车身覆盖件答:车身结构件:支撑覆盖件的全部车身结构零件的总称。

车身覆盖件:覆盖车身内部结构的表面板件。

2. 车身类型一般按什么分类,可分为哪几类?非承载式车身的车架一般可分为哪几类?答:车身类型一般按承载形式不同,可分为非承载式、半承载式和承载式。

非承载式车身的车架一般可分为:1)框式车架:边梁式车架和周边式车架2)脊梁式车架3)综合式车架3.边梁式、周边式、脊梁式、X 式车架的用途及特点?轿车车身特点分类有哪些?轿车车身造型分类有哪些?答:边梁式车架:特点:此式车架结构便于安装车身(包括驾驶室、车箱或其它专用车身乃至特种装备等)和布置其它总成,有利于满足改装变型和发展多品种的需要。

用途:被广泛采用在货车、大多数专用汽车和直接利用货车底盘改装的大客车以及早期生产的轿车上。

周边式车架:特点:最大的特点是前、后狭窄端系通过所谓的“缓冲臂”或“抗扭盒”与中部纵梁焊接相连,前缓冲臂位于前围板下部倾斜踏板前方,后缓冲臂位于后座下方。

由于它是一种曲柄式结构,容许缓冲臂具有一定程度的弹性变形,它可以吸收来自不平路面的冲击和降低车内的噪声。

此外,由于车架中部的宽度接近于车身地板的宽度,从而既提高了整车的横向稳定性,又减小了车架纵梁外侧装置件的悬伸长度。

用途:适应轿车车身地板从边梁式派生出来的。

脊梁式车架:特点:具有很大的抗扭刚度,结构上容许车轮有较大的跳动空间,便于装用独立悬架。

用途:被采用在某些高越野性汽车上。

X 式车架:特点:车架的前、后端均近似于边梁式车架,中部为一短脊管,前、后两端便于分别安装发动机和后驱动桥。

中部脊梁的宽度和高度较大,可以提高抗扭刚度。

用途:多采用于轿车上。

第二章1. 什么是车身主图板、车身主模型?制作主模型有哪些相关要求?答:车身主板图:车身主要轮廓和结构的图板车身主模型:根据主图板(片),车身零件图和样板制造的1:1 实体模型要求:1)按覆盖件分块2)主模型各块外表面均系车身覆盖盖件内表面2. 传统车身设计的设计特点是什么?国外产品现代设计方法一般可分为哪两个阶段来进行?答:传统车身设计的设计特点:1)图样采用坐标网络2)除图样之外,辅之以实物模型(实物模拟、模拟量传递)。

汽车车身设计

汽车车身设计
24
4
《汽车车身结构与设计》
《汽车车身结构与设计》
25 《汽车车身结构与设计》
26 《汽车车身结构与设计》
方向盘的安装角 度越平缓, 驾驶 员可能施加的力 越大, 方向盘安 装角度通常选在 便于活动的15~ 70 度间。
27
28
《汽车车身结构与设计》
4.2、脚的操纵范围
布置油门、离合器踏板的依据。
61
《汽车车身结构与设计》
2)座垫阻尼系数的测定 在已有载荷的座垫上施加一个突发力,或施加一个初始 位移后突然释放,用装在座垫上的加速度传感器测量座 垫的自然衰减振动曲线。
相对阻尼系数Ψ:
阻尼系数k:
62
《汽车车身结构与设计》
3)座椅的随机振动台架试验 在模拟被测座椅在车身地板处实际随机振动输入条件 下,测量座垫上的加速度均方根值。 4)座椅平顺性的实车道路试验 用来评价座椅与悬架的匹配关系。 被测试车辆在规定载荷和车速条件下,在平直、良好、 坡度小于1%的路面上匀速行驶。
《汽车车身结构与设计》
17
18
3
《汽车车身结构与设计》
4)风窗玻璃刮扫面积及部位的校核
《汽车车身结构与设计》
19
5)方向盘与仪表面板的校验
《汽车车身结构与设计》
刮净率要求
20
《汽车车身结构与设计》
21
《汽车车身结构与设计》
四、人体的操纵范围
人体的操纵范围是指人体在正常的驾驶姿势下四 肢所能控制(伸及)的区域,以及四肢动作动作时所 能产生的作用力大小。 4.1、手的操纵范围
《汽车车身结构与设计》 8
《汽车车身结构与设计》
测定步骤: 1)选用汽车或驾驶模拟器; 2)屏幕播放各种路况; 3)驾驶员按不同身材,以正常驾姿模拟驾车; 4)正面、侧面拍摄驾驶员的头部。

(完整版)汽车车身结构与设计期末考试试题

(完整版)汽车车身结构与设计期末考试试题

(完整版)汽车车身结构与设计期末考试试题一、名词解释1、车身:供驾驶员操作,以及容纳乘客和货物的场所.2、白车身:已装焊好但尚未喷漆的白皮车身。

3、概念设计:指从产品构思到确定产品设计指标(性能指标),总布置定型和造型的确定,并下达产品设计任务书为止这一阶段的设计工作 .4、H点:H点装置上躯干与大腿的铰接点。

5、硬点:对于整车性能、造型和车内布置具有重要意义的关键点。

6、硬点尺寸:连接硬点之间、控制车身外部轮廓和内部空间,以满足使用要求的空间尺寸。

7、眼椭圆:不同身材的乘员以正常姿势坐在车内时,其眼睛位置的统计分布图形;左右各一,分别代表左右眼的分布图形。

8、驾驶员手伸及界面:指驾驶员以正常姿势入座、身系安全带、右脚踩在加速踏板上、一手握住转向盘时另一手所能伸及的最大空间廓面.9、迎角:汽车前、后形心的连线与水平线的夹角。

10、主动安全性:汽车所具有的减少交通事故发生概率的能力。

11、被动安全性:汽车所具有的在交通事故发生时保护乘员免受伤害的能力。

12、静态密封:车身结构的各连接部分,设计要求对其间的间隙进行密封,而且在使用过程中这种密封关系是固定不动的。

13、动态密封:对车身上的门、窗、孔盖等活动部位之间的配合间隙进行密封,称为动态密封. 14、百分位:将抽取的样本实测尺寸值由小到大排列于数轴上,再将这一尺寸段均分成100份, 则将第n份点上的数值作为该百分位数。

二、简答1、简述车身结构的发展过程。

没有车身——马车上安装挡风玻璃—-木头框架+篷布——(封闭式的)框架(木头或钢)+木板——(封闭式的)框架(木头或钢)+薄钢板——全钢车身——安全车身。

(完整版)汽车车身结构与设计期末考试试题2、车身外形在马车之后,经过了那几种形状的演变?各有何特点?①厢型:马车外形的发展②甲虫型:体现空气动力学原理的流线型车身③船型:以人为本,考虑驾乘舒适性④鱼型:集流线型和船型优点于一身⑤楔型:快速、稳定、舒适。

3.汽车车身结构与设计-车身总体设计

3.汽车车身结构与设计-车身总体设计
第三章 车身总体设计
第一节 车身总体布置
一、车身总布置
车身总布置设计是对车身内外形、发动机舱、行 李舱、前后围、地板、车窗、内饰总成和部件 (仪表板、座椅和操纵机构等),以及备胎、燃 油箱和排气系统等,在满足整车布置和造型要求 下进行尺寸控制和布局的过程。
车身总布置图
车身坐标系
车身坐标系按QC/T 490-2013《汽车车身制图》中 的规定:
车身设计中一般采用5 %、50 %和95 %三种百分位的 人体尺寸,分别代表矮小身材、平均身材和高大身材的 人体尺寸。车身设计中,常把第95 %百分位的值作为 设计上限,把第5 %的值作为下限。这样的设计结果可 满足90 %的使用对象。
SAE J826 人体设计样板
早期的车身布置 使用的人体模型 是人体设计样板, 常用塑料板材等 按1:1、1:5、 1:10等常用制图 比例制成,用于 辅助制图、乘员 乘坐空间的布置 和测量、校核空 间尺寸等。
Euro NCAP根据包络线距离(Wrap Around Distance,WAD)把发动机盖进 行了碰撞区域的划分。所谓包络线距离,是指从地面开始计算,围绕汽车前端沿 发动机罩向后,所得的包络线的距离。
概念:驾驶人手伸及界面是指驾驶人以正常姿势入座、身系安全 带、右脚踩在加速踏板上以及一手握住转向盘时,另一手所能伸 及的最大空间界面。
通用布置因子:G 因子,反映乘坐环境布置的代数式:
HR 基准面:用于定位驾驶人手伸及界面的平面。它平行于汽车 坐标系YZ 平面,位于AHP 后方,到AHP 的距离为: d =786 -99G
每张表格对应着一定范围的G 因子值、确定的驾 驶人男女比例和安全带形式。
驾驶人手伸及界面数据表格
驾驶人手伸及界面在车内的定位

汽车车身结构与设计

汽车车身结构与设计
d)前置前驱动 e)后置后驱动
四、轮罩外型尺寸的确定和踏板的布置
为了绘制前轮表面,应先确定车轮跳动 到极限位置和最大转向角时所占有的空 间。
由于车轮转向时并不占用轮罩中部,为了充分利用空间,可以将其做成嵌入轮罩内的凹部,腾出来的 这一部分空间就可以用来布置离合器踏板或安放坐垫的最宽部分,这样就容许座椅降低或前移。
汽车车身结构与设计
3-1 轿车的总体布置设计
一、轿车车身总布置原则
1) 乘坐舒适性、操纵轻便性、温度调节性、视野性、安全性等方面的要求。 2)整车的经济性和行驶稳定性空气动力性要求。 3)对底盘各总成、发动机及电气设备的良好的接近方便性,维修保养方便性。 4)在满足性能要求的前提下,尽减轻车身质量,并具有良好的冲压焊接、装配及涂装工艺性。 5)按照汽车的级别、用途及法规选择各种车身附件,同时确定必装件与选装件。 6)尽量扩大车内空间,尤其是要尽量增大宽度方向的尺寸。 7) 确保良好的密封、通风换气、隔音、隔热及防振等性能。 8)必须满足国际、国内有关的各种法规和标准要求。 9)充分考虑车型的系列化、通用化。
前置前驱(FF)
采用了前置前驱驱动型式的整车具有如下缺点: 1.启动、加速或爬坡时,前轮负荷减少,导致牵引力下降; 2.前桥既是转向桥,又是驱动桥,结构及工艺复杂,制造成本高、维修保养困难。 3.前桥负荷较后轴重,并且前轮又是转向轮,故前轮工作条件恶劣,轮胎寿命短。
中置后驱(MR) 是大多数运动型轿车和方程式赛车所采用的型式。此外,某些大、中型客车也采用该型式
全轮驱动(nWD)
采用了全轮驱动驱动型式的整车的主要优点是良好的驾驶操控性和行驶性,缺点是比较废油,经济性 不好
二、动力总成的布置
动力总成包括发动机、离合器与变速器或发动机与液力变扭器。

汽车车身结构强度和刚度分析与设计

汽车车身结构强度和刚度分析与设计
第3章 汽车车身结构分析与设计
3.2 车身结构强度与刚度分析
Ø 车身刚度包括静刚度和动刚度,其中静刚度分为整体刚度和局部刚度,车身整 体刚度主要是指车身弯曲刚度和扭转刚度,主要取决于汽车部件的布置和车身 结构刚度设计。
Ø 汽车行驶时要受到弯曲、扭转载荷,因此车身具有足够的弯曲和扭转刚度是最 基本的要求。
3.2 车身结构强度与刚度分析
第3章 汽车车身结构分析与设计
《汽车车身结构与设计》
第3章 汽车车身结构分析与设计
3.2 车身结构强度与刚度分析
Ø 车身作为一个受力结构,设计时必须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以保证其疲劳 寿命,满足装配和使用要求,同时应有合理的动力学特性,以控制振动与 噪声,还应有足够的抗冲击强度,以保证碰撞时的乘员安全。
图为帕萨特B8车身结构,采用新材料实现了车身轻量化。
第3章 汽车车身结构分析与设计
3.2 车身结构强度与刚度分析
实际上,白车身强度的判别标准,需要根据各工况下应力值大小、各工 况发生的概率、零部件的材料性能、零部件的表面质量以及相似车型、相似 部位的试验结果等因素进行综合判断。 3. 车身疲劳强度分析
Ø 车身设计时首先确定车身的主要载荷形式,其次了解载荷传递方式,进而 选择合理的设计分析方法 。
第3章 汽车车身结构分析与设计
3.2 车身结构强度与刚度分析
Ø 实践证明,有限元方法对于复杂的车身结构设计是最佳方法。通过有限 元分析,得到白车身及其结构件在各种工况下的变形,可精确计算车身 的强度、刚度、 振动频率等力学性能指标。将有限元分析结果,反馈到 车身设计环节,修改不合理的参数,经多次优化,提高车身设计质量, 使产品在设计阶段就可满足使用要求。
3.2 车身结构强度与刚度分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车身概论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汽车已成为极为重要的交通运输工具和现代社会的象征,汽车工业在带动其它各行业的发展中,已日益显示出其作为支柱产业的作用。

车身,作为汽车上的三大总成之一,已越来越引起人们的注意,并越来越处于主导地位。

(发动机、底盘、车身)据统计:客车、轿车、专用车——车身质量占整车整备质量的40~60%;货车——车身质量占整车整备质量的16~30%;各类车身的制造成本,则高于上述比例。

车身的定义:运送人、货物或各种生产、生活资料的具有特定形状的结构。

车身的特点:10、是使生产工艺、壳体力学、人体工程学、工业设计、材料学、运输学、心理学、经济学、销售学等众多各不相同的学科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工业产品,是技术与艺术相结合的产物;20、车身的发展取决于科学技术水平和物质技术条件;舒适性30、与人们的生活、生产密切相关货物完整性保护乘员安全40、汽车的更新换代,关键在车身;50、车身是汽车工业中一个最年轻而又发展迅速的分支;60、整车生产能力的发展取决于车身的生产能力,汽车的更新换代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车身;70、对销售和用户心理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80、技术密集型和劳动密集型相结合的产品:技术密集型——大量采用最尖端技术,机械化、自动化程度很高——自动加工、装配线、机械手、机器人等;劳动密集型——相当一部分仍需手工完成——车身钣金件的手工打磨、补焊、涂胶、内饰及附件装配等。

可以说,汽车工业发展到现在(支柱产业),其重中之重为车身。

车身代表了一个国家的汽车工业水平,要求高、投资大、技术难度大。

车身技术的开发历来为发达国家所重视。

我国车身技术的发展可以说是近二十年的事,水平十分落后,尚不完全具备设计开发能力,任务十分艰巨。

但近年来,通过技术引进,合资合作,特别是几大轿车基地的建设,已使我国的车身技术有了很大的发展。

§1-1 车身的演变轿子→轿式马车→汽车车身。

早在5000年前的古代,世界上就有轿子出现,成为奴隶主或有一定地位的人的乘坐工具;3000年前,随着动物的训化,牛车、马车开始出现。

1886年,世界第一辆汽车诞生,当时仅在马车上装发动机,解决动力问题,设计师全力以赴解决动力、传动装置和操纵机构。

1908~1921年,开始提出车身的年代。

1908年,美国威尔工程师在福特T型车上首次采用了轻合金桁架式框架,配上了当时最现代化的门、窗等→现代车身开始出现。

1912年,福特对T型汽车的生产工艺进行了极大的改进,从此,汽车车身完全形成,并为人们所认可。

此时,车身的造价已超过底盘,如何改进车身制造的问题被提到了首位。

而大量生产的结果,造成了生产过剩,随之而来的必然是要求汽车美化的运动。

1928年,汽车车身迎来了一个新的转折:美国首先对车身制造的大量生产方式进行了规划和改革——运用大型冲压件组成带门洞的全金属车身。

钢板冲压车身所有构件——各部分组焊。

结果:①减少了零件和连接件数量;②减少了昂贵的手工工序;成本↓↓③降低了劳动量。

20年代末30年代初:接触点焊技术开始用于车身连接,从而改进了车身的连接方式→降低了劳动量,消除了以往薄板焊接变形现象。

——一直沿用至今。

50年代:出现了承载式车身与无车架结构相结合的汽车——车身的制造和用途发生了根本改变:既是底座,又是汽车的骨架和主要构件。

优点:刚度高,零件数目比非承载式少,工艺性好。

重量轻,各零件寿命得到平衡,经济性改善。

60年代:探索和采用新型的车身材料。

特点:①出现了生产批量不大的用玻璃纤维增强树脂制成的车身;②车身内部装饰广泛应用了人造材料;③外表覆盖层开始采用具有弹性和高度光泽的合成漆;④在客车和部分专用车车身中开始采用铝合金材料。

60年代末、70年代初,为解决车身问题开始采用如下技术:①应用电子计算机技术——结构分析、性能预测,技术文件管理,自动绘图;②开始实现计算机辅助设计(CAD);③经济适用的结构。

80年代以来:①重空气动力性,降低风阻;②乘坐舒适、人机协调;③具有风格和个性,满足不同层次的需要;④车身中大量采用轻金属和非金属材料,出现了全塑料车身——使整车重量↓↓→↑经济性,↑载重量。

⑤保护乘员安全——乘客室有足够刚性——保护撞车时安全;前后部有一定的挠性——吸能、缓冲。

⑥CAD、CAM、CA T在车身设计、制造与试验中得到大量采用。

——大大缩短了设计、制造和换型周期,降低了制造成本。

§1-2 我国客车车身发展概况1、20~40年代,直接将货车的货箱去掉,加装密封型的木质车箱。

2、50年代,借鉴国外客车结构,开始制造去掉货车驾驶室,将发动机罩在车厢内的客车。

3、60年代,利用国产CA10底盘,将车架加长,改动变速系统,组织开发了真正的国产客车。

如:JT660—长途客车,SK660—城市客车。

特点:①平头式;②全金属式非承载式车身结构;③整体水平接近国外50年代中期;④改装考虑了中国的道路及使用特点。

4、70年代,交通和城建系统组织开发了661系列客车。

特点:①基本结构与660系列相同;②外形更合理,动感更强;③加大了前风窗和侧窗;④进一步改进了底盘——前轴加强、悬架变软,改进制动。

5、80年代~90年代——客车工业大发展:①产量、品种大幅度增加,基本满足了我国公路客运需要1980全国大、中、轻、微型客车产量10000辆;1993全国产量39.04万辆;其中:大、中型客车2.31万辆;轻型客车19.77万辆。

②生产厂家增多1980全国客车生产厂家不足40家;1993全国有200余家客车生产厂。

③集中度加大——集团化趋势加快全国出现了几家大的客车集团公司,如:中通集团、亚星公司、宇通公司、中国客车工业公司等。

④技改资金投入加大,生产工艺、水平提高很快“六五”、“七五”、“八五”、“九五”期间,全行业资金投入超过200亿元,建成了具有90年代国际水平的客车生产线,促进了产品品种增加和质量的大幅度提高。

⑤国家集中资金组织开发了几种具有代表性的车型,推动了行业水平的提高如:“六五”期间组织开发的JT1118H客车;“七五”期间组织开发的JT6120客车;“九五”期间组织开发的JT6110W、JT6110客车;天津客车厂开发的:三峰牌轻型客车等。

⑥加快了技术引进和合资合作步伐,使我国客车工业水平接近国际先进水平,满足了我国公路客运事业的发展和高速客运的需求如:江苏亚星:德国奔驰客车技术;安徽淝河:德国凯斯鲍尔客车技术;西安飞机公司:瑞典Volvo客车技术等。

⑦国产客车车身结构出现了大的变化10、由单一非承载式→半承载式、全承载式(无车架);20、蒙皮装配由铆→点焊;30、结构由冲压式→型材骨架式;40、更加注重符合空气动力学的造型;50、将舒适安全放在首位;60、现代设计、试验方法开始在车身设计中全面采用;70、大量采用轻金属和非金属材料:如Volvo全铝车身。

80、更加注意和重视细部设计;90、车窗由铝型材推拉式→粘接全密封式;100、中、高档客车全部采用后置发动机布置型式。

进入21世纪,我国的客车工业又取得了很大的发展,大力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建立起了一批合作或合资的客车企业,形成以郑州宇通、苏州金龙、厦门金龙为龙头企业的中国客车业。

目前,我国客车的年产值达300亿元,年销量在10万辆以上,占世界客车产量的1/3。

2007年,中国出口客车26876辆,同比增量16081辆,增长149.09%,这个幅度是客车行业销量增长幅度的7倍;出口金额达到66.72亿元,同比增量36.76亿元,增长122.7% ,出口企业31家。

我国客车能够出口国外,说明我国客车的设计、制造、安全性能等已经跟国际接轨。

在车身设计制造技术成熟的同时,各客车企业开始注重产品的差异化,形成了不同设计理念,如宇通客车推崇的“耐用是金”、苏州金龙的“安全为本”等,这将更加促进我国客车产品的多元化,促进我国客车技术的不断发展。

2001200220032004200520062001~2006年我国客车出口数量具有现代造型特点的客车§1-3 车身对整车性能的影响车身对整车性能的影响主要有以下几方面:1、决定整车装载质量的大小——运输能力的高低客车、轿车——车室大小、座数多少;货车——驾驶室大小(单、双排座)货箱大小或容积。

2、决定整车的整备质量G o (自重)和造价据统计:小客车:车身约占G o 和造价的40~60%;大中型客车:车身约占G o 和造价的60~70%;厢式汽车:车身约占G o 和造价的40~50%。

↓车身重量→↑装载重,↑运输效益↘↓运输成本、售价→↑竞争能力。

3、影响整车的动力性和燃油经济性① G o 身↓→G 装↑→单位装载量油耗↓② G 装不变,G o 身↓→动力性↑③ G 装不变,G 0身↓→改善发动机工作状态。

4、车身形状与汽车的气动阻力密切相关由:F ω= 15.21a D AV C (N ),可知: ① 流线型系数G D 对F ω有绝对性的影响:迎风面积A 不变,C D ↓→F ω↓↓。

一般通过道路、风洞试验,计算机摸拟等,最大限度地↓C D 。

②F ω与V a 密切相关V a <50km/h F ω较小;V a >50km/h →F ω↑↑—汽车动力的绝大部分消耗于F ω→Qe 。

↑↑5、车身形状影响汽车高速行驶的稳定性① 车身形状决定汽车的侧向几何中心10、当重心点位于中性转向点之前:前轮侧偏角α1>后轮侧偏角α2→不足转向。

20、重心点位于中性转向点之后:α1<α2→过多转向特性。

30、重心点与中性转向点重合:α1=α2→中性转向特性。

②车身形状决定汽车迎风风压中心若设计使风压中心不在迎风面的对称线上,→影响直线行驶。

6、影响客车的乘卧舒适性、操纵舒适性①若车轮采用独立悬架→舒适性取决于车身;②车身总体设计的座椅及其布置车身隔热性能的好坏→乘卧舒适性通风及空气调节→操纵舒适性密封性的好坏、上下车是否方便③仪表、开关及操纵按钮布置是否便于操纵;④驾驶区布置是否合理;⑤视野是否良好→观光、采光等。

7、与行驶安全密切相关①车身应具有足够的强度、刚度、确保发生交通事故时尽可能减少乘员伤亡:撞车吸能装置;→翻车时保证乘员有最小生存空间→↑刚性;尽量不给乘员造成二次伤害→软化,无尖角。

②驾驶视野良好:不因视野不足(盲区过大)而造成交通事故→行车安全。

③驾驶操作舒适、方便:按人机工程要求设计驾驶区、座椅、仪表等→↓驾驶疲劳,↓交通事故。

8、与整车宜人性密切相关(除舒适性外)①影响人们是否乐于接受——外形、色彩、车内布置、内装饰等;②影响环境的美化。

9、影响整车的通过能力——裙边离地高、前后保险杠离地高等。

车身(特别是客车车身)对整车性能的影响是全面的。

随着换型的加快,对车身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车身设计的地位在汽车设计中越来越重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