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鹿事件反映的问题
“三鹿”事件的分析总结及启示
![“三鹿”事件的分析总结及启示](https://img.taocdn.com/s3/m/e3432058de80d4d8d15a4f68.png)
四、类似事件的解决方案
企业社会责任——消费者
质疑: 难道好了伤疤忘了疼? 反思: 消费者加强维权意识 在纵容犯罪的同时也在伤害着自己
13
四、类似事件的解决方案
企业社会责任——社会舆论 强化社会监督 媒体发挥无冕之王的作用 提高媒体的公信力
14
五、“三鹿”事件给我们的启示
三鹿只是食品安 全的冰山一角 , 治标也要治本
.
事中危机管理
遵循6F原则中的5个F, 即fast(迅速反应)、fact(尊重事实)、face(承担 责任)、frank(坦诚沟通)、flexible(灵活沟通)
事后危机管理
1、分析有关原因 2、完善有关制度 3、注重企业形象打造 4、适时推出新产品和服务
6
四、类似事件的解决方案
二、加强品牌防范风险能力
10
四、类似事件的解决方案
企业社会责任——企业自身
建设企业文化 “企业成功的经验是成功企业最大的威胁”
隐蔽性、意外性、致命性 保持管理与企业发展同步,不要在中国企业的园林里迷失方向
11
四、类似事件的解决方案
企业社会责任——制度约束
加强法律、法规建设 加大犯罪成本,世界上本没有圣人,只因利益诱惑不够大 完善监管体系,鞭策中国的法制化管理进程 与时俱进,推动行业标准的建设
5
四、类似事件的解决方案
一、建立危机管理制度
危机管理评估 5P模型 perception(端正态度) prevention(防范发生) preparation(时刻准备) participation(积极参与)
progression(危中找机)
事前危机管理
1、评估企业危机等级 2、制定企业危机预案 3、加强信息收集、整理和分析
从三鹿奶粉事件分析商品质量问题
![从三鹿奶粉事件分析商品质量问题](https://img.taocdn.com/s3/m/6ea4b9472b160b4e777fcf03.png)
COLOURS CREATE AN ENVIRONMENT
6
颜色创造环境
•食品质量问题的负面影响
一、对消费者的负面影响 二、对生产者(行业)的负面影响 三、对国家的负面影响
7
一、对消费者的负面影响
1.频频出现的食品安全对人民的身 体健康造成危害,三鹿奶粉事件中,受 伤害的是嗷嗷待哺的婴儿。 2.目前食品安全问题已影响到城乡 居民正常的生活消费,不少消费者的消 费变得更谨慎和小心,在一定程度上抑 制了居民正常的生活消费。 3食品安全事件使民众对我国消费环 境的安全性信心受损,由购买国产品改 为进口品。
4、三鹿事件对国民精神和信心的打击也是难以计算的,落到股票 市场上,就是会加重对中国前途,包括经济前途的悲观预期。
10
心
•如何做好食品安全工作
一、从制造企业方面:
提倡诚信经营,原材料的采购要加 强监督,避免使用劣质材料以及不合 格的食品添加剂。
11
二、从国家监督机构方面:
(一)发挥标准的基础作用。要不断完善食品安全标准体系建设, 加强食品企业标准备案管理,确保备案标准质量。 (二)以检验检测为支撑。要加强食品检测技术保障能力建设,为 确保食品安全提供技术支撑。 (三) 针对一些生产工艺、设备和管理水平落后的企业,质监部门 要积极帮助企业不断完善计量、标准、质量保证体系,夯实企业技 术基础,确保企业生产合格产品。 (四)强化执法监管。
颜色
3
环
4
•影响食品质量的因素
针对三鹿奶粉来说:
一、企业醉心于规模扩张,高层管理人员风险意识淡薄。 二、企业业绩快速增长,但其管理存在很大的漏洞。
1、三鹿集团将大部分资源聚焦于原奶供应上,并没有关注到 奶源建设和保证原奶质量。 2、三鹿集团的“奶牛+农户”饲养管理模式在执行中存在重大 风险。(散户奶源比例高,各环节监控薄弱,靠最后一关检查保 险不够 ,作弊手段层出不穷、反舞弊监管不力) 3、对贴牌生产的合作企业监控不大,产品质量存在的风险较 大。
三鹿奶粉法律案件分析(3篇)
![三鹿奶粉法律案件分析(3篇)](https://img.taocdn.com/s3/m/a6ab1d0a59fafab069dc5022aaea998fcd224048.png)
第1篇一、案件背景2008年,中国爆发了严重的三鹿奶粉事件,该事件震惊全国,引发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
三鹿集团作为中国乳制品行业的龙头企业,其生产的奶粉被检测出含有有害物质三聚氰胺,导致大量婴幼儿患上肾结石等疾病,甚至死亡。
这一事件不仅对消费者的生命健康造成了严重危害,也对社会稳定和乳制品行业产生了深远影响。
在此背景下,三鹿奶粉法律案件应运而生。
二、案件经过1. 事件爆发2008年9月,多家媒体曝光了三鹿奶粉含有有害物质三聚氰胺的消息。
随后,国家质检总局立即启动了紧急预案,对全国范围内的婴幼儿奶粉进行了全面检查。
2. 事故调查经调查,三鹿奶粉事件暴露出我国乳制品行业存在的严重问题,包括原料采购、生产加工、质量检测等多个环节存在漏洞。
同时,事件还揭示了部分企业为了追求利润,不惜损害消费者利益,甚至违法添加有害物质。
3. 法律诉讼三鹿奶粉事件发生后,受害者家属纷纷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追究三鹿集团及相关责任人的法律责任。
此外,国家有关部门也介入调查,对三鹿集团及相关责任人进行追责。
4. 判决结果经过审理,法院依法判决三鹿集团赔偿受害者及家属经济损失,并对相关责任人进行了刑事处罚。
此外,国家有关部门还对该事件涉及的乳制品企业进行了严厉整顿,确保食品安全。
三、案件分析1. 侵权责任分析三鹿奶粉事件中,三鹿集团作为生产者,其生产的奶粉存在严重缺陷,导致消费者遭受人身损害。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的规定,生产者应当承担侵权责任。
在此案中,三鹿集团因生产缺陷产品,侵犯了消费者的生命健康权,应当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2. 刑事责任分析三鹿奶粉事件中,部分责任人因涉嫌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被追究刑事责任。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规定,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情节严重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3. 行政责任分析三鹿奶粉事件中,国家有关部门对三鹿集团及相关责任人进行了行政处罚。
三鹿奶粉事件案例分析
![三鹿奶粉事件案例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b7b7f40c32687e21af45b307e87101f69f31fb12.png)
三鹿奶粉事件案例分析三鹿奶粉事件是中国食品安全史上的一起重大事件,也是一起引发全国关注和震惊的事件。
2008年,由于三鹿集团生产的奶粉中检出含有有毒化学物质三聚氰胺,导致数千名婴儿患上尿路结石,甚至有婴儿因此丧命。
这一事件不仅对受害者家庭造成了巨大的伤害,也对整个中国乳制品行业和食品安全制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三鹿奶粉事件揭露了中国食品安全监管体系的薄弱之处。
在这起事件中,三鹿集团通过向奶牛饲料中添加三聚氰胺来提高奶牛的乳品蛋白含量,以此降低生产成本。
然而,监管部门在对奶粉质量进行检测时未能及时发现其中的问题,也未能有效地进行监管和制止。
这说明了中国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在监测手段、监管力度和应急处置方面存在着明显的不足,这也为类似事件再次发生留下了隐患。
其次,三鹿奶粉事件对中国乳制品行业造成了巨大的冲击。
由于此次事件的严重性和影响范围,消费者对中国乳制品的信任度急剧下降,市场需求急剧萎缩,乳制品企业面临着巨大的生存压力。
同时,国内外对中国乳制品的质量和安全性产生了质疑,中国乳制品出口受到了严重影响,这也对中国乳制品行业的发展和国际形象造成了极大的损害。
最后,三鹿奶粉事件也促使中国政府对食品安全问题进行了深刻反思和改革。
在此次事件后,中国政府加大了对食品安全监管的力度,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法规和政策,加强了对乳制品生产企业的监管和检测力度,提高了食品安全的标准和要求。
同时,也加强了对食品安全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加大了对违法企业和责任人的处罚力度,以此来维护消费者的权益和保障食品安全。
总的来说,三鹿奶粉事件是一起对中国食品安全监管体系、乳制品行业和政府治理能力的一次严峻考验,也是一次对中国食品安全问题的一次深刻反思和改革。
这次事件的发生不仅让我们认识到了食品安全问题的严峻性和重要性,也促使我们更加重视食品安全,加强监管,保障消费者的权益,提高食品质量,以此来避免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2024年“三鹿”奶粉事件的伦理思考》范文
![《2024年“三鹿”奶粉事件的伦理思考》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390b415802d8ce2f0066f5335a8102d276a2618d.png)
《“三鹿”奶粉事件的伦理思考》篇一“三鹿”奶粉事件伦理思考一、引言在社会发展过程中,食品行业作为一个特殊行业,一直被社会各界所关注。
然而,近年来,食品安全问题频发,其中最为引人注目的莫过于“三鹿”奶粉事件。
该事件不仅给消费者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更引发了社会对食品安全的广泛关注和深刻反思。
本文旨在从伦理角度对“三鹿”奶粉事件进行深入思考,探讨其背后的伦理问题及其对社会的深远影响。
二、事件回顾“三鹿”奶粉事件是指2008年中国大陆爆发的奶粉污染事件,其中三鹿集团生产的奶粉被检测出含有大量三聚氰胺等有害物质,导致大量婴幼儿患上肾结石等疾病。
这一事件严重损害了消费者的权益,引发了社会各界对食品安全问题的广泛关注。
三、伦理问题分析1. 企业伦理问题在“三鹿”奶粉事件中,企业的伦理问题主要表现为追求利润最大化而忽视产品质量和消费者权益。
企业作为社会经济组织,其经营活动的核心是追求经济效益。
然而,当经济效益与产品质量和消费者权益发生冲突时,企业应当如何选择,成为了摆在许多企业面前的难题。
三鹿集团在追求利润的过程中,忽视了产品质量和消费者权益,严重违背了企业伦理道德。
2. 行业伦理问题除了企业伦理问题外,“三鹿”奶粉事件还暴露出整个食品行业的伦理问题。
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背景下,一些企业为了追求市场份额和利润,往往采取不正当手段,如降低成本、降低质量等。
这些行为严重破坏了市场秩序,损害了消费者权益。
此外,行业监管不力、行业标准不严格等问题也为食品安全问题的发生提供了土壤。
四、伦理思考与启示1. 强化企业伦理意识企业作为社会经济组织,应当承担起相应的社会责任。
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要关注产品质量和消费者权益,严格遵守法律法规和行业规范。
企业应当树立起正确的价值观和经营理念,以诚信、质量为核心竞争力,赢得消费者的信任和支持。
2. 加强行业监管与自律政府应当加强对食品行业的监管力度,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体系,严厉打击违法行为。
三鹿奶粉事件的启示
![三鹿奶粉事件的启示](https://img.taocdn.com/s3/m/e8b9267b82c4bb4cf7ec4afe04a1b0717fd5b331.png)
三鹿奶粉事件的启示1. 背景介绍2008年,中国发生了一起惊人的食品安全事件,即三鹿奶粉事件。
该事件涉及到一家知名奶粉品牌——三鹿集团,该公司被曝光生产并销售含有有害物质——三聚氰胺的奶粉。
这一事件引起了全国范围内的广泛关注,并对中国的食品安全监管体系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2. 事件的影响三鹿奶粉事件在中国社会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和恐慌。
这一事件造成了数千名婴幼儿患病、数十名婴幼儿死亡,引发了公众的愤怒和抗议。
消费者对奶粉品牌的信任遭到严重破坏,中国的奶粉市场一度陷入混乱和不安。
3. 事件的教训3.1. 食品安全监管的不善三鹿奶粉事件揭示了中国食品安全监管体系的严重不善。
监管部门未能及时发现和制止三鹿集团的违法行为,导致有害奶粉流入市场并对消费者造成重大伤害。
这一事件表明,加强食品安全监管是至关重要的。
3.2. 企业道德意识的缺失三鹿奶粉事件暴露出一些企业在道德层面上的缺陷。
为了追求利润最大化,三鹿集团故意掩盖奶粉中有害物质的存在,并向消费者提供虚假信息。
企业的道德意识应该得到加强,不能将利润放在产品质量和消费者健康之上。
3.3. 消费者权益保护的重要性三鹿奶粉事件引发了对消费者权益的广泛关注。
消费者对于食品安全和产品质量的关注度大大提高,对企业的诚信度和品牌声誉有更高的要求。
保护消费者权益是企业的一项基本责任。
3.4. 公众监督的必要性三鹿奶粉事件也暴露了公众监督机制的不足。
尽管有一些消费者曾经报告怀疑三鹿奶粉质量的问题,但相关机构并没有采取有效的行动。
公众监督应该得到加强,鼓励消费者积极参与食品安全监管,增加对不良企业行为的曝光。
3.5. 加强行业自律三鹿奶粉事件也提醒了整个奶粉行业加强自律的必要性。
奶粉生产和销售企业应当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加强内部监管和质量控制,确保产品的安全性和质量。
4. 事件后的改革和措施4.1. 食品安全监管的加强三鹿奶粉事件后,中国政府加大了对食品安全监管的力度。
建立了更加严格的食品安全标准和检测体系,加强了监管部门的执法力量,加强了对企业的监管和处罚力度。
“三鹿奶粉事件”危机传播中的问题与对策的开题报告
![“三鹿奶粉事件”危机传播中的问题与对策的开题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98ce3fd65ff7ba0d4a7302768e9951e79b8969c6.png)
“三鹿奶粉事件”危机传播中的问题与对策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三鹿奶粉事件”是中国历史上最严重的食品安全危机之一,导致数百万婴儿受到中毒影响,严重影响了消费者对于食品安全的信任。
面对危机时,企业的危机传播处理对于保护自身品牌形象和消费者利益至关重要。
然而在此次事件中,三鹿企业所采取的传播策略存在问题,导致了事态的继续扩大和公众的不满情绪进一步加剧。
因此,有必要对此进行研究,以期寻找对应的危机传播解决方案。
二、研究内容本文拟从企业危机传播的角度出发,对“三鹿奶粉事件”中危机传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1. 危机传播中存在的问题在“三鹿奶粉事件”中,企业的危机传播策略存在以下问题:(1)缺乏透明度:企业长期掩盖奶粉中存在的问题,面对危机也未能及时公开真实情况,导致公众对企业信任度降低;(2)缺乏应对措施:企业一开始没有针对事件做出明确应对措施,在公众的质疑中显得无措;(3)缺乏应对速度:企业反应迟缓,缺乏应对的紧迫感,导致危机继续扩大。
2. 危机传播应对策略在面对危机传播时,企业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来降低危机的影响,如:(1)透明度:在危机面前,企业应该第一时间公开事实真相,加强对事件的解释和说明;(2)应对措施:企业应该及时采取措施,例如召回产品、向受害者赔偿等;(3)应对速度:企业应该迅速行动,不断发布信息更新,并加强沟通交流,控制舆论议论方向和情绪。
三、研究意义通过对“三鹿奶粉事件”中危机传播存在的问题分析,可以为企业在未来危机面前提供启示性的经验教训,使其充分地意识到危机传播的重要性,并在危机中及时采取对应的策略,保护自身品牌形象和消费者利益。
四、研究方法本文使用文献调研法、比较分析法和案例研究法,对“三鹿奶粉事件”中存在的问题和应对措施进行深入分析,以期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思路。
五、预期结果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得到以下预期结果:(1)明确“三鹿奶粉事件”中危机传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之处;(2)提出针对性的危机传播应对策略,为企业解决危机问题提供参考;(3)为未来食品安全事件的发生提供基础研究和借鉴意义。
“三鹿”奶粉事件的伦理思考
![“三鹿”奶粉事件的伦理思考](https://img.taocdn.com/s3/m/7a1deaba82d049649b6648d7c1c708a1284a0a1a.png)
“三鹿”奶粉事件的伦理思考“三鹿”奶粉事件的伦理思考引言:2008年,中国爆发了一起严重的食品安全事件,即“三鹿”奶粉事件。
这一事件引发了公众的广泛关注和社会舆论的高度关切。
在本文中,将从伦理的角度对这起事件进行深入思考和分析,探讨其中产生的伦理问题以及相关的道德原则。
一、事件概述2008年,中国“三鹿”公司的奶粉被检测出含有有害物质三聚氰胺,该物质可导致婴幼儿尿路结石,并对肾脏造成损害。
随后,相关媒体开始报道,公众得知这一可怕的事实后引起了强烈的愤慨和恐慌。
许多婴幼儿因此受到了严重的伤害,甚至有婴儿死亡。
二、伦理问题分析1. 伦理原则的违背在“三鹿”奶粉事件中,涉及的伦理原则包括隐私权、诚信原则和幸福原则。
首先,公司隐瞒了有关产品的真相,损害了消费者的知情权和隐私权,违背了隐私权的伦理原则。
其次,公司在生产过程中添加了有害物质,违背了诚信原则,破坏了消费者对公司的信任。
最重要的是,这起事件损害了婴幼儿的身心健康,违背了幸福原则。
2. 利益冲突与责任逃避在“三鹿”奶粉事件中,存在着明显的利益冲突和责任逃避现象。
公司为了追求利润,选择了低成本的生产方式,无视了消费者健康的风险。
而监管部门或关键岗位的工作人员也存在失职或贪污行为,对生产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视而不见。
这些公司和个人的责任逃避使得问题的扩大化,对受害者以及整个社会造成了严重的伤害。
三、伦理思考与解决方案1. 加强监管与责任倒逼机制针对“三鹿”奶粉事件,要从源头上提高食品生产的品质和标准,加强监管力度,确保食品安全。
同时,加强对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监督和考核,引导企业将合规和道德纳入到经营决策中。
2. 建立公共道德与伦理教育体系加强公众初级教育中的道德教育,培养公民的良好道德素质与职业伦理价值观,提高公众对食品安全等伦理话题的了解和认识。
通过道德教育的强化,增强人们对追求利润和追求道德价值之间的认识和抉择。
3. 鼓励企业社会责任和诚信经营政府应加大对企业的引导和推动力度,倡导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和诚信经营。
三鹿奶粉事件的启示
![三鹿奶粉事件的启示](https://img.taocdn.com/s3/m/2107413a1611cc7931b765ce0508763231127405.png)
三鹿奶粉事件的启示1. 引言2008年,中国发生了一起具有重大影响的食品安全事件,即三鹿奶粉事件。
这起事件揭露了中国食品安全监管的薄弱环节,引发了公众对食品安全的深刻担忧。
三鹿奶粉事件对中国的食品行业和监管机构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成为其他国家监管食品安全的教训。
2. 事件背景三鹿奶粉事件始于2007年,当时有消费者开始报告他们的婴儿喝了三鹿奶粉后出现不明原因的肾脏问题。
经过调查,发现三鹿奶粉中含有三聚氰胺,这是一种具有毒性的化学物质。
三聚氰胺可以掩盖奶粉中蛋白质含量的真实情况,从而使奶粉看起来更加富含营养。
3. 影响与教训3.1. 儿童食品安全问题的重要性三鹿奶粉事件引发了公众对婴幼儿食品安全的高度关注。
儿童的免疫系统较为脆弱,对食品中的有毒物质更加敏感。
这起事件提醒了公众和食品生产企业,儿童食品的安全性是绝对不能忽视的。
3.2. 食品安全监管的重要性三鹿奶粉事件揭示了中国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存在的问题。
监管机构的不作为和监管不力加剧了食品安全问题的严重性。
这次事件警示监管机构必须加强监管力度,并对食品生产企业进行严格的检查和监督,以确保食品安全。
3.3. 企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意识的重要性三鹿奶粉事件曝光了企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意识的缺失。
三鹿奶粉公司为了追求经济利益而不顾消费者的健康和生命安全,添加了有毒物质进入奶粉中。
企业必须树立社会责任意识,以消费者的健康和安全为第一原则,从根本上保证产品的质量和安全。
3.4. 媒体的监督作用三鹿奶粉事件中,媒体的曝光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媒体报道揭示了事件的真相,引发了公众对食品安全问题的讨论和关注。
媒体应该加强对食品安全问题的监督,及时曝光不合格食品和企业的不良行为,保护公众的权益。
4. 改进措施4.1. 完善食品安全法律法规中国政府应加强对食品安全的监管。
建立完善的食品安全法律法规体系,明确食品生产企业的责任和义务。
同时,要加强对食品生产企业的严格检查和监督,确保产品的质量和安全。
对三鹿奶粉事件的分析
![对三鹿奶粉事件的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38cdbdcb951ea76e58fafab069dc5022aaea4636.png)
对三鹿奶粉事件的分析
三鹿奶粉事件是中国历史上最严重的食品安全事件之一。
事件发生于2008年,三鹿集团生产的奶粉被发现含有致癌物质三聚氰胺。
此次事件导致6个月以下婴儿超过300,000人中毒,其中最严重的个案是六名婴儿死亡。
该事件引起了全球对于中国食品安全问题的关注和质疑。
该事件的背景是中国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食品安全问题长期存在,而国家监管体系不健全。
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下,一些企业为了追求利润,存在掺假、虚假宣传等不正当行为。
而监管部门没有有效地约束企业行为,导致监管疏漏、失灵。
具体的三鹿奶粉事件中,三鹿集团为了掩盖低品质的原材料,添加了大量三聚氰胺,以提高蛋白质含量。
而监管部门没有及时发现问题和采取措施。
当问题暴露后,企业和政府的应对方式也存在问题。
企业对于问题的回应不及时,不够公开和透明,缺乏对受害者的赔偿和道歉,导致公众的不信任。
政府也未能迅速采取有效的措施解决问题,导致了问题的扩大化。
该事件对于中国食品安全问题的解决带来了积极的影响。
中国政府加强了对于食品安全的监管力度,建立了更加科学和健全的监管机制。
中国消费者的食品安全意识和对于消费权益的保护意识也逐渐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选择健康、安全、可追溯的食品。
但是,仍然存在监管体制不够健全、企业缺乏社会责任感、消费者食品安全知识水平不高等诸多问题,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去解决。
在国际层面上,三鹿奶粉事件不仅对中国,也对全球食品行业带来了警示作用。
食品是人类生命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各国应共同努力,加强食品安全监管和合作,保障全球人民的生命健康。
三鹿集团内部控制案例分析
![三鹿集团内部控制案例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75a1bfc89f3143323968011ca300a6c30d22f15e.png)
三鹿集团内部控制案例分析三鹿集团内部控制案例分析引言:企业的内部控制是确保企业运作顺畅、高效的重要因素之一。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会听到一些企业内部控制失灵的案例。
本文将以三鹿集团内部控制失灵事例为案例,对其进行深入分析,以加深我们对企业内部控制的认识和理解。
一、案例背景介绍三鹿集团是一家创立于1985年的中国奶粉生产企业,其产品在中国乃至全球市场上享有很高的知名度和销量。
然而,在2008年,三鹿集团爆发了一起严重的奶粉质量安全事件,给无数婴幼儿的健康带来了巨大威胁,也令整个企业声誉大打折扣。
二、内部控制失灵原因分析1. 隐瞒真相在奶粉质量安全问题被曝光之前,三鹿集团高层有关部门曾多次接到举报,但内部人员却选择隐瞒真相,掩盖事件,不作公开处理。
这种缺乏透明度和诚信的行为直接导致了事态的进一步扩大。
2. 责任落实不到位在质量安全问题选择时,企业内部没有建立严格的责任体系,相应的责任人未能及时采取措施,造成了问题无法及时得到解决。
这种责任落实不到位的情况使得企业内部控制失去了一致性和有效性。
3. 内外部监管失灵奶粉质量安全事件广泛影响了公众,但监管机构在对该企业进行监管时出现了失职现象。
监管机构缺乏有效的监管手段和强制措施,未能及时发现和制止三鹿集团的违法行为。
三、内部控制改进方案1. 加强透明度和诚信企业应建立健全的信息披露制度,及时公开重要信息,增强企业和公众之间的信任。
通过提高透明度和建立良好的诚信体系,可以减少内部人员隐瞒真相的现象。
2. 建立严格的责任体系企业应建立明确的责任体系,明确各级管理人员的职责和权限,使责任人能够迅速采取行动和应对突发事件。
通过建立严格的责任体系,可以提高内部控制的一致性和有效性。
3. 健全监管机制政府监管机构应加强对企业的监管力度,建立完善的监管制度和有效的监管手段。
同时,公众也应加强自我监督,激发对企业行为的关注和监督意识。
四、结论企业的内部控制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
三鹿奶粉案例分析
![三鹿奶粉案例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a7b00911a216147917112894.png)
鹿奶粉在危机公关中存在的问题:
一:公司在三月即发现产品存在的问题,但一直 瞒而不报,未采取任何有效措施来避免问题扩大。
二:三鹿公司在第一时间完全否认自己的责任, 甚至将这人推给家长没有科学的哺育。 三:三鹿第一时间否认自己奶粉质量有问题,几 小时后又承认自检发现部分奶粉有问题,想蒙混 过关,失去了公众的信任。 四:系统性原则,三鹿对媒体的回应观点不统一, 前后矛盾,漏洞百出。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公关处理原则:
一:“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了解消费者真 正关注的信息,才能对症下药。 二:公开信息,抱坦诚与开放的态度去面对公众。 三:强化全面的质量管理,委托权威质量检测机构 对产品进行全面检测,并及时公开信息。
案例启示:
• 作为一个有发展潜力的企业,在生产过程中会考 虑到对社会的影响。在处理危机公关的时候,首 先应该考虑的是公众和消费者的利益,主动处理 问题。这样不但可以快速解决问题,还能变相提 高企业形象。如果只是一味的推卸责任,这样的 企业必定不会长久发展。
三鹿奶粉案例分析
分析人: 班级:物流管理2班 学号:
事件:2008年三鹿奶粉含有三聚氰胺事件 时间:2008年9月
事情经过:在我国多数地区发生了婴 儿食用三鹿奶粉后出现肾结石 。经 有关部门调查,发现三鹿奶粉中含有 三聚氰胺,是婴儿出现肾结石的主要 原因。致使三鹿奶粉在各大超市陆续 下架,最终导致公司破产。
“三鹿奶粉”事件的反思
![“三鹿奶粉”事件的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01f68bffb8f67c1cfad6b830.png)
高考语文经典素材--热点话题"三鹿奶粉"事件的反思一个以人为本的现代社会,绝不能放任见利忘义的行为,绝不允许基本道德的失守。
诚信是社会契约的前提,道德是商业文明的基石。
"三鹿奶粉"事件再次提醒我们在发展经济的过程中,道德建设的重要性。
以牺牲道德和消费者利益换取利润,最终必然付出沉重的代价。
道德是一切制度运行的社会土壤。
在一个国家的文明框架中,道德与法律唇齿相依,缺一不可,必须做到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并举。
1.有感于日本问题大米代理商谢罪自尽这两天读到两则新闻,颇有感悟。
一是截至18日8时,"三鹿奶粉"事故已致全国6244名婴幼儿患病,158名发生肾衰竭,3名死亡。
且因伊利、蒙牛、雅士利、施恩等22家企业生产的奶制品检出三聚氰胺,"结石婴儿"人数可能上升。
另悉,总部位于日本大阪的稻米加工企业"三笠食品"倒卖受污染大米,"三笠食品"的代理商、奈良广陵町米谷公司社长16日晚在寓所上吊身亡。
同样的企业主,不同梯级的生命敬畏和责任担当意识。
前者,三鹿婴儿奶粉,面对花朵般的幼小生命,竟然含有"毒魔"三聚氰胺,从孩子妈妈举报发现问题到主动面对问题,一直采取遮掩、推诿、被动的疲沓姿态;后者,"三笠食品"即便销售受污染大米,但据日本农林水产省称,目前尚未收到该问题大米损害人体健康的报告。
没有公民健康伤害,而食品代理商却不遮不掩,以死谢罪,前后两者对待生命的态度迥然不同。
发现问题,日商是羞愧与痛苦难当,以死叩谢苍穹。
而三鹿奶粉直到上月问题愈来愈严重,企业主还能百般狡辩、推诿塞责;还能脸不红、筋不胀地拿"国家免检产品"来作自己的挡箭牌。
作为消费者,当然不是要中国这么多问题奶粉的生产和销售商人,都去学这名知耻而自杀的日商刚烈对待自己直接或间接犯下的罪恶。
三鹿奶粉事件案例法律(3篇)
![三鹿奶粉事件案例法律(3篇)](https://img.taocdn.com/s3/m/19b15451effdc8d376eeaeaad1f34693daef10a9.png)
第1篇一、事件背景2008年,我国发生了震惊中外的三鹿奶粉事件。
该事件涉及三鹿集团生产的婴幼儿配方奶粉,被检测出含有有害物质三聚氰胺,导致多名婴幼儿出现肾结石等症状,严重危害了婴幼儿的健康和生命安全。
此事件引发了全国范围内的恐慌,也引发了社会各界对食品安全和产品质量的广泛关注。
二、事件定性根据我国《刑法》和《食品安全法》的相关规定,三鹿奶粉事件涉及的主要违法行为包括:1. 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三鹿集团在生产过程中,故意在奶粉中添加三聚氰胺,导致婴幼儿食用后出现肾结石等症状,严重危害了婴幼儿的健康和生命安全。
2. 违反食品安全法:三鹿集团在生产、销售过程中,未严格执行食品安全管理制度,未对产品进行严格的质量检测,导致有毒、有害食品流入市场。
3. 侵犯消费者权益:三鹿集团的行为侵犯了消费者的知情权、安全权和公平交易权。
三、法律责任1. 刑事责任根据《刑法》第144条的规定,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销售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罚金;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危害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销售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罚金;致人死亡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并处销售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在本案中,三鹿集团的行为已构成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应当依法承担刑事责任。
根据案件具体情况,法院判处三鹿集团及相关责任人相应的刑罚。
2. 民事责任根据《食品安全法》第148条的规定,生产、销售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消费者有权要求赔偿损失。
在本案中,三鹿集团应当承担以下民事责任:(1)赔偿消费者因食用三鹿奶粉而造成的经济损失;(2)赔偿消费者因误诊、误治等产生的额外医疗费用;(3)赔偿消费者因三鹿奶粉事件而产生的精神损害赔偿。
3. 行政责任根据《食品安全法》第87条的规定,生产、销售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由食品安全监督管理部门责令停产停业,没收违法所得,并处十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吊销许可证;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2024年“三鹿”奶粉事件的伦理思考》范文
![《2024年“三鹿”奶粉事件的伦理思考》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75744bacbb0d4a7302768e9951e79b89680268a7.png)
《“三鹿”奶粉事件的伦理思考》篇一三鹿奶粉事件的伦理思考一、引言近年来,食品安全问题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热点话题。
其中,三鹿奶粉事件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热议。
这一事件不仅暴露了食品行业存在的问题,也引发了人们对于伦理道德的深度思考。
本文将就此事件展开伦理思考,以期为相关行业和社会公众提供有益的启示。
二、三鹿奶粉事件概述三鹿奶粉事件是指三鹿集团在生产奶粉过程中,因使用了含有三聚氰胺的原料而导致奶粉质量不合格,引发了大量婴幼儿患上肾结石的事件。
这一事件严重危害了消费者的健康和权益,给社会带来了巨大的负面影响。
三、伦理思考1. 企业社会责任的缺失三鹿奶粉事件暴露了企业社会责任的缺失。
作为一家大型企业,三鹿集团应当承担起保障消费者权益、维护市场秩序、促进社会发展的责任。
然而,在生产过程中,三鹿集团却忽视了产品的质量和安全,为了追求利润而牺牲了消费者的健康和权益。
这种行为严重违背了企业的社会责任和伦理道德。
2. 道德观念的淡漠三鹿奶粉事件还反映了社会道德观念的淡漠。
在市场经济下,一些企业和个人往往只关注眼前的利益,而忽视了长远的后果和责任。
在生产、销售过程中,一些企业和个人为了追求利润而不择手段,甚至违背了伦理道德的底线。
这种行为不仅会损害消费者的权益,也会影响整个社会的道德风尚。
3. 监管机制的不足三鹿奶粉事件也暴露了监管机制的不足。
在食品生产和销售过程中,监管部门应当承担起监管责任,保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
然而,在三鹿奶粉事件中,监管部门并没有及时发现和制止企业的违法行为,导致问题奶粉流向市场,给消费者带来了巨大的损失。
这表明监管机制存在漏洞和不足,需要加强和完善。
四、对策建议1. 加强企业社会责任建设企业应当加强社会责任建设,树立起正确的价值观和经营理念。
企业应当以消费者为中心,关注产品的质量和安全,保障消费者的权益和健康。
同时,企业还应当积极参与社会公益事业,为社会做出贡献。
2. 强化道德教育社会应当加强道德教育,提高人们的道德意识和素质。
《2024年“三鹿”奶粉事件的伦理思考》范文
![《2024年“三鹿”奶粉事件的伦理思考》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dfd9bd97db38376baf1ffc4ffe4733687f21fc44.png)
《“三鹿”奶粉事件的伦理思考》篇一“三鹿”奶粉事件伦理思考一、引言在飞速发展的社会背景下,我国奶粉市场也曾有过波折和沉沦。
特别是曾经闹得沸沸扬扬的“三鹿”奶粉事件,令众多消费者和社会各界震惊,它引发了人们对于食品安全与伦理的深入思考。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就“三鹿”奶粉事件进行伦理层面的分析,探讨其背后的伦理问题,并尝试寻找可能的解决方案。
二、事件回顾“三鹿”奶粉事件发生在多年前,其被揭露的严重问题包括生产过程中违规添加三聚氰胺等有害物质,导致大量婴幼儿患上肾结石。
这一事件严重损害了消费者的权益,尤其是对儿童的健康造成了不可估量的伤害。
三、伦理问题分析1. 食品安全伦理:食品安全是关系到人民生命健康的大事。
然而,“三鹿”奶粉事件中,企业为了追求利润,不惜违反食品安全法规,这是对食品安全伦理的严重违背。
2. 企业社会责任伦理:企业作为社会的一员,应当承担起相应的社会责任。
然而,“三鹿”事件中,企业显然没有履行其应有的社会责任,对消费者尤其是对儿童的健康造成了严重伤害。
3. 诚信伦理:诚信是商业活动的基本原则之一。
然而,“三鹿”奶粉事件暴露出企业诚信的缺失,这种行为严重破坏了市场秩序和消费者信任。
四、伦理思考与解决方案1. 加强法律法规建设:政府应加强食品安全法律法规的建设和执行力度,严惩违法行为,以维护市场秩序和消费者权益。
2. 提高企业道德素质:企业应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履行社会责任,坚守诚信原则,为消费者提供安全、健康的产品。
3. 加强行业自律:行业协会应加强行业自律,建立完善的监督机制,对违反行业规定的企业进行惩戒,维护行业形象和声誉。
4. 增强消费者权益保护意识:消费者应增强自我保护意识,了解食品安全知识,学会辨别真假产品,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5. 强化教育宣传:政府、企业和媒体应加强食品安全教育宣传,提高公众对食品安全的认知和重视程度,形成全社会共同关注食品安全的良好氛围。
五、结语“三鹿”奶粉事件是一个深刻的教训,它让我们认识到食品安全的重要性以及企业在经营活动中应承担的伦理责任。
三鹿原因及案例
![三鹿原因及案例](https://img.taocdn.com/s3/m/bd0dab4e804d2b160b4ec032.png)
三鹿毒奶粉原因一、个体层面1、小农散养奶源分散,原料奶质量控制难度大(即源头控制缺失)2、少数奶站经营者利欲熏心,制造销售和向原料奶添加三聚氰胺3、事态迟扩大原因:消费者的食品危机和权利意识淡薄4、高层管理人员风险意识淡薄二、企业、组织层面1、三鹿集团见利忘义和盲目扩张,故意隐瞒真相,一再拖延。
(在长达8个月的时间里未向政府和有关部门报告,也未采取积极补救措施。
)——事态迟扩大原因2、三鹿集团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存在漏洞,即采购和检验。
不注意奶源建设和原奶质量(内部人控制96%股份,股权分散,治理机构的制衡机制失效)3、经营模式不合理,应对企业危机的措施不合理,不勇于承担企业自己的责任,导致风险失控。
三鹿集团试图通过奶源检查、产品调换、加大品牌广告投放和宣传等方式,掩盖三鹿奶粉导致婴儿患肾结石的事实;对经销商隐瞒事实;推卸责任;前后发布矛盾。
三、政府层面1、对食品安全监督机制的失职。
食品安全监管体制运行存在明显的政出多门,职能交叉重叠,权责不明等问题,同时又缺了一个权威主题负责所有的食品安全执法。
2、政府处置不力,存在监管死角,报告不及时。
(质量认证和有效执法是两回事)中国立法要求卫生部门负责承担食品安全综合协调职责,但仍无法覆盖到空白地带。
3、上报制度只对上负责,不对消费者负责。
上报制度是食品质量出现问题,当地政府须向上级政府层层报告,而非消费者通报。
4、存在免检制度。
名牌企业的产品可以免检。
5、添加剂检测种类严重偏少,而且检测三聚氰胺方法存在缺陷。
意味着,新出现的添加剂只有出现食品质量安全问题,才会被列入检测标准。
据了解,在一些发达国家,对农药残留的监测指标有4000多个,而中国不足300个。
检测三聚氰胺用蛋白质检测法和凯氏定氮法。
6、市场失灵,其主要原因是信息不对称:政府和消费者之间信息不对称,侵害消费者权益;消费者和生产者之间信息不对称;政府与生产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
四、社会层面1、国家质检总局在三鹿事件的监督问题上有很大漏洞,相关的质检部门没有本着对人民大众利益负责的态度,监管不利。
三鹿奶粉事件案例分析
![三鹿奶粉事件案例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cffdb362783e0912a2162adf.png)
三鹿奶粉事件 案例分析
– 117151班 2-201-3
• • • •
2016/3/18
苏芳 冯苏婉 李沁瑶 韩娇宁 秦洁 王梦兰 邢倩倩 周思思
曾经的光辉
三鹿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是中国食品工业百强、中国企业 500强、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也是河北 省、石家庄市重点支持的企业集团。企业先后荣获 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全 国轻工业十佳企业、全国质量管理先进企业、科技 创新型星火龙头企业、中国食品工业优秀企业等省 以上荣誉称号二百余项。2006年,集团实现销售收 入同比增长16.5%,利税同比增长9.6%。 三鹿集团坚持与时俱进、创新经营。三鹿奶粉产销量连 续14年实现全国第一,酸牛奶进入全国第二名,液 体奶进入全国前四名。三鹿奶粉、液态奶被确定为 国家免检产品,并双双再次荣获“中国名牌产品” 荣誉称号。2005年8月,“三鹿”品牌被世界品牌 实验室评为中国500个最具价值品牌之一,2007年 被商务部评为最具市场竞争力品牌。“三鹿”商标 被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产品畅销全国31个省、 市、自治区。2006年位居国际知名杂志《福布斯》 评选的“中国顶尖企业百强”乳品行业第一位。经 中国品牌资产评价中心评定,三鹿品牌价值达149. 07亿元。
国家:国家质检总局是中国 重要的行政执法部门,各项工 作都与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息 息相关,做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质检工作,事关 中国政府的形象,事关人民群 众生命财产的安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鹿事件反映的问题
企业
1.从三鹿奶粉事件谈责任的承担
三鹿奶粉事件爆发后,政府采取一系列措施积极应对,包括启动国家重大食品安全事故I 级响应,成立由卫生部牵头、质检总局等有关部门和地方参加的国家处理三鹿牌婴幼儿奶粉事件领导小组。
石家庄市政府分管农业的副市长、三鹿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等人被免职。
他们应该承担责任,免职是应该的。
面对重大突发事故,我们在惊叹“伤亡惨重”和“损失巨大”的同时,很自然会想到的是“追究领导责任”。
既要追究企业领导和部门领导的责任,又要追究政府领导和上级领导的责任。
我们应该看到,任何一起事故的酿成,几乎都是由两种责任所导致,一种是领导的责任,一种是具体人的责任。
具体人的责任虽然多是具体的和局部的责任,但却往往是最初的和直接的责任。
所以我们在问责领导的同时,也应该呼吁民众树立应有的责任心。
2.三鹿奶粉事件反映企业责任缺失
要解决食品质量安全问题,需要多管齐下,其中特别重要的方面有两个:一是源头,二是可追溯。
此前阜阳奶粉事件已经留下大的教训,但是阜阳奶粉事件是“杂牌军”所为,而三鹿婴幼儿奶粉事件却是在市场上的著名品牌出了问题。
这是企业高层不关心产品质量问题造成的。
政府应主要侧重监管产品终端,企业管原料和生产过程。
只有企业真正负起责任,才能有真正的食品质量安全。
3.国企尤其是著名国企的自身管理问题
根据目前公布的调查结果,问题奶粉中的化学品是人为加入而非工艺所致,亦是原料奶中出现而非工厂生产过程产生,似乎三鹿本部责任不大。
但细究一下,诚非如此。
因为作为合格的(且不说优秀)食品生产企业,从原料到工艺直到成品乃至销售,其所有环节都应在自己的掌控之中。
无论哪一个环节出了问题,三鹿都难辞其咎。
4.三鹿事件反映奶制品市场混乱
17日上午,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在全国全面检查奶制品,整顿奶制品行业。
会议认为,三鹿牌婴幼儿奶粉事件的发生,反映出奶制品市场混乱,监管机制存在漏洞,监管工作不力,必须认真吸取教训,以对人民高度负责的态度,做好事故处理,完善检验监督体制,加强监管工作。
5.三鹿奶粉事件警醒企业质量管理
三鹿奶粉事件是一场企业危机,标志着其企业质量管理体系的彻底溃败。
奶粉问题近些年来频频出现,有碘超标问题,有过期奶粉易装上市问题,有蛋白质含量为零造成多名大头娃娃的问题,这次又爆发了添加化工原料三聚氰胺的问题,危害更是大。
值得注意的是,为了节约生产成本,往蛋白粉或饲料中添加三聚氰胺,在一些地方甚至已成了行业潜规则。
事实上,如果质量管理仅限于质量检验,仅能对产品的质量实行事后把关,是无法保证产品质量的!”高忠民认为,只有在生产过程中的每个环节,严格按照生产工艺和作业指导书要求进行,才能保证产品的质量;如果忽略过程控制,只靠检验,是不可能保证产品质量的。
这是因为,质量检验只能剔除次品和废品,并不能提高产品质量。
也就是说,质量控制的重点决不能放在事后把关,而必须放在过程中。
因而,企业质量管理体系的架构应从过程控制的战略角度来思考。
6.三鹿奶粉事件反映的一个重要问题是质量检测手段滞后
王耕表示,作为一家全国著名的食品企业,三鹿集团只通过检测氮含量就来确定牛奶是否合格,这对消费者是极不负责任的,也不符合企业HACCP(危害分析和关键控制点)标准,相关产品是不应该进行生产的。
由此,单一的检测方法和片面的成本效益原则的运用,成为本次奶粉事件的导火索。
所幸的是,我们已看到一些公司在致歉信中郑重承诺,已经紧急购进专业仪器,并发放到各奶源收购点及生产基地,对每批产品从原牛奶至成品进行全过程严格检测,以此确保公司出厂产品合格。
7.三鹿奶粉事件也反映了乳制品供应链上的成本压力、利益博弈以及机会主义,这是近些年来乳制品企业快速、无序扩张的后果
企业在市场上的成败,不仅仅在于生产营销过程的竞争,还隐含着价值链和供应链之间的竞争。
作为龙头企业,如何经营好供应链,是企业竞争的关键。
企业的质量管理体系应该从源头抓起,从供应链建设的战略上来思考;只有消除了供应链各环节之间的利益博弈,才会使各环节都将自身融入整个价值链之中,从而不再有各环节之间的“猫抓老鼠”游戏;如此,上游供应商提供伪劣原料和产品的情况就会不复存在。
质量管理和控制体系的工作不应该因生产部门削减成本而受到影响,也不应该因生产部门为达到某项指标而放松。
8.奶粉行业之伤引发社会诚信之痛
奶粉与婴幼儿的健康成长密切相关。
这些“问题奶粉”企业为了追求利益,置行业的道德底线于不顾,视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为儿戏,把行业自律、社会诚信、健康常识抛到脑后。
如此大胆地造假,如此公然地作孽,不仅是对好不容易成长起来的乳制品自主品牌形象的重大伤害,也是对奶粉行业质量监管的刺痛。
一个行业的成长壮大要历经千辛万苦,毁掉它有时却易如反掌。
个人诚信、企业诚信、行业诚信,都是社会诚信大厦的基本单元。
这次一些奶粉企业用极不自重的方式给整个社会诚信抹了黑,给社会心理造成了痛苦,给本已脆弱的诚信体系当头一击。
一些食品企业频繁造假的事实,也再次让整个社会集体思考:没有诚信基石,难建和谐大厦;没有诚信基石,难
享小康成果;没有诚信基石,难成百年大业。
政府
1.从三鹿奶粉事件谈政府危机预防
三鹿奶粉事件发生后,综合各方面的报道客观来说一些地方政府的危机处理能力有了提高,这是一种进步。
然而,从保护人民的生命财产高度来说,肯定政府的危机处理能力提高的同时,不如督促政府进一步提高危机的预防能力,让老百姓少受损失,让我们的孩子们少受点罪。
三鹿事件可以预防吗?答案是肯定的。
我们不必去推测奶粉公司如何进行质量检测,只要看一看该事件发生后,国家检测部门几天内就检测出有20多家企业生产的奶粉有问题,就足以证明,质量监督不是不可为。
三鹿事件让人联想到其他的食品问题、饮用水问题、药品问题等等。
从某种意义上说,政府提高危机处理能力,是一种亡羊补牢的表现。
处理危机,反思比表扬更重要。
反思,能够让我们厘清危机形成的原因,了解危机造成的危害,追究相关官员的责任,以避免日后犯同样的错误,避开下一轮危机。
而一味表扬将会掩盖政府工作中的缺点和失误,掩盖事实真相,有时虽然也能起到诸如“鼓舞士气”、“看到光明”之类的作用,但“失”大于“得”,最后会在“光明”的虚幻里走向下一个危机。
这样的教训难道还不多吗?
人民信任政府、委托政府管理公共事务,其中一条就是希望各级官员真正关心国计民生的大事情,能够预测、预防和及时处理各种社会危机,保证公民有一个安全、可靠、公平、舒适的社会环境。
我们能不能苛刻一点,要求各地政府、各级官员按照中央的要求,仔细的而不是流于形式地查一查社会上还有多少“三鹿奶粉”、“襄汾尾矿”,还有多少假药、假食品?
2.关于政府食品药品监管的问题
国家专门设立质量检验检疫总局和食品药品监管局专司监管食药安全及其他产品质量之事,这些机构又都在各地设有下属、分支或派出机构,可谓天网恢恢,伪劣有害产品应该是疏而不漏。
但在如此严密监管控制之下,三鹿问题奶粉仍然出现,不能不令人匪夷所思,不能不令人质疑有关监管部门的工作力度或能力乃至责任心。
3.对于制造有害产品者的惩治问题
据初步调查,这次出现问题奶粉,是某些提供原料奶的农民为提高交货重量或质量在其中掺入化学品所致。
这里看似个案,但反映两个普遍问题:一是生产或种植、养殖从业者的诚信问题;据我观察,中国产品造假或制害者,都以降低成本或提高产量以赚取更大利润为目的,这就涉及经商(包括从政、为学)应有一个起码的良知(至少不应制害),并具有诚信意识。
二是问题出现后,往往对肇事者处理偏轻,不能起到震慑违法犯罪的作用。
所以,杜绝问题产生的关键是处理要严。
4.发生问题后企业或当地政府、主管部门的态度和责任问题
这次值得赞许的是河北省已经公开承认石家庄“市政府没有及时向社会公布,应承担重大责任”(国际在线9月17日),该市市长因此被免职。
此前该市主管官员也已经被免职,企业负责人被刑拘,与以往相比,处理力度明显加大。
国家主管部门也迅速采取行动,并将有关调查处理进展情况及时向社会发布。
这样的态度是积极而负责的。
5.反映了中国严重的食品安全问题
6.中国地方官员隐瞒问题奶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