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一数学必修一知识点与习题讲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必修1第一章集合与函数基础知识点整理

第1讲 §1.1.1 集合的含义与表示

¤知识要点:

1. 把一些元素组成的总体叫作集合(set ),其元素具有三个特征,即确定性、互异性、无序性.

2. 集合的表示方法有两种:列举法,即把集合的元素一一列举出来,并用花括号“{ }”括起来,基本形式为123{,,,,}n a a a a ⋅⋅⋅,适用于有限集或元素间存在规律的无限集. 描述法,

即用集合所含元素的共同特征来表示,基本形式为{|()x A P x ∈},既要关注代表元素x ,也要把握其属性()P x ,适用于无限集.

3. 通常用大写拉丁字母,,,A B C ⋅⋅⋅表示集合. 要记住一些常见数集的表示,如自然数集N ,正整数集*N 或N +,整数集Z ,有理数集Q ,实数集R .

4. 元素与集合之间的关系是属于(belong to )与不属于(not belong to ),分别用符号∈、∉表示,例如3N ∈,2N -∉.

¤例题精讲:

【例1】试分别用列举法和描述法表示下列集合:

(1)由方程2(23)0x x x --=的所有实数根组成的集合;

(2)大于2且小于7的整数.

解:(1)用描述法表示为:2

{|(23)0}

x R x x x

∈--=;

用列举法表示为{0,1,3}

-.

(2)用描述法表示为:{|27}

x Z x

∈<<;

用列举法表示为{3,4,5,6}.

【例2】用适当的符号填空:已知{|32,}

A x x k k Z

==+∈,{|61,}

B x x m m Z

==-∈,则有: 17 A;-5 A; 17 B.

解:由3217

k+=,解得5

k Z

=∈,所以17A

∈;

由325

k+=-,解得

7

3

k Z

=∉,所以5A

-∉;

由6117

m-=,解得3

m Z

=∈,所以17B

∈.

【例3】试选择适当的方法表示下列集合:(教材P6练习题2,P13A组题4)(1)一次函数3

y x

=+与26

y x

=-+的图象的交点组成的集合;

(2)二次函数24

y x

=-的函数值组成的集合;

(3)反比例函数2

y

x

=的自变量的值组成的集合.

解:(1)

3

{(,)|}{(1,4)}

26

y x

x y

y x

=+

=

=-+

.

(2)2

{|4}{|4}

y y x y y

=-=≥-.

(3)2

{|}{|0}x y x x x

==≠. 点评:以上代表元素,分别是点、函数值、自变量. 在解题中不能把点的坐标混淆为{1,4},也注意对比(2)与(3)中的两个集合,自变量的范围和函数值的范围,有着本质上不同,分析时一定要细心.

*【例4】已知集合2{|1}2

x a A a x +==-有唯一实数解,试用列举法表示集合A . 解:化方程212

x a x +=-为:2(2)0x x a --+=.应分以下三种情况:

⑴方程有等根且不是 △=0,得9

4a =-,此时的解为12

x =,合.

,而另一解不是将x =代入得a =此时另一解1x =合.

⑶方程有一解为,而另一解不是:将x =代入得a =,此时另一解为

1x =,合.

综上可知,9

{,4

A =-. 点评:运用分类讨论思想方法,研究出根的情况,从而列举法表示. 注意分式方程易造成增根的现象.

第2讲 §1.1.2 集合间的基本关系

¤知识要点:

1. 一般地,对于两个集合A、B,如果集合A中的任意一个元素都是集合B中的元素,则说两个集合有包含关系,其中集合A是集合B的子集(subset),记作A B

⊇),

⊆(或B A

读作“A含于B”(或“B包含A”).

2. 如果集合A是集合B的子集(A B

⊇),即集合

⊆),且集合B是集合A的子集(B A

A与集合B的元素是一样的,因此集合A与集合B相等,记作A B

=.

3. 如果集合A B

⊆,但存在元素x B

∉,则称集合A是集合B的真子集(proper

∈,且x A

subset),记作A≠⊂B(或B≠⊃A).

4. 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叫作空集(empty set),记作∅,并规定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

5. 性质:A A

⊆;若A B

⊆;

⊆,则A C

⊆,B C

若A B A

=,则B A

⊆.

=,则A B

⊆;若A B A

¤例题精讲:

【例1】用适当的符号填空:

(1){菱形} {平行四边形}; {等腰三角形} {等边三角形}.

(2)∅2

{|20}

∈+=; 0 {0};∅ {0};N {0}.

x R x

解:(1),;

(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