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 第4课_宋明理学[岳麓版]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宋明以前儒家思想是怎样演变的?
春秋:创立
孔 子
战国:发展 秦朝:打击
孟 子
秦 始 皇 董 仲 舒
西汉:正统
这是江西庐山脚下的白鹿洞书院。800多年前,南 宋大儒朱熹在此举行了一次学术报告会,请当时主要 论敌陆九渊来此讲学。这次会上,陆九渊就儒家思想 的义、利问题慷慨陈辞,讲得许多听者感动得掉下了 眼泪。朱熹和陆九渊都是南宋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 他们各成一派,共同发展了儒学。他们发展的儒学新 体系称为“理学”,又称“道学”。
“天理”:是儒家 的伦理道德,即三 纲五常。 “存天理,灭人欲” (个人修养)
朱熹认为三纲五常即是天 理,把封建道德规范神圣化; 认为 “天理” 和 “人欲” 是 根本对立的,人们应克制自己 的私欲,顺乎天理。为封建等 级制度辩护,实质是维护封建 统治秩序。
古代女子的三从四德
“三从” ——在家从 父、出嫁从夫、夫死从 子 “四德” ——妇德、 妇言、妇容、妇功
请思考:程朱理学认 为世界的本原是什么? 它反映于哪些领域?
学高度论证专 社会上——儒家伦理道德; 制统治和君臣 人身上——人性; 父子等级秩序 的合理性。
1、主要思想:(2)道德观(对个人的要求):
材料2: “所谓天理,复是何物? 仁、义、礼、智岂不是天 理?君臣、父子、兄弟、 夫妇、朋友岂不是天理?” “天理存则人欲亡,人 欲胜则天理灭”。 ——朱熹 请思考:朱熹所说的天理是 指什么? 他对天理和人欲关系 的看法是什么?
二十四孝故事
• 扇 枕 温 衾 • 恣 蚊 饱 血 • 尝 粪 忧 亲
• 郭 巨 埋 儿
二、宋明理学的主要派别
(二)陆王心学
陆九渊
王守仁
(1)南宋思想家陆九渊是心学的开创者。心学的出现,标 志着重建儒家信仰的理论任务已经完成。 (2)王守仁,世称阳明先生。他建立了系统的心学理论, 是心学的集大成者。
阅读材料,探讨心学思想
世界观:心是天地万 物的本原,理在心中, 材料1:陆九渊说: “宇 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真理” “心”就是“理”。
材料2:一次,王阳明和 朋友赏风景,朋友指着山岩 中美丽的花树说,它们自生 风吹旗动,一位僧人说是 自长,与人心感觉并无关系, 旗动,另一位说是风动, 你认为呢?王阳明说:你来 慧能过去跟这两位僧人说, 看此花树,它才存在。你不 既不是风动,也不是旗动, 来时,它并不存在. 是仁者心动。
①世界观:认为“理”是世界的本原和普遍的法则; ③道德观: 儒家道德就是天理,要存天理,灭人欲;
②方法论:主张通过“格物致知”的方法去把握“理”。
4、理学实质:
用儒家伦理纲常来约束社会,维护封建专制统 治,遏制人自然欲望。
5、程朱理学的地位和影响
(1)为当时统治者提供了一种适和现实统治需 要的统治思想,因而受到统治者重视,影响日益扩 大。 (2)元朝时将《四书章句集注》作为科举考试 内容。 (3)明朝,理学发展到鼎盛阶段,确定了在思想 界的统治地位. (4)还流传到朝鲜、越南、日本,产生了很大 的影响。
(4)为重兴儒学,唐宋儒家学者不断进行思考和探索, 吸收融合佛、道的思想,使儒学体系得到了丰富和更 新。
什么是理学?
道、佛
理学是一种既贯通宇宙自然和人生命运,又 继承孔孟正宗,并能治理国家、关怀人生的 新儒学。它以“理”或“天理”为核心,故 名。
儒(根本)
(目的)
二、宋明理学:
思考:一种思想产生两个重要原因? 一、社会现实对思想的影响 (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状况); 二、思想本身,即旧思想衰落及不适应社会发展, 需要改造或出现新思想。
材料4: • “致良知为圣人教
人第一义”。 “知行合一”
活学活用
《赏花》 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有什么异同之处?
朱熹、王守仁与友游园,时春风和煦,百花怒 放。 友问:为何百花如此美丽? 朱熹说:“天生的。” 王守仁说:“天生是天生的,但这是我看到了, 百花才是美丽的。” 同:世界的本原是“理”。 异:程朱理学认为世界的本原是外在的 “理”;陆王心学认为世界本原是内在的 “心”。
王守仁的门人,夜间 在房内捉得一贼。他对贼 讲了一番良知的道理,贼 大笑,问他:“请告诉我, 我的良知在哪里?”当时 是大热天,他叫贼脱光了 上身的衣服,又说:“还 太热了,为什么不把裤子 也脱掉?”贼犹豫了,说: “这,好像不太好吧。” 他向贼大喝:“这就是你 的良知!”
(二)陆王心学(主观唯心主义)
在我们最为熟悉的“西游记”里面,大家能否找出三 教合一的痕迹? 西天取经本身就是佛教故事。 孙悟空却是道教出身,72变就 是向道家师傅学的。孙悟空遇 到困难就向各路神灵求援,这 里面既有佛教的观音菩萨,又 有道教的太上老君。至于儒家, 在西天取经路上伸张正义的浩 然之气、唐僧舍生取义的精神, 还有孙悟空本领再大也跳不出 如来佛的等级观念,都有儒家 思想的痕迹。
佛道盛行的缩影──另类皇帝梁武帝 梁武帝,自幼饱读儒家经书。后一度信奉道 教,经常屈驾拜访著名道士陶弘景,以至时人将 陶称为“山中宰相”。后来梁武帝又舍道事佛, 随着“舍身”同泰寺,要以皇帝之身出家,他推 崇佛教达到戏剧性的高潮。
思考: 佛、道的兴盛,对中国的文化格局产生 会什么影响?
1、佛教、道教的迅速传播,使儒学出现危机
道教的盛行
在外来佛教传入的 同时,中国的本土宗 教道教也在东汉时期 形成。东汉末年,神 仙方士之说阴阳五行 之说与道家学说的某 些部分杂糅起来,形 成了道教。
佛教和道教的主要教义?
佛、
因果报应,生死轮回
道
修炼养生,长生不老
不太关注现实生活
为什么这两种宗教在魏晋南北朝时期迅速传播呢? 1、魏晋南北朝以来,社会动荡不安和人生的 苦难造成人们对宗教的渴求 2、儒学本身的问题与缺陷(如思辩性、理论 性的不足) ,使人们对儒学产生了怀疑。
朱熹首先提出“四书”之名,对它们加 以注释并编著《四书章句集注》等书。元 以后的科举考试,都首重“四书”,并以 朱熹的注解作为释读的惟一标准。
嵩阳书院(今河南登封) 我国古代四大书院之一,自宋以来在 历史上以理学大师每多宣讲于此而著称 于世,程颢、程颐在此讲学。
岳麓书院(今长沙岳麓山) 我国古代四大书院之一,宋明理 学一些学者曾在此讲学。
世界本原
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的比较
理学 心学
本体论
“理”是万物的本原 “心”是万物的本原
不 哲学范畴 客观唯心主义思想 主观唯心主义思想 同 点 强调“格物致知” “发明本心”,“致良知” 方法论 (通过外物求”理”) (通过内心的反省) 相同点: 都是对孔孟、董仲舒等儒学的发展; 都承认理的存在 都是唯心主义思想, 都主张“存天理,灭人欲”,维护封建统治。
第4课
宋明理学
课程标准: 列举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说明宋明时 期儒学的发展。
兴起的背景: 儒学的危机
“理”是万物的本原
宋 明 理 学
程朱理学:
格物致知。 “存天理,灭人欲”
主要流派:
“心”是万物的本原
陆王心学: “发明本心”
“致良知”
“存天理,灭人欲”
影响:
消极
积极
一、宋明理学兴起的背景:
——儒学的危机
验……,明“理”。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思考:格物致知与实践出真知的区别? 同:“格致”与“实践”相似。强调通过对外
界事物的考察和实践,来求取“真理”。
异:“知”不同。
“格物致知” 要“明理”,即儒家伦理道德
(唯心);
实践出真知:是指客观规律和真理。(唯物)
(一)程朱理学 1.代表人物: 程颢、程颐、朱熹 2、含义:以“天理”为核心的儒家观念系统 3.主要思想: (客观唯心主义)
三教图
■简介:右图绘佛、道、儒三教
的创始人释迦牟尼、老子、孔子三 人于一图。之中,似正在辩经论道, 画中释氏跌坐于菩提树下成为画面 主体,老子坐于蒲草之上,与一身 士大夫装束的孔子相对。
问题:
右图体现了什么社会思潮?
三教合一
三教图(明·丁云鹏)
三教彼此在反复辩驳中也相互吸纳渗透。唐宋时 期,调和之风尤盛,许多知识分子兼修儒、佛或三 教并修,出现了“三教合一”的趋势。
上述思想有何消极影响?
压抑、扼杀人的自然欲 求;摧残、迫害女性的身 心健康,维护男尊女卑的 等级秩序和专制统治。
1、主要思想:(3)方法论
材料二: 今日格一件, 方法:“格物致知” 明日格一件,积习既多, 然后脱然自有贯通 格物,接触事物; 处。 ——《二程遗书》 致知,获得知识; 一事不穷,则阙了 一事道理;一物不格, 《礼记· 大学》:“致知 则阙了一物道理。 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 ——《朱子语类》 格,推究;致,求得。 朱熹把格物致知看做是把 探究事物原理,从而 握理的途径。通过接触世 请思考:从材料中可以 间万事万物,在体会到各 获得知识。 看出怎样才能把握“理”? 种知识的基础上加深对理 具体:接触……,体 的体验,最终贯通明理。
商场着火了--
程朱理 学代表
陆王心 学代表 闭目静坐,想象着 火会自生自灭,千 万不能乱了方寸。
反复观察火 情,寻找逃 生方法
三、宋明理学的影响:
观点1:以往对宋明理学,常常批判多于肯定,对 朱熹、王阳明全盘否定说: “宋明理学是封建后期的 统治思想,为强化封建社会后期的统治服务。从政治作 用说,理学是思想史上的浊流。” 观点2:目前一些学者们,则在一定程度上肯定理学: 侯外庐、邱汉生诸先生主编之《宋明理学史》有一段说 得十分精辟:“宋明理学达到了思想发展史上的新的水 平。它提出的范畴、命题,所讨论的问题,是新的,它 探究的学术理论的广度和深度,是前所未有的。”
(一)程朱理学
代表人物
兄程颢
弟程颐
朱熹(集
大成者)
(一)程朱理学(客观唯心主义)
1、主要思想:(1)世界观
材料1:宇宙之间一 理而已。天得之而为 天,地得之而为地, 凡生于天地之间者, 又各得之以为性;其 张之为三纲,其纪之 为五常,盖皆此理之 流行,无所适而不在。 理—— 世界的本原,天 下万物都要遵循的普遍原则。 实质是客观唯心主义,即 认为世界统一于人的意识之外 的精神存在物,如绝对精神、 上帝的意志。 反映: 目的——从哲
主观唯心主义,即 认为世界的本源在 人的意识,它具体 体现为人的感觉、 精神、意志等
(二)陆王心学(主观唯心主义)
阅读材料,探讨心学思想
材料3:吾心之良知, 即所谓天理也。致吾心 良知之天理于事事物物, 则事事物物皆得其理矣。
思想核心:致良 知,良知就是本 心,就是理。 方法论:不靠“格 物”:而靠内心的 “自省”。 即:克服私欲, 回复良知。
(一)宋代理学形成的原因:
1、政治:隋唐五代长期分裂和混乱使传统伦理道德 遭到破坏,需复兴儒学以稳定和巩固统治。 2、经济、文化:宋代农业、手工业的迅速恢复、发 展及科学文化的进步。
3、思想本身:儒学在困境中吸收,融合佛、道精神。
二、宋明理学的主要派别 宋明理学
程朱理学 陆王心学
兄程颢
弟程颐
朱熹
陆九渊 王守仁
3、“三教合一”,弥漫各个领域
“三教合一”的风景名胜
泰山名胜
— 红门宫
左侧是佛教的弥勒院,右侧是道教的元君祠,中间是儒家 胜景,孔子登临处。方寸之地,三教会集,巧妙融合。
一、宋明理学产生的背景 ——儒学的危机
(1)随着时代发展、社会进步,儒学无法控制人心。 (2)魏晋南北朝时期以来,佛教、道教迅速传 播,儒学的发展出现了危机。 (3)唐宋时期,“三教合一”的潮流弥漫社会生活各 个领域。
如何认识宋明理学的影响?
程颐在回答 别人关于寡妇 能否再嫁时说: “饿死事小, 失节事大”。
“我翻开历史一 查……每一页上 都写着‘仁义道 德’……仔细看了 半夜……满本都写 着两个字‘吃人’ 。 ——鲁迅 《狂人日记》
江南春
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 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 多少楼台烟雨中。
思考:以上材料反映魏晋南北朝时期思 想领域的什么现象? 道教、佛教盛行
佛教的迅速传播
佛教创自古代印度,西汉末 东汉初传入中国内地,魏晋 时期盛行。佛教宣扬人生一 切皆苦、现实世界一切皆空 的苦空二谛学说,主张超脱 尘世,出家修行,落发为僧。
影响一种思想兴衰发展的因素有哪些?
1、有没有现实需要? 2、其他思想的冲击影响? 3、自身理论是否完善?(问题和缺陷)
民不出粟米麻丝,作器皿,通货财, 以事其上,则诛。 ——韩愈《原道》
唐代儒学大师韩愈用什么方式让大家遵守纲 常?有何影响?
“恐吓”方式
2、汉唐儒学,利用粗糙的天命思想和 恐吓已无法控制人心
春秋:创立
孔 子
战国:发展 秦朝:打击
孟 子
秦 始 皇 董 仲 舒
西汉:正统
这是江西庐山脚下的白鹿洞书院。800多年前,南 宋大儒朱熹在此举行了一次学术报告会,请当时主要 论敌陆九渊来此讲学。这次会上,陆九渊就儒家思想 的义、利问题慷慨陈辞,讲得许多听者感动得掉下了 眼泪。朱熹和陆九渊都是南宋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 他们各成一派,共同发展了儒学。他们发展的儒学新 体系称为“理学”,又称“道学”。
“天理”:是儒家 的伦理道德,即三 纲五常。 “存天理,灭人欲” (个人修养)
朱熹认为三纲五常即是天 理,把封建道德规范神圣化; 认为 “天理” 和 “人欲” 是 根本对立的,人们应克制自己 的私欲,顺乎天理。为封建等 级制度辩护,实质是维护封建 统治秩序。
古代女子的三从四德
“三从” ——在家从 父、出嫁从夫、夫死从 子 “四德” ——妇德、 妇言、妇容、妇功
请思考:程朱理学认 为世界的本原是什么? 它反映于哪些领域?
学高度论证专 社会上——儒家伦理道德; 制统治和君臣 人身上——人性; 父子等级秩序 的合理性。
1、主要思想:(2)道德观(对个人的要求):
材料2: “所谓天理,复是何物? 仁、义、礼、智岂不是天 理?君臣、父子、兄弟、 夫妇、朋友岂不是天理?” “天理存则人欲亡,人 欲胜则天理灭”。 ——朱熹 请思考:朱熹所说的天理是 指什么? 他对天理和人欲关系 的看法是什么?
二十四孝故事
• 扇 枕 温 衾 • 恣 蚊 饱 血 • 尝 粪 忧 亲
• 郭 巨 埋 儿
二、宋明理学的主要派别
(二)陆王心学
陆九渊
王守仁
(1)南宋思想家陆九渊是心学的开创者。心学的出现,标 志着重建儒家信仰的理论任务已经完成。 (2)王守仁,世称阳明先生。他建立了系统的心学理论, 是心学的集大成者。
阅读材料,探讨心学思想
世界观:心是天地万 物的本原,理在心中, 材料1:陆九渊说: “宇 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真理” “心”就是“理”。
材料2:一次,王阳明和 朋友赏风景,朋友指着山岩 中美丽的花树说,它们自生 风吹旗动,一位僧人说是 自长,与人心感觉并无关系, 旗动,另一位说是风动, 你认为呢?王阳明说:你来 慧能过去跟这两位僧人说, 看此花树,它才存在。你不 既不是风动,也不是旗动, 来时,它并不存在. 是仁者心动。
①世界观:认为“理”是世界的本原和普遍的法则; ③道德观: 儒家道德就是天理,要存天理,灭人欲;
②方法论:主张通过“格物致知”的方法去把握“理”。
4、理学实质:
用儒家伦理纲常来约束社会,维护封建专制统 治,遏制人自然欲望。
5、程朱理学的地位和影响
(1)为当时统治者提供了一种适和现实统治需 要的统治思想,因而受到统治者重视,影响日益扩 大。 (2)元朝时将《四书章句集注》作为科举考试 内容。 (3)明朝,理学发展到鼎盛阶段,确定了在思想 界的统治地位. (4)还流传到朝鲜、越南、日本,产生了很大 的影响。
(4)为重兴儒学,唐宋儒家学者不断进行思考和探索, 吸收融合佛、道的思想,使儒学体系得到了丰富和更 新。
什么是理学?
道、佛
理学是一种既贯通宇宙自然和人生命运,又 继承孔孟正宗,并能治理国家、关怀人生的 新儒学。它以“理”或“天理”为核心,故 名。
儒(根本)
(目的)
二、宋明理学:
思考:一种思想产生两个重要原因? 一、社会现实对思想的影响 (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状况); 二、思想本身,即旧思想衰落及不适应社会发展, 需要改造或出现新思想。
材料4: • “致良知为圣人教
人第一义”。 “知行合一”
活学活用
《赏花》 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有什么异同之处?
朱熹、王守仁与友游园,时春风和煦,百花怒 放。 友问:为何百花如此美丽? 朱熹说:“天生的。” 王守仁说:“天生是天生的,但这是我看到了, 百花才是美丽的。” 同:世界的本原是“理”。 异:程朱理学认为世界的本原是外在的 “理”;陆王心学认为世界本原是内在的 “心”。
王守仁的门人,夜间 在房内捉得一贼。他对贼 讲了一番良知的道理,贼 大笑,问他:“请告诉我, 我的良知在哪里?”当时 是大热天,他叫贼脱光了 上身的衣服,又说:“还 太热了,为什么不把裤子 也脱掉?”贼犹豫了,说: “这,好像不太好吧。” 他向贼大喝:“这就是你 的良知!”
(二)陆王心学(主观唯心主义)
在我们最为熟悉的“西游记”里面,大家能否找出三 教合一的痕迹? 西天取经本身就是佛教故事。 孙悟空却是道教出身,72变就 是向道家师傅学的。孙悟空遇 到困难就向各路神灵求援,这 里面既有佛教的观音菩萨,又 有道教的太上老君。至于儒家, 在西天取经路上伸张正义的浩 然之气、唐僧舍生取义的精神, 还有孙悟空本领再大也跳不出 如来佛的等级观念,都有儒家 思想的痕迹。
佛道盛行的缩影──另类皇帝梁武帝 梁武帝,自幼饱读儒家经书。后一度信奉道 教,经常屈驾拜访著名道士陶弘景,以至时人将 陶称为“山中宰相”。后来梁武帝又舍道事佛, 随着“舍身”同泰寺,要以皇帝之身出家,他推 崇佛教达到戏剧性的高潮。
思考: 佛、道的兴盛,对中国的文化格局产生 会什么影响?
1、佛教、道教的迅速传播,使儒学出现危机
道教的盛行
在外来佛教传入的 同时,中国的本土宗 教道教也在东汉时期 形成。东汉末年,神 仙方士之说阴阳五行 之说与道家学说的某 些部分杂糅起来,形 成了道教。
佛教和道教的主要教义?
佛、
因果报应,生死轮回
道
修炼养生,长生不老
不太关注现实生活
为什么这两种宗教在魏晋南北朝时期迅速传播呢? 1、魏晋南北朝以来,社会动荡不安和人生的 苦难造成人们对宗教的渴求 2、儒学本身的问题与缺陷(如思辩性、理论 性的不足) ,使人们对儒学产生了怀疑。
朱熹首先提出“四书”之名,对它们加 以注释并编著《四书章句集注》等书。元 以后的科举考试,都首重“四书”,并以 朱熹的注解作为释读的惟一标准。
嵩阳书院(今河南登封) 我国古代四大书院之一,自宋以来在 历史上以理学大师每多宣讲于此而著称 于世,程颢、程颐在此讲学。
岳麓书院(今长沙岳麓山) 我国古代四大书院之一,宋明理 学一些学者曾在此讲学。
世界本原
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的比较
理学 心学
本体论
“理”是万物的本原 “心”是万物的本原
不 哲学范畴 客观唯心主义思想 主观唯心主义思想 同 点 强调“格物致知” “发明本心”,“致良知” 方法论 (通过外物求”理”) (通过内心的反省) 相同点: 都是对孔孟、董仲舒等儒学的发展; 都承认理的存在 都是唯心主义思想, 都主张“存天理,灭人欲”,维护封建统治。
第4课
宋明理学
课程标准: 列举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说明宋明时 期儒学的发展。
兴起的背景: 儒学的危机
“理”是万物的本原
宋 明 理 学
程朱理学:
格物致知。 “存天理,灭人欲”
主要流派:
“心”是万物的本原
陆王心学: “发明本心”
“致良知”
“存天理,灭人欲”
影响:
消极
积极
一、宋明理学兴起的背景:
——儒学的危机
验……,明“理”。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思考:格物致知与实践出真知的区别? 同:“格致”与“实践”相似。强调通过对外
界事物的考察和实践,来求取“真理”。
异:“知”不同。
“格物致知” 要“明理”,即儒家伦理道德
(唯心);
实践出真知:是指客观规律和真理。(唯物)
(一)程朱理学 1.代表人物: 程颢、程颐、朱熹 2、含义:以“天理”为核心的儒家观念系统 3.主要思想: (客观唯心主义)
三教图
■简介:右图绘佛、道、儒三教
的创始人释迦牟尼、老子、孔子三 人于一图。之中,似正在辩经论道, 画中释氏跌坐于菩提树下成为画面 主体,老子坐于蒲草之上,与一身 士大夫装束的孔子相对。
问题:
右图体现了什么社会思潮?
三教合一
三教图(明·丁云鹏)
三教彼此在反复辩驳中也相互吸纳渗透。唐宋时 期,调和之风尤盛,许多知识分子兼修儒、佛或三 教并修,出现了“三教合一”的趋势。
上述思想有何消极影响?
压抑、扼杀人的自然欲 求;摧残、迫害女性的身 心健康,维护男尊女卑的 等级秩序和专制统治。
1、主要思想:(3)方法论
材料二: 今日格一件, 方法:“格物致知” 明日格一件,积习既多, 然后脱然自有贯通 格物,接触事物; 处。 ——《二程遗书》 致知,获得知识; 一事不穷,则阙了 一事道理;一物不格, 《礼记· 大学》:“致知 则阙了一物道理。 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 ——《朱子语类》 格,推究;致,求得。 朱熹把格物致知看做是把 探究事物原理,从而 握理的途径。通过接触世 请思考:从材料中可以 间万事万物,在体会到各 获得知识。 看出怎样才能把握“理”? 种知识的基础上加深对理 具体:接触……,体 的体验,最终贯通明理。
商场着火了--
程朱理 学代表
陆王心 学代表 闭目静坐,想象着 火会自生自灭,千 万不能乱了方寸。
反复观察火 情,寻找逃 生方法
三、宋明理学的影响:
观点1:以往对宋明理学,常常批判多于肯定,对 朱熹、王阳明全盘否定说: “宋明理学是封建后期的 统治思想,为强化封建社会后期的统治服务。从政治作 用说,理学是思想史上的浊流。” 观点2:目前一些学者们,则在一定程度上肯定理学: 侯外庐、邱汉生诸先生主编之《宋明理学史》有一段说 得十分精辟:“宋明理学达到了思想发展史上的新的水 平。它提出的范畴、命题,所讨论的问题,是新的,它 探究的学术理论的广度和深度,是前所未有的。”
(一)程朱理学
代表人物
兄程颢
弟程颐
朱熹(集
大成者)
(一)程朱理学(客观唯心主义)
1、主要思想:(1)世界观
材料1:宇宙之间一 理而已。天得之而为 天,地得之而为地, 凡生于天地之间者, 又各得之以为性;其 张之为三纲,其纪之 为五常,盖皆此理之 流行,无所适而不在。 理—— 世界的本原,天 下万物都要遵循的普遍原则。 实质是客观唯心主义,即 认为世界统一于人的意识之外 的精神存在物,如绝对精神、 上帝的意志。 反映: 目的——从哲
主观唯心主义,即 认为世界的本源在 人的意识,它具体 体现为人的感觉、 精神、意志等
(二)陆王心学(主观唯心主义)
阅读材料,探讨心学思想
材料3:吾心之良知, 即所谓天理也。致吾心 良知之天理于事事物物, 则事事物物皆得其理矣。
思想核心:致良 知,良知就是本 心,就是理。 方法论:不靠“格 物”:而靠内心的 “自省”。 即:克服私欲, 回复良知。
(一)宋代理学形成的原因:
1、政治:隋唐五代长期分裂和混乱使传统伦理道德 遭到破坏,需复兴儒学以稳定和巩固统治。 2、经济、文化:宋代农业、手工业的迅速恢复、发 展及科学文化的进步。
3、思想本身:儒学在困境中吸收,融合佛、道精神。
二、宋明理学的主要派别 宋明理学
程朱理学 陆王心学
兄程颢
弟程颐
朱熹
陆九渊 王守仁
3、“三教合一”,弥漫各个领域
“三教合一”的风景名胜
泰山名胜
— 红门宫
左侧是佛教的弥勒院,右侧是道教的元君祠,中间是儒家 胜景,孔子登临处。方寸之地,三教会集,巧妙融合。
一、宋明理学产生的背景 ——儒学的危机
(1)随着时代发展、社会进步,儒学无法控制人心。 (2)魏晋南北朝时期以来,佛教、道教迅速传 播,儒学的发展出现了危机。 (3)唐宋时期,“三教合一”的潮流弥漫社会生活各 个领域。
如何认识宋明理学的影响?
程颐在回答 别人关于寡妇 能否再嫁时说: “饿死事小, 失节事大”。
“我翻开历史一 查……每一页上 都写着‘仁义道 德’……仔细看了 半夜……满本都写 着两个字‘吃人’ 。 ——鲁迅 《狂人日记》
江南春
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 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 多少楼台烟雨中。
思考:以上材料反映魏晋南北朝时期思 想领域的什么现象? 道教、佛教盛行
佛教的迅速传播
佛教创自古代印度,西汉末 东汉初传入中国内地,魏晋 时期盛行。佛教宣扬人生一 切皆苦、现实世界一切皆空 的苦空二谛学说,主张超脱 尘世,出家修行,落发为僧。
影响一种思想兴衰发展的因素有哪些?
1、有没有现实需要? 2、其他思想的冲击影响? 3、自身理论是否完善?(问题和缺陷)
民不出粟米麻丝,作器皿,通货财, 以事其上,则诛。 ——韩愈《原道》
唐代儒学大师韩愈用什么方式让大家遵守纲 常?有何影响?
“恐吓”方式
2、汉唐儒学,利用粗糙的天命思想和 恐吓已无法控制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