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间年画赏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民间年画赏析
摘要:民间年画、门神,俗称“喜画”,旧时人们盛行在室内贴年画,户上贴门神,以祝愿新年吉庆,驱凶迎祥。

年画是中国民间最普及的艺术品之一,每值岁末,多数地方都有张贴年画、门神以及对联的习俗,以增添节日的喜庆气氛。

年画因一年更换,或张贴后可供一年欣赏之用,故称“年画”。

词关键:年画,民间艺术,历史,价值
年画是我国的一种古老民间艺术,和春联一样,起源于“门神”。

据《山海经》载称:唐太宗李世民生病时,梦里常听到鬼哭神嚎之声,以至夜不成眠。

这时,大将秦叔宝、尉迟恭二人自告奋勇,全身披挂地站立宫门两侧,结果宫中果然平安无事。

李世民认为两位
大将太辛苦了,心中过意不去,遂命画工将他俩人的威武形象绘之在宫门上,称为“门神”。

东汉蔡邕《独断》记载,汉代民间已有门上贴“神荼”、“郁垒”神像,到宋代演变为木板年画。

后来,民间争相仿效,几经演变,形成了自己的独特风格,便是现在的年画了。

中国现存最早的年画是宋版《隋朝窈窕呈倾国之芳容图》。

民间年画是中国民间美术中较大的一个艺术门类,它从早期的自然,崇拜和神祗信仰逐渐发展为驱邪纳祥、祈福禳灾和欢乐喜庆、装饰美化环境的节日风俗活动,表达了民众的思想情感和向往美好生活的愿望。

民间年画历史源远流长,有着较多的产地,流行也十分广泛,通俗普及,而且拥有大量的读者,曾经有过颇为兴盛的发展。

无论是题材内容、刻印技术,还是艺术风格,都具有自己鲜明的特色。

它不仅对民间美术的其他门类曾产生深远的影响,而且与其他绘画形成相互融合成为一种成熟的画种,具有雅俗共赏的特点。

年画四大家
苏州桃花坞、天津杨柳青、山东潍坊和四川绵竹,是我国著名的四大民间木刻年画产地。

四川绵竹年画、江苏桃花坞、天津杨柳青、山东潍坊杨家埠的木版年画在历史上久负盛名,被誉为中国“年画四大家”。

一、四川绵竹年画
四川绵竹年画以雕版艺术精湛、艺术情调高昂著称。

其形式多样,有门画、斗方、画条等种类。

造型质朴简练,填色鲜艳悦目。

绵竹年画以产于竹纸之乡的四川省绵竹县而得名。

绵竹年画历史悠久,它起源于北宋,到明末清初进入繁盛时期。

乾隆、嘉庆年间,绵竹全县有大小年画作坊300多家,年画专业人员达1000余人,年产年画1200万多份,产品除运销
两湖、陕、甘、青及四川各地外,还远销印度、日本、越南、缅甸和港澳等国家和地区。

绵竹年画以彩绘见长,具有浓厚的民族特点和鲜明的地方特色。

绵竹年画构图讲求对称、完整、饱满,主次分明,多样统一;色彩上采用对比手法,设色单纯、艳丽,强烈明快,构成红火、热烈的艺术效果;线条讲求洗炼、流畅,刚柔结合,疏密有致,具有强烈的节奏感;而夸张、变形、象征、寓意的造型,更具诙谐活泼的效果。

绵竹年画的内容极其广泛,有孔明、张飞等历史英雄人物,有小说、戏曲的精彩画面,有武士神像、动物花果等等。

其中最有趣的是《耗子嫁女》、《三猴烫猪》、《狗咬财神》、《看官盗壶》等民间传说。

二、苏州桃花坞画
苏州桃花坞年画始于明代,鼎盛于清朝雍正、乾隆年间。

桃花坞年画,主要有门画、中画和屏条等形式,其中门画可谓集历代门神之大全。

桃花坞年画,系用一版一色的木版套印方法印刷出来,工艺精美,一幅画要套印四五次至十几次,有的还要经过“描金”、“扫银”、“敷粉”等工序。

在色彩上,有桃红、大红、
蓝、紫、绿、淡墨、柠檬黄等诸色。

在艺术风格上,桃花坞年画构图丰富,色调艳丽,装饰性强,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

在人物塑造、刀法及设色上,具有朴实、稚拙、简练、丰富的民间美术特色,故数百年来一直畅销于海内外,欧洲许多国家的博物馆及艺术馆都有收藏。

桃花坞木板年画是中国江南主要的民间木板年画。

桃花坞位于江苏省苏州市以北。

(桃花坞位于江苏苏州阊门内北城下)桃花坞年画源于宋代的雕版印刷工艺,由绣像图演变而来,到明代发展成为民间艺术流派,清代雍正、乾隆年间为鼎盛时期,每年出产的桃花坞木版年画达百万张以上。

太平天国末年,清兵围攻苏州,桃花坞木版年画生产受到了严重的破坏,以后一直萎靡不振。

直到20世纪50年代初期,由苏州市文联组织艺人恢复生产,后又成立“苏州桃花坞木版年画社”,在整旧创新方面,取得了很大进展。

桃花坞年画的印刷兼用着色和彩套版,构图对称、丰满,色彩绚丽,常以紫红色为主调表现欢乐气氛,基本全用套色制作,刻工、色彩和造型具有精细秀雅的江南民间艺术风格,主要表现吉祥喜庆、民俗生活、戏文故事、花鸟蔬果和驱鬼避邪等民间传统审美内容。

民间画坛称之为“姑苏版”。

三、天津杨柳青年画
天津杨柳青年画始于明代崇祯年间,风行于清代雍正、乾隆、光绪年间。

年画内容多取材于传统戏曲、美女及胖娃娃等。

在艺术风格上,杨柳青年画构图丰满,线条工整,色彩鲜艳,在人物的头部、脸部等重要部位,多以金色晕染,自成一格。

有着600年历史的杨柳青(位于天津市西20公里)的民间木版年画产生于元末明初,当时有一名长于雕刻的民间艺人避难来到杨柳青镇,逢年过节就刻些门神、灶王出卖,镇上的人争相模仿。

到了明永乐年间,大运河重新疏通,南方精致的纸张、水彩运到了杨柳青,使这里的绘画艺术得到发展。

杨柳青年画从清代雍正、乾隆至光绪初期最为风行。

杨柳青年画的画样(粉本)有几千种。

到了
清代中
期全盛
时期,
杨柳青
镇的戴
廉增画
店一年
生产的
成品就
达2000
件,每
件500
张,共
达百万幅。

当时,杨柳青全镇连同附近的30多个村子,“家家会点染,户户善丹青”,画店鳞次栉比,店中画样高悬,各地商客络绎不绝,是名副其实的绘画之乡。

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后,杨柳青年画走向衰落。

1926年,霍派五世传人霍玉棠创建了杨柳青镇最大的“玉成号”画庄,杨柳青年画渐渐走向复苏。

解放后,周恩来总理还曾亲临视察并给画庄寄来急需的藤黄原料。

“文革”期间,杨柳青年画改为胶版印刷,传统工艺濒临绝迹。

杨柳青年画继承宋、元绘画传统,吸收了明代木刻版画、工艺美术、戏剧舞台的形式,采用木版套印和手工彩绘相结合的方法,制作时,先用木版雕出画面线纹,然后用墨印在上面,套过两三次单色版后,再以彩笔填绘。

既有版味、木味,又有手绘的色彩斑斓与工艺性,因此,民间艺术的韵味浓郁,富于中国气派。

杨柳青年画创立了鲜明活泼、喜气吉祥、富有感人题材的独特风格。

在中国版画史上,杨柳青年画与南方著名的苏州桃花坞年画并称“南桃北柳”。

四、山东潍坊杨家埠年画
山东潍坊杨家埠年画已有500多年的历史,盛于清代,流行于黄河下游地区。

其风格重用原色,想象丰富,线条粗犷而对比有力。

山东潍坊杨家埠木版年画兴起于明代,全以手工操作并用传统方式制作,发展初期受到杨柳青年画的影响,清代达到鼎盛期,杨家埠曾一度出现“画店百家,画种过千,画版上
万”的盛景,产品流布全国各地。

其中最大的东大顺画店拥
有画版300多套,年制画百万余张。

杨家埠年画体裁广泛,想象丰富,重用原色,线条粗犷,风格纯朴。

杨家埠木版年
画同天津杨柳青、苏州桃花坞并称中国民间三大木版年画,始于明代,兴于清朝,重喜庆、浓彩、实用,多反映理想、风俗和日常生活,构图完整匀称,造型粗壮朴实,线条简练流畅。

根据农民点缀生活环境的实际需要,主要有大门画、房门画、福字灯、美人条、站童、爬童、月光等,具有浓厚的民间风味、乡土气息和节日氛围。

制作方法
年画的制作方法大致有人工绘制、木印、水印套色、半印半画、石印、胶印等。

一般说来,套色木版年画有四道工序:(一)、画师起稿,将定稿用白描法画在毛边或薄绵纸上;(二)、刻工将画稿的反面,用粉糊粘在刨平的木版上,刻出墨线版,先印出几幅墨线画样;(三)、在画样上点出颜色,刻工再按点出的不同颜色,分别刻制出几种颜色的套印版(一般不超过5块);(四)、刷工将墨线和套色版准备齐全后,将白纸数百张固定在刷印图案的位置上,再将画版仰放在纸的左边,将纸覆在涂匀颜料的画版上,再用棕刷平刷画版上的纸。

如此刷完,再换另一颜色版,依样刷印,直到全部画版刷完,一幅套色木版年画就大功告成了。

意义
年画作为一种民间艺术,在过去曾受到文人画家们的轻视而不能登大雅之堂。

今天,我们有责任还它以应有的地位,使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它是一种重要的民族艺术,是我国文化遗产中的一宗宝贵财富。

中国美术馆是保存民族文化记忆的圣殿,我们通过展示所珍藏的艺术精品来唤醒大家尘封的记忆。

相信我们从馆藏的数千幅年画中所精选的这些作品,一定会拨动您的心弦,将您带入那美好的春的怀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