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常见心身疾病(内容充实)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七章常见心身疾病

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医学模式已由单纯的生物医学模式转变为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研究发现,许多疾病的发生、发展、转归及防治都与心理社会因素有关。由于社会、生活、学习等各种因素的变化,各种竞争日趋剧烈,无不影响着人们的心理行为,产生一定的生理反应,持久的、过重的生理反应可导致心身疾病。

第一节心身疾病概述

心身疾病(psychosomatic disease),又称心理生理疾病(psychophysiological disease),是一组由心理社会因素为主引起的躯体疾患,介于神经症与躯体疾病之间。近年来,疾病谱及死亡谱发生了巨大变化,由心-身相关机制导致的心身疾病逐渐取代了传染性疾病。即使某些单纯的生物因素引起的疾病,也存在着一些心身障碍。对心身疾病的研究已成为21世纪的重要研究方向。

一、病因与发病机制

病因与发病机制不甚清楚,目前普遍认为,心身疾病的发生是在生物、心理、社会行为等多因素的作用下,通过中枢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和免疫系统三种中介作用,影响或(和)改变生理活动,引起相应的器官发生器质性病变。其中心理因素既可以是主要病因,又可以是重要诱因,对每一种心身疾病来说,存在个体差异。

(一)病因

1.生物因素研究表明,原生理始基、器官易罹患性、遗传、自主神经和内分泌功能紊乱是引起心身疾病的主要五大生物因素。此外,还包括微生物感染、理化因素、营养失衡、性别、年龄、血型等。原生理始基是指机体具有发

生疾病的某种病变基础,如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是冠心病的原生理始基;器官易罹患性则是在有病理改变的基础上,该器官发生疾病的难易程度。

2.心理因素包括心理特征、心理应激源(psycho-stressor)、情绪反应及行为因素等。人们在特定的社会环境中形成个体的心理特征,从而影响个体的认知、评价,激起一定的心理应激,在此基础上产生不同的情绪反应,如焦急、愤怒、忧伤、性格内向、沉默寡言、失望等;或者表现出各种不良的行为模式、生活习惯、道德品行等,如A型行为模式(急躁好胜、事业心强、有强烈地竞争意识、易怒等)易导致冠心病;吸烟易导致肺癌等。

3.社会因素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的变革;生活、学习、工作及环境的改变以及宗教信仰、社会地位、人际关系等。都可以影响到个体的认知、评价,对个体形成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等产生作用,进而产生特定的心理应激导致心身疾病的发生。

总之,心身疾病的病因是多方面的,某一方面的因素可导致不同的心身疾病,某一种心身疾病又是由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二)发病机制

1.神经系统的中介作用神经调节是人体生理功能调节的主要方式,通过各级神经中枢对刺激产生相应的生理反应,利用反馈控制系统使之更趋完善、准确,以维持人体正常的生理功能。

业已证明,情绪中枢在丘脑,情绪反应的调节整合中枢和自主神经高级中枢在边缘系统和丘脑下部。大脑皮质是人类最高级神经中枢,产生各种认知、评价、情感、人格、情绪等心理活动,又能直接或间接地调节人体各种生理活动。而内脏器官的生理活动直接受自主神经的支配。因此,人类的心理活动与生理活动是可以相互作用的,有心理活动必然产生生理变化。任何应激源(stressor)的刺激经过丘脑,一方面上传至大脑皮质,产生认知评价等心理活动,通过反馈机制再作用至丘脑产生情绪。另一方面,借助网状结构传至丘脑下部、边缘系统,引起情绪变化和内脏相应的生理反应。若持续时间过久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