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染病的分类与预防措施PPT课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灾害一旦发生应及时做好抗灾防疫计划,大力贯彻执行,控制 疫情上升。
3.建立健全灾区疫情监测系统,强化传染病报告制度,及时提供 抗灾防病领导机构制定防病措施参考。
4.大规模、有针对性地实施预防接种。
5.迅速解决饮水卫生问题。因地制宜地开展饮水消毒或采取打井 供水的措施。
6.抓好饮食卫生问题。
12
.
(四)集体机构(作业)的预防措施
集体机构(作业)的群体结构特点及生活状 况特异,故其预防措施也很有差别。本节仅阐 述托幼机构、集体野外作业的预防措施。
13
.
(五)自然灾害的防疫措施
1.灾前在灾害的多发地区应建立应急突发事件的管理机制,做到 居安思危,有备无患。做好组织、技术及物质准备工作。
7
.
根据我国《传染病防治法》(1989年发布) 的规定,预防、控制和消除传染病的发生与流 行是各级医务人员的神圣职责。因此医护人员 在搞好临床诊断与治疗工作的同时,也应努力 做好传染病的预防工作。
8
.
传染病预防措施可分为:
①疫情未出现时的预防措施; ②疫情出现后的防疫措施; ③治疗性预防措施。
4
.
(三)丙类传染病
丙类传染病也称为监测管理传染病,包括:流 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急性出血性 结膜炎、麻风病、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 黑热病、包虫病、丝虫病,除霍乱、细菌性和 阿米巴性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 泻病。对此类传染病要按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 规定的监测管理方法进行管理。
4.对疫源地污染环境的措施 疫源地环境污染因传染 传播途径不同而采取的措施也不相同。
11
.
(三)治疗性预防
正确并及时地治疗病人,可以尽早中止传染过 程,缩小传染源作用,有时也可防止传染病病 人(如伤寒、疟疾等)形成病原携带者。孕妇 在妊娠初4个月患风疹所产出的婴儿患有出生 缺陷的机会很大,可考虑人工流产,以防止缺 陷胎儿出生。
5
.
2008年5月2日,卫生部已将手足口病列入传
类传染病也称为监测管理传染病,对此类传染 病要按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监测管理方 法进行管理。
《传染病防治法》还规定,国务院和国务院卫 生行政部门可以根据情况,分别依权限决定传 染病病种的增加或者减少。
6
.
责任报告单位对甲类传染病、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和乙 类传染病中艾滋病、肺炭疽、脊髓灰质炎的病人、病 原携带者和疑似病人,城镇应于2小时内,农村应于6 小时内通过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系统进行报告。对其 他乙类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和伤寒副伤寒、痢疾、 梅毒、淋病、乙型肝炎、白喉、疟疾的病原携带者, 城镇应于6小时内、农村于12小时内通过传染病疫情 监测信息系统进行报告。对丙类传染病和其他传染病, 在24小时内进行报告。
2
.
(一)甲类传染病
甲类传染病也称为强制管理传染病,包括:鼠 疫、霍乱。对此类传染病发生后报告疫情的时 限,对病人、病原携带者的隔离、治疗方式以 及对疫点、疫区的处理等,均强制执行。
3
.
(二)乙类传染病
乙类传染病也称为严格管理传染病,包括:传染性非典型肺炎、 艾滋病、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麻 疹、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脑炎、登革热、炭疽、 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肺结核、伤寒和副伤寒、流行性脑脊髓 膜炎、百日咳、白喉、新生儿破伤风、猩红热、布鲁氏菌病、淋 病、梅毒、钩端螺旋体病、血吸虫病、疟疾、甲型H1N1流感 (原称人感染猪流感)。对此类传染病要严格按照有关规定和防 治方案进行预防和控制。其中,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炭疽中的肺 炭疽、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和甲型H1N1流感这四种传染病虽 被纳入乙类,但可直接采取甲类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
7.开展wk.baidu.com毒杀虫灭鼠工作
14
.
(六)检疫(quarantine)
1.国境卫生检疫 ⒉疫区检疫 国内遇有甲类、乙类传染病爆发、
流行时,县级以上地方政府报经上一级地方政 府决定,可以宣传疫区。在疫区内应立即组织 力量进行防治,切断传染病的传播途径;
15
.
除上述措施外,并可对出入疫区人员、物资和 交通工具实施卫生检疫。经省、自治区、直辖 市政府决定,可以对甲类传染病疫区实行封锁。 封锁大、中城市的疫区或者跨省、自治区、直 辖市的疫区,以及封锁疫区导致中断干线交通 或者封锁国境的,应由国务院决定。
16
.
17
.
9
.
(一)预防性措施
1.对外环境中可能存在病原体的实体应进行的 措施
2.预防接种(vaccination)又称人工免疫 3.防护措施 4.携带者的检查措施 ⒌健康教育
10
.
(二)防疫措施
1.对病人的措施 关键在早发现、早诊断、早报告、 早隔离。
2.对接触者的措施 接触者是指曾接触传染源或可能 受到传染并处于潜伏期的人。对接触者进行下列措施 可以防止其发病而成为传染源。 ⒊对动物传染源的措 施 有经济价值的动物如家畜若患有烈性传染病时, 可以由兽医部门进行隔离、治疗。
传染病的分类与预防措施
主讲人:林宇雨
1
.
传染病的分类
《传染病防治法》根据传染病的危害程度和应 采取的监督、监测、管理措施,参照国际上统 一分类标准,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将全国发 病率较高、流行面较大、危害严重的38种急性 和慢性传染病列为法定管理的传染病,并根据 其传播方式、速度及其对人类危害程度的不同, 分为甲、乙、丙三类,实行分类管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