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课堂中“双基”教学的反思0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美术课堂中“双基”教学的反思

南京市共青团路中学陆文著

中心词:课标、双基

《朋友》这首歌您一定听过,其中有一句歌词这样写到:有了新朋友,不忘老朋友。是啊,在我们的生活中有了新的,忘了老的的事常有。大家也知道这样的做法不妥,但还是这样去做了。而如今,这样的问题也出现在我们的教学中了。我们在将目光投射于新课改、新课标的时候也已悄然忘却了老“双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具体表现在这么几个方面:

一、上课重形式,忘“双基”

课程改革强调改变原来教材中“繁、难、偏、旧”的知识体系,改变课程内容和实施过程中“过于强调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传授”,有的教师因此认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不重要了,甚至一提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就认为和“课改”精神不符。有这样想法的老师在设计课的时候自然就将双基淡化到一边,备课时将过多的精力放在如何调动学生学习气氛上;如何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合作性学习模式的探讨上。最后,课堂气氛是活跃了,学生基本也动手了,但你要真正调查了解一下你会发现:很多学生基本知识很是缺乏,动手能力也有所下降。在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合作性学习的时候,甚至出现了滥竽充数的现象,有的同学一个学期下来,几乎没动过手,作业均是组内其他同学完成的。

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设计的大方向直接影响到“双基”的贯彻与落实。因此我们在进行教学设计的同时,一定要兼顾到“双基”的落实。

现在为了推行新课改的精神,市、区的美术教研活动还是比较多的,这正说明大家积极投身课改,这是件好事。市、区的公开课、展示课,上课老师多半是经过精心的准备,有的甚至预上过多次,这本身也未可厚非,可事实上这

种开课已进入了一个误区:课堂上,我们看到的是学生不但不能成为自主的知识接受者,反而成了老师教学的协作者。一切都按老师的意愿去完成,就象演一场戏一样。开课时进展非常顺利,一切似乎水到渠成。但学生真正掌握了多少,学到了多少?就不得而知了!老师开课前的准备及开课过程中所注重的已经不是教学实效,而成了一种花架子。这样的课对广大听课教师来说,缺少了一定的指导意义,也失去了开课的初衷。

记得前不久听了一节题为《自备物写生》的素描造型公开课,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不是老师的讲解,也不是学生的练习,而是这位老师的课前准备。这位老师课前准备了各种各样的小东西,整整堆满了一个讲台。同时老师还准备了许多支削好的铅笔。在练习的时候,老师这边发个东西,那边送支铅笔。好不热闹。或许你要说,这有什么?不是很正常吗?其实不然。从这件事上很能反映出老师对同学们平时的要求。我们不难看出,老师课前早就料到学生们会少这少那,才做这样的准备的。美术课上要准备些什么样的工具、材料?这个最起码的问题学生都无法解决,更主要的是学生对准备的材料(自备物)没有经过自己主观性的选择,对物体本身没有细致的观察和认知,写生时也就无法把握其特点,缺乏写生的前提。对基础知识和技能的领会也因老师的“主动准备”而失去兴趣。上课的实际效果体现不出来。相反,如果平时能对学生严格要求,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落实学生的双基,那么会得到相得益彰的效果。

二、评价重“标新”,忘“双基”

在此,必须说一说我们对学生的评价。现在,我们的课堂出现了各种各样的肯定,夸奖:“你真棒!”“说的真好!”“画面很有创意!”“让我们把掌声送给他!”,尤其是在公开课上更难听到否定的话语。或许你会说这不正是一种赏识教育吗?这确是一种很好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方法。但试问:当夸奖成为一种习惯性的语言,当掌声成为一种形式上的表演,这种赏识还有多少真情可言?

还能有多少激励作用?

我想在教学的时候您或许也碰到过这样的调皮学生,一幅画三笔两笔就完成了,然后他将作业送到你面前还笑嘻嘻的问到:“老师,我画的好吧?”这样的学生在绘画时本身有一定的兴趣和天赋,所以他是凭着自己的主观想象画的,没有真正掌握绘画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面对这样的学生,你假如还是一味地对他的行为加以表扬,而不从“双基”的要求去规范他,长期以来,不但不能激发他的学习兴趣,反而让他在“真丑”与“假美”面前迷失双眼,不能明白什么样的作品才是好作品。更重要的是扼杀了他的绘画天赋:没有使他在原有兴趣的基础之上以正常的认知和提高的方式与途径来学习,这样反而不能发挥出他的潜能。

因此,我觉得我们在评价学生作业,或者是对学生的日常规范上,我们不能有意识的回避学生客观存在的问题,该是什么就是什么。我们在评价学生作业的时候,尤其要注意从双基出发来进行评价,比如说这幅画表现技法如何?是否有新意?从画面看,你已经掌握了哪些知识,还有哪些知识还需要掌握等等!只有这样,他才能真正懂得什么样的作品才是好作品!真正提高审美能力,提高实际技能,达到新“课标”的要求。

三、方法重媒体,忘“双基”

有个历史老师曾跟我说过这么一句耐人寻味的话:假如音乐老师上课不发声,美术老师上课不动笔,那么我也能去上音乐或美术课了。这是他在听了很多节所谓的示范课、公开课后发出的感慨。

现在很多学校不用说公开课、示范课,就是一般平时上课都要求用多媒体来进行教学。学校领导甚至将是否用了多媒体、用了几次纳入考核的范畴。我们不难想象,当媒体与考核挂上了勾,媒体在教学中所起到的辅助作用看来真的只能是“辅助”了。

现代信息技术的使用无疑给原本死板的教学注入了新的血液。一个好的课

件,能提供丰富多彩、生动形象的感性材料,有助于弥补学生直接经验的不足;能充分表现宏观、微观、瞬间事物演变的过程,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通过声画并茂及鲜艳色彩,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发展学生想象能力和思维能力。或许正是因为多媒体如此多的优越性,在很多人的眼里,上课必须用多媒体。但有些老师为了应用课件,直接从网上下载现成的课件,而没有从双基的具体落实上准备,甚至下载的课件中一些花哨的背景动画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影响了上课的效果。

我们必须实行课改方向是正确的,是时代的要求。但在教学中出现的这些现象,也应该引起我们的重视,课堂教学无论怎样改,老师都应该以“双基”训练为基石,以培养学生能力为目的,把是否有利于促进学生终身发展作为前提,必须将“双基”落实到每一节课的教学之中。我们要知道:只有掌握了基本知识,形成了基本技能,才能完成新课标提出的新的任务。更何况知识的积累和技能的形成绝非一朝一夕之功。我们一定要正确领会新课标的精神,真正培养出一批适应新世纪文化、经济和科技发展的人才。面对目前的形势,我们任重而道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