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业中药药学综合重点考点归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执业中药药学综合重点
考点归纳
TYYGROUP system office room 【TYYUA16H-TYY-TYYYUA8Q8-
药综合知识与技能重点总结
第一章中医基础理论
1、基本特点: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指导思想:整体观念
基本思路:辨证论治
症:疾病的外在表现,即症状。
病:具有特定的症状和体征。
证:是机体在疾病发展过程中某一阶段的病理概括
同病异治:指同一种疾病,由于发病的时间、地区及患者机体的反应不同,或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所表现的证不同,因而治法就各异。
异病同治:指不同的疾病,在其发展过程中,由于出现了相同的病机,因而也可以采用同一种方法来治疗。
“证同治亦同,证异治亦异",即是"同病异治"或"异病同治"的依据。
2、阴阳的相互关系:(1.)阴阳的对立制约(2).阴阳的互根互用(3)阴阳的消长平衡(4)阴阳的相互转化
推动、温煦、兴奋统属于阳;凝聚、滋润、抑制统属于阴。
上部为阳,下部为阴;体表属阳,体内属阴。背属阳,腹属阴;四肢外侧为阳,四肢内侧为阴。
以脏腑来分,五脏属里,藏精气而不泄,故为阴;六腑属表,传化物而不藏,故为阳。
五脏之中,又各有阴阳所属,即心、肺居于上部(胸腔)属阳;肝、脾、肾位于下部(腹腔)属阴。
3.(1)阴阳偏胜治疗原则:阴阳偏胜,即阴或阳的过盛有余,为邪气有余之实证。
治疗时采用“损其有余”、实则泻之。如:阳胜则热--“热者寒之”、阴胜则寒--“寒者热之”。
(2)阴阳偏衰治疗原则:阴阳偏衰,即阴或阳的虚损不足,或为阴虚,或为阳虚。治疗时采用泄其有余、补其不足。
(3)阴虚不能制阳而致阳亢者,属虚热证,须用“壮水之主,以制阳光”即用滋阴壮水之法,以抑制阳亢火盛。这种治疗原则亦称为“阳病治阴”。
(4)若阳虚不能制阴而造成阴盛者,属虚寒证,须用“益火之源,以消阴翳”即扶阳益火之法,以消退阴盛。这种治疗原则也称为“阴病治阳”。
阴阳互根理论:阳中求阴能使阴得阳升而泉源不竭;
阴中求阳能使阳得阴助而生化无穷
4、/五行相生的次序是:木-→火-→土-→金-→水-→木。
五行相克的次序是:木-→土-→水-→火-→金-→木。
青风春胆目泪爪酸东肝怒木曰曲直生长、升发、条达、舒畅等性质或作用的事物赤暑夏小肠舌汗面苦南心喜火曰炎上温热、向上(升腾)、光明、茂盛黄湿长夏胃口涎唇甘中脾思土爰稼穑生化、承载、受纳等白燥秋大肠鼻涕毛辛西肺悲金曰从革沉降、肃杀、收敛等黑寒冬膀胱耳唾发咸北肾恐水曰润下滋润、下行、寒凉、闭藏
5.五行相生治法:(1.)滋水涵木法(滋肾养肝法)滋肾阴以养肝阴
(2.)益火补土法(温肾健脾法)火指命门之火而非心火,指肾阳
(3)培土生金法(补养脾肺法)健脾气以养肺气
(4)金水相生法(补肺滋肾法)养肺阴以滋肾阴
五行相克治法:(1.)抑木扶土法疏肝健脾
(2.)培土制水法补脾利水
3.)佐金平木法泻肝清肺
(4.)泻南补北法(泻火补水法)心主火,火属南;肾主水,水属北
6、五脏,即心、肺、脾、肝、肾;
六腑,即胆、胃、小肠、大肠、膀胱、三焦;
奇恒之腑,即脑、髓、骨、脉、胆、女子胞(胞宫、精室)。
7.五脏主藏精气,以藏为主,藏而不泄;六腑传化水谷,传化物而不藏。
奇恒之腑,虽名为腑,但其功能却有异于六腑,并有类似五脏贮藏精气的作用,有似脏非脏,似腑非腑的特点。
8. (1.)肝:主疏泄,主藏血.喜条达恶抑郁.在志为怒,在液为泪,在体合筋,
其华在爪,在窍为目,在腑合胆.
(2)心:主血脉,主神志.阳脏,喜通明.在志为喜,在液为汗,在体合脉,其华在面,在窍为舌,在腑合小肠.
(3)脾:主运化,脾气主升,主统血.喜燥恶湿.在志为思,在液为涎,在体合肌
肉\主四肢,在窍为口\其华在唇.在腑合胃.
(4.)肺:主气司呼吸,主宣发肃降,通调水道,促进水液输布和排泄,肺朝百脉,
肺主治节.喜润恶燥.在志为忧,在液为涕,在体合皮,其华在毛,在窍为鼻,喉为肺之门户.在腑合大肠.
(5.)肾:藏精,主生长发育与生殖,主水,纳气,濡养温煦脏腑.有"先\后天之
精",故称为"先天之本".封藏为主.在志为恐,在液为唾,在体为骨,主骨生髓,其华在发,在窍为耳及二阴.在腑合膀胱. 类似功能:心主血脉、脾主统血、肝主藏血、肺朝百脉
9..肺主气、肝主疏泄、脾为气血生化之源、肾主纳气
10.肾主水、脾主运化水液、肺主通调水道
11. 1.心与肺的关系气和血相互依存、相互为用。
2.心与脾的关系表现在血液的生成和运行。
3.心与肝的关系血液、神志方面的依存与协同。
4.心与肾的关系心阴心阳与肾阴肾阳之间的依存关系(水火既济)心血与肾精之间的依存关系(心肾相交)
5.肺与脾的关系气的生成和津液的输布代谢。
6.肺与肝的关系气机的调节。
7.肺与肾的关系肺为气之主、肾为气之根;金水相生。
8.肝与脾的关系饮食物的消化和血液的生成、贮藏及运行。
9.肝与肾的关系肝肾的精血、阴阳相互为用,相互制约,协调平衡。精血同源、肝肾同源
10.脾与肾的关系先天后天的相互滋养。
12.五脏与六腑的关系
心与小肠的关系:心火移热于小肠。
肺与大肠的关系:大肠传导正常,腑气通畅,亦有利于肺气的下降。"气虚便秘"
脾与胃的关系:(1)纳运相合脾主运化,胃主受纳"脾胃不和"。(2)升降相因脾气主升,胃气主降,一升一降,相互协调。(3)燥湿相济脾属阴喜燥而恶湿,胃属阳喜润而恶燥。两脏燥湿相合
肝与胆的关系:肝主疏泄,调畅情志,胆主决断,与人之勇怯相关。
肾与膀胱的关系:膀胱的贮尿和排尿功能,均依赖于肾脏的气化。
13.呼吸:肾\肺
消化:肝\脾
水液代谢:肺(上焦)\脾(中焦)\肾(下焦)
脑活动:心\肝\肾
气的生成:肺\脾\肾
气的功能(1)推动作用(2)温煦作用(3)防御作用(4)固摄作用(5)气化作用
14. (1)元气-肾人体生命活动的原动力。
肾中精气,分布于三焦.推动和促进着人体的生长发育,温煦各脏腑、经络
(2)宗气-脾肺“气海、膻中”,宗气聚集于胸中,贯注于心肺之脉,行呼吸\气血.语言、声音、呼吸、视听、心搏
(3)营气-脾胃“荣气”,来源于脾胃所运化的水谷精气,脉中之气,化生血液,营养全身
(4)卫气-脾胃护卫肌表,防御外邪入侵,温养脏腑肌肉皮毛,控制汗孔开合和汗液排泄,维持体温.脉外之气.
15.气逆:面红目赤气滞:闷胀疼痛气闭:不省人事气脱:汗出不止气陷:子宫下垂
16.血的功能营养和滋润作用,营气和津液是血液的主要成分。
气与血的关系:气为血帅(气能生血、气能行血、气能摄血)、血为气母(血能载气、养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