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教学与多媒体运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政治教学与多媒体运用
晋江市平山中学姚冰冰
摘要:随着高中新课程改革的展开,出现了许多新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多媒体辅助教学成为最为突出也最为普及的一种。本文着重介绍了在高中政治课堂上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的优势及应注意的方面。
关键词:政治课多媒体
长期以来,我国大部分的教师在教学中一直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即“一支粉笔一张嘴,教师从头讲到尾”,在这种“填鸭式”教学下,学生无法真正提起学习的兴趣。成绩比较好的学生一般自制力也比较强,能够在课堂上努力地吸收知识;而成绩较差的学生一来本身基础差,部分知识听不懂,二来课堂教师授课不能吸引他们足够的兴趣,因此这部分学生在传统的政治课堂上更加无法集中注意力听课。在这种情况下,国家开始了高中新课程的改革,福建省在于2006正式实施新课程改革。新课程改革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增强学生在教学互动中的主体地位,要转变旧的教学模式,不能仅仅靠“一支粉笔一张嘴”就完成一堂课,于是越来越多的教师开始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在许多新的教学方法中,多媒体辅助教学由于其比较多的优点成为最突出的一种。
一、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在许多学生的观念中,政治课是枯燥无趣的,甚至于认为政治课可听可不听,即使上课没听,考试前再背照样也可以取得好成绩。学生产生这样的观念也是不无原因的。一方面,政治科理论性较强,注重于知识的抽象概括和总结,而生动形象的感性材料更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关注,所以政治科在学生喜欢的科目选择中几乎没有市场。另一方面,教师教学手段比较单一,经常是照本宣科,同样提不起学生的任何兴趣。新课程改革的实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这个问题,首先高中政治新教材的编撰上更注重贴近生活,新教材中增加了许多有趣的插图和探究,而一些抽象知识点在新教材中所占的篇幅大大减少,要求也降低了。例如在旧教材中占了整整一框题的“价值规律”,在新教材中只用一段话阐述,这样就极大了提高了学生至少对政治教材的兴趣。其次,新课程要求教学方式的转变,其中多媒体辅助教学是大多数教师采用的一种。心理学研究表明认识兴趣是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的因素。实验心理学也证实:人类获取的信息83%来自视觉,11%来自听觉,两者加起来有94%。还有3.5%来自嗅觉,1.5%来自触觉,1%来自味觉。多媒体集文字、图像、音频、视频等多种因素为一体,使模糊的事物变清晰,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让学生在视觉、听觉感官上得到满足,并在生动热烈感人的情景中接受知识,极大地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促使学生更加主动地探索知识。
例如,在讲到《文化生活》模块《传统文化的继承》这一框题时,教材第一部分从传统习俗、传统建筑、传统文艺、传统思想四个方面来介绍中国的传统文化。由于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这四个方面涉及的范围非常之大,因此要全面介绍是不可能的。所以笔者在这部
分处理上结合本地实际把范围缩小到闽南地区,在课前布置学生分组搜集材料,而后每小组派代表在课堂上用多媒体分别展示成果。这样既培养学生主动探究问题的能力,同时也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二、对学生情感教育的升华
思想政治课历来非常注重对学生思想情感的教育,但传统教学模式中仅仅靠教师的口头讲述很难引起大部分学生在情感体验上的共鸣。新课程改革三维目标中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教师在这一环节的处理上必须更加注意方式和方法。多媒体辅助教学的运用为情感教育开辟了一条新道路,它把生动的图像,具体的音频和视频和思想政治教育结合起来,用事实说话,实现了超时空的信息再现,让学生在赏心悦目中自觉地接受德育中真、善、美的熏陶和感染,实现审美的愉悦、心灵的满足、情感的激励、个性的陶冶。《文化生活》模块相对其他三个模块而言是比较新的内容,笔者通过教学实践认为这一模块在对学生的情感教育方面的作用尤为突出,爱国主义精神的培养、中华民族精神的弘扬还有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思想道建设等都是这一模块的重点。这些知识点的如果按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苍白的口头说教,它所起到的作用是微乎其微的,因为爱国主义、民族精神相对于学生而言都是抽象的概念。而从学习规律上来看,没有一定的感性材料作为铺垫,学生很难直接获得并接受理性认识。所以,在介绍中华民族精神时,笔者利用张明敏的《我的中国心》这首歌作为导入,引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进而在教学过程中穿插两段视频:《纪念1998抗洪精神》和《“两弹一星”元勋--邓稼先》增强学生对中华民族精神的理解。
三、突出重难点,构架知识体系
很多学生学习的困难就在于没有很好地把握重难点,不能形成一定的知识体系。零散没有条理的知识会造成记忆负担和思维混乱,不利于学生对知识整体的把握,对知识的掌握和运用。如果要让学生较好地掌握并灵活运用知识点,就必须使知识内化为学生的知识结构体系的一部分。但是这个过程只有个别能力较好地学生能够靠自己的力量完成,大部分学生是无法独立完成的。这样,教师在知识体系归纳的作用就显得非常重要。在以往,大部分的教师要完成知识体系的归纳并让学生掌握,一般是通过板书或印发提纲给学生,但是这样只能列出主干知识,而不能透过主干知识深入详细地复习,所以主干知识与细节知识点之间也不能形成很好的联系。而多媒体技术具有超文本、超链接的功能,这一功能可以增大课堂容量,加强知识的联系。教师通过抓住关键的字眼,运用知识联系的主线,将知识纵向、横向有机地联系起来,引导学生内化知识,形成知识结构体系。笔者在进行《政治生活》模块期末复习时,利用多媒体制作复习课件,罗列主干知识,通过超文本、超链接建立与细节知识点之间的联系,让学生对知识点形成一定的逻辑顺序。同时再通过超链接建立知识点与练习题之间的联系,通过典型的例题起到巩固知识点的作用,起到了较好的复习效果,这也是传统的复习方式没办法做到的。
多媒体辅助教学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方式以其较为突出的优势为大多数教师所采用,但也并不意味着它就是十全十美的教学方式,笔者在多媒体辅助教学实践中发现,要更好地发挥这种新教学方式的优势,教学过程中还是有很多方面需要注意的。
一、课件制作须适当、适量
多媒体辅助教学越来越普及,但它的总体制作质量却不是很高。笔者在多媒体辅助教学的实践中也经常通过网络学习、借鉴其他人的方法,在自身实践和借鉴他人的过程中笔者认为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对教师制作课件能力有较大的要求。多媒体是一种新的教学辅助方式,是对传统教学的创新,如果单纯地用多媒体屏幕代替黑板,把板书搬上多媒体,那还是属于传统的教学方式,根本无法体现新课改的理念。因此,在课件制作中切忌简单地罗列知识点。但是,多媒体课件的制作也要注意不能太过花哨,部分教师在制作课件时为了最大程度地吸引学生的注意,把大部分的注意力花在彩色的背景、立体的文字、美妙的音乐、二维三维动画、影视录像的设置选择上,而忽略了对教材重点难点的突破和分析,使学生感观刺激太多而抑制了深层次的思维活动,造成了“本末倒置”的现象。所以,课件制作必须在多媒体感观效果与教材知识突破之间寻得平衡,这才算得上是一个较为优秀的课件。
多媒体的教学上图像、动画、声音、视频的利用可调动学生学习情绪,但是也要注意适量。因为太多的文字、图片,太长的音频、视频反而会造成学生感观上的疲劳,精神集中力反而下降了。笔者在《世界的物质性》这一课的处理上为了说明自然界的存在是客观的引入了一段科教视频《宇宙的由来》。在课堂实践过程中,发现刚开始的时候学生还兴趣盎然,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大部分学生注意力下降,这就使得这段视频失去了它在这堂课中应发挥的作用。笔者在课后反思中,总结出原因在于这段视频专业术语较多,学生难以理解,另外这段视频持续时间较长,大概有八分钟左右。因此学生在兴趣不高的情况下面很难将注意力集中到最后。因此,多媒体课件制作中量的控制非常重要。
二、坚持多媒体辅助教学与传统教学相结合
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并不意味着就完全脱离传统教学模式。课件教学其容量大,速度快,易操作、课堂教学高效率的优势。但是如果画面的切换太快,没有充分考虑学生的思维水平和思维速度,象电视或电影画面那样一闪而过,没有留够充分时间让学生细看和思考,那将极大地影响教学效果。新课改的理念是要突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创新能力,如果多媒体课件中把所有抽象思维、文字语言的理解都用多媒体形象展现出来,实际上是扼杀了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培养。所以,多媒体教学必须与传统教学相结合,以弥补多媒体教学的不足。教师的语言描绘、手势比划、板书、实物演示、师生情感交流等传统做法仍然是十分有效的,只有教师和多媒体两方面的优势都发挥出来,才能达到一种完美的结合。
不可否认,多媒体辅助教学方式的出现为原本枯燥无味的政治课堂注入了新鲜和活力。作为一种新的并最快普及的教学方式,它有其独到的优势,当然也存在其不足之处。因此,我们应该扬长避短,让它充分发挥在政治课堂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