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阶段法读书笔记
教师专业发展读书笔记
教师专业发展读书笔记教师专业发展读书笔记6篇当品读完一部作品后,想必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心得,是时候静下心来好好写写读书笔记了。
但是读书笔记有什么要求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教师专业发展读书笔记,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教师专业发展读书笔记1今年寒假,我读了《教师专业发展》这本书,感触颇多。
书中描述了30位教师由普通教师转化为优秀教师的成长足迹。
这30位教师,每一位老师的成长足迹都不一样:贺杰老师从一名农村小学代课教师变为一名优秀教师,一直在网络上“行走”并取得最后的成功;朱国红老师初上讲台执教就差点被家长哄下台,到后来在网络上一炮打红;万玮老师在第一次当班主任的失败教训后深刻意识到“一个好老师除了有爱心之外更要有方法,而这个方法是不断反思之后感悟总结起来的。
于是,我下定决心,绝不犯相同的错误,绝不向困难低头,也绝不做一个平庸无能的教师。
”之后万玮老师经过努力真的成了一名优秀的班主任……他们的成长都不是一帆风顺的,都经历失败,经历痛苦,经历迷茫……但最后都成功了。
书中的这些网络名人、优秀教师、模范班主任使我自惭形秽。
虽然我也满怀爱心地对待学生,耐心地辅导学生,认真研读教材,专心备课,细心地查阅资料,还不断请教其他老师,尽心尽力上好每一堂课,但这还远远不够。
因为新世纪的教师需要具备更多的知识和能力,需要更多地运用教育智慧来教孩子,只有教师成长了,学生们才会得到更大的成长。
《教师专业发展》中那30位教师成功的经历,使我深深地体会到:学习的重要性和迫切性。
信息时代的教师,不仅是教育者,而且是终身学习体系和学习型社会中的学习者,教育工作的研究者和自身工作的反思者。
特别是在这个“计划赶不上变化”的时代,教师不仅要转变传统的知识传授者的角色观念,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和协助者,而且其自身的学习不应该是一次性的学习,而是要持续地学习来提高自身地知识水平,学习要贯穿于自己整个教育生涯。
时代在变,人也在变,教师们必须认清终身学习对自身成长和发展的重要性和迫切性,自觉地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不断地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以适应现代教育的需要。
教育学读书笔记大全
教育学读书笔记大全篇一:《教育学》读书笔记《教育学》读书笔记赫尔巴特的《教育学》是1806年发表的。
该书所论述的教学理论,说明了心理学对于教育学的意义,提出了教学的形式阶段的原理,论证了教育性的教学这一概念,特别是指出了培养多方面的兴趣对于促进学生学习的意义。
所有这些,在教育史上都有一定的价值,这就是赫尔巴特的教育理论在世界各国得到传播的原因之一,也就是我们今天重新研究与评价该书的意义之所在。
全书共分三编,三编之前加有一个绪论。
绪论里,赫尔巴特着重说明教师学习教育学的意义与作用。
还论述了教学与教育的关系以及教育目的与作用等问题。
第一编的标题是教育的一般目的 ,共分两章,第一章为儿童的管理 ,第二章为真正的教育,本编主要论述了管理和教育的一般目的问题。
第二编的标题是兴趣的多方面性 ,共分六章,各章依次为: 多方面性的概念 , 兴趣的概念 , 多方面兴趣的对象 , 教学 , 教学的过程 , 教学的效果。
本编主要论述了兴趣的多方面性问题,并以此为根本原理来解释学校的教学方案和学科设置,阐述了教学的过程,环节等一系列教学论问题。
这一部份是《教育学》一书的核心,也是比拟有价值的部份。
管理,教学和训育,构成了赫尔巴特教育体系的骨干。
一、《教育学》中的主要教育思想赫尔巴特认为, 教育的最高目的 , 教育的唯一的工作与全部工作可以总结在这一概念之中——道德。
赫尔巴特还把儿童未来的目的分为两局部,即希望到达的目的和必要的目的。
所谓希望到达的目的是一个人有时可以根据自由选择而给自己提出的目的,或者说与职业选择有关的目的。
为到达这一目的,教育就必须开展人的多样的,各方面的感受性,培养人的多方面的兴趣。
所谓必要的目的就是道德的目的,这是一个人在任何活动中都必须到达的目的。
赫尔巴特认为教育的本质就是以各种观念来丰富儿童的心灵,把他们培养成具有完美的道德品格的人。
(一)性恶论与管理论赫尔巴特禀承了历史上沿袭的,曾为中世纪神学所竭力鼓吹的性恶论 ,认为在儿童天性中处处都会表现出不服从的烈性。
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读书笔记
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读书笔记一、作者介绍约翰·弗里德里希·赫尔巴特(Johann Friedrich Herbart,1776年5月4日-1841年8月14日)是19世纪德国哲学家、心理学家。
在西方教育史上,他被誉为“科学教育学的奠基人”,在世界教育史上,他被称为“教育科学之父”、“现代教育学之父”。
他在系统地实践哲学与观念心理学的基础上,以伦理学阐述目的、心理学论证方法、实验学校为实践基础,建立起近代教育史上第一个具有严密系统的经验教育学体系,成为科学教育学诞生的重要标志。
赫尔巴特将心理学知识的运用扩展到学校教育系统,并渗透进全部教育理论的建构中,成为继裴斯泰洛齐之后真正教育心理学化的典型代表。
赫尔巴特于1776年生于德国奥格斯堡的一个司法官家庭。
赫尔巴特童年曾受过良好的古典文学和哲学教育。
1788年,进入奥尔登堡文科中学,接受古典式的德国教育,开始研究康德的哲学。
1789年,年仅13岁的赫尔巴特写出了第一篇哲学论文《论人类道德的自由》。
1793年,进入耶拿大学学习法学,后转学哲学,师从康德的学生费希特。
1797年,赫尔巴特大学毕业后开始了他的教学生涯。
从1797年到1800年,他在瑞士的一个贵族家庭中担任3位年龄分别为8岁、10岁和14岁的男孩的家庭教师。
他每隔两个月就写一份教育报告,3年共写了24份报告。
在对他所教的三个儿童的个性和需要进行研究的过程中,赫尔巴特体验并认识到了心理学对于教育学的价值,并开始研究教育学中的心理学问题。
1802年,赫尔巴特发表了他的第一篇教育论文《裴斯泰洛奇关于直观的初步观念》,裴斯泰洛奇促进教育心理学化的思想给了赫尔巴特很大的启迪,使之开辟教育科学之路的努力有了真正的起点。
获哥丁根大学博士学位后,留校讲授教育学、心理学、逻辑学等课程。
1805年成为哥丁根大学正式教授。
1806年,发表了他的代表作《普通教育学》一书,开始构建他的主知主义教育思想体系。
《教育学》读书笔记
《教育学》读书笔记《教育学》读书笔记读完一本书以后,你有什么领悟呢?需要写一篇读书笔记好好地作记录了。
想必许多人都在为如何写好读书笔记而烦恼吧,下面是店铺整理的《教育学》读书笔记,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教育学》读书笔记1作为新教师,阅读教育类的著作是非常必要的,所以我首先选择了《教育学》这本书,可以说,读了这本书后,我真是受益匪浅!赫尔巴特的《教育学》是1806年发表的。
该书所论述的教学理论,说明了心理学对于教育学的意义,提出了教学的形式阶段的原理,论证了教育性的教学这一概念,特别是指出了培养多方面的兴趣对于促进学生学习的意义。
所有这些,在教育史上都有一定的价值,这就是赫尔巴特的教育理论在世界各国得到传播的原因之一,也就是我们今天重新研究与评价该书的意义之所在。
赫尔巴特的《教育学》是教育理论发展史上的伟大里程碑,是近代教育理论走向科学的开山祖和奠基石。
(1)赫尔巴特试图将人的个性与社会性统一起来,将现实社会的要求与未来社会的召唤统一起来,从而培养既能立足现实,又能面向未来的人才。
(2)赫尔巴特将其管理论建立在性恶论的基础之上,这显然是唯心主义的观点。
但是,即使在赫尔巴特的最专制的管理论之中,我们还是可以依稀看到一些民主的东西:"人们只能理智地把这种服从同儿童本人的意志结合起来,并只能把这种服从作为一种已经进行了一段时间的真正的教育的结果来期待得到","一个外行的教育家如果擅自行使支配权,而这种权力既不是从父母那儿得来的,又不是被学生承认的,那么他将完全自毁于此。
"(3)《教育学》的不朽生命在于它的教学论。
第一,赫尔巴特从其观念,兴趣,统觉等心理学思想中寻找其教学论的理论依据,试图将其教学论建立在心理学基础之上。
这是赫尔巴特的一个极为重大的理论贡献。
第二,他在教育史上第一次明确地提出"教育性教学"的概念,从而正确地阐明了教学的定义,论述了教学与教育的关系。
《如何阅读一本书》读书笔记摘录(精选多篇)
《如何阅读一本书》读书笔记摘录(精选多篇) 第一篇:《如何阅读一本书》读书笔记摘录读书的目的可以分为娱乐和提高自己。
这里针对的主要是提高自己的阅读,因此最关键的精神因素是读者的:主动性,也即主动阅读。
1、粗度,略读,读书的标题,副标题,书的索引,书的最后几页,书的致谢等,大致了解书的主题2、阅读的速度不是越快越好,最要紧的是适应不同内容不同目标的阅读速度3、放置眼珠的停顿和回跳(方法就是用引导物,引导物流畅的在行间行走)4、阅读时尝试提出问题,你自己需要解决的问题:以下列出4主要的问题:* 这本书主要在讲什么?作者的主题是什么?作者是如何展开这个主题的* 作者在细部说了什么?如何说的?找出主要的想法主要的论点* 在读了这本书大部分后思考:这本书有道理么?是全部有道理还是部分有道理* 这本书与读者自己有何关系?如果这本书只是提供了一些资讯,那么这些资讯于你是有意义的么?为什么作者认为这些资讯是重要的? 如果这本书不近提供了资讯还启发了你,那么更有必要找出其他相关的更深的含义或者建议5、在阅读的过程中你要记得去提出4中的这些问题,要养成这样的习惯,才能成为一个有追求的阅读者6、让一本书真正属于你自己的措施:要去写下来----在书上做笔记。
做笔记时可以采用的方法有:* 画底线---在主要的重点或者重要力量的句子下划线* 在画底线处的栏外再加画一条线*在空白处做星号* 在空白处编号---作者的某个论点发展出一连串的重要陈述时,可以顺序做编号* 在空白处记下其他的页码---强调作者在书中其他部分有过同样的论点或者相关的要点。
可以用cf这样的记号,表示比较或者参照的意思* 在空白处做笔记---可以记下你自己的问题和思考出来的答案,或者对复杂的论点进行简化过后的所得;或者全书所有论点的发展顺序;书中的最后一页可以用来作为个人索引页,将作者的主要观点记下来* 读完一本书以后,可以在此书的第一页的空白页写下你自己的思想,写下全书的大纲7、培养阅读的习惯。
汉语语法史王力读书笔记
汉语语法史王力读书笔记
这本书是关于汉语语法演变的研究,作者王力是中国知名语言学家之一。
下面是我的读书笔记:
1. 汉语语法的发展史可以分为古汉语、中古汉语、近代汉语和现代汉语四个阶段。
2. 古汉语时期的语法结构比较简单,主要依靠词序和语气助词来表达语法关系。
经典文献如《诗经》、《周礼》等反映了古汉语的语法特点。
3. 中古汉语时期受到了外来语言的影响,语法结构逐渐复杂化,出现了一些新的词汇和语法形式,如“的”、“得”、“为”、“兮”等。
4. 近代汉语时期受到了西方语言的影响,汉语开始发生大量的语法变化,如形容词作谓语、介词的使用、动词的时态和语态等。
5. 现代汉语的语法结构趋于简化,不再过度强调语法形式,而是更注重语言的实用性和交际效果。
一些字词的用法也发生了一些变化。
6. 汉语语法的演变是与汉字的演变密切相关的,汉字的发展也对汉语语法的变化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7. 汉语语法的研究可以从语音、词汇和句法三个角度入手,对
于理解汉语语言的特点和优美之处有很大的帮助。
总之,本书对于了解汉语语法的历史与演变有很大的帮助,也可以启发我们对于语言的思考与研究。
学习宪法读书笔记
学习宪法读书笔记学习宪法读书笔记范⽂(通⽤5篇) 读完⼀本经典名著后,想必你⼀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得,是时候写⼀篇读书笔记好好记录⼀下了。
你想好怎么写读书笔记了吗?下⾯是⼩编为⼤家收集的学习宪法读书笔记范⽂(通⽤5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学习宪法读书笔记1 进⼊了⼤学,我深刻地意识到读书是多么的重要,因此我⽤课余时间读了卡尔施密特的《宪法学说》,从中我得到了许多收获,对宪法的理解更深⼊了。
根据宪法,我国建⽴包括规范市场主体、调整市场主体关系、维护公平竞争、加强宏观调控、健全社会保障制度等⽅⾯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法律体系,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得到更⼤的发展。
施密特的宪法学构想是:在⾃由法治国的基础上,添加新的要素民主制,塑造民主法治国,或者说形成⽴宪民主制。
卡尔施密特的《宪法学说》分为四个部分,分别是宪法的概念、近代宪法的法治国要素、近代宪法的政治要素和联邦宪法学。
前三部分是主要内容,第四部分可以看做是施密特对其“政治统⼀体”同⼀性理论的适⽤。
第⼀部分宪法的概念是基础理论,是第⼆部分、第三部分展开的前提。
在第⼀部分,施密特对宪法和宪法法律、制宪权和修宪权作了清晰的区分和细致的剖析,也对宪法的变迁作了深⼊的研究,并且提出了或完善了不少宪法学术语。
在第⼆部分,他探讨了近代宪法的法治国要素,对基本权利和制度性保障的区分和辨析⼗分精彩,⾮常宏观,极具导向性,让⼈⽿⽬⼀新。
在第三部分,他对民主制、君主制、贵族制和建基于三者之上的议会制作了深⼊的分析和透彻的论述,极其细致,甚有理论的张⼒。
在第四部分,他讨论了联邦的宪法学问题,实际上是对其第⼀部分“政治统⼀体”同⼀性理论的适⽤和诠释。
有的⼈说,《宪法学说》不仅是德国的,也是世界的。
《宪法学说》可说是⼀本⼏乎⽹罗了西⽅古今杰出思想家和公法学家、集思想精华⼤成之作。
这是因为卡尔施密特精通古典思想和现当代的各种思潮,既有深厚的历史功底,⼜有犀利锐敏的眼光,亦不乏深刻透彻的卓越⾮凡不同流俗的见解。
《如何阅读一本书》读书笔记15篇
《如何阅读一本书》读书笔记15篇《如何阅读一本书》读书笔记1阅读根据层次的不同,由低到高排序分为四个类别,依次为基础阅读、检视阅读、分析阅读、主题阅读。
其中,最为关键的第三部分——分析阅读,作者用了大量篇幅来解释其中精髓,并在章节结束时提炼了其中精髓的三阶段,我加以形容词“黄金”来描述其重要性,并摘录如下:一、分析阅读的第一阶段:找出一本书在谈些什么的规则(1)依照书的种类与主题来分类。
(2)使用最简短的文字说明整本书在谈些什么。
(3)将主要部分按顺序与关联性列举出来。
将全书的大纲列举出来,并将各个部分的大纲也列出来。
(4)确定作者想要解决的问题。
二、分析阅读的第二阶段:诠释一本书的内容规则(5)诠释作者的关键字,与他达成共识。
(6)由最重要的句子中,抓住作者的重要主旨。
(7)知道作者的论述是什么,从内容中找出相关的句子,再重新架构出来。
(8)确定作者已经解决了哪些问题,还有哪些是没解决的。
再判断哪些是作者知道他没解决的问题。
三、分析阅读的第三阶段:像是沟通知识一样地评论一本书的规则A、智慧礼节的一般规则(9)除非你已经完成大纲架构,也能诠释整本书了,否则不要轻易批评。
(在你说出:“我读懂了!”之前,不要说你同意、不同意或暂缓评论)(10)不要争强好胜,非辩到底不可。
(11)在说出评论之前,你要能证明自己区别得出真正的知识与个人观点的不同。
B、批评观点的特别标准(12)证明作者的`知识不足。
(13)证明作者的知识错误。
(14)证明作者不合逻辑。
(15)证明作者的分析与理由是不完整的。
注意:关于最后这四点,前三点是表示不同意见的准则,如果你无法提出相关的佐证,就必须同意作者的说法,或至少一部分说法。
你只能因为最后一点理由,对这本书暂缓评论。
这也对我阅读时的自然习惯形成了有效的纠正,微信阅读很多同学也许会和我有类似的习惯,即尚未通读就着急给出自己的评论和观点,很可能有先入为主的预设思维,这会严重影响阅读理解。
《教育学》读书笔记
《教育学》读书笔记《教育学》读书笔记1一、《当代教育学》简介教育学是师范院校的核心课程,教育学教学是在职教师、教育管理干部和师范院校学生进行现代教育观念、教育学知识和教育研究意识培训的基本途径。
所以,教育学课程对提高教师素质很关键,而教育学教材是教育学课程的主要依托。
本书主要介绍了教师职业的专业化、教育学基本知识和教育的社会功能,以及中外当代教育新理论和新理念,在不脱离传统教育学基本思想的基础上,结合当前科学的发展,尤其是心理科学、现代教育技术和教育科研新成果,以及当代教育家的教育实践,力求准确、全面地阐述当代教育学的基本原理。
二、《当代教育学》读书笔记1、教育的概念教育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是承传社会文化、传递生产经验和社会生活经验的基本途径。
学校教育则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期望他们发生某种变化的活动。
2、学校教育制度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是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系统,它规定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学制受到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科学技术发展水平、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人口发展状况以及青少年心理特征等的制约。
在现代教育制度发展趋势的多种特征中,强化普及义务教育,延长义务教育年限,是各国最重要的特征。
(1)规模迅速增长教育增长是指教育数量的增加和规模的扩大。
教育发展是教育从一个较低的水平或地位提高到一个较高的水平或地位,它涵摄数量、质量,效益的上规模、上层次、上水平。
(2)体制和结构显著变化双轨制即19~20世纪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分别为贵族及资产阶级子女与劳动人民子女设立的筛选严格、差异悬殊、互相分离、互不沟通的两个学校系统。
单轨制即20世纪后期所形成的统一的、具有多样职能的、纵横沟通的单一学校系统。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单轨制逐渐替代双轨制。
3、内涵逐渐扩大正规教育是有目的、有组织、有计划、由专职人员和专门机构承担的,以影响入学者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全面系统的训练和培养活动。
新威科夫操盘法读书笔记
新威科夫操盘法读书笔记
新威科夫操盘法是一种技术分析方法,旨在通过观察股票的价格和成交量变化来预测未来的走势。
以下是我的读书笔记:
1. 新威科夫操盘法的核心是“威科夫周期”,这是一种基于股票价格和成交量变化的周期性分析方法。
2. 根据威科夫周期,股票价格的变化可以分为四个阶段:积累阶段、释放阶段、过度阶段和收缩阶段。
3. 在积累阶段,股票价格上涨,成交量增加,这是一个积极的信号。
4. 在释放阶段,股票价格继续上涨,但成交量开始下降,这是一个警告信号,表明市场可能会出现调整。
5. 在过度阶段,股票价格开始下跌,成交量也开始下降,这是一个警告信号,表明市场可能会出现调整。
6. 在收缩阶段,股票价格继续下跌,成交量也继续下降,这是一个积极的信号,表明市场可能会出现反弹。
7. 威科夫周期的时间长度可以根据股票的历史数据进行计算,通常为4-6个月。
8. 新威科夫操盘法的核心是要在适当的时机买入或卖出股票,以利用价格和成交量的变化。
9. 为了使用新威科夫操盘法,投资者需要进行技术分析,并使用股票图表来识别价格和成交量的变化。
10. 新威科夫操盘法并不是完美的,它也有其局限性。
投资者需要结合其他技术和基本分析方法,以做出更准确的投资决策。
学习教育法律法规读书笔记4篇
学习教育法律法规读书笔记4篇为提高教师对《安全教育法》的认识,树立法的观念,真正做到学法、知法、懂法、守法,知道自己应承担的义务,并合理地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接下来就跟橙子一起去了解一下关于学习教育法律法规读书笔记吧!学习教育法律法规读书笔记1 在学习教师的各项法律法规的过程中,又一次让自己的思想和心灵得到提升,法律法规的制定为我们从教者指明了前进的方向,提出了努力实现的目标。
在学习中认真对照,自我反思;在寻找差距与不足中正视自己。
一、让法律法规时刻警醒自己。
在《教师法》、《未成年人保护法》、《义务教育法》的相关条文中,明确指出了作为教师所不应去做的言行,以及对学生要平等对待的原则。
品读条文,对照自己,觉得自己能够按照相关规定指导自己的实践,规范自己的行为。
在教育教学中努力做到为人师表,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为学生营造了既宽松又有序,既民主又自主的学习、生活氛围,让学生在快乐与幸福中得到发展。
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始终牢记法律法规的条文,充分做到尊重学生人格,不歧视学生,对学习或平行存在问题的学生多方想办法树立其信心,但有时也有耐心不够的时候,今后要学会寻找孩子身上的闪光点,用显微镜看其不足,我们彼此一定都会多得许多快乐。
二、以德为先,率先垂范。
人者德为先,只有有德行的人才能用自己的言谈举止去感染别人,影响别人。
教师就是这样的职业,用德引领,以灵魂塑造灵魂。
关于《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和《暂行办法》中提出的相关要求,我都努力践行,严格要求自己。
我觉得作为一名教师必须爱字当先,心中有爱,就会爱事业、爱岗位、爱学生,教师要做到为人师表,率先垂范,教师就是一面镜子,照不到自己,却照着学生。
在与学生相处中能够站起来,也能够蹲下去去,让学生进而亲之,素而敬之。
在与家长的相处中,努力做到在沟通中相互了解,在交流中达成共识。
三、学典型找差距。
在我们教育行列之中,古往今来有无数的楷模和先进为我们谱写了一曲曲动人的,感人的篇章。
读书笔记-学习发展项目的6Ds法则
学习发展项目的6Ds法则一、引言认识6Ds法则 (3)(一) 术语 (3)(二) 培训还有存在的意义吗? (3)(三) 培训是万能药吗? (3)(四) 学习与关键时刻 (3)(五) 学习废品 (3)(六) 多重挑战 (3)(七) 界定业务结果Define (3)(八) 设计完整体验Design (4)(九) 引导学以致用Deliver (4)(十) 推动学习转化Drive (4)(十一) 实施绩效支持Deploy (4)(十二) 总结培训效果Document (4)二、第一法则界定业务结果 (4)(一) 绩效至上 (4)(二) 从“为什么”开始 (4)(三) 以终为始 (4)(四) 学习目标≠业务目标 (5)(五) 如何界定业务结果 (5)(六) 结果规划轮 (5)(七) 管理项目组合 (6)三、第二法则设计完整体验 (6)(一) 学习是一个持续的过程 (6)(二) “学习—成果”的四个阶段 (7)(三) 像学员一样思考 (7)四、第三法则引导学以致用 (8)(一) 以终为始 (8)(二) 人们如何学习 (8)(三) 影响成功的其他因素 (9)(四) 学习动机 (9)(五) 检查流程 (10)五、第四法则推动学习转化 (10)(一) 界定学习转化 (10)(二) 仅有丰富的学习体验是不够的 (10)(三) 学习转化需要得到更多关注 (10)(四) 问题出在哪里 (10)(五) 转化氛围 (10)(六) 管理者的作用 (11)六、第五法则实施绩效支持 (11)(一) 绩效支持的力量 (11)(二) 什么是绩效支持 (12)(三) 为什么绩效支持能够发挥作用 (12)(四) 实施绩效支持的最佳时机 (12)(五) 绩效支持的类型 (12)(六) 什么是优秀的绩效支持 (12)(七) 让绩效支持成为完整学习体验中不可或缺的内容 (13)(八) 新的技术、新的可能 (13)(九) 人员 (13)七、第六法则总结培训效果 (13)(一) 为什么要总结培训效果 (13)(二) 指导原则 (14)(三) 评估面临的挑战 (15)(四) 培训效果的六步评估法 (15)八、附录 (17)(一) 第一法则(界定业务结果)检查清单 (17)(二) 第二法则(设计完整体验)检查清单 (17)(三) 第三法则(引导学以致用)检查清单 (18)(四) 第四法则(推动学习转化)检查清单 (18)(五) 第五法则(实施绩效支持)检查清单 (18)(六) 第六法则(总结培训效果)检查清单 (19)一、引言认识6Ds法则(一)术语1、学习部门存在的唯一意义就是推动业务结果2、“培训”,是指有目的地教授人们如何掌握必要技巧,履行工作职责3、“教育”,是指让人们提前做好应对未知(并且不可知)挑战的准备(二)培训还有存在的意义吗?1、“721”模型表明,卓有成效的管理者积累经验的方式如下:1)70%的经验来自难对付的工作;20%的经验来自人(主要是老板);10%的经验来自课程和阅读2)注意:①这是基于对行政管理者的研究,覆盖范围有限;②这是经验值,非量化实验得出;③未考虑到不同学习形式的因素2、只有当培训、在岗辅导、文化和绩效系统完美匹配时,企业学习项目才能真正发挥作用3、培训部门的价值取决于其在绩效改善方面的效率和效果,而不是培训的数量、种类和技术。
上瘾模型读书笔记读书摘录读书感想读书笔记
上瘾模型(The Hook Model):1.1触发-行动-多变的酬赏-投入●第一步:就是引发用户去使用你的产品(触发)●第二步:出发之后就是行动,行动兼具动机和能力,有了动机,还需要用户的能力足够完成(行动)●第三步:给用户酬赏,还是多变的酬赏,是指酬赏要有不可预期性(多变的酬赏)●第四步:让用户在产品上进行越来越多的“投入”,用户与产品接触得越多就越离不开它(投入)通过用户的“投入”,也就可能产生下一次的“触发”,从而形成正向闭环。
触发行动多变的酬赏投入习惯是指我们下意识做出的举动。
集网络连接、海量数据、超快网速三者于一身的技术正在使这个世界上瘾成性。
生产习惯养成类产品可以让商家问占竞争优势。
上瘾模型将用户面临的问题与企业提供的应对策略衔接在一起,二者频繁互动,促成用户养成习惯。
上瘾模型包括四个阶段:触发、行动、多变的酬赏、投入1.2习惯的力量用户对其产品形成的使用习惯是某些企业生存发展的根本,但并非所有企业都受制于此。
一旦成功地使用户对其产品形成了使用习惯,企业就能获益匪浅,具体表现在:1更高的用户终身价值2更大的价格灵活性3更快速的增长4更强的竞争优势只有当某种行为的发生频率足够高,可感知用途足够多时,它才可能发展为习惯。
1习惯养成类产品起初都是非必需品(比如维生素),可一旦发展为习惯,它就会变成必需品(比如止痛药)。
2习惯养成类产品通过“挠痒痒”减轻用户的痛苦。
3涉及习惯养成类产品其实是在操控对方的行为。
生产企业在做涉及之前,最好先审慎思考,以确保自己的设计会引导用户形成健康的习惯,而不会发展为病态的成瘾。
1.3现在开始做假如你要开发一款习惯养成类产品,请先回答以下问题:●你的企业模式要求用户形成什么样的习惯?●用户能利用你的产品解决什么样的问题?●用户目前时以什么方式在解决它们的问题?为什么必须要解决这个问题?●你希望用户和你的产品之间发生何种程度的关联?●你希望将哪种用户行为发展为习惯?2.触发H:提醒人们采取下一步行动触发是上瘾模型的第一阶段,它可以促使用户采取行动。
学习的四个阶段
学习的四个阶段学习是人类进步的动力,是获取知识、技能和经验的过程。
学习的过程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它可以分为四个阶段:接触阶段、理解阶段、应用阶段和掌握阶段。
在接触阶段,学习者首先接触到新的知识或技能。
这个阶段通常是通过阅读书籍、听讲座、观看视频等方式获取信息。
在这个阶段,学习者需要对所学内容进行初步了解,建立起对知识的基本认识和概念。
这个阶段的关键是打下扎实的基础,为后续的学习做好准备。
接下来是理解阶段,学习者需要深入理解所学内容的内涵和意义。
在这个阶段,学习者需要通过思考、讨论、实践等方式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学习者需要建立起对知识的逻辑结构和内在联系的认识,从而形成系统的知识体系。
这个阶段的关键是培养学习者的思维能力和分析能力,提高对知识的把握和理解能力。
接着是应用阶段,学习者需要将所学知识或技能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在这个阶段,学习者需要通过解决问题、完成任务等方式将所学知识转化为实际能力。
学习者需要不断实践和反思,不断调整和完善自己的学习方法和策略。
这个阶段的关键是培养学习者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提高对知识的应用和运用能力。
最后是掌握阶段,学习者需要将所学知识或技能内化为自己的能力和素养。
在这个阶段,学习者需要通过反复练习、深入思考等方式将所学知识巩固和加深。
学习者需要不断挑战自己,不断提高自己的学习水平和能力。
这个阶段的关键是培养学习者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持续学习能力,提高对知识的掌握和运用能力。
总的来说,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经过接触、理解、应用和掌握四个阶段。
每个阶段都有其特定的任务和要求,需要学习者不断努力和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
只有经过不懈的努力和坚持,学习者才能真正掌握所学知识和技能,实现个人的成长和发展。
皮亚杰读书心得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皮亚杰读书心得篇一:皮亚杰读后感《皮亚杰儿童智力理论》读后感summer20XX-2-28当代著名学者瑞士心理学家让·皮亚杰如何犯错误的思维过程进行了长期的探索,发现一个儿童对某问题的不正确回答比分析正确回答更具有启发性。
采用临床法,皮亚杰先是观察自己的三个孩子,之后与其它研究人员一起,对成千上万的儿童进行观察,他找出了不同年龄儿童思维活动质的差异以及影响儿童智力的因素,进而提出了独特的儿童智力阶段性发展理论,引发了一场儿童智力观的革命。
虽然这一理论在很多方面目前也存在争论,但正如一些心理学家指出:这是“迄今被创造出来的唯一完整系统的认知发展理论。
”他的理论对我们启发很大并值得借鉴的地方主要有以下几点:第一,什么是智力?皮亚杰认为智慧是生物适应的一种特殊表现,即人的智慧是机体适应环境的手段。
儿童的智力也正是个体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伴随着生物性状的发展与成熟及自身经验的增长,在适应中一步一步地发展起来的。
第二,什么是图式?皮亚杰对图式的定义是“一个有组织的、可重复的行为或思维模式”。
初生的婴儿,具有吸吮、哭叫及视、听、抓握等行为,这些行为是与生俱来的,是婴儿能够生存的基本条件,这些行为模式或图式是先天性遗传图式,遗传图式是图式在人类长期进化的过程中所形成的,以这些先天性遗传图式为基础,儿童随着年龄的增长及机能的成熟,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能过同化、顺应及平衡化作用,认知结构不断发展。
第三,什么是同化、顺应?同化与顺应是皮亚杰用于解释儿童图式的发展或智力发展的两个基本过程。
皮亚杰同化是通过已有的认知结构获得知识(本质上是旧的观点处理新的情况)。
例如,学会抓握的婴儿当看见床上的玩具,会反复用抓握的动作去获得玩具。
当他独自一个人,玩具又较远婴儿手够不着(看得见)时,他仍然用抓握的动作试图得到玩具,这一动作过程就是同化,婴儿用以前的经验来对待新的情境(远处的玩具)。
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读书笔记
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读书笔记05成人教育学赵丽梅学号2005182约翰·弗里德里希·赫尔巴特(Johann Friedrich Herba- rt,1776—1841),近代德国著名的教育家、心理学家。
在近代教育史上,没有任何一位教育家可与之比肩,他的教育思想对当时乃至之后百年来的学校教育实践和教育理论的发展产生了非常巨大、广泛而又深远的影响。
在西方教育史上,他被誉为“科学教育学的奠基人”,而反映其教育思想的代表作《普通教育学》则被公认为第一部具有科学体系的教育学著作。
在这本著作中,赫尔巴特提出了作为独立的一门科学的教育学的理论体系"。
一、赫尔巴特生平简介生于德国奥登堡。
他的幼年教育受益于母亲和家庭教师,以后入拉丁学校,于1794年进耶拿大学。
在学校内他研究康德、费希特等人的哲学著作;当时刚发表的古希腊哲学家巴门尼德(Parmenides,约公元前六世纪)关于一切存在都是统一的和不变的学说,给他很大的影响。
1797年初,他在修完大学课程之前,即去瑞士担任一贵族的家庭教师;他对教育的兴趣就是由这个职务引起的。
他在1799年曾访问过柏格多夫,与裴斯泰洛齐相识,这一认识给他的印象很深,但是他并未接受裴氏观点中的民主主义倾向。
1799年以后,他停居在友人家专攻哲学;1802年在哥丁根大学取得博士学位,随后即在该校任教。
1809年他应哥尼斯堡大学的聘请,继康德之后,讲授哲学与教育学,并创立教育研究所,目的在于训练教师,应用他的教育原理。
1833年,他重回哥丁根大学任教,于1841年逝世。
二、赫尔巴特教育学体系的理论基础赫尔巴特坚信,他建立了“科学的教育学”。
因为他的教育学具有坚强的双翼,即把教育学建立在哲学和心理学的基础上。
他说:“教育学作为一种科学,是以实践哲学和心理学为基础的。
前者说明教育的目的;后来说明教育的途径、手段与障碍。
”当然,在分析赫尔巴特教育思想的理论基础时,也不能忽视他的政治思想。
四阶段法读书笔记
四阶段法1四阶段法遵循的,是从宏观的角度把握城市居民出行的特点,然后分阶段预测分析的思路。
2四阶段法包括出行生成、出行分布、方式划分和交通分配四阶段。
1 )出行生成是将小区交通量的发生量和吸引量与有关社会经济指标相联系,通过适宜的预测方法,预测小区在预测年度的发生吸引量。
2)出行分布是将出行生成的结果分到各OD对间的过程。
3)方式划分是将各0D对间的交通需求量分到各交通方式上。
4)交通分配是根据设计年度的路网构成,将各交通方式的需求量分配到相应的路径上去。
通过上述方法,就可以预测出设计或规划年度研究范围内各种交通方式的交通需求量。
3操作方法一、交通生成模型交通出行生成模型是用于预测一个交通小区每天或每一高峰时段所生成的交通出行量。
交通生成预测是在研究城市未来社会经济发展规模、人口规模和土地利用情况的基础上,预测划分的各个交通小区可能产生或吸引的交通总量。
即0D矩阵中行和列交通生成模型分为交通产生模型及交通吸引模型两个部分,常用的模型包括增长率模型、回归分析模型、类型分析模型等。
增长率模型该模型的基本思想是:从0D调查中,可以得出单位用地面积、单位人口或单位经济指标等参数的交通产生、吸引量,如果假定其交通量是稳定的,则根据未来各交通区的用地面积、人口数量或经济指标等参数进行交通生成预测。
回归分析模型该模型的基本思想是:假定未来年的交通生产量与各因素(自变量)的关系与当前年相同。
根据调查资料,建立交通产生或吸引与其主要影响因素之间的回归方程,利用所建立的回归方程进行交通生成预测。
类型分析模型该模型的基本思想是:以家庭为分析单位,根据对出行起决定作用的一些因素将整个对象区域的家庭划分成若干类型。
以基于同一类型的家庭出行因素相同、各家庭的出行次数基本相同、各类家庭当前年的出行率一直到未来年都不变的假设,确定未来年各类家庭的出行率和各交通小区中家庭数目,进行交通生成预测。
二、交通分布模型交通出行分布模型预测从每一个出行发生的交通小区i到每一个出行吸引的交通小区j的出行交通流q,推求各个交通小区间的交通分布量,构成一个分布矩阵。
《普通教育学》读书笔记
《普通教育学》读书笔记赫尔巴特是19世纪德国哲学家、心理学家,也是科学教育学的奠基人。
在西方教育史上,他被誉为“科学教育学的奠基人”,在世界教育史上被称为“教育科学之父”,而反映其教育思想的代表作《普通教育学》则被公认为是第一部具有科学体系的教育学著作。
该书所阐述的学校管理制度、道德教育的理论以及教育目的等,从其政治方向来说,是为了“安定”当时的社会秩序服务的,但是,书中所论述的教学理论,说明了心理学对于教育学的意义,提出了教学的形式阶段的原理,论证了教育性的教学这一概念,特别是指出了培养多方面的兴趣对于促进学生学习的意义。
以下是我细读《普通教育学》这本著作的所得所想。
(一)五道念与教育目的论五道念构成了赫尔巴特教育目的论的理论基础。
五道念即自由、完善、仁慈、正义和公平五种道德观念。
1.“自由”的观念。
亦译作“内心自由”的观念。
“自由”的观念要求个人的意志和行为能摆脱一切外在影响的束缚而只受制于人的内在判断,归之于人的内在自律,归之于人的理性自觉,从而使人的意志、理性与外在行为完全协调起来。
意志、理性之外显即为人之行为,人之行为之内化即为人之意志、理性。
赫尔巴特认为,如果道德实践只是借助于道德他律,借助于一味附和外来的主张来实施,那么,这种实施便是懦弱和苍白无力的。
只有“自由”的观念才可使人的意志和行为之间避免产生任何矛盾和斗争。
它使人具备明确的目标,不致产生动摇、犹豫、颓伤和彷徨。
但是,“自由”的观念本身只解决了人的价值判断问题,因而只能使人决定行为的目标和方向,还不能成为有道德的人。
2.“完善”的观念。
赫尔巴特认识到,在实际的道德实践中,人的由意志、理性所作出的内心判断往往难于与外在行为完全协调起来,人之理性判断外发之为道德行为,往往受客观条件和人的其他心理品质的影响。
当内外发生矛盾且这一矛盾不能调和之时,即需依靠“完善”的观念去加以解决,即用多方面的意志力和坚强而紧张的毅力加以“内部的协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阶段法
1四阶段法遵循的,是从宏观的角度把握城市居民出行的特点,然后分阶段预测分析的思路。
2四阶段法包括出行生成、出行分布、方式划分和交通分配四阶段。
1)出行生成是将小区交通量的发生量和吸引量与有关社会经济指标相联系,通过适宜的预测方法,预测小区在预测年度的发生吸引量。
2)出行分布是将出行生成的结果分到各OD对间的过程。
3)方式划分是将各OD对间的交通需求量分到各交通方式上。
4)交通分配是根据设计年度的路网构成,将各交通方式的需求量分配到相应的路径上去。
通过上述方法,就可以预测出设计或规划年度研究范围内各种交通方式的交通需求量。
3操作方法
一、交通生成模型
交通出行生成模型是用于预测一个交通小区每天或每一高峰时段所生成的交通出行量。
交通生成预测是在研究城市未来社会经济发展规模、人口规模和土地利用情况的基础上,预测划分的各个交通小区可能产生或吸引的交通总量。
即0D矩阵中行和列交通生成模型分为交通产生模型及交通吸引模型两个部分,常用的模型包括增长率模型、回归分析模型、类型分析模型等。
增长率模型该模型的基本思想是:从OD调查中,可以得出单位用地面积、单位人口或单位经济指标等参数的交通产生、吸引量,如果假定
其交通量是稳定的,则根据未来各交通区的用地面积、人口数量或经济指标等参数进行交通生成预测。
回归分析模型该模型的基本思想是:假定未来年的交通生产量与各因素(自变量)的关系与当前年相同。
根据调查资料,建立交通产生或吸引与其主要影响因素之间的回归方程,利用所建立的回归方程进行交通生成预测。
类型分析模型该模型的基本思想是:以家庭为分析单位,根据对出行起决定作用的一些因素将整个对象区域的家庭划分成若干类型。
以基于同一类型的家庭出行因素相同、各家庭的出行次数基本相同、各类家庭当前年的出行率一直到未来年都不变的假设,确定未来年各类家庭的出行率和各交通小区中家庭数目,进行交通生成预测。
二、交通分布模型
交通出行分布模型预测从每一个出行发生的交通小区i到每一个出行吸引的交通小区j的出行交通流q,推求各个交通小区间的交通分布量,构成一个分布矩阵。
出行分布模型的种类较多,如增长系数模型、重力模型、机会模型等,其中重力模型使用最为普遍。
该模型的基本思想是:假定交通分布的模式在当前年和未来年变化不大,能够用某一增长系数对未来年的交通分布状况进行预测。
增长系数模型是一种比较简单的分布模型,包括平均增长率模型、Detroit模型及Frator 模型等。
重力模型的基本思想是:交通小区i到交通小区j的交通分布量与交通小区i的交通产生量、交通小区j的交通吸引量成正比,与交通小区i和j之间的交通阻抗系数参数(如两区之间交通的距离、时
间或费用等)成反比。
三.交通方式划分模型
早期的研究主要从集计的角度展开,之后进行非集计模型研
究。
非集计模型比较复杂,目前集计模型应用较为广泛。
交
通方式划分模型主要有转移曲线模型、概率模型、重力模型
的转换模型及回归模型等。
转移曲线模型
转移曲线模型的基础思想是:分析与交通方式划分相关的各
种影响因素,在大量的调查统计基础上绘出各种交通方式的
分担率与其影响因素间的关系曲线,最后利用转移曲线直接
查出各种交通方式的分担率。
概率模型的基本思想是:假定交通方式选择是以各种交通方式所需的时间、费用等阻抗参数构成的各种交通方式的阻抗大小为基础,以一定的概率关系进行的。
该模型是一种比较实用的非集计模型。
重力模型的转换模型
该模型的基本思想是:借鉴重力模型的建模思想,将重力模型中交通小区间的交通阻抗转变为交通方式阻抗。
回归模型的基本思想是:利用以往交通调查资料,建立交通方
式分担率与其相关因素间的回归方程。
该模型需要大量的调
查资料,适用范围有限,有时与交通生成的回归方法组合使
用。
交通分配模型它将交通小区间的出行分布量分配到交通网络中的各
条道路上。
交通分配模型类型较多,国际上通常把交通分配方法按模型
所依据的行为原理分为均衡模型与非均衡模型两大类,均衡
分配模型主要有用户均衡分配模型、随机分配模型等,非均
衡分配模型主要有全有全无分配模型、阻抗可变多路径分配
模型等。
四交通分配模型
交通路网的分配需要符合均衡原则,即Wardrop原理,其包括两个原理:Wardrop第一原理:当出行者知道道路网的状况,并且能够选择道路网的最短路径时,网络就会达到平衡状态。
Wardrop第二原理:均衡状态时,系统总的出行时间最短。
用户处于均衡状态是基于出行者完全了解道路网信息的条件下,因而出行者可以选择最短路径,其忽视了出行者由于自身和外界因素引起的路径选择的随机性,因此有以下几点不合理的地方:①出行者必须完全了解道路网信息。
②可以实现最小阻抗路径的计算。
③所有出行者在交通行为上具有高度的一致性。
由于上述假设和实际情况情况有较大差异,所以随机均衡分配模型就实际交通规划而言更具实际价值。
4目前我国客流预测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预测前提条件的改变,比如城市总体规划和交通线网规划滞后或者常变,导致客流预测结果的不准确。
2)调查数据的不足
3)我国地铁设计客流按照远期高峰小时客流量来计算,并考虑高峰小时内客流的不均匀性,计入1.2-1.4的超高峰系数。
4)随着其他公交系统环境的改变和服务的提高,乘客有了更多的选择,分流了地铁线的部分客流,致使客流的情况比预测的客流差一些。
5)地铁没有形成网络规模效应
6)没有形成城市规划与交通预测相互作用的协调系统。
7)客流预测时没有充分考虑我国城市自身现阶段的一些特点。
8)关于客流预测方法方面的问题
5地铁客流预测的建议
1)充分利用政策来协调、控制城市规划与交通规划的协调发展。
2)尽快建立起一套适合我国城市地铁客流预测的完整体系。
3)各城市应该逐步建立起自己的地铁客流预测系统。
4)积极进行城市交通基础数据调查工作,为地铁客流预测提供真实、可靠的预测基础数据。
5)地铁客流预测时要以交通分析为主导,做到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静态和动态相结合,近期规划和远景方案相结合。
6)探讨是否可以改变我国地铁建设规模决策完全依靠客流预测的做法。
7)加强“地铁网络效应”的意识,以充分吸引客流。
8)利用模糊数学的方法
9)对我国大城市中普遍存在的城市流动人口、大规模住宅小区人员的出行、城市中心居住人口逐渐向郊区疏散等问题进行研究。
10)建立客流预测工作的后评价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