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画的写意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画的写意性
词源学意义上“绘”与“画”各为一义。《论语》“绘事后素”和《考工记》“画缋之事”中“绘”是指涂颜色,“画”是指勾线。两者合而为一构成了中国画的两个基本特征——勾线与设色。同时也体现了中国画“写意”
这一特性。
中国画在表现对象时非常注重物象所呈现出来的生命力。采取一种凝炼会意、非常直观的手段来表现。这就形成了中国画“尚意造型”的原则,即意向造型。正如林风眠在《东西艺术之前途》中说:西方艺术是以
模仿自然为中心,结果倾向于写实一方面;东方艺术是以描写想象为主,结果倾向于写意一方面。这正体现了东西方绘画的造型观念的差别。西方绘画注重的是追求视觉冲击力,追求科学性,它随着科学的发展而发展是“写实”的艺术。中国绘画是画家主观精神的表现,追求一种意境,形成了中国绘画“写意”这一特性。本文是从以下几方面谈一下中国绘画的“写意性”。
首先,中国画的用笔注重“写意性”。
中国画的传统笔墨语言充分的表现了中国古代人的意识和精神内容,是中国绘画的传统的物质形式。无论是工笔还是写意中都体现出了“写意”这一本质特性。仅从中国绘画的基本语言线条来看。因为客观世界中
根本不存在线条,所谓线条是画家从客观世界中所抽取出来的,是画家的主观精神的外化,是画家主观精神的载体,是画家性格的体现。画家勾画线条并不在于线条本身,它所体现的是画家对客观世界的一种感觉、一种体悟。画家把这种感觉通过笔下的线条描画出来,所画的是画家的体悟,而并非客观事物本身所存在的线条。如果画家感觉客观世界的线条有利于表达画家此刻的精神,他便“取”来画。如果不利于精神
的表现,他便会毫不犹豫的舍去,在“大取大舍”之中,体现了画家对客体的感受,体现了画家的审美情趣,同时也充分说明中国画的意向造型这一特性。
其次,中国绘画的设色注重“写意性”。
六朝谢赫在“六法”中提出的“随类赋彩”说明了中国画在色彩方面的基本出发点。画家所画得的色彩不仅随
着客观物象的变化而变化,同时随着画家主观精神的变化而变化,它是画家主观感受的理想表现。写意画充分体现中国绘画的“写意性”。画家通过“外师造化,中得心源”找到了主体精神的理想载体,然后利用墨
的干湿浓淡,以及各种不同的线条、皴法来表现。这已完全不同于西方绘画的写实,而是中国画所特有的写意特点。如“朱竹”“墨荷”的主观艺术表现,形成了中国画特有的审美情趣。徐渭所谓的“画多写意,而
草草者信佳”与倪瓒的“仆之所谓画着,不过逸笔草草,不求形似聊以自娱耳”充分说明了中国绘画写意的
艺术个性。水墨写意画充分体现了这一特点,但工笔重彩画也无法脱离这一原则。《宣和画谱》讲到工笔重彩画时说:“绘画之妙多寄兴于此,与诗人相表里焉。故花之于牡丹、芍药、禽之于鸾凤孔翠必使之高贵;而松、竹、梅、菊,鸥、鹭、燕、鹜,必见之于幽闭;至于鹤之轩昂,鹰隼之击搏,杨柳梧桐之扶疏风流,乔松古柏之岁寒磊落,展张于绘画,有以兴起人之意者,卒能夺造化而移精神”。“寄兴”“富贵”“幽闭”以及“风流”“磊落”都是指兴起人之意的意,都是借此来抒发画家的精神。只是从表象题材上体现写意
这一特性,在表现技法上,工笔重彩同样体现着“意向色彩”这一特点。它不同于西方绘画的写实性,不遵
循西方绘画理论中的色彩学原理。它没有环境色和条件色的限制,它只能采用同一种颜色的平涂与渲染来表现物象。通过一色的深浅变化与色于色的配置、对比来达到色彩的和谐。
再次,中国画的空间表达上也体现了“写意”这一特点。
宗白华指出“中国画的空间构造,既不是光影的实写,也不是‘几何透视’,而是一种类似音乐、舞蹈所引起的空间类型”。如郭熙提出的“三远”法,“高远之色清明,深远之色重晦,平原之色有明有晦”“高远之势突
兀,深远之意重重,平远之意冲融而飘飘缈缈”。这些“远”是画家营造的虚拟时空,它主要指的不是符合视觉规律的远近相对应的概念,他是指画者的一种心理空间,画家描绘得不是一个具体景点、景色。而是要表达一种境界,抒发自己的一种理想,一种情绪。
最后,中国画的品评上也以写意作为其标准。
中国画强调“意在笔先”“本立于意”而且将画中所蕴含的精神性因素的多少与高低视为衡量艺术品格的重要依据。以谢赫的“六法”首标“气韵生动”到黄休复高扬“逸品”倪瓒标举“逸气”一脉相承,都说明写意的精神性在绘画中的主要作用。中国画绘画品格的提升过程也就是物质性减弱,精神性提高的过程。
总之,“尚意”是中国画的一个传统,导源于《周易》“立象以尽意”以及稍后的“得意忘象”玄学思想,受这种哲学理念的熏陶,中国绘画意蕴着一种哲学精神。与西方绘画注重物质性不同。中国绘画很早就走上了上意的写意道路,这些是和中华民族的精神性紧密结合在一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