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量确认体系内部审核管理程序
计量体系内部审核计划
计量体系内部审核计划编号:审核目的检查计量保证体系运行的实际情况,确定计量保证体系与省三级计量保证体系的符合性和有效性,确保公司计量保证体系得到持续、有效的改进。
审核范围公司计量保证体系覆盖的所部门审核依据《广东省企业三级计量保证体系确认规范》、《计量管理制度》审核组长叶秀清审核员朱品贤、林卫东审核时间2008年5月10日~11日首次会议时间2008年5月10日末次会议时间2008年5月11日审核报告提交日期2008年5月11日序号审核内容审核时间被审核部门审核员1 计量管理机构及人员职责2008年5月10日品质部朱品贤、林卫东2 计量器具采购、入库流转制度2008年5月10日采购部、仓库朱品贤、林卫东3 计量器具周期检定校准制度2008年5月10日品质部朱品贤、林卫东4 计量器具使用、维护、保养制度2008年5月10日车间朱品贤、林卫东5 产品计量检测管理制度2008年5月11日品质部朱品贤、林卫东6 计量内部监督检查制度2008年5月11日车间朱品贤、林卫东7 采用法定计量单位管理制度2008年5月11日品质部朱品贤、林卫东编制: 审核: 批准:日期: 日期: 日期:计量体系内部审核检查表编号:审核依据《广东省企业三级计量保证体系确认规范》《计量管理制度》编制日期2008年5月11日审核要素企业计量管理制度、计量组织、计量器具等审核组长叶秀清审核部门品质部审核员朱品贤、林卫东序号审核项目审核方法审核记录1 2 2 3 4 5 6 法制计量管理计量组织计量制度计量人员计量单位计量检测各类检定查阅记录查阅记录查阅记录查阅记录查阅记录、现场查看查阅记录查阅记录、现场查看品质部属下的计量组和化验组人员,都有学习和了解计量法,并贯彻实施计量法的各项要求。
品质部为计量主管部门,其属下的计量组负责具体的计量工作,设两名兼职计量人员。
各项计量制度有效地执行。
各种衡器、量具等计量器具按规定周期检定(校准)。
专职计量都经过质检部门的相关业务知识培训。
计量认证的程序、管理规定以及CMA标志使用方法和判别
标志的使用、公告制度及变更的处理一、标志的使用及公告制度1.标志的使用(1)通过计量认证的质检机构允许在其出具的检验报告上加盖CMA标志,并在标志下加印计量认证证书编号;(2)通过计量认证和审查认可(验收)的质检机构,允许在其出具的检验报告上加盖CMA标志和CAL标志,并分别在两个标志下加印计量认证和审查认可(验收)的证书编号。
(3)其它地方使用标志,必须严格按标志的使用规定,放大或缩小尺寸其形状不能随意改变。
2.公告制度省以上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对批准计量认证/审查认可(验收)的质检机构下发文件,公布其名称、证书编号、依据的标准及检验项目。
有条件的可建网向社会公告。
二、变更的处理质检机构取得计量认证/审查认可后,仍须按《评审准则》的要求,实施动态管理。
内部组织机构、管理人员、工作程序等根据需要可进行调整,使用的仪器设备、试验环境、检验人员、检验方法等也将随着经济建设的发展改进、更新。
因此,质检机构应与计量认证/审查认可(验收)的评审机构保持联系,对于出现的变更采取以下方法处理:(1)质检机构的法人或法人授权代表、技术负责人、质量负责人的变更须报计量认证/审查认可(验收)的评审机构备案,授权签字人的变更必须报计量认证/审查认可(验收)的评审机构审核;(2)质检机构的组织机构、工作程序、规章制度等进行调整,应及时修订或重新编制质量手册,保证质检机构的工作始终满足《评审准则》的要求,在监督评审或复查评审前提交给计量认证/审查认可(验收)的评审机构进行文件审查;(3)当质检机构的仪器设备、试验环境、检验人员、检验方法等发生变更时,其各项条件均需满足检验标准的要求,此外质检机构还应及时进行各种比对试验,证明出具的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质检机构应将比对试验报告、原始记录、误差分析报告等资料保存好,待监督评审或复查评审时提交评审组一并考核。
(4)对于仪器设备、试验环境、检验人员、检验方法等发生变更时,其条件不能满足检验标准要求的项目,质检机构应暂停该项目的检验工作。
测量设备的计量确认管理程序
测量设备的计量确认管理程序1. 引言测量设备是制造业中非常重要的工具,用于确保产品质量和过程控制的有效性。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和使用的频繁度增加,测量设备的性能可能会发生变化,导致测量结果的不准确性。
为了确保测量设备的准确性和可靠性,需要进行定期的计量确认。
本文档描述了测量设备的计量确认管理程序,旨在确保测量设备的持续性能和有效的质量控制。
2. 目标本文档的目标是确保测量设备的计量确认管理能够做到以下几点:•确保测量设备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定期检查和验证测量设备的性能•记录和跟踪测量设备的计量确认结果•建立修正措施以纠正发现的问题•提供有效的质量控制和过程控制3. 管理程序概述3.1 计量确认计划在测量设备投入使用之前,应制定计量确认计划。
计划应明确需要进行计量确认的设备、计量频率、计量方法和责任人。
计划还应包括计量记录的管理和保留要求。
3.2 标准操作程序(SOP)为了确保计量确认的一致性和准确性,应编制标准操作程序(SOP)。
该程序应详细说明每个测量设备的计量确认步骤、所需的设备和工具、测试方法和评估准则。
SOP还应包括操作人员的培训要求和记录管理要求。
3.3 计量确认的执行执行计量确认的过程中,应按照SOP的要求进行操作。
测量设备的性能应进行检查和验证,例如进行校准、线性度测试、重现性测试等。
测试结果应记录,并与预期的性能指标进行比较,以确定设备是否满足要求。
3.4 结果分析和修正措施对于不满足预期性能指标的测量设备,应进行结果分析,以确定问题的原因和解决方案。
修正措施可能包括设备校准、维护和维修,或更换设备。
修正措施的实施应记录,并验证修正措施的有效性。
3.5 记录和跟踪所有计量确认的结果和修正措施应进行记录和跟踪。
记录应包括测量设备的标识、计量确认的日期和结果、以及修正措施的执行日期和结果。
跟踪记录可用于评估测量设备的性能趋势,并及时采取必要的措施。
3.6 审计和持续改进定期进行计量确认管理程序的审计,以确保其有效性和符合要求。
管理体系审核指南
确; 是否建立测量过程控制规范,是否按要求实施监视,方法是否正确。 相关文件、统计是否符合要求。
抽查非强检测量设备计量确认间隔是否经评审,是否合理 调整。是否有检定/校准不符合要求情况。是否有挪用他处 情况。
计量确认过程中测量设备计量特征、计量要求是否正确, 确认方法是否正确,结论是否正确。
• 溯源性审核(抽查足够数量测量设备检定/校准证书)
管理体系审核指南
第13页
现场审核关键点与技巧-4
• 测量过程审核
管理体系审核指南
第15页
现场审核关键点与技巧-6
•不合格控制 不合格测量管理体系(计量管理职能部门) 不合格测量过程(抽查现场测量过程,沟通调查以往不合 格处理情况统计是否符合文件要求) 不合格测量设备(抽查现场测量设备,沟通调查以往不合 格处理情况统计是否符合文件要求)
管理体系审核指南
第16页
现场审核关键点与技巧-7
• 改进审核 • 纠正办法
受审核部门是否清楚企业纠正办法程序文件要求; 是否有机制及时发觉不合格,制订并实施纠正办法; 查依据内、外部审核发觉不符合项实施纠正办法; 纠正办法实施是否符合要求,原因分析是否准确,办法是否有效,
是否经验证。 统计是否符合要求。
管理体系审核指南
第17页
现场审核关键点与技巧-8
管理体系审核指南
第10页
现场审核关键点与技巧-1
审核是一个符合性认证。应按审核依据获取客观证据。
•质量目标审核(受审核部门测量管理目标) •人力资源审核(抽查体系相关人员资质和证书) •信息资源审核(抽软件、统计、标识可结合相关过程) •测量设备审核(查看管理台账,ABC分类管理,设备管理 文件要求符合性,抽关键设备检定/校准是否合格有效) •环境审核(抽查测量环境受控情况)
计量合格确认管理制度
计量合格确认管理制度一、总则为规范计量合格确认工作,提高计量合格确认工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避免因计量合格确认不当引起的相关风险,保障消费者和企业的合法权益,特制定本管理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管理制度适用于对各类计量器具、计量器具配件及计量单位进行计量合格确认的机构或组织。
三、定义1.计量器具:指用于进行计量的设备、装置或系统,包括计量系统和计量工程。
2.计量合格确认:指按照国家规定对计量器具或计量单位进行检验、检定、核查或认证,并出具相应的合格确认结果的活动。
3.计量单位:指确定物理量大小并与之相比较的某种量的实体、现象或规范。
四、组织结构1.计量合格确认管理工作由国家计量监督管理机构负责指导。
2.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量局承担本地区内的计量合格确认管理工作。
3.各地级市、县级计量局及计量合格确认机构为计量合格确认的实施机构。
五、计量合格确认管理流程1.计量合格确认的程序应符合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必须在指定的实验室和检验机构进行,不得私自进行。
2.计量合格确认的委托方应提供相关的申请材料、样品等,确保有序、完整的参与计量合格确认流程。
3.计量合格确认机构应按照标准程序进行检验、检定、核查、认证工作,并及时出具合格确认证书。
4.计量合格确认结果应按照相关法规保存并向委托方提供,确保结果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六、质量管理1.计量合格确认机构应建立并完善内部质量管理体系,确保计量合格确认工作的质量。
2.计量合格确认机构应根据相关标准要求,对仪器设备进行定期检验和维护,保证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3.计量合格确认机构应建立健全的人员培训机制,确保人员具备相应的技能和知识,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
七、保密管理1.计量合格确认机构应严格保护委托方的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不得泄露相关信息。
2.计量合格确认机构应建立保密管理制度,对涉密信息进行严格管理和控制,确保信息安全。
3.计量合格确认机构应指定专门的保密人员负责保密工作,并对人员进行保密培训,提高保密意识。
计量管理程序(含表格)
文件制修订记录1.目的为加强计量管理,保证量值传递准确一致,使企业计量工作适应现代管理的需要,特制定本制度。
2.适用范围规定了计量管理规定、计量器具的分类管理规定、计量器具周期检定规定、计量设备贮存和管理规定、不合格计量设备控制规定、计量原始记录和档案资料管理规定、计量事故处理规定、计量设备配置适用性管理规定,本规定适用于全厂各单位的计量工作。
3.计量管理规定3.1引用规定与政策法规《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实施细则》《用能单位能源能源计量器具配备与管理通则》3.2计量组织机构及其职责3.2.1公司设专职计量员。
专职计量员在质量管理领导下,由部长统一管理全厂计量工作的职能。
3.2.2专职计量员职责和权限3.2.2.1专职计量员是指专职从事计量管理工作的人员,包括使用计量单位的检查、量值传递、使用和检修计量器具的监督管理,依期检定及报废申请,计量技术档案管理等工作。
3.2.2.2宣传、贯彻、执行国家计量法律、法规,制定实施办法和管理制度,并负责组织实施和督促检查。
3.2.2.3负责计量文件的编写、修改或改版。
3.2.2.4负责计量技术文件控制、发放和保管。
3.2.2.5负责计量检定记录的归档、储存和保管。
3.2.2.6制定本公司测量设备的周期检定计划,并依期检定和校准。
3.2.2.7负责计量器具的验收、检定等工作,并制订送外检定、维修的计划。
3.2.2.8建立计量器具总台帐、档案、计量原始记录以及计量技术档案。
3.2.2.9办理计量器具的流转、封存和报废等手续。
3.2.2.10编写计量器具操作规程,指导使用部门正确安装、使用计量器具,协助解决计量技术问题。
3.2.2.11根据计量设备适用性要求,对各检测设备的检测能力进行分析。
3.2.2.12协助技术工艺人员对不合格的检测设备进行评估及处理。
3.2.2.13按规定填写各种计量记录,及时完成上级交给的其它计量工作任务。
3.2.2.14对违反计量法规而造成损失的个人,要查明原因,追究责任,向有关领导部门提出处理意见。
内部工程计量审核制度
内部工程计量审核制度一、总则为规范内部工程计量审核工作,提高计量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保障公司工程项目的质量和利益,特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公司内部所有工程项目的计量审核工作。
三、计量审核组织公司应设立专门的计量审核组织,负责统一协调和管理工程项目的计量审核工作。
计量审核组织人员应具备相关专业知识和经验。
四、计量审核程序1.项目前期准备项目启动前,计量审核组织应与项目部门协商制定计量审核计划,明确审核目标、范围和方法,确定审核时程和人员。
2.计量设计审核对工程项目的计量设计文件进行审核,验证计量单位、计算方法、计量要求等是否符合相关法规和标准。
3.计量进度审核随着工程项目的进行,定期对计量进度进行审核,核实实际完成情况和计划是否一致,及时发现和纠正问题。
4.计量结果核对项目结束后,对实际计量结果进行核对,确保计量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同时与工程完成情况进行比对,检查是否存在异常情况。
5.计量报告编制根据审核结果编制计量审核报告,详细记录审核过程、发现问题和解决措施,提出评价意见和建议。
6.计量结果确认计量审核组织应与项目部门共同确认计量结果,并签署确认文件,确保计量结果的可靠性和公正性。
7.计量审核总结项目结束后,计量审核组织应开展总结工作,对计量审核过程进行评估和总结,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为今后的计量审核工作提供参考。
五、责任与义务1.计量审核组织负责全面指导和监督工程项目的计量审核工作,保证计量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项目部门必须配合计量审核组织的工作,提供必要的支持和资料,确保计量审核工作的顺利进行。
3.相关人员应按照规定参与计量审核工作,如实提供相关信息和资料,保证审核工作的顺利进行。
六、违规处理对违反本制度规定的行为,计量审核组织将依据公司相关管理制度进行处理,如构成违法行为将按法律规定追究责任。
七、附则1.本制度自颁布之日起生效。
2.本制度解释权归公司计量审核组织所有。
测量设备的计量确认管理程序
测量设备的计量确认管理程序1 目的为使测量设备的计量确认管理规范化,测量设备检定、校准和验证等过程受控,防止测量设备计量检定校准失效风险,特制定本程序。
2适用范围本程序适用公司各单位(以下简称:各单位)。
3定义3.1测量设备是指实现测量过程所必需的测量仪器、软件、测量标准、标准样品(标准物资)和辅助设备或它们的组合。
3.2测量设备的计量确认包括测量设备的计量检定、校准和验证。
4 职责4.1股份公司计量管理部门职责4.1.1股份公司设备部是公司计量管理部门,负责明确测量设备的计量确认管理基本要求,管理计量确认目标和实绩。
4.1.2股份公司设备部计量检定室是计量检定、校准的技术机构,实施总部测量设备的检定、校准和修理业务,并按公司要求和能力实施股份公司其它单位测量设备的检定、校准业务。
4.2股份公司各单位职责4.2.1各单位计量主管部门按公司和本单位管理文件要求管理本单位测量设备计量确认。
各单位通过合同委托计量外供方实施本单位内部无能力进行的计量检定、校准、维修工作。
4.2.2 各单位测量设备使用部门按管理文件规定实施本部门测量设备检校或送检、维护等业务,验证测量设备的适用性。
5测量设备的计量确认管理流程见附件。
6管理要求6.1测量设备配备确认6.1.1各单位按《测量过程管理程序》(BGFZ13A02)要求组织开展测量设备配备确认,规定所形成的记录(如:测量设备配备一览表)。
记录包括测量要求(工艺要求)和以此要求得到的所配备测量设备的配备(计量)要求。
6.1.2各单位按照配备确认记录(如:测量设备配备一览表)中的配备(计量)要求和其它附加要求委托计量检定校准机构实施计量检定校准或开展自行检校项目,根据检校结果与配备(计量)要求的符合程度验证测量设备的适用性。
6.2计量确认间隔的确定和调整各单位测量设备计量确认间隔以配备确认记录(如:测量设备配备一览表)规定,间隔调整方法和标准由本单位计量主管部门规定。
计量确认体系管理体系内部审核通用程序
管理体系内部审核通用程序质量管理体系计量确认体系环境管理体系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1 目的:为确保公司管理体系运行的符合性、有效性,以满足实现管理方针和目标的需要,不断提高公司的各项管理水平。
2 X围:本公司开展的管理体系内部审核活动。
3 术语:参照本公司管理手册中的术语解释。
内部审核:公司内部确定管理活动和有关结果是否符合计划的安排,以及这些安排是否有效地实施并适合于达到预定目标的、系统的、和独立的检查。
审核员:被委派实施审核的人员(审核员应在个人的综合素质、教育、培训、工作经历、审核经历等方面具有相应资格)。
受审核方:指接受内部审核的部门或单位。
4 职责4.1 最高管理者审批年度审核计划。
4.2 管理者代表a领导、组织公司的内部审核工作,任命内审组长,组建审核组;b审批公司内部审核实施计划、内部审核报告,审核年度内部审核工作计划;c对审核结果进行评审,并向最高管理者提交内审报告。
4.3 区域公司/专业公司经理a织本区域/专业公司的内部审核工作,任命内审组长,组建审核组;b审批本区域/专业公司年度内部审核工作计划、内部审核实施计划和内部审核报告;c对本区域/专业公司内审结果进行评审,并向管理者代表提交内审报告。
4.4 技术质量部门a制订年度管理体系内部审核工作计划,经管理者代表审核后报最高管理者批准、区域/专业公司年度内审计划报区域/专业公司经理批准后实施;b推荐内审员,协助管理者代表开展内审工作;c 整理、保存内部审核记录。
4.5 审核组长a对委派的内审工作全权负责,对审核结果作最后评定;b制定内部审核实施计划;c代表审核组与受审核方接触;d编写内审报告。
4.6 内审员a编制分工X围内的检查表;b完成分工X围内的审核任务,填写现场记录表,开具不合格报告;c报告审核结果;d验证或指定验证人验证所采取纠正措施的有效性;e收集、整理所开出不合格及观察项的整改材料,交技术质量部门保存;f配合并支持审核组长的工作。
计量管理体系内部审核程序
德信诚培训网
计量管理体系内部审核程序
1.目的
通过实施计量管理体系内部审查,确保其符合企业二级计量保证确认体系的要求,并与公司的计量管理工作相适应。
2.适用范围
适用于公司内部对计量管理体系的审核。
3.职责
3.1 公司管理者代表负责任命公司内审员,批准公司内审组成员,确定审核时间。
3.2 计量室负责制定年度内部审核计划,并报品管部部长审批。
3.3 计量室负责内部审核的策划、组织和实施。
3.4 审核组负责按照计量体系内部审核计划编制计量体系内部审核检查表,实施现场审核,根据审核结果开出各部门的不合格项和内部审核报告,并提出纠正措施,对纠正措施的执行情况进行最终验证。
3.5 各相关部门配合内部审核的实施并根据审核组开出的不合格项实施纠正预防措施。
4.审核程序
4.1 编制审核计划
4.1.1 每年年初,计量室负责编制年度内审计划,确定审核的时间和频次,报品管部部长批准。
4.1.2 内部审核每年不少于一次,且计量管理体系各要素每年至少审核一次。
4.2 实施准备
4.2.1 审核实施前,由计量室编制《计量体系内部审核计划》报公司品管部审批,并于审核前一周发放各相关部门及内审员。
4.2.2 计量室负责组织相关人员组成计量体系审核组并报公司管部品管部部长批准。
更多免费资料下载请进:好好学习社区。
测量设备的计量确认管理程序
测量设备的计量确认管理程序1 目的为使测量设备的计量确认管理规范化,测量设备检定、校准与验证等过程受控,特制定本程序。
2 适用范围本程序适用于××有限公司体系各单位。
3 定义测量设备是指实现测量过程所必需的测量仪器、软件、测量标准、标准样品(标准物资)或者辅助设备或者它们的组合。
测量设备的计量确认包含测量设备的计量检定、校准与验证。
4 管理职责4.1设备部是公司计量管理部门,负责测量设备的计量确认管理。
4.1.1设备部计量管理室负责公司测量设备配备确认、计量确认间隔审核、计量确认计划管理,监督评价计量确认实绩,制定实施过程的规定。
4.1.2设备部计量检定室是计量检定、校准的技术机构,实施对测量设备的检定、校准与修理业务。
4.1.3设备部通过合同委托计量外供方实施股份总部内部无能力进行的计量检定、校准、维修工作。
4.2各直属厂部(下列简称各厂部)、技术中心负责本部门测量设备计量确认工作,管理现场检校与测量设备的送检、保护等业务,验证测量设备的适用性。
5 测量设备的计量确认流程见附件。
6 流程要求测量设备计量确认对象能够是单体设备或者其组合(如测量系统)。
6.1测量设备配备确认是计量确认根据6.1.1各厂部等测量设备使用部门根据《测量设备配备一览表》(见管理文件《测量过程管理程序》,表格编号:××)中的配备(计量)要求规定的技术特性进行计量确认。
6.1.2计量检定校准机构根据《测量设备配备一览表》中的计量要求与用户的委托要求,配备检校资源与实施计量检定校准。
6.2计量确认间隔的确定与调整测量设备定期检校或者更换间隔通常与计划确认间隔相同。
6.2.1测量设备计量确认间隔以测量设备计量管理信息系统中《测量设备配备一览表》规定。
间隔调整方法与标准由设备部制定的《测量过程与测量设备的计量要求、计量特性管理标准》(编号)规定。
6.2.2分类管理的测量设备间隔调整按《测量设备配备一览表》编制审核流程执行。
测量管理体系的内部审核
2019/11/19
16
第6章规定了实施审核活动的基本过程、程序和方法, 包括审核的起动、文件评审、现场审核前的准备、实施现 场审核、审核报告的编制、批准和分发、实施审核后续活 动和审核后的监督等内容。
第7章规定了从事审核的审核员应具备的资格,包括 个人素质要求和知识能力要求等内容。
2019/11/19
17
在质量管理体系标准中,质量管理职能主要是管理的 职能;而在测量管理体系标准中,计量职能,不仅仅是行 政管理职能,而且还有重要的技术职能,并且在标准中对 计量确认和测量过程有许多技术性的要求。考虑到测量管 理体系区别于质量管理体系的特殊性,因此测量管理体系 审核的程序是以国家标准GB/T19011-2003/ISO19011:2002 《质量和(或)环境管理体系审核指南》为参考,增加了 许多技术性的审核过程和审核要求。尤其是要重视对测量 过程、测量过程控制和测量不确定度等技术要求的审核和 评价。
2019/11/19
24
2 、评价是一种符合性评价,其结果可能是符合,也 可能是不符合。因此,审核发现能表明收集到的审核证据 符合审核准则,或不符合审核准则。
3 、通过评价还可以发现哪些过程和活动需要改进或 可以改进,因此当审核目的有规定时,审核发现能指出改 进的机会。
2019/11/19
25
5审核结论 审核结论 审核组考虑了审核目标和所有审核发现后得出的审核 结果。 理解要点 1 、审核结论是由审核组得出的审核结果,而不是由 审核组的某一个审核员得出的审核结果。 2 、审核结论是以审核发现为基础,是在考虑了审核 目的和所有审核发现的基础上得出的综合、整体和系统的 审核结果。
注4:当两个或两个以上审核组织合作,共同审核同 一个受审核方时,这种情况称为“联合审核”。
管理体系内部审核的一般流程
管理体系内部审核的一般流程管理体系内部审核是指组织对自身管理体系进行定期审核的过程,其目的是评估该体系的有效性、合规性和持续改进的能力。
在进行内部审核时,需要遵循一定的流程,以确保审核的全面性和客观性。
下面是一般的管理体系内部审核流程:1.确定审核计划:在开始内部审核之前,审核团队需要与组织内相关部门和人员进行沟通,确定审核的范围、时间和目标,制定详细的审核计划。
2.准备审核材料:审核团队需要事先准备相关的审核文件和资料,包括管理体系文件、程序和记录等。
3.进行评审:审核团队开始对管理体系进行评审,按照事先制定的审核计划和程序进行审核。
评审可以包括文件评审、实地考察和访谈等方法。
4.收集证据:在评审的过程中,审核团队需要收集相关的证据,以评估管理体系是否符合要求。
证据可以来自文件和记录,也可以来自现场观察和访谈。
5.识别不符合项:在评审的过程中,如果发现管理体系存在与要求不符的问题或不符合项,审核团队需要识别并记录下来。
不符合项可以包括与法规法规要求不符、流程不完善、记录不完整等。
6.编写审核报告:在评审结束后,审核团队需要编写审核报告,其中包括评价管理体系的有效性和合规性,记录发现的不符合项和建议的改进措施等。
审核报告应该客观、全面地反映出评审的结果。
7.提出改进措施:审核报告中应该包含针对不符合项的改进措施建议,以帮助组织改进和提升管理体系的效果和效能。
这些措施可以包括流程改进、培训提升、文件修订等。
8.进行跟踪:审核团队应该对提出的不符合项和改进措施进行跟踪,确保组织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改进和纠正。
跟踪可以通过随后的内部审核或定期的评估来完成。
9.总结和反思:审核团队应该对整个审核过程进行总结和反思,评估审核的有效性和改进的机会。
根据反思的结果,可以进一步优化和完善内部审核的流程。
总的来说,管理体系内部审核的流程可以分为确定审核计划、准备审核材料、进行评审、收集证据、识别不符合项、编写审核报告、提出改进措施、进行跟踪以及总结和反思等步骤。
计量合格确认规范
计量合格确认规范1 范围1.1 本规范规定了企业为实施科学管理,保证产品质量和服务质量,节能降耗,提高效益,建立计量检测体系的基本要求,适用于——为社会提供产品,保证质量,提高效益的企业——用测量结果来证实其服务满足规定要求的企业。
1.2 本规范覆盖了企业从事的以下计量活动:1〉贯彻国家计量法律、法规,保证计量法律、法规在本企业的实施;2〉实施质量控制、能源计量、环境监测、安全防护、经营管理监测等;3〉企业建立计量标准,开展测量设备(计量器具)的检定(校准);4〉实施计量确认;。
5〉计量检测体系运行有效性,符合性的审核和评审。
1.3 本规范是通用的,企业应根据自身产品(服务)特点、生产规模、经营方式,选择相应的途径和办法满足规范的要求,计量器具制造企业和定量包装商品生产企业,除满足本规范的规定外,还应满足其他相关法律法规所规定的计量要求。
2 引用文献本规范引用了下列文献: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实施细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强制检定工作计量器具检定管理办法JJF1033-2001 计量标准考核规范JJG1001-1998 通用计量术语及定义GB/T19000-2000 质量管理体系基础和术语GB/T19022.1-1994 测量设备的质量保证要求GB/T17167-1997 企业能源计量器具配备和管理导则使用本规范时,应注意使用上述引用文献的现行有效版本。
引用文献可向当地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咨询。
3 术语定义3.1 文件信息及其承载媒体。
示例:记录、规范、程序文件、图样、报告、标准。
注1:媒体可以是纸张,计算机磁盘、光盘、或其他电子媒体,照片或标准样品,或他们的组合。
注2:某些要求(如易读的要求)与所有类型的文件有关,然而对规范(如修订受控的要求)和记录(如可检索的要求)可以有不同的要求。
3.2 规范阐明要求的文件。
注:规范可能与活动有关(如:程序文件、过程规范和实验规范)或与产品有关。
3.3 过程一组将输入转化为输出的相互作用的活动。
计量检测体系程序文件
8
XT/JLCX-06-08
外购产品与外来服务管理程序
6.4
9
XT/JLCX-06-09
测量数据管理程序
6.3.2
10
XT/JLCX-07-01
测量设备计量确认和量值溯源控制程序
7.1.1、7.3.2
11
XT/JLCX-07-02
测量设备计量确认间隔控制程序
7.1.2
12
XT/JLCX-07-03
4.3.5 A类测量设备使用人员、关键/特殊工序测量人员、计量确认人员必须经过相关的技能培训并取得人力资源部核发的《上岗证》。
4.3.6计量检测体系审核人员须经过相关内容的培训,持有内部审核人员证。
4.3人力资源部编制计量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的培训考核计划,培训计划规定培训需求、培训项目、培训师资和培训时间与经费等内容。培训计划经人力资源部经理审核、总经理批准后纳入公司的年度培训计划。
4.3.5记录表格的设计要内容齐全,操作性强。
4.4记录的保管
4.4.1计量确认的记录、证书,测量设备档案及测量设备的有关记录由品管部负责收集、管理和保存,避免损坏、变质或丢失。
有关测量设备的日常检查记录,由各部门检查后由品管部的统一管理保存。避免损坏、变质或丢失。
4.4.2收集的记录应分类装订成册,然后按规定期限进行编目、归档保存。
f)测量设备调试、维修人员
g)测量设备保管人员
h)计量管理员(兼职计量员)
i)各部门测量设备使用人员。
4.2人员职责
品管部配合计量管理者代表对各类计量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的岗位及职责进行规定。
a)专职计量人员负责公司范围使用的测量设备的管理。
b)兼职计量员负责部门/车间使用的测量设备的管理,协助品管部对测量设备进行定期检定、校准。
计量管理程序文件
计量管理程序文件(依据《江苏省企业计量保证确认规范》(试行)编制)编号:WSP/JLP-2008编制:王玲雪审核: 张海涛批准 :朱福林文件版本: A/0受控状态: 受控分发号:2008-10-09发布 2008-10-10实施无锡西姆莱斯石油专用管制造有公司目录1.计量文件管理程序 32. 计量检测体系内部审核和评审管理程序 43. 法定计量单位管理程序 64. 计量设备配备管理程序75. 计量检测管理程序96. 计量设备的贮存和管理程序127. 计量设备量值溯源管理程序178. 计量设备量值溯源图189. 计量标准器的管理程序2510. 计量设备检定(校准)管理程序2711. 计量设备分类管理程序2912. 计量设备标志管理程序3113. 不合格计量设备管理程序3314. 计量记录的管理程序3415. 计量档案的管理程序3516. 检定(校准)测试室与环境的管理程序3617. 计量人员培训实施管理程序371.计量文件管理程序1.目的使计量文件编制、发放、保管统一有序,保证工作现场持有效文件。
2.范围对公司内计量手册、计量管理程序文件、计量技术文件的编制、更改、审批、使用、发布、归档等实施控制。
3.职责3.1 计量室主管负责计量管理性程序文件的编制,部门领导负责处审。
3.2 计量检验员及计量检定员负责所管辖范围内的技术文件的收集,制定及贯彻实施。
4.过程展开及控制4.1 程序文件的管理办法4.1.1 编制和起草a)起草文件:按程序文件编写要求起草文件。
b)复审:对于程序文件,起草部门将初审后的程序文件送上级领导复审,并进行编号。
4.1.2 审批和发布a)《计量手册》由经理审批后发布执行。
b)管理性程序文件经主管领导审批后发布。
c)程序文件必须严格受控,由公司档案室负责管理与控制。
4.13 修订更改a)程序文件在执行中遇到问题时由该文件起草部门协调或修改文件。
b)程序文件修订,更改及审批程序与制定程序文件的程序相同。
工程量计量审核制度
工程量计量审核制度一、目的与范围本制度旨在规定工程项目中工程量的计量、审核流程及责任分配,以保障工程量的准确计算和及时审核。
适用于公司承担的所有建设项目。
二、基本原则1. 准确性原则:所有工程量的计量必须基于实际完成的工作量,严格按照设计图纸和技术规范进行。
2. 透明性原则:工程量的计量与审核过程应公开透明,接受监督。
3. 及时性原则:工程量的计量应在工作完成后及时进行,审核工作亦需迅速跟进。
4. 责任明确原则:明确各参与方的责任,包括现场施工人员、项目经理、审核人员等。
三、计量流程1. 施工单位根据实际完成的工程情况,编制初步的工程量清单。
2. 工程量清单应由项目经理进行初审,确认无误后提交给专业审核团队。
3. 审核团队对提交的工程量清单进行详细审查,必要时可到现场进行实测核实。
4. 审核结果应及时反馈给施工单位,如有异议,双方应协商解决。
四、审核标准1. 工程量的计量应以设计图纸和技术规范为依据,不得随意增减。
2. 对于隐蔽工程或难以测量的部分,应采用合理的估算方法,并做好记录。
3. 材料消耗量应根据实际使用量进行计量,避免浪费和虚报。
4. 人工费用应根据实际工时和劳动定额进行计算。
五、责任分配1. 施工单位负责提供真实、准确的工程量数据。
2. 项目经理负责初步审核工程量的准确性,并对审核结果负责。
3. 审核团队负责对工程量进行独立、客观的审查,确保计量结果的公正性。
4. 财务部门根据审核后的工程量进行成本核算和款项支付。
六、违规处理违反本制度规定的个人或单位,将根据情节轻重,给予警告、罚款或其他纪律处分。
严重者可解除合同并追究法律责任。
七、附则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生效,由公司工程管理部门负责解释。
如有变更,应及时更新并通知所有相关人员。
年度测量管理体系内部审核计划
20**年度测量管理体系内部审核计划一、目的1确认公司建立的测量管理体系是否符合GB/T19022-2003 /ISO10012:2003标准的要求;2评审测量管理体系文件的适宜性与充分性;确认公司各级人员对测量管理体系文件规定要求的执行程度;二、范围公司产品的生产经营过程中与测量管理体系有关的部门、设施、过程、岗位和人员。
三、依据1 GB/T19022-2003/ISO10012:2003《测量管理体系测量过程和测量设备的要求》;2 适用的计量法律法规、标准和技术规范;3 公司测量管理体系文件、相关的商业合同(如有)等;4 公司测量管理体系文件(包括测量管理手册和程序文件等)。
四、审核安排预计在20**年*月*日,1天。
审核组共4人,分成2组。
五、注意事项1、审核员在对各部门审核的过程中,都应涉及如下条款:5.1 计量职能,5.3 质量目标,6.1.1 人员的职责,6.1.2 能力和培训,6.2.1 程序,6.2.3 记录,6.3.1 测量设备(如有),6.3.2 环境(如有要求),7.3.2 溯源性,8.3 不合格控制,8.4.2 纠正措施,8.4.3 预防措施。
2. 审核过程中,审核员应着重确认需要强制检定的计量器具,主要测量设备的管理及关键测量过程的控制等。
3. 审核过程中,审核员将采用查阅文件和记录、现场验证、询问、检查等方式。
对管理层审核,侧重于询问;对制造现场,侧重于计量标识的检查和测量设备的现场维护;对体系主管部门,侧重于查阅文件和记录;对检验检测现场,侧重于测量结果有效性验证等。
4. 审核重点包括测量过程及测量设备的计量要求管理、测量设备的管理、计量确认、高度控制的测量过程的控制、测量不确定度评定、不合格控制等。
六、要求1. 各位审核员在审核前,应熟悉被审核部门的文件和业务特点。
2. 各位审核员编制检查表,审核组长审核检查表。
3. 审核组长负责监控审核进度,在审核结束后向公司总经理汇报审核成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计量确认体系内部审核管理程序
1目的
验证计量管理体系是否符合标准要求,是否得到有效地保持、实施和改进。
2适用范围
适用于本公司计量管理体系覆盖的所有部门、人员和服务。
3职责
3.1管理者代表
3.1.1负责内部审核(简称“内审”)的策划和组织实施工作。
3.1.2选定审核组长及内审员,并负责审批《年度内审计划》、《内部计量审核报告》和《内部
计量审核实施计划》。
3.2工程部
3.2.1负责制订《年度内审计划》(一般每年1~2次);
3.2.2负责审核记录和资料的整理及保管工作;并负责对纠正措施的跟踪验证。
3.3审核组长
3.3.1每次具体内审的计划和日程安排的制订;
3.3.2编写《内部计量审核实施计划》及《内部计量审核报告》;
3.3.3主持和协调内审工作的全过程,并对审核结果负责。
3.4各受审部门
按不合格报告中的要求,及时确认并制订相应的纠正措施,在限期内完成整改任务。
4程序
4.1年度内审计划
4.1.1根据本公司的实际情况,由工程部负责策划各部门全年审核方案,编制《年度内审计划》,
确定审核的范围、频次和方法,经管理者代表审批后实施。
内审每年至少一次(两次间不超过12个月),并要求覆盖本公司计量管理体系的所有要求。
4.1.2年度内审计划内容
本公司测量管理体系刚刚建立,内部审核的内容是验证和确认测量管理体系文件的适用性、符合性和有效性。
4.1.2.1体系文件是否符合GB/T19022/ISO10012标准的要求;
4.1.2.2规定的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是否可行;
4.1.2.3体系文件是否覆盖了所有的计量确认、测量过程和必要的支持活动,各文件之间的
接口是否清楚;
4.1.2.4组织结构能否满足测量管理体系运行的需要,各部门各岗位的职责是否明确;
4.1.2.5执行计量确认和测量过程的各项资源是否满足规定的要求;
4.1.2.6所有员工是否养成了按体系文件操作或跟踪的习惯,执行情况如何;
4.1.2.7规定的记录是否能起到见证作用。
4.1.3内审准备
4.1.3.1管理者代表负责任命审核组长,由审核组长推荐内审员,经管理者代表审批后公布,组成
本次内审的审核组。
4.1.3.2在选择审核组员时,主要考虑下列因素:
(1)必须是公司任命的内审员;
(2)内审员不能审核与自身有关的工作内容,且应了解被审部门的业务;
(3)内审员对审核方面的专业知识应有一定了解;
(4)审核组内审核员应在工作中协调配合,团结合作。
4.1.3.3审核组长负责制订本次内审的审核计划和日程安排表,为确保审核过程的客观性和公正性,编
制审核计划时必须遵循“审核员不能审核自己的工作”的原则。
计划内容包括:
(1)审核目的、范围、依据;
(2)审核人员;
(3)受审核部门和涉及的要求、内容;
(4)会议时间。
4.1.3.4审核组长将编制的《内部计量审核实施计划》提前五天通知各受审部门。
4.1.3.5根据分工,由审核员了解受审部门的具体情况后,编制《内审检查表》,经组长批准后使
用,内审检查表要详细列出审核项目、依据、方法。
4.1.4内审实施
4.1.4.1审核组成员根据审核日程安排,按检查表进行有序的审核,对审核中发现的问题详细记录
在检查表中。
4.1.4.2审核人员对于审核过程中的不合格,应逐项填写不合格报告,对于不合格的陈述要准确,
以便复查时可追溯。
4.1.4.3在现场审核过程的适当时机或现场审核结束时,审核组长应召开审核组全体会议,交流汇
总审核情况,讨论审核结论。
4.1.5审核结果评价
4.1.
5.1根据现场审核情况及审核汇总的意见,开出不合格报告,可采用《内部审核不合格报告》。
统计不合格项分布表,即《内部审核不合格项分布表》。
4.1.
5.2现场审核后一周内,审核组长完成《内部计量审核报告》,交管理者代表审批。
4.1.6制定和确认纠正措施
4.1.6.1接受审核部门针对审核中发现的不合格项制定纠正措施。
4.1.6.2审核员可以参加接受审核部门对纠正措施的讨论和对有效性的评价。
4.1.7改进与评价结果
4.1.7.1受审核的部门要逐项落实纠正措施,并对采取的纠正措施进行评价。
4.1.7.2审核员要对前次审核不合格项的纠正措施是否有效进行审核,并提交报告。
内部审核不合格项的纠正措施得到有效跟踪,审核才告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