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语言大师》教案设计
五年级语文下《语言大师》教学教案

五年级语文下《语言大师》教学教案五年级语文下《语言大师》教学教案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联系上下文明白奶奶被称为"语言大师"的原因。
2、抓人物的动作、神态、语气来品读奶奶说的"老话"的涵义,体会文中蕴含的朴素而自然的情感。
3、学习作者的写法(抓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描写),用文中的"老话",创设一个情境,理解"老话"的含义。
教学过程:一、课题导入,引出新课。
1、出示“大师”。
请你用自己的话来说说你是怎样理解“大师”的含义。
2、师:在某一学科或领域,因为有突出成绩或作品,受到人们的尊敬和推崇,被公认为权威人士,这样的人,才有资格被称之为“大师”。
3、古今中外,你还知道哪些人物被世人尊称为——大师。
4、板书(完整课题)二、初步感知课文今天,我们要了解的语言大师是谁?她能否称得上是语言大师呢?让我们带着问题来学习课文吧!请大家默读课文,找出课文中具体写了几件事。
1、“我”爱睡懒觉,奶奶告诉我:“早睡早起身体好,晚睡迟起百病长。
”2、“我”贪玩,吃完饭不洗碗,也不洗脸,奶奶告诫我:“吃越馋,越玩越懒,人勤出金山,人懒败家产。
”3、表弟不按时做作业,奶奶劝他:“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
”(随机出示PPT)(1)女生读、男生读、齐读、指名读把俗语竖起来出示(2)读法有什么感觉?对仗工整、押韵,俗语或谚语能阐明一个道理,但语言却直白。
三、精读课文学习第三节;下面我们就分组学习,到课文2、3、4节中去细细品品奶奶的老话。
(选择你们最感兴趣的一节,读读演演,注意人物的动作、神态和语气)1、请第*小组同学来表演一下,其他同学认真、仔细地观察一下他们神态。
(随机点拨)2、还有哪一组也对这小节感兴趣。
3、男生读“我”的话,女生读奶奶的话。
老师读叙述部分。
4、指名分角色朗读。
祖孙俩一来一去较量了几个回合?最后()?从辩不过可以看出奶奶的话很有说服力。
沪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语言大师》评课稿

沪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语言大师》评课稿一、引言《语言大师》是沪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的一本教材,本篇评课稿将对该教材进行全面评价并提出建议。
评价的角度主要包括教材内容的合理性、教学方法的有效性以及评价学生表现的准确性。
通过这些评价和建议,旨在为教师提供参考,进一步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二、教材内容评价1. 教材内容的组织结构《语言大师》的教材内容紧密相连,按照学生的学习进程合理地进行了组织和安排。
每个单元的内容包括主题、教学目标、课文和相关的练习,使学生能够系统地学习和运用所学内容。
因此,教材内容的组织结构是合理的。
2. 课文的选材和编排《语言大师》中的课文选材广泛,既有经典的古代文学作品,也有当代作家的优秀作品。
这些课文涵盖了各个方面的主题,有利于学生扩大知识面、提高阅读能力和文学素养。
另外,课文的编排恰到好处,既有单元内部的衔接,又有整个教材的连贯性。
因此,课文的选材和编排是成功的。
3. 阅读文本的难易度《语言大师》中的课文难易程度的安排适宜,能够满足学生的年龄和能力要求。
教材中的难点通过编排合理的练习来弥补,确保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能够理解和掌握。
同时,教材还提供了适应学生学习进度的扩展阅读材料,让学生能够有选择地进行深入学习。
因此,阅读文本的难易度的设置是恰当的。
三、教学方法评价1. 教学方法的多样性教材中呈现的教学方法多样,包括课堂讲授、小组合作、角色扮演、情景演练等。
这些方法使得教学更加活泼有趣,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同时,这些多样的教学方法还能够针对学生的不同需求和能力水平进行差异化教学。
因此,教学方法的多样性是可取的。
2. 教学过程的设计教材中的教学过程设计合理,包括课前导入、知识讲解、示范演绎、练习巩固和课后反思等环节的有机结合。
这样的教学过程设计使得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能够全面地学习和掌握所需知识。
此外,教材还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如课件、教学视频等,方便教师进行教学辅助。
五年级语文教案---语言大师5

课题:30语言大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知道奶奶讲的“老话”指的是民间俗语或谚语
(2)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的内容,明白大家称奶奶为“语言大师”的原因。
(3)能感受奶奶讲的“老话”的深刻含义,并能联系生活实际学习运用。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小组学习,合作互补,朗读,理解课文中奶奶讲的“老话”的深刻含义,在理解的基础上学会运用,在读中感悟奶奶对晚辈的一片关爱。
3、情感态度与价值感:
(1)通过朗读、理解和感悟,体会奶奶对晚辈的一片关爱。
(2)通过学习,让学生体会到民间俗语(谚语)是中华民族先进文化的组成部分,值得我们学习继承,从而落实民族精神教育。
教学重点:读懂课文内容,理解课文中奶奶讲的“老话”的深刻含义,明白大家称奶奶为“语言大师”的原因。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中奶奶讲的“老话”的深刻含义,对民间俗语、谚语产生兴趣,能在课堂中完成一定的积累。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流程:。
(语文沪教版)五年级下册教案:语言大师

32 语言大师(第十册)关于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明白奶奶被称为“语言大师”的原因。
2.理解奶奶的“老话”的深意,感受奶奶的教育特色以及作者对奶奶的喜爱、敬佩之情。
积累课文中的“老话”。
3.选择第5节中后四句“老话”中的一句,仿照2、3、4节,创造性地复述第5节。
[教学重点和难点]明白奶奶被称为“语言大师”的原因,理解奶奶的“老话”的深意,感受奶奶的教育特色,创造性地复述第五节。
[教学准备]一、学生课前预习:1.一读课文,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2.二读课文,找找文中奶奶的“老话”,想想它们分别表达了什么意思?3.三读课文,填填下表::①②二、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设计]一、引出课题(一)多媒体课件出示一组人物漫画(相声艺术表演大师——马三立、喜剧幽默大师——卓别林、漫画大师——张乐平、文学大师——巴金),请学生猜猜他们是谁?(他们都是大师,是在某一方面很有造诣,且德高望重的人)。
(二)板书“语言大师”,请学生读读,再说说你觉得什么样的人可以称为“语言大师”?(三)然而我们今天学习的课文中的奶奶斗大的字都认不了几个却也被称为“语言大师”,这是为什么呢?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中多媒体课件的运用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的欲望,又将“大师”这一抽象的概念转变成形象直观的画面,同时让学生带着问题进入课文学习启发学生思考。
】二、自读感知1、自读课文,结合预习交流课文的大致内容。
(1)、自己轻生读读课文,要求读通顺、读流利,尽量做到有感情。
(2)、用简练的语言说说你觉得奶奶是个怎样的人。
(3)、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2、交流三、合作感悟(一)小组学习,结合课前的预习题第三题,讨论奶奶为什么被称为语言大师。
1、交流表格2、在文中划出奶奶的老话3、读读这些老话,交流你最喜欢的一句话的意思,议议其它老化的意思。
4、概括奶奶的老话的特点。
【设计意图:小学生限于认知水平,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必须更多地借助于群体的合作与交流。
五年级语文下册《语言大师》教案 沪教版

语言大师[教学目标]1、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理解词语,找出文中奶奶的“老话”。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3、搜集,积累有关的民间俗语,谚语,在同学之中作交流。
4、体会奶奶对晚辈一片关爱之情。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出示“大师”,学生用自己的话理解“大师”的含义。
2、师概括:在某一学科或领域,因为有突出的成绩或作品,受到人们的尊敬和推崇,被公认为权威人士,这样的人,才有资格被称之为“大师”。
3、古今中外,你还知道哪些人物被世人尊称为“___大师”?师补充完整课题:30、语言大师(板书)4、齐读课题今天,我们要了解的“语言大师”,却只是一位60开外,连斗大的字也不识几个的农村老妇人,她是谁?为什么被称为“语言大师”呢?二、整体感知1、知道文中的“语言大师”指“奶奶”,说说“我”心目的奶奶是个怎样的人。
2、交流并出示填空:奶奶称得上是咱们村里的“语言大师”是因为_____学生自读课文,了解原因。
3、既然大家认为奶奶的“老话”谁都爱听,所以她称得上是咱村的“语言大师”,那么,让我们从课文中先划出文中写了哪几句奶奶说过的“老话”。
三、研读课文1、学习课文中的“老话”,概括奶奶“老话”的特点。
(1)交流和朗读这些“老话”,感受这些老话的韵味。
仅仅课文中提到的奶奶的“老话”就有十三句,相信奶奶在日常生活中所说过的“老话”一定远远超过了这个数。
这些“老话”读起来你有什么感觉?(板书:多、押韵)(2)奶奶的这些“老话”的意思你都懂吗?请同学说说看。
指名说这些“老话”:“早睡早起身体好,晚睡迟起百病长。
”“越吃越馋,越玩越懒。
”“人勤出金山,人懒败家产。
”“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时间过,没法回,光阴去,讨不还。
”“吃食不抢,到老不长。
”“一只碗不响,两只碗叮当。
”“家和万事兴。
”“勤是摇钱树,俭是聚宝盆。
”“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
”“小树要修,孩子要教。
”“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
最新五年级语文下册30《语言大师》 3沪教版优选教学课件

奶奶的“老话”多得像天上的星星,句 句都能让人受到教育。见我吃饭爱挑食,她 就说:“吃食不抢,到老不长。”见爸爸和 妈妈为了一点小事闹别扭了,她便会说: “别吵了,‘一只碗不响,两只碗叮当’, ‘家和万事兴’嘛!”见爸爸妈妈不勤俭节 约,她便说:“勤是摇钱树,俭是聚宝盆。” 还有“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三百 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小树要修,孩子 要教”,“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 帮”……奶奶的“老话”谁都爱听。虽然, 奶奶识字不多,可她真称得上是咱们村里的 “语言大师”!
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语言大师》教案、教学设计

4.创设丰富的语境,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应变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学生通过学习课文,认识到语言的力量,激发热爱母语、珍视语言的情感。
2.学生能够尊重他人,善于倾听,用礼貌的语言与他人沟通。
3.学生从语言大师的优秀品质中汲取力量,树立榜样,培养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3.教师选取学生作品进行展示和点评,引导学生相互学习,共同提高。
(五)总结归纳
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总结语言大师的优秀品质和表达技巧。
2.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教师给予肯定和鼓励,提高学生的自信心。
3.教师强调语言学习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热爱母语、珍视语言的情感。
4.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运用本节课所学知识,撰写一篇关于自己敬佩的人的作文。
2.对课文中的重点词汇、成语进行讲解,帮助学生理解并掌握其含义和用法。
3.分析课文中的语言大师形象,引导学生学习其优秀品质,如敬业、勤奋、善于思考等。
4.教师通过实例讲解,指导学生如何运用课文中的表达方式,提高自己的写作技巧。
(三)学生小组讨论
1.学生分组,针对课文内容进行讨论,分享自己对语言大师的认识和感悟。
4.创设丰富的语境,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使其在实践活动中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应变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学习课文,让学生认识到语言的力量,激发他们热爱母语、珍视语言的情感。
2.培养学生尊重他人、善于倾听的品质,使其在与他人交流时,能尊重对方,用礼貌的语言进行沟通。
3.引导学生从语言大师的优秀品质中汲取力量,树立自己的榜样,培养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沪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语言大师》教案设计

沪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语言大师》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语言大师》这篇课文的基本内容,理解作者的宣传和教育意图;2.学会分析文章的文体、结构等基本要素;3.通过语言素材的收集和分享,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增强语言运用的自信心。
二、教学内容1.内容介绍:本课阅读课文《语言大师》,探究作者的宣传和教育意图,分析文章的文体、结构等基本要素,并通过语言素材的收集和分享,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增强语言运用的自信心。
2.课前准备:(1)教师将课文核心内容提炼出来,以便于学生理解和接受;(2)教师准备一些相关案例,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究兴趣。
3.课堂教学:(1)呈现课文:“语言大师”。
教师用大屏幕或者白板展示课文,一段一段地让学生们看,边看边询问学生每一段落的主题和内容的详细意义,然后再分析文章的结构组成和文体特色等。
(2)教师导读和讲解: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通过教师的导读,指导学生对课文中的关键内容进行理解和掌握。
(3)独立阅读和分组讨论:让学生阅读课文并分组探究、讲解文章语言特点,包括语气、句式、修辞、文体等,然后进行短暂的分组讨论,总结出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
(4)集体讨论:整个班级一起讲解文章内容,由教师引导,探讨文章的主题思想,学生提出自己的看法和意见。
在集体讨论的过程中,教师指导学生发现文章内容中的优点,并提供相关案例来支持学生的阐述,同时调整和扩展学生的思维和想象力。
(5)语言素材分享:学生分享学习中发现的语言素材,展现自己的语言才能和能力,提高语言的表达能力和自信心。
(6)复述讲评:通过复述和讲评,巩固和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
三、教学重点1.帮助学生理解文章的意义和价值,并掌握文章的基本结构和文体特点;2.通过探究语言素材,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3.借助课文引导学生发现语言的美,培养语言的文化感受力。
四、教学难点1.教师如何引导学生深度思考或者阅读文章;2.在进行语言素材的讨论和分享的时候,如何避免学生之间的重复性和相似性。
基于“促学”立场优化教学活动——以沪教版五下《语言大师》为例

基于“促学”立场 优化教学活动——以沪教版五下《语言大师》为例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宁围小学 王黎燕【摘 要】 本文以《语言大师》一课中的具体教学片段为例,从重构“教学目标”的点,让课堂“真”起来;营造“认知冲突”的场,让思维“活”起来;搭建“比较学习”的梯,让方法“显”出来这三个路径探寻核心素养背景下,优化教学设计,让学于生,促进学生学习的策略。
【关键词】 促学;优化教学设计一、缘起:一次课堂研讨带来的思考上半年参加一次课堂教学研讨,观摩了一节沪教版五下的课《语言大师》。
执教者自身有较高的语文素养,所教班级学生也比较有灵气,可整个课堂给人的感觉却是静止的,看似热热闹闹地读、划、写,其实学生的思维没有得到真正的锻炼。
在“学习字词”环节,老师课前布置学生预习,在揭题后直接出示带有拼音的词语,让学生读,其中有:百病长(zhǎng)、讨不还(huán)、到老不长(cháng)、孩子要教(jiào)。
学生在这个环节中会读了,可是到后面再读奶奶的老话时,这些多音字“长”“教”“还”还是会读错;“聚焦老话,填写表格”这一环节对学生来说只是简单地重复,合作读、口头完成表格这样的环节对五年级的学生来说没有思维的拓展,没有学习的增效;最后的仿写环节,学生其实并没有很清楚地明白2~4自然段的写法,只是依样画葫芦地写了几句,而反馈评价环节的重要力气也花在了改错别字上,仿写成了浮在表面的一个走过场而已。
二、思考:从“被教”到 “自主学习”以《语言大师》这节课为例,笔者认为桎梏课堂学习真实发生的因素有以下几点:1.目标指向不准教者提供的教学设计中,《语言大师》一课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通过整理、品味奶奶的“老话”,发现“老话”的无穷魅力;积累运用“老话”,了解“老话”的生活化特点,初步能给老话创编生活情境。
稍加分析,不难发现,此目标的制定不够集中、定位不够准确。
五年级语文下册30《语言大师》 精选教学PPT课件1沪教版

。
当爸爸妈妈为了一点小事闹 别扭了,她会说:_____,爸爸妈妈
_________。
当她见爸爸妈妈不勤俭节约,她 便说: _____ , 爸爸妈妈____
_____。
奶奶的“老话” ______
__
__,她真称得上是咱村里的 “语
言大师”!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学在苦中求,艺在勤中练。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百闻不如一见,百见不如一干。 病从口入,祸从口出。
写人的文章的写作特点:
通过具体事例反映人物的特点,事例 详略得当。
拓展:
下面这些情况,想想能对他们说些什么?
星期五下午,妹妹在家,只想看电视,不 愿做作业,我耐心地告诉她:________________
古今中外,你还知道哪些人物被世人尊称 为“____大师”?
文中的“语言大师”奶奶。 指
奶奶称得上是咱们村里的
“语言大师”是因为_____ _____。
因为__________, 所以她称得上是咱村里的“语言 大师”。
当我想在被窝里多躺一会儿时 ,奶奶 在我的耳边轻轻呼我不__早__了__,_快_起__床__吧__。
安静的走近,安静的离开。 离开·遗忘
我不怕遗忘,只是心里会遗憾, 然而,面对人与人之间的感情,我们本就无力。 我想,我们都可以,空空的前行.一对从农村来城里打工的姐妹,几经周折才被一家礼品公司招聘为业务员。 她们没有固定的客户,也没有任何关系,每天只能提着沉重的钟表、影集、茶杯、台灯以及各种工艺品的样品,沿着城市的大街小巷去寻找买主。五个多月过去了,她们跑断了腿,磨破了嘴,仍然到处碰壁,连一个钥匙链也没有推销出去。 无数次的失望磨掉了妹妹最后的耐心,她向姐姐提出两个人一起辞职,重找出路。姐姐说,万事开头难,再坚持一阵,兴许下一次就有收获。妹妹不顾姐姐的挽留,毅然告别那家公司。 第二天,姐妹俩一同出门。妹妹按照招聘广告的指引到处找工作,姐姐依然提着样品四处寻找客户。那天晚上,两个人回到出租屋时却是两种心境:妹妹求职无功而返,姐姐却拿回来推销生涯的第一张订单。一家姐姐四次登门过的公司要招开一个大型会议,向她订购二百五十套精美的工艺品作为与会代表的纪念品,总价值二十多万元。姐姐因此拿到两万元的提成,淘到了打工的第一桶金。从此,姐姐的业绩不断攀升,订单一个接一个而来。 六年过去了,姐姐不仅拥有了汽车,还拥有一百多平方米的住房和自己的礼品公司。而妹妹的工作却走马灯似地换着,连穿衣吃饭都要靠姐姐资助。 妹妹向姐姐请教成功真谛。姐姐说:“其实,我成功的全部秘诀就在于我比你多了一次努力。” 只相差一次努力啊,原本天赋相当机遇相同的姐妹俩,自此走上了迥然不同的人生之路。 不只是这位姐姐,多少业绩辉煌的知名人士,最初的成功也就源于“多了一次努力”。
五年级语文下册 语言大师 1教案 沪教版

语言大师教材分析:这是一篇写人的文章,文中的主人公是“我”六十开外的奶奶。
她是个极为普通的人,没有享受过什么教育,斗大的字认不得几个,但是却被村里的人称为“语言大师”。
为什么要称她为“语言大师”呢?因为她特别会说“老话”,她的“老话”多得像天上的星星,张口即来。
文章的第1节概括地写了奶奶“老话”多,她用“老话”教育我、激励我。
2-4节通过具体的三件事来写奶奶的“老话”。
最后一小节略写了奶奶的八句“老话”。
在写作上做到了详略得当。
文中一共出现了奶奶的十三句“老话”。
这些“老话”是一些流传已久的话,总结了很多人的经验,凝聚了很多人的智慧,说起来押韵,句句在理,能起教育人、激励人的作用。
文中虽没有外貌的描写,但是生动的对话描写把一个活生生的人物形象展现在读者面前。
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2.朗读、理解和积累课文中的“老话”。
3.在阅读和讨论中理解奶奶的“老话”的作用,感受这些“老话”的深意。
明白大家称奶奶为“语言大师”的原因。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1.出示“大师”,想想什么叫“大师”?2.而课文中的奶奶斗大的字都认不了几个却还被称之为“大师”,这是为什么呢?3.多媒体课件,出示一组人物漫画(相声艺术表演大师——马三立,喜剧幽默大师——卓别林,漫画大师——张乐平,文学大师——巴金。
),请你来猜猜他们是谁?(大师:即在某一方面很有造诣,且德高望重的人)。
二、初读感知1.自由读课文,那奶奶为什么被称为语言大师呢?从文中划出最能说明这一原因的两句句子:(1)她老人家肚里的“老话”特别多,张口就是一大串。
(2)奶奶的“老话”多得像天上的星星,句句都能让人受到教育。
2.反复朗读和仿句说话。
三、精读品情1.奶奶“老话”特别多,张口就是一大串,而且还常常用“老话”教育我、激励我。
请大家默读课文2—4节的内容,完成这张合作学习单:(1)先在组长协调下从2-4节中选择最感兴趣的一节朗读,研究。
语言大师(阅读教学设计)

五年级第二学期30、语言大师执教:浦东新区竹园小学范君英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明白奶奶被称为“语言大师”的原因。
2、通过阅读,理解老话的意思,了解老话的特点。
3、通过具体事例,了解描写人物的主要方法。
4、感受奶奶用老话伴随作者成长的教育方式。
教学重点:1、通过具体事例,了解描写人物的主要方法。
2、感受奶奶用老话伴随作者的成长的特殊教育方式。
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1、出示词语:大师2、指名说怎样的人可以称为“大师”。
3、说说自己知道的大师,师补充。
4、补全课题:语言大师(怎样的人可以称为语言大师?)5、出示第一小节内容:说说人物特点二、整体感知1、初读课文,指名用自己的话说说奶奶为什么被称为“语言大师”?2、理解“老话多”1)从文中找出直接描写奶奶“老话多”的句子.2)出示:她老人家肚里的老话特别多,张口就是一大串。
奶奶的“老话”多得像天上的星星,句句都能让人受到教育。
3)指名朗读4)再用不同的句子形式表现奶奶话特别多。
3、理解“有教育意义”1)用直线划出奶奶说过的“老话”,自己轻声读一读。
2)板书出示2、3、4小节中出现的奶奶说过的“老话”,指导朗读。
3)引导总结“老话”的特点:简短、对称、押韵、贴切、哲理……4)指名说说出示的几句“老话”分别有什么教育意义?师小结:奶奶虽然是个没有知识的老太太,却在生活中不断地运用着,她以实际行动传承了这种中国文化,真是个名副其实的“语言大师”啊!三、精读品析师过渡:这位语言大师的“老话”伴随着我的童年,课文2、3、4小节进行了详细介绍。
1、再读课文2、3、4小节,从课文中找一找,合作完成表格中的内容童年生活中有哪些习惯?奶奶是如何教育我们的呢?她的老话是想告诉我们什么呢?我和表弟有什么改变?师小结:这位老太太,在不同的生活情境下,用不同的“老话”,来教育自己的小辈。
虽然不是什么长篇大论,但是句句一语中的。
教育的目的是使人思想变得成熟、行为变得理性。
五年级语文下册30语言大师课件2沪教版

? 奶奶的“老话”多得像天上的星星,句 句都能让你受到教育。见我吃饭受挑食, 她就说:“吃食不抢,到老不长。”见爸 爸和妈妈为了一点小事闹别扭了,她便会 说:“别吵了,‘一只碗不响,两只碗叮 当' ,‘家和万事兴' 嘛!”见爸爸妈妈 不勤俭节约,她便说:“勤是摇钱树,剑 是聚宝盆。”
这些老话可以用在哪些方面?请学习2— 4节的写法,你发挥想象,创设一个情境,用 上其中的一句老话。
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 小树要修,孩子要教。 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
课文具体讲了哪几件事?读读课文, 根据提示说一说。
当(谁怎么样) 奶告诉(谁什么) (谁)只得
,奶 ,
。
谁知,过了一会儿,奶奶走进房, 见我还在呼呼大睡,边掀被子边唠叨: “早睡早起身体好,晚睡迟起百病 长。”听了奶奶的话,我只得乖乖地 起床了。
奶奶不理我,“老话”倒又冒 出来了:“‘越吃越馋,越玩越 懒',‘人勤出金山,人懒败家 产'。” 我辩不过奶奶,只得乖乖 地去洗脸、洗碗。
听了这话,奶奶的“老话”又钻 出来了:“‘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 难买寸光阴' ;‘时间过,没法回;光阴 去,讨不还'。” 表弟笑了,他特别 爱听奶奶这些押韵的“老话”。于是, 就乖乖做作业去了。”
读词语
激励 唠叨 别扭 勤俭 一本正经 愁眉苦脸 满不在乎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找出文中奶奶的“老话”。
早睡早起身体好,晚睡迟起百病长。 越吃越馋,越玩越懒。 人勤出金山,人懒败家产。 一寸光阴一寸金,寸光难买寸光阴。 时间过,没发回,光阴去,讨不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沪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语言大师》教案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理解词语,找出文中奶奶的“老话”。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3、搜集,积累有关的民间俗语,谚语,在同学之中作交流。
4、体会奶奶对晚辈一片关爱之情。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出示“大师”,学生用自己的话理解“大师”的含义。
2、师概括:在某一学科或领域,因为有突出的成绩或作品,受到人们的尊敬和推崇,被公认为人士,这样的人,才有资格被称之为“大师”。
3、古今中外,你还知道哪些人物被世人尊称为“___大师”?师补充完整课题:30、语言大师(板书)4、齐读课题今天,我们要了解的“语言大师”,却只是一位60开外,连斗大的字也不识几个的农村老妇人,她是谁?为什么被称为“语言大师”呢?二、整体感知1、知道文中的“语言大师”指“奶奶”,说说“我”心目的奶奶是个怎样的人。
2、交流并出示填空:奶奶称得上是咱们村里的“语言大师”是因为_____学生自读课文,了解原因。
3、既然大家认为奶奶的“老话”谁都爱听,所以她称得上是咱村的“语言大师”,那么,让我们从课文中先划出文中写了哪几句奶奶说过的“老话”。
三、研读课文学习课文中的“老话”,概括奶奶“老话”的特点。
1、交流和朗读这些“老话”,感受这些老话的韵味。
仅仅课文中提到的奶奶的“老话”就有十三句,相信奶奶在日常生活中所说过的“老话”一定远远超过了这个数。
这些“老话”读起来你有什么感觉?(板书:多、押韵)2、奶奶的这些“老话”的意思你都懂吗?请同学说说看。
指名说这些“老话”:“早睡早起身体好,晚睡迟起百病长。
”“越吃越馋,越玩越懒。
”“人勤出金山,人懒败家产。
”“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时间过,没法回,光阴去,讨不还。
”“吃食不抢,到老不长。
”“一只碗不响,两只碗叮当。
”“家和万事兴。
”“勤是摇钱树,俭是聚宝盆。
”“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
”“小树要修,孩子要教。
”“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
”看来奶奶的老话——(板书:易懂)3、小结:我们读过了奶奶的“老话”,可以概括出奶奶“老话”的几个特点来。
出示填空:因为(),所以她称得上是咱村里的“语言大师”。
学习课文中的事例,体会奶奶的“老话”的含义。
1、奶奶不但能说出又多又押韵又易懂的“老话”,而且还常常用“老话”教育我、激励我。
师生轮读第2节(分读奶奶和我的表现的句子)。
2、出示填空:当……,奶奶在我的耳边轻轻呼我:……。
当……,奶奶边掀被子边唠叨:……。
(出示答案)3、奶奶的“老话”可不是时时挂在口中的——再读:当……,奶奶先在我的耳边轻轻呼我:……。
当……,奶奶才边掀被子边唠叨:……。
你和同桌讨论一下,奶奶这样做的原因。
(奶奶能用上“老话”教育我)板书:用得恰当4、分小组合作朗读第三、四节,读出不同人物的语气,再次感受奶奶能用上恰当的“老话”教育我的智慧。
体会奶奶对晚辈的一片关爱之情。
当我赖床的时候,奶奶说:……,我只得……;当我贪玩不想洗脸洗碗的时候,奶奶说:……,我只得……;当表弟只顾踢球不做作业时,奶奶说:……,于是表弟……5、奶奶的“老话”不但教育小孩,而且能教育大人——当爸爸妈妈为了一点小事闹别扭了,她会说:……,爸爸妈妈……;当她见爸爸妈妈不勤俭节约,她便说:……,爸爸妈妈……。
6、奶奶的“老话”不但教育小孩,而且能教育大人。
你能和你的小组同学一起合作,根据课文第五节的内容来排一排,演一演吗?(根据时间定)小结:由此可见,奶奶不仅受到家人的尊敬,还受到村里人的尊敬,虽然她识字不多,可真称得上是“语言大师”。
四、复习巩固1、师:同学们,学习了课文,相信你也被奶奶那富有智慧的“老话”所折服,请你来说一说——(出示填空:奶奶的“老话”……,她真称得上是咱村里的“语言大师”!)奶奶正是用了这些“老话”教育我,激励我,奶奶的“老话”伴随着我成长,难怪大家称识字不多的奶奶为——“语言大师”。
2、作者主要选取了几个事例来写奶奶是个“语言大师”?请学生运用事例串联法,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3、出示课外的一些“老话”,让学生议议他们各自的含义。
4、师小结:在民间,还流传着许许多多这样的“老话”,它们好似一朵朵带着泥土芳香的小野花,在祖国大地上默默扎根。
它们语言朴素平实,自然亲切,然而却包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因此代代相传,生生不息,有着旺盛的生命力。
我们称之为民间俗语或谚语。
5、写作方法指导:写人的文章的写作特点:通过具体事例反映人物的特点,事例详略得当。
五、拓展作业1、拓展下面这些情况,想想能对他们说些什么?星期五下午,妹妹在家,只想看电视,不愿做作业,我耐心地告诉她:__________。
弟弟每天起床,不叠被子,妈妈劝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爸爸爱睡懒觉,我会对他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作业抄写词语:激励唠叨一本正经愁眉苦脸满不在乎别扭勤俭在课外搜集一些“老话”,和爸爸、妈妈或同学交流一下,看看这些话是否有道理。
篇二教学目标:知识技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过程方法:理解课文中奶奶这些“老话”的深刻含义,适当地做好积累可以在课外搜集一些这样的“老话”。
情感态度: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的内容,明白大家称奶奶为“语言大师”的原因。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中奶奶这些“老话”的深刻含义。
教学难点: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的内容,明白大家称奶奶为“语言大师”的原因。
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
1. 出示几句“老话”让学生读读,说说能理解这些话的意思吗?2.议议这些“老话”,看看这些话是否说得有道理。
板示课题:30语言大师3、读读课题,在预习的基础上说说课题的含义。
二、学习课文。
自读课文,了解课文的大致内容。
1、自己读读课文,也可以同桌交流读2、用简练的语言说说奶奶是个怎样的人。
3、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抓住人物的特点。
4、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抓住任务的特点。
5、指导学生为课文划分段落。
学习课文2、3、4小节,体会奶奶那些“老话”的含义。
1、指名读读2、3、4节2、找到奶奶说的“老话”,用线在书上划出。
3、在黑板上出示这几句话“早睡早起身体好,昨晚迟起百病长。
”“越吃越馋,越玩越懒。
”“人勤出金山,人懒败家产。
”“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
”4、请学生读读这句话,议议每句话的意思。
5、再去读读课文2、3、4节,说说奶奶是在什么情况下说的这些话?6、拓展练习下面这些情况,想想能对他们说些什么?星期五下午,妹妹在家,只想看电视,不愿做作业,我耐心地告诉她;。
弟弟每天起床,不叠被子,妈妈劝他:。
爸爸爱睡懒觉,我会对他说:。
a)组自学第5节 i. 读读课文 ii. 说说奶奶还说了哪些“老话”? iii. 议议每一句“老话”的含义。
b)全班交流c)发挥想象,说说在什么情况下,可以用上奶奶的这些“老话”。
三、再读课文,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课外拓展:1、出示课外的一些“老话”2、让学生议议它们各自的含义。
布置作业:在课外搜集一些“老话”,和爸爸、妈妈或同学交流一下,看看这些话是否有道理。
篇三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明白奶奶被称为“语言大师”的原因。
2.理解奶奶的“老话”的深意,感受奶奶的教育特色以及作者对奶奶的喜爱、敬佩之情。
积累课文中的“老话”。
3.选择第5节中后四句“老话”中的一句,仿照2、3、4节,创造性地复述第5节。
教学重、难点:明白奶奶被称为“语言大师”的原因,理解奶奶的“老话”的深意,感受奶奶的教育特色,创造性地复述第五节。
教学准备:学生准备1、一读课文,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2、二读课文,找找文中奶奶的“老话”,想想它们分别表达了什么意思?3、三读课文,填填下表发生的事情奶奶的“老话”4、从课外查找资料,摘录两句对你有教育意义的“老话”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引出课题(一)多媒体课件出示一组人物漫画(相声艺术表演大师——马三立、喜剧幽默大师——卓别林、漫画大师——张乐平、文学大师——巴金),请学生猜猜他们是谁?(他们都是大师,是在某一方面很有造诣,且德高望重的人)。
(二)板书“语言大师”,请学生读读,再说说你觉得什么样的人可以称为“语言大师”?(三)然而我们今天学习的课文中的奶奶斗大的字都认不了几个却也被称为“语言大师”,这是为什么呢?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中多媒体课件的运用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的欲望,又将“大师”这一抽象的概念转变成形象直观的画面,同时让学生带着问题进入课文学习启发学生思考。
二、自读感知1、自读课文,结合预习交流课文的大致内容。
(1)、自己轻生读读课文,要求读通顺、读流利,尽量做到有感情。
(2)、用简练的语言说说你觉得奶奶是个怎样的人。
(3)、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2、交流三、合作感悟(一)小组学习,结合课前的预习题第三题,讨论奶奶为什么被称为语言大师。
1、交流表格2、在文中划出奶奶的老话3、读读这些老话,交流你最喜欢的一句话的意思,议议其它老化的意思。
4、概括奶奶的老话的特点。
设计意图:小学生限于认知水平,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必须更多地借助于群体的合作与交流。
因此,我们“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为学生提供在合作交流中加深感悟的平台。
(二)交流1、交流表格发生的事情奶奶的“老话”“我”贪睡早睡早起身体好,晚睡迟起百病长“我”贪玩越吃越馋,越玩越懒人勤出金山,人懒败家产表弟不按时做作业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时间过,没法回,光阴去,讨不还“我”吃饭挑食吃食不抢,到老不长“我”爸妈为小事闹别扭一只碗不响,两只碗叮当家和万事兴“我”爸妈不勤俭节约勤是摇钱树,俭是聚宝盆2、没有涉及具体事情的老话有哪些?(学生交流,教师多媒体出示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小树要修,孩子要教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3、读读这些老话,分别说说它们的意思。
(有困难的句子,教师作适当的点拨。
)4、交流奶奶为什么被称为语言大师?她的“老话”有哪些特点?(学生交流,教师随机板书:多、押韵、易懂、激励人、教育人等)5、如果你也有这样一位奶奶,你喜欢她吗?为什么?(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概括:奶奶对我们的教育把握时机、语言恰当、富有情趣、与众不同。
)6、除了喜欢,你对她还有什么感情?(感受作者对奶奶的喜爱、敬佩之情。
)7、是啊,作者也和我们一样,明白了大家为什么称奶奶为语言大师。
说话训练:大家之所以称奶奶为语言大师,是因为她。
8、现在让我们一起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来感受语言的魅力、感受大师的魅力。
设计意图:至此,学生的情感已被充分激发,可以在朗读中进一步引导学生领悟语言,仔细体味文中情感,包括文中人物的内心世界,作者所流露的思想感情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