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 自然灾害的本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章自然灾害的本质
第一节认识自然灾害本质的意义
第二节自然灾害的本质
第三节自然灾害事件的发生基础
第四节自然灾害事件的启动机制
第五节自然灾害事件的成灾机制
⏹参考文献
✧汪新宇,治江新理念在长江流域防洪规划中的运用,人民长江,2006,37(9)
✧邹志勇,公文与文秘资源网,恩格斯的人与自然关系思想探讨,2009-1-22
✧史培军,四论灾害系统研究的理论与实践,自然灾害学报,2006
✧耗散结构理论
⏹第一节认识自然灾害本质的意义
一、例证:中国自古至今的治洪之路
✧避:山坡筑巢找洞、平原筑台。结果还是有很多新石器时代的遗址被淹没埋
葬——例:大汶口文化遗址。
✧防:在4000多年前的尧、舜、禹时代,鲧“壅防百川,堕高堙庳”、“鲧
作城”、“堙洪水”,结果堵了9年,防洪没有成功。
✧治:禹采用“高高下下,疏川导滞,钟水丰物”(《国语.用语下》)疏的
方法使“水由地中行”(《孟子·藤文公下》)。治水效果显著。
✧预:秦代李冰父子(公元前250年左右)在四川成都附近创造了“破竹为笼”
以装石“累而壅水”,“以防江决”的都安大堰(即今都江堰)。
✧疏防并举:历代共筑长江堤防3300k m
✧人与洪水协调共处
建立人水协调的综合防洪减灾体系,将“平垸行洪、退田还湖”纳入长江防洪体系,拟定合适的堤防级别、设计水位和堤顶超高,调整分蓄洪区的类别和建设思路,更加重视防洪非工程措施。
二、诠释:恩格斯的自然观
✧恩格斯的自然观:人类对自然界的支配和统治必须建立在正确地认识和运用
自然规律的基础之上;而要解决人与自然之间的矛盾、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人类既要克服那种对于自己支配和统治自然的行为后果的短视,也要从根本上变革那种妨碍人们正确运用自然规律的社会机制即资本主义生产方式。
✧恩格斯对于人与自然之间的矛盾及其协调途径的阐述,对于分析和解决当代
的全球性问题、促进当代人与自然关系的健康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指导意义。
三、结论
✧有助于确定某种自然灾害发生的背景和条件;
✧有助于估计某种自然灾害发生的可能性和可能达到的强度和破坏程度;
✧ 有助于设立行之有效的监测系统和通讯预报网络;
✧ 有助于制定正确的防治自然灾害的方案、计划和减轻自然灾害损失的具体措
施;
✧ 有助于评估减轻自然灾害损失的实际效益和可能限度。
⏹ 第二节 自然灾害的本质
⏹ 图示:给人类社会造成损害的自然事件
⏹ 自然事件的特征 ✧ 潜在性——能量的积累,量变阶段 ✧ 突然性——能量的转化,质变阶段 ✧ 急剧性——能量瞬间的释放 ✧ 偶发性——特定条件的触发
✧
有限性——时空限度决定了自然灾害事件发生的局限性。
⏹ 第三节 自然灾害事件的发生基础
⏹ 定义
✧ 我们把自然灾害事件的发生所必须具备的能量积累的条件 和发生能量转换
的条件 合称为自然灾害的发生基础。
地球系统
发生基础 = 能量积累条件 + 能量转换条件
⏹ 举例 :滑坡的发生基础
⏹ 第四节 自然灾害事件的启动机制
⏹ 定义
✧ 自然界部分物质具备了进入急剧位移运动的条件之后,往往由于某种因素的
触动作用而于瞬间进入急剧位移移动状态。通常把在上述过程中起触动作用 的因素称为诱发因素 。 ⏹ 诱发因素关系图 ⏹ 启动机制的几个特性
✧ 触发因素包括各种自然和人为因素,一般不具有专用属性。
✧ 诱发因素与自然灾害事件之间的关系十分复杂,同一诱发因素可以触发多种
自然灾害事件,同一种自然灾害事件也可以由多种不同的诱发因素触发产生。 ✧ 对于某一起自然灾害事件来说,可以有起直接触发作用的诱发因素和间接地
起触发作用的诱友因素,可以有起主导作用的诱发因素和起次要作用的触发因素。
✧ 诱发因素作用对于自然灾害事件本身来说基本属于“外因” 。
⏹ 第五节 自然灾害事件的成灾机制
一、成灾机制的一般认识
✧ 意义:对于区域灾情的评估和预报、确立减轻自然灾害措施具有重要意义。
✧ 成灾机制研究中面临的问题 ✧ 举例:干旱对房屋建筑的影响 二、灾害耗散机制
自然灾害事件
成灾机制
减灾机制
⏹灾害耗散机制的研究重点
✧波动与渐变的研究:可利用时间序列分析的方法建立动态机制模型;
✧突变的研究:可利用突变论模型转换为灾害突变机制模型。
⏹灾害耗散机制研究的思路
✧需要认真研究灾害系统中孕灾环境、致灾因子、承灾体之间动力作用与反作
用过程的定性模型,进而建立其耗散机制模型。
✧灾害系统的物质与能量流的耗散机制,其核心是灾害时空变化的动力学过程,
集中反映了灾害系统的致灾过程。
三、灾害生态机制
✧含义:指灾害系统所具有的一系列共同或相似的生态学特征,主要揭示成灾
过程。
✧种类:
(1)反馈机制
(2)阀值机制
(3)迟滞与综合加重机制
(1)反馈机制
✧正反馈机制——使系统越来越不稳定的过程。
✧负反馈机制——使系统越来越稳定的过程。
✧从致灾强度看:
✧环境灾害普遍具有正反馈机制(灾害系统的放大过程);
✧自然灾害则常表现出负反馈机制。
正反馈举例
负反馈举例
⏹灾害现象:
⏹自然灾害反馈机制的复杂性
✧由于存在灾害链,结果逐级显示出灾害的正反馈作用。即灾害链使得次一级
灾害加强,最终使成灾范围扩大,灾度加强,起到放大效果。
(2)阀值机制
✧在致灾因子与承灾体的相互作用下,出现致灾的临界值(域)的机制。
✧由于致灾强度的变化,承灾体承受致灾能力的差异,使灾害系统的致灾临界
值(域)变化很大,同一地区不同时期,或同一时期不同地区均表现出不同的阀值机制。
✧灾害系统阀值低、易于成灾的规律:
①环境演变敏感地带或孕灾环境的不稳定地带
②社会—经济系统脆弱地区;
③减灾措施(防、抗、救灾能力)不强的地区
✧灾害系统的阀值高、不易于成灾的规律:
同上相反的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