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报学基础知识
情报学复习资料(1)
![情报学复习资料(1)](https://img.taocdn.com/s3/m/63a7a42ea6c30c2259019eec.png)
情报科学理论第1章 绪论一、情报及其与信息和知识的关系(一)情报的概念1.情报发展史上的四次转折(1)军事情报的出现,标志着情报发展史上一个新阶段的开始。
(2)第二次转折是文字的诞生、造纸和印刷技术的发明,使情报交流、传递方式发生了重大变革。
(3)第三次转折是情报工作职业化。
(4)第四次转折是情报化社会的出现。
2.“情报”一词的来源(1)电子计算机的普及,有可能帮助解决对知识的大量搜集、浓缩和系列化的问题。
于是在原有图书馆学、目录学、文献学的基础上产生了情报科学。
(2)《美国文献》杂志从1970年起开始以《美国情报科学学会会刊》名义出版。
从文献工作到情报工作,是从以文献为对象变为以文献内容(情报知识)为工作对象,“Information”一词在情报科学领域有了它独特的涵义。
(3)我国使用“情报科学”作为这个研究领域的学科名称是译自“Information Science”,“情报” 一词译自“Information”。
3. 国内关于情报概念的几种学术观点(1)从“信息”的角度来定义(2)从“知识”的角度来定义(3)从“智慧”的角度来定义图1-1 情报定义模型图4. 情报的概念(1)人们思考与行动所需要的知识就是情报,它通过信息来负载与传递,并准备发挥其效用。
(2)情报工作要搜集(筛选)、整理、存储、检索、咨询、摘要、报导、概述评价各种信息和知识,使信息和知识变成情报,可见情报工作是一种转化工作,使信息和知识转化为情报的工作,而情报科学则是研究这种转化规律及其组织和技术方法的科学。
(二)情报的基本属性1. 情报具有知识性情报的本质就是知识。
没有一定的知识内容,就不能成为情报。
知识性是情报最主要的属性。
2. 情报具有传递性一方面,情报可以通过一定的物质载体和能量进行传递;另一方面,获得情报必须经过传递。
3. 情报具有效用性人们创造情报、交流传递情报的目的在于充分利用不断提高情报的效用。
(三)情报与信息和知识的关系1. 信息(1)信息的概念 如同物质、能量、空气、阳光一样,信息也是一种客观存在。
情报学基础考试大纲
![情报学基础考试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dad930cebd64783e08122b67.png)
情报学基础考试大纲本考试大纲主要适用情报学专业的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内容涵盖了情报学的主要专业基础知识,包括情报学经验规律、情报学重要基础理论、情报学方法论、情报源、情报检索、情报分析、情报技术、情报服务以及当代情报学发展等内容。
要求考生掌握情报学基础理论与方法,并能够综合运用所学理论与方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一、考试内容(一)情报学经验规律(1)布拉德福定律。
(2)洛特卡定律。
(3)齐夫定律。
(4)文献增长律。
(5)文献老化律。
(二)情报学基础理论(1)情报学概念系统(情报学的基本属性)。
(2)国外代表性情报学基础理论,如:布鲁克斯的知识基础论;约维茨的决策系统论;米哈伊洛夫的科学交流论。
(3)国内代表性情报学基础理论,如:卢太宏的规范论;王崇德的原理论;严怡民等的栈理论。
(4)情报学体系结构。
(5)情报学理论原则。
(6)情报学相关学科。
(三)情报学方法论(1)情报学方法论概述。
(2)通用科学研究方法,如:哲学方法中的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逻辑方法中的演绎法、归纳法;数学方法中的数学分析法、统计分析法;等等。
(3)情报学专门方法,如:引文分析法;德尔斐法;等等。
(四)情报源(1)情报源及其类型。
(2)文献情报源及其数字化资源。
(3)非文献情报源及其特点。
(4)情报源评价。
(五)情报组织(1)分类组织法,如:体系分类法;组配分类法;体系-组配分类法;分类标引;分类标引的步骤与原则;自动分类聚类;等等。
(2)主题组织法,如:标题法;单元词法;叙词法;关键词法;主题标引;自动标引(统计标引法、概率标引法、句法分析法、语义分析法等)。
(3)索引文摘法,如:索引法;文摘法。
(4)元数据,包括:元数据定义、类型、作用;DC元数据及其特点;资源描述框架(如RDF模型及其特点)。
(5)语义网与本体,包括:语义网的概念与体系结构;本体的定义及其组成要素;本体构建与评价;关联数据。
(六)情报检索(1)情报检索理论模型和检索评价参数。
情报学基础理论
![情报学基础理论](https://img.taocdn.com/s3/m/9c9e312df111f18583d05a44.png)
第一部分情报学基础理论一、名词解释:信息、信息系统、信息资源、信息产业、信息高速公路、文献、文献计量学、引文分析法。
二、问答题:1、简述信息系统的含义与基本功能。
P92、信息系统为什么必须具有兼容性。
P113、简述信息政策的含义和内容。
P134、信息资源有别于其他资源的本质特征主要表现在那些方面?P15-165、文献信息机构的文献选择原则是什么?P476、简述信息分析研究所遵循的原则?7、简述大情报观和含义和内容。
P59-618、如何认识情报学方法论的性质和作用。
P719、简述情报学方法论在理论建立和评价中的主要功能。
P7910、简述引文分析法对情报学理论体来的贡献。
P84第二部分信息需求与服务一、名词解释:事实信息(P105)、询问法(P118)二、简答题:1、简述信息用户与需求研究的意义。
P942、简述信息用户的研究要素。
P1013、简述教学型用户的知识信息需求特点。
P1044、信息用户在接受信息时遵循哪些规律?P1135、简要说明信息供给与信息需求的关系。
P1216、简述现代信息服务的特点。
P122-1237、简述信息服务对国家和社会所起的作用。
P123-1248、简述咨询服务的含义与特点。
P130三、论述题:1、试分析科研型用户和学习型用户的知识信息需求特点。
(P103)2、试说明信息供需的动态平衡关系及其特点。
(P121)第三部分信息的源与流一、名词解释:实物信息流(P169)、文献计量学(P152)、文献老化(P156)、文献(P160)、专著(P170)、期刊(P172)、政府出版物(P177)二、简答题:1、简述人物信息源的特点。
P1682、简述任务信息源的含义和特点。
P1683、简述专利文献的特点。
P1804、简述信息交流中的基本关系。
P1895、分析信息接收方面的障碍表现及克服办法。
P200-2026、简述信息交流语言障碍的表现。
P200-201三、论述题:1、试述文献计量学的主要定律及其应用价值。
626情报学基础
![626情报学基础](https://img.taocdn.com/s3/m/8cee4074b80d6c85ec3a87c24028915f814d8415.png)
626情报学基础是一门探讨情报学基本理论、研究对象、方法论以及应用领域的学科。
首先,我们要了解什么是情报学。
情报学是一门研究信息获取、传输、处理、存储和使用的学科,它旨在提高人们获取和利用信息的效率,促进信息的传播和共享。
在626情报学基础这门课程中,你将学习到情报学的基本概念、研究对象和方法,了解情报学的历史和发展趋势。
你将学习到如何运用情报学的理论和方法来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提高自己的信息素养和综合能力。
此外,你还可以通过这门课程了解情报学的应用领域,如图书馆、情报机构、信息产业等,了解这些领域中的实际问题和挑战,以及如何运用情报学的知识来应对这些问题。
总之,626情报学基础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学科,它不仅可以帮助你了解情报学的理论和方法,还可以提高你的信息素养和综合能力,为未来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情报学基础理论
![情报学基础理论](https://img.taocdn.com/s3/m/9c9e312df111f18583d05a44.png)
第一部分情报学基础理论一、名词解释:信息、信息系统、信息资源、信息产业、信息高速公路、文献、文献计量学、引文分析法。
二、问答题:1、简述信息系统的含义与基本功能。
P92、信息系统为什么必须具有兼容性。
P113、简述信息政策的含义和内容。
P134、信息资源有别于其他资源的本质特征主要表现在那些方面?P15-165、文献信息机构的文献选择原则是什么?P476、简述信息分析研究所遵循的原则?7、简述大情报观和含义和内容。
P59-618、如何认识情报学方法论的性质和作用。
P719、简述情报学方法论在理论建立和评价中的主要功能。
P7910、简述引文分析法对情报学理论体来的贡献。
P84第二部分信息需求与服务一、名词解释:事实信息(P105)、询问法(P118)二、简答题:1、简述信息用户与需求研究的意义。
P942、简述信息用户的研究要素。
P1013、简述教学型用户的知识信息需求特点。
P1044、信息用户在接受信息时遵循哪些规律?P1135、简要说明信息供给与信息需求的关系。
P1216、简述现代信息服务的特点。
P122-1237、简述信息服务对国家和社会所起的作用。
P123-1248、简述咨询服务的含义与特点。
P130三、论述题:1、试分析科研型用户和学习型用户的知识信息需求特点。
(P103)2、试说明信息供需的动态平衡关系及其特点。
(P121)第三部分信息的源与流一、名词解释:实物信息流(P169)、文献计量学(P152)、文献老化(P156)、文献(P160)、专著(P170)、期刊(P172)、政府出版物(P177)二、简答题:1、简述人物信息源的特点。
P1682、简述任务信息源的含义和特点。
P1683、简述专利文献的特点。
P1804、简述信息交流中的基本关系。
P1895、分析信息接收方面的障碍表现及克服办法。
P200-2026、简述信息交流语言障碍的表现。
P200-201三、论述题:1、试述文献计量学的主要定律及其应用价值。
考研图书情报知识点串讲
![考研图书情报知识点串讲](https://img.taocdn.com/s3/m/e668fcb46429647d27284b73f242336c1eb930f0.png)
考研图书情报知识点串讲在现代信息化社会,图书情报学作为信息领域的重要研究方向之一,对于提高信息获取和管理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考研中图书情报是一个重要的科目,掌握相关知识点是提高考试成绩的关键。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介绍考研图书情报的知识点,帮助考生全面理解和掌握相关内容。
一、图书情报学概述图书情报学是以图书馆为核心组织机构,研究图书馆的运行管理和数字化信息资源服务的一门学科。
它包括图书馆学、情报学和档案学三个分支,主要研究信息资源的获取、存储、组织、传播和利用等方面的问题。
1. 图书情报学的基本概念和特点图书情报学是指研究并探讨信息传递、信息组织和信息利用过程中出现的各类问题的一门学科。
它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信息科学、计算机科学、社会学以及心理学等学科的影响和支持。
2. 图书馆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图书馆学是图书情报学中的重要分支,研究图书馆的组织管理、读者服务以及数字化信息资源的管理和利用。
图书馆学主要包括目录学、编目学、文献检索学、文献传递学等多个方向的内容。
3. 情报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情报学是图书情报学的另一个重要分支,研究情报资源的获取、存储和传播,以及情报分析和利用等问题。
情报学的主要内容包括情报检索、情报分析、情报传播和情报咨询等方面。
4. 档案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档案学是图书情报学的第三个分支,研究档案资源的收集、整理、保护和利用。
档案学主要包括档案馆学、档案管理学和档案检索学等内容。
二、信息资源管理信息资源管理是图书情报学的核心内容之一,它涉及到信息的获取、存储、组织、传播和利用等各个环节。
在考研中,考生需要掌握相关知识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图书馆的信息资源管理图书馆是信息资源的获取和存储的重要机构,它需要进行对图书信息的整理、编目和馆藏管理。
图书馆的信息资源管理还包括对读者信息需求的分析和服务的提供等。
2. 网络信息资源的管理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网络信息资源的重要性不断提升。
考生需要了解网络信息资源的特点和分类,掌握网络信息检索和利用的基本方法。
情报学基础知识
![情报学基础知识](https://img.taocdn.com/s3/m/6f7ee0eb7cd184254a35354b.png)
情报学基础知识(总7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情报学基础知识全球最大中文百科由全球1,045,079位网民共同编写而成。
共计3,142,395词条,亿文字。
首页分类图片任务博物馆小组维吧百科建站更多帮助快速了解|注册|登录| 搜索排行情报学编辑词条专家发言多义词参与讨论所属分类:学科科学情报学情报学(information science) 的概念源于欧美国家。
可使人们有效地传播已积累的知识;不断地使人们及时吸收并应用新知识防止情报知识自身的老化;通过情报的贮存与检索,唤起人们对知识的记忆;通过对情报知识的有效利用,强有力地推动人类社会、经济、文化和科学技术的进步。
中国学者们认为:情报学是研究情报的产生、传递、利用规律和用现代化信息技术与手段使情报流通过程、情报系统保持最佳效能状态的一门科学。
它使人们正确认识情报自身及其传播规律,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和手段,提高情报产生、加工、贮存、流通、利用的效率。
目录[隐藏] • 简介• 研究简史• 学科性质• 研究内容• 研究方法• 与相关学科关系• 发展前景• 参考资料情报学-简介相关书籍情报学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逐步形成的一门新学科,至今仍在发展完善中。
因此,它不像一些基础学科那样,有着严格而且统一的学科定义。
例如苏联是世界上较早提出情报学概念的国家,以Α·И·米哈依洛夫教授为代表的苏联情报学家认为:“情报学是研究科学情报及其交流全过程的学科。
它研究科学情报的构成和共同特性,研究其交流全过程的规律性。
”60年代末,美国情报学会主席J·雅荷达曾指出,“情报学是一门研究情报的特性与活动,管理情报过程的手段,以及为保证情报的有效利用所必需的加工技术的学科”。
德国的情报专家则把情报学称之为情报文献学,视其为研究情报和文献的产生及其发展规律和工作方法的学科。
“世界科学情报系统”(UNISIST) 的专家给情报学规定了这样的定义:“情报学是一门研究情报的性质和特点、影响情报流通的因素以及有效查取和利用情报的加工技术和方法的科学,它是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
《情报学基础》学习要点及综合练习(一)
![《情报学基础》学习要点及综合练习(一)](https://img.taocdn.com/s3/m/47f8590d0b4e767f5acfced4.png)
法
.
追 溯 俭 索法 义 分为 ( )
、
(
书 目之 拓}J 等
,
一
(
) 三 种形 式
、
、
/ 士 J 立 ( 布 氏 定律 〕 也称 t 德福 定律 或 文 从分 散 定
.
坟 空 答案
1
、 、
律 传递 性
、
是定 以 描述 本 {学北 文在 相关 期 「 U 中分 故 的 一 个
。
一
知 识性
效用性
、 、
}一 ) 不 (
。
其与 相关学科 的 关 系
其中 一
二
止 冷为 重 点
;
一
J7 丫
)
、
(
2 ` ,
第二 章 里 点 掌 握 情报 交 流 的 方 式 及 特点 情报 的 生 产 流 通 过 程 和 流 通 架 道 非正 式 过 程 传递情报 的 模 式 几种 主 要障碍
。
、
了解
)
(
.
) 等 1 l平 }
第五 章掌握 情报 组 织 与 控 制 的 实质
、
’ J 解 情报
,
况
,
可 分为 ( )
。
(
有 序组 织 的 语言 学 基 础 逻 辑 学 基 础 的 要 点 掌 握情 报组 织 方 法中 的 分 类 组 织法 和 主 题 组 织 法
.
,
初步 了
。
1 1
、
文献 沟成 须 有 两 个 要 索
,
即
一
定的 (
、
} 于 没 交 寸 与
、
。 八
J 了
。
情报 的 社会 功 能 念义 与 内 容
情报学考研内容
![情报学考研内容](https://img.taocdn.com/s3/m/2b2d4ba76aec0975f46527d3240c844769eaa0f3.png)
情报学考研内容情报学考研内容情报学是信息科学与社会科学的交叉领域,也是一门具有前瞻性和应用性的学科。
考研情报学需要掌握的知识点十分繁杂,下面将从基础课程、专业课程和其他方面详细介绍情报学考研内容。
一、基础课程1.信息学基础信息的产生、传播和利用,全球信息资源、信息社会和信息科技,多媒体信息处理、数字信息处理和信息系统建设等。
2.数学基础高等数学、线性代数、离散数学、随机过程、最优化、统计学和概率论等。
3.英语基础考研情报学英语词汇量要求较高,需要学生掌握情报学领域相关的英文词汇、阅读和翻译能力。
二、专业课程1.情报学概论情报学的定义、内容、特点和研究方法,情报组织、情报检索和情报分析等。
2.情报检索检索技术、检索语言、索引制作和检索系统建设等。
3.情报统计与分析资料的描述与表示、数据规约与检验、因子分析与聚类分析等。
4.图书情报学图书馆与图书馆学的发展、馆藏资源服务、阅读、读者咨询服务、情报文献资产管理等。
5.档案学档案学的概念、管理、分类、编制和利用等。
6.知识管理知识管理的概念、培训、分享、传播、评估和知识管理系统等。
三、其他方面1.考研并不只是学习,更需要注意心理健康。
繁重的学业和生活作息容易导致学习压力过大,需要及时进行放松和调整。
2.考研期间还需留意身体健康,保持规律作息,定期锻炼身体,确保身体各项指数正常。
3.要多做题,多写文章,逐渐提高实际动手能力,并通过做题来测试知识掌握程度,克服紧张情绪,提高应试能力。
总的来说,情报学考研内容繁多,需要考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编制学习计划,合理分配时间和精力,注重实际动手能力和思维深度。
同时要注意心理健康和身体健康,积极配合考研,取得优异成绩。
情报有关知识点总结
![情报有关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16385f0eb207e87101f69e3143323968011cf434.png)
情报有关知识点总结一、情报的定义情报是指在不同的国家、地区和时期,在各种特定情况下,对涉及国家安全、国防建设、政治决策、国民经济等方方面面的有关信息进行搜集、加工、分析、整理并向有关方面报告的一种专门活动。
情报是有关问题、有关对象所需的有关信息,按一定的方式收集、加工处理后形成的成果。
二、情报的种类情报分为战略情报和战术情报两种类型。
战略情报是指有关对外态势、外交政策等方面的情报,主要是针对国家对外关系、国际形势等方面的情报。
战术情报是指有关敌对势力的活动、作战动向、兵力编制等方面的情报,主要是为了指挥作战和指挥军队等方面的情报。
三、情报的搜集方式情报的搜集方式主要有间谍活动、技术侦察、电子情报、人员渗透、开放情报等多种方式。
间谍活动是通过特工等渠道搜集到的情报,技术侦察是通过特殊设备和工具搜集到的情报,电子情报是通过电子设备和网络等方式搜集到的情报,人员渗透是指通过内部人员搜集到的情报,开放情报是指通过公开渠道搜集到的情报。
四、情报的加工分析方法情报的加工分析方法包括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两种方式。
定性分析是指根据情报的内容、形式等特点进行分析,包括逻辑推理、判断分析等方式,定量分析是指通过统计分析、数据分析进行情报的加工分析,包括数据挖掘、模型建立等方式。
五、情报的应用领域情报主要应用于国防安全、国家安全、军事作战等领域,同时也广泛应用于政治决策、经济发展、社会治安等领域,是国家和社会稳定的重要保障。
总的来说,情报有关知识点是情报工作中的重要内容,它包括情报的定义、种类、搜集方式、加工分析方法等方面的知识。
只有深入了解情报的相关知识点才能更好地进行情报工作,保障国家和社会的安全稳定。
1、情报学基础
![1、情报学基础](https://img.taocdn.com/s3/m/78020c3b2f60ddccda38a069.png)
• (3)质量管理:它包括信息系统项目开 发的质量管理、运行过程的质量管理, 以及与该产品相关的客户、供应商合作 过程中的质量管理。这是一种全面质量 管理,可使企业获得评价。 • ①系统运行管理,从系统运行的角度出 发,有两方面的工作需要充分保证,一 是对系统例行的检查和管理,而二是对 系统运行情况的记录和积累 • ②系统维护管理 ③系统的评价。
• 3)决策支持系统(DSS),它利用人的智慧 有效地解决了MIS中不能解决的半结构决策问 题,即现代管理决策中目标含糊不清,多个目 标相互冲突,方案的比较和选取没有固定规则 和程序可循的问题。问题结构、决策支持和决 策的有效性是DSS的三个基本原则。 • 4)专家系统(AI),是基于知识的信息系统 ——人工智能(AI)的一个子集。AI致力于研究 如何使机器具有人的职能,它的研究领域包括 神经网络、认知系统、知识工程、机器人学习 、智能硬件和自然语言处理。专家系统是试图 以启发式教育法的形式将人类专家的知识呈现 出来的一种计算机程序,它使得管理者比依靠 专家咨询做得更好。
情报学部分
第一章 情报学基础
• • • • 1.1 概述 1.2 信息系统 1.3 信息经济学 1.4 信息计量学
1.1概述
• 信息 • 情报:目前对情报的一般理解是,情报 是一个动态的概念,属于信息范畴,在 很大程度上等同于信息。
情报的类型(2010简答)
• 按内容所属领域的不同,情报可以分为政治情报、经济情 报、军事情报、科技情报和社会生活情报等。 • 按照载体的不同,情报可以分为文字情报、声像情报和实 物情报。文字情报是指用文字记录下来的情报资料。声像 情报是指音频和视频介质传播的情报。实物情报是指以样 品等实物为载体传播情报的情报。 • 按照加工程度的不同,情报可以分为一次情报、二次情报 和三次情报。一次情报是指没有加工过的原始情报,如实 验记录、科研论文等。二次情报是指在转换一次情报过程 中产生的情报,如文摘、索引等。三次情报是指在一次和 二次情报基础上进一步提炼和分析而产生的情报,如述评 、综述等。
情报学概论知识点
![情报学概论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02828b39f111f18583d05a4c.png)
情报学概论知识点1.从本质上讲,信息不是物质的、不是能量的、更不是精神的,它普遍存在于自然界、生物界和人类社会,是事物的属性、内在联系和含义的表征。
X2.信息与物质、能源有密切关系,它们是相互依赖、相辅相存的关系。
D 3.信息与物质、能源虽有联系,但也有区别,不能等同。
D4.物质、信息和能源一起构成现代社会发展的三大支柱。
D5.信息按传播范围可分为社会和非社会信息。
X6.信息按人的感知方式可分为直接信息和间接信息。
X7.信息按存在形式可分为内储信息和外化信息。
X8.信息按动静状态可分为动态信息和静态信息。
X9.信息按外化结果可分为有记录信息和无记录信息。
X10.信息按符号种类可分为语言信息和非语言信息。
X11.信息按信息流通范围可分为可供传递信息及不作传递和传递范围小的信息。
X12.信息按信息论方法可分为未知信息和冗余信息。
X13.信息按价值可分为有害信息和无害信息。
X14.信息的基本特性主要体现在:可识别性、可传递性、可转换性、可存贮性、可处理性、可共享性。
X 15.信息政策的内容为:(1)信息产业政策;(2)信息服务政策;(3)信息管理政策;(4)信息交流政策;(5)信息人才政策。
X16.将传统的三大产业改划为四大产业:农业、工业、服务业、信息业,突出了信息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
X17.信息高速公路指的是高速计算机通讯网络,它是由计算机、通讯网、数据库以及各种用电子设备组成的完备网络。
X18.文献具有两个要素:一是包含有信息和知识;二是要有载体。
X19.信息内容的价值具有绝对性和相对性两方面,其绝对价值是指其社会价值。
D20.信息内容的相对价值是指每价信息由于其使用者的需要、理解的不同而体现出不同的重要性。
D21.信息的利用价值由多种因素构成,其中包括信息的内容状况、信息的传递状况和信息的使用状况。
X22.信息的内容状况是构成其利用价值的基础,它具体又包括信息的可*程度、信息的新颖程度、信息的广泛程度、信息的详尽程度四方面。
情报学与情报分析基础知识
![情报学与情报分析基础知识](https://img.taocdn.com/s3/m/308ef53655270722192ef7a8.png)
The development of Western science has been based on two great achievements,the invention of the formal logical system(in Euclidean geometry)by the Greek philosophers,and the discovery of the possibility of finding out causal relationships by systematic experiment(at the Renaissance).In my opinion one need not be astonished that the Chinese sages did not make these steps.The astonishing thing is that these discoveries were made at all.
22
马英九在2007年竞选时说:“正体字(繁 体字全球有五千万人使用,与中国大陆使 用简体字人数相差甚远。但台湾的正体字 出版的书籍近四万种,远远超过对岸,可 谓世界华人出版中心,且正体字可跟历史 文化接轨,切勿弃而不用。”
23
二、情报研究的基本程序
24
情报研究步骤
第一、有特定的用户需求——分析研究的目标。 第二、收集和积累科技情报和有关资料。 第三、对收集来的资料进行整理鉴别和分析研究。 第四、针对用户所要解决的问题提出分析研究结果。
29
进行科学预测的基本条件
1. 被预测体系内是有其内在的逻辑联系(即 规律),并且其发展主要是遵循这些规律的; 2.预测者已经基本掌握被预测体系的主要发 展规律(规律总结的科学性); 3.被预测体系的发展规律至少在近期没有发 生根本性的变化,并且在未来一段时间仍将 起支配作用(规律继续适用性); 4. 在运用发展规律时,预测者对被预测体系 中新的影响因素有较全面的了解与考虑。
情报学考研内容
![情报学考研内容](https://img.taocdn.com/s3/m/f2943e2554270722192e453610661ed9ad515592.png)
情报学考研内容
1.情报学基础理论:包括情报学的概念、发展历程、基本原理等方面的知识,以及情报学与其他相关学科的关系。
2. 情报情报行业与社会:包括情报机构与情报工作的组织结构、职责、作用等方面的知识,以及情报工作对社会的影响及其法律规定。
3. 情报信息资源:包括情报信息的获取、处理、分析、保存与传递等方面的知识,以及信息资源的分类、评估与利用等方面的知识。
4. 情报研究方法:包括情报研究的目的、方法、流程等方面的知识,以及研究方法的选择与应用。
5. 情报安全与保密:包括情报保密的概念、原则、法律法规及其实施,以及情报安全管理的方法、手段等方面的知识。
6. 情报技术:包括信息技术、网络技术、数据库技术等方面的知识,以及这些技术在情报工作中的应用。
7. 情报分析与决策:包括情报分析方法、技术与工具等方面的知识,以及决策制定过程中情报分析的作用。
8. 情报国际关系:包括国际情报组织、情报合作与交流等方面的知识,以及情报在国际关系中的作用。
总之,情报学考研内容非常广泛,需要考生关注各个方面的知识点,才能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
- 1 -。
图书情报学基础理论知识
![图书情报学基础理论知识](https://img.taocdn.com/s3/m/a4ae45cd680203d8ce2f248b.png)
一、学科分类(基本概念)12 管理学(这是一个大的学科门类)1205 图书馆、情报与档案管理(一级学科)120501 图书馆学(二级学科)120502 情报学(二级学科)120503 档案学(二级学科)图书馆学:本科有该专业。
研究生阶段图书馆学分两类,学术类叫图书馆学硕士,专业硕士类叫图书情报硕士。
本专业1998年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1999年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学制为2年,现同时招收图书馆学学术硕士和图书情报专业硕士。
中国人民大学信息资源管理学院2005年获得图书馆、情报与档案管理博士学位一级学科授予权,拥有图书馆学等博士点。
图书馆学(library science)是研究图书馆的发生发展、组织管理,以及图书馆工作规律的科学。
其目的是总结图书馆工作和图书馆事业的实践经验,建立科学的图书馆学的理论体系,以推动图书馆事业的发展,提高图书馆在人类社会进步中的地位和作用。
图书馆学是一门正在发展中的科学。
现代图书馆学融入了多种属性的科学内容。
随着社会和科学技术的进步,特别是人类对信息、文献交流的需要日益增强,图书馆学的研究和应用的前景将更加广阔。
主要课程:文献学概论、现代图书馆学、 JAVA 程序设计、电子文献检索、图书馆业务实践、信息系统技术与管理、数字图书馆、信息咨询与信息服务、高级数据库理论、分布式数据库、数据库与知识库、高级软件工程、新型程序设计方法、高级计算机网络、图形学与可视化、现代信息检索。
情报学:本科不设立这个专业,情报学是研究生阶段的概念。
本科阶段对应的专业为“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情报学(intelligence science) 的概念源于欧美国家,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逐步形成的一门新学科,至今仍在发展完善中中国学者们认为:情报学是研究情报的产生、传递、利用规律和用现代化信息技术与手段使情报流通过程、情报系统保持最佳效能状态的一门科学。
它使人们正确认识情报自身及其传播规律,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和手段,提高情报产生、加工、贮存、流通、利用的效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情报学基础知识全球最大中文百科由全球1,045,079位网民共同编写而成。
共计3,142,395词条,33.7亿文字。
首页分类图片任务博物馆小组维吧百科建站更多帮助快速了解|注册|登录| 搜索排行情报学编辑词条专家发言多义词参与讨论所属分类:学科科学情报学情报学(information science) 的概念源于欧美国家。
可使人们有效地传播已积累的知识;不断地使人们及时吸收并应用新知识防止情报知识自身的老化;通过情报的贮存与检索,唤起人们对知识的记忆;通过对情报知识的有效利用,强有力地推动人类社会、经济、文化和科学技术的进步。
中国学者们认为:情报学是研究情报的产生、传递、利用规律和用现代化信息技术与手段使情报流通过程、情报系统保持最佳效能状态的一门科学。
它使人们正确认识情报自身及其传播规律,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和手段,提高情报产生、加工、贮存、流通、利用的效率。
目录[隐藏] • 简介• 研究简史• 学科性质• 研究内容• 研究方法• 与相关学科关系• 发展前景• 参考资料情报学-简介相关书籍情报学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逐步形成的一门新学科,至今仍在发展完善中。
因此,它不像一些基础学科那样,有着严格而且统一的学科定义。
例如苏联是世界上较早提出情报学概念的国家,以Α·И·米哈依洛夫教授为代表的苏联情报学家认为:“情报学是研究科学情报及其交流全过程的学科。
它研究科学情报的构成和共同特性,研究其交流全过程的规律性。
”60年代末,美国情报学会主席J·雅荷达曾指出,“情报学是一门研究情报的特性与活动,管理情报过程的手段,以及为保证情报的有效利用所必需的加工技术的学科”。
德国的情报专家则把情报学称之为情报文献学,视其为研究情报和文献的产生及其发展规律和工作方法的学科。
“世界科学情报系统”(UNISIST) 的专家给情报学规定了这样的定义:“情报学是一门研究情报的性质和特点、影响情报流通的因素以及有效查取和利用情报的加工技术和方法的科学,它是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
”50年代特别是1978年以来,中国科学情报工作者对情报学开展了逐步深入的研究,并且认为它在世界上已形成一个独立的学科,尽管其定义尚无严格的统一表述,但都包括了以下共同点:①情报学的研究对象是科学情报。
②情报学研究科学情报的产生、内涵、表征、传播、流通等自身特性和规律,以及有效加工、传播和利用科学情报的技术与手段。
③情报学是一门新兴的具有交叉学科性质的学科。
随着人类社会向信息化社会的演进,情报学的社会重要性日益增加,其作用和研究成果被认为是信息化社会的强大支柱之一。
情报科学家把情报学的社会重要性总结为:可使人们有效地传播已积累的知识;不断地使人们及时吸收并应用新知识防止情报知识自身的老化;通过情报的贮存与检索,唤起人们对知识的记忆;通过对情报知识的有效利用,强有力地推动人类社会、经济、文化和科学技术的进步。
情报学-研究简史不论是西方国家,还是中国,情报学的形成与发展是同它们的情报活动、情报工作和情报事业的发展紧密相联的。
现代情报学理论与活动主要始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是科学技术高度发展的产物。
C.E.香农的“信息论”、N.维纳的“控制论”、电子计算机的诞生分别为情报学奠定了理论和物质基础。
情报学的发展历史可分为4个阶段:相关书籍孕育与形成阶段(40年代中至40年代末)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西方工业国家的科学技术发展使情报学有了诞生的社会需求和基础。
以德国、英国、美国和苏联为主的一些国家积累了大量需要处理和利用的科技文献资料和科研成果;西方国家对研究与开发的投入大大增加;计算机问世并被利用于文献加工领域;新的学术思想活跃以及新的学科不断诞生。
这些因素成了孕育与形成情报学的强大力量。
情报学最初阶段的理论基础是美国和英国的科学家V.布什和S.C.布拉德福奠定的。
前者于1945年发表了“诚若所思”一文,首次提出了机械化检索文献缩微品的设想;后者于1948年发表了“文献工作内容的改进和扩展”一文,强调了自19世纪90年代以来蓬勃发展的文献工作到20世纪40年代所面临的必须革新的局面。
二者的结合铸成了文献工作向情报学的历史性转移。
这一时期,情报学发展的最重要国际活动是1948年英国皇家学会召开了国际科学情报会议。
初期发展阶段(50年代) 在这一阶段情报学已初步形成了研究体系和内容:情报组织,情报贮存与检索设备,机器翻译和情报需求。
美国人M·陶伯、C.N.莫尔斯、A·肯特、H·P·卢恩等人相继研究出单元词索引、叙词索引、组配索引、题内关键词索引以及定题情报服务的原理或装置,给情报检索技术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英国人布拉德福和B·C·维克里于50年代前后分别对文献分布理论、R.A.费尔桑对分类检索理论、C·W·克莱弗登对检索系统性能的评价问题分别作了研究。
1957年是这一阶段中具有转折性意义的一年。
美国科学家C.柴瑞宣布在美国把各种各样的交流研究与活动统一于情报学。
同年,在美国,情报手工检索开始越来越多地转为计算机检索系统。
情报学作为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的性质自此开始越来越有力地显露出来。
中国情报学起步稍晚,始于50年代。
1956年中国科学院建立了科学情报研究所,标志着中国科技情报事业的开始。
1957年出版了《科学情报工作》杂志( 后改名“科技情报工作”) 介绍国内外情报工作现状与发展,引起学者们探讨情报工作理论的兴趣,是中国情报学研究的开端。
1958年,该所归国家科委领导,改名为中国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既为领导决策提供参谋服务,又面向全国各研究单位、高等院校及厂矿企业。
同年,丁柯等人为了整理情报资料的需要,研究、引进并编译了国际十进分类法,这是情报部门研究情报理论的早期活动。
1958年召开了全国科技情报工作会议,首次提出了科技情报工作的“广、快、精、准”指导方针。
1958年中国已开始出现情报述评和分析,在此基础上,逐渐发展成为具有中国特点的情报研究工作,其成果具有综合性、战略性和及时性的特点。
中国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还于1958年创办了中国科技情报大学,后并入中国科技大学,设立了情报专业。
发展与壮大阶段(60~70年代中期) 就国外先进工业化社会而言,情报学在这一时期已成为一门成熟的而且仍然在不断发展的独立学科。
它的研究对象、内容、体系、研究方法和手段、系统与网络实体、同其他学科和工程技术的交叉程度都变得更为广泛、严格和复杂。
1979年由英国、美国、联邦德国、法国、日本和苏联6国情报学家所举行的亚特兰大“情报科学研究计划圆桌会议”称这一阶段为情报学的实用研究阶段,重点在于发展适用性情报技术,支持国家情报系统的建立,支持和加强专业化情报服务系统,解决情报用户与情报系统之间相互作用和关系问题。
例如1961年美国化学文摘社用电子计算机实现了“化学题录”的自动编排。
1962年美国国家航空与航天局建立了计算机化的RECON情报检索系统。
1964 年美国国立医学图书馆建成了MEDLARS 医学文献分析与检索系统,并于1971 年将该系统联机化。
1972年洛克希德公司的DIALOG、系统发展公司的ORBIT、1976年书目检索服务社(BRS) 的联机检索系统相继投入使用。
它们在用户与数据库之间架设桥梁,促使联机系统广泛应用。
与此同时,在理论上也出现了相应的发展,如美国的E·加菲尔德发明引文索引并于1961年试编成了《科学引文索引》。
D·J·de S·普赖斯侧重从历史与社会学观点来研究科学情报,于1961、1963年分别出版了《巴比伦以来的科学》与《小科学、大科学》两书,为文献计量学的发展作了奠基性工作,并提出了科学文献指数增长定律与衡量科学文献老化的普赖斯指数。
米哈依洛夫等人于1965、1968、1976年分别出版了《科学情报原理》、《情报学基础》、《科学交流与情报学》3本书,大大丰富了情报学理论。
1970年美国T.萨拉塞维克编出了《情报科学导论》,用文集形式系统介绍了美英学者对于情报交流与情报技术的一些观点。
G.索尔顿在美国康乃尔大学进行了用加权词方法的自动标引方案试验。
上述研究与实践标志着情报学在60~70年代已进入了它的发展与壮大时期。
它是以情报技术的发展与联机情报系统的建立为特征的。
在西方国家的情报学发展和壮大的这一时期,中国的情报学只在60年代初期经历了短暂的发展。
1962年袁翰青与曹昌等10多位学者编写了“科技情报工作讲义”,为创立中国的情报学理论作了可贵的尝试。
60年代初期有关文摘的大讨论和分类法还是主题法的大讨论,经过争鸣,肯定了自编文摘的方向,加深了对两种方法优缺点与应用范围的认识,活跃了学术研究气氛。
同期,还建立健全了中国情报刊物体系,提出了3大类,9小类的理论。
1963年,中国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成立了情报方法研究室,购置了布尔检索机,进行机械检索与计算机自动翻译等的试验与研究。
这是中国有计划地研究情报学的开始。
在情报交流方面,在全国范围内兴起了情报网站,通过召集会议,出版刊物,举办培训班等开展情报交流,在某种意义上起到发达国家情报系统的作用。
因受“文化大革命”的破坏和影响,1966年至70年代初,中国情报学研究陷于停顿。
提高与充实阶段(70年代末期至80年代) 随着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和高密度信息存储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情报学的研究范围和深度大大拓宽和提高。
情报学及其研究成果已被国际社会视为人类信息化社会的理论和物质基础的一部分。
在这一阶段,情报学重点面向国家和国际联机情报检索系统及网络的“设计与开发”,情报学基础理论,情报学与信息化社会。
在基础理论方面,英国B·C·布鲁克斯发表了《情报科学基础》连载论文,提出情报学要研究主观精神世界与客观精神世界相互作用的观点。
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的情报科学技术处制订了加强情报科学的理论基础和情报技术与系统的计划。
肯特开始研究情报传递的经济学。
F·W·兰开斯特“无纸社会”的观点,F·马克卢普开始研究“以科学/学术交流为基础的综合数据库”,为未来的情报系统与技术提供必需的理论结构。
与此同时,跨越国界的情报联机检索系统发展迅速;CD-ROM技术、光盘技术、电子出版物、电子邮政在信息存取和传播中广泛应用。
情报科学面临着信息革命和信息化社会到来的挑战,从而进入了全面提高与充实的发展阶段。
1978年以后,中国迎来了科学的春天,情报学也进入了繁荣的局面。
1978 年中国科学技术情报学会成立,1982年《情报学报》创刊。
到1990年底该学会共举办学术讨论会59次,收到论文4904篇。
各省市区、各部委科技情报学会(分会)先后相继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