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胞因子的种类与功能PPT课件
合集下载
《细胞因子的检测》课件
![《细胞因子的检测》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bd1a29b5c9d376eeaeaad1f34693daef5ef71329.png)
干细胞治疗
干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具有促进组织再生和修复的作用,可用于治 疗多种疾病。
基因治疗
通过将具有治疗作用的基因导入细胞,调控细胞因子的表达,达到治 疗遗传性疾病和罕见病的目的。
04
细胞因子检测的挑战与展望
检测灵敏度与特异性
检测灵敏度
提高检测方法的灵敏度,降低检测限,以便更早地发现细胞 因子的存在。
挑战
面临的挑战包括如何提高检测方法的 实用性和可靠性,以及如何降低检测 成本,使其更易于在临床推广应用。
05
案例分析
案例一:肿瘤细胞因子检测
总结词
肿瘤细胞因子检测是利用细胞因子作为生物标志物,对肿瘤进行早期诊断、病情监测和疗效评估的方 法。
详细描述
肿瘤细胞因子检测通过检测肿瘤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如肿瘤坏死因子、白介素等,来判断肿瘤的存 在、发展阶段和预后情况。该方法具有无创、灵敏度高、特异性强等优点,有助于提高肿瘤的诊断准 确性和治疗效果。
案例三:感染性疾病细胞因子检测
总结词
感染性疾病细胞因子检测是利用细胞因子作 为生物标志物,对感染性疾病进行诊断和病 情监测的方法。
详细描述
感染性疾病细胞因子检测通过检测患者体内 异常升高的细胞因子,如白介素-1、白介素 -6等,来判断感染性疾病的类型和严重程度 。该方法有助于早期发现感染源,为患者提 供及时有效的治疗,同时有助于评估治疗效 果和预后情况。
药物研发
药物筛选
通过检测细胞因子水平的变化,可以筛选出具有潜在治疗作用的 候选药物。
药物疗效评估
在药物研发过程中,检测细胞因子水平的变化可以评估药物的疗 效和作用机制。
个体化治疗
根据患者细胞因子表达水平的差异,可以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提高治疗效果。
干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具有促进组织再生和修复的作用,可用于治 疗多种疾病。
基因治疗
通过将具有治疗作用的基因导入细胞,调控细胞因子的表达,达到治 疗遗传性疾病和罕见病的目的。
04
细胞因子检测的挑战与展望
检测灵敏度与特异性
检测灵敏度
提高检测方法的灵敏度,降低检测限,以便更早地发现细胞 因子的存在。
挑战
面临的挑战包括如何提高检测方法的 实用性和可靠性,以及如何降低检测 成本,使其更易于在临床推广应用。
05
案例分析
案例一:肿瘤细胞因子检测
总结词
肿瘤细胞因子检测是利用细胞因子作为生物标志物,对肿瘤进行早期诊断、病情监测和疗效评估的方 法。
详细描述
肿瘤细胞因子检测通过检测肿瘤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如肿瘤坏死因子、白介素等,来判断肿瘤的存 在、发展阶段和预后情况。该方法具有无创、灵敏度高、特异性强等优点,有助于提高肿瘤的诊断准 确性和治疗效果。
案例三:感染性疾病细胞因子检测
总结词
感染性疾病细胞因子检测是利用细胞因子作 为生物标志物,对感染性疾病进行诊断和病 情监测的方法。
详细描述
感染性疾病细胞因子检测通过检测患者体内 异常升高的细胞因子,如白介素-1、白介素 -6等,来判断感染性疾病的类型和严重程度 。该方法有助于早期发现感染源,为患者提 供及时有效的治疗,同时有助于评估治疗效 果和预后情况。
药物研发
药物筛选
通过检测细胞因子水平的变化,可以筛选出具有潜在治疗作用的 候选药物。
药物疗效评估
在药物研发过程中,检测细胞因子水平的变化可以评估药物的疗 效和作用机制。
个体化治疗
根据患者细胞因子表达水平的差异,可以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提高治疗效果。
-细胞因子及其受体ppt课件
![-细胞因子及其受体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2e669bff2cc58bd63186bd4f.png)
均有刺激B细胞
B
增殖的功能
协同性 synergy
IL-4 + IL-5
拮抗性 antagonism
IL-4 IFN-g
B B细胞
B
更有效地诱导 IgE类别转换
IL-4 阻断IFN-g 诱导类别转化 的作用
细胞因子受体分类
免疫球蛋白 超家族受体
I类细胞 因子受体
II类细胞 因子受体
-S-S- -S-S- -S-S-
C C
C C
IL-1 M-CSF C-kit
IL-2 IL-9 GM-CSF
IL-3 IL-11 G-CSF
IL-4 IL-12 LIF
IL-5 IL-13 CNTF IL-6 IL-15 生长激素 IL-7 OSM 催乳素
IFN-a IFN-b IFN-g
TNF-R
C1 C3 C2 C1 C3 C2 C1 C3 C2 C1 C3 C2
TNF-a TNF-b CD40 神经生长因 子(NGF) FAS
趋化因 子受体
G 蛋白
IL-8 RANTES MIP-1 PF4 MCAF NAP-2
IL-1RaP
IL-1
IL-1RII
-S-S- -S-S- -S-S-S-S- -S-S- -S-S-
IL-1
IL-1RI
IL-6 分子的立体结构
G-CSF M-CSF
EPO
TPO
表 11-2 具有干细胞集落刺激活性的细胞因子
主要产生细胞
作用
纤维母细胞,肝细胞,内皮细胞, 所有类型的造血干细胞,黑色素
上皮细胞,基质细胞
细胞,肥大细胞
T 细胞
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红细胞,
6第六章--细胞因子PPT课件
![6第六章--细胞因子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de43f82f001ca300a6c30c22590102020740f2e8.png)
二、细胞因子的共同特性
①受抗原、丝裂原等刺激后由细胞分泌产生,多为小分子。 ②对靶细胞作用通常无抗原特异性。在较低浓度下即有生物学
活性。 ③通过与靶细胞表面受体结合发挥作用。 ④以自分泌、旁分泌和内分泌的形式发挥作用。 ⑤一种细胞因子可由多种细胞产生,一种细胞也可产生多种细
胞因子;一种细胞因子可作用于多种类型细胞(多效性), 多种细胞因子也可作用于同一种靶细胞(重叠性);一种细 胞因子可抑制其他细胞因子的功能(拮抗性),一种细胞因 子可增强另一种细胞因子的功能(协同性);细胞因子在体 内相互调节,形成复杂的细胞因子网络。
(四)诱导细胞凋亡
IL-2可诱导抗原活化的T细胞发生凋亡; TNF可诱导肿瘤细胞的凋亡。
(五)促进创伤的修复
第四节 细胞因子受体
一、细胞因子受体(CKR)分类: 膜结合型细胞因子受体(mCKR) 可溶性细胞因子受体(sCKR)
(一)免疫球蛋白基因超家族
如IL-1R、IL-6R、M-CSFR、SCFR
1.淋巴因子(lymphokine)淋巴细胞分泌 2.单核因子(monokine)单核巨噬细胞分泌 3.其他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
干扰素治疗急性乙型肝炎
患者Gerald M.Edelman,男,35岁.主诉:因近日胃口 欠佳、乏力、反复出现头晕、肝区不适而入院。
患者入院前,自感全身乏力、萎靡、食欲不振,并有恶心、 呕吐、头晕、失眠、巩膜、皮肤出现黄染入院。患者自述6 年前体检发现HBsAg阳性,未作任何治疗。入院后,体格 检查:肝肿大于肋下1cm、压痛,左肋下可触及脾脏;实验 室检查:谷丙转氨酶升高,诊断为急性乙型肝炎。住院后经 用拉米夫定、肝泰乐、维生素等抗病毒和护肝药物治疗两个 半月,病情仍未明显好转;根据患者病情迁延不愈,医生随 即在原用药的基础上,使用干扰素抗病毒治疗(500万U/ 次),使用干扰素四个月后,病人自感觉状态好转,使用干 扰素抗病毒治疗6个月,患者血清谷丙转氨酶转正常, HbsAg转阴性,病人痊愈出院。 问题:1、为什么使用干扰素能治愈“乙肝”?干扰素有哪些特 点?2、除干扰素外细胞因子还有哪几大类?其理化性质和 作用特点如何?
免疫学之细胞因子PPT课件
![免疫学之细胞因子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5e0a1596dd36a32d72758168.png)
2. 主要功能 (1)抑制前炎症细胞因子产生; (2)抑制MHC -II类分子和B-7分子的表达; (3)抑制T细胞合成IL-2、IFN-等细胞因子; (4)可促进B细胞分化增殖。
12
(六)IL-12
1. 细胞来源 主要由单核-巨噬细胞、B细胞产生。
2. 主要功能 (1)激活和增强NK细胞杀伤活性及IFN-产生; (2)促进Th0向Th1细胞分化,分泌IL-2、IFN-; (3)增强CD8+ CTL细胞杀伤活性; (4)可协同IL-2诱生LAK细胞; (5)抑制Th0细胞向Th2细胞分化和IgE合成。
(2)免疫调节: 与Ⅱ型干扰素类似。
15
2. Ⅱ型干扰素
(1)主要起免疫调节作用 1)活化巨噬细胞; 2)促进APC(s)表达MHC-Ⅱ类分子,提高抗原 递呈能力; 3)促进MHC-Ⅰ类分子表达和增强CTL细胞的杀伤 活性; 4) 增强NK细胞的杀伤活性; 5)促进B细胞分化、增殖; 6)抑制Th2细胞分化及细胞因子合成。
1. 细胞来源 主要由单核巨噬细胞、 Th2细胞、
血管内皮细胞、成纤维细胞产生。 2. 主要功能
(1)刺激活化B细胞增殖,分泌抗体; (2)刺激T细胞增殖及CTL活化; (3)刺激肝细胞合成急性期蛋白,参与炎症反应; (4)促进血细胞发育。
11
(五)IL-10
1. 细胞来源 主要Th2细胞和单核巨噬细胞产生。
9
(三) IL-4 1. 细胞来源 主要由Th2细胞、肥大细胞及嗜碱性
粒细胞产生。 2. 主要功能
(1)促B细胞增殖、分化; (2)诱导IgG1 和IgE产生; (3)促进Th0细胞向Th2细胞分化; (4)抑制Th1细胞活化及分泌细胞因子; (5)协同IL-3刺激肥大细胞增殖等。
12
(六)IL-12
1. 细胞来源 主要由单核-巨噬细胞、B细胞产生。
2. 主要功能 (1)激活和增强NK细胞杀伤活性及IFN-产生; (2)促进Th0向Th1细胞分化,分泌IL-2、IFN-; (3)增强CD8+ CTL细胞杀伤活性; (4)可协同IL-2诱生LAK细胞; (5)抑制Th0细胞向Th2细胞分化和IgE合成。
(2)免疫调节: 与Ⅱ型干扰素类似。
15
2. Ⅱ型干扰素
(1)主要起免疫调节作用 1)活化巨噬细胞; 2)促进APC(s)表达MHC-Ⅱ类分子,提高抗原 递呈能力; 3)促进MHC-Ⅰ类分子表达和增强CTL细胞的杀伤 活性; 4) 增强NK细胞的杀伤活性; 5)促进B细胞分化、增殖; 6)抑制Th2细胞分化及细胞因子合成。
1. 细胞来源 主要由单核巨噬细胞、 Th2细胞、
血管内皮细胞、成纤维细胞产生。 2. 主要功能
(1)刺激活化B细胞增殖,分泌抗体; (2)刺激T细胞增殖及CTL活化; (3)刺激肝细胞合成急性期蛋白,参与炎症反应; (4)促进血细胞发育。
11
(五)IL-10
1. 细胞来源 主要Th2细胞和单核巨噬细胞产生。
9
(三) IL-4 1. 细胞来源 主要由Th2细胞、肥大细胞及嗜碱性
粒细胞产生。 2. 主要功能
(1)促B细胞增殖、分化; (2)诱导IgG1 和IgE产生; (3)促进Th0细胞向Th2细胞分化; (4)抑制Th1细胞活化及分泌细胞因子; (5)协同IL-3刺激肥大细胞增殖等。
细胞因子(免疫学检验课件)
![细胞因子(免疫学检验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8f03374ea517866fb84ae45c3b3567ec102ddc38.png)
态
免疫学测定方法学评价
➢优点: 特异性高 操作简便、快速,无需依赖细胞株 影响因素较少且易控制,重复性好,方法容易标准化。
➢缺点: 所测定的只是细胞因子的蛋白含量,与其生物活性不一
定呈正比 结果与所用的抗体来源及亲和力有很大的关系 敏感性相对较低 标本中细胞因子的可溶性受体,会影响特异性抗体对细
胞因子的结合
(四) 集落刺激因子(colony-stimulating factor, CSF) :G-CSF、M-CSF、GM-CSF、SCF、 EPO、TPO等。
(五)趋化因子(chemokine):促进淋巴细胞、中性 粒细胞、单核细胞等到达炎症部位并激活。
(六)生长因子(growth factor,GF) :TGF-β、 EGF 、NGF、VEGF、FGF 等。
(六)两面性:通常情况下,发货 抗感染、抗病毒、促进造血和免疫 调节等功能,但在一些异常情况下 又参与炎症反应、诱导肿瘤等疾病 的发生。
(七)非特异性:细胞因子以非特异性 方式发挥作用,不受MHC限制,细胞因 子必须与相应受体结合才能发挥效应;
(八)网络性:细胞因子之间通过合成 分泌的作用相互调节、生物学效应的相 互影响,从而形成复杂而有序的因子网 络,达到机体稳态平衡。
三、细胞因子的免疫学检测法
利用抗原抗体反应的原理,制备出抗细 胞因子的单克隆抗体或多克隆抗体,通过 同位素、荧光素或酶等标记技术加以放大 和显示,从而定性或定量分析细胞因子。 (一)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
是定量分析中最常用方法。但不能判 断细胞因子的生物学活性。
ELISA方法
ELISA法是应用最为广泛的非均相酶标免疫分析技术,一 步或多步的抗原抗体反应和一步酶促反应构成ELISA的基 本步骤,可作定性或定量分析。ELISA法不仅可以用于细 胞因子检测,也可用于可溶性细胞因子受体或可溶性粘 附因子的测定
免疫学测定方法学评价
➢优点: 特异性高 操作简便、快速,无需依赖细胞株 影响因素较少且易控制,重复性好,方法容易标准化。
➢缺点: 所测定的只是细胞因子的蛋白含量,与其生物活性不一
定呈正比 结果与所用的抗体来源及亲和力有很大的关系 敏感性相对较低 标本中细胞因子的可溶性受体,会影响特异性抗体对细
胞因子的结合
(四) 集落刺激因子(colony-stimulating factor, CSF) :G-CSF、M-CSF、GM-CSF、SCF、 EPO、TPO等。
(五)趋化因子(chemokine):促进淋巴细胞、中性 粒细胞、单核细胞等到达炎症部位并激活。
(六)生长因子(growth factor,GF) :TGF-β、 EGF 、NGF、VEGF、FGF 等。
(六)两面性:通常情况下,发货 抗感染、抗病毒、促进造血和免疫 调节等功能,但在一些异常情况下 又参与炎症反应、诱导肿瘤等疾病 的发生。
(七)非特异性:细胞因子以非特异性 方式发挥作用,不受MHC限制,细胞因 子必须与相应受体结合才能发挥效应;
(八)网络性:细胞因子之间通过合成 分泌的作用相互调节、生物学效应的相 互影响,从而形成复杂而有序的因子网 络,达到机体稳态平衡。
三、细胞因子的免疫学检测法
利用抗原抗体反应的原理,制备出抗细 胞因子的单克隆抗体或多克隆抗体,通过 同位素、荧光素或酶等标记技术加以放大 和显示,从而定性或定量分析细胞因子。 (一)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
是定量分析中最常用方法。但不能判 断细胞因子的生物学活性。
ELISA方法
ELISA法是应用最为广泛的非均相酶标免疫分析技术,一 步或多步的抗原抗体反应和一步酶促反应构成ELISA的基 本步骤,可作定性或定量分析。ELISA法不仅可以用于细 胞因子检测,也可用于可溶性细胞因子受体或可溶性粘 附因子的测定
医学免疫学细胞因子优秀课件
![医学免疫学细胞因子优秀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5e81eb20f61fb7360a4c6519.png)
集落刺激因子 (CSF)
• 定义:指能刺激多能造血干细胞和不同发育分 化阶段的造血祖细胞增殖分化,并在半固体培 养基中形成相应细胞集落的细胞因子。
• 分类:IL-3、GM-CSF、G-CSF、M-CSF、 EPO和SCF等
CSF与临床
• 肿瘤患者放疗和化疗后-------白细胞
GM-CSF、G-CSF、M-CSF 细胞
IL-1 IFN
TNF
IL-1
IFNI
TGF
L2
IL-4
TNF IFN
TNF
IL-1 TGF
IL-1 IL-6
内皮细胞
T细
胞
IFN
因
IL2 IL-4
子
IL-5 IL-6
的
网
络
B性
细胞因子以网络形式发挥作用
树突状细胞,巨噬细胞
IL-12 Th1
IL-10 IL-4 IFN-g
Th2, 肥大细胞
IL-4
IL-4
更有效地诱导
+
B细胞 IgE 类别转换
IL-5
拮抗性
一种细胞因子抑制另一种细胞因子的功能
IL-4 IFN-γ
IL-4 促进
Th2细胞
IFN-γ抑制
网络性
众多细胞因子可相互诱生、生物学作用相 互促进或相互抑制,形成十分复杂的、开放式 的细胞因子调节网络,维持免疫系统的动态平 衡。
成纤维细胞
医学免疫学细胞因 子
概述
• 概念:
由免疫原、丝裂原或其 他因子等刺激机体免疫细 胞及组织细胞分泌的在细 胞间发挥相互调控作用的 一类小分子可溶性多肽蛋 白,通过结合细胞表面的 相应受体调节细胞生长分 化和效应,调控免疫应答。
细胞因子医学PPT课件
![细胞因子医学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af1f183ca6c30c2259019e45.png)
12
8 网络效应
CK的产生、生物学作用、受体表 达、相互调节等均具有网络性。
13
14
9 CK与激素、神经肽和神经递质共 同组成细胞间信号分子系统
15
三、 细胞因子的种类
白细胞介素 干扰素 肿瘤坏死因子 集落刺激因子 趋化因子 生长因子
interleukins,ILs interferon,IFN tumor necrosis factor,TNF colony stimulating factor,CSF chemokines growth factor,GF
44
五 干扰素(抗病毒)生物活性的研究方法
原理:用干扰素样品处理易感细胞,使细胞建立抗病 毒状态,然后用适当的定量病毒攻击细胞,通过病毒 复制的量或病毒引起的细胞病变程度可判断样品中干 扰素的生物活性。
45
常用细胞株
WISH(人羊膜细胞 )、MDBK(牛肾细胞 )、L929 (小鼠肺纤维瘤) 、Hep2/c(人喉癌细胞) 要求:易培养,对病毒敏感性高,易于诱导抗病毒状态, 对人体无害
7
(作用方面特性)
4 高效性 10-12mol/L
5 主要以自分泌(autocrine)、旁分泌(paracrine) 形式发挥效应
某些细胞因子(IL-1、IL-6、TNF-α)也可以内分泌 (endocrine)形式作用于远端靶细胞,介导全身性 反应。
某些ck还可以通过细胞内分泌(intracrine),直接与 细胞内受体结合。
30
抗原提呈?
抗原提呈:是指抗原提呈细胞(antigen-presenting cell, APC)摄取抗原并将其处理成免疫原性多肽,以 抗原肽-MHC分子复合物的形式表达于APC表面,供T细 胞识别,从而产生免疫应答的过程。
8 网络效应
CK的产生、生物学作用、受体表 达、相互调节等均具有网络性。
13
14
9 CK与激素、神经肽和神经递质共 同组成细胞间信号分子系统
15
三、 细胞因子的种类
白细胞介素 干扰素 肿瘤坏死因子 集落刺激因子 趋化因子 生长因子
interleukins,ILs interferon,IFN tumor necrosis factor,TNF colony stimulating factor,CSF chemokines growth factor,GF
44
五 干扰素(抗病毒)生物活性的研究方法
原理:用干扰素样品处理易感细胞,使细胞建立抗病 毒状态,然后用适当的定量病毒攻击细胞,通过病毒 复制的量或病毒引起的细胞病变程度可判断样品中干 扰素的生物活性。
45
常用细胞株
WISH(人羊膜细胞 )、MDBK(牛肾细胞 )、L929 (小鼠肺纤维瘤) 、Hep2/c(人喉癌细胞) 要求:易培养,对病毒敏感性高,易于诱导抗病毒状态, 对人体无害
7
(作用方面特性)
4 高效性 10-12mol/L
5 主要以自分泌(autocrine)、旁分泌(paracrine) 形式发挥效应
某些细胞因子(IL-1、IL-6、TNF-α)也可以内分泌 (endocrine)形式作用于远端靶细胞,介导全身性 反应。
某些ck还可以通过细胞内分泌(intracrine),直接与 细胞内受体结合。
30
抗原提呈?
抗原提呈:是指抗原提呈细胞(antigen-presenting cell, APC)摄取抗原并将其处理成免疫原性多肽,以 抗原肽-MHC分子复合物的形式表达于APC表面,供T细 胞识别,从而产生免疫应答的过程。
《细胞因子检测概述》课件
![《细胞因子检测概述》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5b9c423130b765ce0508763231126edb6f1a7684.png)
化学发光法
化学发光法是一种利用化学发光反应来检测细胞因子的方 法。这种方法具有高灵敏度、高特异性和可定量等优点, 适用于痕量细胞因子的检测。
化学发光法主要包括酶促化学发光和直接化学发光等方法 。这些方法在临床诊断、药物研发和环境监测等领域有广 泛应用。
荧光定量PCR法
荧光定量PCR法是一种基于PCR技术 的细胞因子检测方法。通过荧光染料 或探针标记的特异性引物,实现对细 胞因子基因的定量检测。这种方法具 有高灵敏度、高特异性和可定量等优 点。
THANKS
感谢观看
细胞因子在免疫应答、炎症反应、造 血等生理和病理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
细胞因子种类
白细胞介素(IL)
如IL-1、IL-2、IL-6等,具有调节免疫和炎 症反应的功能。
干扰素(IFN)
如IFN-α、IFN-β、IFN-γ等,具有抗病毒、 抗肿瘤和免疫调节作用。
肿瘤坏死因子(TNF)
如TNF-α、TNF-β等,具有抗肿瘤和免疫调 节作用。
案例二:自身免疫性疾病细胞因子检测
总结词
自身免疫性疾病细胞因子检测是利用细胞因子作为生物标志物,对自身免疫性疾病进行诊断和病情监测的方法。
详细描述
自身免疫性疾病细胞因子检测通过检测患者体内异常升高的细胞因子,如IL-17、IL-23等,来判断自身免疫性疾 病的存在、发展阶段和治疗效果。这种检测方法有助于提高自身免疫性疾病的诊断准确性和治疗效果,为患者提 供更好的治疗选择。
05
细胞因子检测案例分析
案例一:肿瘤细胞因子检测
总结词
肿瘤细胞因子检测是利用细胞因子作为生物标志物,对肿瘤进行早期诊断、病情监测和疗效评估的方 法。
详细描述
肿瘤细胞因子检测通过检测肿瘤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如IL-6、TNF-α等,来判断肿瘤的存在、发展 阶段和治疗效果。这种检测方法具有无创、灵敏度高、特异性强的优点,有助于提高肿瘤的诊断准确 性和治疗效果。
细胞因子PPT课件
![细胞因子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293bdcf4f46527d3250ce05c.png)
第一节 细胞因子概述
一、细胞因子的来源
➢ 产生细胞因子的细胞主要有三类: 1.活化的免疫细胞
➢T、B细胞,NK细胞,单核/巨噬细 胞。
2.基质细胞 ➢骨髓和胸腺基质细胞,血管内皮细胞, 成纤维细胞,上皮细胞等。
3.某些肿瘤细胞 ➢白血病,淋巴瘤,骨髓瘤细胞等。
现在可应用基因工程技术从工程细 胞如大肠杆菌、酵母菌等产生重组 细胞因子。
巨噬细胞
活化, 形成 LAK
抑制细胞毒性, 促进IL-1分泌
二、干扰素(IFN)
I型干扰素(IFN,IFN) II型干扰素(IFN)
主要产生细胞 成纤维细胞和白细胞 活化T细胞,NK
主要诱生剂
病毒
抗原,促分裂原
对热稳定性
稳定
不稳定
对酸碱稳定性
稳定
不稳定
生物学作用 抗病毒,抗肿瘤
免疫调节作用
免疫调节作用(弱) 抗病毒,抗肿瘤(弱)
IL-1的主要功能
IL-1
1.刺激T细胞活化 2.刺激B细胞增殖与抗体分泌 3.诱导肝脏急性期应答 4.诱导吞噬细胞活化 5.引起炎症及发热 6.刺激造血细胞再生
IL-2的免疫生物学效应
活化的Th1细胞
NK细胞
IL-2
B细胞 活化T细胞
促进细胞增殖、 分化,促进Ig 合成
促进增殖、产 生淋巴因子
NK 细 胞
规格标准的法典。由国家编撰,并由政府颁 布施行,具有法律性的约束力,药典收载功 效确切,副作用较小,质量较稳定的常用药 物和制剂,并规定其质量标准制备要求,检 验方法,作用与用途、用法和用量等,以作 为药品生产,检验和使用的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与主要国外药典
《中国药典》 《 Chinese Pharmacopoeia 》,ChP (2000 年版)(1953、1963、1977、1985、1990、1995和 2000年版, 1995年版1997年增补本、 1998年增补本), 与《中国药典》配套的有《临床用药须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主要功能: (1)促B细胞增殖、分化; (2)诱导IgG1 和IgE产生; (3)促进Th0细胞向Th2细胞分化; (4)抑制Th1细胞活化、分泌细胞因子; (5)协同IL-3刺激肥大细胞增殖等。
精品ppt
4
3、IL-6:
细胞来源:主要由单核巨噬细胞、 Th2 细胞、血管内皮细胞、成纤
维细胞产生。
的表达;
(3)抑制T细胞合成IL-2、IFN-等 细胞因子;
(4)可促B细胞分化增殖。
精品ppt
6
5. IL-12:
细胞来源:主要由单核-巨噬细胞、B细 胞产生。
主要功能:
(1)激活和增强NK细胞杀伤活性及 IFN-产生;
(2)促Th0细胞向Th1细胞分化, 分泌 IL-2、IFN-;
(3)增强CD8+CTL细胞杀伤活性; (4)可协同IL-2诱生LAK细胞; (5)抑制Th0细胞向Th2细胞分化和
(2)促MHC-I类分子表达,增强CTL对靶细 胞(如病毒感染细胞)的杀伤。
(3)杀伤肿瘤细胞:直接杀伤,引起组织出 血坏死。
精品ppt
14
高浓度:--- 内分泌效应
(1)引起发热; (2)协同IL-1、IL-6诱导肝细胞
合成急性期蛋白; (3)抑制骨髓造血干细胞的分裂; (4)引起代谢紊乱,导致恶液质; (5)介导内毒素致感染性休克。
细胞来源:骨髓基质细胞。 生物学功能:
A. 刺激多能造血干细胞发育; B. 刺激肥大细胞增殖。
精品ppt
18
2.Flt3配体(Flt3 ligand,FL)
存在形式:跨膜型 分泌型
细胞来源:基质细胞。 生物学功能:
刺激原始造血干细胞的增殖 和分化。
精品ppt
19
3. 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granulocyte-macrophage CSF,GM-CSF) 细胞来源:活化的T细胞、单核-巨噬细
主要功能:
(1)刺激活化B细胞增殖,分泌抗体; (2)刺激T细胞增殖及CTL活化; (3)刺激肝细胞合成急性期蛋白,参
与炎症反应;
(4)促血细胞发育。
精品ppt
5
4、IL-10:
细胞来源: Th2细胞和单核巨噬细胞 (主要);上皮细胞。
主要功能:
(1)抑制前炎症细胞因子产生; (2)抑制MHC -II类分子和B-7分子
精品ppt
12
1.TNF-α
组成及分子量: 同源三聚体, 51 KD 。 细胞来源:
单核巨噬细胞(主要); T细胞、NK细胞和肥大细胞。
精品ppt
13
主要功能:
低浓度:--- 自分泌、旁分泌效应 (1)诱导炎症反应:
a. 使血管内皮细胞表达ICAM-1,促白细胞 聚集于炎症局部;
b. 刺激单核巨噬细胞等合成、分泌细胞因 子(如IL-1、IL-6、IL-8、TNF-α等),导 致炎性细胞浸润和增强吞噬细胞的杀伤。
概念:
选择性刺激造血干细胞分化发育成某一细 胞谱系的细胞因子的统称。 包括:
SCF、Flt3L、GM-CSF、G-CSF、 M-CSF、EPO、TPO、IL-3(multiCSF)、IL-7等。
精品ppt
17
1. 干细胞因子
(stem cell factor, SCF,又称c-Kit配体)
存在形式:跨膜型 分泌型
胞、内皮细胞、成纤维细胞 等。 生物学功能: A. 刺激骨髓各系前体细胞生长和分化; B. 刺激骨髓前体细胞向粒细胞和单核 细胞分化。
精品ppt
20
4. 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
细胞来源:主要由T细胞产生。 作用方式:以自分泌和旁分泌方式发挥效应。 主要生物学功能: (1)活化T细胞,促细胞因子产生; (2)刺激NK细胞增殖,增强NK杀伤活
性及产生细胞因子,诱导LAK细胞产 生; (3)促B细胞增殖和分泌抗体。
精品ppt
3
2. IL-4
细胞来源:主要由Th2细胞、肥大细胞及嗜 碱性粒细胞产生。
(1)抗病毒和抗肿瘤:
A. 诱导宿主细胞产生抗病毒蛋白,干扰
病毒复制;
B. 增强NK细胞对病毒感染细胞和肿瘤
细胞杀伤;
C. 促进MHC-I类分子表达,增强CTL对
病毒感染细胞和肿瘤等靶细胞杀伤;
(2)免疫调节:抑制MHC-II类分子表达,
限制Th细胞活化。
精品ppt
10
II型干扰素:
(1)免疫调节作用(主要): a. 活化巨噬细胞; b. 促进APC(s)表达MHC-II类分子,提高 抗原递呈能力;
c. 促进MHC-I类分子表达,增强NK细胞 和 CTL细胞的杀伤活性;
d. 促B 细胞分化、增殖; e. 抑制Th2细胞分化及细胞因子合成。 (2)抗病毒和抗肿瘤作用(与I型干扰素类似)。
精品ppt
11
三、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 TNF):
根据来源和结构不同,可分为: TNF-α TNF-β
8
II型: IFN-
主要细胞来源: 活化的Th1细胞、 CD8+ CTL和NK细胞。 主要诱生剂: 抗原或有丝分裂原。
另外:IFN-T (type 1 trophoblast interferon, I型滋养层干扰素) 细胞来源:胎盘(人类) 孕体(反刍动物)
精品ppt
9
2. 主要生物学活性:
I 型干扰素:
IgE合成。
精品ppt
7
二、干扰素(interferon, IFN):
1. 分型 --- 根据其来源、结构及生物学性质:
I型:
细胞来源:
IFN-α:由白细胞(主要单核吞噬细 胞)产生;
IFN-β:由成纤维细胞产生; 二者结合相同受体
主要诱生剂:病毒,polyI-C (人工合成 双股RNA)
精品ppt
细胞因子的种类与功能
根据功能可大致分为六大类: 白细胞介素 干扰素 肿瘤坏死因子 集落刺激因子 趋化因子 生长因子
精品ppt
1
一、白细胞介素 (interleukins,ILs) 是能够介导白细胞间及其他 细胞间相互作用的细胞因子。
精品ppt
2
1. IL-2 (又称T细胞生长因子, TC巴毒素(lymphotoxin,LT) 与TNF-α的氨基酸序列为28%同源性, 二者结合同一受体。
细胞来源:激活的T细胞。 生物学功能:与TNF-α相似,在局部
发挥效应。
与细胞表面LT-β形成复合物,发挥作 用。
精品ppt
16
四、集落刺激因子
(colony- stimulating factor,CSF):
精品ppt
4
3、IL-6:
细胞来源:主要由单核巨噬细胞、 Th2 细胞、血管内皮细胞、成纤
维细胞产生。
的表达;
(3)抑制T细胞合成IL-2、IFN-等 细胞因子;
(4)可促B细胞分化增殖。
精品ppt
6
5. IL-12:
细胞来源:主要由单核-巨噬细胞、B细 胞产生。
主要功能:
(1)激活和增强NK细胞杀伤活性及 IFN-产生;
(2)促Th0细胞向Th1细胞分化, 分泌 IL-2、IFN-;
(3)增强CD8+CTL细胞杀伤活性; (4)可协同IL-2诱生LAK细胞; (5)抑制Th0细胞向Th2细胞分化和
(2)促MHC-I类分子表达,增强CTL对靶细 胞(如病毒感染细胞)的杀伤。
(3)杀伤肿瘤细胞:直接杀伤,引起组织出 血坏死。
精品ppt
14
高浓度:--- 内分泌效应
(1)引起发热; (2)协同IL-1、IL-6诱导肝细胞
合成急性期蛋白; (3)抑制骨髓造血干细胞的分裂; (4)引起代谢紊乱,导致恶液质; (5)介导内毒素致感染性休克。
细胞来源:骨髓基质细胞。 生物学功能:
A. 刺激多能造血干细胞发育; B. 刺激肥大细胞增殖。
精品ppt
18
2.Flt3配体(Flt3 ligand,FL)
存在形式:跨膜型 分泌型
细胞来源:基质细胞。 生物学功能:
刺激原始造血干细胞的增殖 和分化。
精品ppt
19
3. 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granulocyte-macrophage CSF,GM-CSF) 细胞来源:活化的T细胞、单核-巨噬细
主要功能:
(1)刺激活化B细胞增殖,分泌抗体; (2)刺激T细胞增殖及CTL活化; (3)刺激肝细胞合成急性期蛋白,参
与炎症反应;
(4)促血细胞发育。
精品ppt
5
4、IL-10:
细胞来源: Th2细胞和单核巨噬细胞 (主要);上皮细胞。
主要功能:
(1)抑制前炎症细胞因子产生; (2)抑制MHC -II类分子和B-7分子
精品ppt
12
1.TNF-α
组成及分子量: 同源三聚体, 51 KD 。 细胞来源:
单核巨噬细胞(主要); T细胞、NK细胞和肥大细胞。
精品ppt
13
主要功能:
低浓度:--- 自分泌、旁分泌效应 (1)诱导炎症反应:
a. 使血管内皮细胞表达ICAM-1,促白细胞 聚集于炎症局部;
b. 刺激单核巨噬细胞等合成、分泌细胞因 子(如IL-1、IL-6、IL-8、TNF-α等),导 致炎性细胞浸润和增强吞噬细胞的杀伤。
概念:
选择性刺激造血干细胞分化发育成某一细 胞谱系的细胞因子的统称。 包括:
SCF、Flt3L、GM-CSF、G-CSF、 M-CSF、EPO、TPO、IL-3(multiCSF)、IL-7等。
精品ppt
17
1. 干细胞因子
(stem cell factor, SCF,又称c-Kit配体)
存在形式:跨膜型 分泌型
胞、内皮细胞、成纤维细胞 等。 生物学功能: A. 刺激骨髓各系前体细胞生长和分化; B. 刺激骨髓前体细胞向粒细胞和单核 细胞分化。
精品ppt
20
4. 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
细胞来源:主要由T细胞产生。 作用方式:以自分泌和旁分泌方式发挥效应。 主要生物学功能: (1)活化T细胞,促细胞因子产生; (2)刺激NK细胞增殖,增强NK杀伤活
性及产生细胞因子,诱导LAK细胞产 生; (3)促B细胞增殖和分泌抗体。
精品ppt
3
2. IL-4
细胞来源:主要由Th2细胞、肥大细胞及嗜 碱性粒细胞产生。
(1)抗病毒和抗肿瘤:
A. 诱导宿主细胞产生抗病毒蛋白,干扰
病毒复制;
B. 增强NK细胞对病毒感染细胞和肿瘤
细胞杀伤;
C. 促进MHC-I类分子表达,增强CTL对
病毒感染细胞和肿瘤等靶细胞杀伤;
(2)免疫调节:抑制MHC-II类分子表达,
限制Th细胞活化。
精品ppt
10
II型干扰素:
(1)免疫调节作用(主要): a. 活化巨噬细胞; b. 促进APC(s)表达MHC-II类分子,提高 抗原递呈能力;
c. 促进MHC-I类分子表达,增强NK细胞 和 CTL细胞的杀伤活性;
d. 促B 细胞分化、增殖; e. 抑制Th2细胞分化及细胞因子合成。 (2)抗病毒和抗肿瘤作用(与I型干扰素类似)。
精品ppt
11
三、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 TNF):
根据来源和结构不同,可分为: TNF-α TNF-β
8
II型: IFN-
主要细胞来源: 活化的Th1细胞、 CD8+ CTL和NK细胞。 主要诱生剂: 抗原或有丝分裂原。
另外:IFN-T (type 1 trophoblast interferon, I型滋养层干扰素) 细胞来源:胎盘(人类) 孕体(反刍动物)
精品ppt
9
2. 主要生物学活性:
I 型干扰素:
IgE合成。
精品ppt
7
二、干扰素(interferon, IFN):
1. 分型 --- 根据其来源、结构及生物学性质:
I型:
细胞来源:
IFN-α:由白细胞(主要单核吞噬细 胞)产生;
IFN-β:由成纤维细胞产生; 二者结合相同受体
主要诱生剂:病毒,polyI-C (人工合成 双股RNA)
精品ppt
细胞因子的种类与功能
根据功能可大致分为六大类: 白细胞介素 干扰素 肿瘤坏死因子 集落刺激因子 趋化因子 生长因子
精品ppt
1
一、白细胞介素 (interleukins,ILs) 是能够介导白细胞间及其他 细胞间相互作用的细胞因子。
精品ppt
2
1. IL-2 (又称T细胞生长因子, TC巴毒素(lymphotoxin,LT) 与TNF-α的氨基酸序列为28%同源性, 二者结合同一受体。
细胞来源:激活的T细胞。 生物学功能:与TNF-α相似,在局部
发挥效应。
与细胞表面LT-β形成复合物,发挥作 用。
精品ppt
16
四、集落刺激因子
(colony- stimulating factor,CS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