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科学-贫血概述.PPT_PPT课件
合集下载
内科学-贫血概论PPT课件
![内科学-贫血概论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3999329ee2bd960591c6772d.png)
(1) 免疫性 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 药物免疫性溶血性贫血 新生儿同种免疫溶血病输血后 血型不合输血后溶血
(2) 机械性 人工心脏瓣膜术后溶血性贫血 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贫血 行军性血红蛋白尿
(3) 化学、物理或生物因素 (4) 单核巨噬细胞系统破坏增多 脾功能亢进
2020年10月2日
9
分类
病因及发病机制分类
贫血
第一课件网网站
2020年10月2日
1
造血干细胞 (hematopoietic stem cell)
HSC (造血干C) CD34 自我更新;多向分化增殖能力
Lymphoid stem cell CD34 CD38 HLADR
CFU-S (多能造血干C) CD34 CD33 CFU-GM,CFU-E/BFU-E, CFU-Eo, CFU-Mega
2020年10月2日
2
CUF-S (造血干C、红系祖C)
红细胞的生成
↓ proerythroblast (原始RBC)
↓ Basophil erythroblast( 早幼RBC)
↓ Polychromatophil erythroblast(中幼RBC)
↓ normoblast (晚幼RBC)
此阶段脱核进入血循环
男性:
H b<120g/L RBC<4.5×109/L HCT<0.42
女性:
H b<110g/L RBC<4.0×109/L HCT<0.37
2020年10月2日
4
影响血红蛋白浓度的因素:
➢ 性别 ➢ 年龄 ➢ 居住地区的纬度 ➢ 血容量的变化
2020年10月2日
5
分类
贫血课件ppt课件
![贫血课件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1cd5442c6fdb6f1aff00bed5b9f3f90f77c64d74.png)
1、摄入病量因不足: 孕母VitB12摄入量不足,新生儿贮存量少; 长期母乳,尤其素食的母乳; 年长儿极度偏食,仅吃素食。 叶酸缺乏:
2、吸收障碍: VitB12和叶酸均在肠道吸收,肝脏贮存,故慢性腹泻、肝脏疾
病等均影响吸收和利用。 3、需要量增加:甲亢、慢性感染、肿瘤 4、药物的影响 :广谱抗生素、 抗叶酸制剂
缺铁性贫血 ( Iron deficiency anemia,IDA)
概念:由于体内缺乏可用来合成血红蛋白的铁而引起的 红细胞生成障碍所致的贫血
铁的代谢: 1、铁的来源(动物内脏,黑色食物) 2、铁的吸收及调节 3、铁的运输 4、铁的分布与贮存 5、铁的丢失
铁的运输
与血浆转铁蛋白(β1球蛋白)结合→各组织 总铁结合力:能与血浆铁相结合β1球蛋白总量 血清铁或血浆铁:与转铁蛋白结合的铁,
骨髓造血功能衰竭性贫血的造血细胞质异常,T细胞 调控,B细胞调控的检查。
造血系统肿瘤性疾病和其它系统继发贫血的原发病检 查。
贫血的诊断
Hb测定——确诊 病因诊断应注意几点:
1、有无失血的病史,妊娠,生育 2、营养、饮食情况;物理、化学、药物 3、有无肝、肾、内分泌疾病及炎症、肿瘤 4、有无家族、遗传病史 5、有无贫血的临床症状与体征 6、有无实验室检查的证据
贫血
诊断与鉴别诊断
贫血(Anemia)
概念:
人体外周血红细胞容量减少,低于正常范围下限的一 种常见临床症状。由于红细胞容量测定复杂,临床上常 以血红蛋白浓度来代替。 正常低值:Hb(海平面地区):男: 120g/L
女: 110g/L 孕妇:100g/L
分类
一、按贫血进展速度分: 急性与慢性
二、按红细胞形态分:
贫血的细胞形态学分类
内科学贫血概论PPT课件
![内科学贫血概论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f0685e93a2161479171128d2.png)
Second Affiliated Hospital of Soochow Universit4y
造血干细胞HSC分化
淋系造血 干细胞
单
多能 定向多能造 干细胞 血干细胞
能 干 祖
骨 髓
细形
髓系造血
胞态
干细胞
HEMATOLOGY
T细胞 B细胞
淋巴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胞
红系
粒系 单核巨 噬系 巨核系
红细胞 中性粒细胞 单核细胞 血小板
Second Affiliated Hospital of Soochow Universi1t0y
血液学的治疗
➢去除病因; ➢一般治疗; ➢保持血液成分及其功能; ➢去除异常血液成分和抑制异常功能; ➢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
HEMATOLOGY
Second Affiliated Hospital of Soochow Universi1t1y
HEMATOLOGY
BM增生程度分类
BM增生分类
增生不良性贫血 增生性贫血
相关疾病
再生障碍性贫血(AA) 除AA外的贫血
Second Affiliated Hospital of Soochow Universi1t8y
HEMATOLOGY
发病机制病因分类
红细 胞生 成减 少
红细 胞破 坏过 多 失血 性贫 血
◦ 生活地区 ◦ 年龄、性别和生理状态 ◦ 疾病
Second Affiliated Hospital of Soochow Universi1t4y
HEMATOLOGY
贫血分类
➢进展速度:急性;慢性 ➢细胞计量学分类: ➢严重程度分类: ➢BM增生程度分类: ➢发病机制和病因分类
造血干细胞HSC分化
淋系造血 干细胞
单
多能 定向多能造 干细胞 血干细胞
能 干 祖
骨 髓
细形
髓系造血
胞态
干细胞
HEMATOLOGY
T细胞 B细胞
淋巴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胞
红系
粒系 单核巨 噬系 巨核系
红细胞 中性粒细胞 单核细胞 血小板
Second Affiliated Hospital of Soochow Universi1t0y
血液学的治疗
➢去除病因; ➢一般治疗; ➢保持血液成分及其功能; ➢去除异常血液成分和抑制异常功能; ➢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
HEMATOLOGY
Second Affiliated Hospital of Soochow Universi1t1y
HEMATOLOGY
BM增生程度分类
BM增生分类
增生不良性贫血 增生性贫血
相关疾病
再生障碍性贫血(AA) 除AA外的贫血
Second Affiliated Hospital of Soochow Universi1t8y
HEMATOLOGY
发病机制病因分类
红细 胞生 成减 少
红细 胞破 坏过 多 失血 性贫 血
◦ 生活地区 ◦ 年龄、性别和生理状态 ◦ 疾病
Second Affiliated Hospital of Soochow Universi1t4y
HEMATOLOGY
贫血分类
➢进展速度:急性;慢性 ➢细胞计量学分类: ➢严重程度分类: ➢BM增生程度分类: ➢发病机制和病因分类
贫血概述ppt课件
![贫血概述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f4c8295758eef8c75fbfc77da26925c52cc591a7.png)
球形RBC
泪滴红细胞
棘形红细胞
锯齿红细胞
形
圆
椭
靶 形
RBC
RBC
口 形
RBC
镰
刀
形
RBC
结构异常
嗜碱性点彩:见于铅中毒、MgA、HA、MDS、 白血病等。
Howell—Jolly小体:见于MgA、HA、MDS、 白血病、脾切术 后。
Cabot ring:主见于MgA、HA、MDS等。 海蒽次小体:见于G-6-PD酶缺乏等。
2、如果由于某种原因使这一平衡被打破并超过了
骨髓代偿能力时,即引起贫血
HA。
3、RBC丢失过多
急、慢性失血性贫血。
一、贫血的分类
形态学分类 病 贫血的分类和临床表现
血常规报告
(一)贫血的形态学分类
1. Wintrobe分类法
类型
根据MCV、MCH、MCHC分类:
此ppt下载后可自行编辑
贫血概述
贫血发生示意图
骨髓
外周血
RBC在入血前被 破坏、死亡
无效造血
胆红素
原卟啉
多能造血干细胞 红系祖细胞 原始红细胞 晚幼红细胞 成熟红细胞
120天后衰老死亡
血红素、蛋白质
排除体外
Fe
被机体重新利用
无效造血:又称为无效RBC生成或原位溶血。 RBC在骨髓内分化、成熟的过程中,由于某种原因使
大红细胞 球形红细胞
椭圆形红细胞 靶形红细胞
镰形红细胞 口形红细胞
泪滴形红细胞 伴有核红细胞 裂红细胞及碎片 棘形红细胞 嗜多色性红细胞 嗜碱性点彩红细胞 豪-周小体 卡波环 红细胞缗钱状排列
巨幼细胞贫血 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加症、自身免 疫性溶血性贫血 遗传性椭圆形红细胞增加症 珠蛋白合成障碍性贫血、HbC/S、 HbE病、不稳定血红蛋白病 镰形红细胞性贫血 遗传性口形红细胞增加症
贫血课件ppt
![贫血课件ppt](https://img.taocdn.com/s3/m/9b6e2d5d876fb84ae45c3b3567ec102de2bddf37.png)
合理安排饮食,保证营养均衡,多吃富含 铁、叶酸、维生素B12等营养素的食物,如 瘦肉、肝脏、豆类、绿叶蔬菜等。
心理护理
病情监测
关注患者的情绪变化,进行心理疏导,增 强患者信心,积极配合治疗。
定期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观察病情变化 ,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PART 04
贫血的饮食调理
增加铁摄入的食物
01
临床表现和诊断
临床表现
贫血的症状因个体差异而异,但通常包括乏力、头晕、心悸、气短、面色苍白 等。
诊断方法
贫血的诊断通常依赖于血常规检查,包括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浓度、平均红 细胞体积等指标。此外,骨髓穿刺、基因检测等方法也有助于明确诊断。
PART 02
贫血的症状及治疗
缺铁性贫血的症状及治疗
症状 皮肤黏膜苍白,易疲乏
儿童贫血的防治
01
儿童贫血的危害
儿童贫血可能影响生长发育,降 低免疫力,影响学习能力等。
03
定期体检
定期进行血常规检查,及时发现 并确诊贫血。
02
饮食调整
增加富含铁、叶酸、维生素B12等 营养物质的食物摄入,如瘦肉、
动物肝脏、鸡蛋、豆类等。
04
药物治疗
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铁剂、叶酸、 维生素B12等药物治疗。
孕妇贫血的防治
孕期贫血的危害
孕妇贫血可能影响胎儿的生长发育,增 加早产、低出生体重儿等风险。
饮食调整
增加富含铁、叶酸、维生素B12等营 养物质的食物摄入,如瘦肉、动物肝
脏、绿叶蔬菜、水果等。
诊断与筛查
对孕妇进行定期血常规检查,以及时 发现并确诊贫血。
药物治疗
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铁剂、叶酸、维生 素B12等药物治疗。
内科学课件:贫血概述
![内科学课件:贫血概述](https://img.taocdn.com/s3/m/ef062f35cc22bcd127ff0ca3.png)
红细胞生成的调节
神经调节 体液调节
红细胞生成素(肾脏合成) 内分泌:性激素、甲状腺素等 T细胞
2. 成熟红细胞的结构
⑴红细胞膜
由多种蛋白质和脂 质组成。 双层磷脂结构,镶 嵌多种膜蛋白,如 骨架蛋白、血型糖 蛋白等。
2. 成熟红细胞的结构(2)
⑵血红蛋白
血红蛋白:
珠蛋白(4肽链)+ 血红素(4个)
常见疾病
增生性贫血
IDA、MDS、溶贫等
增生不良性贫血 AA、纯红再障
4. 贫血的病因及发病机制分类
一、红细胞生成减少 1.造血干组细胞异常所致贫血 再生障碍性贫血 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 先天性血细胞生成异常性贫血(CDA) 造血系统恶性克隆性疾病:MDS、白血病 2.造血调节异常所致贫血 骨髓基质细胞受损所致贫血:骨髓坏死、MF 淋巴细胞功能亢进所致贫血 造血调节因子水平异常所致贫血:肾性贫血、甲减、慢性病性贫血 造血细胞凋亡亢进所致贫血:PNH、AA
80~100
32~35
常见疾病
巨幼细胞贫血、溶血 性贫血、MDS 等 AA,急性失血性贫 血、骨髓病性贫血
小细胞低色素性 贫血
<80
单纯小细胞性贫血 <80
<32 32~35
IDA、海洋性贫血、 铁幼粒细胞性贫血、 慢性病贫血
CDA、风湿、肝病
意义:红细胞形态分类法对贫血的病因诊断能提供一些线索,有一定的实 用价值。
贫血概述
内容
➢ 授课目的和要求 ➢ 红细胞相关基础知识 ➢ 贫血的定义 ➢ 贫血的分类 ➢ 临床表现 ➢ 诊断 ➢ 治疗
授课目的和要求
1.掌握贫血的基本概念、临床表现、诊断 标准。
2.熟悉贫血的分类、贫血的诊断步骤。 3.了解贫血的治疗原则。
内科学课件贫血概述 PPT课件
![内科学课件贫血概述 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04c999d0c8d376eeafaa312c.png)
ppt课件
蛋白质、脂类、 维生素(叶酸、 维生素B12)、微 量元素(铁铜锌)
10
造血干祖细胞异常所致贫血
干祖细胞 缺陷--骨 髓造血功 能衰竭
再障
单纯红细胞减少 (遗传、免疫、 药物、感染、恶 性疾病等)
遗传性、良性 红系无效造血 和形态异常
先天性红细 胞生成异常 性贫血
造血细胞质 的异常-高增 生、低分化
ppt课件
19
详细询问病史
• 现病史:贫血发生的时间、速度、程度、 并 发症、可能诱因、干预治疗的反应; • 既往史:提供贫血的原发病线索; • 家族史:发生贫血的遗传背景; • 营养史:原料缺乏; • 月经生育史:失血性贫血; • 危险因素暴露史:射线、毒物、药物、病原微 生物。
ppt课件
20
全面体格检查
ppt课件
38
细胞内出现异常结构
ppt课件
39
H-J小体是核的残留物,表现为在成熟或晚幼红细胞胞浆内
有一至数个染成深紫红色的小圆点,大小不一。多见于巨 幼细胞性贫血、溶血性贫血、脾切除后以及缺铁性贫血等 的骨髓及血片。
ppt课件
40
Cabot环在红细胞内染成紫红色的纤细的大环形或8字形物质,常出现于嗜多色性、 点彩和含H-J小体的红细胞内,其确切来源尚不清楚,有人认为是人工形成的变性 蛋白,也有人认为是残留的纺锤丝或融合的微管。一般很少见到,偶见于铅中毒或 恶性贫血患者血片中,但多数人认为无显著临床意义。
贫血概述
ppt课件
1
血液系统组成:
1.血液:血浆+血细胞(白细胞、红细胞、血小板) 2.造血器官:骨髓、脾、淋巴结、胸腺
ppt课件
2
贫血的定义
指多种原因引起的外周血中红细胞 容量(血红蛋白浓度)低于同性别、同 年龄、同地区正常值下限 我国海平面地区:男性Hb<120g/L 女性Hb<110g/L 孕妇Hb<100g/L
蛋白质、脂类、 维生素(叶酸、 维生素B12)、微 量元素(铁铜锌)
10
造血干祖细胞异常所致贫血
干祖细胞 缺陷--骨 髓造血功 能衰竭
再障
单纯红细胞减少 (遗传、免疫、 药物、感染、恶 性疾病等)
遗传性、良性 红系无效造血 和形态异常
先天性红细 胞生成异常 性贫血
造血细胞质 的异常-高增 生、低分化
ppt课件
19
详细询问病史
• 现病史:贫血发生的时间、速度、程度、 并 发症、可能诱因、干预治疗的反应; • 既往史:提供贫血的原发病线索; • 家族史:发生贫血的遗传背景; • 营养史:原料缺乏; • 月经生育史:失血性贫血; • 危险因素暴露史:射线、毒物、药物、病原微 生物。
ppt课件
20
全面体格检查
ppt课件
38
细胞内出现异常结构
ppt课件
39
H-J小体是核的残留物,表现为在成熟或晚幼红细胞胞浆内
有一至数个染成深紫红色的小圆点,大小不一。多见于巨 幼细胞性贫血、溶血性贫血、脾切除后以及缺铁性贫血等 的骨髓及血片。
ppt课件
40
Cabot环在红细胞内染成紫红色的纤细的大环形或8字形物质,常出现于嗜多色性、 点彩和含H-J小体的红细胞内,其确切来源尚不清楚,有人认为是人工形成的变性 蛋白,也有人认为是残留的纺锤丝或融合的微管。一般很少见到,偶见于铅中毒或 恶性贫血患者血片中,但多数人认为无显著临床意义。
贫血概述
ppt课件
1
血液系统组成:
1.血液:血浆+血细胞(白细胞、红细胞、血小板) 2.造血器官:骨髓、脾、淋巴结、胸腺
ppt课件
2
贫血的定义
指多种原因引起的外周血中红细胞 容量(血红蛋白浓度)低于同性别、同 年龄、同地区正常值下限 我国海平面地区:男性Hb<120g/L 女性Hb<110g/L 孕妇Hb<100g/L
贫血ppt课件
![贫血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5d5d8ba280c758f5f61fb7360b4c2e3f57272580.png)
输血注意事项
输血前应进行严格的配血 试验,确保血型匹配,避 免发生溶血反应等严重并 发症。
其他治疗手段
病因治疗
针对贫血的病因进行治疗 ,如手术切除肿瘤、控制 慢性炎症等。
支持治疗
如改善饮食结构、加强营 养摄入等,有助于改善贫 血症状。
心理治疗
对于因心理压力导致的贫 血症状,可采用心理治疗 进行干预。
巨幼细胞贫血
总结词
巨幼细胞贫血是由于叶酸或维生素B12缺乏引起的贫血,常 见于孕妇和老年人。
详细描述
巨幼细胞贫血患者可能会出现乏力、头晕、手足麻木等症状 ,严重时可能出现食欲不振、舌炎等。治疗巨幼细胞贫血需 要补充叶酸或维生素B12,同时调整饮食结构,增加营养摄 入。
再生障碍性贫血
总结词
再生障碍性贫血是一种骨髓造血功能衰竭性疾病,表现为全血细胞减少和骨髓造血功能 低下。
贫血的症状与体征
总结词
症状与体征
详细描述
贫血的症状和体征因贫血程度和病因不同而异,但常见的症状包括疲乏、无力、 头晕、心悸、气短等。体征上可能出现面色苍白、口唇发绀、肝脾肿大等表现。
贫血的病因与发病机制
总结词
病因与发病机制
详细描述
贫血的病因多种多样,包括红细胞生成减少、红细胞破坏过多和失血等。发病机制主要涉及造血原料不足、造血 功能障碍、免疫功能异常等因素。不同类型的贫血有其独特的发病机制,了解病因和发病机制有助于制定针对性 的治疗方案。
详细描述
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可能出现乏力、发热、出血等症状,严重时可能出现感染、心力衰 竭等。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需要进行免疫抑制治疗、造血干细胞移植等,同时注意预防
感染和出血。
05
贫血的预防与保健
内科学:贫血概述课件
![内科学:贫血概述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492f71af18e8b8f67c1cfad6195f312b3169ebbf.png)
诊 断标准
影响因素
生理因素:性别、年龄、海拔高度、妊娠 病理因素:
血液浓缩:脱水、失血 血液稀释:低蛋白血症、充血性心力衰竭等
分类
一、按贫血进展速度分: 急性与慢性
二、按红细胞形态分:
贫血的细胞形态学分类
类型
MCV(fl) MCHC(%)
常见疾病
大细胞性贫血 >100
巨幼贫,伴RC大量增多 32~35 溶贫,MDS等
3 先天性红细胞生成异常性贫血:( CDA)
4 造血系统恶性克隆性疾病:MDS及各类 造血系统肿瘤性疾病。
2、造血调节异常所致贫血
1 骨髓基质细胞受损所致贫血:骨髓坏死、 MF、骨髓转移癌等。
2 淋巴细胞功能亢进所致贫血:T细胞功能亢 进所致造血功能衰竭,如AA;B细胞功能亢 进可产生抗骨髓细胞自身抗体,破坏或抑制 造血细胞导致造血功能衰竭,如免疫相关性 全血细胞减少。
正细胞性贫血 80~100
32~35
AA、PRCA、溶贫、急性 失血性贫血等
小细胞低色素 性贫血
<80
IDA、铁粒贫(SA)海洋 <32 性贫血
三、按血红蛋白浓度分: 贫血严重度划分标准
Hb
<30g/L 30-59g/L 60-90g/L >90g/L
贫血严重程度 极重度 重度
中度 轻度
四、按骨髓红系增生情况分: 贫血的骨髓增生程度分类
贫血概述
定义
贫血(Anemia)指人体外周血红细胞容量 减少,低于正常范围下限的一种临床症状。 临床上常以Hb浓度来表示。
诊 断标准
诊断标准
我国:成男:Hb<120g/L 成女:Hb<110g/L 孕妇:Hb<100g/L
内科学8贫血概述.ppt
![内科学8贫血概述.ppt](https://img.taocdn.com/s3/m/30fcb700376baf1ffc4fad6c.png)
贫血的致病因素 消化性溃疡、胃癌、痔、慢性缺血。 女性:月经、妊娠、生育 婴幼儿:饮食喂养情况、有无偏食 农村患者:询问寄生虫感染史
问诊要点
贫血的遗传因素 贫血的治疗反应
实验室检查 贫血程度;细胞形态学分型 受累细胞系列;红系增生情况
血常规+Ret骨髓胞涂片: 骨髓检查 骨髓病理活检:
发病机制的检查:如铁代谢各项指标的检查,血清叶酸和 VitB12水平的测定等。
血液携氧 能力降低
头晕、耳鸣 注意力不集 中、意识障 碍等
夜尿增多 蛋白尿 月经失调
临床表现
神经系统:头痛、头晕、失眠多梦眼花、记忆力减退等 皮肤粘膜:苍白、粗糙、缺少光泽 呼吸系统:加深加快、气短、端坐呼吸 循环系统:心悸(心慌)、心律增快、心律失常、心脏增 大、功能不全 消化系统:腹胀、食欲减低、消化不良、便秘或腹泻、异 食癖、舌炎、舌乳头萎缩 内分泌:长期贫血影响多个腺体的功能 生殖系统:功能减退、月经不规律、增多或减少、不孕 血液系统:外周血红细胞与Hb质与量改变、肝、脾、淋巴 结肿大、骨髓变化
贫血机制
一、红细胞生成减少: (一)造血干细胞异常:AA、PRCA、PNH、白血病 (二)造血调节:
1、骨髓基质细胞受损:骨髓坏死、骨髓纤维化、转移 癌、感染等 2、淋巴细胞功能亢进:AA、免疫相关性全细胞减少症 3、调节因子水平异常: 尿毒症、甲低 4、细胞凋亡亢进:PNH、AA (三)造血原料:铁及利用障碍、叶酸、维生素B12缺 乏
Rouleaux formation
治疗
对症治疗:输血;止血;控制感染;支持治疗 针对发病机制的治疗:
补充造血原料:IDA、巨幼贫 免疫抑制剂:AIHA、SAA 雄激素:AA 脾切除:遗传球 EPO:肾性贫血、ACD 造血干细胞移植:SAA
问诊要点
贫血的遗传因素 贫血的治疗反应
实验室检查 贫血程度;细胞形态学分型 受累细胞系列;红系增生情况
血常规+Ret骨髓胞涂片: 骨髓检查 骨髓病理活检:
发病机制的检查:如铁代谢各项指标的检查,血清叶酸和 VitB12水平的测定等。
血液携氧 能力降低
头晕、耳鸣 注意力不集 中、意识障 碍等
夜尿增多 蛋白尿 月经失调
临床表现
神经系统:头痛、头晕、失眠多梦眼花、记忆力减退等 皮肤粘膜:苍白、粗糙、缺少光泽 呼吸系统:加深加快、气短、端坐呼吸 循环系统:心悸(心慌)、心律增快、心律失常、心脏增 大、功能不全 消化系统:腹胀、食欲减低、消化不良、便秘或腹泻、异 食癖、舌炎、舌乳头萎缩 内分泌:长期贫血影响多个腺体的功能 生殖系统:功能减退、月经不规律、增多或减少、不孕 血液系统:外周血红细胞与Hb质与量改变、肝、脾、淋巴 结肿大、骨髓变化
贫血机制
一、红细胞生成减少: (一)造血干细胞异常:AA、PRCA、PNH、白血病 (二)造血调节:
1、骨髓基质细胞受损:骨髓坏死、骨髓纤维化、转移 癌、感染等 2、淋巴细胞功能亢进:AA、免疫相关性全细胞减少症 3、调节因子水平异常: 尿毒症、甲低 4、细胞凋亡亢进:PNH、AA (三)造血原料:铁及利用障碍、叶酸、维生素B12缺 乏
Rouleaux formation
治疗
对症治疗:输血;止血;控制感染;支持治疗 针对发病机制的治疗:
补充造血原料:IDA、巨幼贫 免疫抑制剂:AIHA、SAA 雄激素:AA 脾切除:遗传球 EPO:肾性贫血、ACD 造血干细胞移植:SAA
贫血ppt课件
![贫血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62b82a27b94ae45c3b3567ec102de2bd9605dea9.png)
②外源性
来自食物,含铁量较高的食物有动物的 血、肝、海带、紫菜、黑木耳,其次为肉 类、豆类、绿叶蔬菜、谷类,乳类和乳制 品中铁的含量很低。
铁的吸收
吸收的主要部位
十二指肠和空肠上段
食物中的铁以三价铁为主,必须在酸性环境或还原
剂作用下还原成二价铁才能被吸收
胃酸 铁
使铁稳定于溶解状态并防止再氧化为三价
VitC 能将三价铁还原为二价铁
成年男性 <130g/L
成年女性 <120g/L
孕妇
<110g/L
我国标准 <120g/L <110g/L <100g/L
贫血的分类
两种分类方法 (一)根据红细胞形态特点分类 (二)根据贫血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分类
根据红细胞形态特点分类
正细胞性
MCV (fl) 80~94
大细胞性
小细胞 低色素性
病因
约半数以上找不到明确病因—原发性AA
(一)化学因素
氮芥、阿糖胞苷、甲氨喋呤、柔红霉素、阿霉素 等抗肿瘤药,氯霉素、磺胺、苯、有机砷、染发 剂、有机溶剂等。
(二)物理因素
X线、放射性核素、电离辐射
(三)生物因素
肝炎病毒、HIV、风疹病毒、EB病毒、流感病毒、 人类 微小病毒B19、严重感染
发病机理
②皮肤干燥、毛发脱落、无光泽、指甲扁平、反甲等。 ③神经精神系统:头痛、兴奋烦躁、易激动、异食癖等。
实验室检查
血象
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 MCV<80f1, MCH<27pg, MCHC<0.32
血涂片见红细胞大小不等,中心浅染区扩大。
骨髓象
骨髓增生活跃或明显活跃。
红系:红系增生、早幼红、中幼红↑,各期的幼
来自食物,含铁量较高的食物有动物的 血、肝、海带、紫菜、黑木耳,其次为肉 类、豆类、绿叶蔬菜、谷类,乳类和乳制 品中铁的含量很低。
铁的吸收
吸收的主要部位
十二指肠和空肠上段
食物中的铁以三价铁为主,必须在酸性环境或还原
剂作用下还原成二价铁才能被吸收
胃酸 铁
使铁稳定于溶解状态并防止再氧化为三价
VitC 能将三价铁还原为二价铁
成年男性 <130g/L
成年女性 <120g/L
孕妇
<110g/L
我国标准 <120g/L <110g/L <100g/L
贫血的分类
两种分类方法 (一)根据红细胞形态特点分类 (二)根据贫血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分类
根据红细胞形态特点分类
正细胞性
MCV (fl) 80~94
大细胞性
小细胞 低色素性
病因
约半数以上找不到明确病因—原发性AA
(一)化学因素
氮芥、阿糖胞苷、甲氨喋呤、柔红霉素、阿霉素 等抗肿瘤药,氯霉素、磺胺、苯、有机砷、染发 剂、有机溶剂等。
(二)物理因素
X线、放射性核素、电离辐射
(三)生物因素
肝炎病毒、HIV、风疹病毒、EB病毒、流感病毒、 人类 微小病毒B19、严重感染
发病机理
②皮肤干燥、毛发脱落、无光泽、指甲扁平、反甲等。 ③神经精神系统:头痛、兴奋烦躁、易激动、异食癖等。
实验室检查
血象
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 MCV<80f1, MCH<27pg, MCHC<0.32
血涂片见红细胞大小不等,中心浅染区扩大。
骨髓象
骨髓增生活跃或明显活跃。
红系:红系增生、早幼红、中幼红↑,各期的幼
贫血概述 内科学ppt课件
![贫血概述 内科学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8322efe3d5bbfd0a78567301.png)
缺乏
血红蛋白异常:血红蛋白病、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 卟啉代谢异常:遗传性红细胞生成性卟啉病、红细胞生
成性原卟啉病
17
2、红细பைடு நூலகம்外因素 免疫性溶血性贫血:自身免疫性、新生儿免疫性、
血型不合输血、药物性
机械性溶血性贫血:人工心脏瓣膜、微血管病性、
行军性血红蛋白尿
其他:
化学、物理、生物因素、脾功能亢进
>100 80~100
类 型
大细胞性贫血 正常细胞性贫血
MCHC(%)
32~35 32~35
常见疾病
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
<80
<32
巨幼细胞性贫血 MDS 再生障碍性贫血、溶血性 贫血、急性失血性贫血 缺铁性贫血、铁粒幼细胞 贫血 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
13
红细胞形态
14
贫血的病因及发病机制分类
(一)红细胞生成减少性贫血 1、造血干祖细胞异常所致贫血. 再生障碍性贫血、纯红
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先天性红细胞生成异常性贫血、造血系统恶性克 隆性贫血.
2、造血微环境异常所致贫血. (1) 骨髓基质和基质细胞受损所致贫血 骨髓坏死、 骨髓纤维化、骨髓硬化症、大理石病、骨髓转移癌等,因损
伤骨髓基质和基质细胞,造血微环境发生异常导致影响血细 胞生成。
.
15
(2)造血调节因子水平异常所致贫血 肾功能不全、垂体或甲状腺功能低下、肝病等均可 因产生EPO不足而导致贫血。肿瘤或某些病毒感染则导致 造血负调控因子增加产生慢性病性贫血(Anemia of chronic disease ,ACD)
29
30
(三)失血性贫血 急性失血性贫血、慢性失血性贫血
血红蛋白异常:血红蛋白病、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 卟啉代谢异常:遗传性红细胞生成性卟啉病、红细胞生
成性原卟啉病
17
2、红细பைடு நூலகம்外因素 免疫性溶血性贫血:自身免疫性、新生儿免疫性、
血型不合输血、药物性
机械性溶血性贫血:人工心脏瓣膜、微血管病性、
行军性血红蛋白尿
其他:
化学、物理、生物因素、脾功能亢进
>100 80~100
类 型
大细胞性贫血 正常细胞性贫血
MCHC(%)
32~35 32~35
常见疾病
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
<80
<32
巨幼细胞性贫血 MDS 再生障碍性贫血、溶血性 贫血、急性失血性贫血 缺铁性贫血、铁粒幼细胞 贫血 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
13
红细胞形态
14
贫血的病因及发病机制分类
(一)红细胞生成减少性贫血 1、造血干祖细胞异常所致贫血. 再生障碍性贫血、纯红
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先天性红细胞生成异常性贫血、造血系统恶性克 隆性贫血.
2、造血微环境异常所致贫血. (1) 骨髓基质和基质细胞受损所致贫血 骨髓坏死、 骨髓纤维化、骨髓硬化症、大理石病、骨髓转移癌等,因损
伤骨髓基质和基质细胞,造血微环境发生异常导致影响血细 胞生成。
.
15
(2)造血调节因子水平异常所致贫血 肾功能不全、垂体或甲状腺功能低下、肝病等均可 因产生EPO不足而导致贫血。肿瘤或某些病毒感染则导致 造血负调控因子增加产生慢性病性贫血(Anemia of chronic disease ,ACD)
29
30
(三)失血性贫血 急性失血性贫血、慢性失血性贫血
贫血ppt课件
![贫血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008aae72366baf1ffc4ffe4733687e21af45ffc0.png)
血细胞形态学检查
观察红细胞大小、形态、 染色等特征,有助于鉴别 贫血类型。
骨髓检查
骨髓穿刺
抽取骨髓液,观察骨髓增生程度、红 系增生情况等,有助于判断贫血原因 。
骨髓活检
了解骨髓组织结构,观察造血细胞数 量、形态等,对贫血诊断和治疗具有 重要价值。
其他检查方法
尿液检查
观察尿液中血红蛋白含量 ,有助于判断贫血和鉴别 诊断。
促红细胞生成素(EPO)治疗
免疫抑制剂治疗
针对肾性贫血,给予EPO治疗,促进红细胞 生成。
针对免疫性贫血,给予免疫抑制剂治疗, 抑制免疫反应。
输血治疗
输血指征
对于重度贫血或贫血症状明显影 响患者日常生活者,应考虑输血
。
输血类型
根据贫血类型选择合适的输血类型 ,如浓缩红细胞、洗涤红细胞等。
输血风险
输血存在过敏反应、发热、溶血反 应等风险,应谨慎选择输血时机和 类型。
其他治疗方法
手术治疗
针对部分遗传性贫血患者,可考 虑手术治疗。
基因治疗
针对遗传性贫血患者,基因治疗 是一种新型的治疗方法。
支持治疗
对于重度贫血患者,应给予支持 治疗,如营养支持、对症治疗等
。
04
贫血的预防与护理
预防措施
保持健康饮食
摄入富含铁、叶酸、维生素B12等有益于血 液健康的食物。
避免长期接触有害物质
根据不同的贫血类型和病因,需要采 取不同的诊断和治疗方案。
展望
新兴的贫血治疗手段
介绍了新兴的贫血治疗手段,包括基因治疗、细胞治疗等。
贫血的预防与管理
强调了预防和管理贫血的重要性,包括改善生活习惯、加强健康管 理、及时发现并治疗潜在疾病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检查 骨髓检查 贫血的发病机制检 查
诊断
第一步、了解贫血的程度和类型 血常规 知道是否贫血、贫血程 度和贫血的类型。
第二步、查明贫血病因及原发病
病史 体格检查 实验室检查
病史
• 询问现病史 • 询既往史 • 询问家族史 • 询问月经生育史和营养史 • 询问个人史
体格检查
贫血对各系统的影响 贫血的伴随表现 肝大或脾大、出血、 浸润 、感染。
[按发病机制和病因]
RBC生成减少性贫血 RBC破坏过多性贫血 (溶血性贫血 HA) 失血性贫血
RBC生成减少性贫血
造血干祖细胞异常所致贫血 造血微环境异常所致贫血 造血原料不足或利用障碍所致贫血
造血干祖细胞异常所致贫血
再生障碍性贫血 (aplastic anemia AA)
纯RBC再生障碍性贫血 (pure red cell anemia PRCA)
体格检查:T 36.7℃ P 78次/分 R 20次/ 分 BP 100/70mmHg 。神清,皮肤黏膜苍白,浅 表淋巴结不大。
问题:
1、该患者的初步诊断应是什么?
2、为明确诊断应做哪些实验室检查?
3、如何给出治疗建议?
病例特点:
1、患者,女性,38岁,起病缓慢, 头晕、乏力、面色苍白、活动后心悸、 气促、食欲不振2个月。既往有月经过 多史7年。
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检查 骨髓检查 贫血的发病机制检 查
治疗
[治疗原则] 采取适当措施,消除病因 采取直接纠正或减轻贫血的治疗 措施
[对症治疗]
目的 减轻重度血细胞减少对患者 的致命影响。
方法 输红细胞、输全血或者PLT和 血浆 止血治疗 、抗感染治疗、支持 治疗、去铁治疗。
[对因治疗]
缺铁性贫血 补铁及治疗导致贫血原发病; 巨幼细胞贫血 补充叶酸和维生素B12 ; 溶血性贫血采用糖皮质激素和脾切除(遗 传性红细胞增多症疗效肯定);
[各系统各组织的乏氧症状]
神经系统
头痛、眩晕、萎靡、晕厥、失眠、 多梦、耳鸣、眼花、记忆力减退、注 意力不集中。
皮肤黏膜
症状 (1)苍白是贫血时皮肤、黏膜的主要表现。 (2)粗糙、缺少光泽甚至形成溃疡。
原因 (1)有效血容量重新分布 (2)红细胞和血红蛋白含量减少 (3)营养不良 (4)贫血原发病有关
先天性RBC生成异常性贫血 (congenital dyserythropoietic anemia CDA)
造血系统恶性克隆性疾病
造血微环境异常所致贫血 骨髓基质和基质细胞受损所致贫血 造血调节因子水平异常所致贫血
造血原料不足或利用障碍所致贫血
叶酸或维生素B12缺乏或利用障 碍所致贫血
缺铁和铁利用障碍所致贫血
2、体检见皮肤黏膜苍白。
上述临床表现提示患者可能有慢性 贫血,其原因可能与月经过多慢性失 血有关,应予血象、骨髓等检查明确 贫血的诊断,并行贫血原因的相关检 查。
病例:
实验室检查:
1、血常规:Hb 73g/L RBC 1.89×1012/L ; WBC 6.5×109/L;PLT 214×109/L ;MCV 63.7fl,MCH 23.6pg. MCHC 300g/L ; Rtc 0.015
血红素异常
RBC膜异常
RBC周围环境异常所致的HA
免疫性HA:AIHA、输血反应、新生儿溶血
血管性HA:TTP、DIC、败血症、人工 心瓣膜、血管炎、行军性血红蛋白尿
生物因素:蛇毒、疟疾、黑热病 理化因素:大面积烧伤、苯肼、亚硝酸盐 类中毒
失血性贫血 急性和慢性失血均可以贫血
临床表现
[影响贫血临床表现的因素] 贫血的病因 血液携氧能力下降的程度 血容量下降的速度 发生贫血的速度 各系统对贫血的代偿及耐受能力
泌尿系统
肾血管收缩和肾缺血—尿浓缩功 能减退—多尿(夜尿多)、尿比重低、 蛋白尿。
内分泌系统
内分泌腺体功能 减退,红细胞生成 素减少;
生殖系统
男性特征减弱(长期贫血会使睾丸 的生精细胞缺血、坏死,进而影响睾 酮的分泌)
女性月经过多(影响女性激素分泌, 还可因合并凝血因子及血小板量和质 的异常)
RBC破坏过多性贫血 溶血性贫血
(hemolytic anemia HA)
红细胞破坏过多超过骨髓的代偿 能力,引起的贫血即溶血性贫血。
RBC自身异常性HA
(内在因素) RBC周围环境异常所致的HA
(外在因素)
血红蛋白
血红素
原卟啉
铁
珠蛋白
RBC自身异常性HA
(内在因素)
遗传性RBC酶缺乏
遗传性珠蛋白生成障碍
主要内容
贫血的定义 发病机制 临床表现 实验室检查 诊断方法 治疗原则
定义
• 血红蛋白 • 红细胞比容
低于同性别、同年龄、 同地区正常值下限
• 红细胞计数
血液稀释、浓缩时易致误诊
贫血是一综合征,不是一种疾病
[ 诊断贫血标准 ]
成年男性—Hb﹤120g /L 成年女性—Hb﹤110g /L 孕 妇—Hb﹤100g /L
[注意事项]
年龄、性别、地区不同,Hb值不同 疾病对Hb正常值的影响 贫血是疾病发展中的一个症状,而不是 疾病的名称
分类
按贫血进展速度 按Hb浓度 按骨髓红系增生程度 按RBC形态 按病因和发病机制
[按骨髓红系增生程度]
增生性贫血 除再生障碍性贫血以外的贫血
增生不良性贫血 再生障碍性贫血
[按RBC形态]
呼吸系统
轻度:活动后呼吸加快加深; 重度:平静时即气短甚至端坐呼吸; 贫血的并发症和引起贫血的原发病影 响呼吸系统;
循环系统
轻度:活动后心悸,心率加快; 中、重度:任何状态都会有心悸和 心率加快; 长期贫血:贫血性心脏病(心率变 化,心律失常,心脏结构异常,心功 不全)
消化系统
腹部胀满、食欲减低、大便规律 和性状的改变。
复习题
一、选择题
A1型题
1.慢性肾功能不全所致贫血的发生机制是
A.骨髓造血干细胞异常
B.骨髓基质细胞受损
C.淋巴细胞功能亢进 常
D.造血生长因子水平异
E.造血细胞凋亡亢进
2.贫血患者心尖区收缩期吹风样杂音的产生机制不包括
A.循环血容量增多
B.血液黏滞度增加
C.心肌张力降低
D.血流速度原地区,成年男性Hb低于
g
/L,女性低于
g/L。
病例:
患者,女,38岁,因“头晕、乏力、面色苍 白2个月”入院。
患者近7年来月经过多,曾服用中药治疗效果 不明显。2个月前无明显诱因渐感头晕、乏力、面 色苍白,活动后心悸、气促,未曾就医,症状逐 渐加重。病程中睡眠差,食欲不振,无发热,二 便正常。家族中无特殊病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