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的乐教思想及其对艺术教育的启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孔子的乐教思想及其对艺术教育的启示
作者:敖长椿
来源:《科教导刊》2017年第25期
摘要为了配合“礼”,孔子很重视乐。他把乐纳入自己的教育实践,形成了自己的乐教思想,对乐教重视与推广,在乐教中坚持德育与美育的统一,既把思想性的“善”的标准放在第一位,又不轻视艺术性的“美”的标准,提倡“尽善尽美”,这对我们现今的艺术教育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关键词孔子乐教德育美育启示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s.2017.09.013
Abstract Confucius paid much attention to music in order to cooperate with “rite”. He put the music into the educational practice, formed its own idea of music education, music education of attention and promotion, adhere to the unity of moral and aesthetic education in music education in the ideological, both "good" of the standards in the first place, and do not despise the art of "beauty" standard, advocate "perfect", which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for our art education.
Keywords Confucius; music teaching; moral education; atheistic education;enlightenment
伟人毛泽东曾评道:“孔子是教育家,也是音乐家。”①孔子一生将音乐纳入自己的教学活动中,并取得了突出的成就,在教育史上有着卓越的贡献。从《论语》中我们可以明析出,孔子是一名渊博的乐学教学家,他的乐教思想对中国传统社会起着长期的重要影响。历史车轮驰到了今日,我们当前的艺术教育,要从传统文化中汲取养分,获得积极的启示。
1 突出乐教的重要性
孔子对春秋时期礼崩乐坏的现状很不满,以复兴礼乐文明作为自己一生的追求。他首先从政治理想的高度阐述了乐教的重要性,他说:“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②通过乐教而使“乐正”,使“《雅》、《颂》各得其所”(《论语·子罕》),这是实现礼治这一最高政治追求所发现的,于是“乐”也常常与“礼”并提。
在他的教学内容“六艺”中(礼、乐、射、御、书、数)中,乐仅次于礼,排在第二位。这种重要性的突出并非缘自孔子本人的主观偏好或臆造,乃是由音乐本身的特殊性决定的。《乐记》云:“音之起,由人心生也。人心之动,物使之然也。……乐者,音之所由生也,其本在
人心之感于物也。……凡音者,生人心者也。情动于中,故形于声;声成文,谓之音。”③音乐源于人的情感,同时也能反作用于人的情感。好的音乐可陶冶人的情感;不良音乐,则在人的情感中起着败坏作用。正是音乐的这一客观特征,适合了孔子最主要教育宗旨,即培养与自己政治理想相符的有德君子的需要,也决定了它在孔子教育活动中的重要作用,即通过音乐的美的感染力量来潜移默化地塑造、培养人的政治理想情怀以及相应的道德情感。乐教的重要性乃是在人类社会历史中客观地形成的,孔子只是清醒地认识到了这一客观事实,并积极地加以运用。
孔子具体地从个人与社会这两个方面肯定了乐教的重要性。从个人方面看,乐教可以陶冶性情、培养品格,提高个人修养,造就“君子”。孔子说:“入其国,其教可知也。其为人也……广博易良,乐教也。”④从乐教的社会功能方面看,它有移风易俗的作用,《礼记》云:“故乐行而伦清,耳目聪明,血气和平,移风易俗,天下皆宁。”⑤
我们应该学习孔子对艺术教育事业的重视精神,认清音乐教育是进行美育的重要手段之一,是培养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只有首先从思想上认识了音乐的重要性,才能在实践中将艺术教育引向积极健康的轨道,使之始终为社会主义的先进文化事业服务。
2 乐教是德育与美育的统一
孔子乐教思想的最深刻之处就在于,他明确地主张音乐教育要把德育与美育统一起来。《论语》记载:“子谓《韶》,尽美矣,又尽善也。谓《武》:尽美矣,未尽善也。”⑥“美”是艺术的标准,是美育的范畴。“善”是道德的标准,是德育的范畴。既合符艺术的美,以合符道德的善,即艺术性与思想性都很好的音乐——“尽善尽美”——才是孔子最欣赏的。思想性(德育)与艺术性(美育)二者的关系如何,孰轻孰重,孔子认识得十分清楚。
2.1 礼以节乐,乐从属于礼:德育标准是首要的
孔子评价音乐时,是将其思想性放在第一位的,至于艺术性则是第二位的。他评价《韶》乐、《武》乐如此,评价《诗》乐亦如此:“《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⑦“思无邪”就是指其思想性合符“礼”的道德标准。司马迁说:“古者《诗》三千余篇,乃至孔子,去其重,取可施于礼义……三百五篇孔子皆弦歌之,以求《韶》、《武》、《雅》、《颂》之音。礼乐自此可得而述,以备王道,成六艺。”⑧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是“礼”,孔子实践追求的终极是政治上的“礼治”——“王道”。由于古人(包括孔子)总是将政治与道德混在一起,所以孔子的“礼”包括两方面的内容,即政治的“礼”与道德的“礼”。又由于道德之“礼”在孔子那里总是属于政治之“礼”的,二者并无矛盾,方向是一致的。既有此原因,为了论述的方便,我们就将孔子之“礼”的全部标准与要求(不管政治的、道德的)泛称为道德(广义上的道德)标准与要求。道德的最主要方面是“仁”,因而“仁”也就是“礼”的重要内涵,也就是“乐”的道德标准的主要体现。孔子说:“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