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滋病ABC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艾滋病ABC

经国务院同意,由国家四部委联合制订的《中国预防与控制艾滋病中长期规划(1998~2010年)》(下简称“规划”)中指出:“建立政府领导、多部门合作和全社会参与的艾滋病预防和控制体系,在全社会普及艾滋病、性病防治知识,控制艾滋病的流行与传播,简要介绍艾滋病的基础知识:

1 我国面临的严峻形势

自美国1981年6月5日发现世界第1例艾滋病病人以来,至1998年底,全世界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达3500万人,波及的国家和地区达200多个,死于艾滋病人数平均每年达10多万人。世界卫生组织推算,2000年全世界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将达4000万~1亿,其中,将有1000万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在亚洲。有人预言,21世纪亚洲将成为全世界艾滋病传播的中心。

我国自1985年6月发现第1例艾滋病病人(境外来华旅游者)以来,至1998年底6月底,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已报告艾滋病病毒感染者10676例,其中,艾滋病病人301例,死亡174例。据国内专家测算,我国艾滋病病毒实际感染人数已超过30万人。到2000年,我国艾滋病病毒实际感染人数有可能超过120万人。我国艾滋病加速流行的趋势十分严峻。

2 什么是艾滋病

艾滋病的全名是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DIS)。

2.1 艾滋病的病死率极高

自1981年以来,关于艾滋病的记载表明,60%的病人在1年内死亡;80%的病人在3年内死亡;100%的病人在5年内死亡。这是因为医学界目前还找不到治疗艾滋病病人的有效方法。数以百万计艾滋病病人死亡,说明目前患上了艾滋病,无疑就是被宣判了死刑。

2.2 艾滋病的病原体是一种抵抗力较低的逆转录病毒

1983年5月和1984年5月、8月,法国和美国科学家分别从艾滋病病人的血液中分离出来一种新病毒。1986年,国际微生物学会及病毒分类学会将这同一种病毒的三种不同变异株命名为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又称艾滋病病毒)。研究发现,HIV的遗传物质是RNA,具有逆转录能力,变异率极高;不耐高温、抵抗力较低,离开人体不易生存;对热敏感,在56℃条件下30min灭活;对许多化学物质,如75%酒精、2.5%磺酊、0.5%次氯酸钠等一般消毒剂敏感,1min灭活;对紫外线不敏感。HIV分为Ⅰ、Ⅱ两型,许多亚型。其中HIV-Ⅰ广泛分布在世界各地,HIV-Ⅱ主要流行于西非。

2.3 艾滋病病人和HIV感染者受损处就成了HIV进入人体的大门。

2.4 HIV进出人体的门户

HIV只存在于人体的体液中,且主要存在于血液和淋巴液中。最常分离出HIV的体液还有精液和阴道分泌物。其它体液,如唾液、泪液、乳汁和尿液也分离出HIV,但数量非常少

2.4.1 HIV从传染源向体外传播的出口──随体液排出艾滋病传染源的血液及精液、阴道分泌物是传播HIV的最好媒介,其它体液中的HIV不足以造成他人感染。

2.4.2 HIV进入易感人群的入口──破损的皮肤或体表粘膜

正常情况下,皮肤和体表粘膜对HIV起屏障作用。若屏障一旦受损,

2.5 HIV致病的原因

HIV致病是通过破坏人体正常的免疫能力实现的。经历了HIV侵入人体淋巴细胞、HIV在淋巴细胞内大量生长繁殖、人体免疫系统崩溃、出现条件性感染或恶性肿瘤等阶段。

2.6 艾滋病病人死亡的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条件性感染和恶性肿瘤。

2.6.1 条件性感染

指一些侵袭能力较低、致病能力较弱的病原体,在人体免疫功能正常时不能致病;但当人体免疫功能降低时,则为这些病原体造成了感染的机会,引起平时不会发生的疾病。这种感染叫做条件性感染。条件性感染是艾滋病的首要特点。美国报道的世界第1例艾滋病病人所患的肺孢子虫肺炎就是一例条件性感染。艾滋病病人最终都死于条件性感染。

2.6.2 恶性肿瘤

恶性肿瘤即癌症。HIV的致癌作用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将HIV逆转录产生的致癌基因整合到人体细胞;二是严重破坏人体的细胞免疫功能,使癌变细胞更易发展为恶性肿瘤。恶性肿瘤常与条件性感染合并出现。

3 艾滋病的传播

HIV从传染源的出口到易感人群的入口,即HIV的传播,只能通过体液,经直接接触破损的皮肤或体表粘膜这一条路径实现。

3.1 艾滋病的高危人群

指那些有可能被HIV感染,但目前还没有被感染上的人群。主要包括:性病患者、共用注射器吸扎毒成瘾者、性乱者、HIV感染者的配偶及性伙伴、血友病患者、用过进口血制品者、带HIV的母亲所生的婴儿、流动人口等。

3.2 艾滋病的传播途径

主要有三条:一是性接触传播,约占75%,包括男性同性恋传播、卖淫与嫖娼传播和性乱传播;二是血液传播,约占15%,包括共用注射器吸扎毒传播(数名吸毒者共用一个未经消毒的注射器和针头静脉注射毒品而引起HIV的传播,约占10%)和医源性传播(输入由HIV感染者提供的血液或用其提供的血液制取的血液制品、使用被HIV污染的医疗器材而引起HIV的传播,约占5%);三是母婴传播,约占10%,由母亲通过妊娠和分娩将HIV传给婴儿的传播。

科学研究还证明,与艾滋病病人及HIV感染者的日常生活和工作接触不会感染艾滋病。

我国有关部门联合发布的《艾滋病监测管理的若干规定》第三十条规定:“艾滋病病人是指HIV抗体阳性,临床上出现条件性感染或恶性肿瘤者。HIV感染者是指HIV抗体阳性,无症状或尚不能诊断为艾滋病病人者。”HIV感染者最终都将发展成为艾滋病病人。

3.3 我国艾滋病传播的特点

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感染者大多数是青壮年;二是以共用注射器吸扎毒导致的血液传播为主,且传染迅猛;经性接触传播和母婴传播亦逐年增多;三是共用注射器吸扎毒导致的血液传播主要分布在西南、西北边疆地区;性接触传播和母婴传播主要发生在人口密集、交通便利的中原和东南沿海地带。

4 艾滋病的预防

目前全世界还没有研制出治愈艾滋病的药物,也没有研制出艾滋病疫苗,因此,在预防上以宣传教育为主。

1988年世界卫生组织大会将每年的12月1日定为“世界艾滋病日”。全世界通过这个特殊的日子,共同行动起来,进一步向大众宣传预防艾滋病的知识。1997年、1998年“世界艾滋病日”的主题分别是:儿童与艾滋病、青少年──迎战艾滋病的生力军。

规划》要求:“各类高等和中等学校要将预防艾滋病、性病知识列为学校健康教育或人口与青春期教育的重要内容,向学生讲授预防艾滋病、性病的知识。”向广大学生宣传预防艾滋病知识的要点是:①洁身自爱,遵守性道德是预防经性接触传播艾滋病的根本措施;②及早治疗并治愈性病可减少感染艾滋病的危险;③拒绝毒品,珍爱生命是预防经共用注射器吸扎毒传播艾滋病的重要途径;④避免不必要的输血和注射,使用经HIV抗体检测的血液和血液制品;⑤关心、帮助和不歧视艾滋病病人及HIV感染者是预防与控制艾滋病的重要方面;⑥艾滋病威胁着每一个人和每一个家庭,预防艾滋病是全社会的责任,等等,提高广大学生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同时,对高危人群要加强禁毒禁娼等法制教育,促使其改变不良行为,共同切断艾滋病的传播途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