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筹科技资源改革下陕西高校科技机制创新研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统筹科技资源改革下陕西高校科技机制创新研究
本文围绕陕西省科技资源统筹目前出现的问题,从高校传统理念、科研管理、激励机制、服务体系等方面对陕西高校科技资源情况进行分析研究,提出对策与建议。
标签:统筹科技陕西高校科技机制创新
1 概述
2009年6月,《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获批,《规划》明确提出,要建设以西安为中心的统筹科技资源改革示范基地。
“统筹科技资源,是国务院在批复的所有经济区发展规划中首次提出的概念。
陕西作为我国重要的科研、教育、国防科技工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基地,高等院校和科技人才资源优势明显。
所以,以西安为中心的统筹科技资源改革示范基地建设,是在国家层面被寄予的为建设创新型国家探索新路径的厚望,是国家赋予西安的重大课题,国务院规划能够明确提出建设以西安为中心的统筹科技资源改革示范基地,实际上也是对西安雄厚科技资源基础的一种肯定。
统筹科技资源,不光是政府的事情,也是高校科技人才的重大“利好”。
纵观世界名校发展的历史,都与产业界有密切的合作关系。
比如提到硅谷,就不能不提到著名的斯坦福大学,因为有人评价:“没有斯坦福大学就没有硅谷。
”也有人赞誉:“斯坦福大学是牵引硅谷前进的火车头。
”硅谷的发展离不开斯坦福大学,而硅谷的发展也让斯坦福大学成为世界名校。
著名的雅虎、思科、惠普、谷歌都是斯坦福的老师或学生创办的,谷歌的核心技术是在斯坦福大学研发的,斯坦福大学拥有技术所有权,谷歌每年要向斯坦福大学缴纳专利许可费用,斯坦福还拥有谷歌的股票;惠普公司给斯坦福的捐款就达到数亿美元,真正达到了企业、学校双赢的局面,斯坦福大学甚至被称为“最赚钱的大学”。
我觉得硅谷的崛起和斯坦福大学的提升,正是产学研相结合的典范。
因此,高校、科研院所通过统筹科技资源将自身的资源向市场转化,从而也将带动高校和科研院所自身的发展。
另外,科技人员不但要创新,更要创业、创富,在统筹科技资源中实现自我价值。
西安的众多院校及科研工作者也在积极地探索科技创新、科技转化的最佳路径,西安交通大学有很多学生毕业后就在西安高新区创业,取得了很好的业绩。
2 存在问题
根据陕西省第二次R&D资源清查结果,2009年全省有高等院校77个,其中开展R&D活动的高等院校45个,R&D人员1.85万人,R&D经费20.85亿元,R&D项目研究1.95万项,研究机构241个,机构R&D人员0.4万人,其中博士和硕士0.27万人,发表科技论文4.73万篇,出版著作0.12万种,申请专利3134件,其中发明专利2033件,获得专利授权1276件。
据省科技厅资料,2011年,全省共申请专利32227件,居全国(不含港、澳、台地区)第13位,其中发明专利13037件,居全国第8位,西部第1位;共获授权专利11662件,其中发明
专利3139件,居全国第10位。
截至2011年底,全省共有有效发明专利8197件,居全国第11位;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为2.2件,居全国第8位。
科技成果产出总量高,但转化率低、就地转化率更低。
如,2008年西安高校承担国家863计划148项,其中成果转让的仅有29项,不到项目总数的20%。
2009年西安高校共实现项目技术交易3.35亿元,而西安本地单位购买技术实现交易的仅为1.0亿元,占29.9%。
通过对这一现象分析,从高校的角度我们可以发现以下问题:
2.1 我省高校以学术研究型和教学型大学为主,普遍存在着“重学轻术”的传统思想,更加关注的是进行科研创新,以及培养拔尖创新的研究型人才,对于服务地方社会的认识仍不清楚。
人才资源利用上存在“一少,两多”。
即投入到地区经济发展的专项科研人才数量少;人才总量和从事单打独斗式的地下科技服务人才数量较多;这源于目前高校考评体系和管理机制存在的问题。
重人才培养、科学研究,轻服务经济。
2.2 在国家教育管理部门对高校排名、评估等指挥棒影响下,高校对科研人员的考核“重纵向、轻横向”,“重科研成果、轻成果转化”;高校对科技人员的职称晋升、成果评定注重向获得层级较高认证的权重分配、与地方政府合作的研究项目往往遇到轻视。
2.3 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对外开放共享程度低,绝大多数平台资源与地方产业结合不够紧密。
西安地区19个国家重点实验室,89.5%集中于部属院校。
在国家重点实验室评估体系中,“开放交流与运行管理”仅占20%权重。
由于缺乏相应的《实施细则》,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对设备共享的责任、费用收取、利益保障等没有具体规定,共享程度很低。
而作为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重点实验室针对地方产业发展而开展的研究不多。
2.4 高校服务地方的“对接”机制尚未形成,校地关系松散。
由于信息不对称、技术经纪活跃度不高、复合型人才缺乏以及工作经费少等方面原因,西安科技中介机构发育还不完善,成果转化服务体系尚未健全。
2.5 风险投资滞后,成果转化资金缺乏。
目前,西安从事科技企业投资的创业投资机构15家,注册资本金23亿元;截止2009年,仅有7家科技企业进入风险投资(4.25亿元)。
而大多数高校科技成果靠政府与学校的计划完成,当取得阶段性成果后,由于较高的中试费用和较大的风险而搁置。
3 对策建议
3.1 创立多元化的高校评价体系。
在上级部门对高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评价的基础上,探索高校服务地方经济发展考核机制。
兼顾高校特点,把高校对当地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的贡献作为考核内容,建立一套以对地方经济发展贡献率为主要内容的考核评价体系。
3.2 创新高校教师晋升激励机制。
通过政策引导,鼓励教师在完成好本职教学、科研任务的前提下,积极投身地方经济建设。
对高校从事技术开发和科技成
果转化的科研人员,在职称评定、科技奖励、人才计划选拔等方面保证适当的比例。
建议省政府出台政策,允许高校、科研院所以科技成果向企业作价入股,可按科技成果评估价金额的20%至30%折为股权鼓励给技术人才。
对拥有科技成果实现转化的科技人员,根据市场效益情况给予资金奖励,高校在评定职称时优先考虑,充分调动高校人才服务地方的积极性。
3.3 探索产学研联盟的教学科研模式。
积极与企业合作建立研发、工程技术中心,培养应用型人才,促进科研成果尽快转化。
政府也可通过政策激励和财政扛扞引导高校在企业建立研发中心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3.4 促进高校平台资源对外开放。
通过制定和完善科技平台对外开放交流的管理机制;制定科技平台对外开放共享的方案和管理考核办法;规范科研实验室及实验室人员的职责、权利、义务;修订和完善有关实验室管理规章制度;建立“实验资源共享效益评价体系为实验室资源共享提供良好的制度保障。
3.5 落实国家政策与支持。
充分利用《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的出台的契机和国家关于建设以西安为中心的统筹科技资源改革示范基地和先行先试的政策,大胆创新,加快科技资源大市场建设,争取纳入重大平台建设规划布局,逐步建成科技资源共享、科研成果转化、科技企业孵化、科技投融资、技术交易等平台,促进我省及全国科技发展,突现我省高校的科技实力。
参考文献:
[1]魏少平.构筑统筹科技资源体系,引领关天区域经济发展,人力资源管理,2010.06.
[2]陕西省统计局.统计报告第20号,2010.4.19.
[3]岳华峰.统筹科技资源推动跨越发展,求是,201107.
[4]张旻.西安高新区统筹科技资源实践路径研究,特区经济,201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