样本含量的估计(流行病学应用)

合集下载

流行病学研究方法

流行病学研究方法

观察性研究
观察性研究又称非控制性研究,研究者不控制研究条件,研究因素在自然条件下客观存在,只能观察事物在自然条件下的发展,研究者只能客观地收集、分析和整理资料;描述性研究偶尔也设法对暴露与疾病的关系进行评价。 观察性研究 现况研究 疾病筛检 描述性研究 个例调查 和病例报告 暴发与流行调查 生态学研究 分析性研究 病例对照研究 队列研究
现场试验
WORKHARVEST
流行病学研究分类目前有多种方法,通常按以下方法分类:现况研究
1
观察性研究 病例对照研究
2
队列研究3ຫໍສະໝຸດ 生态学研究4实验性研究 临床试验
5
现场试验
6
社区干预试验
7
理论性研究 理论流行病学
8
流行病学方法学研究
9
流行病学研究方法概述
流行病学研究方法概述
THE EPIDEMIOLOGIC STUDY Controlled Assignment Uncontrolled Assignment Experimental Studies Observational Studies Not randomized Randomized Sampling with Regard Sampling with Regard Assignment Assignment to Disease or to Exposure,Charac- effect teristic or Cause Community Clinical Cross-sectional and/or Prospective Trials Trials Retrospective Studies Studies Exposure or Characteristic History of Exposure or c at Time of Study Characteristic (Prior to Time of Study) Cross-sectional Studies Retrospective Studies “ Time-Span Studies”

2临床流行病学基本研究方法与技术(一)(1)

2临床流行病学基本研究方法与技术(一)(1)
临床流行病学研究设计类 型(一)
福建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 许能锋
2010年9月14日 上街校区第16教室
为什么要学习研究设计类型?
熟悉、掌握研究设计类型是阅读、 思考、评价研究报告的前提,更是自 己开展临床研究的奠基石。
描述性研究
描述性研究(descriptive epidemiologic study)是指通 过详细而正确的观察记录,查明人群中疾病或健 康状态及其影响因素的分布特征。
病例报告(case report)是有关单个病例或10个 以下病例的详尽临床报告,系对罕见病进行临床 研究的主要方法。病例报告至今仍是研究临床医 学的重要方法。
对人类新发生的疾病或临床事件的首例报告,具 有重要参考价值。病例报道在研究中的意义,是 为进一步的临床研究提供线索,是临床研究新思 路的丰富源泉。
中国呼吸与危重监护杂志,2005
结节病是呼吸科医师经常见到的一种间质性肺疾病,诊断 通常需要组织活检病理的证实。
因结节病最常累及纵膈、肺门淋巴结,临床上常有通过纵 膈镜获取组织标本的;如果出现肺实质病变,也有通过胸 腔镜、甚至开胸手术获取组织标本的。
实际上,在选择这样的创伤性较大的外科手术之前,如果 首先进行细致的支气管镜检查,并常规实施支气管内膜活 检和经支气管肺活检,一般可在85%以上的病例获得具有 诊断价值的病理标本,大可避免外科活检。
度上对暴露与疾病的联系做分析; ③可同时调查多种疾病和多种暴露因素。
2.缺点
①一般不适用于调查罕见病或急性病。对于前者 调查所需样本量太大,对于后者查处的病例多为 较长病程病例,选择偏倚大;
②调查人群或样本规模较大时,花费就大,而比 较分析时非病例数过多,统计学效率低;
③长病程病例经常有下相对恶化和缓解期,可能 回把缓解期病例错划为无病;

复习重点、试题-人卫第七版-流行病学期末复习重点(超全)_2

复习重点、试题-人卫第七版-流行病学期末复习重点(超全)_2

流行病学1.流行病学的定义:流行病学是研究人群中疾病与健康状况的分布及其影响因素,借以制定和评价预防、控制和消灭疾病及促进健康的策略和措施的科学。

2.现代定义及其认识:①三个层次:疾病、伤残、健康②三个阶段:揭示现象、找出原因、提供措施③三个范畴:描述、分析、实验④三种方法:观察法、实验法、数理法⑤三大要素:原理、方法、应用3. 流行病学的重要观点:①群体的观点(基本);②比较的观点(核心);③概率论的观点(特点)。

4.流行病学的研究方法:观察法、实验法、数理法。

5.流行病学的用途:<1>研究人群健康,疾病消长以及疾病特征变化的规律。

<2>对社区和人群健康做出诊断。

<3>用于卫生决策和评价。

<4>揭示疾病完整的自然史。

<5>利用流行病学方法探讨原因不明的疾病的病因。

<6>疾病预防<7>疾病诊断、治疗与预防方法或措施的效果评价。

4.疾病的三间分布:以疾病频率为测量指标,来描述与分析疾病在不同地区、不同时间和不同人群的分布现象(发病率、患病率、死亡率等),简称“三间分布”第二、三章疾病的分布和描述性研究1、发病指标⑴发病率:是指一定地区、一定时期内,一定人群中某病新病例出现的频率。

发病率=一定时期内某人群中发生某病的新病例数/同期暴露人口数×k k =100%,1000‰……⑵罹患率:罹患率与发病率同样是测量新发病例的频率指标。

罹患率=观察期间某病新病例数/同期暴露人口数×kk =100%或1000‰罹患率:一般多用于衡量小范围、短时间的发病率、观察的时间是以月、周、日或一个流行期为时间单位。

⑶患病率:亦称现患率或流行率,是指在特定时间内,一定人群中某病新旧病例所占的比例。

患病率=特定时间内某人群中某病新旧病例数/同期观察人口数×k2、患病率与发病率的区别:①患病率的分子为特定时间内所调查人群中某病新旧病例的总和,而发病率的分子则为一定时期内暴露人群中某病的新发病例数;②患病率是由横断面调查获得的疾病频率,是衡量疾病的存在或流行情况的静态指标,而发病率是由发病报告或对例研究获得的疾病频率,是衡量疾病发生情况的动态指标。

(完整版)第18章样本含量的估计

(完整版)第18章样本含量的估计

无论是调查研究还是实验性研究,医学研究大都是抽样研究,最终目的在于利用实际观测得到的样本信息推断未知的总体特征,即统计推断。

抽样研究设计时需要回答一个非常关键的问题:样本中包含多少个研究对象(人、动物、生物学材料等)才能既满足统计学要求,完成有效的统计推断,又照顾研究的可行性、伦理学等实际问题,从而最大限度控制研究成本和研究风险,提高研究效率。

这就是样本含量估计(estimation of sample size)。

本章将从统计推断的目的出发,介绍样本含量估计意义及常用的计算公式,并在此基础上介绍检验效能的估计(power analysis)。

第一节样本含量估计的意义及方法一、样本含量估计的意义由于抽样研究中抽样误差不可避免,样本统计量与其所对应的总体参数间总是存在一定差异。

因此,尽量减小抽样误差是提高统计推断精度的必然要求。

在总体变异性确定的条件下,样本中所含的研究对象数越多,抽样误差必然越小,样本统计量的稳定性肯定越高,总体参数的估计精度越好,假设检验中的检验效能(power=1- )亦会越高,从而避免出现假阴性的结论。

同时在实验性研究中,只有在研究对象数量足够大时才能使随机分组更加有效,从而保证组间均衡性。

但在实际研究中,除了要考虑抽样误差外,还需考虑研究的可行性、结论的时效性、医学伦理以及非随机误差的影响等实际问题,并非研究对象数越多越好。

比如在改良肩周炎贴膏临床试验中,如果片面地追求大样本,研究中所需的人力、物力、财力等物质支持必然增大,研究的可行性下降。

由于需纳入更多病例,可能会延长产品研发周期,影响新药投产上市;若增加医院或临床实验中心参与该研究,又增加了组织协调的工作量和工作难度。

同时增加各种混杂、偏倚发生的机会,比如由于肩周炎发病、预后与季节、气候密切相关,临床病例接收时间太长,组内病例同质性差;测量仪器增多导致测量误差增大,观察疗效的医院、医生增多,研究结果的一致性降低等现实问题,使得试验结果难于分析或者难以合理解释,影响研究结论的科学性。

流行病学实验流行病学

流行病学实验流行病学

资料三
本次作业:
问题13-17
资料一
问题6:如果由你主持此项研究 你将如何设计和实施?
实验研究的基本原则 (basic principle)
•对照的原则 control
•随机的原则 randomization •盲法的原则 blinding
•重复的原则 duplication
资料一
实验设计原则和步骤:

(对照、随机、重复、盲法) 1、明确研究目的 2、确定研究对象 3、确定研究因素 4、确定观察结局 5、样本含量的估计 6、设立适当的对照 7、随机化分组 8、应用盲法 9、资料的收集 10、质量控制
资料一
问题5:选取研究对象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资料一
根据研究目的不同,所选择研究对象也不同。应注 意一下问题: (1)选择对干预有效的人群,即选择易感人群,同时 预期结局事件发生率较高人群。 (2)注意研究对象代表性,即具备样本应具备的特征 (3)容易随访人群,即相对有组织的人群。 (4)选择干预措施对其有益或至少无害的人群。 (5)选择依从性好、乐于接受并坚持实验的人群。 在本实验中,对照组在选择友邻某团部分指战员时 应考虑是否会受到实验组的采取的干预措施的影响。 (沾染)

资料二
双盲:指执行研究者和研究对象都不知道每个对象的分配 和处理情况。这种盲法主要用于药物临床试验研究。它的 优点是可以避免研究者和研究对象的主观因素所带来的偏 倚。缺点是方法复杂,较难实行。一旦研究对象在试验过 程中发生事先未预料到的意外反应,需要采取紧急医疗措 施时,负责此项试验研究的第三者若不能及时查出此对象 所在的组别,将耽误对研究对象处理的时机。 三盲:研究者和研究对象、资料收集和分析者都不了解分 组处理情况。这样可以更客观地评价反映情况。

样本含量的估计(流行病学应用)

样本含量的估计(流行病学应用)

样本含量的确定与以下因素有关:
• 设计的类型(流行病学) • 观察性研究 • 实验性研究
样本含量的确定与以下因素有关:
• 主要变量的性质 • 分类变量 • 数值变量 • 计数资料所需的样本含量要大些 • 计量资料所需的样本含量可少些
样本含量的确定与以下因素有关:
• 临床上认为有意义的差值 • 对照组的发生率 • 实验组的发生率
N
[ Z 2 p (1 p ) Z
p1 (1 p1 ) p 2 (1 p 2 ) ]2
( p1 p 2 ) 2
• Zα/2=2.58,Zβ=1.64 p1=50%,p2=80% N =111例 如果随访过程可能10~20%的脱失 则最少每组应保证:111/0.90=124人 111/0.80=139人
(p1+p2)/2
对照组 发生率
N
[ Z 2 p (1 p ) Z
p1 (1 p1 ) p 2 (1 p 2 ) ] 2
( p1 p 2 ) 2
为1-β水平相应 的标准正态差
试验组发生率
N:为计算所得一个组的样本大小
样本含量的确定与以下因素有关:
• 设计的类型 • 主要变量的性质 • 临床上认为有意义的差值 • 显著性水平α • 把握度1-β
以率的变化作为终点指标计算样本量
α水平相 应的标准 正态差
(p1+p2)/2
对照组 发生率
N
[ Z 2 p (1 p ) Z
p1 (1 p1 ) p 2 (1 p 2 ) ] 2
( p1 p 2 ) 2
为1-β水平相应 的标准正态差
试验组发生率
N:为计算所得一个组的样本大小

人卫第七版-流行病学期末复习重点(超全)-2

人卫第七版-流行病学期末复习重点(超全)-2

流行病学1.流行病学的定义:流行病学是研究人群中疾病与健康状况的分布与其影响因素,借以制定和评价预防、控制和消灭疾病与促进健康的策略和措施的科学.2.现代定义与其认识:①三个层次:疾病、伤残、健康②三个阶段:揭示现象、找出原因、提供措施③三个范畴:描述、分析、实验④三种方法:观察法、实验法、数理法⑤三大要素:原理、方法、应用3.流行病学的重要观点:①群体的观点〔基本〕;②比较的观点〔核心〕;③概率论的观点〔特点〕.4.流行病学的研究方法:观察法、实验法、数理法.5.流行病学的用途:<1>研究人群健康,疾病消长以与疾病特征变化的规律.<2>对社区和人群健康做出诊断.<3>用于卫生决策和评价.<4>揭示疾病完整的自然史.<5>利用流行病学方法探讨原因不明的疾病的病因.<6>疾病预防<7>疾病诊断、治疗与预防方法或措施的效果评价.4.疾病的三间分布:以疾病频率为测量指标,来描述与分析疾病在不同地区、不同时间和不同人群的分布现象〔发病率、患病率、死亡率等〕,简称"三间分布"第二、三章疾病的分布和描述性研究1、发病指标⑴发病率:是指一定地区、一定时期内,一定人群中某病新病例出现的频率.发病率=一定时期内某人群中发生某病的新病例数/同期暴露人口数×kk =100%,1000‰……⑵罹患率:罹患率与发病率同样是测量新发病例的频率指标.罹患率=观察期间某病新病例数/同期暴露人口数×kk =100%或1000‰罹患率:一般多用于衡量小范围、短时间的发病率、观察的时间是以月、周、日或一个流行期为时间单位.⑶患病率:亦称现患率或流行率,是指在特定时间内,一定人群中某病新旧病例所占的比例.患病率=特定时间内某人群中某病新旧病例数/同期观察人口数×k2、患病率与发病率的区别:①患病率的分子为特定时间内所调查人群中某病新旧病例的总和,而发病率的分子则为一定时期内暴露人群中某病的新发病例数;②患病率是由横断面调查获得的疾病频率,是衡量疾病的存在或流行情况的静态指标,而发病率是由发病报告或对例研究获得的疾病频率,是衡量疾病发生情况的动态指标.患病率=发病率×病程3、死亡指标⑴死亡率:是指某人群在一定期间内死于所有原因的人数在该人群中所占的比例.是测量人群死亡危险最常用的指标.死亡率=某人群某年总死亡人数/该人群同年平均人口数×kk =1000‰或100000/10万⑵病死率:表示一定期间内,患某病的全部病人中因该病而死亡的比例.多用于病程短的急性病.病死率= 一定期间内因某病死亡人数/同期确诊的某病病例数×100%4、描述疾病流行强度的常用术语包括散发、流行和暴发.①散发:是指某病在某地区人群中呈历年的一般发病率水平,病例在人群中散在发生或零星出现,病例之间无明显联系.适用于较大范围地区.②流行:指某地区、某病在某时间的发病率显著超过历年该病的散在发病率水平.③暴发:在一个局部地区或集体单位的人群中,短时间内突然发生许多临床症状相似的病人称暴发.这些病人多有相同的传染源或传播途径,大多数病人常同时出现在该病的最长潜伏期内.现况调查1、现况研究:又称横断面研究也称患病率研究或现患研究;研究特定时点或期间和特定范围内人群中的有关变量<因素>与疾病或健康状况的关系2、现况研究的特点:①常用的流行病学调查方法.②在时序上属于横断面研究③不能得出有关因果关系的结论④一般不用于病程比较短的疾病⑤相关因素的选择与解释有一定限制.3、现况研究的目的:①描述特定时间疾病或健康状况在某地区人群中的分布②提供病因研究的线索③确定高危人群④评价疾病检测、预防接种等防治措施效果⑤用于社区卫生诊断⑥为卫生行政管理部门的科学决策提供依据4、现况研究的种类:<1>普查<2>抽样调查〔抽样方法:单纯随机抽样、系统抽样、分层抽样、整群抽样、多级抽样〕其中分层抽样误差最小,整群抽样误差最大.5、确定样本含量的决定因素:<1>预期现患率P<2>允许误差d<3>显著水平α5、现状调查研究的优缺点优点:①常用抽样调查,结果有较强推广意义②有来自同一群体的自然形成的同期对照组,结果具有可比性③可同时观察多种因素缺点:①难以确定先因后果的时相关系.②不能获得发病率资料.③研究对象可能处于临床前期而被误定为正常人.6、生态学研究:是描述性研究的一种,它是以群体为基本单位收集和分析资料,通过描述不同人群中某因素的暴露状况与某种疾病的频率,在群体的水平上研究某种因素与某种疾病之间的关系.生态学研究的方法:生态比较研究、生态趋势研究.生态学研究最主要的缺点:生态学谬误.第四章队列研究1、队列:指有共同特征或共同经历一群人;分为固定队列和动态队列2、暴露:指接触过某种因素或具备某种特征.3、基本原理:①根据研究对象是否暴露于某研究因素或其不同水平将研究对象分成暴露组〔E〕与非暴露组〔Ē〕②随访一定时间,比较两组之间所研究结局发生率的差异,以分析暴露因素与研究结局之间的关系4、主要特点:观察法;设立对照;符合时间顺序;由因到果5、研究类型:前瞻性队列研究;历史性队列研究;历史前瞻性队列研究队列研究的设计与实施步骤:①确定研究因素②确定研究现场③确定研究人群④确定样本含量⑤确定研究格局⑥混杂因素的确定⑦调查表格的设定⑧资料收集与随访6、影响样本量的因素:非暴露人群或全人群中所研究疾病的发病率P0;暴露人群与对照人群疾病发病率之差P 1-P 0;第一类错误概率α;把握度<power>1-β7暴露组发病率 1 08、相对危险度意义E 发病或死亡的危险是Ē的多少倍; RR 值暴露的效应暴露与结局关联强度 RR 值离1越远,表明暴露的效应越大,暴露与结局关联强度越大9、归因危险度 AR=I e -I 0=a/n 1—c/n 0意义:①E 与Ē人群比较,所增加的疾病发生数量②AR 值 暴露因素消除后所减少的疾病数量10、归因危险度百分比AR%:AR%= 〔I e -I o 〕/ I e ×100%意义 暴露人群中的发病或死亡归因于暴露的部分占全部发病或死亡的百分比11、人群归因危险度 PAR= I t -I 0意义:暴露人群与一般人群比较,所增加的疾病发生率的大小PAR 值 暴露因素消除后所减少的疾病数量12、人群归因危险度百分比 PAR%PAR%=P e <RR-1>/ =P e <RR-1>+1意义:PAR 占总人群全部发病〔或死亡〕的百分比13、常见的偏倚:选择偏倚、失访偏倚、信息偏倚、混杂偏倚14、队列研究的优点:①直接获得暴露组和非暴露组的发病率或死亡率;②直接估计危险度;③符合时间顺序,验证病因的能力较强;④获得一种暴露与多种结局的关系;⑤收集的资料完整可靠,不存在回忆偏倚;⑥可研究疾病的自然史缺点:①不适于发病率很低的疾病的病因研究;②易发生失访偏倚;③耗时,耗人力、物力、财力;④设计要求严密,资料的收集和分析难度较大;⑤随访过程中,已知变量的变化或未知变量的引入增加分析难度第五章 病例对照研究1、病例对照研究:是按照疾病状态将研究对象分为病例组和对照组,分别追溯其既往所研究因素的暴露情况,并进行比较,以推测疾病与暴露之间有无关联与关联强度大小的一种观察性研究.2、病例对照研究特点:① 观察法 ② 设立对照 ③ 回顾性,由果到因的研究 ④ 不能验证病因3、研究类型:病例与对照不匹配 ;病例与对照匹配 ;4、选择病例的要求:①诊断可靠 ,使用金标准 ②选择确诊的新病例5、对照的选择:原则 候选对象必须来自于产生病例的总体; 意味着对照一旦发生所研究的疾病,就能成为病例组的研究对象.6、样本含量的估计有关估计:①人群中被研究因素的暴露率②RR 的近似值 OR 值〔查阅文献或预调查获得〕③α值 ④把握度7OR 计算与可信限的估计与意义病例组中暴露人数与非暴露人数的比值除以对照组中暴露人数与非暴露人数的比值010n c n a I I RR e ==OR 与RR 一样,优势比反映暴露者患某种疾病的危险性较无暴露者高的程度.前提条件:①所研究疾病的发病率〔死亡率〕很低②病例对照研究中所选择的研究对象代表性好,则OR 值就很接近甚至等于RR 值8、病例对照研究中常见偏倚:选择偏倚、信息偏倚、回忆偏倚、调查偏倚、混杂偏倚9、病例对照研究的优点:①特别适用于少见病、罕见病的研究;②省力、省钱、省时间,并易于组织实③还可用于疫苗免疫学效果考核与暴发调查等;④可同时研究多个因素与某种疾病的联系⑤对研究对象多无损害病例对照研究的缺点:① 不适于研究暴露比例很低的因素;②选择偏倚难以避免③暴露与疾病时间先后难以判断,信息真实性差;④存在回忆偏倚⑤不能测定暴露和非暴露组疾病的率10、OR :比值比:是指病例组某因素的暴露比值与对照组该因素的暴露比值之比,反映了病例组某因素的暴露比例为对照组的若干倍. OR=〔a/c 〕/<b/d>=ad/bc⑴OR 特点:与RR 一样,优势比反映暴露者患某种疾病的危险性较无暴露者高的程度⑵如果能满足2个条件 OR ≈ RR ①所研究疾病的发病率〔死亡率〕很低②病例对照研究中所选择的研究对象代表性好⑶OR 95%CI= ⑷比值比的意义当OR=1时,表示暴露因素与疾病之间无联系.当OR >1时,表示暴露因素与疾病之间存在"正"的暴露与疾病联系,暴露因素是一种危险因素当OR <1时,说明存在"负"的暴露与疾病联系,暴露因素是一种保护性因素11、个体匹配设计资料的分析:<1>暴露与疾病有无关联:b+c>40时 2χ=22)()(c b c b +- b+c<40时 c b c b +--=22)1(χ<2> 12偏倚种类:⑴选择偏倚 :由于选入的研究对象与未选入的研究对象在某些特征上存在差异而引起的误差.这种偏倚常发生在设计阶段.⑵信息偏倚:在收集整理信息过程中由于测量暴露与结局的方法有缺陷造成的系统误差.⑶混杂偏倚:研究某个因素与某种疾病的关联时,由于某个既与疾病有制约关系,又与所研究的暴露因素有联系的外来因素的影响,掩盖或夸大了所研究的暴露因素与疾病的联系.第六章 临床疗效和疾病预后研究1、临床疗效研究的特点:具有实验性研究的特性、研究对象具有特殊性、考虑医学伦理学问题、科学评价临床疗效2、实验设计时要掌握的几条原则:对照的原则、随机化的原则、盲法原则、重复原则3、随机分级方法:简单随机化、分级随机化、分层随机化4、盲法的应用)(2/96.11χ±ORbcOR =<1.>单盲,单盲是指研究对象不知道自己的分级和所接受处理的情况,但观察者和资料收集分析者知道.<2>双盲,研究对象和观察者者不知道分组情况,也不知道研究对象接受的处理措施.<3>三盲,研究对象、观察者和资料整理分析者均不知道研究对象的分组和处理情况.第七章诊断试验的评价1、金标准:当前临床医学界公认的诊断疾病的最可靠的方法,也称为标准诊断.〔活/尸检、手术发现、微生物培养、特殊检查、影像诊断、长期随访的结果〕2、诊断试验:指应用各种实验、医疗仪器等手段对病人进行检查,以确定或排除疾病的试验方法.3、评价的指标:<1>灵敏度/真阳性率〔Se〕计算公式为:灵敏度〔Se〕=[a/<a+c>]×100% 意义:灵敏度,反映了该诊断试验检验出病例的能力.<2>特异度/真阴性率〔SP〕计算公式为:特异度〔SP〕=[d/<b+d>]×100% 意义:反映了该试验排除非病例的能力.<3>假阴性率—漏诊率:计算公式为:FN=[c /<a+c>]×100% 意义:实际有病而被该诊断试验错误地判为无病的比例. 灵敏度与假阴性率互补,即灵敏度越高假阴性率越低.<4>误诊率—假阳性率:计算公式为:误诊率=[b /<b+d>]×100% 意义:是由真标准诊断为"无病"的病例数中,诊断试验结果为阳性的比例,即实际无病而被诊断试验错误地判为有病的百分比.特异度与假阳性率互补,即特异度越高则假阳性率越低.<5>约登指数:计算公式为:Yi=〔Se+Sp〕-1<6>符合率:是指诊断试验所得的真阳性例数和真阴性例数之和占整个试验对象的百分率,也就是说,诊断试验的结果与金标准诊断的结果的符合程度.它反映了诊断试验正确诊断患者和非患者的能力.计算公式为:符合率=[<a+d>/N]×100%<7>阳性预测值:是诊断试验结果为阳性的对象中真正病人〔用金标准确诊患某病者〕所占的百分率.对于一项诊断试验来说,这个值越大越好.阳性预测值〔PV+〕=[a/<a+b>]×100%<8>阴性预测值是诊断试验为阴性结果中真正的非病人〔金标准确诊未患某病者〕所占的百分率.该值越大越好、阴性预测值〔PV-〕=[d/<c+d>] ×100%<9>阳性似然比在诊断试验中,阳性似然比为真阳性率与假阳性率的比值,这个比值越大,说明该诊断方法越好.LR+=[a÷<a+c>]/[b÷<b+d>]=SE/<1-SP><10>阴性似然比在诊断试验中,阴性似然比为假阴性率与真阴性率的比值,这个比值越小,说明该诊断方法越好.LR-=[c÷<a+c>]/[ <d ÷[b+d]>4、ROC曲线用途:用来决定最佳临界点;比较两种或两种以上诊断试验的价值.5、联合试验平行试验:也叫并联试验,在临床急需作出诊断时,可采取平行联合试验.其结果是敏感度增加,不易漏诊,阴性预测值提高,有利于排除其他诊断.但其代价是特异度降低,假阳性率升高,容易造成误诊.系列试验:也叫串联试验,当使用的几种诊断方法的特异度均较低时,可选用系列试验以提高诊断的特异度,减少误诊.序列试验使特异度增加,阳性预测值增加,其代价是敏感度降低,漏诊率增加.第八章病因与病因推断1、.现代流行病学的病因定义:那些能使人群发病概率升高的因素,就可认为是病因,其中某个或多个因素不存在时,人群疾病频率就会下降.2、.病因模型:三角模型、轮状模型、病因网模型3、疾病发生的基本条件:致病因子、宿主、环境.4、因果推断的逻辑方法:①假设演绎法②MILL准则:①求同法②求异法③共变法④类推法⑤排除法5、因果关系的推断标准:关联的强度、关联的时间顺序、关联的特异性、关联的可重复性、剂量反应关系、因素与疾病分布的一致性、关联的生物学合理性、实验证据、相似性第九章流行病学研究中常见的的偏倚与其控制1.系统误差:〔偏倚〕在研究过程中,由一些已知或可控制的因素引起的使研究结果或推论系统地偏离真实情况的误差.2.偏倚的分类:选择偏倚、信息偏倚、混杂偏倚.第十章传染病流行病学1.传染病流行过程:病原体、宿主、传染过程与感染谱2.常见病原体的特性:致病力、传染力、和毒力.3.病原体的变异性:①耐药性变异:结核杆菌②抗原性变异:甲型流感③毒力变异:汉坦病毒4.传染过程:指病原体侵入机体后,与机体相互作用、相互斗争的过程.5.感染谱:指机体感染了病原体后,经过传染过程,所表现出的轻重不等的临床表现.分类:①以隐性感染为主②以显性感染为主③大部分感染者以死亡为结局.6.传染病流行过程:传染源、传播途径、人群易感性.7.传染源:指体内有病原体生存、繁殖并能排出病原体的人或动物.包括传染病的病人、病原携带者和受感染的动物.分类:①受感染的人:病人、病原携带者②受感染的动物③受感染的人8.病人作为传染源分为:①潜伏期临床症状期②恢复期③传染期9潜伏期的流行病学意义与用途:<1>判断患者受感染时间, 追踪传染源,查明传播途径.<2>确定接触者的留验、检疫和医学观察期限.<3>确定免疫接种时间.<4>评价预防措施效果.<5>潜伏期长短还可影响流行特征.10病原携带者:指没有任何临床症状但能排出病原体的人.带菌者、带毒者和带虫者统称为病原携带者. 分类:<1>潜伏期病原携带者<2>恢复期病原携带者<3>健康病原携带者11.传播特征与流行特征:⑴经空气传播:①飞沫传播②飞沫核传播③尘埃传播经空气传播的流行特征:①传播广泛,发病率高.②冬春季节高发③少年儿童多见④在未经免疫预防的人群中,发病率呈现周期性⑤居住拥挤和人口密度大的地区高发⑵经水传播:一种是饮用水传播,另一种是与疫水传播.经饮用水传播的疾病其流行特征为:①病例分布与供水范围一致,且有饮用同一水源水的历史;②除哺乳婴儿外,发病无年龄、性别、职业差别;③如水源经常受到污染,病例终年不断,发病呈地方性;④停止使用污染的水源或采取消毒、净化措施后,暴发或流行即可平息.⑶经食物传播流行特征:①病人有进食某一食物的历史,不食者不发病;②患者潜伏期短,一次大量污染,可致暴发流行③当停供污染食物后,暴发即可很快平息.⑷经接触传播⑸虫媒传播⑹经土壤传播:⑺医源性传播:⑻垂直传播:病原体通过母体传给子代的传播成为垂直传播.包括:经胎盘传播、上行性传播、分娩时引起传播6、人群易感性:人群作为一个整体对传染病的易感程度成为人群易感性.⑴影响人群易感性升高的主要因素:①新生儿增加②易感人群迁入③免疫人口免疫力自然消退④免疫人口死亡⑵影响人群易感性降低的主要因素:①计划免疫②传染病流行③隐性感染7、疫源地:传染源与其排出的病原体向周围所能波与的范围称为疫源地.<1>形成疫源地的条件:<1>有传染源存在<2>病原体能够继续传播<2>疫源地的消灭必须具备下列条件:①传染源被移走〔如隔离、死亡〕或已消除了排出病原体的状态.②传染源散播在外环境中的病原体被彻底清除〔消毒、杀虫〕.③所有易感接触者,经过该病最长潜伏期未出现新病例或证明未受感染.8.影响传染病流行过程的因素:①自然因素②社会因素第十一章疾病预防与控制1.初级卫生保健:〔PHC〕指最基本的、人人都能得到的、体现社会平等权利的、人民群众和政府都能负担得起的卫生保健服务.2.我国计划免疫工作的主要内容"接种五苗预防七种病".3、慢性病的预防措施:⑴一级预防:又称病因预防,是在疾病尚未发生时针对病因〔或危险因素〕所采取的措施,也就是"防病于未然" 健康促进健康保护⑵二级预防:又称临床前期预防,即在疾病的临床前期做好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的"三早"预防,以控制疾病的发展和恶化,防治疾病复发或转为恶性.⑶三级预防:又称临床预防.指对已患病者采取与时有效的措施,防止病情恶化,以预防并发症和伤残;对已丧失劳动力或残疾者促进功能恢复,心理康复,进行家庭护理指导,是病人尽量恢复生活和劳动能力,并能参加社会活动与延长寿命.第十二章医院感染1.医院感染:指住院病人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包括在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和在医院内获得出院后发生的感染,但不包括入院前已开始或者入院时已处于潜伏期的感染.2.医院感染的分类:自身感染、医源性感染、带入感染、交叉感染.第十三章药物不良反应1.药物不良反应:合格药品在正常用法用量下出现的与用药目的无关的或意外的有害反映.2.WHO将药物不良反应分为A、B、C三种A型不良反应:过渡作用、副作用、毒性作用、继发反应、后遗效应、首剂效应、撤药反应B型不良反应:特异质反映、过敏反应C型不良反应。

样本含量估计及等效性检验

样本含量估计及等效性检验

取α=0.05,β=0.1,将各组的 i的估计值: 2.79、4.01、3.84,及 i :0.26、0.27、1.11代 入公式,计算 i / k = (2.79+4.01+3.84) /3 = 3.55,查表α=0.05,β=0.1,ν1= 3 - 1 = 2,ν2= ∞,查表得 = 2.52 ,代入公式:
2 2 n i / k / i /( k 1) i 1 i 1
2 k k
将有关数据代入公式:
(0.26 0.27 1.11 ) 3 2.52 [ ] 2 2 2 ((2.79 3.55) (4.01 3.55) (3.84 3.55) ) / 2) 7
n
2 12.65 (2 sin
1
0.548 2 sin
1
0.149)
2
33
注:本公式采用三角函数的弧度计算
完全随机设计 多个率样本比较样本含量的估计 公式(二)
n 1641.6 (sin
1
max
1 2 sin min )
注意本公式采用三角函数的角度计算
将数据代入公式(二)
2.等效检验条件: (1).必须Λ>δ(δ为两样本率差 值); (2).应先作一般u检验,当P>α 时,再进行等效检验。
三、计数资料两样本率比较:
两样本率比较的等效性检验 可用u检验。
计数资料的等效性检验(公式):
u=(Λ-|P1-P2|)/Sp
SP = uc=(Λ-|P1-P2|-(1/n1-1/n2)/2)/Sp (此式为校正公式)

式中Λ为等效差值, P1、 P2 为两样本率,Sp为两 样本率合并标准误。

流行病学习题集题库(带答案)

流行病学习题集题库(带答案)
A. 森林脑炎见于春天 B. 吸毒、不正当性行为可致艾滋病 C. 城市肺癌发病率和死亡率高于农村 D. 流行性乙型脑炎和脊髓灰质炎多有隐性流行 E. 霍乱可发生大流行
19.近百年来猩红热发病率有明显下降,轻型病 人增多,病死率50年代为20年代的1/30,称疾病 变化为
A.长期变动 B.短期波动 C.季节性 D.周期性 E.聚集性
预防医学专业
《流行病学》 线上课堂讨论
第一章 绪论
【学习目标】: 1.掌握:流行病学目前适合我国的定义及其
定义的诠释,流行病学特征。 2.熟悉:流行病学的原理和实际应用,流行
病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3.了解:流行病学的发展简史、展望。
1. 目前,流行病学的定义可以概括为: A. 研究非传染病在人群中的分布及其影响因素的学科 B. 研究疾病和健康状况在人群中的分布以及防制对策的 学科
的全体成员
E.从事某项工作的全体成员
4. 在对疾病的情况了解不多的时候,往往从 哪类研究开始着手( )
A. 描述性研究 B. 实验性研究 C. 分析性研究 D. 临床实验 E. 实验室检测
5. 欲了解某病在某地区的危害状况,进行现 况调查时宜选用:
A. 普查 B. 抽样调查 C. 典型病例调查 D. 住院病例调查 E. 个案调查
6. 为制定某地区人群原发性高血压的社区综合 防制方案,拟对该地区某时点人群原发性高血 压的患病情况进行调查。这类研究是
A.调查材料的分布要均匀,样本要够大,抽样要 随机
B.定出所需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C.有充分的人力、物力准备,在规定的时间内做
好调查 D.避免抽样误差和非抽样误差 E.根据估计的现患率来考虑样本大小
14.在对病因不明疾病的研究中,描述性研 究的主要用途是

样本含量的计算

样本含量的计算
• 一般取0.8、0.9、0.95 • 即组间确有差别,则在100次试验中能发现 • 此差别的平均概率 • 检验效能不宜低于0.75 • β一般取单侧Z值
15
计算机模拟举例1
• 假设: • -试验组死亡率为20% • -对照组死亡率为50% • -试验组和对照组的样本量均为n=50 • -显著性水平为双侧0.05 • -检验方法=卡方检验
7
按试验类型
• 估计总体 • 样本与总体比较 • 配对资料 • 两样本比较 • 多样本比较
主要变量的性质
• 分类变量 • 数值变量
• 一般情况下,分类变量所需要的样本量多于数值变 量
9
按结局指标
•计数 定性 指标 死亡与存活, 阳性与阴性, 正常与异常
•计量 定量 指标 血压、血糖、血清酶
•结局指标有多个时,估计样本含量时需要选择其中 最重要的结局指标,或按照所需样本量最多的指标,
当k=1时两组样本含量相等,
24
• 例4:某一项研究吲达帕胺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治疗, 经预试验得治疗前后舒压差值 mmHg 资料如下 与安慰 剂比较,两药治疗前后差异均有统计学差异 ,当 α=0.05,β=0.10时需要治疗多少例可以认为吲达帕胺 有效
z z n
211/k
2
2
s s 2(2k2 )/1 ( 1/k)
p(p1p22p)/2
本设计至少需要观察235例
30
2.2.4 两样本率比较
• 例8:某医师研究某药对产后宫缩痛、外阴创伤痛 效果,预试验旧药镇痛率为55%,新药镇痛率为75%, 当α=0.05,β=0.1时需要观察多少例能说明新药镇 痛效果优于旧药
N zz2 p1e 1p/ ck2p(1p)p

医学研究中样本量的估计

医学研究中样本量的估计

n
(u
u )2
2
(3)样本均数与总体均数比 较的样本量估计
COMPUTE n=((1.96 + 1.282) *3/ 1.5 ) **2. EXECUTE.
樱桃.gif
n=43
(4)完全随机设计两样本含量相 等时均数比较的样本量估计
例题4:某药厂对新研发的降压中成药与标准降压药的疗效比较。已知
2 2
) )
(11)两样本相关系数比较的样本量估计
COMPUTE n=8 * ((1.645 + 1.282) / (LN(((1 + 0.90)*(1-0.80)) /((1 0.90)*(1+0.80))))) ** 2 + 3.
EXECUTE.
樱桃.gif
(12)不配对病例-对照研究设计 (病例数与对照数相等时的样本含量)
EXECUTE.
(8)完全随机设计两样本率比较的样本含 量估计(当两样本量相等时)
例题8:拟研究新研制的抗菌药物对某感染性疾病的治疗效果。经预 试验,试验药有效率为80%,对照药有效率为60%。问正式临床试验每组需 要观察多少病例(假设采用双侧检验)?
单侧:n1 n2 u2
樱桃.gif
2
2 p(1 p) u2 p1 (1 p1 ) p2 (1 p2 )
n
(t
t
)sd
2
(6)配对设计两样本均数比 较的样本量估计
COMPUTE n=((1.96 + 1.645) * 25 / 15) ** 2. EXECUTE.
樱桃.gif
n=37
(7)完全随机设计多样本均数 比较的样本量估计
例题7:某中医院应用中西医结合治疗肺气虚、脾气虚、肾气虚慢性阻 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并与单纯西药为对照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 COPD患者不同中医证型的肺功能改善效果,根据查阅相关资料,肺气虚的 FVC(L)为2.44±0.32;脾气虚为樱2桃..g4if0±0.36;肾气虚为2.31±0.29;对 照组为2.51±0.32。问该项临床研究估计需要观察多少病例数?

样本量计算(Epiinfo2002流行病学分析软件的应用讲座补充资料)【2024版】

样本量计算(Epiinfo2002流行病学分析软件的应用讲座补充资料)【2024版】

应用Epi info2002流行病学分析软件进行样本量的计算(“Epi info2002流行病学分析软件应用讲座”补充资料,主讲人:李海闽) (一)关于Epi info2002计算样本量涉及的几个概念1、把握度又称检验效能(power of test),是用数量描述的事物现象之间如果确定有一个真正的差别存在,能被显著性检验所检出的概率。

数理统计学用β表示II型错误的概率,1-β称为把握度。

做研究设计时,如果要求检出差别显著性的把握度越大,则要求样本含量也越多。

2、置信水平置信水平(confidence level)是置信度的互补概率。

例如95%置信度,其置信水平为0.05;99%置信度,其置信水平为0.01。

一般情况α取0.05,则置信度为95%(1-α=0.95)。

3假设检验的两类错误由于假设检验是根据有限的样本信息对总体作推断,不论做出哪一种推断结论,都有可能发生错误。

这就是假设检验的两类错误。

如果实际情况与H0不一致,检验结论为拒绝H0,接受H1, ;或者实际情况与H0一致,检验结论为接受H0;这两种推断结论都是正确的。

如果实际情况与H0一致,仅仅由于抽样的原因,使得统计量的观察值落到拒绝域,拒绝原本正确的H0,导致推断结论错误。

这样的错误称为第I类错误。

如果实际情况与H0不一致,也仅仅是抽样的原因使得统计量的观察值落到接受域,不能拒绝原本错误的H0,则导致了另一种推断错误。

这样的错误称为第II类错误。

表6-3 归纳了假设检验中两种实际情况和不同检验结论的关系。

犯第 I 类错误的概率用α来控制,其大小与检验水准相同。

根据研究者的需要。

常取为0.05 或0.01 等。

当α取为0.05 时,其意义是:如果原假设H0 成立,按照同样的方法在原假设H0 规定的总体中重复抽样,那么在每100 次检验结论中平均可以有5 次拒绝H0 (犯第I类错误)。

犯第II类错误的概率用β来控制。

因为H0 不成立时检验统计量的精确分布往往难以确定,所以在多数情况下准确估计β的数值比较困难。

分析流行病学方法

分析流行病学方法

例 号
病 例
四个 对照 平均
病例
对照
病例 对照 病例 对照 病例 对照
1
25
32

2/4

0/4

1/4

0/4
2
30
30

3/4

0/4

1/4

0/4
3
22
31

1/4

0/4

1/4

0/4
4
33
30

3/4

0/4

0/4

0/4
5
22
27

3/4

1/4

1/4

0/4
6
21
29

3/4

2.成组匹配(frequency matching)
01
亦称群体匹配、频数匹 配,即要求某种或某些 因素(匹配因素)在对 照组与病例组总的分布 相同。
02
如病例组中男性的比例 为50%,则选择对照中, 男性的比例也为50%。
01
如果所研究的是罕见病,或所 能获得的合格病例数很少,则 采用个体匹配的设计方法;
2.对照的来源
自然人群:从产生病例的自然人
A
群中选择,或选取病例的邻居、
亲属、同事或配偶作为对照等。
B
医院对照:选取与病例同一医院 的其他疾病患者
(三)样本含量的估计
所允许犯假阳性错误 的概率α;
所希望达到的检验把 握度(1-β);
病例组的暴露率 (P1 )和对照组暴 露(P0 );

临床科研中的样本含量估计

临床科研中的样本含量估计

5. 计算样本含量
À用按设计方案、资料类型及可能 涉及的统计分析方法来选择样本 含量的计算方法(查书),也可 以利用统计软件帮助完成样本含 量的计算。
6. 校正样本含量
À由 于 估 算 的 样 本 含 量 是 最 少 需 要 量,考虑到受试者可能有不合作者、 中途失访、意外死亡等情况出现, 而减少有效观察对象的例数(失 访),因此,应该在估算的样本含 量增加若干样本例数。
样本含量的大小
À在临床科研设计中,我们已知样本含量 越小,其抽样误差越大。
À若样本含量不足,可重复性差,抽样误 差也较大,检验效能低,不能排除偶然 因素的影响,其结论缺乏科学性、真实 性。
À若样本含量过大,试验条件也难以严格 控制,会增加临床研究的困难,容易造 成不必要的人力、物力、时间和经济上 的浪费。
À2、查表法,简单、方便,但受条 件限制,有时不一定完全适用。
三、估计样本含量的 步骤
1. 确定设计方法
À任何临床试验,其设计方案是 首先需要确定的,而样本含量 的估计也是建立在设计方案基 础上的。不同的临床科研设计 方法,其样本含量的估计方法 不相同。
2.确定资料类型
À当 临 床 试 验 的 设 计 方 案 确 定后,需要确定临床试验 所得数据的类型,如,计 量、计数、等级,因为样 本含量估计的方法与数据 类型有关。
À动物实验的样本含量可以参考临 床试验的样本含量,并在此基础 上适当减少其数量。
4
五、数值变量的样本 含量估计简介
两均数比较的估算
两组样本量相等时,可按下式计算每组 所需的例数:
n=
2(uα +uβ )2 σ2 δ2
uα为一类错误概率的u值 uβ为二类错误概率的u值 δ 为容许误差,试验组与对照组均数之差的绝对值

人卫第七版-流行病学期末(超全)2考试复习重点知识总结

人卫第七版-流行病学期末(超全)2考试复习重点知识总结

流行病学1.流行病学的定义:流行病学是研究人群中疾病与健康状况的分布及其影响因素,借以制定和评价预防、控制和消灭疾病及促进健康的策略和措施的科学。

2.现代定义及其认识:①三个层次:疾病、伤残、健康②三个阶段:揭示现象、找出原因、提供措施③三个范畴:描述、分析、实验④三种方法:观察法、实验法、数理法⑤三大要素:原理、方法、应用3. 流行病学的重要观点:①群体的观点(基本);②比较的观点(核心);③概率论的观点(特点)。

4.流行病学的研究方法:观察法、实验法、数理法。

5.流行病学的用途:<1>研究人群健康,疾病消长以及疾病特征变化的规律。

<2>对社区和人群健康做出诊断。

<3>用于卫生决策和评价。

<4>揭示疾病完整的自然史。

<5>利用流行病学方法探讨原因不明的疾病的病因。

<6>疾病预防<7>疾病诊断、治疗与预防方法或措施的效果评价。

4.疾病的三间分布:以疾病频率为测量指标,来描述与分析疾病在不同地区、不同时间和不同人群的分布现象(发病率、患病率、死亡率等),简称“三间分布”第二、三章疾病的分布和描述性研究1、发病指标⑴发病率:是指一定地区、一定时期内,一定人群中某病新病例出现的频率。

发病率=一定时期内某人群中发生某病的新病例数/同期暴露人口数×kk =100%,1000‰……⑵罹患率:罹患率与发病率同样是测量新发病例的频率指标。

罹患率=观察期间某病新病例数/同期暴露人口数×kk =100%或1000‰罹患率:一般多用于衡量小范围、短时间的发病率、观察的时间是以月、周、日或一个流行期为时间单位。

⑶患病率:亦称现患率或流行率,是指在特定时间内,一定人群中某病新旧病例所占的比例。

患病率=特定时间内某人群中某病新旧病例数/同期观察人口数×k2、患病率与发病率的区别:①患病率的分子为特定时间内所调查人群中某病新旧病例的总和,而发病率的分子则为一定时期内暴露人群中某病的新发病例数;②患病率是由横断面调查获得的疾病频率,是衡量疾病的存在或流行情况的静态指标,而发病率是由发病报告或对例研究获得的疾病频率,是衡量疾病发生情况的动态指标。

医学科研设计样本含量估计

医学科研设计样本含量估计

N

(z
z
)
2
两个样本均数比较
N

2


(z

z

)
2
第6版 流行病学电子版
人民卫生出版社
Sample size
• Two sample randomized parallel design
• 2-sided test • α = 0.05, 1-β = 90% • σ = 2hr • δ = 1 hr
暴露人群发病率P1 =1/千人
2
2 pq z p0q0 p1q1
p1 p0 2
显著性检验 α=0.05
(1.96 2 0.00055 0.99945 1.28 0.0001 0.9999 0.001 0.999)2
N
(0.001 0.0001)2
把握度(1-β=0.90)
影响样本含量估计的因素 —估计样本含量的先提条件
实验允许的第一类错误的概率[α] 提出所期望的检验效能 [1-β] 对实验精度的要求,即容许误差 [δ] 观察指标的变异程度,即标准差[σ]
参数获得途径 预试验 文献检索 专家意见
第6版 流行病学电子版
人民卫生出版社
单个样本均数和配对检验
第6版 流行病学电子版
c



2
人民卫生出版社
多个样本均数比较
k
S
2 i
k
N 2
i 1
k
( X i X )2 (k 1)
i 1
X i 和 S i 分别为第 i 个样本的均数和标准差的初估值,
k
X X i k , k 为组数。 值由 值表查得。 i 1

样本含量的估算(共55页)

样本含量的估算(共55页)

2
75
简 历
返回总目录
返回章目录
结束 第14页
统计学讲座 样本含量的估算
5、两样本率的检验
公式(5)为:
( z (1 )( Q Q ) z (1 ) / Q (1 ) / Q c 1 1 1 2 2 2 N c 1 2
1 1 1 2 2
(5)
式中:
c Q11 Q2 2
返回总目录 返回章目录 结束 第15页
简 历
统计学讲座 样本含量的估算
【例5】两样本率的检验
【例5】研究针炙配合心理疗法治疗失眠的效果。预试验中, 针炙和心理联合治疗的有效率为94%,单纯应用针炙治疗的 有效率为85%。若取双侧α=0.05,则z0.05=1.96,β取单侧 0.10,Z0.1=1.282,则检验功效为0.9。若联合治疗的样本 含量占60%(Q1),单纯治疗的样本含量占40%(Q2),则两 组样本含量各为多少? 计算:
简 历
返回总目录
返回章目录
结束 第5页
统计学讲座 样本含量的估算
(二)样本含量估算的方法
样本含量估算的公式:往往是通过假设检验的公式反推而得到。 1、单样本均数的检验或配对样本均数的检验:公式为
( z z ) N
2
(1)
单侧或双侧检验:取决于α的取值。如双侧,单侧。
2
(1.96 0.904(1 0.904)(0.601 0.401 ) 1.282 0.94(1 0.94) / 0.60 0.85(1 0.85) / 0.40 0.94 0.85 495
2
联合治疗组:n1=0.60×495=297 单纯组:n2=0.40×495=198

流行病学复习资料

流行病学复习资料

流行病学复习资料一、绪论1、流行病学:流行病学是研究人群中疾病与健康状况的分布及其影响因素,并研究防治疾病及促进健康的策略和措施的科学。

2、流行病学研究的三个层次:疾病、伤害和健康。

疾病包括:传染病、寄生虫病和非传染病等一切疾病。

伤害包括意外、残疾、弱智和身心伤害。

健康状态包括身体生理生化的各种功能状态、疾病前状态和长寿。

◆流行病学研究的任务和三个范畴:(1)“揭示现象”,由描述性流行病学来完成。

仅提供深入讨论原因的基础,但可对现象作初步分析。

(2)“找出原因”需借助分析流行病学的工作来完成,来检验或验证所提出的疾病线索。

(3)以找到原因为基础而“提供措施”,并进一步确证措施的有效性,这要用人群流行病学实验,即实验流行病学的工作来完成。

◆流行病学研究的三种基本方法:观察法、数理法、实验法。

◆流行病学的原理:①疾病与健康在人群中分布的原理,其中包括疾病的流行现象②疾病的发展过程,其中涵盖了机体的感染过程和疾病的流行过程③人与环境的关系,即疾病的生态学④病因推断原则⑤疾病防治的原则和策略⑥疾病防治的原则和策略,其中包括:疾病的三级预防,疾病发展的数学模型等。

◆流行病学的实际应用:①疾病预防和健康促进②疾病的监测③疾病病因和危险因素的研究④疾病的自然史⑤疾病预防的效果3、流行病学的特征:(1)群体特征(2)以分布为起点的特征(3)对比的特征(4)概率论和数理统计的特征(5)社会医学的特征(6)预防为主的特征二、疾病的分布1、疾病测量指标:◆发病指标:①发病率:表示在一定期间内(1年),一定人群中某病新病例出现的例数。

发病率=(一定期间内某人群中某病新病例例数/同期人口暴露数)×K(K=100%,1000‰,或10000/万)②罹患率:指在某一局限范围,短时间内的发病率。

它可以根据暴露来精确地测量发病几率③患病率:指某特定时间内的总人口中,患有某病(包括新旧病例)者所占的比例,也称现患率。

分为期间患病率和时点患病率(常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
212
2211)(])1()1()1(2[p p p p p p Z p p Z N --+-+-=βαN:为计算所得一个组的样本大小
对照组发生率
α水平相
应的标准
正态差试验组发生率
为1-β水平相应
的标准正态差(p1+p2
2
212
2211)(]
)1()1()1(2[p p p p p p Z p p Z N --+-+-=
βαN:为计算所得一个组的样本大小
对照组发生率
α水平相应的标准正态差
试验组发生率
为1-β水平相应的标准正态差
(p1+p2
2
2
2)(2d Z Z N a σβ+=公式适用于N≥30时
估计的标准差
两组连续变量均值之差
α水平相应的
标准正态差为1-β水平相应
的标准正态差

2 =|
1
计量资料
22
2)(2d Z Z N a σ
β+==25, d=15, Z α=1.96,Z β=1.64
随机分组临床试验原理示意图
实验组
(干预措施)
对照组
(对照措施)
样本
病人群体结局+
结局-
视网膜病变的下降比率
糖化血红蛋白降低值
2
2
2
)(2d
Z Z N a σ
β+=
=45, d=25, Z α=1.96,Z β=1.2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