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社会主义原理》复习总结资料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科学社会主义原理》复习资料
第一章科学社会主义概述
一、基础知识
1.社会主义是一种理论学说,是一种社会运动,是一种国家制度。

2.1873年 1月,恩格斯在《再论蒲鲁东和住宅问题》一文中,最先使用了“科学社会主义”这个概念。

马克思在《巴枯宁《<国家制度和无政府状态>一书摘要》(1874-1875年初)也使用了“科学社会主义”这个概念。

3.1880年恩格斯出版了《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一书之后,在马克思主义文献中就不一定对社会主义均加上“科学”的界定,而只通称社会主义了。

4.1848年2月,《共产党宣言》的问世,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

二、问答题
(一)科学社会主义的研究对象
科学社会主义或科学社会主义原理是关于资本主义转变为社会主义的一般发展规律和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本质及其一般发展规律的科学。

它是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实现由资本主义转变为社会主义,完成社会主义发展、建设和改革的历史任务,促使社会主义成长为共产主义的理论原理和策略原理,是在完成自己伟大历史使命的漫长过程中制定和实施各个历史阶段的纲领、路线、方针和政策的理论根据和策略基础。

(二)怎样理解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核心?
从马克思主义三个组成部分的关系来看,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的必然归宿。

马克思主义哲学和政治经济学是从不同方面给科学社会主义作论证的。

如果没有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没有政治经济学中剩余价值学说,固然不能使社会主义从空想变成科学。

但是如果没有科学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的伟大作用就得不到体现,哲学、政治经济学的论证就得不到落实。

只有坚持科学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才能成为变革现实的物质力量;
从理论对实际的指导意义上看,科学社会主义是无产阶级解放运动的科学,它比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更直接、全面地指导无产阶级和全人类的解放运动。

它是行动的马克思主义,他的作用是直接指导无产阶级和建设的实践活动,它为各国无产阶级提供正确的理论纲领和战略策略原则,是世界无产阶级革命行动的指南和胜利的旗帜。

第二章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及发展
一、基础知识
1.三大空想社会主义学说是科学社会主义学说直接思想来源。

其主要代表人物是法国的圣西门、傅立叶和英国的欧文。

2.“两大发现”使社会主义从空想变成科学:唯物史观的发现为科学社会主义创立奠定了第一块理论基石;剩余价值理论的发现为科学社会主义创立奠定了第二块理论基石。

3.社会主义的发展过程是一个不断减少空想色彩,增加现实主义精神和科学成分的过程。

4.1848年2月,马克思、恩格斯合著的《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诞生。

5.1920年8月出版的第一版中文《共产党宣言》全译本,由陈望道翻译。

二、问答题
(一)19世纪三大空想社会主义的历史功绩及其局限性是什么?
第一、历史功绩:
1.揭露和批判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及其后果
2.在批判资本主义制度的基础上,对未来社会提出了一系列积极主张和合理设想
3.其历史观包含着向历史唯物主义趋进的合理因素
第二、主要局限:
1.空想社会主义未能揭示雇佣劳动的本质,因而无法论证资本主义产生、发展和灭亡的客观规律
2.空想社会主义未能发现社会发展的内在动因,不了解阶级斗争是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因而找不到变革资本主义的正确途径
3.空想社会主义未能找到改造现实社会、实现社会主义的依靠力量,看不到人民群众特别是广大无产阶级群众的力量,宣扬天才论和英雄史观
(二)《共产党宣言》阐述了哪些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理?
(1)揭示和论证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
(2)揭示和论证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共产主义必然胜利的客观规律
(3)揭示和论证了无产阶级的伟大历史使命
(4)深刻阐述了实现无产阶级历史使命的根本途径或基本手段
(5)深刻阐述了实现无产阶级历史使命的领导力量
(三)《共产党宣言》问世后马克思恩格斯对科学社会主义有哪些新发展?
1.进一步揭示和论证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内在矛盾、本质及其发展规律
非常透彻和精辟地论述了剩余价值的生产就是资本主义生产本质的原理
非常透彻和精辟地论述了作为资本主义两种基本剥削手段的绝对剩余价值和相对剩余价值原理
非常透彻和精辟地剖析了资本的本质,提出和论述了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的科学原理,揭示了资本积累是资本发展的绝对规律
非常透彻和精辟地论证了资本主义周期性经济危机原理
2.进一步科学地预见和设想了共产主义社会的本质特征、发展阶段、实现道路和建设社会主义的一些基本原则
第一、对什么是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社会的回答有了新发展
第二、对实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基本途径及战略策略原则有了新论述
(1)关于无产阶级夺取政权的革命斗争和无产阶级专政(2)关于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作用及自身建设问题(3)关于工农联盟问题(4)关于无产阶级国际主义与各国无产阶级组织独立自主性及其相互关系问题(5)关于支持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的正义战争和民族解放运动的问题。

3.马克思逝世后恩格斯对科学社会主义的创造性发展
创造性地发展了无产阶级革命斗争的战略策略原理
创造性地提出了“由股份公司经营的资本主义生产,已没有了私人生产和无计划性”的科学论断
创造性地提出了“民主共和国甚至是无产阶级专政的特殊形式”科学论断
前瞻性地阐述了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理论和政策
创造性地对俄国等东方、半东方国家有可能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的论断进行了新表述
第三章列宁主义阶段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一、基础知识
1.1916年上半年,列宁写了《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一书,创立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帝国主义理论。

2.1915年8月,列宁在《论“欧洲联邦”口号》一文中指出:“社会主义可能首先在少数
或者甚至在单独一个资本主义国家内获得胜利。


3.斯大林创造性地论述了列宁的“一国胜利论”是指一国可以建成社会主义,但一国不能保证社会主义的完全胜利或最终胜利。

4.布哈林根据苏联国情提出社会主义具有不同的民族类型,苏联是在落后国家建设社会主义的类型。

二、问答题
(一)列宁帝国主义理论的基本内容。

列宁以大量经济政治事实和研究资料为基础,对帝国主义作出了“一个转变”、“一个实质”、“五大特征”、“四位一体的定义”的科学概括。

1.自由竞争阶段的资本主义转变为垄断为主的帝国资本主义
2.垄断是帝国主义的经济实质
3.帝国主义有五大经济特征:(1)生产和资本的集中发展到这样高的程度,以致造成了在经济生活中起决定作用的垄断组织;(2)工业垄断资本和银行垄断资本已经融合起来,形成金融资本,并在此基础上产生了金融寡头;(3 )与商品输出不同的资本输出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4)从经济上瓜分世界的资本家国际垄断同盟已经形成;(5)最大的资本主义列强已把世界上的领土瓜分完毕。

4.关于帝国主义历史地位“四位一体”的论述,揭示了帝国主义发展和灭亡的规律
(1)帝国主义是垄断的资本主义(2)帝国主义是寄生的或腐朽的资本主义
(3)帝国主义是垂死的资本主义(4)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或最后阶段
(二)列宁一国胜利论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1.无产阶级可以首先在一国或几国夺取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

2.无产阶级夺取政权,建立了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可以依靠自己本身的力量建成社会主义经济。

3.革命胜利的无产阶级,不仅要在本国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而且要努力把一国胜利扩展为世界革命的胜利。

第四章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
一、基础知识
1.1848 年 2月,马克思思格斯在《共产党宣言》第一章结尾提出了“两个必然”的科学论断,即“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


2.1859年,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又提出了“两个决不会”,即“无论哪一个社会形态,在它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决不会灭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它的物质存在条件在旧社会的胎胞里成熟以前,是决不会出现的。


3.
二、问答题
(一)二战后资本主义出现暂时繁荣的原因?
战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发生的新情况、新繁荣,主要表现在:经济增长比较快,产业结构变化大,工人的劳动生产条件和生活条件有了较大的改善,社会结构和阶级结构具有新的特点。

其出现原因,主要是:
一是,资本主义生产力的长期积累和科技革命的直接推动的结果
二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有利于社会矛盾的缓和
三是,发达国家用改良的方法来调整阶级关系缓和了阶级矛盾
四是,对发展中国家的剥削和掠夺促进了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发展
(二)为什么说战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暂时繁荣改变不了最终灭亡的命运?
战后,尽管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有了新的发展,延缓了其灭亡的时间,
但这些现象并没有也不可能消除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因而也就改变不了资本主义必然要灭亡的客观规律。

1.新科技革命和生产力的发展,为社会主义社会的实现准备了更成熟的物质条件
2.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再调整,国家或国际垄断资本主义再发展,不可能解决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
3.资产阶级的改良措施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劳资矛盾,但二者的对立仍然存在
4.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对发展中国家的剥削和掠夺,必然使这两类国家之间的矛盾加剧
所以,毛泽东同志曾说:“社会主义制度终究要代替资本主义制度,这是一个不以人们自己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

不管反动派怎样企图阻止历史车轮的前进,革命或迟或早总会发生,并且将必然取得胜利。

”(毛泽东:《在苏联最高苏维埃庆祝十月革命四十周年会议上的讲话》,《人民日报》1957年11月7日,第2版。


(三)如何理解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是一个长期复杂的历史过程?
第一、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长期性
1.革命客观条件的成熟需要经历一个过程。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在生产方式中,生产力是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当生产力的发展尚未达到某种水平时,新的生产关系是不会出现的。

2.资本主义不会自行灭亡,它的灭亡,必须要有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阶级斗争和无产阶级革命为其开辟道路。

3.现代资本主义作为一种社会制度,已经形成了一个世界体系。

社会主义的胜利不可能在所有国家里同时发生,只有那些矛盾最尖锐、革命力量最强大、成为世界资本主义体系中最薄弱环节的国家,才会首先脱离世界资本主义体系,而其它国家在一段时间内将仍然是资产阶级的国家。

第二、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曲折性
(1)一种社会经济制度彻底退出历史舞台必须是它的生产关系已经不可能继续容纳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资本主义国家内部的调整,还是能在一定程度上缓和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适应生产力发展要求的。

只有在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内部再也找不到缓和的办法,生产力的发展与生产关系的矛盾尖锐化的时候,资本主义才会灭亡。

(2)新的社会制度彻底战胜旧的社会制度,归根到底要求新制度创造出较之旧制度更高的劳动生产率,新制度能更快地提高社会生产力和人民的生活水平。

新制度的优越性最本质的一点也体现在这里。

社会主义也必须创造出高于资本主义的生产力才能最终取得彻底胜利。

这显然不是一帆风顺的过程。

(3)当出现了社会主义制度以后,世界上就形成了两大社会制度并存的格局,资本主义同样在吸取社会主义国家的一些成功经验。

两种社会制度并存的现实,迫使资本主义国家进行某些调整,以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要求,并缓和社会和阶级的矛盾。

这也使得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的过程是一个长期、复杂、曲折的过程。

(4)当今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处在科技发展、经济相对稳定繁荣的时期,它们在世界上拥有明显的科技、经济、军事等方面的优势。

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联系与合作空前增强,以跨国公司、跨国财团为代表的国际垄断资本势力不断扩大,大批发展中国家不同程度地依赖于西方国家和国际垄断资本。

这种世界格局发生根本变化是必然的,但又是需要一个长期过程的,这也决定了社会主义最终取代资本主义是一个长期的曲折的历史过程。

(四)如何正确认识和处理“必然代替”与“必须利用”的关系问题?
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既有相互对立、斗争的一面,又有相互联系、合作的一面。

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国家如何全面把握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关系,坚持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必须利用”资本主义的对立统一性,是当代社会主义国家在实践中遇到的重大课题。

对“必然代替”与“必须利用”的正确认识和处理,经历了这样的过程:
1.从消灭资本主义以巩固社会主义,转变为利用资本主义来建设社会主义
2.从以“对抗”为主转变为以“合作”为主,从你死我活的竞争转变为努力追求双赢的结局
3.从片面强调坚持原则,转变为注重把原则的坚定性与策略的灵活性结合起来
4.从片面强调武装斗争的重要性,转变为重视和平过渡的现实可能性
5.从片面认为要利用无产阶级政权的力量把社会主义的因素创造出来,转变为资本主义在潜移默化中演变成社会主义
(五)怎样理解“两个必然”和“两个决不会”?
“两个必然”或“两个不可避免”是1848年马克思恩格斯做出的科学论断,明确提出了资本主义必然被社会主义代替。

“两个决不会”是马克思在1859年提出的又一科学论断,科学准确地在揭示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历史命运的同时,又要求正确理解资本主义灭亡的时机与条件。

“两个必然”理论和“两个决不会”理论不是对立的关系,而是建立在唯物史观基础上的辩证统一的关系。

“两个必然”是通过对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在阶级方面的表现——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和斗争——的分析,最终得出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和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科学结论;“两个决不会”则是从生产力的角度,揭示了资本主义灭亡和社会主义胜利最终取决于生产力发展的程度,因此两者都以唯物史观作为基础。

“两个必然”理论和“两个决不会”理论之间在一定程度上也存在着区别。

一是,马克思主义的“两个必然”是从资本主义制度的内在矛盾,即从资本主义社会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及其在阶级关系上的表现——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阶级斗争的角度,揭示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和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发展趋势;而“两个决不会”则是从生产力发展的角度对“两个必然”作了重要的补充。

二是,从主观与客观的关系来看,“两个必然”是从客观的角度揭示了资本主义灭亡和社会主义胜利的客观规律;而“两个决不会”则是从人的主观方面强调了对客观规律认识的重要性。

第五章无产阶级革命理论
一、基础知识
1.无产阶级是大工业本身的产物,是伴随着资本主义的产生发展而形成和壮大的,它与资产阶级是一同产生、相互关联而又相互对立的两个阶级。

2.由于马克思比恩格斯晚一些时间接触发达的资本主义经济关系,因而他对无产阶级历史使命的正确认识也晚一些时间。

3.马克思和恩格斯于1845年合作写成的第一部著作《神圣家族》中深刻分析了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斗争,明确指出了无产阶级在资本主义社会里所处的经济地位决定它“能够而且必须自己解放自己”。

1848年2月公开发表的又一合著《共产党宣言》则全面阐述了无产阶级的伟大历史使命,并且指明了无产阶级完成自己历史使命的道路和条件。

4.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在当前同资产阶级对立的一切阶级中,只有无产阶级是真正革命的阶级。

”因为,无产阶级同其它阶级相比具有自己显著的特性,即无产阶级是最先进、最革命、最有组织性纪律性和团结精神的阶级。

5.自在阶级和自为阶级是无产阶级政治觉悟程度的两个阶段。

而自发斗争和自觉斗争,反映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两种不同水平的斗争。

6.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斗争的基本形式有:经济斗争、政治斗争、思想斗争。

7.无产阶级革命的主观条件的成熟集中表现为无产阶级政党的成熟,即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真理与本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制订出正确的革命路线和战略策略。

8.暴力革命是无产阶级夺取政权的主要道路,但并不排斥通过非暴力的和平方式夺取政权
的可能性。

9.在1875年马克思在《哥达纲领批判》一书中更明确指出:“在资本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之间,有一个从前者变为后者的革命转变时期。

同这个时期相适应的也有一个政治上的过渡时期,这个时期的国家只能是无产阶级的革命专政。


10.马克思在《1848年至1850年的法兰西阶级斗争》一书中,第一次使用了“工人阶级专政”的概念。

11.1948年6月,中共中央在关于重印《左派幼稚病》第二章前言的通知中,首次使用“人民民主专政”的完整概念。

1949年6月30日,为纪念中共成立28周年,毛泽东发表《论人民民主专政》一文,对这个问题进行了专题论述。

12.人民民主专政实质上就是无产阶级专政。

二者实质上的一致性体现在:指导思想一致、领导力量一致、专政职能一致、历史使命一致。

二、问答题
(一)无产阶级的伟大历史使命是什么?
在马克思主义政党的领导下,团结广大人民群众,经过无产阶级革命斗争,推翻资产阶级统治,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类型的国家政权,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使整个人类都得到解放。

用一句话来概括,无产阶级肩负有资本主义掘墓人和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创建者的伟大历史使命。

(二)列宁所总结的革命形势有什么特征?
列宁在《第二国际的破产》一文中明确地指出了革命形势的三个主要特征:
(1)统治阶级已经不可能照旧不变地维持自己的统治;(2)被压迫阶级的贫困和苦难超乎寻常地加剧;(3)由于上述原因,群众积极性大大提高。

(三)过渡时期无产阶级专政的历史任务是什么?
1.镇压国内敌对势力的反抗和破坏,防御国外敌对势力的颠覆和侵略
2.变革生产资料所有制,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公有制,组织社会生产
3.组织和领导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第六章无产阶级政党及其战略策略
一、基础知识
1.无产阶级政党是工人运动与科学社会主义相结合的产物。

2.无产阶级政党,最科学的名称应该是“共产党”。

《共产党宣言》的发表,不仅是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也是无产阶级政党学说产生的标志。

3.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上,马克思、恩格斯首先使用“共产党”这一名称。

他们为“共产主义者同盟”制定的一个周详的理论和实践的纲领,就名为《共产党宣言》。

4.中共二大通过的《关于共产党的组织章程决议案》,明确表述了无产阶级政党是无产阶级的先锋队的这一性质。

5.列宁十分重视马克思主义理论对无产阶级政党的指导作用,认为,“没有革命的理论就不可能有革命的运动”。

6.民主集中制是各国无产阶级政党的一个根本组织原则。

7.1919年12月在俄共(布)第八次全国代表会议上,列宁建议对党章作重要修改,在通过的党章中规定:“严格遵守党的纪律是全体党员和一切党组织的首要义务。


8.1945年4月,毛泽东在《论联合政府》的政治报告中总结概括出我党“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作风,和人民群众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作风以及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三大作风。

9.无产阶级政党学说的主要特征:突出的阶级性、鲜明的政治性、严密的组织性、广泛的群众性。

二、问答题
1.无产阶级政党是如何产生的?
无产阶级政党,是无产阶级的政治代表,是以争取、维护无产阶级利益,以实现共产主义为最终目标的政治组织。

它是在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和其他剥削阶级斗争的一定阶段上出现的,是科学社会主义和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

2.为什么说无产阶级政党是无产阶级的先锋队?
3.如何理解民主集中制原则?
民主集中制,就是在高度民主的基础上实行高度的集中,是无产阶级政党组织的民主制和集中的辩证的统一。

党的民主制和党的集中制之间的关系,是辩证统一的关系。

集体领导和个人分工负责相结合的原则,是党的民主集中制的原则在处理党的各级委员会内部相互关系上、在处理党的领导工作中的具体运用。

4.无产阶级政党领导无产阶级革命的战略和策略是如何制定的?
(1)战略和策略的关系是对立统一的关系,二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战略是根据自己的长远目标而制定总体规划,策略则是根据当前的具体情况而制定的行动纲领。

两者是全局与局部的关系,战略是全局,策略是战略的一部分。

战略决定策略,是制定策略的依据;策略服从于战略,是为实现战略目标服务的。

(2)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党的纲领是制定战略和策略的指导思想。

无产阶级革命政党的纲领,以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原理为指导,明确确定无产阶级解放运动的奋斗目标,并将这种奋斗目标科学地表述在刚领的条文中。

(3)时代的基本特征和本国的实际情况是制定党的战略和策略的客观依据
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在实现自己战略总目标的过程中,总是从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着手进行的,因此,各国无产阶级政党在制定革命时期或建设时期的战略和策略时,不仅应考虑到时代的特征和国际形势的发展,还必须根据本国革命或建设的具体实际,精心研究本国本民族的社会经济性质、阶级力量对比、民族状况、历史沿革、地理环境等各方面的特点。

只有如此才能制定出既适合我们时代的特征又符合本国国情的正确的战略策略。

(4)革命的实践经验是制定党的战略和策略的重要依据
无产阶级政党要想制定出正确的战略和策略,还必须善于深入群众,调查研究,正确总结和吸取千百万群众革命的正反两方面的实践经验。

这是无产阶级政党正确制定和正确实施革命或建设的战略和策略的重要源泉。

第七章社会主义从理论到实践
一、基础知识
1.2013年11月9日召开的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我国作出哪些重大改革决策?
2.中国认为社会主义的本质就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3.2001年4月越共九大第一次明确提出“社会主义定向的市场经济”是越南社会主义过渡时期经济体制革新的目标模式。

二、问答题
(一)马克思恩格斯描绘的未来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有哪些?
1.取消生产资料的私人占有并把它转交给社会的权力机构,即实行生产资料公有制
2.用国民经济计划代替商品货币经济和市场经济,实行排斥商品货币关系的计划经济
3.劳动者个人消费品的分配实行按劳分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