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邓稼先练习题

1 邓稼先练习题
1 邓稼先练习题

第一单元

1邓稼先

01积累运用

1.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加点字注音。

鲜.为人知(xiǎn) 两xiù(袖)清风鞠躬

..尽瘁(jū)(gōng) 妇rú(孺)皆知

彷徨

..(páng)(huáng) 平沙无yín(垠) 当之无愧.(kuì) 热泪盈kuàng(眶)锋芒bì(毕)露zhì(挚)友

2.对下列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C)

A.鲜.为人知(少) 可.歌可泣(值得)

B.至死不懈.(松懈) 家喻户晓.(了解)

C.锋芒毕.露(完了) 死而后已.(停止)

D.知人之明.(眼光正确) 层.出不穷(重叠;重复)

(解析:“锋芒毕露”的“毕”是“完全”的意思。)

3.下面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B)

A.为了还原新加坡前总理李光耀的真实形象,小编搜集了一些李光耀鲜为人知

....的小故事。

B.说起土肥原,这是日本侵华史上一名当之无愧

....的人物。

C.他立下过军事奇功,也遭遇过四面楚歌,是一个可歌可泣

....的悲剧英雄形象。

D.在西方基督教国家里,《圣经》是一部家喻户晓

....、妇孺皆知的书,也是多数人必读的一部书。

(解析:B项“当之无愧”是褒义词,用在这句中不符合语境。)

4.下列语段的方框中所用的标点,恰当的一项是(B)

这封短短的信给了我极大的感情震荡一时热泪满眶不得不起身去洗手间整容事后我追想为什么会有那样大的感情震荡是为了民族而自豪还是为了稼先而感到骄傲——我始终想不清楚。

A., , 。 : ? ? B.。 , 。 , ? ? C.。 , ,。 ; 。 D.。 , 。 : ? 。5.(北海中考)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A.人是社会之本,人的素质如何,决定一个社会的走向,决定一个民族的兴衰存亡。B.安全管理措施的落实,遏制了各类安全事故的发生,确保了人民群众生命财产。

C.今年“五一”期间,北海市消费者举报中心共接到投诉电话6起,同比下降了一倍。D.他课上认真听讲,课下手不释卷,全班同学没有一个不说他学习不用功的。

(解析:B项成分残缺,应在句末加上“……的安全”;C项搭配不当,“减少”“下降”“贬值”都不能与“一倍”搭配,可将“一倍”改为“一半”或“50%”;D项否定不当,应改为“没有一个说他学习不用功的”。)

6.下面是感动中国栏目组为“科学泰斗——钱伟长”写的颁奖词,请你结合本文的学习,仿照这种写法,为邓稼先写几句颁奖词。

示例:科学泰斗——钱伟长

【获奖名片】赤子

【颁奖词】从义理到物理,从固体到流体,顺逆交替,委屈不曲,荣辱数变,老而弥坚,这就是他人生的完美力学,无名无利无悔,有情有意有祖国。

仿写:中国人民的好儿子——邓稼先

【获奖名片】爱国敬业

【颁奖词】示例一:在他心里,国为重,家为轻,科学最重,名利最轻。5年归国路,10年两弹成,是中国核武器研制工作的开拓者和奠基者。他是先行人,披荆斩棘,把智慧锻造成阶梯,留给后来的攀登者。他是知识的宝藏,是科学的旗帜,是中华民族知识分子的典范。示例二:当大漠的苍茫点缀了蘑菇云的硝烟,当五星红旗升起在联合国的上空。是他,长空铸剑,吼出雄狮的愤怒;是他,以身许国,写下山河的颂歌。殷红热血,精忠报国,他是共和国忠诚的奠基人;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是中华民族不倒的脊梁。

7.学习本文之后,阳光中学七年级××班将要开展“走近邓稼先”的主题实践活动,请根据要求完成题目。

(1)【板报设计】

从1964年10月16日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到2016年长征水箭“三代同堂”齐登场,这一系列事件表明我国科技人员在“两弹一星”精神的鼓舞下,在科技攻关上已走在世界前列。学校要编辑一期以“打开科技之窗”为主题的校报,请你为校报设计两个具体的栏目。

示例:走近邓稼先;中国飞天梦的历程;探索与发现。

(2)【在线交流】

假如让你去采访邓稼先,请你在广泛收集资料的基础上设计两个问题,你会如何设计?

示例:①请您说说在科研方面给您印象最深的事情是什么?②请您对我们中学生说几句激励性的话?

(3)【写墓志铭】

1986年7月29日,“‘两弹’元勋”邓稼先逝世。请你仿照例句,为邓稼先写一段墓志铭。

示例:一生为祖国无私奉献,鞠躬尽瘁,身先士卒。让我们记住他——“‘两弹’元勋”邓稼先。

示例:一个伟大的民族英雄长眠于此。他鞠躬尽瘁,为“两弹”献身;身先士卒,震撼浩浩乾坤。身已死,心仍在。邓稼先在我们心中永垂不朽。

02 课内精读

阅读语段“奥本海默和邓稼先分别是美国……人们知道他没有私心,人们绝对相信他”,回答下列问题。

8.这段文字的结构关系是(B)

A.总—分B.总—分—总C.分—总

9.请试着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部分的主要内容。

介绍奥本海默和邓稼先两个性格和为人截然不同的科学界的功臣。

10.作为一名科学工作者,邓稼先具有什么样的性格特征?

忠厚朴实,真诚坦白,从不骄傲,心胸开阔。

11.邓稼先喜欢一个“纯”字,你认为“纯”字代表什么意思?

朴实、忠厚、无私、心无杂念。

03 拓展阅读

中国核潜艇之父——黄旭华

高荣伟

87岁的黄旭华,是中国第一代核动力潜艇研制创始人之一,被誉为“中国核潜艇之父”。作为中国工程院首批院士,他曾先后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特等奖、全国科学大会奖等。

黄旭华是广东省揭阳市揭东县人,祖辈大多从医,很小的时候,父母就希望他未来能够从医。为什么后来学起了造船?据黄老回忆:“那时日本人入侵,我们被迫离开华南沿海家乡,往内陆转移。轰炸一来,必须躲到掩体中。那时我就想,要么上天,要么入海。”1945年,黄旭华考取了交大的造船系。

投入核潜艇研究,则是上世纪50年代了。1958年,聂荣臻元帅向党中央请示上核潜艇,很快获批。因为曾有过几年仿制苏式常规潜艇经历,黄旭华被选中参研。那时,对核潜艇的研究极为保密,黄旭华不得不远离父母家人。新婚不久的黄旭华告别妻子,只身来到风暴经常光顾的试验基地。后来,他们干脆把家也搬到了荒凉的小岛上。

此后30多年,他的父母和八个兄弟姐妹都不知道他在干什么。直到上世纪80年代,他才陆续跟家人联系,但父亲临终时也不知他是干什么的,母亲则从63岁盼到93岁才见到他一面。

核潜艇,被称为集海底核电站、海底导弹发射场和海底城市于一体的尖端工程。中国的核潜艇研制工作,是从一个核潜艇玩具模型开始的。当时,核潜艇什么模样,大家都没见过。黄旭华选择了难度很大但却是最先进的水滴线型。为确定可行性,他和同事们在实验室里不知度过了多少个不眠之夜。

为了艇上千万台设备,上百公里长的电缆、管道,黄旭华要联络全国24个省市的2000多家科研单位,工程复杂。那时,又没有计算机,黄旭华和同事们用算盘和计算尺,演算出了成千上万个数据。

经过黄旭华与团队的艰苦科研,1964年我国第一艘核动力潜艇研制成功,1970年试航,1974年交付海军,1981年中国第一艘导弹核潜艇顺利下水。中国成为继美、苏(今俄)、英、法之后,世界上第5个拥有核潜艇的国家。

1988年初,核潜艇按设计极限在南海作深潜试验。这是举世公认的危险试验,有的参试人员向亲人嘱托了后事。已经62岁的黄旭华决定亲自带队作深潜试验。

再一次检查每一台设备,每一块钢板,每一条焊缝,每一根管道,确认万无一失后,核

潜艇开始下潜。100米、200米、250米、300米,巨大的水压使艇身多处发出“咔咔咔”的声响。黄旭华镇定自若,指挥试验人员记录各项有关数据。平安上来后,他诗兴大发,现场作诗曰:“花甲痴翁,自探龙宫;惊涛骇浪,乐在其中。”

当试验成功的消息传到黄老家中,一向默默支撑着家庭重担的妻子放声大哭……

(选自《共产党员》,2014年11期) 12.阅读文章,根据黄旭华的人生经历,请用简洁的语言加以概括。

立志上天入海→考取交大造船系→参研核潜艇→取得巨大科研成果

13.在进行核潜艇研究的过程中,黄旭华遇到了哪些困难?

(1)核潜艇的研制是一项尖端工程;(2)当时不知道核潜艇是什么模样;(3)黄旭华选择的是难度很大但却是最先进的水滴线型;(4)没有计算机,全靠算盘和计算尺演算数据。

14.结合文章内容,说说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表达作用。

(1)直到

..上世纪80年代,他才.陆续跟家人联系,但父亲临终时也.不知他是干什么的。

通过“直到……才……也……”的关联词语的运用,说明了核潜艇研究事业的保密性极高,表现了黄旭华为科研事业所作出的巨大牺牲。

(2)已经62岁的黄旭华决定亲自

..带队作深潜试验。

“亲自”一词表现了黄旭华在科研中事必躬亲、科学严谨、以身作则、不怕牺牲的高尚人格。

15.文中画线句子中,为什么要详细交代具体的年份?

详细交代年份,充分说明了我国在核潜艇研究事业中所取得的进步之快,成果之丰。

16.黄旭华为我国核潜艇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他和邓稼先共同的特点是什么?请你用简要的语言概括。

示例:无私奉献、恪尽职守、刻苦勤奋、临危不乱、热爱祖国。

04 写作创新

17.本文运用对比手法,将邓稼先和奥本海默这两位拔尖的人物放在一起进行比较,突出两人截然不同的性格和为人。请你也运用对比的手法,描写你身边的两个人物,突出表现这俩人的不同之处。

【课文片段在线】奥本海默和邓稼先分别是美国和中国原子弹设计的领导人,各是两国的功臣,可是他们的性格和为人却截然不同——甚至可以说他们走向了两个相反的极端。

奥本海默是一个拔尖人物,锋芒毕露。他二十几岁的时候在德国哥廷根镇做波恩的研究生。波恩在他晚年所写的传记中说,研究生奥本海默常常在别人做学术报告时(包括波恩做学术报告时)打断报告,走上讲台拿起粉笔说:“这可以用底下的办法做得更好……”我认识奥本海默时他已四十多岁了,已经是妇孺皆知的人物了,打断别人的报告,使演讲者难堪的事仍然时有发生,不过比起以前要少一些。佩服他,仰慕他的人很多,不喜欢他的人也不少。

邓稼先则是一个最不要引人注目的人物。和他谈话几分钟,就看出他是忠厚平实的人。他真诚坦白,从不骄人。他没有小心眼儿,一生喜欢“纯”字所代表的品格。在我所认识的知识分子当中,包括中国人和外国人,他是最有中国农民的朴实气质的人。

【写法分析】奥本海默和邓稼先是各自祖国的“原子弹之父”,一个锋芒毕露,一个忠厚朴实,他们职务、功劳、学术水平相当,但文化背景、性格却相差很大。作者将两个人放在一起对比,有利于突出两个人物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更有利于表现邓稼先作为中国科学家的气质和风度,突出了邓稼先的科学精神和奉献品质。写作中,运用对比要把对立的两个人物或事物、或者把一个人物或事物前后截然不同的表现放在一起作比较,让读者在比较中认识到不同的人与事物之间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

【例文】继母是个恶毒的女人,对她非打即骂。她吃不饱穿不暖,满身伤痕,还要承担繁重的家务。即便是这样忍气吞声,她的灾难还是来了。在她七岁的时候,丧心病狂的继母挥刀砍下了她的右手,她的人生从此残缺不全。为此,继母也被关进牢中服刑。不久,花心的父亲又离婚再娶,那个恶毒的女人和父亲所生的小男孩,也和当初的她一样有了同样恶毒的继母。小男孩不仅受到了她所受过的苦,还受尽外人的歧视,甚至连读书的机会都没有,他成长得比她更为凄惨。报应,这就是报应,母亲咬着牙说,她却沉默了,显得心事重重。从那以后她竟然经常往小男孩那儿跑,偷偷给他送好吃的,还把自己的零用钱给他。时光飞逝,高考的时候她以高分考入理想的大学,学费无着落;但因为她的特殊身世及自强自立,引起了电视台的关注,电视台为她募得两万元捐款。念四年大学,两万元已算拮据,她却做出一个惊人之举——将捐款的一半分给了小男孩。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 1 邓稼先教案

1 《邓稼先》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习邓稼先的感人事迹,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为祖国的繁荣、民族强盛而献身的精神。 2.学习通过对比表现人物的方法。 3.理清作者思路,了解文章结构特点,探究文章在记叙基础上议论、抒情的特点。 4.理解体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当之无愧”等词语在评价人物中的作用。 教学重点 1.了解邓稼先生平,学习他伟大的抱负和精忠报国的伟大精神。 2.本文通过对比刻画人物的写法,记叙基础上议论、抒情的方法。 教学难点 1.本文通过对比表现人物的方法。 2.在记叙基础上议论、抒情的特点。 课前准备 1.阅读课文,理解记忆重要注释,利用工具书查找生字词。 2.借助注释,资料,理解《吊古战场文》、《中国男儿》两个古诗文小段。 3.尽可能多搜集邓稼先轶事及图片。 教学设想 1.本文篇幅较长,课上时间有限,不能组织学生通读全文,要求学生课前必须熟读课文(也可给专门时间朗读) 2.文中两个古文小段,学生理解有一定难度,尤其是《吊古战场文》,课前要求学生借助注释及工具书读懂它。 3.课前搜集邓稼先的事迹及图片并非随意提出,要督促学生查找,如此,既能丰富学生课外阅读,锻炼他们检索资料能力,又能使他们先对这位功勋人物有个比较全面地了解。

4.至于对“为什么作者对邓稼先的生平事迹和巨大贡献没有作详细介绍?”问题,笔者认为难度很大,本文所确立的难点已不少,故不作讨论。如学生提出,教师可临场适时点播、诱导。 (注:邓稼先是“两弹元勋”,按常理文章应把重点放在他对“两弹”的巨大贡献上。现在这样写有很多复杂原因,其主要原因是: (1)作者是大科学家,写的也是大科学家,他们的着眼点往往是科学精神,科学态度及气质、品格、价值观、人生道路等方面,而不是把注意力放在事件具体描写上。 (2)作者与邓稼先有着50年的友谊,写此文饱含着作者对老朋友的不尽思念;同时,写邓稼先的人生道路又渗透着自己人生中某些与邓稼先相同的东西。因此,这篇文章多从自己与邓稼先交往这个角度写,这样势必就不能着重介绍事件具体细节。 (3)作者虽与邓稼先交往甚密,有50年的友谊,但分隔大洋两岸20余年,国度不同,当时中美关系又很紧张,邓从事的又是国家机密工作,他对邓稼先工作的具体情况不可能了解,掌握的材料不会很多──文中提到“1971年8月我在北京看到稼先时,避免问他工作地点。他自己只是说‘在外地工作’。”确是实情。另外从资料看,杨邓所选择的人生道路是截然不同的:杨学成后执意留在美国,连其父都很气愤,最后不认这个儿子,所幸后来他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邓在美国获得博士学位九天后,便谢绝了恩师和同校好友的挽留,毅然决定返回故土,报效祖国。从此点看,写邓杨的底气是不足的,他心里有愧。还有71年杨访华时,他只知道邓参与了“两弹”研究工作,邓是设计领导他并不知情。不客气说,71年杨回美前在上海大厦吃饭时收到邓稼先的字条时“不得不去洗手间整容。”不仅仅是民族情,朋友情吧?也该有悔、有愧…… (4)这是一篇短文,不宜铺开来写也是一方面原因吧。) 教学设备:多媒体 课时:二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介绍邓稼先生平事迹,了解作者。 2.概括六部分的主要内容,体会内在联系。 3.画出文章议论、抒情的句子,体会其特点。 教学过程 一、导入:[幻灯片1]前国防部长张爱萍将军的诗──踏遍戈壁共草原

《邓稼先》导学案(含答案)讲解学习

《邓稼先》导学案(含 答案)

《邓稼先》教学案教与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整体把握课文,理解文章内容,学习邓稼先的思想品格和奉献精神。 2、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把握文章在行文顺序、材料安排方面的特点。 3、把握文中的关键语句,并理解其深刻含义 过程与方法:通过质疑问难、小组讨论、全班归纳的方法进行探究性的学习教与学重难点: 1、体会文中洋溢的对中华民族,对挚友的一片深情及文中所表现出的邓稼先的思想品格和奉献精神。 2、对关键语句的理解。 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与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放一段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的视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学习新课 (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交流背景及作者情况 提示:关于“两弹一星” 1999年9月18日,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五十周年之际,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隆重表彰为我国“两弹一星”事业作出突出贡献的23位科技专

家,并授予他们“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追授王淦昌、邓稼先、赵九章、姚桐斌、钱骥、钱三强、郭永怀“两弹一星”功勋奖章。“两弹一星”最初是指原子弹、导弹和人造卫星。“两弹”中的一弹是原子弹,后来演变为原子弹和氢弹的合称;另一弹是指导弹。“一星”则是人造地球卫星。 关于邓稼先,邓稼先,1924年出生在安徽省怀宁县一个书香门第之家,1945年抗战胜利时,邓稼先从西南联大毕业,他于1947年通过了赴美研究生考试,于翌年秋进入美国印第安那州的普渡大学研究生院。由于他学习成绩突出,不足两年便读满学分,并通过博士论文答辩。此时他只有26岁,人称“娃娃博士”。1950年8月,邓稼先在美国获得博士学位九天后,便谢绝了恩师和同校好友的挽留,毅然决定回国。同年10月,邓稼先来到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任研究员。此后的八年间,他进行了中国原子核理论的研究。 关于杨振宁1922年9月22日出生于安徽合肥,美籍华裔物理学家,因与李政道一起提出弱相互作用中宇称不守恒理论,共获195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他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涌现出来的一代杰出物理学家中在理论和实验两方面都有影响的物理学家之一。 本文是一篇人物传记。人物传记是记录人物生平事迹的一种实用文。一般有两类,一类是记述自己的生平,一类是记述他人的生平。传记最大的特点就是“实录”。传记可繁可简,一般按时间顺序来记叙。长篇传记要写出当时的时代背景、周围环境等。当然,重点是写人物的思想、学习、工作和生活状况。短小的传记(小传),只需写人物的主要生活经历和思想状况,甚至可以选写人物生平的几件典型事情。 2.检查学生字词掌握情况

(完整版)《邓稼先》导学案与答案

邓稼先》导学案与答案 学习目标】 1、整体把握课文,理解文章内容,学习邓稼先的思想品格和奉献精神。 2、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把握文章在行文顺序、材料安排方面的特点。 3、把握文中的关键语句,并理解其深刻含义学习重难点: 1、体会文中洋溢的对中华民族,对挚友的一片深情及文中所表现出的邓稼先的思想品格和奉献精神。 2、对关键语句的理解。 【课前预习】 1、本文背景及作者情况:提示:关于“两弹一星” 1999 年9 月18 日,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五十周年之际,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隆重表彰为我国“两弹一星” 事业作出突出贡献的23 位科技专家,并授予他们“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追授王淦昌、邓稼先、赵九章、姚桐斌、钱骥、钱三强、郭永怀“两弹一星”功勋奖章。“两弹一星” 最初是指原子弹、导弹和人造卫星。“两弹”中的一弹是原子弹,后来演变为原子弹和氢弹的合称;另一弹是指导弹。“一星”则是人造地球卫星。 邓稼先,1924 年出生在安徽省怀宁县一个书香门第之家,

1945 年抗战胜利时,邓稼先从西南联大毕业,他于1947 年通过了赴美研究生考试,于翌年秋进入美国印第安那州的普渡大学研究生院。由于他学习成绩突出,不足两年便读满学分,并通过博士论文答辩。此时他只有26 岁,人称“娃娃博士”。1950 年8 月,邓稼先在美国获得博士学位九天后,便谢绝了恩师和同校好友的挽留,毅然决定回国。同年10 月,邓稼先来到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任研究员。此后的八年间,他进行了中国原子核理论的研究。 杨振宁,1922 年9 月22 日出生于安徽合肥,美籍华裔物理学家,因与李政道一起提出弱相互作用中宇称不守恒理论,共获1957 年诺贝尔物理学奖。他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涌现出来的一代杰出物理学家中在理论和实验两方面都有影响的物理学家之一。 本文是一篇人物传记。人物传记是记录人物生平事迹的一种实用文。一般有两类,一类是记述自己的生平,一类是记述他人的生平。传记最大的特点就是“实录” 。传记可繁可简,一般按时间顺序来记叙。长篇传记要写出当时的时代背景、周围环境等。当然,重点是写人物的思想、学习、工作和生活状况。短小的传记(小传),只需写人物的主要生 活经历和思想状况,甚至可以选写人物生平的几件典型事 情。 2、生字词: 邓稼ji a先元勋x un至死不懈xi 0鞠j 口躬尽瘁cu i选聘p in

第1课 邓稼先》教案设计

邓稼先 知识与能力目标: 1、了解回忆性文学传记的特点,多变的语言特色。 2、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解文章主题。 3、抓住文章结构进行整体把握。 过程与方法目标: 1、采取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以合作学习为主)。 2、小组学习,责任分工。 3、阅读法、讨论法等。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体会作者强烈的爱国之情。 2、学习邓稼先的思想品格和奉献精神。 教学重点:抓住文章语言进行整体把握,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揣摩语言,学习文章布局谋篇的特点上。 教学方法:阅读法,讨论法。 教学设计: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二十世纪,中华民族经历着伟大而深刻的变迁。伟大的时代造就伟大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科学家…他们对国家民族的贡献是一般人无法替代的,然而,有些人却不为人所知。这些鲜为人知的杰出人物,是更高尚的,也是伟大的。“两弹元勋”邓稼先就是这样一位高尚的,伟大的人物。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回忆性散文《邓稼先》。 二、背景说明。 1、关于“两弹一星” 1999年9月18日,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五十周年之际,党中央、国务院、中央

军委隆重表彰为我国“两弹一星”事业做出突出贡献的23位科技专家,并授予他们“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追授王淦昌、邓稼先、赵九章、姚桐斌、钱骥、钱三强、郭永怀“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两弹一星”最初是指原子弹、导弹和人造卫星。“两弹”中的一弹是原子弹,后来演变为原子弹和氢弹的合称;另一弹是指导弹。“一星”则是人造地球卫星。 2、关于邓稼先 邓稼先,1924年出生在安徽省怀宁县一个书香门第之家,1945年抗战胜利时,邓稼先从西南联大毕业,他于1947年通过了赴美研究生考试,于翌年秋进入美国印第安那州的普渡大学研究生院。由于他学习成绩突出,不足两年便读满学分,并通过博士论文答辩。此时他只有26岁,人称“娃娃博士”。1950年8月,邓稼先在美国获得博士学位九天后,便谢绝了恩师和同校好友的挽留,毅然决定回国。同年10月,邓稼先来到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任研究员。此后的八年间,他进行了中国原子核理论的研究。 3.关于杨振宁 1922年9月22日出生于安徽合肥,美籍华裔物理学家,因与李政道一起提出弱相互作用中宇称不守恒理论,共获195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他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涌现出来的一代杰出物理学家中在理论和实验两方面都有影响的物理学家之一。 4、人物传记 本文是一篇人物传记。人物传记是记录人物生平事迹的一种实用文。一般有两类,一类是记述自己的生平,一类是记述他人的生平。传记最大的特点就是“实录”。传记可繁可简,一般按时间顺序来记叙。长篇传记要写出当时的时代背景、周围环境等。当然,重点是写人物的思想、学习、工作和生活状况。短小的传记(小传),只需写人物的主要生活经历和思想状况,甚至可以选写人物生平的几件典型事情。 二、初读课文,扫清字词。 1、注音 挚(友)zhì燕(然勒功)yān (地)壳qiào 校(补)jiào 硕(果)shuò宰割zǎi gē

人教版(部编教材)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第一课《邓稼先》导学案(附答案)

《邓稼先》导学案(两课时) 学习目标: 1、积累并理解词语,提高快速阅读的能力,抓住重点句段、理解文章丰富的内涵,体会作者情感。 2、掌握本文以小标题连缀,自成一体,相对独立而又彼此关联的行文特征;体会语言及句式特点,理清各部分的关系;探究作者写人物传记的独特方法。 3、学习邓稼先高尚的品格,坚强的意志和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无私奉献精神,争做一个大写的人。 学习重点:1、理解作者将邓稼先的生平贡献放在广阔的社会文化教育背景中加以描写,评论及精选横断面以更典型更集中地突出人物不平凡的经历和对民族的伟大贡献。 第一课时 一、课前预习 1、为下列加点字注音 彷徨.páng huáng 鲜.为人知xiǎn 锋芒毕露.lù选聘.pìn 元勋.xūn 鞠躬尽瘁.cuì ...妇孺.皆知rú殷.红yān 宰.割zǎi 筹.划choǔ 2、解释词语 可歌可泣:鲜为人知: 当之无愧:马革裹尸: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家喻户晓: 截然不同:层出不穷: 3、相关链接 (1)、邓稼先,1924年出生在安徽省怀宁县一个书香门第,1945年抗战胜

利时,从西南联大毕业,1947年通过赴美研究生考试,进入美国印第安纳洲的普渡大学研究生院。由于成绩突出,不足两年边读满学分,并通过博士论文答辩。此时他只有26岁,人称“娃娃博士”。1950年8月邓稼先在美国获得博士学位九天后,便谢绝了恩师和校友的挽留,毅然决定回国。 我国研制和发展核武器的重要技术领导人,为成功研制原子弹、氢弹和新型核武器作出了重大贡献。1999年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给他追授了“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2)杨振宁,1922年出生于安徽合肥,美籍华裔物理学家,荣获若贝尔物理学奖。与稼先从小就有着深厚的情谊。在清华园是邻居。两人的父亲是深交的老友。少年的杨振宁和邓稼先一起打弹珠、爬树。后来又同在北平崇德中学读书,在西南联大又是校友。 (3)、本文是一篇人物传记。人物传记是记录人物生平事迹的一种实用文。一般有两类,一类是记述自己的生平,一类是记述他人的生平。传记最大的特点就是“实录”。传记可繁可简,一般按时间顺序来记叙。长篇传记要写出当时的时代背景、周围环境等。当然,重点是写人物的思想、学习、工作和生活状况。短小的传记(小传),只需写人物的主要生活经历和思想状况,甚至可以选写人物生平的几件典型事情。 二、整体感知,完成下列问题: 1、读完课文你对邓稼先怀有怎样的感情?为什么? 2、这篇传记的特点是什么?请同学们根据小标题给六部分概括大意。 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 第一部分是引子,,第二部分简介了邓稼先的生平经历和贡献,第三部分、第四部分是第二部分的补充、延伸和扩展,第五部分重点写出了邓稼先的深厚博大的民族文化背景,超凡的创造才能,坚强的意志,坚定的信念,甘为祖国献身的崇高精神,是第二部分的具体化。第六部分是全文的总结。 3、在文章中作者对邓稼先有极高的评价,请速读课文,找出有关句子。根据你

邓稼先第一课时教案

邓稼先第一课时 邓稼先第一课时 一、素质教育目标 1.学习文章借多变的语言形式表达强烈感情的方法。 2.学习文章巧妙的构思。 3.了解回忆性文学传记的特点。 4.体会作者强烈的爱国感情和赞颂邓稼先献身国家国防事业的崇高精神。 二、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重点、难点: 1.研究文章的句式变化及其作用。 2.学习文章谋篇布局的特点。 解决办法: 1.反复研读,以读带讲,在读中感受语言形式,体味感情。 2.讨论研究,对难点重点,我们应集思广益,互相补充提示。 3.录相观摩。利用《飞越太平洋》等科研电影的片断,使学生感受科研工作的艰辛和意义巨大,从而理解作者的感情。 4.质疑。学习是师生互动过程,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教师要像导演一样指引学生掌握学习方法,从而

发挥主体作用,质疑环节则是转换师问生答的形式,放 手发动学生思考问题,突破知识点。 三、课时安排 2课时 四、学生活动设计 1.组织观看电影片断,片名《飞越太平洋》其中有研制原子弹艰难过程及发射成功的片断。观摩有利于拉近 课文与学生的距离,增进他们对文章的理解。 2.读书会。本文是一篇别具一格的回忆性散文,其中有许多处理方法令人耳目一新,但并不难懂,组织读书会,让学生自己交流读书心得,变被动学习为自主学习,充分调动学习热情,提高授课效果。 五、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知道现今有哪些国家拥有核武器吗?(生答)我们中国是什么时候拥有的核武器呢?是谁领导研制 成功了我国自己的核武器的?——邓稼先。这个名字鲜为人知,因为为了保护国防科技的安全,我们的许多国防 科技专家们都甘心情愿的做了无名英雄,他们长年与亲 人分离,在远离人烟的荒漠中与机械为伍,与数据共眠,默默无闻,为国奉献,谱写了一曲曲动人的壮烈乐章。

人教部编版2020~2021学年七年级下学期同步练习第一单元第1课邓稼先语文试题

人教部编版2017-2018学年七年级下学期同步练习第一单元 第1课邓稼先语文试题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字词书写 1.给加点字注音。 可歌可泣.(______)鲜.为人知(______)鞠躬尽瘁.(______)锋芒毕露.(______) 热泪满眶.(______)马革裹.尸(______)层出不穷.(______)风悲日曛.(______) 2.据拼音写汉字。 至死不xiè(______)妇rú(______)皆知平沙无yín(______)péng(______)断草枯 家喻户xiǎo(______)兽tǐng(______)亡群燕然lè(______)功常fù(______)三军 二、选择题 3.3.下列词语加点字的读音不完全一致的是() A.试卷.卷.宗开卷.有益B.间.接间.谍亲密无间. C.强.大强.嘴强.词夺理D.处.分处.理设身处.地 4.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A.作者提到儿时从父亲那里听到的一首歌,是因为这首歌是激励热血男儿报效祖国的战歌,有利于表现邓稼先的伟大精神。 B.作者提及父亲诞生的时代,是“中华民族任人宰割的时代”,是为了再次强调中华民族曾有的历史悲哀。 C.作者说“父亲一生都喜欢这首歌曲”,是为了赞扬像父亲、邓稼先等中国几代知识分子为振兴民族的崇高理想。 D.文章第五部分以“我不能走”为标题,是为了提示下文内容。 三、语言表达 5.选词填空。 (1)邓稼先是中华民族核武器事业的奠基人和_______者。

A.开始 B.开辟 C.开拓 D.开展 (2)事后我追想自己为什么会有那样大的感情_____,是为了民族而自豪?还是为了稼先而感到骄傲?——我始终想不清楚。 A.震荡 B.激荡 C.回荡 D.动荡 (3)邓稼先则是一个最不要_____的人物。 A.引以自豪 B.引人注目 C.引吭高歌 (4)稼先为人忠诚纯正,是我最_____的挚友。 A.可爱 B.尊敬 C.敬爱 四、其他 6.解释下列句子的含意。 ①邓稼先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所孕育出来的有最高奉献精神的儿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邓稼先是中国共产党的理想党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如果稼先再次选择他的人生的话,他仍会走他已走过的道路。这是他的性格与品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现代文阅读 阅读课文,回答下列问题。 7.在写邓稼先以前,为什么先概述我国近一百多年来的历史? 8.文章第四部分“民族感情?友情?”并没有直接写邓稼先的光辉事迹,能否去掉?为什么? 9.第五部分用“我不能走”作小标题,这样的好处是什么? 10.为什么作者对邓稼先的生平事迹和巨大贡献没有作详细介绍? 课内阅读 “两弹”元勋 邓稼先于1924年出生在安徽省怀宁县。在北平上完小学和中学以后,于1945年自昆明西南联大毕业。1948年到1950年赴美国普渡大学读理论物理,获得博士学位后立即乘船回国,1950年10月到中国科学院工作。1958年8月奉命带领几十个大学毕业生开始研究原子弹制造的理论。 这以后的28年间,邓稼先始终站在中国原子武器设计制造和研究的第一线,领导

《邓稼先》导学案7复习过程

总第课时 11.邓稼先(一) 班级小组姓名 【学习目标】 1.熟读课文,积累字词,了解邓稼先的生平事迹。 2.深入阅读,体会邓稼先的人品风貌。 【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 6分钟了解学习目标和预习回馈,8分钟合作探究,12分钟展示点评,5分钟质疑拓展,4分钟课堂知识总结,5分钟评价并布置学后训练。 【预习导学】 (一)资料助读 1.邓稼先: 1924年出生于安徽省怀宁县一个书香门第之家。翌年,他随母到北京,在担任清华、北大哲学教授的父亲身边长大。他5岁入小学,在父亲指点下打下了很好的中西文化基础。1935年,他考入志成中学,与比他高两班且是清华大学院内邻居的杨振宁结为最好的朋友。邓稼先在校园中深受爱国救亡运动的影响、1937年北平沦陷后秘密参加抗日聚会。在父亲安排下,他随大姐去了大后方昆明,并于1941年考入西南联合大学物理系。 1945年抗战胜利时,邓稼先从西南联大毕业,投身于争取民主、反对国民党卖国独裁的斗争。翌年,他回到北平,受聘担任了北京大学物理系助教,并在学生运动中担任了北大教职工联合会主席。抱着学更多的本领以建设新中国之志,他于1947年通过了赴美研究生考试。于翌年秋进入美国印第安纳州的普渡大学研究生院。由于他学习成绩突出,不足两年便读满学分,并通过博士论文答辩。此时他只有26岁,人称“娃娃博士”。 1950年8月,邓稼先在美国获得博土学位九天后,便谢绝了恩师和同校好友的挽留,毅然决定回国; 1950年10月,邓稼先来到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任研究员,此后的八年间。他进行了中国原子核理论的研究。1999年国庆50周年前夕,党中央、国务院和中央军委向邓稼先追授了金质的“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2.杨振宁,美籍华裔物理学家,获195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他和邓稼先有长达半个世纪的深厚友情。 3.通讯,是运用叙述、描写、抒情、议论等多种手法,具体、生动、形象地反映新闻事件或典型人物的一种新闻报导形式,具有内容真实详细具体、形式自由灵活、表达方式多样、语言生动形象等特点。通讯最常见的类型有人物通讯和事件通讯,它是记叙文的一种,是报纸、广播电台、通讯社常用的文体。 (二)自主学习 1.读准下列加点字的字音。 鲜为人知( )鞠躬尽瘁()筹划() 妇孺皆知( )锋芒毕露( )殷红() 2.在方格中正确填写汉字。 yùn 育仰mù shǔ名 zhì友 3.你能根据下面的词义说出成语吗? (1)比喻人的锐气和才干全都表现出来,多形容人气盛逞强。( ) (2)指小心谨慎,不辞辛劳,竭尽全力,直到死为止。() (3)每家每户都知道。() (4)用马皮把尸体包裹起来,指军人战死于战场。( ) (5)值得歌颂,使人感动得流泪。指悲壮的事迹使人非常感动。() 4.邓稼先,著名家,是中国的主要的理论设计者,被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追授“”奖章。 5.本文是一篇通讯。这种文体要求能真实地报道新近发生的事情。以叙述为主,也可结合;

《邓稼先》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邓稼先》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知识与水平目标:主动积累文中的重要成语和词语,主动搜集资料,了解邓稼先的生平和主要事迹,深入理解课文的内容。 过程与方法目标:提升快速阅读的水平,抓住重点句段,理解文章丰富的内涵,体会作者情感。速读课文,搜集信息,合作交流,感受邓稼先的伟大精神。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习,体会邓稼先无私奉献的崇高品质和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引导学生树立为祖国富强而勤奋学习的人生观。 教学重点:了解邓稼先的生平和主要事迹,感受他的伟大精神 教学难点:抓住重点句段,理解文章丰富的内涵,体会作者情感 教学媒体:多媒体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媒体播放歌曲《中国男儿》,听了歌曲你知道了什么? 同学们,课文《邓稼先》中的字词障碍都扫清了吗?通过预习课文,你又积累了那些雅词呢?分组黑板展示交流。教师评价激励,要求学生和自己预习本的积累实行对照补充。 学生尝试介绍“两弹一星”和邓稼先。 媒体播放两个材料,学生快速读。读后提问有知道了什么? 1、关于“两弹一星” 1999年9月18日,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五十周年之际,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隆重表彰为我国“两弹一星”事业作出突出贡献的23位科技专家,并授予他们“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追授邓稼先等七人“两弹一星”功勋奖章。“两弹一星”“两弹”中的一弹是原子弹,后来演变为原子弹和氢弹的合称;另一弹是指导弹。“一星”则是人造地球卫星。 2、关于邓稼先 邓稼先,1924年出生在安徽省怀宁县。他于1947年通过了赴美研究生考试,于翌年秋进入美国印第安那州的普渡大学研究生院。他用了不足两年,在他26岁时便读满学分,并通过博士论文答辩。1950年8月,邓稼先在美国获得博士学位九天后,便谢绝了恩师和同校好友的挽留,毅然决定回国。同年10月,邓稼先来到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任研究员。此后的八年间,他实行了中国原子核理论的研究,在他领导和直接参与下,我国原子弹和氢弹相继成功爆炸,打破了帝国主义的核垄断,维护了国家和平。 二、速读感知: 学法指导:1、同学们这篇文章能够说是邓稼先的传记,文章用了六个小标题,将内容有机联系在一起,那么这六个部分中那几部分直接具体介绍了邓稼先这个人物? 同桌交流后学生自荐回答,教师评价。 三、精读探究: 学法指导:读课文的过程中,邓稼先身上的哪一点给你的印象最深刻呢?选出精彩片段,请同学们以”邓稼先是一个()的人,因为()。 展示交流:抓住文本,探究归纳,可能涉及到以下几方面: 1、邓稼先是一个功勋卓著(贡献巨大)的人,因为他参与了我国第一颗原子弹和第一颗氢弹的研制,被称为”两弹元勋。 2、邓稼先是一个忠厚朴实(忠诚坦白、为人谦虚)的人,因为同奥本海默相比,他为中华民族做出了历史性贡献,他都没私心不骄人。

七年级语文人教部编版下册第一单元第1课《邓稼先》同步训练

部编版初中语文2020-2021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1课《邓稼先》同步训练 一、单选题 1.下列划线字注音全对的一项是( ) A. 宰割(zǎi)筹划(chóu) 鞠躬尽瘁(cuì) B. 难堪(kān)开拓(tuò) 鲜为人知(xiān) C. 元勋(xún) 呼啸(xiào) 热泪盈眶(kuānɡ) D. 燕然(yàn) 彷徨(huánɡ)至死不懈(xiè)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 出人头地郑重其事讳疾忌医人才倍出 B. 名副其实莫名其妙无所事事再接再励 C. 永往直前语重心长精神矍铄无边无垠 D. 甘拜下风首屈一指别出心裁谈笑风生 3.下列句子中成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奥本海默是一个拔尖的人物,锋芒毕露。 B. 张将军称他为“‘两弹’元勋”,他是当之无愧的。 C. 当时,他是美国家喻户晓的人物,因为他曾成功地领导战时美国的原子弹制造工作。 D. 他的事迹,如此地感人,我们觉得应该可歌可泣。 4.下列排序正确的是() ①核武器试验时大大小小突发的问题必层出不穷。 ②1982年,他做了核武器研究院院长以后。 ③人们劝他回去,他只说了一句话:“我不能走。” ④戈壁滩上常常风沙呼啸,气温往往在零下三十多摄氏度。 ⑤一次井下突然有一个信号测不到了,大家十分焦虑。 ⑥稼先虽然有“福将”之称,意外总是不能完全避免的。 A. ①⑤②③④⑥ B. ④①⑥②⑤③ C. ④⑥①②⑤③ D. ⑤②③ ④⑥① 5.下面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 鲁迅是喜欢百草园呢?还是喜欢三味书屋? B. “啊,谢谢老天爷!”小鸭舒了一口气:“我丑得连猎狗也不咬我了!” C.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正好准确地描述了他的一生。 D. “我的朋友们啊,”他说,“我——我——” 6.下列填到横线上使上下文衔接较好的一项是() 小明爬到床底下,偷偷躲了起来,________,把他送到幼儿园去了。 A. 妈妈找了好久,最后才发现他 B. 但后来还是让妈妈给找到了 C. 使妈妈找了好久,终于把他找到 D. 但妈妈毕竟发现了他 7.下列词语中划线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至死不懈(松懈)截然不同(截止) B. 层出不穷(穷尽)热泪盈眶(充满) C. 死而后已(停止)家喻户晓(明白、了解) D. 马革裹尸(皮革)可歌可泣(不出声地哭) 二、语言表达 8.下面是感动中国栏目组为“科学泰斗——钱伟长”写的颁奖词,请你结合本文的学习,仿照这种写法,为邓稼先写几句颁奖词。 示例:科学泰斗——钱伟长

1.《邓稼先》优质公开课教学设计

1.《邓稼先》优质公开课教学设计 备课人: 一、学习目标: 1、.理清作者的思路,深入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 2、揣摩文中关键语句,领会作者融入笔端的深情,学习邓稼先伟大的爱国精神。 3、.学习本文通过对比表现人物的写作方法。 4、学习本文排比、对比、引用等修辞手法的运用和句式多变的语言特色。 5、掌握本文以小标题连缀、自成一体、相对独立而又彼此关联的行文特征,学习根据中心的需要选择和剪裁材料的方法,逐步提高写作能力。 二、重难点: 重点:学习人物传记的写法。 难点:从几个不同的侧面描写中分析邓稼先的品格。 课时安排:五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及邓稼先,感受科学巨人的献身精神和“纯正”人格,获得人生启迪。 2、学习生字词语。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二十世纪,中华民族经历着伟大而深刻的变迁。伟大的时代造就伟大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科学家……他们对国家民族的贡献是一般人无法替代的,然而,有些人却不为人所知。这些鲜为人知的杰出人物,是高尚的,也是伟大的。“两弹元勋”邓稼先就是这样一位高尚的、伟大的人物。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回忆性散文《邓稼先》。 出示课题:邓稼先 二、出示目标。 三、检查预习 1、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第一颗氢弹爆炸的时间? 2、简介作者。 (1)杨振宁:1922年9月22日出生于安徽合肥,美籍华裔物理学家,因与李政道一起提出“弱相互作用中宇称不守恒”理论,荣获195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他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涌现出来的一代杰出物理学家中在理论和实验两方面都有影响的物理学家之一。 (2)关于邓稼先 邓稼先,1924年出生在安徽省怀宁县一个书香门第,1945年抗战胜利时,邓稼先从西南联大毕业,他于1947年通过了赴美研究生考试,于翌年秋进入美国印第安纳州的普渡大学研究生院。由于他学习成绩突出,不足两年便读满学分,并通过博士论文答辩。此时他只有26岁,人称“娃娃博士”。1950年8月,邓稼先在美国获得博士学位九天后,便谢绝了恩师和同校好友的挽留,毅然决定回国。同年10月,邓稼先来到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任研究员。此后的八年间,他进行了中国原子核理论的研究。

(完整版)邓稼先优秀教案

第1课《邓稼先》教案 【教学目标】 1、理清作者思路,整体把握文章。 2、品读重点句段,了解作者情感。 3、感受课文的语言特点,学习作者表达情感的技巧。 【教学重点】 1、理解文章的内容,理清作者的思路。 2、感受课文的语言特点,学习作者表达情感的技巧。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文 在生物界中,“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是一条规律;在人类社会中,“落后就要挨打”。国防势力的强弱决定着一个国家在国际舞台上的政治地位,中国在研制和发展核武器方面的成绩,使帝国主义列强不敢对我们胡作非为。二十世纪,中华民族经历着伟大而深刻的变化。伟大的时代造就伟大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科学家……他们对国家民族的贡献是一般人无法替代的,然而,有些人却不为人所知。这些鲜为人知的杰出人物,是更高尚的,也是伟大的。“两弹元勋”邓稼先就是这样一位高尚的,伟大的人物。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回忆性散文《邓稼先》。 二、预习检查(字词) 至死不懈xiè鞠躬尽瘁cuì选聘pìn 无垠yíng 殷红yān 萦带yíng 日曛xūn 铤而走险tǐng 妇孺皆知当之无愧马革裹尸锋芒毕露 三、整体感知 1、学生速读课文,概括文章六部分的大意。(自己思考,写下答案后小组合作交流) ①在历史的背景上引出邓稼先。 ②写邓稼先“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一生。

③通过与奥本海默的对比,突出邓稼先的气质和品格。 ④通过作者与邓稼先的交往与对话,表达对邓稼先的情感。 ⑤描写邓稼先在罗布泊的工作情形,突出他身先士卒的献身精神。 ⑥总结评价邓稼先。 2、思考:这六部分能不能相互调换顺序? 不能调换,这六个阶段是有着内在联系的 ①引子引出人物②总写邓稼先的一生、贡献③通过对比,突出人物性格特点 ④从另一角度表现人物性格⑤详写一个例子重点表现⑥总结 3、小组合作,每一小组一部分,认真品读,思考每一部分表现了邓稼先怎样的品质? 完成填空“的邓稼先”,并要求说出依据。 示例: 第一小节:贡献巨大的邓稼先 理解:在中华民族任人宰割的时代,在有亡国灭种的危险的时刻,他勇敢地站了出来,几经努力,成功的研制出了原子弹、氢弹,让中国在世界之林站了起来,所以说他贡献巨大。 其他小节文中都有对邓稼先的赞美之词,很容易可以找到,主要是要能让学................................. 生结合文本去阐述。 ......... ①在美国获博士学位后立即回国──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报效祖国 ②1958年受命研究原子弹制造的理论,并胜利设计了两弹──“两弹元勋”功勋卓著 ③1985年重病期间写了一份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核武器发展的建议书──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④文革初期,说服两派继续工作──没有私心 ⑤1971年被“四人帮”批判围攻,竟能说服工宣队军宣队的队员──勇敢、公正无私 ⑥一封短短的信──强烈的民族自尊心朴实 ⑦1982年,“我不能走”。──执着追求无私奉献责任心强 四、课堂小结

邓稼先导学案及答案

《邓稼先》导学案及答案 主备教师:习志国焦立伟杨明杰时间:2014.2 共计2 课时 课题《邓稼先》课型:讲读课 【教学目标】 1、整体把握课文,理解文章内容,学习邓稼先的思想品格和奉献精神。 2、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把握文章在行文顺序、材料安排方面的特点。 3、把握文中的关键语句,并理解其深刻含义 【教学重难点】 1、体会文中洋溢的对中华民族,对挚友的一片深情及文中所表现出的邓稼先的思想品格和奉献精神。 2、对关键语句的理解。 【课件准备】白板 【小组任务】自学合作探究 【课堂过程】 【自学质疑】 (一)资料关于“两弹一星” 1999年9月18日,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五十周年之际,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隆重表彰为我国“两弹一星”事业作出突出贡献的23位科技专家,并授予他们“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追授王淦昌、邓稼先、赵九章、姚桐斌、钱骥、钱三强、郭永怀“两弹一星”功勋奖章。“两弹一星”最初是指原子弹、导弹和人造卫星。“两弹”中的一弹是原子弹,后来演变为原子弹和氢弹的合称;另一弹是指导弹。“一星”则是人造地球卫星。 关于邓稼先邓稼先,1924年出生在安徽省怀宁县一个书香门第之家,1945年抗战胜利时,邓稼先从西南联大毕业,他于1947年通过了赴美研究生考试,于翌年秋进入美国印第安那州的普渡大学研究生院。由于他学习成绩突出,不足两年便读满学分,并通过博士论文答辩。此时他只有26岁,人称“娃娃博士”。1950年8月,邓稼先在美国获得博士学位九天后,便谢绝了恩师和同校好友的挽留,毅然决定回国。同年10月,邓稼先来到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任研关于杨振宁究员。此后的八年间,他进行了中国原子核理论的研究。 1922年9月22日出生于安徽合肥,美籍华裔物理学家,因与李政道一起提出弱相互作用中宇称不守恒理论,共获195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他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涌现出来的一代杰出物理学家中在理论和实验两方面都有影响的物理学家之一。 本文是一篇人物传记。人物传记是记录人物生平事迹的一种实用文。一般有两类,一类是记述自己的生平,一类是记述他人的生平。传记最大的特点就是“实录”。传记可繁可简,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1课《邓稼先》课时练习(含答案)

第1课《邓稼先》课时练习 课时1 基础达标 1.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宰.()割筹.()划鲜.()为人知可歌可泣.()锋芒毕露.()páng huáng()yǎng mù()妇rú()皆知马革guǒ( )尸jū()躬尽cuì() 2.选词填空。 (1)这封短短的信给了我极大的感情(震荡震撼震动)。一时热泪满眶,不得不起身去洗手间整容。2·1·c·n·j·y (2)“粗估”参数的时候,要有物理直觉;昼夜不断地筹划计算时,要有数学见地;决定方案时,要有勇进的胆识和(稳重稳健稳妥)的判断。【来源:21·世纪·教育·网】 (3)一次井下突然有一个信号测不到了,大家十分(焦急焦虑焦躁),人们劝他回去,他只说了一句话:“我不能走。”www-2-1-cnjy-com 3.下列句中加点词语运用有误的一项是() A.全班45名同学,追捧“娱乐明星”的大有人在,崇拜像邓稼先这样的科学家的却寥寥无 ...几.。 B.诺贝尔奖获得者杨振宁在中国是家喻户晓 ....的人物。 C.李强同学将在楼梯口捡到一百元钱交给了老师,这种拾金不昧的行为真是可歌可泣 ....。 D.面对主持人的一再提问,某明星终于开口讲述了那段鲜为人知 ....的往事。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良好的心态是“神舟九号”航天员能否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 B.邓稼先为科学而献身的精神和品质是值得我们学习的榜样。 C.通过这次灾后重建,使我们充分认识到团结一致、众志成城的重要性。 D.生活有多广阔,语文就有多广阔。因此,不仅要在课堂上学语文,还要在生活中学语文。 5.将下列句子组成一段意思连贯、句意完整的话,语序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人格是什么? ②只有恪守纯洁、崇高的人格。

《邓稼先》教学设计-教学教案

邓稼先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2、了解邓稼先的生平事迹,学习他的伟大精神; 3、学习本文通过对比表现人物的写作方法; 4、积累“可歌可泣”“当之无愧”等词语。 教学难点:本文通过对比表现人物的写作方法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文意,完成下列各题。 1.在写邓稼先以前,为什么先概述我国近一百多年来的历史? 2.为什么把邓稼先与奥本海默对比着写? 更能鲜明地突出邓稼先的性格品质和奉献精神 3.“邓稼先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所孕育出来的有最高奉献精神的儿子。”“邓稼先是中国共产党的理想党员。”试阐释这两句话。 4.“如果稼先再次选择他的人生的话,他仍会走他已走过的道路。这是他的性格与品质。”试说说你对这两句话的理解。 二、 1.让同学们快速阅读课文,先把认为比较精美的词语用小圆圈标示出来,然后按照“我发现……词语用得好,它好在……”的句式组织好语言,准备精彩发言。 2.同学们阅读课文,然后发言讨论,教师补充完善,归纳出下列词语的妙处: 任人宰割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3.教师:请同学们运用跳读的方式再次快速阅读课文,先用波浪线把你认为美妙的句子或段落标示出来,然后按照“我发现……句子或段落写得美妙,它的美妙在于……”的句式组织语言,准备再次闪亮登场发言。归纳学生发言: 三.教师:让学生谈谈诸如在修辞手法上、标点符号上、结构安排上、描写方法上的有关发现,,请仿照上述句式,用形象的语言陈述出来。 引导学生品味文中的对比、排比等修辞方法和细节描写等,教师总结归纳出下列内容: ①本文在语言运用上颇具特色。排比的运用,节奏感鲜明,增强了语言气势;对比的运用,使人物形象更加突出;长短句的结合,又使文气活跃,抒情味浓厚,感染力强。 四.教师小结:今天我们学习这篇课文用的是发现阅读法,它也是一种科学的阅读方法,是写读书笔记的一种模式。阅读散文、小说等形象性的文学作品会经常用到它,它能让我们体验到阅读发现的乐趣,培养我们的阅读审美能力和创新意识,望同学们在今后的阅读中多加实践。 第二课时 一、读课文,探究问题 1.这篇文章的语言很有特色,句式多变。有时句式十分整齐,有时长句与短句交错使用,句式的运用完全服从于表现感情的需要。你能举出几个例子来加以说明吗? 有时句式十分整齐,例如“从‘任人宰割’到‘站起来了’”部分,举了1898年“任人宰割”的四个例子;又如“‘两弹’元勋”部分,按时间顺序介绍邓稼先的简历和贡献,句式也相对整齐;又如,第五部分第四段,句式也比较整齐。

《邓稼先》导学案(学生)

教学导学案(学生用) 七年级学科:语文执笔人:执教者:编写日期:2014-3-19课题11邓稼先课型预习+展示 导学目标1、整体把握课文,理解文章内容,学习邓稼先的思想品格和奉献精神。 2、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把握文章在行文顺序、材料安排方面的特点。 3、把握文中的关键语句,并理解其深刻含义 导学 重点难点1、体会文中洋溢的对中华民族,对挚友的一片深情及邓稼先的品格与精神。 2、对关键语句的理解。 导学 用具 课后 思考 【导入课题】 你知道“两弹元勋”是谁吗?他是个怎样的人呢?今天我们就随着他的朋友一起感 悟这位不平凡的科学家。 【自主预习案】 【自主学习指导】 1、读课文,初步感知文章内容,了解邓稼先。 3、掌握生字词。 2、结合资料了解邓稼先、杨振宁生平。 提示:关于“两弹一星” 1999年9月18日,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五十周年之际,党中央、国务院、中央 军委隆重表彰为我国“两弹一星”事业作出突出贡献的23位科技专家,并授予他们“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追授王淦昌、邓稼先、赵九章、姚桐斌、钱骥、钱三强、郭永怀“两弹一星”功勋奖章。“两弹一星”最初是指原子弹、导弹和人造卫星。“两弹”中的一

弹是原子弹,后来演变为原子弹和氢弹的合称;另一弹是指导弹。“一星”则是人造地 球卫星。 关于邓稼先邓稼先,1924年出生在安徽省怀宁县一个书香门第之家, 1945年抗战胜利时,邓稼先从西南联大毕业,他于1947年通过了赴美研究生考试,于翌年秋进入美国印第安那州的普渡大学研究生院。由于他学习成绩突出,不足两年便读满学分,并 通过博士论文答辩。此时他只有26岁,人称“娃娃博士”。1950年8月,邓稼先在美 国获得博士学位九天后,便谢绝了恩师和同校好友的挽留,毅然决定回国。同年10月,邓稼先来到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任研关于杨振宁究员。此后的八年间,他进行 了中国原子核理论的研究。 1922年9月22日出生于安徽合肥,美籍华裔物理学家,因与李政道一起提出弱相 互作用中宇称不守恒理论,共获195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他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涌现出 来的一代杰出物理学家中在理论和实验两方面都有影响的物理学家之一。 本文是一篇人物传记。人物传记是记录人物生平事迹的一种实用文。一般有两类, 一类是记述自己的生平,一类是记述他人的生平。传记最大的特点就是“实录”。传记 可繁可简,一般按时间顺序来记叙。长篇传记要写出当时的时代背景、周围环境等。当 然,重点是写人物的思想、学习、工作和生活状况。短小的传记(小传),只需写人物 的主要生活经历和思想状况,甚至可以选写人物生平的几件典型事情。 一.学生自主学习 (一)积累字词 1.读准下面加点字的读音。 邓稼先___元勋____至死不懈___鞠躬尽瘁___选聘___ 无垠___殷红____彷徨____鲜为人知___锋芒毕露___ 2.根据拼音写汉字 jié__然不同chóu___划yǜn___育妇rú__皆知 马革guǒ___尸céng___出不穷家yǜ___户晓 3.你能根据下面的词义说出成语吗? 1.比喻人的锐气、才能完全显露出来,多用于爱逞强显能,好表现自己。()2.兢兢业业,不辞辛劳,直到死为止。() 3.每家每户都知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