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菌形态PPT课件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1
内毒素血症及中毒性休克 大量内毒 素释放可作用于血凝系统、补体系统、 激肽系统,释放各种血管活性物质(组 胺、5-羟色胺、前列腺素、激肽) 血管舒缩功能率乱 微循环障碍 有效循环血量减少 休克。
22
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sseminated intravascular coagulation, DIC)
29
非特异性 免疫
屏障结构 吞噬细胞 体液因素
疾病
作用机制
症状和体征
破伤风
阻断上下神经元间正常 骨骼肌强直
抑制性神经冲动传递
肉毒中毒
抑制胆碱能运动神经 释放乙酰胆碱
肌肉松弛麻痹
白喉杆菌 白喉毒素 白喉 细
抑制细胞蛋白质合成
肾上腺出血心肌损 伤、外周神经麻痹
胞 毒 葡萄球菌
表皮剥脱毒 素
烫伤样皮 肤综合征
表皮与真皮脱离
素
表皮剥脱性病变
A 型链球菌 致热外毒素 猩红热 破坏毛细血管内皮细胞 猩红热皮疹
作用相似 ③抗原性弱,不能用甲醛脱毒成为类毒素 ④对理化因素稳定
20
内毒素的毒性作用广泛主要如下:
发热反应 极微量内毒素(1-5ng/Kg) 体内 巨噬细胞等 释放内源 性致热源TNF、IL-1、IFN-β 下丘脑体 温调节中枢 发热
● 白细胞改变 LPS 进入体内可导致血液中性 粒细胞数量先减少,继而增加。
17
常见外毒素
类 型
细菌
霍乱弧菌
外毒素 疾病
作用机制
症状和体征
肠毒素 霍乱
激活肠粘膜腺苷环化 小肠上皮细胞内水
酶,增高细胞内 cAMP 分和Na+大量丢失、
水平
腹泻、呕吐
肠 产肠毒素大 毒 肠杆菌
肠毒素
腹泻
素
不耐热肠毒素同霍乱 同霍乱肠毒素 肠毒素, 耐热肠毒素使 细胞内cGMP增高
产气荚膜梭 菌
指微血栓广泛沉着于小血管中,导致的 一种严重综合征
发病机理: G-细菌败血症时,血管内皮细胞广泛损
伤 胶原组织暴露 凝血系统激活 血小板凝聚 小血管内微血栓广泛沉着 导致DIC。 可在此基础上发生继发性纤 溶,病情严重。
23
内毒素的生物学活性、毒害作用
(A)热源性(pyrogenecity)
化学成分
蛋白质
脂多糖
稳定性
60-80 ℃,30min被破坏
160 ℃,2-4h才被破坏
毒性作用
强,对组织器官有选择性毒害效 应,引起特殊临床表现
较弱,各菌的毒性效应大致相同,引起 发热、白细胞变化、休克、DIC等
抗原性
强,刺激机体产生抗毒素;甲醛 弱,刺激机体产生的中和抗体作用弱;
液处理脱毒形成类毒素
6
细菌的感染与免疫
细菌的感染又称为细菌传染,是指细 菌侵入宿主机体后与宿主防御功能相互作 用所引起的不同程度的病理过程。
7
细菌的致病性
细菌引起疾病的性能称为致病性。致病菌的致病作用 与它的毒力、侵入数量以及侵入途径密切相关。
8
一、细菌的毒力
(一)侵袭力
侵袭力:是指病原菌突破机体防御功能,在机体内定 植、繁殖和扩散的能力。
肠毒素
食物中毒 同霍乱肠毒素
呕吐、腹泻
金黄色葡萄 球菌
肠毒素
食物中毒 作用于呕吐中枢
呕吐为主、腹泻
18
2、内毒素
概念:是革兰阴性菌细胞壁中的脂多糖 (LPS)组分,只有当细菌死亡裂解或 用人工方法破坏菌体后才释放出来。
19
细菌内毒素有以下特点:
①化学成分是脂多糖 ②毒性相对较弱,对组织无选择性,致病
②荚膜:细菌的荚膜本身没有毒性,但具有抗吞噬和抗杀菌物质的
作用,使病原菌在宿主体内迅速繁殖,引起疾病。
10
2、侵袭性物质
侵袭性酶类 细菌分泌的胞外酶 血浆凝固酶 透明质酸酶 链道酶 链激酶 上述各种侵袭性酶类,有利于保护菌体、
侵入细胞、利于细菌在体内扩散。
11
(二)毒素
病原菌产生的毒性物质,可直接引起宿 主的组织损伤或生Βιβλιοθήκη Baidu功能紊乱。
细 菌 形 态
1
细菌的分类
按细菌的生活方式来分类,分为两大类: 自养菌和异养菌,其中异养菌包括腐生 菌和寄生菌。
按细菌对氧气的需求来分类,可分为需 氧(完全需氧和微需氧)和厌氧(不完 全厌氧、有氧耐受和完全厌氧)细菌。
按细菌生存温度分类,可分为喜冷、常 温和喜高温三类。
2
细菌结构
3
4
5
菌体表面结构 侵袭性物质
粘附素 荚膜
9
1、菌体表面结构
①粘附素:具有粘附作用的细菌特殊结构及其有关物质称为粘附素或
粘附因子。 菌毛:主要存在于革兰阴性菌。菌毛的粘附作用具有组织选择性, 如痢疾志贺菌粘附于结肠黏膜。 非菌毛粘附物质:革兰阳性菌的粘附素是菌体表面的毛发样突出物, 如A群链球菌的脂(膜)磷壁酸。
(B)白细胞数目改变
(C)内毒素血症(endotoxemia)和休克
(D)弥漫性血管内凝血
disseminated intravascular coagulation, DIC
26
外毒素与内毒素的主要区别
区别要点
外毒素
来源 革兰阳性菌与部分革兰阴性菌
存在部分 从活菌分泌出,少数菌崩解后释放
内毒素 革兰阴性菌 细胞壁组分,菌裂解后释放
甲醛处理不形成类毒素
27
二、细菌的侵入数量与门户
通过特定的侵入门户,才能到达特定部位定居 繁病原微生物引起感染,除必须有一定毒力外, 细菌引起感染的数量与其毒力成反比。
各种细菌殖,造成感染。一般一种致病菌只有 一种侵入门户,也有一些有多种侵入门户。
28
机体的抗菌免疫
机体的抗菌免疫是指机体抵御细菌感染的能力。 病原菌入侵人体后,首先遇到的是机体非特异性免疫 的抵御,一般经7~10天机体才产生特异性免疫,然 后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与特异性免疫相互配合,共同 发挥抗菌免疫作用而杀灭病原菌。
根据毒素产生的来源、性质和作用的不 同,细菌毒素分为外毒素和内毒素。
12
1、外毒素(exotoxin)
概念:由革兰阳性菌和部分革兰阴性菌在生长繁 殖过程中释放至菌体外的毒性蛋白质。
13
14
细菌外毒素有以下特点:
①化学成分是蛋白质 ②毒性强,对机体组织有选择性的毒性 ③抗原性强,可刺激机体产生抗毒素,经甲醛脱毒形成
类毒素 ④大多数外毒素不耐热,在60℃的温度下加热半小时
就可以破坏它们。葡萄球菌肠毒素是例外。
15
外毒素(exotoxin)
根据外毒素对宿主细胞的亲和性及作用方式的不 同,大致可分为细胞毒素、神经毒素和肠毒素三 大类。
16
常见外毒素
类 型
细菌
外毒素
神 破伤风梭菌痉挛毒素 经 毒 素 肉毒梭菌 肉毒毒素
内毒素血症及中毒性休克 大量内毒 素释放可作用于血凝系统、补体系统、 激肽系统,释放各种血管活性物质(组 胺、5-羟色胺、前列腺素、激肽) 血管舒缩功能率乱 微循环障碍 有效循环血量减少 休克。
22
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sseminated intravascular coagulation, DIC)
29
非特异性 免疫
屏障结构 吞噬细胞 体液因素
疾病
作用机制
症状和体征
破伤风
阻断上下神经元间正常 骨骼肌强直
抑制性神经冲动传递
肉毒中毒
抑制胆碱能运动神经 释放乙酰胆碱
肌肉松弛麻痹
白喉杆菌 白喉毒素 白喉 细
抑制细胞蛋白质合成
肾上腺出血心肌损 伤、外周神经麻痹
胞 毒 葡萄球菌
表皮剥脱毒 素
烫伤样皮 肤综合征
表皮与真皮脱离
素
表皮剥脱性病变
A 型链球菌 致热外毒素 猩红热 破坏毛细血管内皮细胞 猩红热皮疹
作用相似 ③抗原性弱,不能用甲醛脱毒成为类毒素 ④对理化因素稳定
20
内毒素的毒性作用广泛主要如下:
发热反应 极微量内毒素(1-5ng/Kg) 体内 巨噬细胞等 释放内源 性致热源TNF、IL-1、IFN-β 下丘脑体 温调节中枢 发热
● 白细胞改变 LPS 进入体内可导致血液中性 粒细胞数量先减少,继而增加。
17
常见外毒素
类 型
细菌
霍乱弧菌
外毒素 疾病
作用机制
症状和体征
肠毒素 霍乱
激活肠粘膜腺苷环化 小肠上皮细胞内水
酶,增高细胞内 cAMP 分和Na+大量丢失、
水平
腹泻、呕吐
肠 产肠毒素大 毒 肠杆菌
肠毒素
腹泻
素
不耐热肠毒素同霍乱 同霍乱肠毒素 肠毒素, 耐热肠毒素使 细胞内cGMP增高
产气荚膜梭 菌
指微血栓广泛沉着于小血管中,导致的 一种严重综合征
发病机理: G-细菌败血症时,血管内皮细胞广泛损
伤 胶原组织暴露 凝血系统激活 血小板凝聚 小血管内微血栓广泛沉着 导致DIC。 可在此基础上发生继发性纤 溶,病情严重。
23
内毒素的生物学活性、毒害作用
(A)热源性(pyrogenecity)
化学成分
蛋白质
脂多糖
稳定性
60-80 ℃,30min被破坏
160 ℃,2-4h才被破坏
毒性作用
强,对组织器官有选择性毒害效 应,引起特殊临床表现
较弱,各菌的毒性效应大致相同,引起 发热、白细胞变化、休克、DIC等
抗原性
强,刺激机体产生抗毒素;甲醛 弱,刺激机体产生的中和抗体作用弱;
液处理脱毒形成类毒素
6
细菌的感染与免疫
细菌的感染又称为细菌传染,是指细 菌侵入宿主机体后与宿主防御功能相互作 用所引起的不同程度的病理过程。
7
细菌的致病性
细菌引起疾病的性能称为致病性。致病菌的致病作用 与它的毒力、侵入数量以及侵入途径密切相关。
8
一、细菌的毒力
(一)侵袭力
侵袭力:是指病原菌突破机体防御功能,在机体内定 植、繁殖和扩散的能力。
肠毒素
食物中毒 同霍乱肠毒素
呕吐、腹泻
金黄色葡萄 球菌
肠毒素
食物中毒 作用于呕吐中枢
呕吐为主、腹泻
18
2、内毒素
概念:是革兰阴性菌细胞壁中的脂多糖 (LPS)组分,只有当细菌死亡裂解或 用人工方法破坏菌体后才释放出来。
19
细菌内毒素有以下特点:
①化学成分是脂多糖 ②毒性相对较弱,对组织无选择性,致病
②荚膜:细菌的荚膜本身没有毒性,但具有抗吞噬和抗杀菌物质的
作用,使病原菌在宿主体内迅速繁殖,引起疾病。
10
2、侵袭性物质
侵袭性酶类 细菌分泌的胞外酶 血浆凝固酶 透明质酸酶 链道酶 链激酶 上述各种侵袭性酶类,有利于保护菌体、
侵入细胞、利于细菌在体内扩散。
11
(二)毒素
病原菌产生的毒性物质,可直接引起宿 主的组织损伤或生Βιβλιοθήκη Baidu功能紊乱。
细 菌 形 态
1
细菌的分类
按细菌的生活方式来分类,分为两大类: 自养菌和异养菌,其中异养菌包括腐生 菌和寄生菌。
按细菌对氧气的需求来分类,可分为需 氧(完全需氧和微需氧)和厌氧(不完 全厌氧、有氧耐受和完全厌氧)细菌。
按细菌生存温度分类,可分为喜冷、常 温和喜高温三类。
2
细菌结构
3
4
5
菌体表面结构 侵袭性物质
粘附素 荚膜
9
1、菌体表面结构
①粘附素:具有粘附作用的细菌特殊结构及其有关物质称为粘附素或
粘附因子。 菌毛:主要存在于革兰阴性菌。菌毛的粘附作用具有组织选择性, 如痢疾志贺菌粘附于结肠黏膜。 非菌毛粘附物质:革兰阳性菌的粘附素是菌体表面的毛发样突出物, 如A群链球菌的脂(膜)磷壁酸。
(B)白细胞数目改变
(C)内毒素血症(endotoxemia)和休克
(D)弥漫性血管内凝血
disseminated intravascular coagulation, DIC
26
外毒素与内毒素的主要区别
区别要点
外毒素
来源 革兰阳性菌与部分革兰阴性菌
存在部分 从活菌分泌出,少数菌崩解后释放
内毒素 革兰阴性菌 细胞壁组分,菌裂解后释放
甲醛处理不形成类毒素
27
二、细菌的侵入数量与门户
通过特定的侵入门户,才能到达特定部位定居 繁病原微生物引起感染,除必须有一定毒力外, 细菌引起感染的数量与其毒力成反比。
各种细菌殖,造成感染。一般一种致病菌只有 一种侵入门户,也有一些有多种侵入门户。
28
机体的抗菌免疫
机体的抗菌免疫是指机体抵御细菌感染的能力。 病原菌入侵人体后,首先遇到的是机体非特异性免疫 的抵御,一般经7~10天机体才产生特异性免疫,然 后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与特异性免疫相互配合,共同 发挥抗菌免疫作用而杀灭病原菌。
根据毒素产生的来源、性质和作用的不 同,细菌毒素分为外毒素和内毒素。
12
1、外毒素(exotoxin)
概念:由革兰阳性菌和部分革兰阴性菌在生长繁 殖过程中释放至菌体外的毒性蛋白质。
13
14
细菌外毒素有以下特点:
①化学成分是蛋白质 ②毒性强,对机体组织有选择性的毒性 ③抗原性强,可刺激机体产生抗毒素,经甲醛脱毒形成
类毒素 ④大多数外毒素不耐热,在60℃的温度下加热半小时
就可以破坏它们。葡萄球菌肠毒素是例外。
15
外毒素(exotoxin)
根据外毒素对宿主细胞的亲和性及作用方式的不 同,大致可分为细胞毒素、神经毒素和肠毒素三 大类。
16
常见外毒素
类 型
细菌
外毒素
神 破伤风梭菌痉挛毒素 经 毒 素 肉毒梭菌 肉毒毒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