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筹科技资源改革实践与机制创新
科技创新资源统筹与再分配机制建设
科技创新资源统筹与再分配机制建设现代社会,科技创新已成为主流发展趋势,各国纷纷开始加大投入力度以突破当前技术瓶颈,提高生产力、增强竞争力,我国也不例外。
然而,科技创新并非孤立的,它需要科技创新资源的支撑和保障。
科技创新的资源主要包括资金、人才和技术信息等。
如何统筹和再分配这些科技创新资源是现阶段最重要的任务之一。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探讨科技创新资源的统筹和再分配机制建设。
一、建立科技创新资源分配市场科技创新资源的分配一直是一个难题,应该采用市场化手段,通过对资源的评估与对某项技术的市场需求预期相结合,形成科技创新资源市场。
不仅市场力量能够实现资源的合理分配,还能提高资源使用效率,同时还可以鼓励企业加大对技术创新的投入与研发,从而创造更多的利润,促进科技创新的进一步发展。
二、建立科技创新基金在科技创新资源红利期,政府应适当调节财政资源,通过设立科技创新基金来吸引国内外的资金。
该基金的资金来源可以是政府采取一定的税收优惠政策逐步调动企业和个人的科技创新积极性。
基金的用途可以是补充和扩大资金投入、资助小企业的科技创新等。
在资金使用方面,应该更加市场化和有效率,可以通过考核项目和效益、租赁等方式来实现。
三、建立科技创新资源共享平台在传统的产业中,资源的分配是由垄断企业进行的,科技创新的资源亦是如此。
这种机制致使许多资源没有充分利用,同时也没能够留给后来者更多的机会。
科技创新资源共享平台的建设将使得资源的使用更加公平和高效。
该平台可以是一个在线的资源库,可以利用先进的大数据挖掘技术将所有的科技资源积累起来。
该平台还可以推广政府的科技成果和发现创新的商业机会。
四、全面开放科技创新领域随着全球化和科技创新热潮的浪潮,开放将成为当今世界的重要特征之一。
新兴科技产业的发展使得知识创新转化为更加全球化的企业活动,因此政府应该借鉴国际经验,减少法规和执行方面的障碍,为研究机构和企业创造更为友好和宽松的环境。
通过与其他国家和地区进行交流合作,促进国际科技资源共享,加快创新和发展速度。
优化统筹科技创新资源
济发展理论》中提出,技术创新才是资本主文经济 增长的主要源泉。
科技创新资源发挥作用的过程,也是创新活动 和经济活动有机融合的过程。科技人才在高校、科 研机构或企业开展创新活动,生产创新成果,取得工 资、奖金等报酬。高校、科研机构产出的技术和成果,
一、科技创新资源统筹之内涵意义
科技创新资源的内涵随经济社会的发展不断拓 展,改革开放初期一般将其等同于科技资源,包括科 技财力、人力、物力资源等,进入新世纪后扩展到企 业、创投等经济要素资源。目前广义上一般认为科 技创新资源不仅包括科学知识、科技成果、科技信息 等基本要素,还包括科技资金、科研设备、科技服务 等投入要素,企业、高校、科研机构、银行、中介、政府 和企业家、科技人才等主体要素,以及科技政策、法 规制度、市场环境、文化环境等体制与环境要素。所 谓“科技创新资源统筹”,则是从政府作为“社会规 划者”的角度,通过直接或间接的方式干预社会创 新活动,以实现科技创新资源的优化配置。
科技创新资源主体要素空前活跃。2017年我 国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中企业投入占比达77.6%,
发明专利申请量、有效发明专利保有量中企业占比
120191
优化统筹科技创新资源
孙占张玉赋尤琛辉
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
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六次会议时明确指出,“科技资 源配置分散、封闭、重复建设问题比较突出”,要通过 深化改革和制度创新,把公共财政投资形成的国家 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和大型科研仪器向社会开放,更 好地为科技创新和社会服务。多年来,国家和地方 层面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推动科技创新资源统 筹,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当下进一步贯彻落实党的 十九大精神,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必须以更高的水 平推进科技创新资源统筹,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 强大支撑。
推进科技创新要做好科技体制改革如何完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
推进科技创新要做好科技体制改革如何完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首先,科技创新的组织体系。
当前,在科技创新中存在着部门间职责不清、资源分散不集中、重复建设等问题。
应当建立科技创新协同机制,促进各相关部门之间的协同工作,确保科技创新相关政策的一致性和统一性。
同时,可以探索建立国家科技创新委员会,负责科技创新的统筹规划和协调工作,整合资源、优化决策,提高科技创新的效率和质量。
其次,科技创新的人才培养机制。
加强高层次人才、创新团队和科研机构等的培养和选拔工作,建立激励机制和评价体系,鼓励创新人才和团队在科技创新中发挥重要作用。
此外,要加强对青年科技创新人才的培养和引进,鼓励他们参与到科技创新的前沿领域,培养更多的科技创新骨干力量。
再次,科技创新的资源配置机制。
应当建立科技创新基金和科技创新投资机制,加大科技创新投入,为科技创新提供更多的资金支持。
同时,要优化科技资源的配置和利用,加强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的工作,实现科技创新与经济发展的良性互动。
此外,要强化科技创新的国际合作,借鉴和吸收国外的先进科技创新经验和理念,为我国科技创新提供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最后,科技创新的政策保障机制。
要完善科技创新政策,为科技创新提供有力的政策支持。
推动科技创新人员的绩效评价体系,加大对科技创新人才的激励和奖励力度,大力营造良好的科技创新环境。
此外,要推动知识产权保护的,完善知识产权保护的法律法规和执行机制,提高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和效果,激励创新者更加积极地投入科技创新工作。
总之,推进科技创新需要完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通过组织体系、人才培养机制、资源配置机制和政策保障机制等方面的措施,提高科技创新的能力和效益,推动科技创新与经济发展的良性循环。
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世界科技强国做出积极贡献。
西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西安统筹科技资源改革示范基地建设规划的通知
西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西安统筹科技资源改革示范基地建设规划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西安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1.08.29•【字号】市政办发[2011]147号•【施行日期】2011.08.29•【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机关工作正文西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西安统筹科技资源改革示范基地建设规划的通知(市政办发〔2011〕147号)各区、县人民政府,市人民政府各工作部门,各直属机构:《西安统筹科技资源改革示范基地建设规划》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你们,请遵照执行。
西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厅二○一一年八月二十九日西安统筹科技资源改革示范基地建设规划按照中共西安市委、西安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统筹科技资源改革示范基地建设的若干意见》(市发〔2010〕26号)精神、《西安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及西安市编制“十二五”规划的具体要求,制定本规划。
规划期为2011-2015年。
一、现状与形势(一)西安科技资源实力雄厚西安地区有众多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国防军工单位以及国有大中型企业,科研优势涵盖电子信息、航天航空、装备制造、能源、材料等诸多领域,科技综合实力居全国前列。
现有各类科研机构460多家,科研人才9.2万人,占全市各类专业人才的20%,国家和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中心186个,与产业对应度高,价值20万以上大型仪器设备5,000多台套。
“十一五”以来,科技成果丰硕,共承担“973”、“863”等重大课题300余项,累计取得授权专利1.9万多件,获国家科学技术奖123项,占同期全国的9%,获省、市科学技术奖千余项,平均每年产出科技成果3,000多项,共实现技术交易额近百亿元。
依托科技资源优势,西安在软件、集成电路、光电子、新材料、生物医药、通信、半导体照明等7个领域形成了国家级产业化基地。
(二)西安统筹科技资源的成功实践多年来,市委、市政府立足资源优势,不断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加大对科技的财政投入,完善区域创新体系,促进五大主导产业[]快速发展,加快产业结构升级和发展方式转变,引领城市创新发展,使西安成为首批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和国家首个统筹科技资源改革示范基地。
申论写作:积极推进科技体制机制创新
申论写作:积极推进科技体制机制创新当前,以大规模耗用自然资源和破坏生态环境为代价的发展模式已难以为继,世界各国更加注重科技创新,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抢占未来科技和产业制高点。
胡锦涛同志指出,“建设创新型国家,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赢得发展先机和主动权,最根本的是要靠科技的力量,最关键的是要大幅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近年来,我国科技发展较快,科技实力明显增强,但科技发展水平与发达国家还有较大差距,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还不相适应。
我国正处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和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必须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的战略机遇,进一步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创新科技体制机制,为科技发展提供制度保障。
创新产学研结合机制。
促进企业、高校和科研机构以科技攻关为重点,通过技术入股、股份合作等形式,形成权责明确、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长期合作机制,激发各种科技创新要素的活力。
一是股权激励机制。
产学研各方以产权为纽带合作建立股份制企业,在企业内部整合资源进行合作创新活动,明确科技成果产权和合作各方的责权利,在企业内部分配中合理体现各方利益。
二是政策激励机制。
政府通过信贷、价格、财税等政策对企业产学研合作给予支持,使企业通过产学研合作获得市场竞争优势。
政府可以设立技术创新风险基金、产学研合作奖励基金等,推进产学研深度合作。
三是风险管理机制。
建立和完善技术创新风险预警机制与风险共担制度,分层次、分阶段分解风险责任。
研发阶段的技术风险主要由学、研方承担;转化过程的技术风险由双方共同承担;营销阶段的市场风险则主要由企业承担。
四是利益分配机制。
分配方案应体现责权利对等原则,体现产学研各方的贡献大小,同时注意无形资产在利益分配中的适当份额。
五是协同机制。
产学研结合是技术创新上、中、下游的对接,是技术创新所需各种要素的组合。
企业、高校和科研机构的协同能力越强,创新绩效就越显著。
应强化各方的协同合作,形成统筹各方资源协同创新的机制和流程。
优化科技资源配置提升科技创新能力
优化科技资源配置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当前,全社会关心和支持科技创新的氛围日益浓厚,在科技投入总量持续快速增长的前提下,科技资源的配置和利用问题,已经成为影响未来科技发展成效和质量的关键因素。
十一五期间,为推动科技投入优化配置,我们努力聚焦科技投入、科技金融结合、科技成果推广、科研条件建设以及企业创新中心建设,加强宏观配置和统筹协调,为十一五新科技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几年来共实施各级各类科技项目200 余项,争取国家和省、市级以上项目资金2400 万元,投入县级科研经费每年都在1000 万元以上,促进全县科技创新能力得到全面提升。
全县煤炭回采率由上世纪末的25%提高到了现在的65%。
冶铸产业全部淘汰了100 立方以下的高炉,引进建成了300 万吨的福盛钢厂。
发展培育了一批10万吨级规模铸造企业。
建成26个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区,5个科技示范农场,15个规模养殖小区,农业新技术覆盖面达95%,农作物优种普及率达100%,37 个农产品通过国家无公害认证。
发展科技示范户2100 个,培育科技当家人35600 个,培训各类实用型技术人员20 多万名。
每年对10 名外聘科技人才实施重奖,组织正高级、副高级、外聘和特殊技能专业人才进行免费体检,并每月分别给予500--1000 元生活津贴。
近年来共引进各类专业技术人才200 余名,其中高级专业技术人才40 余名。
认真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努力改造提升传统产业。
按照“扩大规模、延伸链条、提高档次、增加效益”的方针和“关小、改中、建大”的原则,对全县的煤铁传统产业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造和提升。
积极培育新兴产业。
在努力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的同时,大力发展和培育新兴产业。
以科技为支撑,以项目为载体,靠示范项目的引导和带动,发展了一批市场前景好、发展空间大、环境污染少的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的新兴产业。
稳定发展基础产业。
在可持续发展中,首先摒弃“重工轻农”的思想,用抓工业的理念抓农业。
科技体制机制改革工作推进机制
科技体制机制改革工作推进机制科技体制机制改革是我国深化改革的重要内容,也是推动科技创新和提高科技创新能力的关键一环。
为了加快推进科技体制机制改革工作,我们需要建立科技体制机制改革的工作推进机制。
下面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
建立科技体制机制改革工作的组织协调机制。
要推进科技体制机制改革工作,需要明确责任分工,建立起科技体制改革的领导小组,并设立专门的工作办公室,负责统筹协调各项工作。
同时,要加强与相关部门的沟通与合作,形成合力,推动科技体制机制改革工作的顺利进行。
建立科技体制机制改革工作的评估监督机制。
科技体制机制改革工作的推进需要进行全面的评估和监督,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解决。
可以建立科技体制机制改革的评估指标体系,通过定期的评估,对科技体制机制改革工作进行监督和评价,确保改革工作的有效推进。
第三,建立科技体制机制改革工作的激励机制。
要推动科技体制机制改革工作,需要激发各方面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可以在科技体制机制改革中设立奖励机制,对于在改革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给予相应的奖励和荣誉,以激励他们更好地参与到科技体制机制改革工作中来。
第四,建立科技体制机制改革工作的宣传推广机制。
科技体制机制改革工作的推进需要得到全社会的支持和参与。
可以通过多种形式的宣传推广,向社会公众宣传科技体制机制改革的重要性和意义,增强公众的科技意识和科技创新意识,形成全社会共同推动科技体制机制改革的良好氛围。
建立科技体制机制改革工作的风险防控机制。
科技体制机制改革工作中难免会面临各种风险和挑战,需要建立相应的风险防控机制,及时应对和解决各种问题。
可以建立科技体制机制改革的风险评估体系,对可能出现的风险进行预警和应对,确保科技体制机制改革工作的顺利进行。
科技体制机制改革工作的推进需要建立科技体制机制改革的工作推进机制,通过组织协调、评估监督、激励机制、宣传推广和风险防控等方面的措施,推动科技体制机制改革工作的顺利进行。
科技创新的体制机制改革
科技创新的体制机制改革科技创新是推动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的重要驱动力,而体制机制则是保障和促进科技创新的重要保障。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我们需要对科技创新的体制机制进行改革,以适应新的挑战和需求。
本文将分析科技创新的体制机制改革的意义和必要性,并提出相应的改革方向和措施。
一、科技创新的体制机制改革的意义科技创新的体制机制改革对于推动经济转型升级、提高国家综合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科技创新的体制机制改革可以促进科研机构和企业之间的协同创新。
目前,科研机构和企业存在着信息闭塞、难以合作等问题,阻碍了科技创新的发展。
通过改革体制机制,可以打破部门之间的壁垒,搭建交流合作的桥梁,促进科研成果的转化和产业化,实现科研机构和企业的良性互动。
其次,科技创新的体制机制改革可以提高科研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目前,科研人员在科研成果的评价和奖励机制上存在一些不足,导致他们更加注重数量而忽视质量。
通过改革体制机制,建立科研成果的评价体系,更加注重科研的原创性和实用性,激发科研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最后,科技创新的体制机制改革可以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和技术转移。
在当前的全球化竞争中,知识产权的保护和技术转移至关重要。
通过改革体制机制,加大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提升技术转移的效率和质量,为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应用提供有力支撑。
二、科技创新的体制机制改革的方向科技创新的体制机制改革应该注重以下几个方向:首先,建立协同创新的机制。
加强政府、科研机构和企业之间的合作,建立跨部门、跨行业的联合研究机制,共同推进科技创新。
同时,鼓励科研机构与企业之间的合作,促进科研成果的转化和产业化。
其次,完善科研人员的评价和奖励机制。
建立科研成果的评价体系,注重科研的质量而非数量,鼓励原创性和实用性的科研成果。
此外,提高科研人员的待遇和福利,激发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再次,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和技术转移。
加大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建立健全的知识产权法律制度和执行机制。
【中心组研讨发言】优化科技资源配置加快建立完善的创新体系
【中心组研讨发言】优化科技资源配置加快建立完善的创新体系尊敬的各位领导和同事们:大家好!我今天的发言内容是关于优化科技资源配置,加快建立完善的创新体系。
当前,我们所处的时代是科技创新的时代,科技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创新体系的建立对于加快我国经济转型升级、提高国家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在实际工作中,我们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首先,科技资源配置不均衡,存在地区和行业之间的差距。
其次,科研机构、高校和企业之间的协作协调不够紧密,导致科技创新的效率不高。
再次,缺乏创新的激励机制和推动机制,对科技人才的吸引力不够,企业对科技创新的投入不够积极。
因此,我们需要通过优化科技资源配置,加快建立完善的创新体系,从而推动科技创新的发展。
首先,我们应该加强对科技资源的统筹和管理。
各级政府要加强对科技创新的规划和调控,确保科技资源的合理配置。
将更多的科研经费投入到创新环节,提高科研机构和高校的科研能力和水平。
同时,要加强对科技人才的培养和引进,打破行业壁垒,鼓励跨界合作,促进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
其次,我们应该加强科研机构、高校和企业之间的协同创新。
科研机构和高校应该加强与企业的合作,加强实践教学和产学研相结合,推动科技研发成果向产业转化。
企业也要积极参与到科技创新中来,与科研机构和高校合作开展技术研发,共同解决实际问题。
此外,我们还可以加强国际合作,吸引国际领先的科技资源和创新成果,促进科技创新的国际化。
最后,我们要建立完善的创新激励机制和推动机制。
对于科技创新有突出贡献的科研人员要给予充分的激励,提高他们的待遇和地位,营造良好的科研环境和氛围。
同时,还要加强知识产权保护,鼓励企业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投入,降低创新风险。
此外,我们还要加强对科技成果的推广和应用,促进科技创新与市场需求的紧密结合。
总之,优化科技资源配置,加快建立完善的创新体系是当前科技创新发展的迫切需求。
我们要加强科技资源的统筹和管理,加强科研机构、高校和企业之间的协同创新,建立完善的创新激励机制和推动机制。
十、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全面推进国家创新体系建设
十、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全面推进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加强科技体制改革的统筹规划和系统推进,在促进全社会科技资源高效配置和综合集成、加快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激发各类创新主体的活力等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全面推进国家创新体系建设。
(一)加强科技宏观管理和统筹协调强化国家对科技发展的总体部署和宏观管理,完善科技、经济协同推进机制,为创新要素的合理流动提供体制机制保障。
加强财政投入对全社会科技资源优化配置的引导功能。
统筹衔接科技发展战略政策制定、科技计划组织实施和科技基础设施建设。
进一步完善部门之间、中央与地方之间的科技工作会商沟通机制,汇聚各方资源共同解决科技发展重大问题。
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强化科技公共服务。
进一步完善专家决策咨询机制和公众参与机制,促进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
(二)创新产学研有机结合机制充分发挥市场机制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不断发展和完善产学研有机结合推动自主创新的机制。
发挥企业面向市场和用户的优势,通过委托研发、联合研究、人才培养、共建研究机构等形式,建立与科研机构和高等学校合作创新的战略伙伴关系。
坚持政府投入引导与政策措施激励并举,进一步增强科研机构、高等学校面向社会的创新服务功能,激发科技人员服务企业的积极性。
进一步加大对产学研联合创新的支持,完善相应的组织方式和组织流程,发挥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组织承担科技计划项目的作用。
(三)推进科技计划和科研经费管理制度改革把深化科技计划和科研经费管理制度改革作为科技管理体制改革的突破口。
国家重点科技计划进一步突出服务国家目标导向、聚焦重大任务的功能。
加强各科技计划围绕创新链、产业链发展的系统部署,优化顶层设计和组织流程,实现资源配置的高效集成和项目、基地、人才的有机结合。
财政科技投入进一步加大对基础研究、前沿技术研究、社会公益研究和重大关键共性技术的支持,加大科技成果转化的投入力度,处理好稳定性支持与竞争性支持的关系。
根据科研活动的规律和特点,加强科研经费的过程监管,改进科研经费使用的绩效评价,提高科研经费管理的科学化水平。
统筹科技资源的制度创新路径研究
摘 要 : 统筹 科技 资 源是我 国经 济发展 的 必然要 求 , 目前 我 国科 技 资源的 统筹还 存在 许 多问 但 题 , 主要是 由于体制 机制 原 因造成 的. 度创 新在 推进 技 术 创 新 , 进 经济 的发 展 中具有 重 这 制 促 要作用, 因此 , 统筹科 技 资源过 程 中存 在 的一 些 问题 可 以通过 制 度创 新 来 解 决. 对 制 度创 新 故
H U Zhe — ua g。XI N G u ng g n A H i
( l g fM a a e n , h a x nv r iy o ce c &Te h o o y Co l eo n g me t S a n i e U i e st fS in e c n l g ,Xi n 7 0 2 ,C i a 10 1 a hn )
以及 统 筹 科 技 资 源 的 制 度 创 新 路 径 : 源 整 合 制 度 、 新 激 励 制 度 、 研 经 费 投 入 制 度 和 成 果 资 创 科
转 化 制 度 等 方 面创 新 进 行 了 论 述 .
关键 词 : 制度 创新 ; 技 资源 ;统 筹 科
中 图 法 分 类 号 : 0 F2 4 文 献 标 识 码 :A
The r s a c f i s iu i n li o a i n p t n s i n i i e e r h o n tt to a nn v to a h i c e tf c
a d t c o o i a e o r e v r l a n e hn l g c lr s u c s o e a lpl nni g n
Ab t a t The s intfca e hn o ia e o r e ve alpl n n st ne ia e r qu r — sr c : c e ii nd t c ol g c lr s u c so r l a ni g i hei vt bl e ie m e t o c o i veop e ti rc un r n fe on m cde l m n n ou o t y,b tpr s nti i tl e itm a y p o e s uta e e t s s il x s n r bl m . T he e pr b e s b sc ly a e c us d d o t ys e a d m e ha s . I no a i n pl y n s o l m a ia l r a e ue t he s t m n c ni m n v to a s a i po t n o e i d a i e hn l ia n v to m r a t r l n a v ncng t c o og c li no a i n,p om otng e o m i e e o r i c no cd v l pm e . The nt p ob e s e s i g n ce ii a d e h l ia r s r e o r l l nn n c n r l m xitn i s intfc n t c no og c l e ou c s ve a l a i g a be o v d p s l e t o h i tt to li no a i n. I hi p r ns iu i n li ov to nd ispa h i ce — hr ug ns iu i na n v to n t spa e ,i tt to a nn a i n a t t n s i n tfc a d t c no o c lr s ur e e a lp a i g w e e d s us e ii n e h l gia e o c sov r l l nn n r i c s d. Thei tt to li ov ton ns iu i na nn a i p t n l de ou c n e r ton s t m , i e ie s s e ,r s a c un n ys e a — a h i c u sa s r e i t g a i ys e nc ntv y t m e e r h f di g s t m nd a c e m e t ta f r a in s s e . hive n r ns o m to y t m Ke r s:n tt to li o ton; s intfc a e h l gia e our e ; o e a lp a i y wo d i s iu i na nn va i ce ii nd t c no o c lr s cs v r l l nn ng
关天经济区统筹科技资源机制体制改革探索和创新
“ 存量” 使 用 效 率 问 题 的 深 入 系 统 研 究 。事 实 上 , 随 着
我 国成 为 世 界 第 二 大 经 济 体 和 地 方 科 技 投 入 的 持 续 加 大( “ 十一五” 期间, 我 国 R&D经 费 总 量 平 均 年 增 长 率 高达 1 7 . 7 , 位 居 全 球 之 首 。2 0 1 0年 我 国科 技 人 力 资
第3 0 卷 第1 3 期
2 0 1 3 年7 月
科
技
进
步
与 对
策
Vb1 . 3ON O. 1 3
J u 1 . 2 01 3
Sc i e n c e& Te c h no l o gy Pr o gr e s s a n d Po l i c y
关 天 经 济 区统 筹 科 技 资 源 机 制 体 制 改 革探 索 和创 新
中图分 类号 : F 1 2 7 . 4
文献标 识码 : A
文章 编号 : 1 0 0 1 — 7 3 4 8 ( 2 0 1 3 ) 1 3 - 0 0 4 8 — 0 5
0 引 言
科 技 资 源 作 为 国家 创 新 体 系 和 区域 创 新 体 系 建 设 的稀缺性战略资源 , 在 提 升 自主 创 新 能 力 、 建 设 创 新 型 国家 中发 挥 着 基 础 性 作 用 。 近 年 来 , 国 内 外 学 界 对 科 技资源及 其 管 理 配置 、 开 放 共 享 等进 行 了广 泛 研 究 。 周 寄 中_ l 等 在揭 示科 技 资源 内涵 和分类 的基 础上 , 从 系 统 论 视 角 给 出 了 科 技 资 源 配 置 的 定 义 。Ne l s o n [ 2 指 出, 单纯依靠市场配 置研发 资源 , 会 使 实 际 科 技 经 费 支 出低 于 社 会 所 需 的最 优 水 平 , 并存 在市场 失灵现 象 , 认 为 其 有 效 治 理 途 径 是 强 化 政 府 公 共 政 策 供 给 。 丁 厚 德 提 出 了 科 技 资 源 配 置 的 市 场 配 置 、 政 府 配 置 和 复
统筹科技资源改革加快建设关中自主创新产业区
分利用 国内外 的资源 、资本 、技术 和市场的同时 , i
i
更多开发 和利用 自身具 有的优势资源 ,通过本地创
新 要 素 和资 源 的 不 断 集 聚 ,形 成 大 量 面 向市 场 的 科 技 成 果 ,有 效 促 进 自主 知识 产 权 的 创 造 和 产 业 化 ,
探索 一种以 自主创新为主要发展动力的 区域发展新
:
术和市场迅速 变化 的非线性 环境下 ,产业 区 内各种 组织之 间的竞争合作 网络具 有明显 的学习性和交互 式创新性 ,实 际上就 是一个 具有创 新动力与竞争力
的 区域 创 新 系 统 。关 中 自主 创 新 产 业 区 的 发 展 必 须 依 靠 创 新 来 推 动 ,关 中地 区 拥 有 丰 富 科 技 资 源 ,但 不 具 备 沿海 地 区那 样 的 开 放 条 件 , 因而 不 能 照 搬 也 不 可 能 复制 沿 海 地 区 的外 生 型 发 展 模 式 ,必 须 在 充
一
() 革 区域 科 技 体 制 。分 类 管 理 科 技 研 发 机 1 改 构 ,下 放 一 批 应 用 性 的 科 研 院 所 ,加 快 企 业 化 步 伐 。建 立 “ 一 市 一 央属 科 研 院所 ” 会 商 机 制 , 以 省
官产学研联盟为载体 ,条块融合 ,形成统 筹配置科
段 ,即在充分发挥 市场这种 无形力 量配置资源作用
的 同时 ,通 过 人 们 有 意识 的 理性 设 计 促 进 不 同 创 新
资源高效整合 以提高创新绩 效的各种活动 。创新资
源 整 合 在 提 升 自主创 新 能力 、推进 自主创 新 产 业 发 展 中起 基 础 性 作 用 。关 中地 区是 我 国科 技 创新 资 源
统筹科技资源改革实践与机制创新
统筹科技资源改革实践与机制创新——从现象到模式的探索西安科技大市场张伟国尊敬的石会长、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嘉宾,各位朋友:大家上午好!很荣幸受邀参加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大会,首先预祝此次盛会取得圆满成功。
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统筹科技资源改革实践与机制创新”。
一、责任与使命首先,作为一名西安人,我可以自豪地描述这个城市:西安,拥有十三朝古都和周秦汉唐深厚的文化历史底蕴,是“世界历史名城”;西安,拥有雄厚的科技资源,是中国科学教育和国防军工的重要基地。
无疑,这些曾经拥有的和现在拥有的,将是西安未来成为西部地区国际化大都市的核心资本和重要优势。
2009年在国务院批准实施的《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中,首次提出了统筹科技资源的概念,并重点提出要建设以西安为中心的统筹科技资源改革示范基地。
至此,西安也肩负起了为国家探索统筹科技资源改革实践的历史重任,肩负起探索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新路径的时代使命。
二、资源与统筹也许有人会问:“为什么要统筹科技资源?”我们以西安为例作一个简短的分析。
西安的科技资源:类型丰富,数量庞大,却长时间处于“分散、分隔、分离”的三分现状。
科技资源的使用状况:由于统筹主体功能的缺位和错位,加之统筹机制和模式的不完善,“科技先进、经济落后”、“科技和经济两张皮”的不良状况严重困扰了这座城市的发展。
我们的上一任省长袁纯清先生将其称之为为:“好看、好听、不好用”,我们的学者称之为“西安现象”,这一点足以让我们的领导和科技工作者为之警觉和深省,统筹之举迫在眉睫。
众所周知,科技资源难以有效统筹利用,是全国性的难题,有效统筹资源的难点就在于如何把“好看好听的资源”变成“可用好用的资源”。
统筹科技资源,就是要通过体制机制的创新,不断促进科技人员“解放”;通过平台的打造,促进科研机构能量“释放”;通过政策的引导,促进科技设施“开放”,我们称之为“三放”。
最终实现“三聚”—科技资源的聚集、资源之间的“聚合”、科技向经济的“聚变”。
科技部、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关于印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民口)管理规定》的通知
科技部、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关于印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民口)管理规定》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科学技术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财政部•【公布日期】2017.06.01•【文号】国科发专〔2017〕145号•【施行日期】2017.06.01•【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科学技术综合规定正文科技部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关于印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民口)管理规定》的通知国科发专〔2017〕145号各有关科技重大专项牵头组织单位、各有关项目管理专业机构、各有关单位:为进一步明确科技重大专项的组织管理和工作流程,推动科技重大专项的组织实施,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组织实施工作规则的通知》(国办发﹝2016﹞105号)和国家科技计划管理改革的有关要求,科技部、发展改革委、财政部三部门共同研究制定了《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民口)管理规定》。
现印发你们,请遵照执行。
科技部发展改革委财政部2017年6月1日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民口)管理规定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贯彻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落实《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保证国家科技重大专项(以下简称重大专项)任务的顺利实施,加强重大专项管理,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组织实施工作规则的通知》(国办发﹝2016﹞105号)和国家科技计划管理改革的有关要求,特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重大专项是为了实现国家目标,通过核心技术突破和资源集成,在一定时限内完成的重大战略产品、关键共性技术和重大工程,是我国科技发展的重中之重,对提高我国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具有重要意义。
第三条重大专项紧紧围绕国家重大战略目标和需求,主要采取自上而下、上下结合的方式广泛研究论证提出,由党中央、国务院批准设立。
组织实施重大专项要坚持“成熟一项,启动一项”的原则。
第四条重大专项的组织实施,由国务院统一领导,国家科技教育领导小组、国家科技体制改革和创新体系建设领导小组加强统筹、协调和指导。
关中—天水经济区统筹科技资源改革示范基地建设探索的重点
s } 。。 T { i d 。
。R。h 。盯
di 0 36 /.s .0 0— 6 5 2 1. 0 0 8 o:1. 9 9 ji n 10 7 9 . 0 2 . 1 s 1
关中一天水 经济 区统筹科技 资源改革示范基地 建设探索 的重点
杨 忠泰
( 宝鸡文理 学院经济管理 系,陕西宝鸡 7 11 ) 2 0 3
摘 要 : 关 中— — 天 水 经 济 区 ,是 我 国 内 陆科 技 资 源 最 为 丰 裕 的 地 区 之 一 。但 这 一 区域 最 大 优 势 , 一 直 受 国 家与 地 方、军工与民用、条块和所有制 、部 门与条块之 间分割、分 离、分散 的体 制机 制的 限制 ,未能很好 利 用和发 挥作 用。国家和有关地方政府要 以建设 关中一 天水经济 区统 筹科技 资源改革 示 范基 地 为契机 ,强化政 府 管理体 制和企 业产权 制度改革创新探 索,充分发挥 市场机 制在 配置科技 资源的基础 作 用;强化军 民统筹和科 技 互动体 制机制创新探 索 ,激活 区内沉淀的 军工科技 资源 ;强化 高校 、科 研 院所管理 体制和 考评制 度创新探 索,推 动科 技 资源、成果向企业流动和转化 。 关 键 词 :关 中一 天 水 经 济 区 ;统 筹 科 技 资 源 改 革 示 范 基 地 ;体 制 机 制 创 新
a d tc noo e o c s r fr i a z o g —Ti n h o o i net te te h n o a in a d e plr to o he n e h lg r s ur e eo m n Gu n h n y a s uiEc n m c Zo o srngh n t e i n v to n x o ain ft
统筹科技资源改革下陕西高校科技机制创新研究
20 0 9年 6月,关中一天水经济 区发展规划》 以下简 《 ( 2 % 。2 0 0 0 9年 西安 高校 共 实现项 目技 术 交易 33 .5亿 元 称《 规划》获批,规划》 ) 《 明确提出, 要建设以西安为中心的
实施细则》省( ) , 部 级重点实验室对设备 了企 业、 学校 双 赢 的局面 , 坦福 大学 甚至被 称 为 “ 赚钱 由于缺乏相应的《 斯 最 共享 的责任 、 用 收取 、 益保 障 等没有 具体 规定 , 享程 费 利 共 的大 学 ” 。我觉 得硅谷 的 崛起和斯 坦福 大学 的提升 , 正是产 国家 重点 学研相 结 合 的典范 。因此 , 高校 、 研院 所通过 统筹科 技 资 度 很低 。 而作 为科技 创新体 系的 重要组 成部 分 , 科 实验 室针对 地 方产业发展 而开 展 的研 究 不多。 源将 自身 的 资源 向市场 转化 , 而也将 带动高校 和科 研 院 从 24 高校 服务 地 方 的“ . 对接 ” 制 尚 未形成 , 地 关系 机 校 所 自身 的发展 。另 外 , 技人 员 不但 要创 新 , 要创 业 、 科 更 创 松散 。由于 信息 不对称 、 技术 经纪 活跃度 不高 、 复合 型人 才 宫 , 统 筹科 技 资源 中实现 自我价值 。 西安 的众 多院校 及 在
统 筹科技资源改革下陕西高校科技机 制创新研 究
刘 华旭 ( 安科 西 技大学)
摘 要 : 文 围绕 陕西 省 科 技 资源 统 筹 目前 出现 的 问题 , 高校 传 件 , 全 国第 1 本 从 居 。 截至 2 1 O位 0 1年底 , 全省 共 有有 效发 明 统理 念、 研管理、 科 激励 机 制 、 务 体 系 等 方面 对 陕 西 高校 科 技 资 源 专 利 8 9 服 1 7件 , 全 国第 1 居 1位 ; 每万 人 发 明专利 拥 有量 为 情 况 进行 分析 研 究 , 出对 策 与 建议 。 提 22件 , 全国第 8位 。 技成 果产 出总量 高 , 转化率 低、 . 居 科 但 关 键 词 : 筹科 技 陕 西 高校 科 技 机 制 创 新 统
统筹科技资源改革实践与机制创新
统筹科技资源改革实践与机制创新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科技资源实践与机制创新变得日益重要。
统筹科技资源实践与机制创新是指在利用科技资源的过程中,充分发挥各个方面的作用,积极推动科技创新和发展。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讨论。
首先,科技资源实践与机制创新需要注重加强科技人才培养。
科技人才是科技创新的核心要素,培养一支高素质的科技人才队伍至关重要。
因此,要加大对科技人才的培养力度,提高科技人才的专业素质和创新能力。
同时,要建立科技人才的激励机制,鼓励他们积极参与科技研究和创新活动,提高科技成果的转化率。
其次,科技资源实践与机制创新需要优化科技资源配置。
科技资源是有限的,如何合理配置科技资源,是决定科技创新能力的关键。
为了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我们可以采取一系列措施,如加强科技资源的整合与协调,实行优化配置政策,引导和支持企业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投入,提高科技资源的流动性和灵活性,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应用。
再次,科技资源实践与机制创新需要加强科技创新能力建设。
科技创新是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驱动力,要加强科技创新能力建设,建立起适应科技发展的创新机制。
首先,要优化科技创新环境,提供有利于创新的政策支持和法律保护。
其次,要加强科技创新基地和创新团队的建设,推动科技创新的深度融合和协同创新。
同时,要加强科技创新的评估和监管,健全科技创新奖励制度,激发创新活力。
最后,科技资源实践与机制创新需要加强科技合作与交流。
科技合作和交流是推动科技创新的重要方式和手段,可以促进资源的共享和优势互补。
为此,要加强国际科技合作和交流,吸引优秀的科技人才和科技资源,推动科技成果的国际化和产业化。
同时,要加强地区间的科技合作,打破地域限制,实现科技资源的共享和优化配置。
综上所述,统筹科技资源实践与机制创新是推动科技创新和发展的必然要求。
通过加强科技人才培养、优化科技资源配置、加强科技创新能力建设和加强科技合作与交流,我们可以不断提升科技创新的能力和水平,推动科技和经济的发展。
统筹科技资源机制建设研究
统筹科技资源机制建设研究关键信息项:1、统筹科技资源的目标和范围目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范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参与统筹的各方责任与义务责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义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科技资源的分类与整合方式分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整合方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统筹机制的运作流程与管理模式运作流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管理模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监督与评估机制监督方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评估标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激励与约束措施激励方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约束条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1 引言统筹科技资源是推动科技创新和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
本协议旨在明确统筹科技资源机制建设的相关内容,以促进科技资源的优化配置和高效利用。
111 统筹科技资源的背景和意义随着科技的迅速发展,科技资源的分散和低效利用成为制约创新的重要因素。
通过统筹科技资源,可以打破部门、行业和区域的壁垒,实现资源的共享和协同创新,提高科技资源的整体利用效率,推动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应用。
112 统筹科技资源的基本原则坚持政府引导、市场主导、协同创新、开放共享的原则,充分发挥政府的宏观调控作用和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鼓励各方积极参与,形成合力。
12 统筹科技资源的目标和范围121 目标实现科技资源的优化配置和高效利用,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和竞争力,推动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统筹科技资源改革实践与机制创新——从现象到模式的探索西安科技大市场张伟国尊敬的石会长、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嘉宾,各位朋友:大家上午好!很荣幸受邀参加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大会,首先预祝此次盛会取得圆满成功。
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统筹科技资源改革实践与机制创新”。
一、责任与使命首先,作为一名西安人,我可以自豪地描述这个城市:西安,拥有十三朝古都和周秦汉唐深厚的文化历史底蕴,是“世界历史名城”;西安,拥有雄厚的科技资源,是中国科学教育和国防军工的重要基地。
无疑,这些曾经拥有的和现在拥有的,将是西安未来成为西部地区国际化大都市的核心资本和重要优势。
2009年在国务院批准实施的《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中,首次提出了统筹科技资源的概念,并重点提出要建设以西安为中心的统筹科技资源改革示范基地。
至此,西安也肩负起了为国家探索统筹科技资源改革实践的历史重任,肩负起探索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新路径的时代使命。
二、资源与统筹也许有人会问:“为什么要统筹科技资源?”我们以西安为例作一个简短的分析。
西安的科技资源:类型丰富,数量庞大,却长时间处于“分散、分隔、分离”的三分现状。
科技资源的使用状况:由于统筹主体功能的缺位和错位,加之统筹机制和模式的不完善,“科技先进、经济落后”、“科技和经济两张皮”的不良状况严重困扰了这座城市的发展。
我们的上一任省长袁纯清先生将其称之为为:“好看、好听、不好用”,我们的学者称之为“西安现象”,这一点足以让我们的领导和科技工作者为之警觉和深省,统筹之举迫在眉睫。
众所周知,科技资源难以有效统筹利用,是全国性的难题,有效统筹资源的难点就在于如何把“好看好听的资源”变成“可用好用的资源”。
统筹科技资源,就是要通过体制机制的创新,不断促进科技人员“解放”;通过平台的打造,促进科研机构能量“释放”;通过政策的引导,促进科技设施“开放”,我们称之为“三放”。
最终实现“三聚”—科技资源的聚集、资源之间的“聚合”、科技向经济的“聚变”。
三、科技与市场作为统筹科技资源改革的破冰之举,作为统筹科技资源的基础服务平台,西安科技大市场便应运而生了,作为西安市委市政府统筹科技资源改革的一项基础性、先导性工程,西安科技大市场成为统筹科技资源改革的一项重要实践。
截至2011年12月,尽管西安科技大市场只是运行了8个月的时间,我们在统筹科技资源改革实践与机制创新上已经开展了诸多有益的探索,并取得了一定程度的进展。
当然,我不敢在此妄自以成功经验加以论述,其中一些做法还有待于实践的检验,仅供各位参考和探讨。
下面,我就西安科技大市场在统筹科技资源改革实践与机制创新上的一些思考和体会与大家作以分享和交流。
一、基本的建设思想1、“政府引导、市场配置”我用以上一个小标题,想着重说明一个出发点和一个归宿点,而这句简短的话有着重要的导向意义。
面对统筹体制障碍大,困难多的状况,科技资源统筹前期可能要比较多地发挥政府协调、政策引导、机制创新的积极作用,随着市场配置科技资源能力的逐步提升,市场将逐渐取代政府的角色而成为重要的配置手段,最终将达到依靠市场合理配置科技资源的目的。
所以我们说,统筹科技资源的核心任务就在于构建起真正的市场化配置机制和有效的创新服务体系。
2、“市场大家建、资源大家用”我选择这一小标题,想着重说明一个手段和一个根本,建市场是一种手段,而用资源才是根本;同时,这一近乎直白的思想表述也完美地诠释出西安科技大市场坚持开放性的基本理念。
这看似一句口号,却能道出科技资源公共服务平台的“灵魂”所在。
政府搭建一个开放性的基础平台,科技资源各类主体、产学研各方共建共用。
其核心是“不求所有,但求所用”,让科技资源真正“动起来,活起来,用起来”。
二、机制和模式的探索创新创新,过去常常被片面地理解为技术创新,即专业上的创新。
但是,在科技资源统筹中,机制和模式创新则显示出更为强大的驱动力。
机制创新是统筹科技资源改革的“关键”,只有不断地探索创新机制和模式,才能持续提升统筹能力,最终建立起成功的“统筹模式”。
下面简要介绍几点我们在机制和模式创新上的初步探索。
1、需求导向机制统筹科技资源,统筹是“手段”,需求是“导向”。
尤其是构建公共服务平台,我们应该深入研究需求、理解需求并服务需求,所有的规划、设计、布局都应围绕着市场的实际需要,当然这不仅仅指现实存在的需要,也包括未来的需求。
我们实施了“多口径收录——统一梳理研究——多渠道推送”的需求服务机制。
服务大厅提供的近百项科技服务基本符合企业的实际需要。
2、核心管理、专业承载模式西安科技大市场的基本业务发展模式是:“搭建资源平台、制定规则路径、专业服务外包、政策引导统筹”。
也就是说,我们只是建立小规模的核心管理机构及团队,其职能是平台功能设计、业务发展规划(规则)、任务目标确定及过程结果监管,不做具体“业务”,不争“业务利益”。
目前,我们采取市场竞争的方式,择优选择业务承接专业机构及团队,建立年度目标任务和经费预算制度,在确保专业服务机构基本运作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各专业机构及相关部门的职能优势,积极鼓励业务模式探索和服务模式创新。
3、服务模式创新作为公共服务平台,服务就是生命,强大而旺盛的生命力来源于树立一种基于“价值分享”的、创新的服务价值观。
简单地来说,科技资源统筹就是以科技资源为主线,打造一个服务于产业、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成长的科技服务生态系统,通过产业链将科技创新要素、产业要素和服务要素等有机地串联起来,形成共同创造价值、共同生存发展的有机体系。
由于科技资源的特性,科技资源统筹更多地应当聚焦于科技服务的过程,因此,服务模式创新就成了关键环节。
集成服务模式——目前,加盟西安科技大市场的各类专业服务机构137家,我们倡导组合服务产品,集成服务资源,创新服务方式。
如在企业知识产权融资方面,我们积极探索打包推送服务,策划组织专场推介会,有效整合多家银行、担保公司、评估公司、商标事务所等服务资源,参与的中小企业表现了高度的积极性和关注度。
企业政策联络员模式——通过建立企业政策联络员机制和政府政策咨询师机制,基本搭建起了科技政策的高效服务体系。
通过有效帮助企业落实和享受政策,充分调动了政府政策部门和企业参与综合政策服务体系建设的积极性。
目前,在册政策联络员515名,2011年为企业落实减免税收16亿元。
商业化模式探索——在公共技术服务平台组织模式、商业模式和运营模式上,我们一直未停止过探索和实践。
除了我们已经搭建的西安大型仪器设备共享服务平台外,目前,我们正和西安软件园云计算公共服务平台、西安瑞铂公司合作共同探索打造基于云计算模式的商业化分析测试服务平台。
除上述之外,正在组建的西安科技服务业创新联盟也是西安科技大市场在构建可持续发展的科技服务生态系统方面的探索,未来将形成科技服务新业态。
三、平台功能建设统筹科技资源是一项巨大的系统工程,难以“一蹴即就”,应该“抓住重点,兼顾其余”。
我们将西安科技大市场的功能定位为八个字:交易、共享、服务、交流。
并且坚持以“交易”这个核心,围绕“交易”提供服务,围绕“交易”加强监管。
这不仅是西安市陈宝根市长的重要指示,也是大市场的建设核心。
产学研合作对接平台——基于常态化的服务功能,以解决规模以上企业技术难题、中小企业共性技术为重点,推进高校院所技术成果向企业转移,促进科研力量与规模以上企业进行对接。
小型工业研究院体系——依托各园区、企业已有要素资源,2012年计划首先在半导体、生物医药、新材料等产业领域支持建设3-5个以企业为主体、市场化运营、专业特色突出的技术转移和工程化服务平台。
我们称其为“小型工研院”。
技术交易平台——建立完善“信息发布”、“挂牌交易”、“成果评测”、“技术运营”、“技术经纪”、“科技招投标”、“在研项目社区”、“小额难题社区”及“诚信评价”等配套服务项目及体系。
政策亲企工程——国家主推“亲民政策”,西安科技大市场则主推“亲企政策”,即知企业之所需,解企业之所急。
我们多管齐下:积极争取符合企业实际的优惠政策,积极落实解企业燃眉之急的补助政策,积极出台促进企业发展的奖励政策。
同时,大市场兼具政策预研功能,上通政府,利导政策方向,下通企业,使之诉求有门,形成良性循环。
未来,我们还将在技术成果评估、项目挂牌、交易撮合、交易支付等环节探索并实现商业化服务与运营;在中小科技企业“协同技术创新、联合技术攻关”探索并构建“云”服务模式。
说得好不如做得好,下面我想通报一组数据,作以小结:截至2011年11月底,西安科技大市场技术合同登记交易额99.07亿元,全市技术交易合同登记10453份,交易额201.82亿元,位居副省级城市第一位,省会城市第三位(北京、上海)其中本地技术交易4245份合同,成交金额36.49亿元,占总成交额的18.08%,比去年提高10个百分点。
大市场服务大厅共举办各类产学研交流、对接活动114场次,参加人数11800人次。
为此,有地方领导讲:西安科技大市场已成为西安地区最活跃的产学研合作交流平台。
从过去的“西安现象”到现在的科技统筹,再到未来的“西安模式”,从现象到模式的探索必将任重而道远。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打造统筹科技资源的“科技云”,是西安科技大市场矢志不渝的奋斗目标。
昨天刚刚成立的中国产学研合作公共服务平台战略联盟,将是平台跨区域协作的一个良好开端。
今天借一席宝地,借一个机会,作为主要发起单位,欲识志趣相投之士,觅志同道合之友,共探创新之道。
我本人及西安科技大市场将为产学研公共服务平台与协同创新事业不遗余力,竭心尽力,与众携手同进,共创辉煌!责任与使命同在,荣耀与发展齐飞!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